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2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银对铜绿微囊藻生物毒性的电荷效应
1
作者 雍玲丽 陈猷鹏 +3 位作者 郭劲松 方芳 孙壮壮 晏鹏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0-519,共10页
探究了两种纳米银(AgNPs)即由支链聚乙烯亚胺修饰的带正电荷的纳米银(BPEI-AgNPs)和由柠檬酸盐修饰的带负电荷的纳米银(Citrate-AgNPs)对铜绿微囊藻(M.aeruginosa)的生物毒性,以揭示AgNPs对铜绿微囊藻生物毒性的电荷依赖性.结果表明:与... 探究了两种纳米银(AgNPs)即由支链聚乙烯亚胺修饰的带正电荷的纳米银(BPEI-AgNPs)和由柠檬酸盐修饰的带负电荷的纳米银(Citrate-AgNPs)对铜绿微囊藻(M.aeruginosa)的生物毒性,以揭示AgNPs对铜绿微囊藻生物毒性的电荷依赖性.结果表明:与带正电荷的纳米银BPEI-AgNPs相比,带负电荷的Citrate-AgNPs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和光合活性具有更强的抑制作用.0.5mg/L Citrate-AgNP组的丙二醛(MDA)含量峰值(100.8nmol/mgprot))高于同浓度BPEI-AgNP组(82.5nmol/mgprot).与BPEI-AgNPs相比,相同浓度的Citrate-AgNPs作用下,铜绿微囊藻的sod2基因和GPX基因的表达分别显著上调和下调,导致藻细胞中过氧化水平显著地升高.同时,与Citrate-AgNPs相比,BPEI-AgNPs显著促进藻细胞外聚合物(EPS)的分泌,0.5mg/L BPEI-AgNP组达到32.21mg/gSS(16d),EPS的包覆作用有效地抵抗了BPEI-AgNPs的毒性.0.5mg/L Citrate-AgNP组最终胞内Ag+离子释放量是0.5mg/L BPEI-AgNP组的2.13倍,藻细胞严重破裂.因此,Ag+离子的激增导致Citrate-AgNPs对细胞的剧烈损伤.此外,Citrate-AgNPs显著抑制了光合作用(rbcS和rbcL)和能量代谢(por)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 表面电荷 铜绿微囊藻 生物毒性 转录组学
下载PDF
川东地区天然气开采场站废气污染物的赋存特征和健康风险评估
2
作者 汪波 冯小波 +5 位作者 袁增 程伟 郭劲松 吴建勇 高俊敏 杨颖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6-245,共10页
针对天然气开采过程中的有/无组织废气排放,调研和分析川东地区16个天然气开采场站废气污染物的赋存特征,评估各场站检出的废气污染物对作业人员和周边群众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2020年13个单井井站气田水池无运转状态时检出的硫化氢、... 针对天然气开采过程中的有/无组织废气排放,调研和分析川东地区16个天然气开采场站废气污染物的赋存特征,评估各场站检出的废气污染物对作业人员和周边群众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2020年13个单井井站气田水池无运转状态时检出的硫化氢、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浓度范围分别为0.001~0.016、0.007~0.023、0.012~0.047 mg/m^(3),与2017—2019年连续3 a对JZZ井和TD71井检出的浓度相当,反映了川东气田近年来固定源排放废气浓度水平。硫化氢、二硫化碳和氨是无组织排放的主要恶臭气体,但排放浓度较低,均达到了《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93)中限定的二级标准要求。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气田水池运转时,硫化氢和氮氧化物在气田水池和转水池处的非瘤症危害商(HQ)值均大于0.1,可能会对作业人员的健康产生风险;气田水池未运转时,硫化氢、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在除TD62外的其他井站气田水池处和居民处的HQ均低于0.1,基本不会对作业人员和居民的健康产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开采场站 气田水池 废气污染物 无组织排放 健康风险评价
下载PDF
三峡库区马尾松林土壤铁、铝对有机碳的影响
3
作者 李一 林敦梅 +7 位作者 魏培 邹翠 赵洋 沈蓉 蔡肖凌 王尘辰 朱广宇 郭劲松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1-260,共10页
