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C MOSFET高温栅氧可靠性研究
1
作者 刘建君 陈宏 +3 位作者 丁杰钦 白云 郝继龙 韩忠霖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7-152,共6页
碳化硅SiC(silicon carbide)具有优良的电学和热学特性,是一种前景广阔的宽禁带半导体材料。SiC材料制成的功率MOSFET(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非常适合应用于大功率领域,而高温栅氧可靠性是大功率MOSFET最... 碳化硅SiC(silicon carbide)具有优良的电学和热学特性,是一种前景广阔的宽禁带半导体材料。SiC材料制成的功率MOSFET(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非常适合应用于大功率领域,而高温栅氧可靠性是大功率MOSFET最需要关注的特性之一。通过正压高温栅偏试验和负压高温栅偏试验对比了自研SiC MOSFET和国外同规格SiC MOSFET的高温栅氧可靠性。负压高温栅偏试验结果显示自研SiC MOSFET与国外SiC MOSFET的阈值电压偏移量基本相等,阈值电压偏移量百分比最大相差在4.52%左右。正压高温栅偏试验的结果显示自研SiC MOSFET的阈值电压偏移量较小,与国外SiC MOSFET相比,自研SiC MOSFET的阈值电压偏移量百分比最大相差11%。自研器件占优势的原因是在SiC/SiO2界面处引入了适量的氮元素,钝化界面缺陷的同时,减少了快界面态的产生,使总的界面态密度被降到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 MOSFET 可靠性 栅氧 高温栅偏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对兔角膜基质细胞胶原降解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郝继龙 谷树严 +2 位作者 尹正玉 刘伯明 贾卉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29-630,共2页
目的 :观察肿瘤坏死因子 - α(TNF- α)对角膜基质细胞胶原降解作用的影响。方法 :角膜基质细胞三维胶原凝胶表面分别添加含纤溶酶原及不同浓度 TNF- α的 MEM液 ,培养 2 4 h,测定培养液中羟脯氨酸的量做为胶原降解活性。结果 :TNF- α... 目的 :观察肿瘤坏死因子 - α(TNF- α)对角膜基质细胞胶原降解作用的影响。方法 :角膜基质细胞三维胶原凝胶表面分别添加含纤溶酶原及不同浓度 TNF- α的 MEM液 ,培养 2 4 h,测定培养液中羟脯氨酸的量做为胶原降解活性。结果 :TNF- α以剂量依赖关系增加角膜基质细胞胶原降解。结论 :TNF-α促进角膜基质细胞胶原降解 ,TN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角膜基质细胞 胶原降解
下载PDF
绿脓杆菌外毒素A对兔角膜基质细胞的毒性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郝继龙 王菲 +2 位作者 周鸿雁 赵文霞 谷树严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88-490,共3页
目的:探讨绿脓杆菌外毒素A兔对角膜基质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含兔角膜基质细胞(1×105.mL-1)三维胶原凝胶表面添加提纯的不同浓度绿脓杆菌外毒素A(0.1、1.0和10 mg.L-1)后,放入无血清MEM培养液中37℃培养24 h,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 目的:探讨绿脓杆菌外毒素A兔对角膜基质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含兔角膜基质细胞(1×105.mL-1)三维胶原凝胶表面添加提纯的不同浓度绿脓杆菌外毒素A(0.1、1.0和10 mg.L-1)后,放入无血清MEM培养液中37℃培养24 h,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培养的兔角膜基质细胞形态学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损伤的兔角膜基质细胞释放的乳酸脱氢酶(LDH)含量。结果:添加不同浓度绿脓杆菌外毒素A(0.1、1.0和10 mg.L-1)各组兔角膜基质细胞释放的LDH,与不添加绿脓杆菌外毒素A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添加不同浓度绿脓杆菌外毒素A各组较不添加绿脓杆菌外毒素A组,角膜基质细胞形态发生变化,细胞由长纺锤形变为圆形,细胞伪足减少。结论:绿脓杆菌外毒素A,破坏角膜基质细胞,对兔角膜基质细胞毒性作用有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单胞菌 铜绿 角膜基质细胞 外毒素类 乳酸脱氢酶
下载PDF
IMDM营养液保存的角膜内皮超微结构
4
作者 郝继龙 闫亦农 +2 位作者 张瑞雪 徐锦春 闫东君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2期193-195,共3页
本文所述实验对应用不含碳酸氢盐的IMDM营养液保存的角膜,进行了电镜超微结构观察。发现保存2周的兔角膜内皮超微结构完整,提示IMDM营养液可保存兔角膜2周。
