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徐小凡、郭佳楠、郭诗涵、王冬梅作品
1
作者 徐小凡 郭诗涵 +1 位作者 王冬梅 郭佳楠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7年第2期155-155,共1页
下载PDF
东亚人工智能伦理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探析
2
作者 郭佳楠 赵姗 《社会科学论坛》 2024年第1期196-211,共16页
人工智能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迭代,显著提升了人类福祉,同时也催生了诸如操纵、“黑箱”、歧视、隐私、责任困境等伦理问题。人工智能伦理作为科技伦理的一部分,成为全球科技发展与治理的前沿议题。中国、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在人... 人工智能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迭代,显著提升了人类福祉,同时也催生了诸如操纵、“黑箱”、歧视、隐私、责任困境等伦理问题。人工智能伦理作为科技伦理的一部分,成为全球科技发展与治理的前沿议题。中国、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在人工智能的政策与伦理准则、学术性认知与地方实践、流行文化方面进行技术工具范畴与合作伙伴关系范畴的布局与探索,明晰了女性客体化、拟人化工具悖论与“反社会”技术等人工智能伦理方面的问题,为人工智能的伦理治理与发展提供了国际镜鉴。中国应吸取其有益经验,立足国情推进人工智能伦理治理的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机协同与进化,为中国人工智能伦理规制研究提供建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韩 人工智能 政策 伦理 学术性认知与地方实践 流行文化
原文传递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基础及实践路径
3
作者 郭佳楠 赵姗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2-68,共7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多次提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产生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现实依据,旨在解决全球发展难题,为世界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的发展提供指引。从时代背景、理论基础和实践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多次提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产生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现实依据,旨在解决全球发展难题,为世界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的发展提供指引。从时代背景、理论基础和实践要求的角度分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指出要在实践中积极谋求共识,坚持同舟共济的理念,尊重多元化差异,开展协商对话与交流,塑造权责共担的责任共同体,不断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为各国的交流合作搭建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网络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 人类命运共同体 时代背景 基本内涵 实践路径
下载PDF
论布鲁诺·拉图尔的新气候体制观——基于人类世与盖娅假说视角的分析
4
作者 郭佳楠 焦聪聪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5-42,共8页
五十年来,气候危机、环境问题、生态问题逐渐国际化、全球化,气候问题的全球治理面临巨大挑战。科学社会学的领军人物法国思想家布鲁诺·拉图尔秉持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交叉研究路径,基于对西方现代化经验教训的反思,主张追问人类世... 五十年来,气候危机、环境问题、生态问题逐渐国际化、全球化,气候问题的全球治理面临巨大挑战。科学社会学的领军人物法国思想家布鲁诺·拉图尔秉持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交叉研究路径,基于对西方现代化经验教训的反思,主张追问人类世与盖娅假说的本质,进而为构建出“新气候体制”提供理论基础,找到解决生态危机的良策。拉图尔以行动者网络理论为主线,反对现代主义的进化论、整体论、系统论,希望通过批判现代理性的两个假设,即自然与文化的对立以及大地的全球化视图,努力建构一种非整体论的联结性,号召每一个行动者从自身出发,并以循环的方式不断返回自身,从而自下而上地形成普遍的联结。拉图尔也向中国学者发出倡议:在应对共同的生态突变时,中国古典的自然观念及其“天人合一”思想也许对“新气候体制”的建构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体制观 布鲁诺·拉图尔 人类世 盖娅说
下载PDF
反思与重构: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德金律的再思考
5
作者 郭佳楠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8-76,共9页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德金律是迄今为止被人类所接受的最为广泛的道德准则之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意涵主要体现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要讲究平等,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就不要强加给别人。当前,学界认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德金律是迄今为止被人类所接受的最为广泛的道德准则之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意涵主要体现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要讲究平等,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就不要强加给别人。当前,学界认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道德金律常常在伦理责任、利己主义倾向、个体与集体的关系方面存在价值争议,并以此来分析这一道德金律的历史局限性:从正义伦理角度看,它未能解释如何处理非平等互惠性问题,同时也没有明确阐释无论我希望别人如何对待我,我的义务是否都是义务的问题;从仁爱伦理角度看,它似乎没有增加人们对仁爱适用正确情境的理解,亦即没有从根本上激发出人们实施仁爱的内在力量。基于此,结合当今话语情境与时代特征,我们更多需要在平等互惠的共识上使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道德金律,进一步明确彼此承担的道德责任与义务,积极构建“一元主导、多元共存”的价值观格局,增强集体意识、类意识,以提升全体社会成员自爱、爱人的道德素养,进而发掘其时代意义,在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互动中实现其价值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金律 正义 仁爱 互惠
