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酒醅微生物群落结构解析及其与风味物质的相关性
1
作者 宋建阳 梁莉莹 +4 位作者 岑定运 武思雨 郭书贤 许彬 王春艳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86-92,共7页
以浓香型白酒连续发酵的酒醅样品为研究对象,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白酒发酵过程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动态变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法测定酒醅样品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并分析微生物群落与... 以浓香型白酒连续发酵的酒醅样品为研究对象,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白酒发酵过程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动态变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法测定酒醅样品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并分析微生物群落与风味物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酒醅样品细菌的丰富度和多样性高于真菌,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子囊菌门(Ascomycota)分别是丰度最高的优势细菌门和真菌门。平均相对丰度大于1%的优势细菌属有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蚤蝇属(Levilinea)和普雷沃菌属(Prevotella)等;优势真菌属有酵母菌目的未分类属(unclassified Saccharomycetales)、嗜热真菌属(Thermomyces)和曲霉属(Aspergillus)等。微生物与主要风味物质的相关性研究发现,在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与主要风味物质相关的微生物包括8个菌属,分别为Thermomyces、Naumovozyma、酵母属(Saccharomyces)、Lactobacillus、醋酸杆菌(Acetobacte)、梭状芽孢杆菌属(Clostridium)、假丝酵母属(Candida)和Aspergill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微生物群落 风味物质 高通量测序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芦荟红茶菌复合发酵饮料的研制 被引量:11
2
作者 郭书贤 王冬梅 +1 位作者 王庆洁 乔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940-945,共6页
本研究以芦荟和红茶为主要原料,以有益微生物为菌种,结合民间红茶菌的制作方法,研制出具有芦荟风味的复合型发酵茶饮料,通过对芦荟加量、接种量、发酵时间和温度的正交试验和方差分析,确定出发酵过程中的最佳配比组合是芦荟汁加量20%,... 本研究以芦荟和红茶为主要原料,以有益微生物为菌种,结合民间红茶菌的制作方法,研制出具有芦荟风味的复合型发酵茶饮料,通过对芦荟加量、接种量、发酵时间和温度的正交试验和方差分析,确定出发酵过程中的最佳配比组合是芦荟汁加量20%,红茶菌接种量15%;最佳生产工艺为发酵时间5d,温度30℃。发酵液略带芦荟清香,酸甜适中,菌膜呈透明胶状膜,碳水化合物利用率高,且工艺简便,成本低,发酵周期短,为充分利用芦荟资源,丰富茶饮料产品种类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荟 红茶菌 正交试验 复合饮料 发酵工艺
下载PDF
红薯糖浆在红茶菌发酵饮料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郭书贤 王冬梅 +2 位作者 李娟 张大光 郑强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33-37,共5页
探讨了双酶法制取红薯糖浆的酶用量,并以红薯糖浆为碳源,研究了糖浆添加量、接种量、茶叶种类、温度对红茶菌生长和发酵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红薯糖浆的最佳酶用量为糖化酶100 U/g、液化酶14 U/g。最佳发酵培养液配比为糖浆15%、... 探讨了双酶法制取红薯糖浆的酶用量,并以红薯糖浆为碳源,研究了糖浆添加量、接种量、茶叶种类、温度对红茶菌生长和发酵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红薯糖浆的最佳酶用量为糖化酶100 U/g、液化酶14 U/g。最佳发酵培养液配比为糖浆15%、接种量20%、绿茶浸提液65%,30℃静态培养至pH2.5左右,红茶菌生长旺盛,菌膜肥厚,总糖转化率高,制成的红茶菌发酵饮料营养丰富、酸甜爽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薯糖浆 红茶菌 双酶法 总糖转化率 发酵饮料
下载PDF
微生物发酵棉籽饼粕脱毒与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4
作者 郭书贤 王冬梅 梁运祥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10,共7页
