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全球协调加强观测计划之亚澳季风青藏高原试验(CAMP/Tibet)"中那曲地区BJ站2002年8月1日—2003年8月31日的观测资料作为水热耦合模式(Simultaneous Heat and Water,SHAW)的强迫场,对青藏高原中部季节冻土区地表能量通量...利用"全球协调加强观测计划之亚澳季风青藏高原试验(CAMP/Tibet)"中那曲地区BJ站2002年8月1日—2003年8月31日的观测资料作为水热耦合模式(Simultaneous Heat and Water,SHAW)的强迫场,对青藏高原中部季节冻土区地表能量通量特征进行了单点模拟研究。通过对实测值与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发现SHAW模式能较成功地模拟该地区地表能量通量特征,短波净辐射和长波净辐射的模拟值与观测值吻合较好,净辐射和土壤热通量在夏半年的模拟值与观测值也吻合,但相对夏、秋季而言,它们在冬、春季的模拟值较观测值略偏大。模拟的感热和潜热通量的季节变化比较合理,由模拟的感热和潜热通量计算的Bowen比能较好地解释不同季节太阳辐射的能量转化。展开更多
文摘利用"全球协调加强观测计划之亚澳季风青藏高原试验(CAMP/Tibet)"中那曲地区BJ站2002年8月1日—2003年8月31日的观测资料作为水热耦合模式(Simultaneous Heat and Water,SHAW)的强迫场,对青藏高原中部季节冻土区地表能量通量特征进行了单点模拟研究。通过对实测值与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发现SHAW模式能较成功地模拟该地区地表能量通量特征,短波净辐射和长波净辐射的模拟值与观测值吻合较好,净辐射和土壤热通量在夏半年的模拟值与观测值也吻合,但相对夏、秋季而言,它们在冬、春季的模拟值较观测值略偏大。模拟的感热和潜热通量的季节变化比较合理,由模拟的感热和潜热通量计算的Bowen比能较好地解释不同季节太阳辐射的能量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