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津大沽排水河沉积物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分布特征与来源解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郝智能 胡鹏 +2 位作者 于泳 李法松 孙红文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106-2112,共7页
分别使用气相色谱质谱仪和气相色谱仪对2010年5月采集的天津市大沽排水河8个沉积物样的16种多环芳烃(PAHs)和7种有机氯农药(OCPs)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沉积物中PAHs的总含量范围为370~5607ng·g-1,平均浓度为2041ng·g-1,OCPs... 分别使用气相色谱质谱仪和气相色谱仪对2010年5月采集的天津市大沽排水河8个沉积物样的16种多环芳烃(PAHs)和7种有机氯农药(OCPs)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沉积物中PAHs的总含量范围为370~5607ng·g-1,平均浓度为2041ng·g-1,OCPs的总含量范围为42.2~680ng·g-1,平均浓度为222ng·g-1。对其组成特征及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中PAHs主要以3~4环为主,5~6环较少,沉积物中PAHs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或交通源贡献,以及少量石油产品的输入。滴滴涕(DDT)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明显低于林丹类物质(HCHs),HCHs有新的输入,DDT没有新的输入,其降解方式主要是厌氧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多环芳烃 有机氯农药 分布特征 源解析 大沽排水河
下载PDF
深度脱水污泥好氧堆肥中多环芳烃的含量与风险削减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宁 郝智能 +6 位作者 刘吉宝 鲍振 李雪怡 王侨 解立平 刘景富 魏源送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34-742,共9页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是影响污泥安全资源化的重要因素.以无机药剂调理的深度脱水污泥有利于污泥的好氧堆肥处置,但对于该处置过程中深度脱水污泥PAHs的降解和风险削减尚缺乏认识.主要以复合铝镁盐调理的深...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是影响污泥安全资源化的重要因素.以无机药剂调理的深度脱水污泥有利于污泥的好氧堆肥处置,但对于该处置过程中深度脱水污泥PAHs的降解和风险削减尚缺乏认识.主要以复合铝镁盐调理的深度脱水污泥为对象,分析不同好氧堆肥条件下污泥中PAHs的含量、来源和风险,以明确好氧堆肥工艺过程对风险有机物的削减效果及潜在影响因素.通过气相色谱-质谱仪、特征比值法和风险熵法分析污泥中美国EPA优先控制的16种PAHs的含量、来源和风险,重点考察了深度脱水污泥在好氧堆肥前后PAHs含量和风险变化.结果表明:①16种PAHs在6组污泥中均有检出,其总量范围为777.78~1878.38 ng/g,组成以中高环芳烃为主,主要来源为石油污染和燃烧的混合源.②堆肥28 d后6组污泥中PAHs的去除率分别为37.66%、54.29%、12.38%、15.40%、56.78%和34.25%,表明添加颗粒大的返混料或辅料更有利于PAHs的降解.③污泥中的PAHs整体处于中低风险,好氧堆肥后除组1的苯并[a]芘和组2的芴由低风险上升为中风险外,其余组中PAHs的风险均保持不变或者下降.研究显示,深度脱水污泥好氧堆肥应注重堆体的通气性,添加颗粒大的返混料或辅料能有效改善好氧堆肥过程的通气性,从而促进PAHs的降解和风险削减.此外,堆肥过程及堆肥产品中PAHs应作为一项重要指标进行监测,以避免因长期暴露引发累积性生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好氧堆肥 PAHS 减毒 生态风险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体溶解性有机质分子组成特征
3
作者 都诚 王超 +2 位作者 郝智能 岳前升 张洪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6-62,共7页
为揭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体中溶解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的组成变化特征,采集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沿线及丹江口水库水样,利用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ourier Transform Ion Cyclotron Resonance Mass Spectrometr... 为揭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体中溶解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的组成变化特征,采集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沿线及丹江口水库水样,利用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ourier Transform Ion Cyclotron Resonance Mass Spectrometry,FT-ICR MS)分析了DOM的分子组成及其空间变化,并探讨了总干渠沿线DOM变化成因和环境意义。