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郝惠谋/书法
1
作者 郝惠谋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79-179,共1页
原文传递
郝惠谋作品
2
作者 郝惠谋 《艺术品》 2018年第11期108-109,共2页
学艺感言:书法是东西方艺术大系中最独特的一个门类,她从不依靠写生来获取形象,却执着于对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作出仿效,她显然不能悦耳,却总是渴望表达。我从龀齿之年开始接触书法,这其间有过苦恼,却很少觉得辛酸,也有过徘徊、焦虑和惶... 学艺感言:书法是东西方艺术大系中最独特的一个门类,她从不依靠写生来获取形象,却执着于对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作出仿效,她显然不能悦耳,却总是渴望表达。我从龀齿之年开始接触书法,这其间有过苦恼,却很少觉得辛酸,也有过徘徊、焦虑和惶恐,但从没想过离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品 东西方艺术 书法 写生
原文传递
黄庭坚草书笔法中“抖擞”问题——以《老杜浣花溪图引诗卷》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郝惠谋 《书法教育》 2019年第1期43-48,共6页
早年作草书之不工目前,存世黄庭坚草书作品真迹共二十件。[一]其中,墨本八件、拓本十二件。这个数量对一位在草书发展史上足以独当一面的大家来说并不算多,而黄庭坚之所以没有更多的草书作品流传后世,与其中年的一次经历颇有关系。南宋... 早年作草书之不工目前,存世黄庭坚草书作品真迹共二十件。[一]其中,墨本八件、拓本十二件。这个数量对一位在草书发展史上足以独当一面的大家来说并不算多,而黄庭坚之所以没有更多的草书作品流传后世,与其中年的一次经历颇有关系。南宋曾敏行(一一一八—一一七五)《独醒杂志》记:'元祐初,山谷与东坡、钱穆父同游京师宝梵寺。饭罢,山谷作草书数纸,东坡甚称赏之。穆父从旁观曰:‘鲁直之字近于俗。’山谷曰:‘何故?’穆父曰:‘无他,但未见怀素真迹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庭坚 草书作品 浣花溪
下载PDF
且饮美酒登高楼
4
作者 郝惠谋 《中国书画》 2017年第6期115-116,共2页
《且饮集》朱天曙著,社科文献出版社2017年4月版,32开,319页,定价59元。朱天曙教授的谈艺录《且饮集》最近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了,该书收录了其20年来陆续发表的29篇被他自己称为“随笔”的文章。这29篇文章不立足于阐释技法,而是... 《且饮集》朱天曙著,社科文献出版社2017年4月版,32开,319页,定价59元。朱天曙教授的谈艺录《且饮集》最近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了,该书收录了其20年来陆续发表的29篇被他自己称为“随笔”的文章。这29篇文章不立足于阐释技法,而是讨论了从东晋到当代的文人生活,既体现出他的艺术史观,又观照到他20年来在学术和创作上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创作 沈尹默 帖学 文人生活 社科文献 书学 人书俱老 出帖 随人作计 孙过庭
下载PDF
黄庭坚草书章法“余白”初探
5
作者 郝惠谋 《书法教育》 2021年第3期78-83,共6页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文艺观念崇尚“虚”与“空”。陆机《文赋》云:“课虚无以责有,叩寂寞而求音。”111其实,陆氏所谓的“虚”也正如书法章法中的“余白”,它与有笔墨处的“实”相生相对,既是成就书法作品章法的重要一环,又是书法创作中...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文艺观念崇尚“虚”与“空”。陆机《文赋》云:“课虚无以责有,叩寂寞而求音。”111其实,陆氏所谓的“虚”也正如书法章法中的“余白”,它与有笔墨处的“实”相生相对,既是成就书法作品章法的重要一环,又是书法创作中最难把握的一种艺术形象。可以说,与点画、单字与字组三者之间的相互组合关系一样,“余白”的处理方式也是影响章法效果的重要方面,而与前者体现在有笔墨处不同,它主要体现在无笔墨处。因此,古人论书十分重视“余白”。明代张绅《法书通释》云:“行款中间所空素地,亦有法度,疏不至远,密不至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作品 书法创作 文艺观念 《文赋》 处理方式 艺术形象 黄庭坚 余白
