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基因组织工程骨修复猪胫骨缺损术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 被引量:5
1
作者 郭书权 许建中 +2 位作者 梁文杰 罗飞 吴雪晖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6-69,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异基因组织工程骨移植修复猪胫骨缺损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CD4+和CD8+细胞的变化,探索异基因组织工程骨的免疫原性。方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培养,扩增,诱导成骨后与磷酸三钙(TCP)复合为组织工程骨,分自体和同种异体组... 目的通过检测异基因组织工程骨移植修复猪胫骨缺损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CD4+和CD8+细胞的变化,探索异基因组织工程骨的免疫原性。方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培养,扩增,诱导成骨后与磷酸三钙(TCP)复合为组织工程骨,分自体和同种异体组,植入构建好的猪胫骨中段2.0cm的缺损处,对照组为纯TCP组,流式检测术前,术后3、7、14、28、56d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小型猪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别为CD4+(9.37±1.65)%,CD8+(38.43±1.62)%,CD4+CD8+(7.23±1.24)%;术后组内不同时间点CD4+和CD8+细胞测定值无显著变化,CD4+CD8+双阳性细胞在3d和7d增加明显(P<0.05);组间各时间点CD4+、CD8+和CD4+CD8+细胞无显著变化。结论术后T细胞亚群检测结果显示无明显的免疫排斥,推论异基因组织工程骨免疫原性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 组织工程骨 骨缺损 T淋巴细胞亚群
下载PDF
BMP-2诱导成骨及传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2
作者 郭书权 许建中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6期1707-1710,共4页
关键词 BMP-2 信号 骨生成 传送
下载PDF
两种方法分离小型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郭书权 吴雪晖 +1 位作者 许建中 罗飞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988-989,共2页
目的通过比较Ficoll和Percoll分离小型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获得较好分离小型猪骨髓MSCs的方法。方法Ficoll及Percoll分离小型猪骨髓MSCs后,台盼蓝染色及MTT法绘制生长曲线观察细胞活力,流式测定CD2... 目的通过比较Ficoll和Percoll分离小型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获得较好分离小型猪骨髓MSCs的方法。方法Ficoll及Percoll分离小型猪骨髓MSCs后,台盼蓝染色及MTT法绘制生长曲线观察细胞活力,流式测定CD29、CD44、CD34、CD45行MSCs鉴定并了解其纯度。结果两种方法分离后检测显示: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猪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分离 纯化
下载PDF
不同品系小型猪胫骨缺损模型及修复的麻醉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郭书权 谢肇 +1 位作者 吴雪晖 许建中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9期780-781,784,共3页
目的通过建立不同品系猪胫骨缺损模型及修复手术中的麻醉观察,探讨不同品系小型猪适宜的麻醉方法。方法贵州香猪和广西巴马猪各10只,分为A、B两组给予麻醉用药:A组:速眠新Ⅱ联合氯胺酮肌注;B组:3%戊巴比妥钠,静脉注射,术中酌情给予氯胺... 目的通过建立不同品系猪胫骨缺损模型及修复手术中的麻醉观察,探讨不同品系小型猪适宜的麻醉方法。方法贵州香猪和广西巴马猪各10只,分为A、B两组给予麻醉用药:A组:速眠新Ⅱ联合氯胺酮肌注;B组:3%戊巴比妥钠,静脉注射,术中酌情给予氯胺酮肌注。观察麻醉持续时间,镇痛效果,术后苏醒时间并监测麻醉过程中呼吸、心率以及血氧和二氧化碳的变化。结果猪胫骨缺损模型建立及缺损修复手术时间平均(64±11)min。贵州香猪A组用药量小,术中麻醉效果好,术后苏醒时间短;B组麻醉效果相对较差。广西巴马猪用药量较贵州香猪明显增多(P<0.05),B组较A组麻醉效果好。两种猪麻醉用药对呼吸,血氧和二氧化碳分压的影响B组更明显(P<0.05)。结论贵州香猪联用氯胺酮和速眠新Ⅱ可获较好麻醉效果,广西巴马猪使用戊巴比妥钠辅以氯胺酮效果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系 小型猪 胫骨缺损 麻醉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后免疫原性的研究
5
作者 郭书权 谢肇 +3 位作者 吴雪晖 许建中 梁文杰 罗飞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63-665,共3页
