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伴前纵韧带骨化的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郭东哲 张翊 王斌 《浙江创伤外科》 2023年第11期2006-2009,共4页
目的探究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伴前纵韧带骨化的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严格按照纳入标准从2018年8月至2020年7月在本院进行诊治的伴前纵韧带骨化的胸腰椎骨折患者中选取96例进行本次研究,按照完全随机法将其分为A组(n=32,... 目的探究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伴前纵韧带骨化的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严格按照纳入标准从2018年8月至2020年7月在本院进行诊治的伴前纵韧带骨化的胸腰椎骨折患者中选取96例进行本次研究,按照完全随机法将其分为A组(n=32,保守治疗)、B组(n=32,后路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C组(n=32,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3组。对比3组不同时间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以及椎体前缘高度。结果3组治疗后3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的VAS评分均逐渐下降(P<0.05),B组、C组较A组下降更明显(P<0.05);JOA评分和椎体前缘高度也逐渐升高(P<0.05);B组、C组较A组升高更明显(P<0.05);而B组、C组治疗后3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的VAS评分、JOA评分以及椎体前缘高度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后路长节段与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伴前纵韧带骨化的胸腰椎骨折均有较好的效果,可以减轻患者疼痛,提高其腰椎功能,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前纵韧带骨化 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VAS评分 JOA评分
下载PDF
自体移植与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的观察
2
作者 郭东哲 《浙江创伤外科》 2022年第1期20-21,共2页
目的观察自体骨软骨移植与微创骨折术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以120例距骨骨软骨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实施微创骨折术,研究组实施自体骨软骨移植术。比较两组患者疼痛... 目的观察自体骨软骨移植与微创骨折术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以120例距骨骨软骨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实施微创骨折术,研究组实施自体骨软骨移植术。比较两组患者疼痛反应程度,测定踝关节活动度,评价踝关节功能及临床疗效水平,观察术后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术后6个月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踝关节背伸活动度、踝关节跖屈活动度和AOFA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距骨骨软骨损伤治疗总体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体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微创骨折术,自体骨软骨移植术更有助于缓解距骨骨软骨损伤患者疼痛反应,改善踝关节功能,提高疗效水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骨骨软骨损伤 自体骨软骨移植术 微创骨折术 踝关节功能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 被引量:6
3
作者 张翊 王斌 +1 位作者 郭东哲 陆建强 《临床骨科杂志》 2021年第3期305-308,共4页
目的探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采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24例严重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融合及Frankel分级情况。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80~320(250&#... 目的探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采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24例严重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融合及Frankel分级情况。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80~320(250±11)min,术中出血量700~1800(800±25)ml。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植骨节段均骨性融合,融合时间10~14个月。术后12个月Frankel分级:B级4例中1例未恢复、3例恢复至C级,C级13例中10例恢复至D级、3例恢复至E级,D级7例均恢复至E级。结论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伴脊髓神经损伤安全有效,能早期重建脊柱稳定性,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后路联合内固定 脊髓损伤 胸腰椎骨折
下载PDF
腰椎内固定术后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所致的切口感染的治疗
4
作者 张翊 王斌 +1 位作者 郭东哲 陆建强 《浙江创伤外科》 2022年第3期468-469,共2页
目的探讨腰椎内固定术后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所致的伤口感染的特点与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9年12月10345例行脊柱后路固定手术患者,发现68例切口感染,经药敏及细菌培养提示为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感染,按... 目的探讨腰椎内固定术后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所致的伤口感染的特点与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9年12月10345例行脊柱后路固定手术患者,发现68例切口感染,经药敏及细菌培养提示为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感染,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3组。A组:清创联合敏感抗生素抗感染;B组:单纯万古霉素抗感染;C组:单纯抗感染治疗无效后行清创。对这68例患者的体征、实验室检验、MRI进行分析。结果A组感染治疗时间明显少于B、C组(P<0.05);B组保守治疗至第5天发热得到控制,ESR、CRP在1周左右开始逐渐下降,抗菌药物使用近4周后出院,有1例患者出院2个月后感染复发;C组治疗近2周发热、ESR、CRP得不到有效控制,清创后体温迅速下降,ESR、CRP逐渐恢复至正常,20 d左右拆线出院。结论早期彻底清创联合敏感抗生素抗感染治疗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所致早期深部伤口感染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腰椎内固定术 切口感染 MRSE 利奈唑胺 万古霉素
