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
1
作者 周兴 朱自强 +2 位作者 谢久虎 郝宝辉 黄立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9-22,33,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MSAP)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9年5月-2022年5月,应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11例。一期行VSD覆盖,二期均行MSAP修复创面,皮瓣切取面积4.0 cm×7.0 cm~7.0 cm&...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MSAP)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9年5月-2022年5月,应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11例。一期行VSD覆盖,二期均行MSAP修复创面,皮瓣切取面积4.0 cm×7.0 cm~7.0 cm×10.0 cm。术后2周观察皮瓣成活情况,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观察皮瓣外观、感觉、供区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曼彻斯特-牛津足部调查问卷(MOXFQ)评价治疗效果。结果11例MSAP均成活,1例出现静脉危象,探查后皮瓣成活。随访时间6~9个月,平均7个月,皮瓣外观良好,质地柔软,穿鞋满意,2例因皮瓣臃肿行皮瓣修整。5例感觉恢复至S3级,5例感觉恢复至S2级,1例感觉恢复至S1级。供区均直接缝合,伤口仅留线性瘢痕,无功能影响。结论MSAP皮下脂肪薄,毛发少,外形美观,穿支较恒定,血管蒂长,供区可直接缝合,是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较好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 修复 前足 软组织损伤
下载PDF
游离趾腓侧瓣与腕横纹皮瓣桥接修复伴指动脉及神经缺损手指创面的疗效比较
2
作者 李忠文 汤浩 +5 位作者 唐怀龙 郝宝辉 吴信举 徐帅令 郜培琼 朱自强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3年第4期503-506,518,共5页
目的 对比分析游离趾腓侧皮瓣与游离桡动脉掌浅支(SPBRA)腕横纹皮瓣桥接修复伴有指固有动脉及指固有神经缺损的手指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40例伴有指固有动脉及指固有神经缺损的手指创面患者的临床... 目的 对比分析游离趾腓侧皮瓣与游离桡动脉掌浅支(SPBRA)腕横纹皮瓣桥接修复伴有指固有动脉及指固有神经缺损的手指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40例伴有指固有动脉及指固有神经缺损的手指创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例信息,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20例)与B组观察组(20例)。A组给予腕横纹皮瓣修复,B组给予游离趾腓侧皮瓣修复。两组分别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功能评定标准行TAM、外观、感觉评级对比,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均行约1年随访。TMA评级,游离趾腓侧瓣组与腕横纹皮瓣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形评级,游离趾腓侧瓣评分与腕横纹皮瓣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觉评级,游离趾腓侧瓣评分优于腕横纹皮瓣组(P <0.05)。结论 对于修复伴有指动脉及神经缺损的手指创面应用游离趾腓侧瓣相对于腕横纹皮瓣来说,感觉恢复更好,但在外观及功能恢复方面两组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趾腓侧瓣 腕横纹皮瓣 指动脉缺损 创面修复桥接
下载PDF
老年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并发症和手术入路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3
作者 刘超 王铁军 +4 位作者 宁漱岩 郝宝辉 赵滨 李晨 朱东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07-509,共3页
近年来,老年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入路方式不断变化,手术治疗效果不断提升,显著改善了患者的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1,2]。但术后感染和骨髓炎、关节僵硬、畸形愈合、不愈合等均是老年胫骨平台骨折常见并发症[3]。胫骨平台骨折在骨科收治患者... 近年来,老年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入路方式不断变化,手术治疗效果不断提升,显著改善了患者的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1,2]。但术后感染和骨髓炎、关节僵硬、畸形愈合、不愈合等均是老年胫骨平台骨折常见并发症[3]。胫骨平台骨折在骨科收治患者中的构成比约为1%,其中老年患者最为常见。发生原因主要有高处坠落、交通事故、工伤等,可由间接或者直接暴力导致骨折外侧或内侧平台骨折,再加上老年人群的骨代谢状况普遍较差,同时反应灵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手术入路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三角肌胸大肌入路与前外侧入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 被引量:9
4
作者 王兵 王林祥 +5 位作者 赵滨 谭磊 郝宝辉 李英超 祁宝昌 秦大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5371-5372,共2页