为了解不同形态铁、铝矿物对土壤有机碳稳定的影响,以三峡库区典型土壤质地类型的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选择性溶解提取法测定晶质矿物(DH)、短程有序矿物(HH)和有机金属络合物(PP)中的铁、铝矿物及其结合有机碳的含量,并通过相关性... 为了解不同形态铁、铝矿物对土壤有机碳稳定的影响,以三峡库区典型土壤质地类型的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选择性溶解提取法测定晶质矿物(DH)、短程有序矿物(HH)和有机金属络合物(PP)中的铁、铝矿物及其结合有机碳的含量,并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模型探讨了不同形态铁、铝矿物及其结合有机碳与土壤有机碳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形态铁、铝矿物含量分布为DH>PP>HH,且随土壤黏粒组分增加有明显的上升趋势.DH、PP和HH提取碳含量分别为(6.11±0.35)mg/g,(6.25±0.46)mg/g和(1.14±0.06)mg/g,分别占土壤有机碳的(32.06%±1.95%),(32.61%±2.33%)和(5.95%±0.33%).提取碳与金属物质的量比值(C:Fe+Al)表现为PP>DH≈HH,表明铁、铝矿物随结晶度的增加,与有机碳的结合方式从共沉淀和络合向吸附作用转变.提取碳含量与对应提取金属(Fe+Al)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且提取铁、铝矿物是土壤有机碳变异性的第一解释变量(74.65%).总体而言,铁、铝矿物与有机碳的相互作用驱动了三峡库区马尾松林土壤有机碳的稳定累积,其中晶质铁、铝矿物和有机金属络合物起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 马尾松林 土壤 有机碳 铁、铝矿物 稳定机制
下载PDF
微塑料对土壤磷吸附的影响
4
作者 唐子超 唐晋 +4 位作者 梁伦套 黎彦均 蒋艳雪 方芳 郭劲松 《重庆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21,156,共11页
微塑料是一类土壤中广泛存在的新兴污染物,其对土壤磷吸附的影响尚不明确。文中分析了0.1%~10%含量微塑料对土壤磷吸附特性的影响及机制。结果表明,微塑料会使得吸附第一阶段液膜扩散阶段速率显著提升(p<0.05)。与纯土壤(qe=6.456 mg... 微塑料是一类土壤中广泛存在的新兴污染物,其对土壤磷吸附的影响尚不明确。文中分析了0.1%~10%含量微塑料对土壤磷吸附特性的影响及机制。结果表明,微塑料会使得吸附第一阶段液膜扩散阶段速率显著提升(p<0.05)。与纯土壤(qe=6.456 mg/g)相比,含量1%以下的微塑料显著降低了土壤磷吸附容量(p<0.05),但5%以上的微塑料显著提升了土壤磷吸附容量(p<0.05)。同等含量下,微塑料粒径越小,微塑料-土壤体系的磷吸附量越大。微塑料可与磷竞争吸附位点,降低了微塑料-土壤体系对磷的吸附,但微塑料也可直接吸附磷,故当微塑料为5%及以上时,微塑料-土壤体系对磷的吸附量升高。因此,土壤微塑料污染可显著改变土壤对磷的吸附特性,且与微塑料的含量和粒径等因素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土壤 吸附
下载PDF
不同表面特性纳米银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机制
5
作者 晏鹏 孙壮壮 +1 位作者 王旭 郭劲松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371-3378,共8页
银纳米粒子(AgNPs)会对水生生物产生不利影响,然而这些影响背后的抑制机制仍不清楚。通过测定藻细胞生物量、光合色素、氧化应激水平、细胞膜完整性及胞外聚合物含量等指标,研究了表面修饰不同涂层的AgNPs包括支链聚乙烯亚胺涂层带正电... 银纳米粒子(AgNPs)会对水生生物产生不利影响,然而这些影响背后的抑制机制仍不清楚。通过测定藻细胞生物量、光合色素、氧化应激水平、细胞膜完整性及胞外聚合物含量等指标,研究了表面修饰不同涂层的AgNPs包括支链聚乙烯亚胺涂层带正电的纳米银(bPEI-AgNPs)和柠檬酸盐涂层带负电的纳米银(Cit-AgNPs)对淡水藻类中的代表性蓝藻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的影响作用机制。数据表明,两种纳米颗粒均对铜绿微囊藻生长起到抑制作用,损害其光合作用,导致大量电子累积从而使藻细胞产生氧化胁迫,细胞分泌大量胞外聚合物来减缓损伤,且抑制程度随着颗粒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大,特别是带负电荷的Cit-AgNPs对藻细胞的抑制效应更明显,其抑制程度是同质量浓度带正电荷的bPEI-AgNPs的4~5倍。总的来说,该研究结果为不同表面电特性纳米银与铜绿微囊藻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见解,促进了对于纳米银在淡水藻类中的抑制机制的理解,同时有助于后续研究不同表面电性纳米银颗粒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纳米银 表面特性 铜绿微囊藻 生理特性
原文传递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在藏医内科学教育中的应用与研究
6
