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TT比色法测定细胞生长曲线 被引量:26
1
作者 郝新保 张利朝 +4 位作者 殷缨 韩秀珍 陶秦渝 郝晓柯 张盈华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7年第4期390-390,共1页
MTT比色法测定细胞生长曲线郝新保张利朝殷缨韩秀珍陶秦渝郝晓柯张盈华(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中心实验室西安710038)关键词细胞生长曲线MTT比色法中图号Q28在有关肿瘤细胞生物学的研究中,我们常常要测定细胞的生长状... MTT比色法测定细胞生长曲线郝新保张利朝殷缨韩秀珍陶秦渝郝晓柯张盈华(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中心实验室西安710038)关键词细胞生长曲线MTT比色法中图号Q28在有关肿瘤细胞生物学的研究中,我们常常要测定细胞的生长状态,制作细胞生长曲线,以往的方法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生长曲线 MTT 比色法 肿瘤生物学
下载PDF
乳腺癌ER功能状态及腋淋巴结转移的检测 被引量:12
2
作者 郝新保 付京 邱福海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03年第6期468-471,共4页
目的 探讨ER功能检测及RT PCR检测乳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应用。方法 应用凝胶迁移阻滞法及配体亲和组织化学法检测乳癌患者ER的功能状态。以患者腋窝淋巴结的RNA作模板 ,应用特异性引物扩增相应的Keratin19片段 ,据此判断有无腋窝淋巴... 目的 探讨ER功能检测及RT PCR检测乳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应用。方法 应用凝胶迁移阻滞法及配体亲和组织化学法检测乳癌患者ER的功能状态。以患者腋窝淋巴结的RNA作模板 ,应用特异性引物扩增相应的Keratin19片段 ,据此判断有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结果 在 5 5例ER阳性的标本中 ,ERE结合阳性者达 71%。在HE染色淋巴结阴性的患者中 ,有 12 .8%经RT PCR检测阳性。结论 ERE结合功能有助于全面反映患者ER功能状态。RT PCR检测淋巴结Keratin19表达可作为乳腺癌转移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ER功能状态 腋淋巴结转移 检测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巨噬细胞融合瘤苗对大鼠骨肉瘤的主动性免疫治疗 被引量:13
3
作者 郝新保 范清宇 +4 位作者 张殿忠 裘秀春 殷剑宁 张惠中 王晓宁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9年第12期1042-1044,共3页
探讨融合瘤苗在骨肉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潜力.方法:用UMR106细胞系建立大鼠骨肉瘤动物模型,然后将该细胞系与大鼠巨噬细胞融合作为瘤苗应用于荷瘤大鼠,观察其抑制肿瘤生长和肺转移的效果.结果:在治疗6Wb时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瘤... 探讨融合瘤苗在骨肉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潜力.方法:用UMR106细胞系建立大鼠骨肉瘤动物模型,然后将该细胞系与大鼠巨噬细胞融合作为瘤苗应用于荷瘤大鼠,观察其抑制肿瘤生长和肺转移的效果.结果:在治疗6Wb时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瘤重明显减小(Pwt从门);肺转移发生率降低(P<0.01).结论:骨肉瘤细胞与巨噬细胞的融合瘤苗可望在骨肉瘤的治疗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免疫疗法 巨噬细胞 融合瘤菌
下载PDF
RT-PCR检测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4
作者 郝新保 付京 邱福海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964-967,共4页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有报道,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eversetranscription-polymerasechainreaction,RT-PCR)技术检测有关肿瘤细胞标志物的mRNA表达来判断淋巴结转移情况,可以获得较高的检测灵敏度。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RT-PCR检测癌...