目的研究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成骨诱导后的免疫原性。方法小型猪骨髓MSCs体外分离培养,成骨诱导1、7、14、21 d后,行流式检测MHC-Ⅱ,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ixed lymphocyte culture,MLC)测定刺激指数(stimulatio... 目的研究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成骨诱导后的免疫原性。方法小型猪骨髓MSCs体外分离培养,成骨诱导1、7、14、21 d后,行流式检测MHC-Ⅱ,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ixed lymphocyte culture,MLC)测定刺激指数(stimulation index,SI),并测定混和培养上清IL-2和IL-10的变化。结果MSCs诱导后1、7、14、21 d均未检测到MHC-Ⅱ表达,MLC未测到细胞明显增殖,上清IL-2和IL-10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MSCs体外成骨诱导后的免疫原性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诱导 混合淋巴培养 免疫原性
下载PDF
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6
作者 郭书权 文华林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26期74-76,共3页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3月至2019年2月本院190例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依据手术方法将其分为常规内固定术组(常规内固定术)和髋关节置换术组(髋关节置换术),各95例。比较...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3月至2019年2月本院190例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依据手术方法将其分为常规内固定术组(常规内固定术)和髋关节置换术组(髋关节置换术),各95例。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髋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疼痛程度、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结果髋关节置换术组的术中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常规内固定术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显著多于常规内固定术组,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常规内固定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的Harris评分均升高,且髋关节置换术组显著高于常规内固定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髋关节置换术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5.79%,显著低于常规内固定术组的41.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的VAS、焦虑、抑郁评分均降低,治疗依从性评分均升高,且髋关节置换术组优于常规内固定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与常规内固定术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各具优劣势,髋关节置换术在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及心理状态、降低术后并发生发生率、减轻疼痛、提高治疗依从性方面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位型股骨颈骨折 老年 髋关节置换术 常规内固定术
下载PDF
金属对金属髋关节置换治疗髋臼骨折后创伤性关节炎 被引量:9
7
作者 周爱国 张健 +2 位作者 安洪 倪卫东 郭书权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13-616,共4页
目的:探讨金属对金属髋关节置换治疗髋臼骨折后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3年9月-2007年4月,共收治髋臼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发生创伤性关节炎11例,男9例,女2例年龄31-55岁,平均年龄43.2岁,体重指数20.3-29.2,平均24... 目的:探讨金属对金属髋关节置换治疗髋臼骨折后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3年9月-2007年4月,共收治髋臼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发生创伤性关节炎11例,男9例,女2例年龄31-55岁,平均年龄43.2岁,体重指数20.3-29.2,平均24±2.3。车祸伤8例,高处坠落伤2例,重物砸伤1例,按letournel分类,后壁加后柱骨折3例,后壁骨折伴股骨头后脱位2例,横行伴后壁骨折2例,双柱骨折2例(其中1例伴股骨头中心性脱位),横行骨折1例,后壁骨折1例。