作者 陈健 薄红 +4 位作者 郭劲松 郭庆峰 次仁 次仁德吉 陈静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23年第4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方式在藏医内科学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西藏藏医药大学2018级藏医学专业学生70名为研究对象,针对藏医内科学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分别设置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5名学生。其中试验组借助“问卷星... 目的:探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方式在藏医内科学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西藏藏医药大学2018级藏医学专业学生70名为研究对象,针对藏医内科学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分别设置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5名学生。其中试验组借助“问卷星”平台,采用线上线下教学质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的教学质量评价。比较两组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与课程教学质量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学生的期末理论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学生对课程教学质量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学生(P<0.05)。结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有助于在藏医内科学教育中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提升教学质量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医内科学 教学质量评价 线上线下混合式
下载PDF
课程思政视域下临床技能培养模式的探索
7
作者 高健 郭劲松 +3 位作者 郭庆峰 崔莹 许云帆 张妍馨 《卫生职业教育》 2023年第3期87-90,共4页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进一步提高临床技能教学质量,从分析目前临床技能教学存在的问题出发,通过思政元素与临床技能教学内容、过程、环节有机融合,构建课程思政视域下临床技能培养新模式,达到思政教育与临床技能培...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进一步提高临床技能教学质量,从分析目前临床技能教学存在的问题出发,通过思政元素与临床技能教学内容、过程、环节有机融合,构建课程思政视域下临床技能培养新模式,达到思政教育与临床技能培养同向同行、相互促进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临床技能 培养模式
下载PDF
156m蓄水后三峡水库小江回水区春季浮游植物调查及多样性评价 被引量:65
8
作者 郭劲松 陈杰 +3 位作者 李哲 方芳 张超 田光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710-2715,共6页
三峡水库于2006年10月底蓄水至156m水位,标志着三峡工程顺利进入初期运行阶段。为了解新的水位高程下小江回水区水环境的现状以及浮游植物种群结构的变化,于2007年初开始对该区域的富营养化水平进行了跟踪观测。以2007年春季(4月)的2... 三峡水库于2006年10月底蓄水至156m水位,标志着三峡工程顺利进入初期运行阶段。为了解新的水位高程下小江回水区水环境的现状以及浮游植物种群结构的变化,于2007年初开始对该区域的富营养化水平进行了跟踪观测。以2007年春季(4月)的2次常规监测数据为基础,应用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指数d、均匀性指数J,对小江回水区的5个监测断面进行了多样性评价并分析了小江回水区浮游植物种群结构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各监测断面的H、d和J值分别为1.0975-1.8655、1.3242-1.8604、0.2632-0.4359;各监测断面的营养水平均为中度富营养型,其中渠马断面水质最差,黄石断面水质最好。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和生物量最大值出现在2007-04-08的渠马断面,分别达到了8.442×10^5 cells/L和1.887mg/L。小江回水区的藻类种群组成在这一时期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从冬季的硅藻-绿藻为主的结构逐渐向初夏的绿藻-蓝藻为主的结构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小江回水区 春季 多样性指数 丰富度指数 均匀度指数
下载PDF
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分布特征 被引量:47
9
作者 郭劲松 黄轩民 +2 位作者 张彬 方芳 付川 《湖泊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3-219,共7页
