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激活历史密码 再现古都史脉--安徽凤阳“明中都”新传统建筑设计记思
1
作者 郭华瑜 胡占芳 李国华 《古建园林技术》 2024年第1期79-83,共5页
在众多历史文化名城中,城市迅猛发展大大促进了新城区的开发。如何在新城建设中延续文脉,塑造有历史底蕴的新建筑?一直是城市建设者思考与探索的问题。本文以安徽凤阳明中都文化旅游中心、非遗展示中心、云霁社区活动中心三组新传统建... 在众多历史文化名城中,城市迅猛发展大大促进了新城区的开发。如何在新城建设中延续文脉,塑造有历史底蕴的新建筑?一直是城市建设者思考与探索的问题。本文以安徽凤阳明中都文化旅游中心、非遗展示中心、云霁社区活动中心三组新传统建筑设计实践为例,以三组新建筑的选址与明中都城之三座祭祀祠庙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契机,探索三者在明中都、清凤阳府、凤阳县的各时期城市形态变迁中的史脉变化,思考在此类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中,应如何溯城脉,塑造融合传统与当下的新城区建设格局;探索应如何理史脉,顺文脉,选择适宜建筑语言,再造融合史脉传承与场所精神的新传统建筑。凤阳县三组新传统建筑的设计实践,就是对激活历史密码,彰显历史城市史脉、城脉、文脉的一次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传统建筑设计 明中都 明代官式祠庙 重塑城脉 场所精神
下载PDF
辽金时期殿堂藻井类型及其室内空间塑造特点
2
作者 王靖绪 郭华瑜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3期278-280,共3页
辽金时期的建筑是多元文化相互融合下的产物,为我国古代建筑发展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时期留下的天花藻井的实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研究样本。文章以辽金时期典型殿堂藻井实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辽金时期殿堂藻井的形制结构、藻井... 辽金时期的建筑是多元文化相互融合下的产物,为我国古代建筑发展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时期留下的天花藻井的实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研究样本。文章以辽金时期典型殿堂藻井实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辽金时期殿堂藻井的形制结构、藻井与建筑的空间位置关系以及藻井在建筑空间中所营造的空间特征几个方面的解读,总结辽金时期殿堂藻井的布置特点,从而展现藻井对殿堂建筑空间营造的独特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金时期 殿堂建筑 藻井类型 布置特点
下载PDF
廖仲恺何香凝墓建筑设计解析——兼论民国时期国葬墓建筑布局与形制特征研究
3
作者 朱阁珲 郭华瑜 胡占芳 《城市建筑》 2024年第7期76-80,共5页
廖仲恺何香凝墓(以下简称“廖墓”)建设于1925—1937年,其间经历近代两部《国葬法》的兴替,陵墓两任建筑师均以西方留学背景应对当时社会普遍追求的中国古典复兴形式主义要求,集中展现了变革年代中社会与建筑环境特点。文章从廖墓建设... 廖仲恺何香凝墓(以下简称“廖墓”)建设于1925—1937年,其间经历近代两部《国葬法》的兴替,陵墓两任建筑师均以西方留学背景应对当时社会普遍追求的中国古典复兴形式主义要求,集中展现了变革年代中社会与建筑环境特点。文章从廖墓建设的历史研究和工程图档解读两方面出发,对影响廖墓设计的各方面进行考察,通过与同时代国葬墓比较,探索国葬机制对廖墓设计的影响,以及设计师面对山地基址和中国式风格要求的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廖仲恺何香凝墓 近代国葬墓 建筑布局 形制特征
下载PDF
仿真模拟视角下校园历史建筑的光环境提升改造——以南京工业大学弘正楼为例
4
作者 刘泽敏 郭华瑜 +1 位作者 孙琳珊 胡占芳 《城市建筑》 2024年第5期174-178,共5页