所有病例前次及本次手术前均行X线片、三维重建CT分别了解骨折及骨质缺损情况。本次手术术前和术后2年均行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情况。结果:术后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无脱位、神经或血管损伤发生。1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67个月,平均随访38.5±9.5个月。术后2年患髋Harris评分优2例,良8例,一般1例,优良率90.1%。结论:金属对金属髋关节置换治疗髋臼骨折后创伤性关节炎具有患髋功能保存好、并发症少、病患满意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关节炎 髋臼骨折 髋关节置换
下载PDF
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后SLA的表达及免疫原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梁文杰 吴雪晖 +4 位作者 谢肇 郭书权 罗飞 何清义 许建中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98-301,305,共5页
目的研究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后(osteogenic cells differentiatedfrommesenchymal stemcell,DOC)在IFN-γ刺激下猪白细胞抗原(swine lymphocyte antigen,SLA)基因的表达变化及对外周单个核细胞(PBMC)增殖的影响。从而了解其免... 目的研究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后(osteogenic cells differentiatedfrommesenchymal stemcell,DOC)在IFN-γ刺激下猪白细胞抗原(swine lymphocyte antigen,SLA)基因的表达变化及对外周单个核细胞(PBMC)增殖的影响。从而了解其免疫原性。方法以未分化的MSC为对照,采用RT-PCR技术分别检测DOC、未分化的MSC、MSC+IFN-γ组、DOC+IFN-γ的SLA基因表达情况,采用单向混合淋巴反应观察各组细胞对植物血凝素(PHA)刺激PBMC的每分钟脉冲值(CPM)变化。结果DOC组、MSC+IFN-γ组、DOC+IFN-γ组SLA-I(P1,P14)表达上调(P<0.05),SLA-Ⅱ(DRA、DRB、DQA、DQB)表达明显上调(P<0.01)。并能抑制PHA刺激的PBMC增殖反应。结论在体外实验中,DOC在IFN-γ刺激下仍具有低免疫原性,且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SLA 免疫原性
下载PDF
不同年龄人睾丸组织及精液中ALR表达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郭书权 张唯力 张智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1679-1680,1683,共3页
目的 研究人不同年龄睾丸组织和精液中肝再生增强因子 (ALR)的表达。方法 临床收集小儿、青年男性 ,有过生育的老年男性的睾丸以及正常精液 ,用S P法免疫组化检测睾丸组织中ALR的表达 ,用ELISA法检测精液ALR。结果 睾丸组织中hALR表... 目的 研究人不同年龄睾丸组织和精液中肝再生增强因子 (ALR)的表达。方法 临床收集小儿、青年男性 ,有过生育的老年男性的睾丸以及正常精液 ,用S P法免疫组化检测睾丸组织中ALR的表达 ,用ELISA法检测精液ALR。结果 睾丸组织中hALR表达呈胞浆、胞膜型 ,hALR广泛分布于各级生精细胞、间质细胞和支持细胞 ,以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表达最强 ;小儿睾丸各种细胞均有表达且强 ,成人以间质细胞表达最强 ;不同年龄段间睾丸组织ALR的表达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小儿最强、成年次之、老年较弱。正常生育组精液的ALR检测结果呈阳性。结论 人不同年龄睾丸的hALR表达、作用可能不一样 ,睾丸ALR的表达与睾丸的发育以及精子生成可能相关。正常精液中存在ALR ,可能参与了生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组织 精液 肝再生增强因子 精子生成
下载PDF
髋部肌肉密度下降与髋部骨折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文华林 郭书权 +1 位作者 柳维才 李虹霖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7年第13期1998-2000,共3页