蛋白质饲料资源紧缺,价格不断攀升已成为影响畜牧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棉籽饼粕是一种优质的蛋白质饲料资源,但由于含有有毒物质游离棉酚,制约了其在畜牧业中的应用。在棉籽饼粕脱毒方法中,微生物发酵法被认为是最具有发展潜力的脱毒... 蛋白质饲料资源紧缺,价格不断攀升已成为影响畜牧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棉籽饼粕是一种优质的蛋白质饲料资源,但由于含有有毒物质游离棉酚,制约了其在畜牧业中的应用。在棉籽饼粕脱毒方法中,微生物发酵法被认为是最具有发展潜力的脱毒方法之一。本文综述了棉籽饼粕的营养价值、游离棉酚对动物的危害、微生物发酵脱毒与利用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子饼粕 微生物发酵 游离棉酚 脱毒 利用
下载PDF
青海柳属植物地理分布及其区系特点 被引量:6
5
作者 郭书贤 王冬梅 +1 位作者 吴学明 袁甲正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共6页
通过野外调查和查阅大量标本及文献资料,对青海省柳属(SalixL.)植物地理分布和区系特征进行了研究。青海产柳属植物多达45种(含种以下5变种、1变型),隶属15个组(Sect.),分别占青藏高原组、种的100%、40.9%和我国组、种的40.5%、17.5%,... 通过野外调查和查阅大量标本及文献资料,对青海省柳属(SalixL.)植物地理分布和区系特征进行了研究。青海产柳属植物多达45种(含种以下5变种、1变型),隶属15个组(Sect.),分别占青藏高原组、种的100%、40.9%和我国组、种的40.5%、17.5%,居我国第4位。青海柳属植物主要分布于青海东部,包括祁连山系东段和青南高原东南部,垂直分布集中于海拔2000~4000m,是世界柳属植物海拔分布最高的地区之一。青海柳属植物区系特征表现在:(1)种类丰富;(2)多型性突出;(3)地理成分较复杂,以欧亚大陆温带分布成分和青藏高原分布成分为主,中国特有分布占有一定的地位;(4)特有现象不明显,仅占青海种数的8.9%;(5)两雄蕊或单雄蕊的进化类群占绝对优势,占青海种数的93.3%。青海柳属植物与邻近的东部(甘肃东部、陕西)和东南部(四川西部、西藏东部)地区联系密切。由于第三纪以来喜马拉雅和青藏高原不断抬升,形成了适应高寒和干旱环境的青海柳属植物的分布与区系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属 地理分布 区系特点 青海
下载PDF
校企合作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被引量:7
6
作者 郭书贤 路瑞峰 +2 位作者 丁伟 王丽 周凤谨 《中国冶金教育》 2013年第2期58-60,共3页
坚持"面向社会需求办学",走培养应用型人才之路。深入开展校企合作,让企业参与教育教学全过程,从办学源头不断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层层落实"一把手"工程,形成全校上下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良好氛围。创建"1... 坚持"面向社会需求办学",走培养应用型人才之路。深入开展校企合作,让企业参与教育教学全过程,从办学源头不断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层层落实"一把手"工程,形成全校上下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良好氛围。创建"1+3+X"就业全程化教育教学模式,营造创新创业教育良好环境,不断提高就业指导和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充分发挥校友会作用,积极开拓和巩固就业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企合作 创新创业教育 高校毕业生 就业竞争力
下载PDF
甲酯化对γ-亚麻酸紫外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郭书贤 王冬梅 +3 位作者 刘凤霞 薛刚 王莹 冯建波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139-1142,共4页
目的:考察甲酯化处理对γ-亚麻酸紫外吸收的影响。方法: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甲酯化前后多种γ-亚麻酸产物的吸光度,并结合气相色谱法检测γ-亚麻酸含量,对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甲酯化前后的紫外检测结果之间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 目的:考察甲酯化处理对γ-亚麻酸紫外吸收的影响。方法: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甲酯化前后多种γ-亚麻酸产物的吸光度,并结合气相色谱法检测γ-亚麻酸含量,对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甲酯化前后的紫外检测结果之间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结论:对γ-亚麻酸等多烯不饱和脂肪酸进行紫外吸收检测时,可以不再经过甲酯化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分光光度法 气相色谱法 Γ-亚麻酸 尿素包合
下载PDF
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教学平台构建 被引量:5
8
作者 郭书贤 梁秀山 赵艳娜 《河南教育(高教版)(中)》 2006年第6期8-9,共2页
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基本特征出发,提出“能素本位型”人才培养理念,确立人才培养总体目标,建立“1+2+ X”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平台,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 高职高专 能素本位型 人才培养模式 实践教学基地