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有报道,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eversetranscription-polymerasechainreaction,RT-PCR)技术检测有关肿瘤细胞标志物的mRNA表达来判断淋巴结转移情况,可以获得较高的检测灵敏度。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RT-PCR检测癌细胞淋巴结转移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T-PCR技术检测患者腋窝淋巴结中MUC1和keratin19的mRNA表达,结合HE染色结果判断有无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HE染色阴性患者随访3年。结果:86例肿瘤组织中可检测出MUC1和keratin19的表达,而正常淋巴结中未发现。在37例HE染色淋巴结阴性的病例中,有11例(29.7%)的keratin19检测结果阳性,这部分病例的3年复发率为45.5%,而keratin19表达阴性的病例其3年复发率仅为12.5%(P<0.01)。结论:RT-PCR检测出的MUC1和keratin19在淋巴结中的表达可作为乳腺癌转移的参考标志,有助于对乳腺癌预后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PCR 检测 乳腺癌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从中美两国实验室管理模式探讨我校科研平台建设 被引量:16
5
作者 郝新保 苏群豪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99-101,共3页
关键词 实验室管理 中国 美国 院校 医学 海南省
下载PDF
PI负责模式下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运行管理浅析 被引量:5
6
作者 郝新保 常智杰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2004年第1期141-144,159,共5页
本文探讨了首席研究员负责模式下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运行中,在人力资源、财务与物流、质量控制和信息系统管理几个方面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目的在于提高实验室运行效率,整合有限研究资源,提高行业竞争力。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 实验室管理 首席研究员 人力资源 质量控制
下载PDF
SEA及MDP对骨肉瘤融合细胞瘤苗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郝新保 范清宇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02-304,共3页
目的检测SEA和MDP对骨肉瘤融合细胞瘤苗作用的影响。方法使用3HTdR掺入法和51Cr释放法测定SEA对骨肉瘤融合细胞瘤苗所诱导的T细胞增殖和CTL杀伤活性的影响。在骨肉瘤动物模型上检测SEA和MDP与骨肉瘤融合细胞瘤苗同时使用的治疗效果。结... 目的检测SEA和MDP对骨肉瘤融合细胞瘤苗作用的影响。方法使用3HTdR掺入法和51Cr释放法测定SEA对骨肉瘤融合细胞瘤苗所诱导的T细胞增殖和CTL杀伤活性的影响。在骨肉瘤动物模型上检测SEA和MDP与骨肉瘤融合细胞瘤苗同时使用的治疗效果。结果SEA可显著增强骨肉瘤融合细胞瘤苗所诱导的T细胞增殖和CTL细胞杀伤活性。动物实验结果表明,SEA和MDP与骨肉瘤融合细胞瘤苗共同使用时,可显著降低荷瘤鼠的平均瘤重及肺转移发生率。结论SEA和MDP可作为免疫促进剂与骨肉瘤融合细胞瘤苗共同使用,加强其抗肿瘤免疫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瘤苗 SEA MDP
下载PDF
电穿孔技术在转基因及动物克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郝新保 常智杰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3,7,共4页
电穿孔技术利用电场造成细胞膜的改变而将DNA导入细胞内 ,它还可用于细胞融合及动物克隆等。基因电转移的效率通常比化学法提高 1~ 2个数量级 ,主要与脉冲波形、长度、缓冲液等有关。方波直流电脉冲应用广泛 ,在有关细胞核移植的多项... 电穿孔技术利用电场造成细胞膜的改变而将DNA导入细胞内 ,它还可用于细胞融合及动物克隆等。基因电转移的效率通常比化学法提高 1~ 2个数量级 ,主要与脉冲波形、长度、缓冲液等有关。方波直流电脉冲应用广泛 ,在有关细胞核移植的多项研究报告中均指出它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穿孔技术 转基因 动物克隆 应用 胚胎克隆 细胞融合 细胞核移植
下载PDF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生物信息学教育 被引量:5
9
作者 郝新保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03年第5期315-317,共3页
