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战时期大后方文艺思潮剖析 被引量:5
1
作者 郝明工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4期11-14,共4页
抗战时期大后方文艺思潮剖析郝明工一从战略与政略相一致的观点看,大后方也就是以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陪都重庆为中心的中国西部地区,即以桂林、昆明、贵阳、成都、西安、兰州、迪化(乌鲁本齐)、西宁、银川等城市为地方首府的广大区域... 抗战时期大后方文艺思潮剖析郝明工一从战略与政略相一致的观点看,大后方也就是以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陪都重庆为中心的中国西部地区,即以桂林、昆明、贵阳、成都、西安、兰州、迪化(乌鲁本齐)、西宁、银川等城市为地方首府的广大区域.由于大后方的社会秩序与生活相对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思潮 抗战时期 大后方 中国西部地区 陪都重庆 国民政府 乌鲁木齐 相对稳定
下载PDF
论陪都重庆文化与文学的地理性 被引量:4
2
作者 郝明工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110-115,共6页
区域文化与文学形成与存在的空间之维,呈现出区域文化与文学的地理性。陪都重庆文化与文学的地理性,一方面表现为陪都重庆文化与文学的陪都效应,另一方面表现为陪都重庆文化与文学的山城意象,共同扩大了陪都重庆文化与文学在中国文化与... 区域文化与文学形成与存在的空间之维,呈现出区域文化与文学的地理性。陪都重庆文化与文学的地理性,一方面表现为陪都重庆文化与文学的陪都效应,另一方面表现为陪都重庆文化与文学的山城意象,共同扩大了陪都重庆文化与文学在中国文化与文学现代发展过程中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陪都重庆 文化与文学 地理性
下载PDF
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媒介形态的演变 被引量:2
3
作者 郝明工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8-89,共2页
新闻事业是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行业,而媒介是进行新闻传播的手段,新闻事业的发展基于媒介形态的演变,两者之间表现出相辅相成的互动关系,
关键词 新闻事业 媒介形态 互动
下载PDF
漫议网络新闻传播的袪“神圣化” 被引量:1
4
作者 郝明工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9-129,128,共2页
随着“550万天价医药费”事件,在网络新闻传播的及时互动过程之中、由于发挥了祛妖魔化的传播功能优势而很快被恢复了本来面目,也就理应追寻其“天价”表象后所掩盖着的另一面:在妖魔化白衣天使的同时,是否对“哪怕能多活一分钟”... 随着“550万天价医药费”事件,在网络新闻传播的及时互动过程之中、由于发挥了祛妖魔化的传播功能优势而很快被恢复了本来面目,也就理应追寻其“天价”表象后所掩盖着的另一面:在妖魔化白衣天使的同时,是否对“哪怕能多活一分钟”的个人尽孝行为进行了某种神圣化。事实上,由于过度治疗而浪费了本来不应该浪费的有限的医疗资源是否应该受到质疑。对此,早在祛妖魔化过程中就已经引起了关注,网上有如下网评:“在重视亲情的中国,不论富有家庭还是贫穷家庭,人们为了挽救亲人的生命,往往不惜一切代价”,从而导致过度治疗:然而,“这样的治疗,非但未能挽救生命,反而给患者身心都造成极大痛苦”,“也是对有限医疗资源的浪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新闻传播 神圣化 医疗资源 妖魔化 互动过程 本来面目 功能优势 医药费
下载PDF
试析抗战时期重庆中短篇小说的叙事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郝明工 《重庆社会科学》 2005年第2期119-122,共4页
通过对抗战时期重庆中短篇小说的叙事特征进行分析,从小说叙事的题材拓展到小说叙事的艺术创新这两方面,都表现出对于小说叙事的史诗性追求,由此而显现出抗战时期现代小说发展的中国方向来。
关键词 叙事特征 中短篇小说 小说叙事 现代小说 史诗性 追求 题材 中国 重庆 发展
下载PDF
网络新闻传播与个人自律 被引量:1
6
作者 郝明工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24-125,共2页
网络新闻传播通过个人自律来发挥空前的传播优势,有助于网民的双重身份的相对合一,进而促进新闻的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相对一致。
