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稻田节肢动物群落营养层及优势功能集团的组成与多样性动态 被引量:108
1
作者 郝树广 张孝羲 +2 位作者 程遐年 罗跃进 田学志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43-353,共11页
该项研究通过系统调查,把稻田节肢动物群落按营养和取食关系划分为三个营养层(基位物种,中位物种,顶位物种)和不同的功能集团,在物种、功能集团和营养层三个组织层次水平上探讨了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的结构和多样性,较全面地考察了... 该项研究通过系统调查,把稻田节肢动物群落按营养和取食关系划分为三个营养层(基位物种,中位物种,顶位物种)和不同的功能集团,在物种、功能集团和营养层三个组织层次水平上探讨了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的结构和多样性,较全面地考察了整个群落中物种和功能集团在时间上的结构动态、功能关系和数量消长规律。结果表明;功能集团多样性与种多样性的变化趋势较一致,在群落研究中似乎可以用对功能集团的研究代替对种的研究,从而简化物种间复杂的网络关系,认为这是研究群落物种间功能关系的途径之一。营养层多样性在时间序列过程中波动性较小,所以可用于群落相似性和稳定性的分析。研究分析了中性昆虫对害虫调控的意义,认为对于天敌作用的评价应以整个群落为基础,全面考虑天敌、害虫、以及中性昆虫的数量、丰盛度、空间时间生态位等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节肢动物群落 功能集团 稻田 多样性
下载PDF
国际蝗虫灾害的防治策略和技术 :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32
2
作者 郝树广 秦启联 +4 位作者 王正军 康乐 李鸿昌 陈永林 李典谟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31-537,共7页
简要地综述了国际上对蝗虫灾害管理策略与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 ,包括 :监测与预警技术、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综合管理对策以及目前的研究热点方向。比较分析了国际、国内蝗虫发生及其治理中存在问题的异同。国际上控制蝗虫灾害的理论、... 简要地综述了国际上对蝗虫灾害管理策略与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 ,包括 :监测与预警技术、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综合管理对策以及目前的研究热点方向。比较分析了国际、国内蝗虫发生及其治理中存在问题的异同。国际上控制蝗虫灾害的理论、技术、措施、对策 ,对中国有重要的借鉴作用。一般来说 ,控制蝗虫灾害的IPM计划中应该包括 :在策略上 ,强调提前预防压制优于后期灭杀处理 ;在规律认识上 ,重视基础生物学和生态学的研究 ,并将之模型化和标准化 ;在测报方法上 ,积极发展和改善监测预警技术水平 ,将地理信息系统 (GIS)和遥感 (RS)技术集成引入到防治决策的整体系统中 ,使信息能够快速、准确地传递 ;在防治手段上 ,注意新型防治药剂和施药技术的研究开发和集成 ,增加用药效果 ;在天敌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 ,充分认识和评估自然天敌的控制作用 ,正确地估计防治效益和挽回的损失 ,重视对环境价值的评价 ;同时加强多个地区间的联合与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蝗虫灾害 防治策略 现状 世界 管理策略
下载PDF
稻田节肢动物群落优势功能集团的垂直分布、数量动态及天敌作用估计 被引量:42
3
作者 郝树广 张孝羲 程遐年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103-107,共5页