关键词 角膜保存 IMDM 超微结构
下载PDF
IMDM营养液保存角膜的实验研究
5
作者 郝继龙 闫亦农 +2 位作者 张瑞雪 徐锦春 闫东君 《吉林医学》 CAS 1992年第2期89-91,共3页
本文应用IMDM营养液对保存2周的兔角膜14只和正常兔角膜10只进行了24例穿透性角膜移植.移植术后角膜植片透明,术后3、7、14、21天的角膜厚度保存组分别是417±28μm、357±15μm、34917±μ(?)、343±11μm;正常对照组... 本文应用IMDM营养液对保存2周的兔角膜14只和正常兔角膜10只进行了24例穿透性角膜移植.移植术后角膜植片透明,术后3、7、14、21天的角膜厚度保存组分别是417±28μm、357±15μm、34917±μ(?)、343±11μm;正常对照组分别是409±34μm、356±10μm、343±17μm、341±20μm,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移值术后1个月内皮细胞损失率,保存组为32.9%,正常对照组为29.1%,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扫描电镜观察显示植片内皮细胞镶嵌结构完整。提示IMDM营养液可保存兔角膜2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 保存 角膜移植
下载PDF
IMDM营养液保存的角膜用于穿透性角膜移植临床观察
6
作者 郝继龙 闫亦农 +1 位作者 张瑞雪 徐锦春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2期160-161,共2页
本研究应用IMDM营养液保存24~77小时的角膜进行了12例部分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2个月10例植片透明,2例混浊;其中7例随访观察1~1.5年植片透明。导致植片混浊的主要因素为移植排斥反应。
关键词 角膜保存 IMDM营养液 角膜移植
下载PDF
那他霉素滴眼液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多中心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陈茜 吴尚操 +15 位作者 谢汉平 贾卉 周奇志 任毅 姚涛 张立军 姜宏 王丛香 周鸿雁 杨燕宁 潘雪菲 袁静 郝继龙 马华锋 陈建辉 曾庆延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71-374,共4页
目的通过多中心临床对照研究评估国产那他霉素滴眼液治疗轻中度真菌性角膜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多中心、随机、对照性药物临床试验。选取2011年7月至2012年2月真菌性角膜炎患者108例(108眼),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2例),分别... 目的通过多中心临床对照研究评估国产那他霉素滴眼液治疗轻中度真菌性角膜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多中心、随机、对照性药物临床试验。选取2011年7月至2012年2月真菌性角膜炎患者108例(108眼),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2例),分别给予华北制药那他霉素滴眼液和爱尔康公司那特真滴眼液局部滴眼治疗。治疗前后观察项目包括症状、视力、裂隙灯检查并评分,于治疗前、治疗后3 d、7 d、14 d、28 d、结束时进行评分,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前视力与治疗结束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观察组治疗前眼部评分为(3.85±3.14)分,治疗后3 d、7 d、14 d、28 d及治疗结束时分别为(3.35±2.12)分、(3.01±1.62)分、(2.65±1.35)分、(1.86±1.48)分、(1.15±1.21)分,治疗前与治疗结束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对照组治疗前眼部评分为(3.78±3.42)分,治疗后3 d、7 d、14 d、28 d及治疗结束时分别为(3.42±2.51)分、(2.98±1.91)分、(2.57±1.36)分、(1.76±1.35)分、(1.17±1.29)分,治疗前与治疗结束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观察组与对照组各时间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组37例(66.1%)痊愈,18例(32.1%)有效,1例(1.8%)无效,有效率98.2%;对照组32例(61.5%)痊愈,18例(34.6%)有效,2例(3.9%)无效,有效率96.1%;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结论国产那他霉素滴眼液与那特真治疗轻、中度真菌性角膜炎疗效相当,无眼部及全身毒副作用,可以作为我国治疗轻、中度真菌性角膜炎的一线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性角膜炎 那他霉素 药物治疗 多中心研究
下载PDF
电离辐射对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