现阶段,我国城市老城区更新研究呈现多维度、多视角趋势,城区中原有高校园区基于现有发展契机和制约元素,在校园近代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研究中,仿真应用技术因其模拟参数可重复与模型实时可视化展示的优势大有可为之地。本研究以南京工... 现阶段,我国城市老城区更新研究呈现多维度、多视角趋势,城区中原有高校园区基于现有发展契机和制约元素,在校园近代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研究中,仿真应用技术因其模拟参数可重复与模型实时可视化展示的优势大有可为之地。本研究以南京工业大学弘正楼建筑改造提升设计为例,通过梳理历史脉络,深度挖掘其历史价值,建立评价体系。运用三维激光扫描、PKPM等仿真应用软件,从功能空间、建筑结构、物理性能条件分析入手,发现该组校园历史建筑使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并提出弘正楼建筑光环境性能提升改造方案,为校园历史建筑保护和改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历史建筑 仿真模拟 光环境 提升改造
下载PDF
论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现代传承之困
5
作者 郭华瑜 《新建筑》 2023年第6期76-81,共6页
木构是中国传统建筑最突出的特征。近几十年里,历史发展的诸多影响因素,使得传统木构建筑的营建无法有效承续,对其传承价值产生误判与漠视,导致中国传统建筑精神与智慧无法对应当下,更遑论引领未来。文章认为,中国传统木构建筑在当下面... 木构是中国传统建筑最突出的特征。近几十年里,历史发展的诸多影响因素,使得传统木构建筑的营建无法有效承续,对其传承价值产生误判与漠视,导致中国传统建筑精神与智慧无法对应当下,更遑论引领未来。文章认为,中国传统木构建筑在当下面临之传承困境主要有理念之困、结构之困、材料之困、人才之困四个方面。通过揭示中国传统建筑走入困局的历史原因及传承发展的现实遭遇,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对木构建造的诸多限制,本土建材的现代化研究缺乏,以及传统木结构无法得到有效计算等问题,明确传统木构建筑在当代传承的发展障碍及其原因。并提出从观念上摆脱对传统木构认识的形式误区,建立基于传统木构自身营建规律的知识体系。从传统出发,或能寻求突破,摆脱困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木构建筑 理念之困 结构之困 材料之困 人才之困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BIM技术在绿色建筑正向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8
6
作者 葛澄钰 王志伟 郭华瑜 《建筑与文化》 2023年第4期45-47,共3页
应对全球气候问题,中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建筑行业碳排放总量高、能源消耗量大,因而对于未来建筑行业的发展提出了绿色转型、数字赋能的策略。协同设计、节能设计与优化设计是BIM技术在正向设计中的主要应用方向,结合... 应对全球气候问题,中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建筑行业碳排放总量高、能源消耗量大,因而对于未来建筑行业的发展提出了绿色转型、数字赋能的策略。协同设计、节能设计与优化设计是BIM技术在正向设计中的主要应用方向,结合绿色建筑设计原则,文章探讨了这三种方向在绿色建筑数字化发展中的具体应用,阐述在“双碳”战略下BIM技术在建筑行业绿色化、数字化转型中的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技术 绿色建筑 正向设计 “双碳”战略
下载PDF
虚拟仿真在建筑教育实验教学体系中的建设研究
7
作者 葛峰 郭华瑜 +1 位作者 刘峰 刘强 《室内设计与装修》 2023年第12期126-128,共3页
面对“十四五”时期社会经济转型升级对建筑类人才教育培养模式提出的新要求,为提升建筑教育水平和实验教学质量,本文对建筑教育虚拟仿真建设的必要性展开分析,针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建设的具体内容进行阐述,通过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 面对“十四五”时期社会经济转型升级对建筑类人才教育培养模式提出的新要求,为提升建筑教育水平和实验教学质量,本文对建筑教育虚拟仿真建设的必要性展开分析,针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建设的具体内容进行阐述,通过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平台、项目、形式与共享的创新研究,建立具有建筑教育特色的虚拟仿真系统与平台,探索建筑教育中虚拟仿真建设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教育 虚拟仿真 实验教学 开放共享