关键词 网络 新闻传播 个人自律
下载PDF
试论新闻控制 被引量:1
7
作者 郝明工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7-118,共2页
进行新闻控制的中介是新闻媒体结构,而新闻媒体所有制由单一结构向着混合结构的发展,表明新闻媒体结构所发生的这一变化,将保障新闻控制合法性与有效性的一致实现。
关键词 新闻控制 新闻媒体所有制 新闻媒体结构
下载PDF
陪都文学的书写意向与文化蕴涵 被引量:1
8
作者 郝明工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3年第1期110-115,共6页
陪都文学是抗战时期的重庆文学,其区域文学构成具有从陪都气象到山城意象这一由表及里的双重文化蕴涵,并且在从抗战前期到抗战后期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在文化导向转换之中文本书写的史诗建构这一趋向。
关键词 陪都文学 重庆文学 抗战文化
下载PDF
现代巴蜀作家与二十世纪的中国区域文学 被引量:1
9
作者 郝明工 《重庆社会科学》 2007年第5期50-54,66,共6页
现代巴蜀作家通过具有“地方色彩”的文学书写,率先展示出区域文学在中国的现实发生,继而对抗战时期中国的文学区域化进行了大力推进,书写出典范之作,直接影响着二十世纪的中国区域文学发展。
关键词 现代巴蜀作家 二十世纪 中国区域文学
下载PDF
区域文化与区域文学辨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郝明工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8-12,共5页
区域文化是民族国家之内在特定时期与环境中存在着的,拥有意识文化、地区文化、地缘文化、民族文化四大基本构成要素,并且具有着意识形态主导性、行政区划限定性、人文地理稳定性、民族归属独特性这四大特征的阶段性文化现象.区域文学... 区域文化是民族国家之内在特定时期与环境中存在着的,拥有意识文化、地区文化、地缘文化、民族文化四大基本构成要素,并且具有着意识形态主导性、行政区划限定性、人文地理稳定性、民族归属独特性这四大特征的阶段性文化现象.区域文学就是以区域文化为审美对象,拥有意识文化导向、地区文化限度、地缘文化特性、民族文化底蕴这四大文化内涵,地域文学的政治性需要与地方文学的地方性表达趋于一致的文学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文化 区域文学 意识文化 地区文化 地缘文化 民族文化 意识形态
下载PDF
陪都文学与“重庆形象”变迁 被引量:2
11
作者 郝明工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17-24,共8页
陪都文学作为抗战时期的重庆文学,通过对陪都文化的现实表达,在地方文学的基础上生成为区域文学,直接推进了"重庆形象"的战时变迁,促使重庆形象具有了陪都文化的双重内涵与陪都文学的整体构成,重庆形象由此成为陪都文学的区... 陪都文学作为抗战时期的重庆文学,通过对陪都文化的现实表达,在地方文学的基础上生成为区域文学,直接推进了"重庆形象"的战时变迁,促使重庆形象具有了陪都文化的双重内涵与陪都文学的整体构成,重庆形象由此成为陪都文学的区域性标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陪都文学 重庆形象 变迁
下载PDF
网络新闻传播与舆论效应 被引量:1
12
作者 郝明工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1期123-126,共4页
网络新闻传播通过发挥空前的传播优势,使舆论生成与舆论导向趋于一致,从而有利于在舆论表达之中形成舆论效应,以进行社会公共生活的公民自我调控。
关键词 网络 新闻传播 舆论效应
下载PDF
三峡茶文化源流考辨 被引量:1
13
作者 郝明工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10-13,共4页
中国茶文化以其古老而悠久的历史著称于世,而中国茶文化的源头孕育于三峡地区。三峡茶文化的兴起,既是有赖于自然生态环境的得天独厚,更是得力于巴人先民的努力培育和创新,从种茶、制茶到食茶、饮茶,三峡茶文化的发展一度居于全国... 中国茶文化以其古老而悠久的历史著称于世,而中国茶文化的源头孕育于三峡地区。三峡茶文化的兴起,既是有赖于自然生态环境的得天独厚,更是得力于巴人先民的努力培育和创新,从种茶、制茶到食茶、饮茶,三峡茶文化的发展一度居于全国的前列。随着三峡地区从传统向着现代的文化转型,三峡茶文化将迎头赶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文化 中国 三峡 源流
下载PDF
试论陪都重庆的文化建构两维度 被引量:3
14
作者 郝明工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5-10,共6页