目的探讨三角肌前侧入路与肩峰前外侧入路在老年肱骨近端骨折中的应用。方法以三角肌前侧入路与肩峰前外侧入路为依据将82例肱骨近端骨折分为两组各41例,对比两组术中及术后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 目的探讨三角肌前侧入路与肩峰前外侧入路在老年肱骨近端骨折中的应用。方法以三角肌前侧入路与肩峰前外侧入路为依据将82例肱骨近端骨折分为两组各41例,对比两组术中及术后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及手术中出血量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Constant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AS)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治疗中,肩峰前外侧入路手术能使肩关节功能更好、更快地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肩峰前外侧入路 三角肌前侧入路
下载PDF
淫羊藿苷对过载损伤后成骨细胞凋亡和骨架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刘迎节 侍才洪 +6 位作者 陈凡平 郝宝辉 李昊 李军 徐云强 李瑞欣 张西正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25-330,共6页
目的研究淫羊藿苷对过载损伤后成骨细胞的凋亡和细胞骨架的影响。方法应用4点弯曲加载装置模拟过载损伤力学环境,建立过载损伤模型,依据力学加载前后是否加入药物干预,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给药组、单纯损伤组、预防给药组和损伤治... 目的研究淫羊藿苷对过载损伤后成骨细胞的凋亡和细胞骨架的影响。方法应用4点弯曲加载装置模拟过载损伤力学环境,建立过载损伤模型,依据力学加载前后是否加入药物干预,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给药组、单纯损伤组、预防给药组和损伤治疗组。应用细胞流式术进行细胞凋亡检测。应用特异性荧光染料分别标记微丝蛋白和细胞核,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骨架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过载损伤组的凋亡率最高,单纯给药组最低(P<0.05);在过载处理组中,与单纯过载损伤组比,预防给药组的凋亡率最低(P<0.05)。单纯过载损伤组的细胞皱缩变形,微丝排列紊乱,骨架排列疏松,轮廓模糊,骨架甚至出现破碎等现象。预防给药组细胞骨架形态变化不大,细胞核未见明显变化。结论淫羊藿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过载损伤后成骨细胞的凋亡,维持细胞骨架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载 成骨细胞 淫羊藿苷 凋亡 细胞骨架
原文传递
股骨远端骨折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李英超 郝宝辉 +4 位作者 王兵 赵滨 张晓猛 刘哲文 孙大辉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773-1775,共3页
股骨远端骨折占股骨骨折的4%[1]。老年患者,仅由低能量损伤即可造成骨折。股骨远端属于膝关节功能活动的一部分,如因骨折后治疗方案不当引起关节僵硬、粘连、内外翻畸形等并发症,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股骨远端骨折从单纯的非手术... 股骨远端骨折占股骨骨折的4%[1]。老年患者,仅由低能量损伤即可造成骨折。股骨远端属于膝关节功能活动的一部分,如因骨折后治疗方案不当引起关节僵硬、粘连、内外翻畸形等并发症,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股骨远端骨折从单纯的非手术治疗逐渐过渡到手术治疗,从外固定材料逐渐向钢板、髓内针等内固定材料过渡。由于股骨远端骨折类型繁多,且常累及关节面,尚缺乏一种良好的方案治疗所有类型的骨折[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远端骨折 外固定架固定 髓内钉
下载PDF
应力刺激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郝宝辉 李英超 +2 位作者 乔伟松 秦大明 朱东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19-1521,共3页
骨质疏松导致骨折的概率为69.4%^([1])。临床上对骨质疏松的治疗大多使用药物,虽然获得一定疗效,但同时也带来很多副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生物力学因素如适当的应力刺激可以促进骨形成和骨重建效应,但是不同的强度及频率影响成骨效果^... 骨质疏松导致骨折的概率为69.4%^([1])。临床上对骨质疏松的治疗大多使用药物,虽然获得一定疗效,但同时也带来很多副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生物力学因素如适当的应力刺激可以促进骨形成和骨重建效应,但是不同的强度及频率影响成骨效果^([2])。在国际生物力学领域专家将机械振动用于动物和细胞实验,证实了低载荷机械振动可以促进骨细胞的生长^([3,4])。大量实验研究表明低载荷(频率0~100 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刺激 骨质疏松 骨折愈合 成骨细胞
下载PDF
力学过载对成骨细胞损伤及中药修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刘迎节 李瑞欣 +6 位作者 赵滨 李昊 李军 苏卫华 郝宝辉 徐云强 张西正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56-460,466,共6页
