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经济带环境地质调查研究进展
1
作者 姜月华 周权平 +47 位作者 倪化勇 陈立德 程和琴 雷明堂 葛伟亚 马腾 施斌 程知言 段学军 苏晶文 朱锦旗 修连存 向芳 朱志敏 冯乃琦 谢忠胜 谭建民 彭轲 郭盛乔 伏永朋 任海彦 孙建平 杨强 朱继良 王东辉 李明辉 刘广宁 范晨子 王新峰 史玉金 王寒梅 董贤哲 陈焕元 郝社峰 邓娅敏 李云 肖则佑 杨海 刘林 金阳 张鸿 梅世嘉 齐秋菊 吕劲松 侯莉莉 陈刚 陈孜 贾正阳 《华东地质》 CAS 2023年第3期239-261,共23页
中国地质调查局近年组织实施了“长江经济带地质环境综合调查工程”,采用环境地质调查、评价、监测以及专题研究和综合研究相结合等方法,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成果和认识:①构建了长江经济带地质资源环境综合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系统梳理了... 中国地质调查局近年组织实施了“长江经济带地质环境综合调查工程”,采用环境地质调查、评价、监测以及专题研究和综合研究相结合等方法,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成果和认识:①构建了长江经济带地质资源环境综合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系统梳理了长江经济带与重点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和重大地质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②提出长江续接贯通时间是在距今75万年的早、中更新世之交的新认识;③探索形成流域5个系列生态修复示范关键技术和方法体系;④构建长江流域重大水利工程与地质环境效应研究方法体系,创建一套多模态传感器系统,提出重大水利工程对地质环境影响的新判断;⑤探索建立流域尺度地球关键带调查评价监测理论和方法体系;⑥创新应用“光纤技术”监测地面沉降和地裂缝、长江崩岸以及城镇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扰动取得突破,相关技术引领光纤监测技术发展;⑦自主研发机载航空高光谱仪,建立航空高光谱遥感综合调查技术方法;⑧探索形成流域3种尺度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8种国土空间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方法体系;⑨调查研究成果在支撑服务长江经济带国土空间规划、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支撑服务新型城镇化战略、重大工程规划建设、地质灾害防治、脱贫攻坚和国家地下战略储油储气库基地建设等方面均得到了广泛应用,形成21支稳定的环境地质调查专业团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长江流域 环境地质 水文地质 工程地质 地质环境 地质调查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下载PDF
多元信息成矿预测模型分析及实例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郝社峰 刘汉湖 杨武年 《江苏地质》 CAS 2005年第4期234-238,共5页
G IS空间分析是成矿预测的一个重要手段,而其利用的数学模型是成矿预测成败的关键之一。介绍了不同数学模型的优缺点,探讨了不同数学模型的适用条件及范围。以扬子地台冕宁—盐源—西昌一带为例,分析了控矿因素,利用G IS空间分析等方法... G IS空间分析是成矿预测的一个重要手段,而其利用的数学模型是成矿预测成败的关键之一。介绍了不同数学模型的优缺点,探讨了不同数学模型的适用条件及范围。以扬子地台冕宁—盐源—西昌一带为例,分析了控矿因素,利用G IS空间分析等方法,在代数法支持下,对成矿区进行了预测,圈定了远景区,为进一步找矿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成矿预测 数学模型 控矿因素
下载PDF
连云港南部沿海地区地面沉降驱动因素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陶芸 郝社峰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3-59,共7页
通过对连云港南部沿海地区特定的地质环境背景、人类工程活动以及地面沉降现状的分析,阐述了连云港南部沿海地区地面沉降的驱动因素主要有地下水过量开采、工程建设产生的附加荷载、土体自然固结压实、海平面上升四个方面,并初步探讨了... 通过对连云港南部沿海地区特定的地质环境背景、人类工程活动以及地面沉降现状的分析,阐述了连云港南部沿海地区地面沉降的驱动因素主要有地下水过量开采、工程建设产生的附加荷载、土体自然固结压实、海平面上升四个方面,并初步探讨了各个驱动因素对地面沉降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地下水过量开采、土体自然固结压实为连云港南部沿海地区地面沉降的主要驱动因素,但控制范围存在区域性差异;工程建设产生的附加荷载和海平面上升是不可忽视的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驱动因素 连云港南部沿海地区
下载PDF
江苏宁镇地区典型下蜀土滑坡机理分析及应急处理措施 被引量:17
4
作者 刘宝生 宋京雷 +2 位作者 郝社峰 蒋波 张纪星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19年第3期31-36,共6页
下蜀土滑坡是宁镇地区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其具有分布广、数量多、季节性明显、受人为环境影响大等特点。与常规土体滑坡相比,下蜀土滑坡具有土体吸水饱和后强度迅速降低的力学属性,这将导致滑坡的产生具有明显的突变性。以往针对... 下蜀土滑坡是宁镇地区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其具有分布广、数量多、季节性明显、受人为环境影响大等特点。与常规土体滑坡相比,下蜀土滑坡具有土体吸水饱和后强度迅速降低的力学属性,这将导致滑坡的产生具有明显的突变性。以往针对下蜀土滑坡产生原因的研究主要是针对自然未产生滑动的边坡,鲜有从已产生滑动的边坡开展研究分析工作。据此,本文将采用现场调查,室内试验,理论分析和案例对比的方法,对两个典型的下蜀土滑坡的成因机制进行分析。结合滑坡产生的主要因素,从应急和永久两个方面对两个滑坡提出了有效的处理措施,为类似下蜀土滑坡的综合防治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蜀土滑坡 滑坡诱因 案例分析 处理措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