抗战时期陪都重庆的文化建构,高度体现出中国区域文化发展的时间性与空间性的双重维度,因而陪都重庆文化作为区域文化发展的战时典范,拥有了抗战时期中国文化发展的全国性中心地位,并显现出中国文化发展的现代方向。
关键词 陪都重庆 文化建构 时空维度 区域文化 文化发展
下载PDF
陪都重庆文化与文学的战时性论略 被引量:1
15
作者 郝明工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38-42,共5页
随着重庆在抗战时期成为战时首都,“陪都”一词所蕴涵着的“副都”与“临时首都”的语义得到了统一,确立了陪都重庆文化与文学的战时性特征。
关键词 陪都 重庆文化与文学 战时性
下载PDF
“Aesthetic”与“Body”何为?——从《审美意识形态》汉语译本反观国人的范畴认知差异 被引量:2
16
作者 郝明工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17-21,共5页
在《审美意识形态》汉语译本中,出现了对同一审美范畴的不同译名,不仅表现为从"美学"到"审美"的版本变化,而且更显现为"肉体"与"身体"并存的文本样态。通过从文本语境到文化语境的语用学考量,... 在《审美意识形态》汉语译本中,出现了对同一审美范畴的不同译名,不仅表现为从"美学"到"审美"的版本变化,而且更显现为"肉体"与"身体"并存的文本样态。通过从文本语境到文化语境的语用学考量,解析这些范畴认知差异产生之缘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意识形态》 汉语翻译 审美范畴 认知差异
下载PDF
何其芳与共和国文学运动——从一个人的文学境遇看一个社会的文学运动 被引量:2
17
作者 郝明工 《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32-38,共7页
何其芳作为新中国文学的主要代表之一 ,在从工农兵文学运动向共和国文学运动发展的阶段性过程中 ,通过个人文学活动从中期到晚期的演变 ,展示出 2 0世纪中叶中国社会发展的政治化对于文学发展的制约与影响 ,揭示了这一期间内 ,政治运动... 何其芳作为新中国文学的主要代表之一 ,在从工农兵文学运动向共和国文学运动发展的阶段性过程中 ,通过个人文学活动从中期到晚期的演变 ,展示出 2 0世纪中叶中国社会发展的政治化对于文学发展的制约与影响 ,揭示了这一期间内 ,政治运动与文学运动之间所形成的主从关系之紧密或松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其芳 共和国文学 文学境遇 文学运动
下载PDF
重庆文学发展与中国抗日战争——陪都文学运动形态解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郝明工 《涪陵师专学报》 2001年第3期18-24,共7页
中国抗日战争为区域文学运动的兴起与发展提出了特定的战时文化环境,而重庆文学发展正是以陪都文学运动这一具体样态来走向中国文学运动的中心,并且通过主流化与现实化的动态交互过程,最终成为具有全国代表性的区域文学运动。
关键词 抗日战争 陪教文学运动 运动形态 重庆文学
下载PDF
网络新闻传播与舆论引导 被引量:2
19
作者 郝明工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85-88,共4页
网络新闻传播具有无限的传播开放性与普适性,发挥出空前的传播优势,有助于舆论导向转变为舆论引导,从而有利于舆论表达与舆论生成。
关键词 网络 新闻传播 舆论引导
下载PDF
试析陪都重庆的文学期刊 被引量:2
20
作者 郝明工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9-13,共5页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在陪都重庆出现了众多文学期刊,在抗战时期的中国文学期刊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这不仅表明了陪都重庆已经成为战时中国的全国文化中心,同时也确认了陪都重庆的文学期刊已经体现出中国文学战时发展的主流方向。对陪都重...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在陪都重庆出现了众多文学期刊,在抗战时期的中国文学期刊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这不仅表明了陪都重庆已经成为战时中国的全国文化中心,同时也确认了陪都重庆的文学期刊已经体现出中国文学战时发展的主流方向。对陪都重庆的文学期刊进行全面的整理研究,无疑有助于对抗战时期的中国文学进行价值的重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陪都重庆 文学期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