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基因芯片研究肾移植急性排斥中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相关基因变化 被引量:1
1
作者 郭义峰 谭建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87-189,共3页
目的:借助基因芯片研究肾移植受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在急性排斥的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方法:8例肾移植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患者,于手术和肾穿刺当日收集外周血作为对照血样和实验血样。用Ficoll技术提取外周血淋巴细胞,并采用一步法提取总R... 目的:借助基因芯片研究肾移植受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在急性排斥的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方法:8例肾移植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患者,于手术和肾穿刺当日收集外周血作为对照血样和实验血样。用Ficoll技术提取外周血淋巴细胞,并采用一步法提取总RNA,逆转录合成cDNA探针,荧光染料标记后,采用免疫相关基因芯片进行芯片杂交,扫描后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结果:急性排斥发生时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相关基因差异表达49条,其中上调25条,下调24条。结论:从基因水平上,外周血淋巴细胞在肾移植急性排斥的免疫应答中涉及不同环节,免疫抑制剂在这些环节上对基因的表达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移植物排斥 淋巴细胞 基因表达 细胞免疫
下载PDF
尿毒症免疫高敏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基因差异表达研究
2
作者 郭义峰 郑军华 +1 位作者 朱有华 闵志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1171-1175,共5页
目的 :从基因水平探索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s)在尿毒症患者免疫高敏发生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群体抗体反应 (PRA) >85 %的尿毒症患者 30例为免疫高敏组 ;PRA(- )尿毒症患者为对照组 ,均采新鲜血液。用Ficoll技术分离单个核细... 目的 :从基因水平探索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s)在尿毒症患者免疫高敏发生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群体抗体反应 (PRA) >85 %的尿毒症患者 30例为免疫高敏组 ;PRA(- )尿毒症患者为对照组 ,均采新鲜血液。用Ficoll技术分离单个核细胞 ,并采用一步法提取总RNA ,同组RNA样品等量混合 ,荧光染料标记后 ,逆转录合成cDNA探针。采用高通量基因表达谱芯片 (16 ,92 0点基因 )进行芯片杂交 ,扫描后得到Cy3/Cy5图像文件 ,筛选出基因差异表达的结果。结果 :差异性表达基因 877条 ,上调基因 88条 ,下调基因 789条。通过资料分析 ,对某些基因与免疫高敏发生机制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结论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免疫高敏发生中的作用可能与自身抗原识别、B淋巴细胞分化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 免疫力 基因表达 寡核苷酸序列分析
下载PDF
应用基因芯片研究肾移植急性排斥发生时外周血免疫基因变化
3
作者 郭义峰 谭建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90-194,共5页
目的借助基因芯片研究肾移植受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相关基因在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8例肾移植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患者,于手术和肾穿刺当日收集外周血作为对照血样和实验血样。用Ficoll技术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并采用一步法提取... 目的借助基因芯片研究肾移植受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相关基因在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8例肾移植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患者,于手术和肾穿刺当日收集外周血作为对照血样和实验血样。用Ficoll技术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并采用一步法提取总RNA,逆转录合成cDNA探针,荧光染料标记后,采用免疫相关基因芯片进行芯片杂交,扫描后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结果急性排斥发生时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相关基因差异表达49条,其中上调25条,下调24条。结论从基因水平上,外周血淋巴细胞在肾移植急性排斥的免疫应答中涉及不同环节,免疫抑制剂在这些环节上对基因的表达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移植物排斥 淋巴细胞 基因表达
下载PDF
CTLA-4单核苷酸多态性对肾移植受者近期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影响
4
作者 郭义峰 范昱 +1 位作者 邱建新 刘永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0期635-638,共4页
