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产省藤属植物的花粉形态学 被引量:4
1
作者 郭丽秀 卫兆芬 何洁英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15-520,共6页
对国产棕榈科省藤属(CalamusL.)15种植物的花粉进行了光学和扫描电镜观察,其中12种为首次报道。省藤属的花粉均为两沟型花粉,外壁覆盖层多为网状纹饰(大喙省藤C.macrorrhynchus)或具穿孔(华南省藤C.rhabdocladus)。首次发现省藤属花粉... 对国产棕榈科省藤属(CalamusL.)15种植物的花粉进行了光学和扫描电镜观察,其中12种为首次报道。省藤属的花粉均为两沟型花粉,外壁覆盖层多为网状纹饰(大喙省藤C.macrorrhynchus)或具穿孔(华南省藤C.rhabdocladus)。首次发现省藤属花粉的外壁纹饰存在穿孔和外壁疣状突起的类型(阔叶鸡藤C.pulchellus)以及皱波状突起的类型(长鞭省藤C.flagellum)。花粉的大小、形状、外壁纹饰、外壁是否有突起,外壁厚度和网状纹饰网眼的大小,对于省藤属的种级分类有较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粉形态 省藤属 棕榈科
下载PDF
国产省藤属植物的叶表皮形态学 被引量:4
2
作者 郭丽秀 卫兆芬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77-284,共8页
对国产省藤属(CalamusL.)植物17种2变种的叶表皮进行光学显微镜观察,除单叶省藤(C.simplicifolius)、短叶省藤(C.egregius)和白藤(C.tetradactylus)外,其它种均为首次报道。省藤属植物的叶表皮形态较为一致,气孔器为轮列4细胞型(tetracy... 对国产省藤属(CalamusL.)植物17种2变种的叶表皮进行光学显微镜观察,除单叶省藤(C.simplicifolius)、短叶省藤(C.egregius)和白藤(C.tetradactylus)外,其它种均为首次报道。省藤属植物的叶表皮形态较为一致,气孔器为轮列4细胞型(tetracytic,或称四轮列型),即有4个副卫细胞,其中2个为侧副卫细胞,2个为端副卫细胞;表皮细胞为长方形,纵向排列。表皮毛有3种类型:多细胞排成单列的单毛(大喙省藤C.macrorrhynchus)、多细胞排成2-3列的单毛(毛鳞省藤C.thysanolepis等)、多细胞分枝毛(白藤等)。表皮细胞的长度和宽度特征、细胞壁的厚薄及波纹的深浅和形状、端副卫细胞的长短等细微特征在种间存在差异,可以区分种类。叶表皮结构还反映了种间的亲缘关系。因此,叶表皮特征对于省藤属种类的划分和亲缘关系的确定有较大的分类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藤属 叶表皮 形态学 分类学意义
下载PDF
紫荆属的系统发育和生物地理学研究(英文) 被引量:2
3
作者 郝刚 张奠湘 +3 位作者 郭丽秀 张明永 邓云飞 文香英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1年第12期1275-1278,共4页
紫荆属 (CercisL .)约含 8种 ,间断分布于亚洲东、西部 ,欧洲南部和北美。应用核糖体DNA的ITS基因序列研究紫荆属的系统发育关系。在最简约性分析中 ,北美的两个种和南欧、西亚的一个种构成一单系群而隐藏于东亚的种类中。这表明紫荆属... 紫荆属 (CercisL .)约含 8种 ,间断分布于亚洲东、西部 ,欧洲南部和北美。应用核糖体DNA的ITS基因序列研究紫荆属的系统发育关系。在最简约性分析中 ,北美的两个种和南欧、西亚的一个种构成一单系群而隐藏于东亚的种类中。这表明紫荆属北美的种类和南欧、西亚的种类之间的关系比它们各自与东亚的种类的关系要密切。研究还发现北美洲东、西部的种类可能具较近亲缘。紫荆属以白令陆桥或北大西洋陆桥为迁移途径的可能性似乎都不能排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荆属 豆科 系统发育 ITS 生物地理 亚洲 北美洲 间断分布
下载PDF
水稻高压诱变与突变体的ISSR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徐世平 郭丽秀 +2 位作者 翁克难 段俊 律广才 《高压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05-311,共7页
以两个水稻(Oryza sativaL.)品种粤香占和毕粳38号为材料,通过高压处理,获得了5个当代突变体和4个后代分离出的突变体。ISSR分析表明高压可以诱导水稻产生变异,这种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DNA)的改变所引起的。由高压诱变产生的水稻突变体... 以两个水稻(Oryza sativaL.)品种粤香占和毕粳38号为材料,通过高压处理,获得了5个当代突变体和4个后代分离出的突变体。ISSR分析表明高压可以诱导水稻产生变异,这种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DNA)的改变所引起的。由高压诱变产生的水稻突变体不仅在当代出现,而且具有很高的遗传稳定性,突变体与原种的遗传差异越大,其稳定性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 水稻 变异 ISSR分析