在三峡库区消落带落干期间(2010年4月),对库区巫山-重庆主城区段消落带土壤有机质(OM)和全氮(TN)含量分布及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消落带土壤OM和TN含量均较低,分别为10.70±4.03和0.84±0.39 mg... 在三峡库区消落带落干期间(2010年4月),对库区巫山-重庆主城区段消落带土壤有机质(OM)和全氮(TN)含量分布及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消落带土壤OM和TN含量均较低,分别为10.70±4.03和0.84±0.39 mg/g,且服从正态分布.消落带土壤碳氮比(C/N)较低,推测消落带土壤无机氮在淹水期间存在向上覆水体释放的可能性.在与其它关于土壤OM和TN含量研究的比较中,研究区域内土壤OM和TN含量处于偏低的水平;而在与对照带样品的比较分析中发现,消落带样品的OM和TN含量变异系数均偏低,因此消落带干湿交替可减小不同区域消落带之间土壤OM和TN含量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消落带土壤pH、ORP、TN与OM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可见研究范围内消落带土壤氮形态可能主要以有机氮的形式存在于有机质中,而C/N与TN呈负相关,与OM相关性不显著,表明C/N的大小主要取决于TN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落带 土壤 有机质 全氮 三峡库区
下载PDF
湿干比对人工快渗系统除污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3
10
作者 郭劲松 王春燕 +2 位作者 方芳 殷亮 姚若虚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7期9-12,17,共5页
适宜的湿干比是确保人工快渗系统高效、稳定运行的关键。目前,国内关于湿干比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北方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特性,而对具有南方气候与土壤特征的湿干比研究鲜有报道。为此,通过试验研究了适宜于南方特别是三峡库区环境的湿干比,... 适宜的湿干比是确保人工快渗系统高效、稳定运行的关键。目前,国内关于湿干比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北方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特性,而对具有南方气候与土壤特征的湿干比研究鲜有报道。为此,通过试验研究了适宜于南方特别是三峡库区环境的湿干比,重点考察了在3个不同的湿干比下,复氧方式不同的3组人工快渗系统对生活污水中COD、TN和TP的去除性能。结果表明,最适宜的湿干比为1∶3,与北方地区典型的湿干比相比,该湿干比由于土壤干化时间相对较短而较大程度地提高了处理量。就对COD的去除来说,应结合系统中的营养物质含量及好氧环境的恢复情况来选择湿干比;湿干比与对TN的去除率呈负相关关系,湿干比越小则越有利于脱氮;湿干比与除磷率无显著相关性;通过种植植物进行强化复氧对COD的去除作用不大,但可提高对氮、磷的去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快渗系统 湿干比 复氧 三峡库区 生活污水
下载PDF
Fenton试剂对垃圾渗滤液中有机物的去除特性研究 被引量:24
11
作者 郭劲松 陈鹏 +2 位作者 方芳 刘智萍 刘国强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8-91,共4页
采用Fenton试剂处理垃圾渗滤液,在最佳试验条件下,考察了Fenton试剂对渗滤液中不同表观分子质量和不同种类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Fenton试剂对表观分子质量>2ku的COD和表观分子质量>4ku的UV254的去除效果较好,去除率分别大... 采用Fenton试剂处理垃圾渗滤液,在最佳试验条件下,考察了Fenton试剂对渗滤液中不同表观分子质量和不同种类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Fenton试剂对表观分子质量>2ku的COD和表观分子质量>4ku的UV254的去除效果较好,去除率分别大于60%和80%。Fenton试剂对富里酸(FA)的去除率为85%,对腐殖酸(HA)的去除率为68.4%,对亲水性有机物(HyI)的去除率为3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渗滤液 FENTON试剂 有机物 表观分子质量
下载PDF
三峡水库澎溪河流域高阳回水区夏季水体CO_2分压日变化特性 被引量:14
12
作者 郭劲松 蒋滔 +2 位作者 李哲 陈永柏 孙志禹 《湖泊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0-196,共7页