下载PDF
基于建筑策划理论的场地设计课程教改实践
8
作者 郗皎如 李梦 +1 位作者 郭兰 郭华瑜 《建筑与文化》 2023年第8期67-69,共3页
文章记述了作者五年期间场地设计课程教学的实践。从试图解决最初两年进行试卷考核易出现的问题出发,进行教学改革。以建筑策划关于全过程及分析-综合的相关理论为依据,明确场地设计是一个分析-设计-再分析的过程,需要进行要素分解-综... 文章记述了作者五年期间场地设计课程教学的实践。从试图解决最初两年进行试卷考核易出现的问题出发,进行教学改革。以建筑策划关于全过程及分析-综合的相关理论为依据,明确场地设计是一个分析-设计-再分析的过程,需要进行要素分解-综合设计-再分析以提供前馈。因此,对应由分析到设计,再由设计到再分析两个思路过程,在接下来的三个学年进行了两个阶段的教学改革,改变通常针对知识点的试卷考核方式,转而训练学生分析场地、设计场地、再归纳设计方法论为未来同类型设计提供前馈的全过程场地设计的思维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策划 分析与综合 场地设计课程 教改实践
下载PDF
南京灵谷寺无梁殿明代形制特征研究
9
作者 葛澄钰 史云鹏 郭华瑜 《建筑与文化》 2023年第5期211-213,共3页
南京灵谷寺无梁殿始建于明朝初期,是现今无梁殿建筑遗存中较早的实例。灵谷寺无梁殿近代改建为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祭堂,屋顶拱券已重新翻修,但基址与格局中仍有丰富的明初建造信息。文章结合史料研究、实地测绘,探析明初灵谷寺无梁... 南京灵谷寺无梁殿始建于明朝初期,是现今无梁殿建筑遗存中较早的实例。灵谷寺无梁殿近代改建为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祭堂,屋顶拱券已重新翻修,但基址与格局中仍有丰富的明初建造信息。文章结合史料研究、实地测绘,探析明初灵谷寺无梁殿形制特点,分析砖石拱券砌筑技术特征,开展对灵谷寺无梁殿的深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砖拱券 无梁殿 灵谷寺 明代形制
下载PDF
淮安府衙建筑形制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郭华瑜 李长亮 张金坤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25-29,共5页
府衙建筑作为中国封建帝制时代统治的象征性建筑,是当时礼制制度与社会规范的浓缩反映。它等级明确,式样规范统一,又具有官式建筑与地方特色的多重特征。淮安府衙建筑群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现存为数极少的此类建筑之一,对它... 府衙建筑作为中国封建帝制时代统治的象征性建筑,是当时礼制制度与社会规范的浓缩反映。它等级明确,式样规范统一,又具有官式建筑与地方特色的多重特征。淮安府衙建筑群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现存为数极少的此类建筑之一,对它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认识与掌握中国古代建筑类型格局与形制特征,有利于了解淮安地区特殊地理区位影响下建筑文化与技术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安 府衙建筑 形制 文物建筑保护
下载PDF
南京明孝陵方城明楼保护设计——兼论中国文物建筑保护中的真实性原则 被引量:3
11
作者 郭华瑜 谢小凤 《建筑与文化》 2008年第12期83-87,共5页
本文针对南京明孝陵方城明楼保护设计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对此制定的保护方案,探讨了中国文物建筑保护中真实性原则的含义与表达等学术问题。通过研究,我们认为真实性原则是一项基本准则,但它不是一个僵化、绝对的概念。它促使我们在进行... 本文针对南京明孝陵方城明楼保护设计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对此制定的保护方案,探讨了中国文物建筑保护中真实性原则的含义与表达等学术问题。通过研究,我们认为真实性原则是一项基本准则,但它不是一个僵化、绝对的概念。它促使我们在进行文物建筑保护时,须审慎权衡与考虑文物保护个案的特殊性,从而有效保护文物建筑历史信息的完整性与真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孝陵 方城明楼 加顶保护 真实性原则 文物建筑原状