研究了稻田节肢动物群落中优势功能集团的垂直空间分布和数量动态规律.结果表明,狼蛛的分布范围不象过去认识的那样广,而是主要分布在稻株的中下部.蛸蛛也不仅仅限制在稻株叶冠层,其在受到农药干扰后,向下部转移.顶位物种与基位物种垂... 研究了稻田节肢动物群落中优势功能集团的垂直空间分布和数量动态规律.结果表明,狼蛛的分布范围不象过去认识的那样广,而是主要分布在稻株的中下部.蛸蛛也不仅仅限制在稻株叶冠层,其在受到农药干扰后,向下部转移.顶位物种与基位物种垂直空间分布的相关性不大.在稻田内影响天敌对褐飞虱种群动态控制作用大小的因素,除了天敌的数量之外,尚有天敌与褐飞虱的空间分布特征,褐飞虱占天敌食谱中的比例等.提出了包含天敌、褐飞虱、中性昆虫的数量动态、空间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肢动物群落 种群动态 垂直分布 稻田 天敌
下载PDF
温、湿度对美洲斑潜蝇发育、存活及食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郝树广 康乐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32-336,共5页
以花斑芸豆Phaseolusvulgaris为食料植物 ,在不同温、湿度组合下 ,观测了美洲斑潜蝇Lir iomyzasativae的发育、存活及取食特征。结果表明 ,卵、幼虫和蛹期的发育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均呈S型曲线。发育起点温度为 :卵 ,8 9℃ ;幼虫 ,10 1... 以花斑芸豆Phaseolusvulgaris为食料植物 ,在不同温、湿度组合下 ,观测了美洲斑潜蝇Lir iomyzasativae的发育、存活及取食特征。结果表明 ,卵、幼虫和蛹期的发育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均呈S型曲线。发育起点温度为 :卵 ,8 9℃ ;幼虫 ,10 1℃ ;蛹 ,9 6℃ ;整个未成熟期 ,9 5℃。有效积温为 :卵 ,57 7日·度 ;幼虫 ,53 9日·度 ;蛹 ,151 9日·度 ;整个未成熟期 ,2 64 2日·度。湿度对发育速率的影响不明显。温度对存活的影响较大 ,当温度 >34℃或 <19℃时 ,各虫态的存活率都显著降低。湿度对存活率的影响主要发生在蛹期 ,当湿度低于 50 %时 ,蛹的羽化率显著降低。在高温、低湿的条件下 ,蛹不能羽化。在相对低温下的累计取食面积大于高温时的相应值 ,在 2 5℃时达到 1 6cm2 ,而在 2 8℃及以上温度时取食面积只有 0 9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斑潜蝇 湿度 发育 存活 取食 温度
下载PDF
9个水稻品种对褐飞虱存活与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郝树广 程遐年 张孝羲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39-42,共4页
研究了褐飞虱的生物学特性在 9个水稻品种上的变化。结果显示 ,不同水稻品种对褐飞虱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若虫期的存活率和成虫期的产卵量及产卵量的日分布规律上 ,对若虫的发育速率和成虫的寿命影响不明显。各生物学参数在不同... 研究了褐飞虱的生物学特性在 9个水稻品种上的变化。结果显示 ,不同水稻品种对褐飞虱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若虫期的存活率和成虫期的产卵量及产卵量的日分布规律上 ,对若虫的发育速率和成虫的寿命影响不明显。各生物学参数在不同抗性品种上的表现不一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水稻品种 抗性 若虫发育 成虫寿命
下载PDF
对害虫经济阈值理论的再思考 被引量:10
6
作者 郝树广 张孝羲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71-77,共7页
对害虫经济阈值理论的再思考郝树广张孝羲(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210095)AFurtherDiscussionontheEconomicThresholdinIPM.HaoShuguang,ZhangXiaoxi... 对害虫经济阈值理论的再思考郝树广张孝羲(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210095)AFurtherDiscussionontheEconomicThresholdinIPM.HaoShuguang,ZhangXiaoxi(DepartmentofP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害虫 经济阈值 确定方法