目的探讨髋关节部位肌肉密度对股骨颈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500例髋部骨折患者为骨折组,选取同期500例该院健康体检的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研究对象股骨近端几何结构;髋关节部位前群、后... 目的探讨髋关节部位肌肉密度对股骨颈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500例髋部骨折患者为骨折组,选取同期500例该院健康体检的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研究对象股骨近端几何结构;髋关节部位前群、后群、内侧群肌肉密度,骨折组患者患侧和健侧髋关节部位前群、后群、内侧群肌肉密度。结果骨折组患者的患侧和健侧髋关节部位前群、后群、内侧群肌肉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研究对象的股骨头直径(HD)、股骨头中心至股骨轴的距离(NL)、股骨颈最窄处的宽度(N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组患者髋关节部位股的骨近端(BMD)和股骨外侧皮质股厚度低于对照组,颈干角(NSA)较对照组钝,股骨颈宽度(FNW)宽于对照组,髋轴长(HAL)、股骨颈轴长(FNAL)长于对照组,髋关节部位前群肌肉和后群肌肉密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研究对象的髋关节部位内侧群肌肉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部肌肉密度与髋部骨折的发生率无显著相关性,髋关节部位骨密度降低可能会加大股骨颈与股骨粗隆间骨折等髋部骨折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部位 肌肉密度 股骨颈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
下载PDF
恶性骨巨细胞瘤的诊治与随访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刚 蒋电明 +1 位作者 郝杰 郭书权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205-208,共4页
目的探讨恶性骨巨细胞瘤的治疗方法,为提高生存率、降低复发率和转移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01年1月至2012年12月诊断明确并成功随访的恶性骨巨细胞瘤患者6例,男3例,女3例,平均年龄28.8岁,4例既往有良性骨巨细胞瘤史。3例患者接受... 目的探讨恶性骨巨细胞瘤的治疗方法,为提高生存率、降低复发率和转移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01年1月至2012年12月诊断明确并成功随访的恶性骨巨细胞瘤患者6例,男3例,女3例,平均年龄28.8岁,4例既往有良性骨巨细胞瘤史。3例患者接受根治性手术,1例接受病灶刮除+肿瘤细胞灭活+植骨内固定术,1例接受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1例接受化疗+对症支持治疗。结果骨巨细胞瘤从最初发病到恶变的间隔时间为18~108个月,平均59.5个月。随访时间平均为24.8个月,3例无疾病复发征象,2例带瘤存活,1例死亡。结论骨巨细胞瘤患者在初诊后3年以上复发,需要怀疑恶变的可能。早期发现、诊断,并行根治性手术,有望提高恶性骨巨细胞瘤的生存率,减少术后复发和转移率。若手术困难,可考虑行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骨巨细胞瘤 治疗 诊断 随访
下载PDF
VSD联合骨外支架早期治疗小腿开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12
作者 黄伟弘 倪卫东 +2 位作者 高仕长 郭书权 唐可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3年第13期1650-1651,共2页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联合骨外支架早期治疗小腿开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小腿开放性骨折患者36例,对其彻底清创后外支架复位稳定骨折,并采用VSD封闭创面引流。待创面清洁或肉芽新鲜后,结合游...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联合骨外支架早期治疗小腿开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小腿开放性骨折患者36例,对其彻底清创后外支架复位稳定骨折,并采用VSD封闭创面引流。待创面清洁或肉芽新鲜后,结合游离皮片、转移皮瓣或游离肌皮瓣移植覆盖创面。结果 36例患者中33例移植物全部存活;2例转移皮瓣远端少许坏死,经换药后完全愈合;1例转移皮瓣大部分坏死,经植皮愈合。36例骨折均愈合。结论 VSD联合骨外支架早期处理小腿开放性骨折,可以复位稳定骨折,有效封闭创面,促进肉芽组织生长,避免感染,缩短治疗周期,为进一步治疗创造良好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骨外固定支架 小腿开放性骨折
下载PDF
6例恶性骨巨细胞瘤的临床分析并复习文献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刚 郭书权 +1 位作者 郝杰 蒋电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240-1244,共5页
目的:探讨恶性骨巨细胞瘤(malignant giant cell tumor of bone,MGCT)可能的发病机理、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01年1月至2012年12月诊断明确并成功随访的MGCT患者6例,分析临床资料并回顾文献。结果:6例均为继发MGCT,首次发病到恶... 目的:探讨恶性骨巨细胞瘤(malignant giant cell tumor of bone,MGCT)可能的发病机理、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01年1月至2012年12月诊断明确并成功随访的MGCT患者6例,分析临床资料并回顾文献。结果:6例均为继发MGCT,首次发病到恶变间隔平均52.7个月。