8
作者 周鸿雁 马庆杰 +5 位作者 郝继龙 谷树严 高识 温强 赵艳颖 张文松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86-691,共6页
背景角膜新生血管(CNV)可发生在多种眼表疾病中,常可加重病情,但有效的I临床治疗方法仍在探索中。目的探讨电离辐射对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方法76只清洁级Wistar纯系大鼠中70只用角膜碱烧伤的方法建立大鼠右眼CNV模型... 背景角膜新生血管(CNV)可发生在多种眼表疾病中,常可加重病情,但有效的I临床治疗方法仍在探索中。目的探讨电离辐射对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方法76只清洁级Wistar纯系大鼠中70只用角膜碱烧伤的方法建立大鼠右眼CNV模型,然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造模动物分为B射线10Gy一次性照射组2只、β射线7Gy分次照射组17只、β射线10Gy分次照射组17只、质量分数1%环孢素A(CsA)点眼组17只和角膜碱烧伤模型组17只,6只正常兔6只眼(均取右眼)作为正常对照组。用90Sr-90Y眼科敷贴器于右眼角膜碱烧伤后第1天开始沿角膜缘进行B射线照射,1%CsA点眼组用药时间与照射时间相同。实验后每日行裂隙灯检查并计算CNV长度和面积。于角膜碱烧伤后3、5、7d制备角膜组织石蜡切片和匀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角膜组织中bcl-2、bax、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分别采用Westernblot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组大鼠角膜组织中VEGF蛋白及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角膜碱烧伤后7d,裂隙灯下可见β射线10Gy一次性照射组、B射线10Gy分次照射组均出现角膜溃疡,角膜碱烧伤模型组可见大量CNV生成,而β射线7Gy分次照射组和1%CsA点眼组CNV明显较少。角膜碱烧伤后7d,β射线7cy分次照射组、1%CsA点眼组CNV长度和面积均明显小于角膜碱烧伤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长度:q=14.40、24.20,P〈0.01;面积:q=17.80、14.00,P〈0.0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表明,与角膜碱烧伤模型组比较,β射线7Gy分次照射组、1%CsA点眼组大鼠角膜中bcl-2和VEGF蛋白表达均减弱,而bax蛋白表达均增强。RT—PCR检测表明,β射线7Gy分次照射组、β射线10Gy分次照射组、1%CsA点跟组VEGFmRNA表达强度明显低于角膜碱烧伤模型组,Westernblot检测发现VEGF蛋白的表达与VEGFmRNA的表达遵循同样的规律。结论90Sr-90Y眼科敷贴器小剂量分次放射治疗可明显抑制角膜碱烧伤后CNV的生长,并且以β射线7cy分次照射作用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辐射 角膜碱烧伤 角膜新生血管 90Sr-90Y眼科敷贴器
下载PDF
吉林省真菌性角膜炎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马灵军 张丽娟 +2 位作者 贺丹 郝继龙 王晓东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6-107,共2页
关键词 真菌性角膜炎 病原学分析 吉林省 感染性角膜疾病 真菌性角膜溃疡 早期诊断技术 致病菌种 致盲性眼病
下载PDF
垂体腺瘤200例眼部表现与MRI特点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媛 魏世辉 郝继龙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1069-1072,共4页
目的:分析垂体腺瘤患者200例的眼部表现,并探讨MRI特点及与眼部表现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垂体腺瘤患者200例的眼部表现,89例MRI特点及与眼部表现的相关性。结果:有眼部表现者135例(67.5%),首诊于眼科者74例(37.0%),视力下降128例(64.... 目的:分析垂体腺瘤患者200例的眼部表现,并探讨MRI特点及与眼部表现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垂体腺瘤患者200例的眼部表现,89例MRI特点及与眼部表现的相关性。结果:有眼部表现者135例(67.5%),首诊于眼科者74例(37.0%),视力下降128例(64.0%),视野缺损132例(66.0%),视乳头水肿5例(2.5%),视神经萎缩31例(15.5%),颅神经麻痹14例(7.0%),眼球突出3例(1.5%)。MRI明确诊断者84例(94.4%),肿瘤向鞍上生长者67例(75.3%),其中引起视力下降53例,视野缺损55例,视神经萎缩12例,视乳头水肿3例。向鞍旁生长者44例(49.4%),其中引起动眼神经麻痹4例,外展神经麻痹1例,三叉神经麻痹1例。向下侵入蝶窦者24例(27.0%),向后累及斜坡或压迫大脑脚者4例(4.5%),向前累及鼻咽部者3例(3.4%),累及额叶、颞叶、胼胝体、侧脑室任一者5例(5.6%)。结论:垂体腺瘤可引起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多种眼部表现,很多患者首诊于眼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 眼部表现 MRI
