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22细胞在多发性硬化免疫发病机制中作用的大鼠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杨伊姝 王颖 +5 位作者 刘占东 郝筱雨 何梦雅 李末子 徐一帆 马子洋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8年第3期234-238,共5页
目的探讨新型Th22细胞在多发性硬化(MS)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Lewis大鼠后足跖皮下注射髓鞘碱性蛋白(MBP)制备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动物模型,应用BD FACSAria高速流式细胞分选仪无菌分选其脾脏Th22细胞,分析EAE病程不同... 目的探讨新型Th22细胞在多发性硬化(MS)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Lewis大鼠后足跖皮下注射髓鞘碱性蛋白(MBP)制备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动物模型,应用BD FACSAria高速流式细胞分选仪无菌分选其脾脏Th22细胞,分析EAE病程不同阶段脾脏Th22细胞分化情况;应用ELISA试剂盒检测EAE病程不同阶段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脾脏单个核细胞中IL-22的分泌水平。结果 EAE发病高峰期Th22细胞的比率(15.23±4.74%)显著高于对照组(1.87±0.89%)、无症状诱导期(7.51±2.66%)、缓解期(8.47±3.39%)和缓解后期(3.56±2.30%),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表明大鼠致敏后Th22细胞分化逐渐增加,至病程高峰期分化亦达高峰,进入缓解期后则逐渐下降。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及脾脏单个核细胞中IL-22的分泌水平在EAE病程不同阶段呈规律性变化,发病高峰期IL-22分泌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期(P<0.05),而对照组及缓解后期则几乎检测不到IL-22分泌。结论Th22细胞及其效应因子IL-22介导EAE发病,揭示了MS发病机制及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WIS大鼠 多发性硬化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TH22细胞
下载PDF
单颗种植修复体咬合预留间隙和咬合力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茹 张凯宇 +1 位作者 郝筱雨 曾剑玉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20年第6期341-344,共4页
目的探讨后牙单颗种植修复体咬合预留间隙的临床评估方法。方法选择50例第一磨牙种植修复患者,通过种植专用咬合试验纸抽出法建立修复体咬合预留间隙,T-scan咬合分析仪分别记录种植修复体及其对侧同名天然牙的咬合接触时间和咬合力百分... 目的探讨后牙单颗种植修复体咬合预留间隙的临床评估方法。方法选择50例第一磨牙种植修复患者,通过种植专用咬合试验纸抽出法建立修复体咬合预留间隙,T-scan咬合分析仪分别记录种植修复体及其对侧同名天然牙的咬合接触时间和咬合力百分比,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种植修复体的咬合接触时间晚于天然牙0.03 s,咬合力百分比为天然牙的52.54%(P<0.001);种植修复体与天然牙的咬合接触时间差值与咬合力百分比差值存在相关性(P<0.001)。结论种植专用咬合试验纸抽出法可以实现种植修复体晚接触轻咬合的咬合特征;单颗种植修复体存在咬合接触时间越晚,咬合力越小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保护牙合 咬合接触时间 咬合力
下载PDF
儿童磨牙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张雷 姚迎 +2 位作者 郝筱雨 宋文鹏 曾剑玉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21年第2期125-128,共4页
磨牙症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儿童和青少年最为多见。与成人期相比,磨牙症对儿童的面部发育和咀嚼功能等方面所造成的危害更加严重。而目前有关磨牙症的研究多集中于成人,对儿童磨牙症的文献报道较少。本文通过对儿... 磨牙症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儿童和青少年最为多见。与成人期相比,磨牙症对儿童的面部发育和咀嚼功能等方面所造成的危害更加严重。而目前有关磨牙症的研究多集中于成人,对儿童磨牙症的文献报道较少。本文通过对儿童磨牙症的定义、病因及治疗方法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今后研究提供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牙症 咀嚼功能 儿童和青少年 文献报道 临床症状 成人期 病因及治疗 面部发育
下载PDF
后牙种植单冠咬合接触时间及[牙合]力变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茹 郝筱雨 +2 位作者 张凯宇 宋文鹏 曾剑玉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09-913,共5页
目的研究后牙种植单冠采用预留间隙咬合设计后1年内种植修复体咬合延迟时间和[牙合]力百分比以及患者主观感受评分的变化,为临床种植修复体的咬合设计和调[牙合]提供依据。方法前瞻性选择2019年1至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修复科... 目的研究后牙种植单冠采用预留间隙咬合设计后1年内种植修复体咬合延迟时间和[牙合]力百分比以及患者主观感受评分的变化,为临床种植修复体的咬合设计和调[牙合]提供依据。方法前瞻性选择2019年1至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修复科进行后牙种植单冠修复的患者,使用T-scanⅢ咬合分析仪分别记录修复后0.5、3、6、12个月时种植单冠与天然牙的咬合初接触时间以及牙尖交错位时种植单冠与对照牙(对侧同名天然牙)的[牙合]力百分比,同期记录患者对咀嚼功能的主观评分。分析咬合延迟时间(种植单冠与对照牙咬合初接触时间的差值)、[牙合]力百分比和患者主观感受随时间的变化。通过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各时间点差异,以双侧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收集患者48例,男性23例,女性25例,年龄(36.8±8.4)岁(23~50岁)。修复后0.5、3、6、12个月种植单冠[牙合]力百分比分别为(7.7±4.8)%、(10.6±5.9)%、(12.3±6.2)%、(13.2±6.7)%,各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修复后0.5至3个月期间变化最明显;修复后0.5个月种植单冠[牙合]力百分比显著小于对照牙[(14.3±6.5)%](P<0.01)。修复后0.5、3、6、12个月种植修复体咬合延迟时间分别为0.15(0.08,0.20)、0.11(0.06,0.16)、0.07(0.03,0.13)和0.06(0.03,0.10)s,各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对咀嚼功能的主观评分显示,修复后3个月至12个月各时间点评分均比前一个时间点显著升高(P<0.01)。结论后牙种植单冠[牙合]力百分比在修复后3个月内变化最明显。临床种植修复后3个月内应重点复查咬合情况并酌情调[牙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种植体 咬合力 牙冠(假体) 视觉模拟评分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