恶变结果:纤维肉瘤3例,骨肉瘤2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3例接受根治性手术,1例接受病灶边缘切除+辅助治疗,1例接受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1例接受化疗和姑息治疗。随访平均22.8个月。2例无疾病征象,2例带瘤存活,2例死亡。结论:MGCT约占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GCT)总数的5%。放疗和反复不彻底的手术可能诱发GCT恶变。染色体失稳、异倍体出现和中心体畸变可能是恶变的重要因素。GCT患者在初次治疗后3年以上复发,需要怀疑恶变的可能。早期发现并行根治性手术,有望提高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骨巨细胞瘤 发病机理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48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失败原因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庞显伦 梁熙 +1 位作者 郭书权 黄伟 《西部医学》 2011年第8期1486-1487,1489,共3页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早期的失败原因和特点,总结经验,减少术后翻修的发生。方法分析48例接受髋关节翻修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失败的原因,并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患者初次接受髋关节置换患者的年龄对人工假体存活时间的影响。结...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早期的失败原因和特点,总结经验,减少术后翻修的发生。方法分析48例接受髋关节翻修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失败的原因,并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患者初次接受髋关节置换患者的年龄对人工假体存活时间的影响。结果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翻修的平均时间为术后30.6个月,早期失败的原因包括:假体无菌性松动15例(31.3%),脱位9例(18.7%),髋臼磨损8例(16.7%),感染7例(14.6%)和假体断裂5例(10.4%),而假体周围骨折最低4例(8.3%),且年龄在50~70岁之间的患者的假体使用寿命最长。结论假体无菌性松动是早期髋关节置换失败的主要原因,矫形外科医师须总结经验,避免术后早期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 翻修 假体无菌性松动
下载PDF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骨巨细胞瘤1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刚 谢飞 +1 位作者 郭书权 蒋电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56-957,共2页
1病例资料患者女,20岁,因"右臀包块2年,右髋活动受限3月"于2010年2月24日入院。入院前2年,发现右臀部无痛性包块,右髋关节无活动障碍,未就诊;入院前3个月,右臀部包块进行性增大,出现疼痛,右髋关节活动受限,不能行走及长时间站立。入... 1病例资料患者女,20岁,因"右臀包块2年,右髋活动受限3月"于2010年2月24日入院。入院前2年,发现右臀部无痛性包块,右髋关节无活动障碍,未就诊;入院前3个月,右臀部包块进行性增大,出现疼痛,右髋关节活动受限,不能行走及长时间站立。入院查体:右臀肿胀,局部皮肤未见红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 骨巨细胞瘤 关节活动受限 入院查体 进行性增大 病例资料 活动障碍 右髋关节
下载PDF
双反牵引闭合复位微创治疗Schatzker Ⅱ~Ⅲ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6
16
作者 唐鹏 郭书权 +1 位作者 刘剑 黄耀凯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6年第9期1322-1326,共5页
目的:考察双反牵引闭合复位微创治疗SchatzkerⅡ-Ⅲ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43例SchatzkerⅡ-Ⅲ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A、B两组,A组患者采用双反牵引闭... 目的:考察双反牵引闭合复位微创治疗SchatzkerⅡ-Ⅲ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43例SchatzkerⅡ-Ⅲ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A、B两组,A组患者采用双反牵引闭合复位微创治疗,B组患者采用传统切开复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组织损害程度、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以及全负重功能训练时间等指标。患者术后随访1年,评估术后3、6、12个月时患者的膝关节功能。结果:A组的手术时间,切口大小、组织损害程度、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均优于B组(P〈0.05);全负重功能训练的时间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时的膝关节功能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双反牵引闭合复位微创治疗SchatzkerⅡ-Ⅲ型胫骨平台骨折,疗效满意,手术时间短、组织损害小、术中出血量少、下床活动时间早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反牵引 微创 胫骨平台骨折