下载PDF
美洲斑潜蝇发生的物候学模型 被引量:5
7
作者 郝树广 康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12-516,共5页
对美洲斑潜蝇各虫态发育与温度的关系的系统了解是利用寄生蜂防治斑潜蝇的关键。以花斑芸豆(Phaseolusvulgaris L.)为寄主 ,在 1 3、1 6、1 9、2 2、2 5、2 8、31、34℃ ,± 0 .5℃等温度下确定了美洲斑潜蝇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 对美洲斑潜蝇各虫态发育与温度的关系的系统了解是利用寄生蜂防治斑潜蝇的关键。以花斑芸豆(Phaseolusvulgaris L.)为寄主 ,在 1 3、1 6、1 9、2 2、2 5、2 8、31、34℃ ,± 0 .5℃等温度下确定了美洲斑潜蝇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以 9.5℃为起点温度 ,建立了描述各虫态进程的物候学随机模型。结果表明 :各虫态占 50 %的种群数量时的有效积温量分别为 ,卵 46.97日度 ,幼虫 1 0 6.97日度 ,蛹 2 53.58日度。幼虫高峰期的积温为 75日度左右。化蛹积温在 90~ 1 2 0日度之间。成虫在 2 0 0日度开始羽化 ,30 0日度时全部个体基本羽化完成。蛹期的积温量与卵和幼虫的积温量之和相近。该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温室中变温条件下的美洲斑潜蝇种群动态过程 ,更有利于开展寄生蜂与美洲斑潜蝇之间关系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斑潜蝇 发育 物候学 模型
下载PDF
褐飞虱若虫发育与存活的模拟 被引量:1
8
作者 郝树广 程遐年 张孝羲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57-160,共4页
通过实验种群资料 ,用悬链线方程拟合了褐飞虱若虫期的发育速率与温度的关系 ;用抛物线方程拟合了若虫不同龄期的死亡率与年龄的关系。结果表明 ,模拟效果良好 。
关键词 褐飞虱 存活 模拟 若虫发育 水稻害虫
下载PDF
973项目“重大农业害虫猖獗危害的机制及可持续控制的基础研究”简介 被引量:1
9
作者 郝树广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8-163,共6页
2006年9月,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农业领域2006年度项目“重大农业害虫猖獗危害的机制及可持续控制的基础研究”经科技部批准正式立项启动。该项目以全系统管理思想为指导,在基因、个体、种群、生态系统等不同层次,阐明我国重... 2006年9月,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农业领域2006年度项目“重大农业害虫猖獗危害的机制及可持续控制的基础研究”经科技部批准正式立项启动。该项目以全系统管理思想为指导,在基因、个体、种群、生态系统等不同层次,阐明我国重大农业害虫种群分化与暴发的分子基础,解析害虫与寄主作物及天敌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建立害虫监测与预警系统,提出重大农业害虫可持续控制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为我国农业减灾、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科学基础。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害虫生长发育与生殖调控的分子机制;害虫对环境胁迫的适应机制;杀虫药剂诱导害虫再猖獗的机制;害虫与寄主植物的协同进化;天敌与害虫的互作及控害机制;作物-害虫-天敌食物网关系及其调控机理;重大害虫区域性暴发监测与预警。项目的总体目标为:阐明害虫生长发育、种群分化的分子基础,揭示害虫种群调节的内在机制;解析作物、害虫及天敌间的互作机制,丰富和发展植物-害虫-天敌协同进化理论;阐明主要害虫区域性灾变机理,发展害虫预警新技术;发展与环境相容的、增强自然控害功能的新技术,提出重大农业害虫可持续控制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凝炼一支害虫控制基础研究的创新团队,丰富和发展我国害虫管理的科学理论与实践,提升我国有害生物防控的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扩大国际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害虫 猖獗机制 可持续控制 中国