下载PDF
转型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体制的构建 被引量:1
9
作者 郭书贤 罗建成 +1 位作者 李杰 薛艳 《科技创新导报》 2017年第29期210-211,共2页
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背景下,在"管理重心下移"思想的指导下,地方本科高校的教学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逐渐由集中统一的管理模式向校院二级管理模式转变。本文基于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工作实际,提出构建以二级学院为主体的... 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背景下,在"管理重心下移"思想的指导下,地方本科高校的教学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逐渐由集中统一的管理模式向校院二级管理模式转变。本文基于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工作实际,提出构建以二级学院为主体的学院、教务办、教研室(学工办)三级管理体制,建立教学管理工作的决策、执行、监控和信息反馈等"四位一体"的教学管理系统,为地方高校二级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提供体制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级学院 教学管理体制 构建
下载PDF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郭书贤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112-113,共2页
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创造了优秀的、各具特色的民族体育文化。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人类的一种文化创造,它包括物质、制度和精神三个层面。民族传统体育和我国各族人民的文化生活紧密相关,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精神,对构建我国... 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创造了优秀的、各具特色的民族体育文化。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人类的一种文化创造,它包括物质、制度和精神三个层面。民族传统体育和我国各族人民的文化生活紧密相关,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精神,对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作用
下载PDF
武术两种运动形式的时代性与民族性 被引量:5
11
作者 郭书贤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133-135,共3页
武术是一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项目,它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对它的影响。套路的民族性和散手的时代性代表着武术文化不同时代不同的发展方向和特点,套路是武术文化纵向发展的代表,而散手则是武术文化和世界体育文化融合、交流... 武术是一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项目,它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对它的影响。套路的民族性和散手的时代性代表着武术文化不同时代不同的发展方向和特点,套路是武术文化纵向发展的代表,而散手则是武术文化和世界体育文化融合、交流的产物,是武术文化横向发展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文化 民族性 时代性
下载PDF
甲酯化对γ-亚麻酸紫外吸收的影响
12
作者 郭书贤 王冬梅 +3 位作者 刘凤霞 薛刚 王莹 冯建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9期5988-5989,5994,共3页
[目的]考察甲酯化处理对γ-亚麻酸紫外吸收的影响。[方法]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甲酯化前后多种γ-亚麻酸产物的吸光度,并结合气相色谱法检测γ-亚麻酸含量,对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甲酯化前后的紫外检测结果之间的相关性达到0.0... [目的]考察甲酯化处理对γ-亚麻酸紫外吸收的影响。[方法]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甲酯化前后多种γ-亚麻酸产物的吸光度,并结合气相色谱法检测γ-亚麻酸含量,对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甲酯化前后的紫外检测结果之间的相关性达到0.01显著水平(P<0.01)。[结论]对γ-亚麻酸等多烯不饱和脂肪酸进行紫外吸收检测时,可以不再经过甲酯化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分光光度法 气相色谱法 Γ-亚麻酸 尿素包合
下载PDF