生物信息学主要是一门研究生物学系统和生物学过程中信息流的综合系统科学,同时又是未来生物医学的重要研究工具.生物信息学在基因克隆、基因表达和蛋白质结构分析以及药物设计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生物信息... 生物信息学主要是一门研究生物学系统和生物学过程中信息流的综合系统科学,同时又是未来生物医学的重要研究工具.生物信息学在基因克隆、基因表达和蛋白质结构分析以及药物设计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生物信息学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资源 生物信息学 医学教育 生物医学 教学改革 医学院校
下载PDF
大鼠移植骨肉瘤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初步评价 被引量:4
10
作者 郝新保 范清宇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329-331,共3页
目的建立大鼠骨肉瘤动物模型。方法体内连续传代筛选UMR_106细胞系获得高成瘤率的细胞,接种于SD大鼠皮下。肿瘤组织行常规病理HE染色并镜检,同时检测大鼠血清中碱性磷酸酶的活性水平。结果一周内可见肿瘤形成,荷瘤动物存活时间为28~63d... 目的建立大鼠骨肉瘤动物模型。方法体内连续传代筛选UMR_106细胞系获得高成瘤率的细胞,接种于SD大鼠皮下。肿瘤组织行常规病理HE染色并镜检,同时检测大鼠血清中碱性磷酸酶的活性水平。结果一周内可见肿瘤形成,荷瘤动物存活时间为28~63d,肿瘤组织镜下可见典型骨肉瘤病理特征,成骨作用明显,荷瘤鼠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显著升高。结论成功建立了可移植大鼠骨肉瘤动物模型,为骨肉瘤的肿瘤免疫研究提供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大鼠 动物模型 移植骨 肿瘤组织 皮下 荷瘤 血清碱性磷酸酶 接种 连续传代
下载PDF
医学研究生培养的选题和组织实施 被引量:1
11
作者 郝新保 《继续医学教育》 2003年第3期17-19,共3页
研究生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研究和自我组织能力 ,对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形成致关重要。指出在研究的培养过程中 ,建立导师领导下的高水平辅导组十分重要 ,以此为基础在学生选题、开题中提供咨询 ,负责研究过程中的组织实施和... 研究生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研究和自我组织能力 ,对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形成致关重要。指出在研究的培养过程中 ,建立导师领导下的高水平辅导组十分重要 ,以此为基础在学生选题、开题中提供咨询 ,负责研究过程中的组织实施和过程监督 ,并对完成课题及时总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 研究生 培养 选题 组织实施 教育 启发式教学 教学方法
下载PDF
c-erbB-2基因对小鼠成纤维细胞生长特性的影响
12
作者 郝新保 张盈华 +5 位作者 张利朝 韩秀珍 殷缨 陶秦渝 郝晓柯 邱福海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7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为探讨c-erbB-2基因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本实验通过构建c-erbB-2基因的表达载体来转染NIH3T3细胞,观察了转染细胞的生长特性.结果:发现其对数生长期提前、群体倍增时间缩短(39hP<O.05),并且其克隆形成率(26%,P<0.05)、软... 目的:为探讨c-erbB-2基因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本实验通过构建c-erbB-2基因的表达载体来转染NIH3T3细胞,观察了转染细胞的生长特性.结果:发现其对数生长期提前、群体倍增时间缩短(39hP<O.05),并且其克隆形成率(26%,P<0.05)、软琼脂集落形成能力(17clones/cell,P<0.05)及裸鼠致瘤能力(3/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表明c-erbB-2基因具有一定的恶性转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BB-2 癌基因 成纤维细胞 乳腺肿瘤
下载PDF
应用RT-PCR技术克隆人白细胞介素6的cDNA
13
作者 郝新保 张利朝 +1 位作者 张盈华 陶秦渝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8年第5期578-579,共2页
关键词 RT-PCR 白细胞介素6 基因克隆 CDNA
下载PDF
白血病微小残留病变检测的临床意义及方法
14
作者 郝新保 周海燕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6期565-567,共3页
关键词 白血病 细胞 残留 方法