目的了解和评价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Tlymphocyteassociatedantigen-4,CTLA-4)蛋白的基因多态性位点-1722T/C、-1661A/G、-318C/T、+49A/G、+6230G/A对肾移植近期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测序法对上海市... 目的了解和评价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Tlymphocyteassociatedantigen-4,CTLA-4)蛋白的基因多态性位点-1722T/C、-1661A/G、-318C/T、+49A/G、+6230G/A对肾移植近期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测序法对上海市器官移植中心167例首次尸体肾移植受者进行CTLA-4-1722T/C、-1661A/G、-318C/T、+49A/G、+6230G/A位点检测。结果①肾移植术后6个月内,167例。肾移植受者45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26.9%,第1次排斥反应发生时间为术后5-140天,所有急性排斥反应经过抗排斥治疗均能逆转。②排斥组和非排斥组比较CTLA-4各个位点分布不同,有统计学意义的基因型为-1722TT。③各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检测中,有统计学意义的等位基因为-1722T。结论CTLA-4中基因型-1722TT等位基因-1722T与肾移植受者近期急性排斥反应有关,可能为急性排斥反应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急性排斥反应 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 基因多态性
原文传递
放射免疫显像中T/NT与膀胱癌的相关性研究
5
作者 郭义峰 俞莉章 +2 位作者 张春丽 潘柏年 闵志廉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1年第6期245-247,共3页
目的 :探讨 99m Tc- BDI- 1膀胱灌注放射免疫显像 (RII)中肿瘤组织与非肿瘤组织放射性计数之比 (T/N T值 )与膀胱癌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 99m Tc- BDI- 1111~ 2 2 2 MBq对 38例膀胱癌患者及其他非膀胱肿瘤患者进行膀胱灌注 ,在 RI... 目的 :探讨 99m Tc- BDI- 1膀胱灌注放射免疫显像 (RII)中肿瘤组织与非肿瘤组织放射性计数之比 (T/N T值 )与膀胱癌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 99m Tc- BDI- 1111~ 2 2 2 MBq对 38例膀胱癌患者及其他非膀胱肿瘤患者进行膀胱灌注 ,在 RII的同时测定并计算 T/ NT值。结果 :当 T/ NT值≥ 1.40时 ,膀胱灌注法 RII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91.4% )及特异性 (87.5 % ) ,以此为阳性判断标准 ,对于肿瘤直径 <1cm的膀胱肿瘤诊断灵敏度与体积大的肿瘤无差异 ,T/ NT值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恶性程度有关 ;随着肿瘤分期和分级的增高、肿瘤直径的增大和肿瘤形态的变化 ,T/ NT值有增高的趋势。结论 :在膀胱癌 RII中 ,通过定量方法判断诊断结果可提高对较小肿瘤的诊断灵敏度 ,可判断膀胱肿瘤的恶性程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免疫检测 膀胱肿瘤 放射性计数比值 T/NT
下载PDF
更昔洛韦预防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 被引量:7
6
作者 齐隽 郭义峰 闵志廉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7-49,共3页
目的:观察国产更昔洛韦预防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效果,并与伐昔洛韦比较。方法:60例肾移植病人,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38±s12)a,随机分为2组。均于术后d7~10抗病毒治疗,更昔洛韦组予更昔洛韦250mg加入100mL氯化钠注... 目的:观察国产更昔洛韦预防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效果,并与伐昔洛韦比较。方法:60例肾移植病人,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38±s12)a,随机分为2组。均于术后d7~10抗病毒治疗,更昔洛韦组予更昔洛韦250mg加入100mL氯化钠注射液,iv,gtt,bid;伐昔洛韦组予伐昔洛韦300mg,po,bid,疗程均为2wk。观察术后6mo内的CMV感染情况,检测CMV血清学指标。结果:术后3mo的CMV抗原阳性率和抗CMVIgM抗体阳性率,更昔洛韦组均低于伐昔洛韦组(P<0.05),而抗CMVIgG抗体阳性率,2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发生CMV上呼吸道感染10例,更昔洛韦组2例(7%),伐昔洛韦组8例(27%),P<0.05;发生CMV肺炎4例,更昔洛韦组1例(3%),伐昔洛韦组3例(10%),P>0.05。呼吸系统感染发生率更昔洛韦组低于伐昔洛韦组(10%vs37%,P<0.05),且发生时间延迟。结论:术后静脉注射更昔洛韦较口服伐昔洛韦能更好地预防肾移植术后CMV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感染 肾移植 抗病毒药 昔洛韦
下载PDF
^(99)Tc^m-BDI-1膀胱癌放射免疫显像的初步临床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春丽 王荣福 +1 位作者 俞莉章 郭义峰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18-218,共1页
关键词 膀胱癌 放射免疫显像 ^99Tc^m-BDI-1 临床评价
下载PDF
肾移植术后不同时期肺炎的临床比较
8
作者 秦燕 张芳 +9 位作者 刘永 范昱 包尔敦 邱建新 郭义峰 祝捷 刘志宏 沈兵 龚华 王泳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260-263,共4页