跨文化交流中的竞技武术套路发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书贤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161-163,共3页
在国际间跨文化传播中,竞技武术已经发展成为了一项西方体育精神与中国传统武术融合的体育项目。运用文献资料法,通过探讨跨文化传播中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过程,解读它在当今的跨文化交流中中西方文化的冲突、融合与发展。
关键词 跨文化传播 竞技武术套路 发展
下载PDF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体育思考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书贤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101-102,共2页
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去思考体育发展问题,探究社会发展、体育与人三者的相关性,目的在于找出推动体育发展的积极要素,使体育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防止体育发展中的体育异化现象,使体育发展保持持续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思想 体育发展 社会
下载PDF
芦荟红茶菌复合发酵饮料工艺研究 被引量:23
15
作者 王冬梅 郭书贤 +1 位作者 王庆洁 乔木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2-85,共4页
以芦荟和红茶为主要原料,有益微生物为菌种,结合民间红茶菌的制作方法,研制出具有芦荟风味的复合型发酵茶饮料,通过对芦荟加量、接种量、发酵时间和温度的正交试验和方差分析,确定出发酵过程中的最佳配比组合:芦荟汁20%,红茶菌接种量15%... 以芦荟和红茶为主要原料,有益微生物为菌种,结合民间红茶菌的制作方法,研制出具有芦荟风味的复合型发酵茶饮料,通过对芦荟加量、接种量、发酵时间和温度的正交试验和方差分析,确定出发酵过程中的最佳配比组合:芦荟汁20%,红茶菌接种量15%,发酵时间5d,温度30℃。发酵液略带芦荟清香,酸甜适中,菌膜呈透明胶状膜,碳水化合物利用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荟 红茶菌 正交试验 复合饮料 发酵工艺
下载PDF
酵母菌发酵啤酒生产废水产微生物油脂和菌体蛋白的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冬梅 郭书贤 +2 位作者 梁跃辉 刘欢 张艳平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8-112,117,共6页
为探索啤酒生产废水综合利用的方法和途径,采用液体发酵的方法,从7个酵母菌株中筛选出既能产微生物油脂和菌体蛋白,又能有效降解COD的菌株。考察了优良酵母菌株的发酵周期,并对其所产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和菌体蛋白的氨基酸组成进行分析。... 为探索啤酒生产废水综合利用的方法和途径,采用液体发酵的方法,从7个酵母菌株中筛选出既能产微生物油脂和菌体蛋白,又能有效降解COD的菌株。考察了优良酵母菌株的发酵周期,并对其所产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和菌体蛋白的氨基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菌株——Trichosporon porosum D02、1#菌株——斯达油脂酵母Lipomyces starkeyi 1809对废水的资源化利用程度最高,6#和1#2个优良酵母菌株在发酵120 h时的油脂产量、菌体粗蛋白产量、COD降解率分别达到8.93 g/L、6.1 g/L、89.09%和4.62 g/L、4.42 g/L、81.47%。2个优良酵母菌株所产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均以C_(16)和C_(18)系为主,含量最高的为油酸(C_(18∶1))和棕榈酸(C_(16∶0)),不饱和脂肪酸指数(IUFA)分别达到80.33%和61.57%。除脯氨酸未检出外,2个优良酵母菌株菌体蛋白均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8种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比例分别为44.14%和44.23%,可完全充当动物蛋白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啤酒生产废水 产油脂酵母 微生物油脂 菌体蛋白 COD 脂肪酸组成 必需氨基酸
下载PDF
微生态制剂在断奶仔猪日粮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0
17
作者 胡楠 郭书贤 +2 位作者 王冬梅 李春丽 李建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5187-5187,5231,共2页
将72头30日龄长大二元断奶仔猪按照体重相近、性别比基本相同的原则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饲料饲喂,试验组在常规饲料中添加0.25%的微生态制剂,均匀拌料后供猪自由采食。结果显示:试验组较对照组平均日增重提高33.3%(P&... 将72头30日龄长大二元断奶仔猪按照体重相近、性别比基本相同的原则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饲料饲喂,试验组在常规饲料中添加0.25%的微生态制剂,均匀拌料后供猪自由采食。结果显示:试验组较对照组平均日增重提高33.3%(P<0.05),料肉比降低了25.1%,发病率降低36.1%(P<0.01),仔猪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A浓度在0.05水平上无差异;在试验期,试验组可比对照组多收入815.09元,每头猪可比对照组猪多收入22.64元。表明该微生态制剂有促进断奶仔猪生长、增强免疫力的作用,且能较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态制剂 断奶仔猪 免疫力 经济效益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浓香型和芝麻香型白酒酒曲细菌群落结构分析 被引量:18