下载PDF
《中国古典建筑形制源流》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被引量:8
12
作者 郭华瑜 《华中建筑》 2008年第3期15-15,共1页
提起中国古典建筑的形制,我们无法一言以蔽之。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历史悠久,地域广阔。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人们由干身处环境的不同,行为观念各异,赋予了建筑以丰富的多样性。在建筑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因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 提起中国古典建筑的形制,我们无法一言以蔽之。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历史悠久,地域广阔。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人们由干身处环境的不同,行为观念各异,赋予了建筑以丰富的多样性。在建筑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因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因素的制约与影响,各时期建筑亦具有各自时代的主流形制。因此,当我们要描述中国古典建筑的形制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建筑 建筑形制 古典建筑 源流 发展历史 建筑发展 多样性
下载PDF
紫禁城与凡尔赛──东西方绝对君权体制下的宫殿建筑比较 被引量:2
13
作者 郭华瑜 张彤 《华中建筑》 2001年第1期41-45,共5页
该交通过对北京紫禁城与法国凡尔赛宫这两座东西方文化系统中极具代表性的宫殿建筑的比较,阐述由于东西方在文化、历史、哲学及技术上的巨大差异,使二者在相似的建造背景下,表达君权至上这一相同主题时,使用着截然不同的方式。致使... 该交通过对北京紫禁城与法国凡尔赛宫这两座东西方文化系统中极具代表性的宫殿建筑的比较,阐述由于东西方在文化、历史、哲学及技术上的巨大差异,使二者在相似的建造背景下,表达君权至上这一相同主题时,使用着截然不同的方式。致使它们在规划布局、建筑设计乃至造园意匠中均迥然相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殿建筑 北京紫禁城 凡尔赛宫 园林
下载PDF
拢形寻质,回归本真——苏州同里太湖水利同知署修缮保护之原真性思考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华瑜 孙璨 《新建筑》 2017年第2期129-134,共6页
以苏州同里太湖水利同知署修缮设计为例,考察这一太湖流域仅存的水利衙署类建筑在历史演变过程中的兴衰更迭与沧桑变化。探讨对于这组作为承载太湖水利疏浚史与水利衙署类建筑双重信息的特殊载体的文物建筑,应如何挖掘其核心价值与深刻... 以苏州同里太湖水利同知署修缮设计为例,考察这一太湖流域仅存的水利衙署类建筑在历史演变过程中的兴衰更迭与沧桑变化。探讨对于这组作为承载太湖水利疏浚史与水利衙署类建筑双重信息的特殊载体的文物建筑,应如何挖掘其核心价值与深刻本质,制定相应修缮原则与策略。并结合其特殊的历史演变与建筑特征,选择有效恰当的修缮方式,拢形寻质,完整、真实地保存与再现这一质存形散的文物建筑的核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水利同知署 修缮 核心价值 原真性
下载PDF
试论硬山屋顶之源起 被引量:5
15
作者 郭华瑜 《华中建筑》 2006年第11期94-97,共4页
该文通过对硬山屋顶的作用、形式与产生原因的分析,提出硬山顶的出现应是自明代中后期,制砖技术推广发展,砖产量大为增加以后,应防火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屋顶形式。它最初出现于江南地区民间建筑中,进而逐渐为官式建筑吸纳采用。文中又介... 该文通过对硬山屋顶的作用、形式与产生原因的分析,提出硬山顶的出现应是自明代中后期,制砖技术推广发展,砖产量大为增加以后,应防火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屋顶形式。它最初出现于江南地区民间建筑中,进而逐渐为官式建筑吸纳采用。文中又介绍了北京紫禁城宫殿中硬山屋顶的独特做法,它从侧面为硬山顶产生与普及的原因提供了一个形象生动的注脚,希望能为了解与认识硬山顶提供一些新的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山屋顶 悬山屋顶 制砖技术 防火 紫禁城宫殿