目的探讨肾移植后不同时期肺部感染的临床表现、病原学特点和治疗策略,以提高肾移植后肺部感染患者的存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8年7月于我院因肺部感染住院患者61例。按照肺部感染发病距肾移植手术时间将患者分为两组:近期... 目的探讨肾移植后不同时期肺部感染的临床表现、病原学特点和治疗策略,以提高肾移植后肺部感染患者的存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8年7月于我院因肺部感染住院患者61例。按照肺部感染发病距肾移植手术时间将患者分为两组:近期感染组(术后≤12个月);远期感染组(术后>12个月)。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在病原学、临床表现、治疗、病程和转归等方面的特点。结果43例近期感染病例多表现为发热、胸闷气促,影像学表现为两肺弥漫间质性改变,病原体以巨细胞病毒和真菌较多见,常需抗病毒、真菌、细菌综合治疗,并及早使用机械辅助通气。18例远期肺部感染病例有肺部体征和咳嗽、咳痰症状,影像学表现单侧局限改变,但合并心脏、胃肠道并发症较多见,有并发症者病死率较高。结论肺部感染是肾移植术后的严重并发症和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肾移植术后远、近期发生的肺部感染在病因、临床特点及转归等方面各有其特点。据此,早期积极取得病原学证据、针对病因施治、预防并发症、积极治疗合并症可能有助于提高肾移植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肺部感染 巨细胞病毒 真菌
下载PDF
肾移植术后克隆氏病一例
9
作者 秦燕 范昱 +10 位作者 郭义峰 刘志宏 刘永 徐琴君 谭建明 沈兵 龚华 祝捷 李继坤 周崇治 路光中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06年第7期497-497,共1页
关键词 肾移植 克隆氏病
下载PDF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近曲小管Legumain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高帅 夏安周 +1 位作者 侯筱宇 郭义峰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5期281-286,共6页
目的建立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小鼠肾缺血/再灌注后的损伤、Legumain的表达,探讨Legumain在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30只C57BL/6小鼠行右肾切除后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I组)、对照... 目的建立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小鼠肾缺血/再灌注后的损伤、Legumain的表达,探讨Legumain在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30只C57BL/6小鼠行右肾切除后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I组)、对照组,夹闭左肾蒂45min缺血,缺血后再灌注不同时间(1h、6h、24h),检测各组小鼠血肌酐、尿素氮水平,观察肾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技术与蛋白印迹分析Legumain的表达。结果IRI组肾脏经过缺血/再灌注后,血肌酐及尿素氮水平在1h、6h、24h再灌注时间点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IRI组小鼠肾损伤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加重,表现为肾小管细胞坏死脱落、间质水肿、炎症细胞浸润增多,损伤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加重。IRI组肾近曲小管中Legumain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强(P〈0.01)。结论肾缺血后再灌注会造成损伤,导致肾功能下降、肾小管细胞损伤坏死、Legumain表达增强,Legumain的表达变化可能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 缺血/再灌注损伤 LEGUMAIN
下载PDF
浅谈工业建筑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被引量:4
11
作者 何俊奎 郭义峰 +7 位作者 张继月 杜军 石岩 贾鹤林 刘波 孙运胜 黄志雄 刘少辉 《四川建材》 2007年第5期219-220,共2页
关键词 工业建筑 结构设计 注意 问题
下载PDF
缺血预适应及其在肾脏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帅 郭义峰 《中国临床医学》 2016年第6期829-832,共4页
缺血预适应(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是指通过1次或反复多次短暂、低强度的缺血预处理能减轻和抵抗随后长时间的缺血、缺氧造成的组织损伤。前期研究集中于血流丰富、易受缺血损伤的器官,如心、脑、肾。近年来对模型构建、机制研... 缺血预适应(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是指通过1次或反复多次短暂、低强度的缺血预处理能减轻和抵抗随后长时间的缺血、缺氧造成的组织损伤。前期研究集中于血流丰富、易受缺血损伤的器官,如心、脑、肾。近年来对模型构建、机制研究、临床应用都作了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本研究对缺血预适应研究进展及其在肾脏中的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预适应 肾脏 肾脏损伤 临床应用
下载PDF
水泥粉煤灰砂石桩法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13
作者 孙光亮 康彦杰 +3 位作者 熊斌 廖欣 郭义峰 黄洋 《广东建材》 2010年第10期61-62,共2页
水泥粉煤灰砂石桩是由水泥,粉煤灰、碎石、石屑或砂加水拌合,用各种成桩机械在地基中制成强度等级为C5~C20高粘结强度的桩和桩间土、褥垫层一起形成复合地基,简称CFG桩。适用于处理粘性土、粉土、砂土和依靠自重固结的素填土等地基。由... 水泥粉煤灰砂石桩是由水泥,粉煤灰、碎石、石屑或砂加水拌合,用各种成桩机械在地基中制成强度等级为C5~C20高粘结强度的桩和桩间土、褥垫层一起形成复合地基,简称CFG桩。适用于处理粘性土、粉土、砂土和依靠自重固结的素填土等地基。由于CFG桩复合地基技术具有承载力高、沉降变形小、可调性高、施工速度快、工期短、质量容易控制、经济效益明显等特点,目前已成为应用最普遍的地基处理技术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G桩 承载力 地基处理