下载PDF
湖南植物志资料(一)木兰科、八角科、五味子科、樟科、水马齿科补遗 被引量:7
5
作者 林祁 郭丽秀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1期31-35,共5页
本文报道了湖南植物新记录共计11种,隶属于5科10属.归并樟科植物3种2变种:将石木姜子LitseafaberiHemsl.和近轮叶木姜子L.subverticillataYang归入黄丹木姜子L.elongata(... 本文报道了湖南植物新记录共计11种,隶属于5科10属.归并樟科植物3种2变种:将石木姜子LitseafaberiHemsl.和近轮叶木姜子L.subverticillataYang归入黄丹木姜子L.elongata(Wall.exNees)Benth.etHook.f.,将长梗绒楠MachilusvelutinaChamp.exBenth.var.lingipedunculataC.J.Qi归入绒毛润楠M.velutinaChamp.exBenth.,将短梗新木姜子NeolitseabrevipesH.W.Li归入美丽新木姜子N.pulchella(Meissn)Merr.,将紫云山新木姜子N.wushanica(Chun)Merr.var.pubensYangetP.H.Huang归入巫山新木姜子N.wushanica(Chun)Mer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 植物志 木兰科 八角科 五味子科 樟科
下载PDF
中国清风藤科一新记录种——狭叶清风藤(英文) 被引量:3
6
作者 邓云飞 郭丽秀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41-342,共2页
报道了清风藤科Sabiaceae狭叶清风藤Sabia lanceolata Colebr.在中国的分布新记录。该种与其他国产种类的区别在于叶基部心形,抱茎。该种与小花清风藤S.parvifolia Wall.区别在于叶椭圆状矩圆形至披针形,基部心形,聚伞花序具花10–30朵... 报道了清风藤科Sabiaceae狭叶清风藤Sabia lanceolata Colebr.在中国的分布新记录。该种与其他国产种类的区别在于叶基部心形,抱茎。该种与小花清风藤S.parvifolia Wall.区别在于叶椭圆状矩圆形至披针形,基部心形,聚伞花序具花10–30朵,核果倒卵球形至矩圆状倒卵球形或梨形,直径7–10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风藤科 清风藤属 狭叶清风藤 新记录 中国
下载PDF
浅谈棕榈科植物的形态特征、系统分类、起源及地理分布 被引量:15
7
作者 林有润 郭丽秀 《广东园林》 1998年第1期3-4,9,共3页
一、形态特征 棕榈科(Palmae或Arecaceae)属于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初生目(Principes)。全世界约有207属、2800多种;原产我国的有18属、98种,其中我国特有的种有27种,另在我国引种成功并广为种植的外来种有10属、约50种。 该... 一、形态特征 棕榈科(Palmae或Arecaceae)属于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初生目(Principes)。全世界约有207属、2800多种;原产我国的有18属、98种,其中我国特有的种有27种,另在我国引种成功并广为种植的外来种有10属、约50种。 该科植物的习性多为常绿乔木或灌木,单生或丛生,茎通直,通常不分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科植物 形态 系统分类 起源 地理分布
下载PDF
“国际木兰科植物学术讨论会”在广州召开
8
作者 毛荣森 郭丽秀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05-405,共1页
关键词 木兰科植物 学术讨论会 广州 国际 生态环境恶化 珍稀濒危 资源丰富 植物名录
下载PDF
“角的分类”课堂教学浅析
9
作者 郭丽秀 《教育界(教师培训)》 2013年第9期61-61,共1页
当前教学改革中,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是每个教师都在认真探讨的问题,下面是我就“角的分类”这一节课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关键词 课堂教学 角的分类 教学改革 教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