下载PDF
多核白细胞弹性蛋白酶对人角膜基质细胞MMP-1、MMP-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冰洁 郝继龙 +1 位作者 卢佳 吴雅臻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8-149,共2页
目的探讨多核白细胞弹性蛋白酶与白细胞介素(IL)-1α对人角膜基质细胞MMP-1、-3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角膜基质细胞,在培养液中添加或不添加多核白细胞弹性蛋白酶或IL-1α,培养5 d,通过免疫印迹分析法测定培养上清中的MMP-1、-3的... 目的探讨多核白细胞弹性蛋白酶与白细胞介素(IL)-1α对人角膜基质细胞MMP-1、-3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角膜基质细胞,在培养液中添加或不添加多核白细胞弹性蛋白酶或IL-1α,培养5 d,通过免疫印迹分析法测定培养上清中的MMP-1、-3的表达。结果在无任何刺激下人角膜基质细胞不表达MMP-1、-3;添加IL-1α后可诱导前体MMP-1、-3表达,而添加多核白细胞弹性蛋白酶不能诱导MMP-1、-3的表达;多核白细胞弹性蛋白酶可激活在IL-1α诱导下产生的前体MMP-1、-3转化为活化形式的MMP-1、-3。结论多核白细胞弹性蛋白酶和IL-1α可协同诱导角膜基质细胞的胶原降解,诱发角膜溃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核白细胞弹性蛋白酶 白细胞介素-1Α 角膜基质细胞 MMP-1 MMP-3
下载PDF
真菌性角膜炎的病原菌鉴定和药物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贺丹 张晓威 +3 位作者 郝继龙 万雪 单秋实 王丽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4年第9期1393-1396,共4页
目的了解吉林省真菌性角膜炎的病原菌种类、药物敏感性及流行病学特征,为感染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56例疑似真菌感染患者的角膜刮片标本,进行病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检测,并分析流行病学信息。结果有182例患者被诊... 目的了解吉林省真菌性角膜炎的病原菌种类、药物敏感性及流行病学特征,为感染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56例疑似真菌感染患者的角膜刮片标本,进行病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检测,并分析流行病学信息。结果有182例患者被诊断为真菌性角膜炎,真菌培养阳性率为71.1%,共分离获得194株真菌菌株。病原菌以镰刀菌属(47.0%)为主,其中茄病镰刀菌最常见(32.0%)。该病多发生在秋季,以男性、中老年、农民居多。多数患者有外伤史和局部用药史。主要病原真菌对纳他霉素均敏感。结论吉林省真菌性角膜炎病原菌以镰刀菌,特别是茄病镰刀菌为主。秋季农忙时外伤机会增多,易引起真菌性角膜炎发生。纳他霉素可作为临床预防和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首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性角膜炎 鉴定 药物敏感性 流行病学
下载PDF
不同波长UVR-B相干作用诱导白内障的生物学效应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亚萍 李光宇 +2 位作者 齐丽莉 郝继龙 孙大军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553-1554,共2页
目的研究不同波段UVR-B相干作用引起的白内障特点。方法 6周龄albino Sprague-Dawley大鼠被随机分成4组,每组20只。UVR-B辐射光来自于单色器相连的高压银汞灯,最大输出能量在300nm(UVR-300nm)和310nm(UVR310nm)。各组大鼠暴露于UVR-B的... 目的研究不同波段UVR-B相干作用引起的白内障特点。方法 6周龄albino Sprague-Dawley大鼠被随机分成4组,每组20只。UVR-B辐射光来自于单色器相连的高压银汞灯,最大输出能量在300nm(UVR-300nm)和310nm(UVR310nm)。各组大鼠暴露于UVR-B的有效生物学剂量均为8kJ/m2。每只动物的一只眼被暴露。两组只暴露于UVR-B-300nm,剂量8kJ/m2,时间70min;另两组先暴露于UVR-B-300nm,剂量4kJ/m2,时间35min;然后同一只眼再暴露于UVR-B-310nm,剂量42kJ/m2,时间35min。于暴露后第7天处死动物,行光散射强度测量。结果两组比较光散射强度具有明显差异,但数值接近〔teststatistic=2.56,t(approx.)32;0.975=2.04〕。结论 UVR-B-300nm波段的生物学效应强。在相同的暴露时间下,UVR-B-310nm暴露强度是UVR-B-300nm的10倍时,生物学效应才与UVR-B-300nm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不同波段UVR-B相干作用 生物学效应