下载PDF
融媒体环境下广播类新闻科普节目的新探索——以《照亮新闻深处》栏目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郭佳楠 《传媒》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57-58,共2页
作为北京唯一一档广播类新闻科普栏目,《照亮新闻深处》以“新闻+科学”的视角,挖掘新闻深处的科学故事,使新闻报道与科学传播齐头并进。栏目内容以社会热点、民生问题、科学知识、国际热点新闻为主,丰富全面,并邀请相关领域科学家和科... 作为北京唯一一档广播类新闻科普栏目,《照亮新闻深处》以“新闻+科学”的视角,挖掘新闻深处的科学故事,使新闻报道与科学传播齐头并进。栏目内容以社会热点、民生问题、科学知识、国际热点新闻为主,丰富全面,并邀请相关领域科学家和科普专家与主持人对话,就这些内容分析其背后的科学知识,因而兼具可听性和知识性,使科学以新闻为媒介在公众中得以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报道 科普节目 科普栏目 媒体环境 广播 科学故事 科学传播 科学知识
下载PDF
党报重塑深度报道优势的八大策略 被引量:4
7
作者 郭佳楠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5期48-49,共2页
新媒体给党报带来多方面的冲击,然而越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党报独具的一些优势就越发显现。在融媒体的大环境下,党报完全可以利用自身独特的优势资源,融合新媒体的先进技术,再塑生产精品内容的全新深度报道优势。
关键词 深度报道 党报 新媒体 优势资源 环境 精品
下载PDF
大数据技术创新的伦理审视——负责任创新方法论应用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郭佳楠 《科技和产业》 2014年第10期143-145,153,共4页
大数据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风险,技术上的可行措施仍然不被用户所接受的问题。大数据技术的创新设计既应实现理想的社会和环境效益,也应当考虑到在未来应用过程中的风险。"负责任创新"... 大数据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风险,技术上的可行措施仍然不被用户所接受的问题。大数据技术的创新设计既应实现理想的社会和环境效益,也应当考虑到在未来应用过程中的风险。"负责任创新"是一种针对技术创新领域的伦理问题提出的理论方法,对研究和创新进程中综合的途径进行探索,为以大数据技术为代表的创新设计提供了方法指导和建议,对我国大数据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责任创新 大数据 创新 维度 伦理
下载PDF
网络受众的媒介素养培育浅析 被引量:5
9
作者 郭佳楠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30-32,共3页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网络传播所带来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因此有必要对网络受众加强媒介素养教育。本文试图从网络媒体及互联网传播的特性入手,进而探讨网络受众不同于传统媒体受众的一些新特点,从而对网络受众的媒介素养培育问题...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网络传播所带来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因此有必要对网络受众加强媒介素养教育。本文试图从网络媒体及互联网传播的特性入手,进而探讨网络受众不同于传统媒体受众的一些新特点,从而对网络受众的媒介素养培育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受众 媒介素养
下载PDF
美国丹顿市水力压裂技术的伦理考量——田野哲学方法论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佳楠 亚当.布瑞格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29-34,40,共7页
田野哲学为当代伦理学研究的"新自由主义转向"提供了一种元哲学的研究视角。按照田野哲学的理念反思美国丹顿市水力压裂技术的发展,在肯定水力压裂技术积极意义的同时,从能源与环境的关系、天然气开采与社会责任的关系等方面... 田野哲学为当代伦理学研究的"新自由主义转向"提供了一种元哲学的研究视角。按照田野哲学的理念反思美国丹顿市水力压裂技术的发展,在肯定水力压裂技术积极意义的同时,从能源与环境的关系、天然气开采与社会责任的关系等方面指出了水力压裂技术引发的深刻的社会伦理问题,并以田野哲学的视角建构了水力压裂技术的伦理原则及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野哲学 丹顿市 水力压裂技术 伦理原则
下载PDF
传统昆曲艺术的现代传播与新文化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佳楠 《新闻研究导刊》 2017年第18期26-26,30,共2页
昆曲是古典戏剧艺术的优秀代表,可以通过戏剧文学、表演艺术和音乐传统三个方面认识昆曲的价值。昆曲应该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和剧场进行传播,让这项传统艺术发扬光大。
关键词 昆曲 艺术 现代传播
下载PDF
浅析互联网后真相时代被污名化构建的真实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佳楠 《新闻传播》 2018年第17期71-72,共2页
近年来,起源于政治学范畴的"后真相"一词愈发呈现社会普适意义,紧随其后的就是网络"后真相时代"的到来。即从单一信息的真实到个体脑中构建的"社会地图",都呈现出一种情绪或观点认知的言之凿凿,而事实则... 近年来,起源于政治学范畴的"后真相"一词愈发呈现社会普适意义,紧随其后的就是网络"后真相时代"的到来。即从单一信息的真实到个体脑中构建的"社会地图",都呈现出一种情绪或观点认知的言之凿凿,而事实则鲜为人关心。本文以"框架"和"污名"两个概念为切入,从后真相时代信息传播的流程轴出发,简析后真相时代的整体形成过程,统筹微观与宏观视角、从短期到长期,分析后真相时代社会信息系统运行的困境,并探寻如何针对当前困境寻求出路并重塑真相信仰,扭转社会的整体认知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后真相 框架 污名 信仰