下载PDF
韩国的司书培养体系和资格制度 被引量:3
5
作者 郭东哲 金化 段明莲 《图书情报工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2-28,共7页
韩国司书培养体系及资格制度,是随着图书馆的环境变化和1963年韩国《图书馆法》的制定修订而发展至今的。考察司书及其资格制度的变迁过程以及司书资格条件及制度的实施效果,探讨现行的韩国司书培养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关键词 韩国 图书馆法 司书培养体系 司书资格制度 司书资格证
原文传递
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8
6
作者 王斌 郭东哲 +1 位作者 夏晨 金永明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2139-2143,共5页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Wiltse入路)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TLIF)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1日~2018年2月1日在本院采用TLIF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Wiltse入路)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TLIF)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1日~2018年2月1日在本院采用TLIF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60例,其中,30例采用Wiltse入路,30例采用传统后正中入路。观察两组围手术期、随访与影像资料。[结果] Wiltse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均显著优于传统组(P<0.05)。两组患者随访13~36个月,平均(26.22±8.97)个月。随时间推移,两组VAS评分均显著减少(P<0.05),JOA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术前两组间VAS、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Wiltse入路组VAS评分和JOA评分均显著优于传统组(P<0.05)。影像测量方面,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Wiltse入路组手术节段和邻近节段多裂肌萎缩率均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椎管面积、腰前凸Cobb角和椎间隙高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Wiltse入路)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可减少手术时间,降低对椎旁肌肉的损伤,减少术后腰背部疼痛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椎旁肌间隙入路 传统入路 多裂肌横截面积
原文传递
低频体外冲击波联合红骨髓局部注射治疗骨折延迟愈合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斌 郭东哲 +1 位作者 张远 张翊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73-875,共3页
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以及交通的不断发展,创伤性骨折新发例数逐渐升高,其中骨折延迟愈合的发生率液随之升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1]。骨折延迟愈合属于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骨折术后的并发症之一,是指患者在接受骨折治疗后在正常的愈合... 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以及交通的不断发展,创伤性骨折新发例数逐渐升高,其中骨折延迟愈合的发生率液随之升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1]。骨折延迟愈合属于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骨折术后的并发症之一,是指患者在接受骨折治疗后在正常的愈合时间内骨折处未完全愈合,且经过X线检查显示处清晰的骨折线,有少量的骨折断端骨痂,但无骨硬化的发生[2-3]。目前临床上对于骨折延迟愈合的治疗常采用二次手术固定治疗,但此种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患者骨折愈合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延迟愈合 骨折断端 骨硬化 创伤性骨折 骨折线 骨折愈合率 愈合时间 骨折术后
原文传递
不同入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王斌 郭东哲 陈波 《重庆医学》 CAS 2021年第11期1847-1851,共5页
目的观察肌间隙与后正中入路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段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83例胸腰段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组(Wiltse肌间隙入路)42例与B组(后正中入路)41例。比较两组临床指标、不同时间点... 目的观察肌间隙与后正中入路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段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83例胸腰段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组(Wiltse肌间隙入路)42例与B组(后正中入路)41例。比较两组临床指标、不同时间点视觉模拟评分(VAS)、椎体后凸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变化情况,且末次随访时经由椎旁肌肌电图评价两组椎旁肌功能。结果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与住院时间比较,A组均显著少于B组(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末次随访时VAS、ODI评分、后凸Cobb角均下降,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48 h、末次随访时VAS、ODI评分均显著低于B组(P<0.05),A组术后3 d后凸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末次随访时后凸Cobb角小于B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2例,B组4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末次随访时静息状态下正锐波、纤颤波发生率均为4.76%,均显著低于B组的43.90%、39.02%(P<0.05),A组轻收缩下运动单位电位(MUP)时限增宽、数目减少发生率分别为11.90%、9.52%,显著低于B组的63.41%、56.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段骨折具有创伤小、疼痛轻、对椎旁肌功能影响小等特点,临床可优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tse入路 内固定融合术 胸腰段骨折 影像学 肌电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