结果表明:丹江口水库和总干渠均检出DOM物质3200余种,仅含C、H和O的物质(CHOs)为主要组分,约占所有检出物质的61%,含C、H、O和N的物质(CHONs)占30.5%~31.5%,含C、H、O和S的物质(CHOSs)仅占7.3%~8.4%,结合O/C和H/C分类,丹江口水库和总干渠水体DOM主要组分为木质素(60%以上)。相较于丹江口水库,总干渠水体DOM组分发生了较大变化,蛋白质类组分占比由3.70%升至8.65%,表明总干渠中有蛋白质生成;稠环类物质占比由9.43%下降至4.77%,单宁酸类的变化趋势与稠环类物质类似。总干渠局部区域藻类增殖过程是引起总干渠中CHONs和CHOSs类DOM组分和占比升高的主要原因。研究成果可为科学认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体水质变化过程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质 超高分辨质谱 跨流域调水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下载PDF
中试紫外高级氧化耦合生物活性炭工艺去除典型嗅味物质
4
作者 陈钰杭 李鑫玮 +6 位作者 甘振东 韩京龙 关银燕 梁吉艳 郑群 郝智能 王爱杰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366-4374,共9页
利用增设的紫外高级氧化中试装置,研究了紫外/过氧化氢(UV/H_(2)O_(2))和紫外/过氧化氢/臭氧(UV/H_(2)O_(2)/O_(3))与生物活性炭(BAC)耦合工艺对低温下大流量饮用水中较高含量土臭素(GSM)和2-甲基异莰醇(2-MIB)的去除效果.重点考察了H2O... 利用增设的紫外高级氧化中试装置,研究了紫外/过氧化氢(UV/H_(2)O_(2))和紫外/过氧化氢/臭氧(UV/H_(2)O_(2)/O_(3))与生物活性炭(BAC)耦合工艺对低温下大流量饮用水中较高含量土臭素(GSM)和2-甲基异莰醇(2-MIB)的去除效果.重点考察了H2O2投加量、O3投加量、紫外线剂量及BAC对嗅味物质去除的影响,并分析了UV/H2O2过程中GSM和2-MIB的降解产物情况.结果显示,相比UV/H_(2)O_(2)-BAC耦合工艺,UV/H_(2)O_(2)/O_(3)-BAC耦合工艺对GSM(28.5—34.1 ng·L^(−1))和2-MIB(83.2—94.1 ng·L^(−1))具有更显著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分别可达90.1%和86.0%.提高H_(2)O_(2)投加量、O_(3)投加量和紫外线剂量促进了紫外高级氧化工艺段对GSM和2-MIB的去除,但H2O2投加量不可过高.通过对降解产物进行分析,提出了UV/H2O2降解GSM和2-MIB的过程,其降解主要由羟基自由基引起,主要反应包括脱甲基、脱水、加成、环开裂等方式.本研究可为发展绿色高效的嗅味物质去除技术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臭素 2-甲基异莰醇 紫外/过氧化氢 紫外/过氧化氢/臭氧 生物活性炭
原文传递
固相萃取法分离富集环境水体中溶解性有机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5
作者 郑国航 邢明飞 +1 位作者 郝智能 刘景富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288-2298,共11页
溶解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是具有芳香族和脂肪族碳氢化合物结构以及富含多种官能团和元素的复杂有机混合物,在陆生和水生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DOM巨大的复杂性和异质性,以及在环境水... 溶解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是具有芳香族和脂肪族碳氢化合物结构以及富含多种官能团和元素的复杂有机混合物,在陆生和水生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DOM巨大的复杂性和异质性,以及在环境水体中的浓度较低并与无机盐共存,给分离富集DOM并对其组成和结构进行全面深入分析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围绕DOM分离富集应用最广的固相萃取法(solid phase extraction,SPE),阐述了该方法的原理和步骤,萃取DOM的吸附剂、洗脱和影响因素、以及多SPE柱串联和SPE结合其他方法萃取DOM的进展,以期促进对基于SPE分离富集水体中DOM及其表征的认识和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萃取法(SPE) 溶解性有机质(DOM) 表征方法 分离富集
原文传递
富营养化湖泊藻华腐解产生的溶解性有机质动态变化及其环境效应
6
作者 张瑾 陈明滢 +3 位作者 郝智能 钟寰 何欢 雷沛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39-1552,共14页