下载PDF
大数据的发展与社会公正问题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佳楠 《邢台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50-52,55,共4页
随着第十八届国际技术哲学学会(SPT)会议在葡萄牙里斯本科技大学的召开,会议围绕"信息时代的技术"的主题展开了讨论,大数据作为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值得人们关注的。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数据的重要性是... 随着第十八届国际技术哲学学会(SPT)会议在葡萄牙里斯本科技大学的召开,会议围绕"信息时代的技术"的主题展开了讨论,大数据作为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值得人们关注的。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数据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大数据的发展和社会公正问题的产生和解决的关系以及其中可能遇到的阻碍与挑战进行分析,试图指出,在大数据时代,如何保证数据的公平性、真实性、科学性,如何保证数据收集人在数据收集的过程中不徇私舞弊,数据的透明化和公开化应当如何开展,是大数据时代科学技术伦理学应当关注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公开化 透明化 社会公正 公共利益
下载PDF
昆曲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活态传播策略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佳楠 《传播力研究》 2019年第32期5-6,共2页
昆曲作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保护与传承不应仅仅局限于静态固化的记录延续,"活态传播"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存续与发扬的希望。建立昆曲数字博物馆不仅可以通过数字化手段使珍贵资料得以长久保存,并且基于互联网技术能够... 昆曲作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保护与传承不应仅仅局限于静态固化的记录延续,"活态传播"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存续与发扬的希望。建立昆曲数字博物馆不仅可以通过数字化手段使珍贵资料得以长久保存,并且基于互联网技术能够实现更多交互式体验和对外传播功能,这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提供了新的传播媒介和思路。本文通过描述昆曲数字博物馆的设计案例的作用与功能,来探讨新媒体传播方式对昆曲传承与传播发挥的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曲 数字化 博物馆 活态传播
下载PDF
第59届国际技术史学会(SHOT)年会综述
15
作者 郭佳楠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78-382,共5页
2016年6月22日-26日,国际技术史学会(Society for the History of Technology,SHOT)第59届年会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举行。法国哲学家和科学社会学家拉图尔(Bruno Latour)、美国技术史家露丝·史瓦兹·柯望(Ruth Schwartz Cowa... 2016年6月22日-26日,国际技术史学会(Society for the History of Technology,SHOT)第59届年会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举行。法国哲学家和科学社会学家拉图尔(Bruno Latour)、美国技术史家露丝·史瓦兹·柯望(Ruth Schwartz Cowan)和英国爱丁堡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本届SHOT主席白馥兰(Francesca Bray)女士,分别做了主旨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OT 国际技术 新加坡国立大学 史学会 社会人类学 拉图尔 科学社会学家 灰莉 亚洲研究中心 露丝
下载PDF
技术哲学视野下的创造观探析
16
作者 郭佳楠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2014年第11期31-34,共4页
文章基于当前技术哲学政策转向的趋势以及创造力在科学技术进步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对创造力本身蕴含的主体性、开放性、多元性等特性进行分析,对当前不同科学技术领域中对创造力最近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阐明了当前创造力在促进科技进... 文章基于当前技术哲学政策转向的趋势以及创造力在科学技术进步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对创造力本身蕴含的主体性、开放性、多元性等特性进行分析,对当前不同科学技术领域中对创造力最近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阐明了当前创造力在促进科技进步以及科技政策转向中的现状,通过采用文献研究法、理论分析法、逻辑推理法等相关的研究方法,对创造力在技术哲学中的本质含义进行了考量,进一步提出"创造"在当前和未来的技术政策中所潜藏的哲学意蕴。在对创造力哲学本质进行追本溯源的过程中,进一步发现创造力的发展涉及到人之为人的本性,反映出人类未来应当慎重发展创造力并将必要的伦理规约以及相应的科技管理政策贯穿于创造力的培养及应用之中,从而在对创造力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取得对人类自身发展有益的成果,而不是危及人类自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哲学 科技政策 科技管理 技术创造
下载PDF
哲学视野下的创造力探析
17
作者 郭佳楠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249-253,共5页