下载PDF
论明代建筑之斗栱用材等级 被引量:5
16
作者 郭华瑜 《华中建筑》 2004年第5期131-132,136,共3页
通过对明代官式建筑大量实例之斗棋用材等级的分析,结合历代营造尺在进制划分上重分数,轻几何的传统对其使用的影响,以及明尺与唐、宋、元各代营造尺关系的研究后发现,明代建筑在斗棋斗口的取值上已基本表现出以1/4寸为等差值增减的规... 通过对明代官式建筑大量实例之斗棋用材等级的分析,结合历代营造尺在进制划分上重分数,轻几何的传统对其使用的影响,以及明尺与唐、宋、元各代营造尺关系的研究后发现,明代建筑在斗棋斗口的取值上已基本表现出以1/4寸为等差值增减的规律。它较为有力地证明了明代在用材制度上已基本摒弃了宋代的材份制,开创了斗口制的雏形。通过对明代单、足材栱构造与取值的改变以及清代斗栱用材的继承等方面验证了明代建筑这一斗口划分规律的合理性与可能性,是明代采用斗口制度的有力论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官式建筑 斗栱用材 1/4营造寸 营造尺 斗口制
下载PDF
明代官式建筑侧脚生起的演变 被引量:2
17
作者 郭华瑜 《华中建筑》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00-102,共3页
文章在考察了我国一批明清官式建筑基础上,着重调查、分析了大木构架中侧脚、生起做法在明代官式建筑中的运用及其较之以往大为减弱的原因。指出这种改变是明代官式建筑力求构架整体性、简化施工、追求建筑形象严谨规整的结果。
关键词 侧脚 生起 榫卯 角柱 官式建筑 明代
下载PDF
南京明孝陵方城明楼彩画设计与施工 被引量:2
18
作者 郭华瑜 戴蓉 《古建园林技术》 2010年第1期74-78,81,82,共7页
南京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及皇后合葬的陵墓,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南京地区唯一一处世界文化遗产。明孝陵位于南京东郊紫金山南麓独龙阜下,经过六百余年的沧桑历程,
关键词 南京地区 明孝陵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施工 设计 彩画 世界文化遗产 朱元璋
下载PDF
中国传统建筑工匠制度建立的思考 被引量:1
19
作者 郭华瑜 武浩然 《中国名城》 2022年第6期50-54,共5页
工匠是中华优秀传统建筑的创作者、建造者与技艺传承人,传统建筑工匠的营造技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我国尚未针对传统建筑工匠建立专门的工作制度、技术水平评聘与保障机制。通过对与传统建筑工匠职业特点相似的古... 工匠是中华优秀传统建筑的创作者、建造者与技艺传承人,传统建筑工匠的营造技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我国尚未针对传统建筑工匠建立专门的工作制度、技术水平评聘与保障机制。通过对与传统建筑工匠职业特点相似的古建筑工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相关管理制度中人才培养和培训机制,以及国内外传统建筑工匠制度的研究,提出建立中国传统建筑工匠制度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并通过借鉴部分地区建立的与传统建筑工匠制度性质相近的管理制度,提出建立集建筑形式、传统工艺、行业管理、经济效益等多方面为一体的,有针对性的传统建筑工匠职业分类管理制度,以更好地传承传统建筑营造技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建筑 营造 工匠制度 管理
下载PDF
试论明代的溜金斗
20
作者 郭华瑜 《华中建筑》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55-58,共4页
文章是在考察了我国一批明、清官式建筑的基础上,着重分析、论述明代溜金斗的构造特点、形成过程,并从结构角嵍确治隽肆锝鸲返靡圆敕展的原因,指出它的出现是特定嵤逼谠诳凸厶跫圃枷拢ㄖ慕峁辜际跛讲欢戏⒄梗慕谋... 文章是在考察了我国一批明、清官式建筑的基础上,着重分析、论述明代溜金斗的构造特点、形成过程,并从结构角嵍确治隽肆锝鸲返靡圆敕展的原因,指出它的出现是特定嵤逼谠诳凸厶跫圃枷拢ㄖ慕峁辜际跛讲欢戏⒄梗慕谋厝唤峁敲鞔睢⒚碛罱ㄖ覎内装饰艺术的新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溜金斗Gong 厅堂斗Gong 折线挑翰 明代 建筑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