下载PDF
褐飞虱成虫存活与产卵的模拟
10
作者 郝树广 臧伟 +1 位作者 李荣刚 程遐年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7-30,共4页
用Weibull函数为骨架,组建了褐飞虱成虫的具有年龄特征的存活率和生殖率模型。经检验,适合性显著。褐飞虱的雌成虫存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期望寿命缩短,但在水稻不同生育期间的差异不大。生殖量在26℃左右时及抽穗期较大。尽管... 用Weibull函数为骨架,组建了褐飞虱成虫的具有年龄特征的存活率和生殖率模型。经检验,适合性显著。褐飞虱的雌成虫存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期望寿命缩短,但在水稻不同生育期间的差异不大。生殖量在26℃左右时及抽穗期较大。尽管在温度较高时存活率低,产卵量小,但由于生殖高峰提前出现,就使得实际种群增长率仍较高。从而认为加入各种参数的年龄特征,比只考虑其总量特征,在组建害虫种群预测和管理系统模型时,更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褐飞虱 模拟模型 存活率 生殖量 产卵
下载PDF
内蒙古典型草原主要草食动物食性及其营养生态位研究——以羊草群落为例 被引量:22
11
作者 刘贵河 王国杰 +3 位作者 汪诗平 张英俊 宛新荣 郝树广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3-111,共9页
为探讨典型草原主要食草动物(绵羊、达乌尔黄鼠和亚洲小车蝗)的食性及其种间生态位变化与草原退化的关系,以内蒙古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于2003年7-8月运用饱和链烷技术研究羊草群落不同放牧强度下绵羊、达乌尔黄鼠和亚洲小车蝗的食性及... 为探讨典型草原主要食草动物(绵羊、达乌尔黄鼠和亚洲小车蝗)的食性及其种间生态位变化与草原退化的关系,以内蒙古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于2003年7-8月运用饱和链烷技术研究羊草群落不同放牧强度下绵羊、达乌尔黄鼠和亚洲小车蝗的食性及其生态位变化。结果表明,随牧压的增大,群落中羊草和克氏针茅的数量减少,星毛委陵菜比例增加;随牧压的增加,绵羊采食黄囊苔草的比例显著增加,在重度放牧区,绵羊没有采食西伯利亚羽茅和米氏冰草,而是增加了对星毛委陵菜的采食;达乌尔黄鼠在围栏内采食羊草的比例显著高于围栏外放牧区;但在围栏内没有采食米氏冰草、黄囊苔草和星毛委陵菜;围栏内无法捕捉亚洲小车蝗,在放牧区亚洲小车蝗对克氏针茅的采食随牧压的增加显著降低,但增加了对米氏冰草和星毛委陵菜的采食。三者同时采食羊草和糙隐子草,且对羊草的选择性指数最高;随牧压的增大,绵羊的生态位宽度变宽,而达乌尔黄鼠和亚洲小车蝗的生态位宽度变窄,三者生态位重叠程度类似。因此,重度放牧改变了羊草群落的植被组成,使其演替为星毛委陵菜群落,从而导致了草地的退化,而鼠类和蝗虫的危害则加剧了草地的退化演替,三者对草地资源的共同掠夺导致草原严重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草原 绵羊 达乌尔黄鼠 亚洲小车蝗 食性 营养生态位
下载PDF
我国蝗虫暴发成灾的现状及其持续控制对策 被引量:38
12
作者 王正军 秦启联 +3 位作者 郝树广 陈永林 李鸿昌 李典谟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72-175,共4页
概述并分析了我国蝗虫暴发成灾的现状及原因 ,认为全球气候变暖和区域性气候异常、人类活动的影响、监测预警技术手段落后、成灾蝗种增多和发生为害类型复杂、蝗虫研究队伍锐减及基础理论与高新技术研究滞后导致了近年来蝗虫的暴发成灾... 概述并分析了我国蝗虫暴发成灾的现状及原因 ,认为全球气候变暖和区域性气候异常、人类活动的影响、监测预警技术手段落后、成灾蝗种增多和发生为害类型复杂、蝗虫研究队伍锐减及基础理论与高新技术研究滞后导致了近年来蝗虫的暴发成灾。对此 ,作者从蝗虫灾害的规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蝗虫 暴发成灾 现状 持续控制
下载PDF