水柱中CO2分压(pCO2)的时空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水中碳的环境地化特征.本研究在夏季分层期间对三峡水库澎溪河(小江)流域高阳回水区段进行了昼夜连续观测发现,恒定的温跃层中pCO2随水深增加而显著增大,表层0.5 m处pCO2均值为152±... 水柱中CO2分压(pCO2)的时空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水中碳的环境地化特征.本研究在夏季分层期间对三峡水库澎溪河(小江)流域高阳回水区段进行了昼夜连续观测发现,恒定的温跃层中pCO2随水深增加而显著增大,表层0.5 m处pCO2均值为152±71μatm,而在水深10.0 m处pCO2均值为4568±1089μatm,同水温、pH及DO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进一步分析认为水温等将影响微生物、浮游植物的代谢过程及水气界面对流传输,进而对pCO2分布产生影响.对水气界面CO2扩散通量的估算结果表明,夏季分层期间高阳水域总体上表现为CO2的汇,其对大气CO2的吸收量最大值于15:00左右,达到-0.33 mmol/(m2.h);最弱在次日凌晨3:00左右,吸收量仅为-0.17 mmol/(m2.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分压 时空分布 水温分层 水-气扩散通量 澎溪河流域 三峡水库 高阳回水区
下载PDF
三峡水库小江回水区水华高发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郭劲松 张超 +3 位作者 方芳 李哲 陈杰 田光 《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8年第17期70-75,共6页
根据2007年4-7月春夏之交水华高发期间,三峡水库小江回水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组成和交替变化的跟踪观测结果,对水华的发生和种群变动特点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这一时期浮游植物主要由绿、硅、蓝藻组成,绿藻在细胞密度和物种种类上... 根据2007年4-7月春夏之交水华高发期间,三峡水库小江回水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组成和交替变化的跟踪观测结果,对水华的发生和种群变动特点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这一时期浮游植物主要由绿、硅、蓝藻组成,绿藻在细胞密度和物种种类上都占优势。浮游植物优势种在研究期间存在明显的交替现象,水温升高和营养条件的改变是引起物种交替可能的重要原因。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呈明显的先增长后减少趋势,各断面的平均细胞密度从4月初的4.51×105/L升高到5月中旬的106.53×105/L,至7月底回落到14.43×105/L。其中,由于蓝藻水华的暴发,细胞密度的最高峰出现在5月中旬的黄石断面,其值为2.97×107/L。在水华暴发前后,蓝藻中的水华鱼腥藻和水华束丝藻明显取代了绿藻成为优势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小江回水区 水华 浮游植物 群落交替
下载PDF
三峡水库澎溪河春季水华期p(CO_2)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14
作者 郭劲松 蒋滔 +2 位作者 李哲 陈永柏 孙志禹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29-838,共10页
在三峡水库澎溪河回水区春季水华连续暴发期间(2010年4月10日至5月25日),对渠马至河口总计5个采样断面进行监测。结果表明水华期间水体叶绿素a(Chla),溶解氧(DO)及CO2分压(p(CO2))分层现象明显,表层水体受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p(CO2)... 在三峡水库澎溪河回水区春季水华连续暴发期间(2010年4月10日至5月25日),对渠马至河口总计5个采样断面进行监测。结果表明水华期间水体叶绿素a(Chla),溶解氧(DO)及CO2分压(p(CO2))分层现象明显,表层水体受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p(CO2)较低,并且日照充足时,水体为CO2的汇。研究期间表层水体p(CO2)最小值出现在4月25日双江断面,为4.3Pa,吸收通量为-0.28 mmol/(m2.h)。p(CO2)随水深迅速增加,并在10~15m趋于稳定。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PLS)表明澎溪河水华期间,浮游植物的生长代谢是控制p(CO2)的关键因素,水温与p(CO2)负相关,但并不构成对p(CO2)的绝对影响。通过引用Ep(CO2)/ADO参数,观测到了澎溪河水体水华暴发的3个阶段,期间澎溪河表层水体经历了从碳汇到碳源最后又回到碳汇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华 二氧化碳分压 偏最小二乘法 碳源/汇
下载PDF
BOD-DO耦合人工神经网络水质模拟的研究 被引量:41
15
作者 郭劲松 霍国友 龙腾锐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0-143,共4页
将人工神经网络的理论和方法引入河流水质模型的建模中 ,提出了BOD DO耦合BP人工神经网络水质模型 ,应用长江干流重庆段的实测水质样本对模型进行训练与检验表明 :该模型用于水质模拟可行且精度较高 .
