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液压支架运动精度的可靠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秦东晨 郭哲锋 +2 位作者 武红霞 姚向豫 于立 《煤矿机械》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7-99,共3页
采用运动精度可靠度的计算方法和连续接触模型的有效杆长理论,建立了液压支架顶梁运动轨迹的数学模型,研究了引入杆长误差和间隙误差时对运动精度的影响,以某型液压支架为例对运动精度可靠性进行了计算,用蒙特卡洛模拟法进行了验证,绘... 采用运动精度可靠度的计算方法和连续接触模型的有效杆长理论,建立了液压支架顶梁运动轨迹的数学模型,研究了引入杆长误差和间隙误差时对运动精度的影响,以某型液压支架为例对运动精度可靠性进行了计算,用蒙特卡洛模拟法进行了验证,绘制了间隙误差与可靠度的T-R曲线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支架 四连杆机构 运动精度 可靠度 数字特征
原文传递
杯形件二次拉深的应力分析
2
作者 郭哲锋 汤文成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94-499,共6页
为了研究二次拉深成形理论,提出了二次拉深拉应力的理论模型。首先,通过理论分析得到了拉应力的计算公式,应用Swift失稳理论建立了极限二次拉深系数的计算方法。然后,通过二次拉深成形模拟检验了计算模型的精度,并通过成功的二次拉深成... 为了研究二次拉深成形理论,提出了二次拉深拉应力的理论模型。首先,通过理论分析得到了拉应力的计算公式,应用Swift失稳理论建立了极限二次拉深系数的计算方法。然后,通过二次拉深成形模拟检验了计算模型的精度,并通过成功的二次拉深成形实验对计算模型的适用性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拉深力和极限二次拉深系数的理论模型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 二次拉深 拉应力 拉深系数
下载PDF
浅析分布式数据库同步技术理论 被引量:2
3
作者 郭哲锋 《消费导刊》 2009年第11期197-197,199,共2页
如何高效、安全地保持数据库之间数据同步是当前数据库技术研究热点问题。本文对于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同步传输技术,通过数据库同步机制研究解决了多级数据库信息交换过程中上下级数据库数据不一致问题。
关键词 分布式数据库 同步传输 MOBILINK 触发器
下载PDF
基于AMESim的闭式液压系统动态特性与热力学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张慧贤 马利民 +2 位作者 梁莉 郭哲锋 钟卫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164-168,共5页
为研究某闭式液压转向系统的动态特性并进行热力学分析,建立该液压转向系统的仿真模型及热液压模型。结合设计要求及现场试验,研究液压泵流量、溢流阀压力以及系统负载对转向特性的影响,并对转向液压缸两腔压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为研究某闭式液压转向系统的动态特性并进行热力学分析,建立该液压转向系统的仿真模型及热液压模型。结合设计要求及现场试验,研究液压泵流量、溢流阀压力以及系统负载对转向特性的影响,并对转向液压缸两腔压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较低的流量输出可减小液压冲击,过高的负载会产生较大的液压冲击,加入蓄能器能大幅改善液压缸工作压力的稳定性。通过建立的热液压模型,对系统的温升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溢流阀设定压力对液压缸温升影响较大,应根据负载实际情况设定合适的溢流压力;负载的增加导致液压油温度升高,进而造成溢流损失、液压缸内泄漏增加以及管路摩擦力上升,在实际中应避免系统工作在极端负载状况。通过现场试验,完成了系统参数的重新匹配,改善了液压系统动态特性,同时使得油温大幅下降。研究结果为闭式液压系统动态特性及热力学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ESIM软件 闭式液压系统 动态特性 热力学
下载PDF
消防机器人底盘热防护多通道温度采集系统设计与试验
5
作者 张慧贤 张学贺 +5 位作者 马利民 郭哲锋 梁莉 郭兆锋 王文豪 范一赢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22年第4期190-196,243,共8页
针对消防机器人底盘工作环境不低于300℃的要求,以及对底盘型腔进行多点测温的需求,开发了基于Labview的消防机器人底盘热防护8通道温度采集软硬件系统;实现了基于串口Modbus RTU协议的温度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具有用户注册、串口配置... 针对消防机器人底盘工作环境不低于300℃的要求,以及对底盘型腔进行多点测温的需求,开发了基于Labview的消防机器人底盘热防护8通道温度采集软硬件系统;实现了基于串口Modbus RTU协议的温度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具有用户注册、串口配置、温度曲线实时显示、超温声光报警、数据显示与保存、历史数据回放、数据表显示与小波降噪等功能;通过该系统对底盘型腔进行了4种工况的热防护温度检测试验,验证了系统的可靠性;此外,针对温度曲线中出现的噪声干扰,引入了小波分析,采用Labview与Matlab混合编程方法,通过小波阈值滤波算法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了降噪处理,并与各通道温度原始数据进行了对比,达到了较好的滤波效果;该系统可视化效果好,数据采集实时且准确,对工业现场多点温度的实时检测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BVIEW 消防机器人 热防护 多通道 温度采集 小波分析
下载PDF
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联合融合训练治疗肌性视疲劳 被引量:6
6
作者 张建民 赵堪兴 +2 位作者 乔运锋 郭哲锋 范雷波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08年第6期331-333,共3页
目的观察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联合融合训练对外隐斜引起的肌性视疲劳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0例外隐斜导致肌性视疲劳患者进行屈光、隐斜、AC/A、融合功能检查后在屈光矫正基础上应用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和融合训练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A... 目的观察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联合融合训练对外隐斜引起的肌性视疲劳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0例外隐斜导致肌性视疲劳患者进行屈光、隐斜、AC/A、融合功能检查后在屈光矫正基础上应用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和融合训练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AC/A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融合功能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持续阅读时间分别为20.1±5.1分钟和40.2±9.1分钟,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联合融合训练能明显缓解外隐斜引起的肌性视疲劳症状,改善患者的融合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 融合训练 视疲劳
下载PDF
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滤过不良的治疗体会 被引量:3
7