下载PDF
电融合法制备骨肉瘤融合细胞瘤苗的特性分析
15
作者 郝新保 范清宇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制备骨肉瘤融合细胞瘤苗并检测其体外生物学特性。方法应用电融合技术制备UMR-106细胞与大鼠巨噬细胞的融合细胞,经过磁性分选后,流式细胞仪检测融合细胞的DNA含量和表面抗原的表达。细胞培养检测融合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 目的本研究旨在制备骨肉瘤融合细胞瘤苗并检测其体外生物学特性。方法应用电融合技术制备UMR-106细胞与大鼠巨噬细胞的融合细胞,经过磁性分选后,流式细胞仪检测融合细胞的DNA含量和表面抗原的表达。细胞培养检测融合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并体外测定其诱导CTL的杀伤活性。结果电融合与磁性分选技术相结合可获得95%的融合细胞纯度。流式细胞仪测定表明,融合细胞可表达较高的MHC-Ⅰ、Ⅱ类抗原。其软琼脂克隆形成能力明显降低(UMR-106,29.2±7.2,融合细胞,17.6±5.1,P<0.05),而诱导CTL细胞杀伤的能力则显著提高(100∶1时UMR-10613.4±3.2,融合细胞42.9±7.5,P<0.05)。结论骨肉瘤融合细胞可稳定生长,在体内诱导CTL细胞产生较强的抗肿瘤活性,可用于动物模型以检测其所诱导的抗骨肉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瘤苗 细胞融合
下载PDF
雌激素对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及p185蛋白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的影响
16
作者 郝新保 张盈华 +2 位作者 殷缨 王莉莉 丘福海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5年第1期46-48,共3页
为了研究乳腺癌的发展过程中雌二醇(E_2)的作用机制及参与因素,作者使用流式细胞仪观察了人乳腺癌细胞株SK-BR-3在E_2作用下的生长特征及p185蛋白和表皮生长因子(EGF)受体的表达.结果表明,乳腺癌细胞生长加... 为了研究乳腺癌的发展过程中雌二醇(E_2)的作用机制及参与因素,作者使用流式细胞仪观察了人乳腺癌细胞株SK-BR-3在E_2作用下的生长特征及p185蛋白和表皮生长因子(EGF)受体的表达.结果表明,乳腺癌细胞生长加快,DNA合成增加,S期百分率升高(E_2组26.7±2.5,对照组21.2±2.1,P<0.05).在E_2的作用下,乳腺癌细胞的p185蛋白表达降低(E_235±5.6,对照组61±13.1,P<0.05)而EGF受体表达升高(E_239±6.9,对照组21±5.4,P<0.05),提示EGF在乳腺癌的早期发展中可能发挥更主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雌二醇 NEU基因 表皮生长因子 受体
下载PDF
乳腺癌组织中孕激素受体与雌激素受体DNA结合功能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杨红斌 付京 +3 位作者 张盈华 郝新保 邱福海 张利朝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743-746,共4页
目的:观察36 例(E2 + ) 乳腺癌患者组织PR 和ER DNA 结合功能的关系,进而探讨(E2 + /PR+ ) 表型内分泌治疗无反应的分子机制。方法:用激素结合法和迁移率改变法。结果:1) 用含有ER 的MCF- 7 细胞... 目的:观察36 例(E2 + ) 乳腺癌患者组织PR 和ER DNA 结合功能的关系,进而探讨(E2 + /PR+ ) 表型内分泌治疗无反应的分子机制。方法:用激素结合法和迁移率改变法。结果:1) 用含有ER 的MCF- 7 细胞株作为阳性对照,22 ℃Mg2 + 存在条件下,迁移率改变法中ER- ERE 复合物的形成是激素依赖性的,证实了ER- ERE 复合物的特性。2) 激素结合法和迁移率改变法检测结果显示,36 例(E2 + ) 乳腺癌中有25 例相一致,其中两种方法都是阳性者(PR+ /ERE+ )17 例,都是阴性者(PR- /ERE- )8 例。3 例肿瘤,激素结合法阳性而迁移率改变法阴性(PR+ /ERE- ) 。8 例肿瘤,激素结合法阴性而迁移率改变法阳性(PR- /ERE+ ) 。结论:乳腺癌组织中依赖ER 的PR 表达还有其它途径(PR+ /ERE- ) ,且PR 阴性不能表示ER DNA 结合功能状态有缺陷(PR- /ERE+ ) ,利用PR 评估ER DNA 结合功能状态以指导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存在约30 % (11/36) 的误差率。因此,传统的激素结合法检测结果(E2 、PR) 同迁移率改变法检测结果(ERE) 相结合,能更准确地反应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孕激素受体 雌激素受体 DNA结合结构域
下载PDF
大鼠树突状细胞融合瘤苗的特异性抗骨肉瘤作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于哲 范清宇 +2 位作者 马保安 郝新保 龙华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5-291,共7页