下载PDF
寡核苷酸芯片在细胞因子及其受体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义峰 谭建明 +5 位作者 李荣宇 刘三震 李瑶 应康 谢毅 毛裕民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5期1757-1761,共5页
目的建立检测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0、转化生长因子(TGF)β1、IL4、IL6及其受体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的寡核苷酸芯片,通过测序等方法评价其性能。方法根据相关文献、参照NCBI的SNP数据库和NCI的SNP500Cancer数据... 目的建立检测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0、转化生长因子(TGF)β1、IL4、IL6及其受体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的寡核苷酸芯片,通过测序等方法评价其性能。方法根据相关文献、参照NCBI的SNP数据库和NCI的SNP500Cancer数据库,选取临床上有意义的细胞因子及其相应受体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基因和相应序列,设计寡核苷酸探针59条,基因组DNA通过多重多聚酶链反应(PCR)扩增,Cy5标记。标记后的产物与芯片上探针杂交,激光扫描,荧光信号值分析,判断各位点的基因型,并通过测序验证。结果130份外周血样,除10份因时间过久,没有PCR产物外,余120份均检测成功,3次重复检验无差异,测序验证无位点错误。结论寡核苷酸芯片技术检测细胞因子及其受体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具有特异性高、敏感性高、重复性好、高通量、操作简便等优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寡核苷酸芯片 细胞因子 单核苷酸多态性 受体 多态性位点 (TNF)-Α 肿瘤坏死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 Cancer 寡核苷酸探针 多聚酶链反应 基因组DNA 白细胞介素 PCR产物 IL-4 IL-6 方法评价 NCBI 探针杂交 激光扫描 重复检验
原文传递
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治疗和预防 被引量:5
15
作者 郭义峰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1期6-7,共2页
肾移植术后出现排斥反应常常根据时间分为超急性排斥反应、加速性排斥反应、急性排斥反应和慢性排斥反应。目前由于免疫抑制药物的发展和改良,超急性排斥反应和加速性排斥反应已非常少见,较为常见的排斥反应为急性排斥反应,慢性排斥... 肾移植术后出现排斥反应常常根据时间分为超急性排斥反应、加速性排斥反应、急性排斥反应和慢性排斥反应。目前由于免疫抑制药物的发展和改良,超急性排斥反应和加速性排斥反应已非常少见,较为常见的排斥反应为急性排斥反应,慢性排斥反应由于形成机制和原因较为复杂,目前倾向称其为慢性移植物肾病。本文主要讨论急性排斥反应的治疗和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急性排斥反应 肾移植术后 预防 治疗 加速性排斥反应 慢性排斥反应 慢性移植物肾病 免疫抑制药物
原文传递
肾移植受者的细胞因子及其受体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16
作者 郭义峰 谭建明 +5 位作者 李荣宇 刘三震 李瑶 应康 谢毅 毛裕民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31-535,共5页
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的某些细胞因子及其受体基因多态性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行研制的细胞因子及其受体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芯片,分析129例肾移植受者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TGF-β1)、IL-... 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的某些细胞因子及其受体基因多态性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行研制的细胞因子及其受体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芯片,分析129例肾移植受者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TGF-β1)、IL-4、IL-6及其受体的21个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分布情况,并按照患者术后是否发生感染进行分组比较。结果5种细胞因子及其受体单核苷酸多态性在感染组和非感染组中分布明显不同,分别是基因型IL-6R(-183GG、G/A)、IL-10(-824C/T,-597C/A)及TNF-α(-308GG、G/A);等位基因为IL-10R1(1112G/A)、IL-6R(-183G/A)、IL-4R(1902A/G)、TNF-α(-308G/A)及TGF-β1(+869T/C)。结论基因型IL-6R(-183GG)、IL-10(-824C/T,-597C/A)及TNF-α(-308GG),等位基因IL-4R(1902A)、IL-6R(-183G)、IL-10R1(1112G)、TNF-α(-308G)及TGF-β1(+869C)是肾移植后感染的易患因素;而基因型IL-6R(-183G/A)和TNF-α(-308G/A)可能为移植后感染的非易患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细胞活素类 受体 细胞活素 多态现象 感染 受体基因多态性 单核苷酸多态性 肾移植受者 术后感染 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供、受者细胞因子及其受体单核苷酸多态性对肾移植近期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
17