作者 曲验兵 庄立 +1 位作者 郭哲锋 曲端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0年第1期46-47,共2页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滤过不良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6年8月至2008年5月的27例(27眼)青光眼术后滤过不良且眼压>21mmHg的病例,采取单纯按摩、按摩+其他方法联合治疗。结果27眼滤过不良病例经治疗后25眼(92.6%)形成了功能性滤过...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滤过不良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6年8月至2008年5月的27例(27眼)青光眼术后滤过不良且眼压>21mmHg的病例,采取单纯按摩、按摩+其他方法联合治疗。结果27眼滤过不良病例经治疗后25眼(92.6%)形成了功能性滤过泡,眼压下降。结论青光眼滤过手术后出现的滤过不良只要能尽早发现、合理治疗,大多数可形成功能性滤过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滤过手术 滤过不良
下载PDF
晶状体不全脱位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临床观察 被引量:3
8
作者 原文新 曲端 郭哲锋 《基层医学论坛》 2013年第S1期1-2,共2页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晶状体不全脱位白内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56例(60眼)晶状体不全脱位白内障患者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人工晶状体固定方式采用睫状沟缝线固定或囊袋内植入,观察术后视力及并发...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晶状体不全脱位白内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56例(60眼)晶状体不全脱位白内障患者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人工晶状体固定方式采用睫状沟缝线固定或囊袋内植入,观察术后视力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56例(60眼)病例脱位晶状体均顺利取出,并植入人工晶状体,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晶状体不全脱位白内障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半脱位 超声乳化 人工晶状体植入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光动力学疗法治疗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
9
作者 潘秀红 郭哲锋 许艳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2年第5期348-350,共3页
目的探讨维替泊芬联合光动力学疗法治疗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exuda-tive chorioretinopathy,CEC)的疗效。方法 CEC患者42例42只眼,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测量黄斑中心凹厚度,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测量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 目的探讨维替泊芬联合光动力学疗法治疗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exuda-tive chorioretinopathy,CEC)的疗效。方法 CEC患者42例42只眼,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测量黄斑中心凹厚度,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测量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渗漏病灶直径,行维替泊芬联合光动力学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复查,观察黄斑中心凹厚度、CNV病灶渗漏及最佳矫正视力的变化。结果 1.黄斑中心凹厚度:治疗前(446±67.2)μm,治疗后3个月(297±21.3)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斑中心凹厚度变小者25只眼(59.5%)。2.CNV:治疗前CNV渗漏病灶直径(960±41.7)μm,治疗后3个月(540±25.7)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NV完全闭合28只眼(66.7%),部分闭合9只眼(21.4%),复发5只眼(11.9%)。3.视力:治疗前最佳矫正视力4.21±0.11(标准对数视力表),治疗后3个月时为4.74±0.17,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时视力疗效:视力提高28只眼(66.7%),稳定9只眼(21.4%),下降5只眼(11.9%)。结论维替泊芬联合PDT治疗CEC具有较好的疗效,但该治疗方法的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光动力学疗法 维替泊芬
下载PDF
超声乳化爆破模式在白内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0
作者 郭凯 郭哲锋 《医药前沿》 2022年第1期40-42,共3页
目的:分析在白内障手术中应用超声乳化爆破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在运城市眼科医院治疗的白内障患者86例,依据奇数偶数分组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连续模式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观察组采取爆... 目的:分析在白内障手术中应用超声乳化爆破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在运城市眼科医院治疗的白内障患者86例,依据奇数偶数分组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连续模式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观察组采取爆破模式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比较两组有效超声乳化时间(EPT)、平均超声乳化能量(AVE)、术前术后的矫正视力、不同时间点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CV)、角膜六角形内皮细胞比例(HCR)、角膜内皮细胞密度(CD)、中央角膜厚度、治疗前后的眼压、房角宽度、中央前房深度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AVE、EPT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CD、CV、HCR、中央角膜厚度、矫正视力、眼压、房角宽度、中央前房深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 d,CV、中央角膜厚度均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的眼压低于对照组,CD值、HCR值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矫正视力、房角宽度、中央前房深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白内障的治疗中,采用超声乳化爆破模式,可减轻对角膜和内皮细胞的损伤,并发症少,对矫正视力有着很好的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 爆破模式 白内障 内皮细胞 角膜 矫正视力
下载PDF
超声乳化联合囊袋张力环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悬韧带松弛所致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
11