下载PDF
骨盆后环骨折治疗现状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佳渝 郭书权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6年第16期2390-2392,共3页
高坠伤、车祸伤致全身多处骨折常合并骨盆骨折。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多发伤患者生存率明显提高,骨盆骨折患者数量也逐渐增加。骨盆结构复杂、血供丰富,后环骨折常合并神经损伤,影响骨盆环的稳定性,临床治疗较为困难。创伤医学的飞速发... 高坠伤、车祸伤致全身多处骨折常合并骨盆骨折。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多发伤患者生存率明显提高,骨盆骨折患者数量也逐渐增加。骨盆结构复杂、血供丰富,后环骨折常合并神经损伤,影响骨盆环的稳定性,临床治疗较为困难。创伤医学的飞速发展则使骨盆后环骨折患者能够在初诊时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后环骨折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大鼠睾丸组织中ALR的研究
18
作者 张唯力 郭书权 +3 位作者 刘杞 马英 乔天愚 张智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1期39-41,45,共4页
目的研究大鼠睾丸组织中肝再生增强因子(ALR)的表达情况,探讨睾丸ALR与生殖的关系。方法取幼年、成年、老年大鼠睾丸组织以及部分肝切除(PH)术前、术后12h、24h、48h大鼠肝脏、睾丸组织进行免疫组化,了解大鼠睾丸组织中ALR的表达。结果... 目的研究大鼠睾丸组织中肝再生增强因子(ALR)的表达情况,探讨睾丸ALR与生殖的关系。方法取幼年、成年、老年大鼠睾丸组织以及部分肝切除(PH)术前、术后12h、24h、48h大鼠肝脏、睾丸组织进行免疫组化,了解大鼠睾丸组织中ALR的表达。结果睾丸组织中ALR广泛存在于间质细胞、支持细胞和生精细胞,其中尤以精原细胞、精母细胞表达最强。不同年龄段ALR的表达不一样,幼年最强、成年次之、老年最弱。70%PH后肝脏ALR表达增强,24h达峰值,睾丸组织中ALR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睾丸组织有较强ALR表达,不同脏器的ALR作用具有脏器特异性,ALR与睾丸的发育以及精子生成及成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睾丸组织 肝再生增强因子 精子生成 年龄
下载PDF
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后白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及意义
19
作者 梁文杰 谢肇 +5 位作者 吴雪晖 许建中 郭书权 罗飞 何清义 戴飞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6期578-581,共4页
目的:研究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成骨分化(DOC)后在干扰素-γ(IFN-γ)刺激下对猪白细胞表面抗原(SLA)的变化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增殖的影响,了解其免疫原性。方法:以未分化的MSC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未诱导、成骨诱导的... 目的:研究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成骨分化(DOC)后在干扰素-γ(IFN-γ)刺激下对猪白细胞表面抗原(SLA)的变化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增殖的影响,了解其免疫原性。方法:以未分化的MSC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未诱导、成骨诱导的MSC、MSC+IFN-γ、DOC+IFN-γ的SLA分子的表达,采用单向混合淋巴反应观察各组细胞对外源凝集素(PHA)刺激PBMC的每分钟脉冲值(CPM)变化。结果:MSC+IFN-γ组和DOC+IFN-γ组SLA-I表达上调(P<0.05),SLA-Ⅱ表达明显上调(P<0.01)。MSC成骨分化后能抑制PHA刺激的PBMC增殖反应。结论:在体外实验中,DOC后的MSC在IFN-γ刺激下仍具有低免疫原性,且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诱导 白细胞表面抗原 免疫原性
下载PDF
骨巨细胞瘤术后全身转移的讨论
20
作者 谢飞 刘刚 +2 位作者 郭书权 蒋电明 倪卫东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3年第21期2928-2931,共4页
骨巨细胞瘤为交界性肿瘤,生物学行为复杂、多变,少部分病例可能复发,甚至恶变,发生远处转移,常见为肺转移(大约1%~9%),而肺外全身多处转移的病例十分罕见。现报道1例骨巨细胞瘤恶变并全身转移,结合文献资料,
关键词 骨巨细胞瘤 转移 骨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