创造力从被提出以来,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创造力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创造力蕴含着主体性、开放性、多元性等特性。对创造力最近的研究成果进行简要梳理和述评,从哲学的视角考察了"创造"的概念,进一步... 创造力从被提出以来,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创造力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创造力蕴含着主体性、开放性、多元性等特性。对创造力最近的研究成果进行简要梳理和述评,从哲学的视角考察了"创造"的概念,进一步提出创造所潜藏的哲学意蕴。由于创造力的发展涉及到人之为人的本性,人类未来应当慎重发展创造力,并将必要的伦理规约贯穿于创造力的培养及应用之中,确保创造力的发展是有益而不是危及我们人类自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造力 创造 伦理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安全风险及其防范策略 被引量:1
18
作者 郭佳楠 陈婉莹 《科技智囊》 2023年第11期42-52,共11页
大数据时代下,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蕴含着技术革命的契机,也可能带来潜在的社会风险。为了鼓励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发展并规避其所带来的安全风险,需要积极提出并构建起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安全风险防范策略。... 大数据时代下,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蕴含着技术革命的契机,也可能带来潜在的社会风险。为了鼓励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发展并规避其所带来的安全风险,需要积极提出并构建起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安全风险防范策略。以当代新兴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为研究对象,遵循系统性文献综述法的范式,阐释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内涵及其运行机理,进一步提出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安全风险可以概括为思想风险、社会安全风险、政府建设与治理风险、政治安全风险。这种类型划分不仅印证了该技术社会影响的全面性,也揭示了风险生成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之上文章还考察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安全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算法强化人类偏见,算法霸权的崛起,人机关系的倒置与人类自我质疑。为了构建负责任性、有预见性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安全风险防范策略,应坚持从加强党的领导、强化政府责任、推动社会协同、增强法治保障方面实现对技术安全风险的长效治理,以期为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tGPT 生成式人工智能 预训练模型 安全风险 防范策略
下载PDF
开放科学及其敌人:可持续的科学社会契约所面临的挑战与反思 被引量:1
19
作者 郭佳楠 赵姗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47-58,127,共13页
在伽利略之后科学与宗教的冲突中,科学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制度,已经发展成为最强大、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制度形式。随着开放科学运动逐步发展,日渐成为科学的共同趋势。文章在对开放科学发展历程梳理的基础上,指出科学与社会之间的... 在伽利略之后科学与宗教的冲突中,科学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制度,已经发展成为最强大、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制度形式。随着开放科学运动逐步发展,日渐成为科学的共同趋势。文章在对开放科学发展历程梳理的基础上,指出科学与社会之间的原契约关系正在发生显著变化,开放科学的整个范式及其社会契约面临着各种“敌人”的挑战:(1)基于市场导向的私有化、商业化科学;(2)工业4.0前沿技术;(3)阻碍科学数据、信息与事实自由流动的“新铁幕”。对此,从科学与社会关系的可持续性出发,对既有的开放科学知识生产体制进行批判性反思,并提出从社会福利层面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公平性层面实现有效的工业4.0技术及人工智能的监管路径、社会治理层面展开负责任研究与创新(RRI)的制度建构和政策设计,为进一步助力开放科学的发展、推进可持续的科学社会契约订立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社会契约 开放科学 工业4.0 平台资本主义
下载PDF
山东省粮食生产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佳楠 张全景 吕晓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4期237-241,共5页
探索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波动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来优化粮食生产结构、提高粮食产量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山东省为例,对2000—2012年粮食生产结构以及产量时空变化进行... 探索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波动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来优化粮食生产结构、提高粮食产量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山东省为例,对2000—2012年粮食生产结构以及产量时空变化进行分析,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探讨影响粮食总产量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近十几年来山东省粮食总产量及单产小幅波动但基本呈稳定上升趋势,小麦和玉米占粮食生产结构比重不断增加;农业从业人口、作物单产和农业投入是影响粮食生产的最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 结构变化 灰色关联分析 影响因素 山东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