下载PDF
雷公藤内酯醇的药理作用机制及其在眼科应用的研究展望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冰洁 吴雅臻 郝继龙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3306-3308,共3页
关键词 雷公藤内酯醇 眼科 临床应用
下载PDF
人角膜基质成纤维细胞分泌作用与脂多糖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姜宏 许海洋 郝继龙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8期5163-5166,共4页
背景:体外培养的角膜基质成纤维细胞,可以识别革兰阴性细菌细胞壁成分脂多糖,并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从而促进角膜溃疡的形成。目的:观察细菌脂多糖对角膜基质成纤维细胞分泌作用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角膜基质细胞,取第3~5... 背景:体外培养的角膜基质成纤维细胞,可以识别革兰阴性细菌细胞壁成分脂多糖,并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从而促进角膜溃疡的形成。目的:观察细菌脂多糖对角膜基质成纤维细胞分泌作用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角膜基质细胞,取第3~5代细胞鉴定后用于实验。采用ELISA法检测角膜基质细胞脂多糖作用前后培养上清中分泌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水平。结果与结论:脂多糖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及作用时间内,对人角膜基质细胞增殖存活率没有影响。培养的人角膜基质成纤维细胞不表达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α,未给予脂多糖的角膜基质细胞微量表达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脂多糖(100μg/L)作用24h后,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水平明显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基质细胞 脂多糖 成纤维细胞 细胞培养 白细胞介素
下载PDF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新生儿脐静脉内皮细胞分泌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立岩 张小平 +3 位作者 郝继龙 宫桂兰 佟晓红 朱凤全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20-122,共3页
目的 :探讨重度妊高征孕妇新生儿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功能变化。方法 :用胰酶消化法培养 1 6例重度妊高征和 1 7例正常妊娠孕妇新生儿脐静脉内皮细胞 ,培养 4 8h收集培养液上清 ,测定其中的内皮素 - 1 (ET- 1 )、前列环素 (PGI2 )的终末代... 目的 :探讨重度妊高征孕妇新生儿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功能变化。方法 :用胰酶消化法培养 1 6例重度妊高征和 1 7例正常妊娠孕妇新生儿脐静脉内皮细胞 ,培养 4 8h收集培养液上清 ,测定其中的内皮素 - 1 (ET- 1 )、前列环素 (PGI2 )的终末代谢产物 6 -酮 - p GF1 α、一氧化氮 (NO)的终末代谢产物亚硝酸根 (NO- 2 )及假性血友病因子 (VWF)含量。结果 :重度妊高征组脐静脉内皮细胞分泌 ET- 1量增加 ,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NO- 2 、 6 -酮 - p GF1 α 分泌量下降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 ,VWF因子明显增高 (P <0 .0 5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中毒症 EPH 内皮 血管/病理生理学 脐静脉
下载PDF
兔眼视网膜铁锈症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4
17
作者 阎亦农 王鸣琴 郝继龙 《眼科研究》 CSCD 1993年第3期160-162,共3页