背景与目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s)是目前已知的功能最为强大的抗原呈递细胞,但以DC为基础的针对骨肉瘤的免疫治疗未见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大鼠树突状细胞融合瘤苗诱导的特异性抗骨肉瘤作用。方法:应用重组大鼠rGM-CSF、rIL-4... 背景与目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s)是目前已知的功能最为强大的抗原呈递细胞,但以DC为基础的针对骨肉瘤的免疫治疗未见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大鼠树突状细胞融合瘤苗诱导的特异性抗骨肉瘤作用。方法:应用重组大鼠rGM-CSF、rIL-4和rTNF-α培养大鼠骨髓前体细胞获得大量DCs,用标记抗大鼠OX62单抗免疫磁珠分离纯化DCs,经形态学观察、表型检测、功能学实验鉴定,然后通过电融合的方法将细胞系UMR-106与异基因或同基因大鼠DCs相融合制备肿瘤疫苗,观察其抗肿瘤的效果。结果:预防接种异基因肿瘤疫苗组和同基因肿瘤疫苗组大鼠的存活率分别为70%和50%,存活的大鼠经历了第2次大剂量骨肉瘤细胞的免疫攻击,7周之后继续得以存活。在针对骨肉瘤动物模型进行主动免疫治疗的研究中,60%的荷瘤大鼠瘤体萎缩、消失而得以长期存活。结论:大鼠骨肉瘤细胞系UMR-106与同种异基因树突状细胞的融合瘤苗有较强的特异性抗骨肉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骨肉瘤 融合瘤苗
下载PDF
胞壁酰二肽激活大鼠巨噬细胞抗肿瘤免疫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晓宁 范清宇 +2 位作者 郝新保 殷剑宁 张殿忠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93-195,共3页
目的:探讨胞壁酰二肽(MDP)激活大鼠巨噬细胞抗肿瘤效应的途径和机制。方法:以SD大鼠为骨肉瘤动物模型进行肿瘤抑制试验;采用中性红吞饮实验、间接MTT法及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大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功能。结果:MDP(50μg~100μg/鼠)皮下注射... 目的:探讨胞壁酰二肽(MDP)激活大鼠巨噬细胞抗肿瘤效应的途径和机制。方法:以SD大鼠为骨肉瘤动物模型进行肿瘤抑制试验;采用中性红吞饮实验、间接MTT法及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大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功能。结果:MDP(50μg~100μg/鼠)皮下注射可明显抑制UMR106骨肉瘤细胞在SD大鼠体内的生长,并可显著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杀伤活性及TNF和NO的分泌水平,且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MDP激活的巨噬细胞可能是机体非特异性免疫抗瘤效应的主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壁酰二肽 巨噬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 一氧化氮
原文传递
骨肉瘤肺转移大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7
20
作者 于哲 范清宇 郝新保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20期4048-4049,i005,共3页
目的:探讨大鼠骨肉瘤细胞系接种细胞的数量与肿瘤形成及肺转移发生的关系。方法:30只6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大鼠骨肉瘤细胞系UMR-106分别以1×105,1×106,1×107个数量注射入大鼠股外侧皮下。接种后,每周观察肿瘤生长情况... 目的:探讨大鼠骨肉瘤细胞系接种细胞的数量与肿瘤形成及肺转移发生的关系。方法:30只6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大鼠骨肉瘤细胞系UMR-106分别以1×105,1×106,1×107个数量注射入大鼠股外侧皮下。接种后,每周观察肿瘤生长情况,测量肿瘤直径,绘制肿瘤生长曲线,连续5周。第6周取肿瘤及双侧肺,病理取材,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结果:1×105及1×106组肿瘤生长情况不佳,未出现肺转移;1×107组肿瘤发生率达到100%,肺转移率达70%。结论:大鼠骨肉瘤细胞系UMR-106具有较强的致瘤性及较高的肺转移率,应用该细胞系建立的动物模型为骨肉瘤综合治疗奠定动物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肿瘤转移 骨肉瘤 疾病模型 动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