作者 郭凯 郭哲锋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22期93-95,共3页
目的:探究用超声乳化联合囊袋张力环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悬韧带松弛所致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ACG)的效果。方法:选取运城市眼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接诊的80例悬韧带松弛所致AACG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0)... 目的:探究用超声乳化联合囊袋张力环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悬韧带松弛所致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ACG)的效果。方法:选取运城市眼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接诊的80例悬韧带松弛所致AACG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为对照组患者采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采用超声乳化联合囊袋张力环及人工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然后对比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两组患者的中央前房深度、眼压及其使用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表测得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即LogMAR BCVA值(此指标越高,表示患者的视力越差)。结果:1)在术前,两组患者的LogMAR BCVA值相比,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个月、3个月两组患者的LogMAR BCVA值均更低,P<0.05。在术后1个月、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LogMAR BCVA值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2)在术前,两组患者的眼压相比,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个月、3个月两组患者的眼压均更低,P<0.05。在术后1个月、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眼压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3)在术前,两组患者的中央前房深度相比,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个月、3个月两组患者的中央前房深度均更大,P<0.05。在术后1个月、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中央前房深度均大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用超声乳化联合囊袋张力环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悬韧带松弛所致AACG的效果较好,可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视力,改善其眼压及中央前房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晶体植入术 超声乳化 囊袋张力环 视力 中央前房深度 眼压
下载PDF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方式选择及远期效果观察 被引量:21
12
作者 郭哲锋 曲验兵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7年第4期408-410,共3页
目的 探讨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手术方式选择,并观察其远期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8月至2015年6月在运城市眼科医院就诊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住院病例157例(183只眼).其中,以青光眼入院合并白内障的123例(131只眼),以白内障入院发... 目的 探讨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手术方式选择,并观察其远期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8月至2015年6月在运城市眼科医院就诊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住院病例157例(183只眼).其中,以青光眼入院合并白内障的123例(131只眼),以白内障入院发现青光眼的34例(52只眼).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78例(87只眼)、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32例(47只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3例(4只眼)、白内障继发青光眼21例(21只眼),残余性青光眼并发白内障23例(24只眼).根据发病原因、病程、房角关闭程度等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随诊>6个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行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的37例(41只眼)(22.4%),行白内障手术的62例(73只眼)(39.9%),行青光眼手术的58例(69只眼)(37.7%).136例(171只眼)(93.4%)不用或加用1-2种局部降眼压药眼压控制满意,11例(12只眼)(6.6%)行二次抗青光眼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于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病例,应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最大限度的提高手术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继发青光眼 临床效果 手术方式 残余性青光眼 房角分离术
原文传递
白内障小瞳孔下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 被引量:5
13
作者 郭哲锋 原文新 潘秀红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3年第4期275-277,共3页
目的观察白内障在小瞳孔下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小瞳孔白内障38例(42眼)。青光眼术后虹膜后粘连14眼,陈旧性虹膜炎虹膜后粘连18眼,外伤导致瞳孔不能散大6... 目的观察白内障在小瞳孔下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小瞳孔白内障38例(42眼)。青光眼术后虹膜后粘连14眼,陈旧性虹膜炎虹膜后粘连18眼,外伤导致瞳孔不能散大6眼,无外伤或虹膜粘连瞳孔不能散大者4眼(均≥71岁)。青光眼术后者采用透明角膜切口植入折叠人工晶状体,26眼采用巩膜隧道切口植人肝素表面处理的硬质人工晶状体,其余2眼也植入折叠人工晶状体。术后随访1。3个月。结果术前裸眼视力或矫正视力均≤0.3,术后1周裸眼视力或矫正视力≥0.6者31眼(73.8%),术后1个月≥0.6者34眼(81.0%),视力〉0.8者19眼(45.2%)。术后患眼瞳孔接近圆形或椭圆形者36眼,不规则者6眼。部分患眼瞳孔直径较术前偏大。结论在小瞳孔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复杂,手术技巧合理应用,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小瞳孔 超声乳化 晶状体 人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