富营养化和有害藻华是湖泊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富营养化湖泊藻华在后期会发生衰亡和腐解并产生大量藻源溶解性有机质(DOM),影响水体DOM的质量和活性,并对关键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产生重要调控作用.为探究不同富营养化程度湖泊水体藻... 富营养化和有害藻华是湖泊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富营养化湖泊藻华在后期会发生衰亡和腐解并产生大量藻源溶解性有机质(DOM),影响水体DOM的质量和活性,并对关键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产生重要调控作用.为探究不同富营养化程度湖泊水体藻华腐解过程,对藻华腐解过程中水体DOM总量、生物有效性、相对分子质量和组分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并探讨了藻华腐解引发的环境效应.结果表明,藻华腐解显著提高DOM浓度、生物有效性和各荧光组分强度.随着腐解的进行,DOM浓度逐渐降低,而相对分子质量逐渐增大.在分子水平上,超高分辨率质谱结果显示腐解过程中不饱和烃和脂肪族化合物优先被微生物利用,并生成木质素、缩合烃和高O/C值的单宁酸等惰性分子.藻华腐解过程中细菌群落主要优势种从变形菌门(46%)逐渐变为拟杆菌门(42%).此外,藻华腐解还导致水体CO_(2)和CH_(4)排放显著升高1.2~5倍,且排放量可以由DOM光学指标a254预测.该结果为全面揭示藻华腐解过程中DOM特征的动态变化,以及湖泊富营养化治理和环境效应预测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质 生物有效性 相对分子质量 藻华腐解 温室气体
原文传递
苯并[a]芘高效降解菌筛选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刘海滨 王翠苹 +3 位作者 张志远 许伟 郝智能 孙红文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696-2702,共7页
为获得苯并[a]芘(BaP)污染修复的新菌株,通过梯度提高无机盐培养基(MSM)中BaP浓度的方法,本研究从北京焦化厂污染土壤中筛选出1株能够对液体中高浓度BaP(100 mg/L)降解的霉菌,鉴定结果为可可毛色二孢菌(Lasiodiplodiatheobromae).并首次... 为获得苯并[a]芘(BaP)污染修复的新菌株,通过梯度提高无机盐培养基(MSM)中BaP浓度的方法,本研究从北京焦化厂污染土壤中筛选出1株能够对液体中高浓度BaP(100 mg/L)降解的霉菌,鉴定结果为可可毛色二孢菌(Lasiodiplodiatheobromae).并首次对L.theobromae在液体中降解BaP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L.theobromae能够利用BaP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实验进行10 d,BaP降解率为52.5%±1.5%.与察氏无机盐体系(CMM)相比,MSM更适合L.theobromae的生长,后者比前者中BaP的10 d降解率高2.8个百分点,MSM中加入土豆培养基(PDA)在降解初期显著提高了BaP的降解速率,第2 d时BaP降解率提高了19.2个百分点;但后期促进效果减弱,10 d后BaP降解率比单纯MSM体系高5.4个百分点.L.theobromae可耐受较广的pH范围,在pH=5时对BaP的降解率最高.底物水杨酸和琥珀酸钠促进了L.theobromae对BaP的降解,10 d降解率分别提高了6.2个百分点和4.2个百分点.L.theobromae同样能降解高浓度的菲和芘,三者单独和混合加入时,10 d的降解率分别是70.0%±1.0%、59.2%±3.2%和52.5%±1.5%,及21.6%±2.1%、14.5%±5.5%和11.9%±2.2%.对三者的降解能力:菲>芘>BaP,但是三者混合存在时,单个多环芳烃的降解率均降低.本研究为环境多环芳烃污染修复提供了新的修复菌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株筛选 菌株鉴定 可可毛色二孢菌 BAP 多环芳烃 液体降解
原文传递
基于FT-ICR MS的蒸汽爆破预处理强化污泥厌氧消化的有机物分子解析
8
作者 郭送军 韦进毅 +5 位作者 王晨路 郝智能 曹宏元 鲍振 刘吉宝 魏源送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37-1345,共9页
污泥预处理后有机物的释放和组成变化会直接影响厌氧消化产甲烷效率,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 MS)可以深入解析溶解性有机物(DOM)分子组成的变化。通过蒸汽爆破技术对污泥进行预处理,考察不同预处理条件对污泥溶解性有机物分... 污泥预处理后有机物的释放和组成变化会直接影响厌氧消化产甲烷效率,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 MS)可以深入解析溶解性有机物(DOM)分子组成的变化。通过蒸汽爆破技术对污泥进行预处理,考察不同预处理条件对污泥溶解性有机物分子组成及厌氧消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蒸汽爆破预处理明显提升了污泥中溶解性有机物的浓度(最高可提升2.69倍),而高压短时间的预处理更为明显地提升了污泥累积甲烷产量。基于三维荧光光谱(3D-EEM),预处理后污泥不同DOM组分的荧光区域积分标准体积占比发生变化,但不同实验组在厌氧消化过程中荧光区域积分标准体积占比差异并不明显。基于FT-ICR MS的分子水平分析发现,蒸汽爆破预处理后污泥DOM中可生物降解的脂肪族/蛋白质类和脂质类有机物相对占比(质谱峰相对强度)分别增加了3.30%和9.29%,难降解的木质素/CRAM类有机物占比下降了10.53%,DOM分子的双键当量(DBEw)、氧含量(O/Cw)和芳香度(AImodw)降低。此外,预处理增多了低O/C (0.1~0.4)的可生物降解组分以及与微生物代谢活性有关的含硫DOM分子数量,这可能是厌氧消化产甲烷提升的原因之一。本研究结果可为识别污泥预处理过程中可生物降解和难降解有机物组分及其分子特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爆破 污泥 厌氧消化 溶解性有机物 FT-ICR M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