内蒙古荒漠草原主要草食动物食性及其营养生态位 被引量:13
13
作者 刘贵河 王国杰 +3 位作者 汪诗平 韩建国 宛新荣 郝树广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56-866,共11页
为探讨荒漠草原主要食草动物(绵羊、达乌尔黄鼠和亚洲小车蝗)的食性及其种间生态位变化与草原退化的关系,以内蒙古苏尼特右旗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于2003年7—8月运用饱和链烷技术研究小针茅群落不同放牧强度下绵羊、达乌尔黄鼠和亚洲小... 为探讨荒漠草原主要食草动物(绵羊、达乌尔黄鼠和亚洲小车蝗)的食性及其种间生态位变化与草原退化的关系,以内蒙古苏尼特右旗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于2003年7—8月运用饱和链烷技术研究小针茅群落不同放牧强度下绵羊、达乌尔黄鼠和亚洲小车蝗的食性及其生态位变化。结果表明:随牧压的增大,群落中小针茅数量显著减少,猪毛菜比例随着增加;绵羊、达乌尔黄鼠、亚洲小车蝗3种食草动物的主要食物均来源于猪毛菜,且采食比例随牧压增大而递增;3种食草动物对牧草的选择性指数随牧压的变化而变化,双齿葱和多根葱优先被采食;三者生态位重叠程度很高且生态位宽度随牧压的增加而变窄。重度放牧改变了小针茅群落的植物组成,使其演替为猪毛菜群落,3种食草动物对草地资源存在激烈的竞争,因此,控制鼠、虫的种群密度,防止鼠、虫害的发生对保证放牧家畜的食物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绵羊 达乌尔黄鼠 亚洲小车蝗 食性 营养生态位
下载PDF
内蒙古典型草原主要草食动物食性及其营养生态位研究——以大针茅群落为例 被引量:9
14
作者 刘贵河 王国杰 +4 位作者 汪诗平 张英俊 邵新庆 宛新荣 郝树广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39-445,共7页
为探讨典型草原主要食草动物绵羊(Ovis aries)、达乌尔黄鼠(Spermophilus dauricus)和亚洲小车蝗(Oedaleus asiaticus)的食性及其种间生态位变化与草原退化的关系,以内蒙古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于2003年7-8月运用饱和链烷技术研究大针茅(... 为探讨典型草原主要食草动物绵羊(Ovis aries)、达乌尔黄鼠(Spermophilus dauricus)和亚洲小车蝗(Oedaleus asiaticus)的食性及其种间生态位变化与草原退化的关系,以内蒙古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于2003年7-8月运用饱和链烷技术研究大针茅(Stipagrandis)群落不同放牧强度下绵羊、达乌尔黄鼠和亚洲小车蝗的食性及其生态位变化。结果表明:随牧压的增大,群落中羊草(Leymus chinensis)和大针茅的数量减少,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和猪毛菜(Salsola collina)比例增加;绵羊、达乌尔黄鼠、亚洲小车蝗3种食草动物采食的牧草种类和比例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同时采食羊草、猪毛菜和大针茅时优先采食羊草;随牧压的增大,达乌尔黄鼠和亚洲小车蝗的生态位宽度变宽,且在放牧区绵羊的生态位宽度最大,三者生态位重叠程度类似。放牧改变了大针茅群落的植被组成,使其演替为糙隐子草群落,3种食草动物对草地资源存在激烈的竞争,因此,控制鼠、虫的种群密度,防止鼠、虫害的发生对保证放牧家畜的食物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草原 绵羊 达乌尔黄鼠 亚洲小车蝗 食性 营养生态位
下载PDF
当前草原生态建设的思考 被引量:12
15
作者 汪诗平 陈佐忠 +1 位作者 宛新荣 郝树广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2,共2页
关键词 草原生态建设 国民经济发展 中国 问题 联系 水灾 草地植被 城市环境质量 发生 沙尘暴
下载PDF
光周期对内蒙古三种草原蝗虫高龄若虫发育、存活、羽化、生殖的影响 被引量:20
16
作者 陈广平 郝树广 +1 位作者 庞保平 康乐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1-56,共6页