18
作者 李斌 闫志鹏 +3 位作者 李慧星 李绍亮 李学思 郭书贤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48-152,共5页
基于Illumina Miseq测序方法研究了浓香型白酒中高温酒曲和芝麻香型白酒高温酒曲的微生物菌群结构,并对酒曲中的细菌种类和丰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浓香型白酒中高温酒曲的优势类群主要有9个属,包括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魏斯氏菌属... 基于Illumina Miseq测序方法研究了浓香型白酒中高温酒曲和芝麻香型白酒高温酒曲的微生物菌群结构,并对酒曲中的细菌种类和丰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浓香型白酒中高温酒曲的优势类群主要有9个属,包括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魏斯氏菌属(Weissella)和片球菌属(Pediococcus)等。芝麻香型白酒高温酒曲的优势类群主要有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别样芽胞杆菌属(Allobacillus),其中别样芽胞杆菌属(Allobacillus)是首次在酒曲中发现且丰度较高的属,其特性和功能尚不清晰,有待更加深入地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 细菌群落结构 浓香型中高温曲 芝麻香型高温曲
下载PDF
啤酒生产废水培养斯达油脂酵母发酵产油脂培养基的优化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华 刘欢 +2 位作者 郭书贤 王冬梅 薛刚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31-36,共6页
以啤酒生产废水及添加一定的营养因子为发酵基质,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对斯达油脂酵母(Lipomyces starkeyi1809)发酵产油脂和COD降解的培养基进行了优化,并利用气相色谱分析比较了菌体油脂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组成为... 以啤酒生产废水及添加一定的营养因子为发酵基质,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对斯达油脂酵母(Lipomyces starkeyi1809)发酵产油脂和COD降解的培养基进行了优化,并利用气相色谱分析比较了菌体油脂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组成为在啤酒生产废水中添加碳源和氮源的C/N为55∶1(即木糖28.88 g/L和硫酸铵1.0 g/L),FeC l3.6H2O 3 mg/L,色醇150μmol/L(在发酵36 h时添加),初始pH 5.5;用此培养基在摇床转速120 r/m in、温度28℃下培养斯达油脂酵母120 h,菌体生物量、油脂产量、油脂含量和废水的COD降解率分别达到12.28 g/L、4.40 g/L、35.80%和50.32%,生物量和油脂产量比优化前分别提高了137.98%和117.82%,所产菌体油脂的不饱和脂肪酸指数(IUFA)达到63.95%,其中油酸的相对含量高达56.29%,比优化前提高了5.45%,优化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啤酒生产废水 斯达油脂酵母 微生物油脂 培养基优化 油脂产量 COD
下载PDF
不同有机氮源对山药-食药用真菌“双向发酵”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许彬 尹圣化 +3 位作者 王振泉 李慧星 李斌 郭书贤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08-113,共6页
以含有活性成分的山药为培养基质,接种食药用真菌菌种(灵芝、蛹虫草、银耳和香菇)进行“双向发酵”,使山药原有成分转化形成新成分。以菌丝布满基质时间、基质消耗率、菌质折干率、菌质的自由基清除率为评价指标,考察不同有机氮源(黄豆... 以含有活性成分的山药为培养基质,接种食药用真菌菌种(灵芝、蛹虫草、银耳和香菇)进行“双向发酵”,使山药原有成分转化形成新成分。以菌丝布满基质时间、基质消耗率、菌质折干率、菌质的自由基清除率为评价指标,考察不同有机氮源(黄豆粉、玉米蛋白粉、花生蛋白粉、谷朊粉和酵母浸粉)对各山药-食药用真菌“双向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有机氮源对菌丝布满基质的时间、菌质折干率影响不显著(P>0.05),对基质消耗率和自由基清除率影响均显著(P<0.05)。添加酵母浸粉对山药-灵芝适应性提高最多(11.02分);蛹虫草和银耳添加有机氮源后适应性分别降低为18.81分和16.45分;添加有机氮源对山药-香菇适应性均可提高,玉米蛋白粉提高最多(28.65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药用真菌 山药基质 有机氮源 双向发酵 加权评分法 基质适应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