下载PDF
浅谈书法中的“疏密”问题——以黄庭坚草书为例
6
作者 郝惠谋 《书法教育》 2021年第1期74-80,共7页
“疏密”是中国古代美学中关于艺术创造与审美表现的一对重要对偶范畴,它在传统文人所关注的各个领域当中都曾得到过广泛讨论。在书法作品中,“疏”体现为单字结构中点画的疏朗粗放与整篇作品中章法的萧疏散淡;“密”则与之相对,体现为... “疏密”是中国古代美学中关于艺术创造与审美表现的一对重要对偶范畴,它在传统文人所关注的各个领域当中都曾得到过广泛讨论。在书法作品中,“疏”体现为单字结构中点画的疏朗粗放与整篇作品中章法的萧疏散淡;“密”则与之相对,体现为一种繁复致密的结构与章法特征。可以说,“疏”与“密”的辨证关系在书法艺术的创作与审美活动中,始终是互为参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作品 对偶范畴 中国古代美学 审美表现 辨证关系 书法艺术 疏密 传统文人
下载PDF
影视名人与书画展销热议
7
作者 甄威 孟会祥 +2 位作者 董水荣 王文超 郝惠谋 《中国书画》 2022年第3期128-129,共2页
2021年底,一些影视明星、社会名人举办或者参加书法展、书画展的消息,成为大众关注的热点话题。浏览网上“评论”,褒扬者赞许名人们对传统书画艺术的坚守,抨击者则质疑名人创作水平和名声效应背后的获利动机。
关键词 传统书画艺术 社会名人 影视明星 书法展 热点话题 书画展
下载PDF
民国初期美术社团规模化兴起现象刍议
8
作者 郝惠谋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62,共3页
民国初期美术社团规模化兴起是近现代美术史上的重要现象,它的出现既是时代使然,也是历史转型期美术界人士面对中国传统绘画正在经历的变局和危机时的必然选择,同时也体现了政府行为的重要影响。这一现象有其独特历史意义:其一,它使变... 民国初期美术社团规模化兴起是近现代美术史上的重要现象,它的出现既是时代使然,也是历史转型期美术界人士面对中国传统绘画正在经历的变局和危机时的必然选择,同时也体现了政府行为的重要影响。这一现象有其独特历史意义:其一,它使变革期的中国绘画得以在百家争鸣的氛围下良性发展;其二,它成为美术展览会的有力支撑,进而为实现大众美育贡献了力量;其三,它促进了美术人才和美术作品的大量、集中涌现,进而在中西、新旧争鸣中推动了近代中国绘画多元发展之画坛格局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初期 美术社团 规模化兴起
原文传递
捕怪猎奇一布衣——金农“漆书”风格的形成原因及其取法渊源 被引量:1
9
作者 郝惠谋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32-39,共8页
"漆书"一词,渊源有自。《后汉书·杜林传》云:"林前于西州得漆书《古文尚书》一卷,常宝爱之,虽遭难困,握持不离身"、《晋书·束皙传》云:"塚中又得铜剑一枚,长二尺五寸,漆书皆科斗字"、元人吾丘... "漆书"一词,渊源有自。《后汉书·杜林传》云:"林前于西州得漆书《古文尚书》一卷,常宝爱之,虽遭难困,握持不离身"、《晋书·束皙传》云:"塚中又得铜剑一枚,长二尺五寸,漆书皆科斗字"、元人吾丘衍之《三十五举》中亦有"上古无笔墨,以竹梃点漆,书竹简上,竹硬漆腻,画不能行,故头粗尾细,似其形耳"的记载。可见,原始意义上的"漆书",大抵指代一些以腻漆为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农 飞白书 漆书 取法 形成原因
原文传递
黄庭坚草书“起倒”笔法探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郝惠谋 《中国书法》 CSSCI 2019年第22期81-83,共3页
本文通过分析『起倒』一词的含义,并将其在书法领域的内涵与历来易与之混淆的『提按』笔法进行对比,认为『起倒』笔法是一种作用于点画中段,并能体现出前后之势与左右之姿的用笔动作,其受力方多在笔杆,少在笔毫,而施力方则是书写者的手腕。