关键词 河流 水质模拟 人工神经网络 BP算法 水污染控制
下载PDF
三峡水库小江回水区春季初级生产力 被引量:12
16
作者 郭劲松 李伟 +4 位作者 李哲 孙志禹 陈永柏 龙曼 陈杰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91-596,共6页
2010年4、5月份,用黑白瓶法对小江回水区春季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进行了原位监测,并研究了初级生产力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光强、叶绿素a浓度(Chl.a)、水温、二氧化碳分压(pCO2)等影响因素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4、5月份小江回水区的水柱总初... 2010年4、5月份,用黑白瓶法对小江回水区春季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进行了原位监测,并研究了初级生产力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光强、叶绿素a浓度(Chl.a)、水温、二氧化碳分压(pCO2)等影响因素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4、5月份小江回水区的水柱总初级生产力(GPP)分别为1927.5、1325.0mg O2/(m2.d),平均值为1626.3mg O2/(m2.d);总呼吸作用(GR)分别为1037.5、1062.5mg O2/(m2.d),平均值为1050.0mg O2/(m2.d);总净生产力(GNP)分别为890.0、262.5mgO2/(m2.d),平均值为576.3mg O2/(m2.d);GPP/GR分别为1.86、1.25,均大于1,表明4、5月份小江属于自养型水体.各层总生产量(P)和生产量与呼吸量的相对值(P/R)有相似的垂直分布特征,最大值出现在表层水中,然后随水深增加而减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P同光强(I)和Chl.a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建立相应的线性回归模型分别为:P=0.154Chl.a-0.278,R2=0.570;P=0.001I-0.013,R2=0.9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小江 浮游植物 初级生产力
下载PDF
生物膜SBR反应器中低氨氮浓度废水亚硝化启动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郭劲松 方芳 +2 位作者 罗本福 秦宇 杨国红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86-690,共5页
为建立生物膜SBR反应器处理中低氨氮浓度废水的自养脱氮系统,采用控制DO浓度、HRT和不同生物载体填料的4组小试生物膜SBR反应器,对中低氨氮浓度废水进行了单级自养脱氮工艺亚硝化阶段的启动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接种普通好氧活性污泥... 为建立生物膜SBR反应器处理中低氨氮浓度废水的自养脱氮系统,采用控制DO浓度、HRT和不同生物载体填料的4组小试生物膜SBR反应器,对中低氨氮浓度废水进行了单级自养脱氮工艺亚硝化阶段的启动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接种普通好氧活性污泥和厌氧污泥,在水温30℃±2℃,氨氮浓度60~120mg/L,DO为0.8~1.0mg/L和HRT=24h条件下,运行130d可实现稳定的亚硝化,YJZH软性组合填料更适合于微生物附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膜 SBR 中低氨氮废水 亚硝化
下载PDF
三峡水库水环境相关研究文献计量分析与未来展望 被引量:11
18
作者 郭劲松 陈海燕 +2 位作者 李哲 肖艳 方芳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77-1186,共10页