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了25只兔眼植入铁异物1~30天的视网膜变化。结果表明,邻近铁异物的局部视网膜2天即发生变性坏死,7~30天坏死的部分由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和胶质细胞填充,形成视网膜重度萎缩。在间接铁锈症的轻度萎缩性视网膜... 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了25只兔眼植入铁异物1~30天的视网膜变化。结果表明,邻近铁异物的局部视网膜2天即发生变性坏死,7~30天坏死的部分由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和胶质细胞填充,形成视网膜重度萎缩。在间接铁锈症的轻度萎缩性视网膜病变中,导致感光细胞形态学改变的重要原因,可能是RPE吞噬功能异常增高。观察了RPE转变为吞噬细胞,向玻璃体侧移行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铁锈症 视网膜色素 上皮细胞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_1对兔角膜基质细胞胶原降解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云 张冰洁 +4 位作者 尹正玉 刘伯明 郝继龙 贾卉 张吉豫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3-155,共3页
目的 :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对角膜基质细胞胶原降解作用的影响。方法 :角膜基质细胞三维胶原凝胶表面分别添加含纤溶酶原 ( 10 0 mg/ L)及不同浓度 ( 0、0 .1、1.0和 10 .0μg/ L )转化生长因子β1的MEM液 ,培养 2 4 h,测定培养液中羟... 目的 :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对角膜基质细胞胶原降解作用的影响。方法 :角膜基质细胞三维胶原凝胶表面分别添加含纤溶酶原 ( 10 0 mg/ L)及不同浓度 ( 0、0 .1、1.0和 10 .0μg/ L )转化生长因子β1的MEM液 ,培养 2 4 h,测定培养液中羟脯氨酸含量做为胶原降解活性。结果 :转化生长因子β1以剂量依赖关系减少角膜基质细胞胶原降解。结论 :转化生长因子β1抑制角膜基质细胞胶原降解 ,可能有助于角膜溃疡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角膜基质细胞 胶原降解 角膜溃疡
下载PDF
结膜髓外浆细胞瘤1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聪 陆成伟 +2 位作者 祁婧 刘秀芬 郝继龙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7年第6期1096-1097,共2页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3岁,发现右侧眼结膜异物渐进性生长60天。查体:右眼结膜囊近内眦部结膜下方见一大小约1.5cm×1cm类圆形淡红色肿物,边界欠清,并向后方延伸未见止点,肿物与结膜粘连紧密,粘连处结膜表面血管迂曲扩张增生,触痛(...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3岁,发现右侧眼结膜异物渐进性生长60天。查体:右眼结膜囊近内眦部结膜下方见一大小约1.5cm×1cm类圆形淡红色肿物,边界欠清,并向后方延伸未见止点,肿物与结膜粘连紧密,粘连处结膜表面血管迂曲扩张增生,触痛(-)。眼B超检查示:右眼鼻侧周边内直肌外中低回声暗区。入院完成术前常规检查后,行肿物切除术,术中显微镜下见肿物和周围组织紧密连接,深入内直肌肌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细胞瘤 低回声暗区 内直肌 内眦部 迂曲扩张 肿物切除术 肌丝 病理检查 常规检查 膜表面
下载PDF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与补体因子H、B因子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4
20
作者 马灵军 苏冠方 +1 位作者 郝继龙 卢佳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8年第3期340-342,共3页
目的探讨补体因子H(CFH)及B因子(CBF)的基因变异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相关性。方法经门诊采集正常对照及AMD患者的外周血,提取DNA,PCR扩增所需片断后进行了补体因子H(CFH)与B因子(CBF)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检测,分析所得到的基... 目的探讨补体因子H(CFH)及B因子(CBF)的基因变异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相关性。方法经门诊采集正常对照及AMD患者的外周血,提取DNA,PCR扩增所需片断后进行了补体因子H(CFH)与B因子(CBF)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检测,分析所得到的基因变异结果与AMD的相关性。结果①补体因子H Y402H在207位对照组及125位病例组中等位基因C的频率分别为39.6%及65.2%,OR=0.350,95%CI=0.254-0.483。②B因子R32Q在对照组中及病例组等位基因A的频率分别为10.8%和4.2%,OR=2.726,95%CI=1.256-5.918。结论CFH Y402H增加了患AMD的风险,CBF R32Q在AMD的发病中可能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补体因子HB因子 单核苷酸多态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