骨的生长代谢由成骨细胞的成骨及破骨细胞的吸收共同控制,而成骨细胞在成骨过程中起主要作用。过载影响成骨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其加载方式、强度、持续时间等因素都可改变成骨细胞的生物特性,进而影响成骨细胞的功能活性。而过载引起成... 骨的生长代谢由成骨细胞的成骨及破骨细胞的吸收共同控制,而成骨细胞在成骨过程中起主要作用。过载影响成骨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其加载方式、强度、持续时间等因素都可改变成骨细胞的生物特性,进而影响成骨细胞的功能活性。而过载引起成骨细胞应答的机制还处于探索阶段,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大量实验证明,中药淫羊藿苷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及分化,一定浓度的淫羊藿苷对骨损伤修复起重要作用。综述骨细胞对过载刺激后的反应及淫羊藿苷对成骨细胞的损伤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载 成骨细胞 细胞应答 淫羊藿苷
原文传递
持续性与间歇性低载荷机械振动对成骨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赵滨 谭磊 +6 位作者 郝宝辉 王林祥 乔伟松 陈玉颖 刘超 李晨 朱东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084-2086,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低载荷振动方式对成骨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方法应用振动加载器给予培养的成骨细胞MC3T3-E1以强度为0.25 g、频率35 Hz的振动载荷,设置空白组(A组),持续振动10 min(B组)及振动5 min间歇5 min再振动5 min(C组)两种加载模式... 目的观察不同低载荷振动方式对成骨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方法应用振动加载器给予培养的成骨细胞MC3T3-E1以强度为0.25 g、频率35 Hz的振动载荷,设置空白组(A组),持续振动10 min(B组)及振动5 min间歇5 min再振动5 min(C组)两种加载模式组,加载结束后分别检测各组MC3T3-E1细胞的增殖能力(CCK-8法)、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Runx-2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3组之间成骨细胞增殖情况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742),B组与C组ALP活性及Runx-2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A组,C组的ALP活性及Runx-2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低载荷机械振动对成骨细胞的增殖并无影响,然而低载荷机械振动可以促进成骨细胞的分化,特别是适当的间歇低载荷机械振动能够更加明显的促进成骨细胞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低载荷机械振动 间歇性低载荷振动 成骨细胞 增殖 分化
下载PDF
桡骨远端骨折不同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3
10
作者 黄政基 姚霁航 +5 位作者 张晓猛 祁宝昌 王兵 李英超 郝宝辉 孙大辉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292-2295,共4页
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上肢骨折中最常见的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1/6。中老年患者中,女性发生率高于男性。本文就近年来桡骨远端骨折不同治疗方法进展予以综述。1桡骨远端骨折的分类分型爱尔兰的外科医生Colles在1814年首先报道了伸直型桡骨... 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上肢骨折中最常见的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1/6。中老年患者中,女性发生率高于男性。本文就近年来桡骨远端骨折不同治疗方法进展予以综述。1桡骨远端骨折的分类分型爱尔兰的外科医生Colles在1814年首先报道了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即Colles骨折。随后在1847年,英格兰医生Simth报道了屈曲型桡骨远端骨折,即Simth骨折。Barton骨折的命名取自于Barton医生,于1938年首先报道了伴有腕关节半脱位的桡骨远端关节面骨折,并将其分为背侧和掌侧两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外固定支架 钢板内固定
下载PDF
输液器管结合克氏针引导手指屈肌腱断裂近端回缩的临床应用
11
作者 吴信举 谢久虎 +1 位作者 郝宝辉 朱自强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2年第1期40-42,55,共4页
目的探讨手指屈肌腱断裂致近端回缩时应用无菌输液器管结合克氏针引导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1月-2020年12月对43例50指屈肌腱断裂,且肌腱近端回缩较远距离的患者,根据回缩距离大致判断,在肌腱断裂区域以近的一个或多个区域处作横... 目的探讨手指屈肌腱断裂致近端回缩时应用无菌输液器管结合克氏针引导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1月-2020年12月对43例50指屈肌腱断裂,且肌腱近端回缩较远距离的患者,根据回缩距离大致判断,在肌腱断裂区域以近的一个或多个区域处作横行小切口,找到近端肌腱断端并予以抽出,通过克氏针套入无菌输液器管引导方法,由原伤口逆行通过腱鞘,从近端横行小切口穿出,将肌腱断端缝合在无菌输液器尾端,轻轻牵引输液器管,将屈肌腱近端引入鞘管内,断端作改良Kessler缝合修复。结果43例中有1例伤口发生感染,再次彻底清创后伤口愈合,其余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12个月,包括门诊复查、电话随访,根据国际手外科联合会肌腱损伤委员会制定的TAM系统评价标准,即伤指MP、PIP、DIP关节活动度总和与健侧比较,结果显示:优35指,良10指,可5指,优良率达90%。结论运用无菌输液器管套入克氏针后引导肌腱的方法来处理手指屈肌腱断裂近端明显回缩的患者,不仅方法简单省时,易于操作,且不易造成假道,不会对鞘管造成严重损伤;切口小,恢复快,适于临床广泛开展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肌腱断裂 输液器 克氏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