作者 郭义峰 谭建明 +5 位作者 李荣宇 刘三震 李瑶 应康 谢毅 毛裕民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4期3126-3133,共8页
目的研究肾移植供受者的细胞因子和细胞因子受体单核苷酸多态性对术后早期移植物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 (1)根据有无急性排斥发生,129例肾移植受者分成急性排斥组和无排斥组(6个月内),根据HLA-A-B-DR错配、神经钙蛋白抑制剂、肾功能... 目的研究肾移植供受者的细胞因子和细胞因子受体单核苷酸多态性对术后早期移植物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 (1)根据有无急性排斥发生,129例肾移植受者分成急性排斥组和无排斥组(6个月内),根据HLA-A-B-DR错配、神经钙蛋白抑制剂、肾功能延迟恢复、ATG或MAb诱导治疗、冷缺血时间等情况,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并比较两组5种细胞因子及5种受体的21个位点的基因型分布情况.(2)根据HLA-DR配型情况分成0~1个HLA DR位点错配组(0~1MM)、HLA-DR完全错配组(2MM),比较两组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情况.结果 (1)129例肾移植受者中,39例(30.2%)发生急性排斥反应.(2)急性排斥组HLA-DR错配数和无排斥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细胞因子和细胞因子受体位点的多态性在急性排斥组和无排斥组中的分布有明显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HLA-DR完全错配组(2MM组)和0~1个位点错配组(0~1MM组)进行比较,两者多态性分布亦有不同.结论肾移植供受者不同基因多态性对预测排斥的发生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移植物排斥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寡核苷酸探针
原文传递
小肾癌7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4
18
作者 裴昌松 朱有华 +3 位作者 郭义峰 王玉林 李克 薛书成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725-727,共3页
目的 探讨小肾癌 (SRCC)的临床症状、影像学特征、分级分期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 选择直径≤ 3cm的小肾癌患者 76例。其中有血尿、腰痛的 17例计为症状组 (2 2 .4 % ) ,健康体检或因其它疾患就诊偶然发现的 5 9例 (77.6 % )计为无症... 目的 探讨小肾癌 (SRCC)的临床症状、影像学特征、分级分期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 选择直径≤ 3cm的小肾癌患者 76例。其中有血尿、腰痛的 17例计为症状组 (2 2 .4 % ) ,健康体检或因其它疾患就诊偶然发现的 5 9例 (77.6 % )计为无症状组。 6 9例行B超检查 ,诊断率 84 .1% ;76例行CT检查 ,诊断率 94 .7%。 结果  76例患者均行经腰部斜切口根治性肾切除术 ,病理诊断均为透明细胞癌。术后随访 32~ 87个月 ,平均 6 2 .7个月。症状组和无症状组术后 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 10 0 .0 %、5 3.3%、33.3%和 10 0 .0 %、90 .6 %、77.4 % ,两组 3年和 5年生存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结论 小肾癌的早期诊断主要依赖B超和 (或 )CT等影像学检查。无症状患者的远期无瘤生存率显著高于有症状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肾癌 临床分析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188)Re在膀胱癌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2
19
作者 郭义峰 俞莉章 潘柏年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6-57,共2页
关键词 膀胱癌 诊断 治疗 铼188
原文传递
儿童肾移植138例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韩澍 张爱民 +5 位作者 许龙根 郭义峰 周智华 陈怀周 李惊殊 金向阳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544-547,共4页
目的总结多个移植中心138例儿童肾移植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个移植中心自1986年3月至2010年5月间138例儿童肾移植的临床资料。受者年龄为(13.8±1.4)岁,其中男性92例,女性46例。138例均随访观察1年以上。初始免疫抑制... 目的总结多个移植中心138例儿童肾移植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个移植中心自1986年3月至2010年5月间138例儿童肾移植的临床资料。受者年龄为(13.8±1.4)岁,其中男性92例,女性46例。138例均随访观察1年以上。初始免疫抑制方案均为以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为主的三联方案,部分受者应用抗体诱导治疗。结果术后1年受者和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99.3%和95.7%。术后38例(27.5%)发生急性排斥反应,15例出现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但均在1个月内恢复。其他并发症为移植肾动脉狭窄8例,尿瘘5例,输尿管坏死2例,高血压57例,高脂血症38例,多毛症32例,药物性肝损伤26例,尿路感染25例,牙龈增生22例,肺部感染21例,骨髓抑制12例,单纯性疱疹10例,糖尿病8例。受者术后1年体重增加4~13kg,身高增加2~7cm。结论细致地围手术期处理,免疫抑制剂的合理应用,加强随访,提高受者服药依从性是儿童肾移植获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儿童 治疗效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