自三峡工程论证以来,其建设和运行可能引发的问题成为相关领域研究的热点.2003年6月,三峡水库开始一期蓄水.检索发现,2002年之前有关三峡的研究绝大部分集中于移民和工程建设风险等方面,与水环境相关的论文数量不足5%,相对较少.因此,本... 自三峡工程论证以来,其建设和运行可能引发的问题成为相关领域研究的热点.2003年6月,三峡水库开始一期蓄水.检索发现,2002年之前有关三峡的研究绝大部分集中于移民和工程建设风险等方面,与水环境相关的论文数量不足5%,相对较少.因此,本文重点对2002-2017年期间,在SCI-E/SSCI上刊发的520篇研究型英文论文和在中国核心期刊上刊发的777篇中文论文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关于三峡水库水环境的研究论文数量整体呈逐年递增趋势,中国在三峡水库水环境研究中占据主导地位;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和《环境科学》分别是刊发英文论文和中文论文最多的期刊;中国科学院、重庆大学和三峡大学是三峡水库水环境研究最活跃的机构;"消落带"、"水华"、"浮游植物"、"营养盐"和"水温分层"等方面是三峡水库水环境近几年研究的热点.分析关键词还发现,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关注的兴趣点和重点不同.一方面,这有利于更全面的研究和多学科之间的碰撞交流;另一方面,即使是表达同一事实,由于学科差异而采用了不同的学术术语和关键词,又妨碍了学科之间的顺畅交流.因此,从科学凝炼不同类型水域共性问题和整合及运用多尺度、多维度的研究手段两个方面着手,不仅可以深度融合不同学科的理论和学术思想,还能深化三峡水环境的研究并提升我国在水库环境生态学研究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 富营养化 水华 营养盐 水动力 三峡水库
下载PDF
人工快渗系统在三峡库区处理生活污水的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郭劲松 王春燕 +2 位作者 方芳 殷亮 姚若虚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327-2332,共6页
目前国内人工快渗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北方缺水、气候寒冷干燥地区,本研究针对土壤和气候条件特殊的三峡库区,试验研究CRI系统的构建及其处理性能,探索该技术在库区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库区常见的灰棕紫泥土渗透系数较小,折算成水力负荷... 目前国内人工快渗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北方缺水、气候寒冷干燥地区,本研究针对土壤和气候条件特殊的三峡库区,试验研究CRI系统的构建及其处理性能,探索该技术在库区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库区常见的灰棕紫泥土渗透系数较小,折算成水力负荷为0.1 m3.(m2.d)-1,在该水力负荷下,湿干比为1d∶3d时,系统取得较好的处理效果.气候条件、土壤特性是影响湿干比的主要因素,1d∶3d的湿干比对库区是适宜的,表明CRI系统在三峡库区处理生活污水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快渗系统 三峡库区 生活污水
下载PDF
屏蔽氯离子干扰高盐榨菜废水中COD的测定方法 被引量:8
20
作者 郭劲松 林佳琪 +2 位作者 方芳 朱友利 鲍振国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7-122,共6页
高盐废水中氯离子的存在会严重干扰COD的测定,因此,如何屏蔽氯离子干扰准确测定其COD的难点之一。为研究高盐榨菜废水中更为准确的COD测定方法,实验中采用了2种屏蔽氯离子的方法:硫酸汞屏蔽法和硝酸银屏蔽法,屏蔽后再通过传统回流冷凝... 高盐废水中氯离子的存在会严重干扰COD的测定,因此,如何屏蔽氯离子干扰准确测定其COD的难点之一。为研究高盐榨菜废水中更为准确的COD测定方法,实验中采用了2种屏蔽氯离子的方法:硫酸汞屏蔽法和硝酸银屏蔽法,屏蔽后再通过传统回流冷凝法来测定实验模拟配水水样中的COD,并比较两种方法的屏蔽效果。结果表明:硫酸汞屏蔽法的最佳HgSO4/Cl-值为40,此时误差最小,为1.43%,硝酸银滴定法的误差为0.21%,得出硝酸银屏蔽法的屏蔽效果较好;再分别用这两种方法屏蔽榨菜废水中的氯离子后测定其COD值,结果显示两种方法测定的COD相差了20 mg/L,而硫酸汞屏蔽法更适合于榨菜废水中COD的测定。综合以上2种方法的屏蔽特点,采用先用硝酸银滴定氯离子浓度,再添加少量的硫酸汞的联合方法测定榨菜废水中的COD值,结果表明此方法更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需氧量 硫酸汞 Cl-浓度 屏蔽 硝酸银 榨菜废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