研究不同光周期(L8∶D16、L12∶D12及L16∶D8)对毛足棒角蝗Dasyhippus barbipes(F.-W.),亚洲小车蝗Oedaleus decorus asiaticus B.-Bidenko,小翅雏蝗Chorthippus fallax(Zub.)3种草原蝗虫高龄若虫的发育、存活、羽化、生殖的影响。结果... 研究不同光周期(L8∶D16、L12∶D12及L16∶D8)对毛足棒角蝗Dasyhippus barbipes(F.-W.),亚洲小车蝗Oedaleus decorus asiaticus B.-Bidenko,小翅雏蝗Chorthippus fallax(Zub.)3种草原蝗虫高龄若虫的发育、存活、羽化、生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白天温度(28±1)℃,黑夜温度(23±1)℃的恒定温度下,不同光周期对毛足棒角蝗和亚洲小车蝗高龄若虫的发育、羽化、产卵影响不大,但是对其存活率有极显著的影响:毛足棒角蝗和亚洲小车蝗高龄若虫到成虫的发育速度在中光照下(L12∶D12)最快。而在短光照(L8∶D16)下更有利于小翅雏蝗若虫发育,其次是中光照;毛足棒角蝗的羽化在中光照条件下最适宜,而长光照时数(L16∶D8)更有利于亚洲小车蝗和小翅雏蝗的羽化;光周期对亚洲小车蝗产卵影响最为明显,毛足棒角蝗和亚洲小车蝗在中光照和长光照时数条件下有利于它们产卵,而小翅雏蝗在短光照和中光照时数下有利于产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蝗虫 光周期 发育速度 存活率 羽化 产卵
下载PDF
昆虫对低温的适应——抗冻蛋白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7
作者 景晓红 郝树广 康乐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79-683,共5页
昆虫抗冻蛋白的研究主要在几种昆虫中展开 ,到目前为止已有二十多种昆虫抗冻蛋白被分离纯化。本文综述了关于昆虫抗冻蛋白的结构、组成、生物学活性及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昆虫抗冻蛋白的二级结构为 β折叠和 β转角 ,在其特殊的氨基... 昆虫抗冻蛋白的研究主要在几种昆虫中展开 ,到目前为止已有二十多种昆虫抗冻蛋白被分离纯化。本文综述了关于昆虫抗冻蛋白的结构、组成、生物学活性及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昆虫抗冻蛋白的二级结构为 β折叠和 β转角 ,在其特殊的氨基酸序列结构中 ,半胱氨酸形成的二硫键对稳定其结构和活性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影响昆虫抗冻蛋白的因子 ,如活化蛋白及低分子量溶质的发现开辟了昆虫抗冻蛋白研究的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 低温 适应 抗冻蛋白 研究进展 热滞
下载PDF
昆虫群落中的集团内捕食作用 被引量:16
18
作者 马克争 郝树广 +1 位作者 赵惠燕 康乐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91-197,共7页
与捕食、竞争等种间关系相比 ,集团内捕食作用是一种更为复杂的种间关系 ,广泛存在于各种生态系中。该文从它的概念、类型、作用特点、与其它种间关系的区别、存在的广泛性、发生强度的影响因素、化学信息调控及其对生物防治效果的影响... 与捕食、竞争等种间关系相比 ,集团内捕食作用是一种更为复杂的种间关系 ,广泛存在于各种生态系中。该文从它的概念、类型、作用特点、与其它种间关系的区别、存在的广泛性、发生强度的影响因素、化学信息调控及其对生物防治效果的影响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天敌群落中的这一典型的种间相互关系。根据参与者在集团内捕食作用关系中的利益地位的不同 ,可将集团内捕食作用分为单向性和双向性的 ,也可分成对称性的和不对称性的。参与者的生物学特性和各种环境条件对集团内捕食作用的发生程度和结果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在多种天敌存在的系统中 ,集团内捕食作用影响着目标生物种群动态及其生物防治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食 竞争 昆虫 群落 种间关系 天敌
下载PDF