关键词 『起倒』 黄庭坚 草书
原文传递
斯虽草创遂造其极——《峄山刻石》探微
11
作者 郝惠谋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38-47,共10页
秦始皇多次外出巡游,在峄山、泰山、之罘、琅琊、碣石、会稽等地刻石立碑。一方面,昭告天下,加强皇权;另一方面,向帝国民众展示"书同文"之后的官方字体。峄山是他首先命人铭刻下自己文治武功的地方。因此,《峄山刻石》亦被看... 秦始皇多次外出巡游,在峄山、泰山、之罘、琅琊、碣石、会稽等地刻石立碑。一方面,昭告天下,加强皇权;另一方面,向帝国民众展示"书同文"之后的官方字体。峄山是他首先命人铭刻下自己文治武功的地方。因此,《峄山刻石》亦被看作是秦小篆书法的鸿蒙初辟之作,其后的《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等皆滥觞于此,其艺术价值可想而知。(郝惠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峄山 鸿蒙初辟 李斯 篆书 篆体 书体 秦小篆 琅琊台刻石 琅邪刻石 秦篆 小篆 《泰山刻石》 探微
原文传递
“鳌山悟道”:《诸上座帖》与黄庭坚戎州时期的草书面貌
12
作者 郝惠谋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4-65,共2页
《诸上座帖》是黄庭坚谪居戎州时期创作的一件草书代表作,代表了黄庭坚在戎州时期的草书思想和技法形态,是构成其草书笔法体系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分析和解读《诸上座帖》的笔法内涵,探究黄庭坚草书在戎州时期的基本面貌及... 《诸上座帖》是黄庭坚谪居戎州时期创作的一件草书代表作,代表了黄庭坚在戎州时期的草书思想和技法形态,是构成其草书笔法体系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分析和解读《诸上座帖》的笔法内涵,探究黄庭坚草书在戎州时期的基本面貌及其笔法变革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庭坚 《诸上座帖》 戎州
原文传递
“双钩悬腕”与“掌虚指实”:黄庭坚书法的执笔与运腕
13
作者 郝惠谋 《书法赏评》 2021年第1期31-34,共4页
历代书家皆重执笔,(传)东晋卫铄《笔阵图》云:"凡学书字,先学执笔。"[1]元代郑杓《衍极》亦云:"夫执笔者,法书之机键也。"[2]郑氏进而认为:"善执笔则八体具,不善执笔则八体废。"[3]而清代梁巘则在《评书... 历代书家皆重执笔,(传)东晋卫铄《笔阵图》云:"凡学书字,先学执笔。"[1]元代郑杓《衍极》亦云:"夫执笔者,法书之机键也。"[2]郑氏进而认为:"善执笔则八体具,不善执笔则八体废。"[3]而清代梁巘则在《评书帖》中说得更为具体:"书学大原在得执笔法,得法虽临元、明人书亦佳,否则日摹钟、王无益也。不得执笔法,虽极作横撑苍老状,总属皮相。得执笔法,临摹八方,转折皆沉着峭健,不仅袭其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执笔法 梁巘 临摹 黄庭坚 法书 执笔者 笔阵图
原文传递
黄庭坚的“大字”行楷书与颜真卿
14
作者 郝惠谋 《书法赏评》 2019年第2期46-50,共5页
黄庭坚是宋代'大字'行楷书创作的重要书家之一。根据《黄庭坚书法全集》[1]在其传世的120件真迹中,有32件'大字'行楷书作品,占比超过1/4,是其书法创作生涯的主要内容。然而,前人论者对这部分内容的品评却多止于法乳《... 黄庭坚是宋代'大字'行楷书创作的重要书家之一。根据《黄庭坚书法全集》[1]在其传世的120件真迹中,有32件'大字'行楷书作品,占比超过1/4,是其书法创作生涯的主要内容。然而,前人论者对这部分内容的品评却多止于法乳《瘗鹤铭》等既有观点。如:'黄山谷大书酷仿《瘗鹤》'[2]'山谷擘窠书学《瘗鹤铭》'[3] 等。今人甚至完全不作黄氏书体上的区分, 此处不引。不可否认, 黄庭坚“大字” 行楷书作品中的许多养分的确来自《瘗鹤铭》。但是, 它也包含了许多不属于, 甚至无关于《瘗鹤铭》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庭坚 行楷书 颜真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