内蒙古地区不同景观植被地带蝗总科生态区系的区域性分异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李鸿昌 郝树广 康乐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61-375,共15页
为了阐明内蒙古地区不同景观植被地带蝗总科生态区系(Acridoidea ecofaunas)的生态地理学特征,本文依据长期野外考察和文献积累数据,分别对寒温型明亮针叶林带(F1)、中温型夏绿阔叶林带(F2)、森林草原带(FS)、典型草原带(TS)、荒漠草原... 为了阐明内蒙古地区不同景观植被地带蝗总科生态区系(Acridoidea ecofaunas)的生态地理学特征,本文依据长期野外考察和文献积累数据,分别对寒温型明亮针叶林带(F1)、中温型夏绿阔叶林带(F2)、森林草原带(FS)、典型草原带(TS)、荒漠草原带(DS)、暖温型草原化荒漠亚带(SD)和典型荒漠亚带(TD)等7个不同类型植被地带(或亚带)内蝗总科区系结构组成、生态生存条件(植被、气候、土壤等)及其区系形成的生态学机理进行了分析,综合比较了各植被地带(或亚带)的蝗虫物种多样性、区系地理成分的区域性分异及其与地带间不同植被的相关性。结论指出,由于多数蝗种具有以禾本科(Gramineae)和菊科(Compositae)植物为主要食料的食性特征,而典型草原带的植被群落恰以"多年生丛生禾草及根茎禾草"为建群优势层片,其形成的丰富食物资源、多样的栖息场所、充足的日光辐射和较长的生长期以及有利于产卵孵化的土壤条件等,为蝗虫提供了最为多样的时间、空间和营养生态位(niches),故蝗虫长期受自然选择的压力,在适应协同进化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它们在典型草原带内具有最高的物种多样性。相比之下,在具有极端生态生存条件的内蒙古东部针叶林带和西部典型荒漠亚带内,分别因其低温高湿和高温低湿的两类不同极端气候特征的生态作用,形成了蝗虫在这两个植被地带内生存分布的生态阻限,故其拥有的物种多样性水平最低,其区系结构的组成种类也截然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蝗总科 生态区系 植被地带 区系地理成分 内蒙古
下载PDF
应用差示扫描量热法检测昆虫总蛋白的热滞活性 被引量:4
20
作者 崔宁宁 宋希明 +3 位作者 邹元平 郝树广 许永玉 王宪辉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1-135,共5页
产生抗冻蛋白是寒带昆虫抵御低温的重要机制之一,但检测其活性仍存在一些困难,尤其对于个体较小的昆虫样品。为了探索差示扫描量热法是否适于检测昆虫总蛋白的热滞活性,本研究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对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幼虫的总蛋白... 产生抗冻蛋白是寒带昆虫抵御低温的重要机制之一,但检测其活性仍存在一些困难,尤其对于个体较小的昆虫样品。为了探索差示扫描量热法是否适于检测昆虫总蛋白的热滞活性,本研究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对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幼虫的总蛋白和血淋巴分别进行了热滞活性检测。结果表明:黄粉虫总蛋白的热滞活性(0.49~0.98℃)要低于血淋巴(2.54~4.34℃)。通过这种方法,进一步检测了3种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采集到的越冬昆虫:稠李巢蛾Yponomeuta evonymallus幼虫、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卵和落叶松八齿小蠹Ips subelongatus成虫。结果发现,它们都存在热滞活性,其中稠李巢蛾的热滞活性为0.34~0.43℃,舞毒蛾的热滞活性为0.35~0.42℃,落叶松八齿小蠹的热滞活性为0.37~0.40℃,说明这3种昆虫能以产生抗冻蛋白的方式作为越冬策略之一。本研究表明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检测昆虫总蛋白是否存在热滞活性来判断抗冻蛋白的存在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粉虫 总蛋白 抗冻蛋白 热滞活性 差示扫描量热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