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还原一个真实而立体的吴宓——评王本朝《最爱先生古道长:〈吴宓日记续编〉研究》
1
作者 郭大章 《湘南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49-54,共6页
王本朝的《最爱先生古道长:〈吴宓日记续编〉研究》在翔实而丰富的史料基础上,通过简洁而生动的文字,事无巨细的生活细节,刻画并还原出一个真实而立体的吴宓形象,展现出宏大而开阔的学术研究视野,呈现出“史料”的细化和对碎片化生活细... 王本朝的《最爱先生古道长:〈吴宓日记续编〉研究》在翔实而丰富的史料基础上,通过简洁而生动的文字,事无巨细的生活细节,刻画并还原出一个真实而立体的吴宓形象,展现出宏大而开阔的学术研究视野,呈现出“史料”的细化和对碎片化生活细节的重视等方面的价值和意义,其“以个体或个体日记映射时代和历史”的研究方法,为吴宓研究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提供了一些值得借鉴的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本朝 吴宓 形象
下载PDF
论《边城》中的残缺美 被引量:2
2
作者 郭大章 陈方怡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1期131-132,共2页
小说《边城》描绘的湘西世界自然美、人物美、民俗美,但其中人物命运的悲剧性又表明这是一个残缺的世界。小说主人公翠翠以及她的父母、外公、恋人的命运都透着悲情,存在残缺,显示着不完美。这种不完美与人物思想性格的局限有关,也与社... 小说《边城》描绘的湘西世界自然美、人物美、民俗美,但其中人物命运的悲剧性又表明这是一个残缺的世界。小说主人公翠翠以及她的父母、外公、恋人的命运都透着悲情,存在残缺,显示着不完美。这种不完美与人物思想性格的局限有关,也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城》 人物命运 残缺 残缺美
下载PDF
雪漠的凉州书写——以凉州“贤孝”对作家的影响为视角 被引量:1
3
作者 赵学勇 郭大章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6-162,共7页
流行于凉州城乡的民间弹唱凉州贤孝,对雪漠的小说有着巨大的影响,既保持了创作时的“民间立场”,又凸显出了强烈的地域文化特征,同时在思想内容上,显现出关注日常生活和宣扬大善精神的特点,影响到小说的叙事策略,让小说在紧张和悬念中,... 流行于凉州城乡的民间弹唱凉州贤孝,对雪漠的小说有着巨大的影响,既保持了创作时的“民间立场”,又凸显出了强烈的地域文化特征,同时在思想内容上,显现出关注日常生活和宣扬大善精神的特点,影响到小说的叙事策略,让小说在紧张和悬念中,充满了贤孝般的苍凉,最后在追求利众精神与和平理念中,完成了生命的“终极超越”,从而以“地方路径”的方式,构成了西部地域文学和“中国文学”的另一种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漠 凉州贤孝 地域文化
下载PDF
消费文化语境下的“神话重述”及其困境——以叶兆言《后羿》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郭大章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7年第9期44-46,共3页
中国的"重述神话"小说作为出版社的"命题作文",在现今这个消费时代的文化语境下,呈现出一些媚俗化和商业化等固有的市场特征,而我们的作家在"重述"的创作过程中,面对市场化、商业化和自身文学坚守之间的... 中国的"重述神话"小说作为出版社的"命题作文",在现今这个消费时代的文化语境下,呈现出一些媚俗化和商业化等固有的市场特征,而我们的作家在"重述"的创作过程中,面对市场化、商业化和自身文学坚守之间的双重矛盾,凸显出极度的无奈和痛苦的挣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时代 神话重述 命题作文 《后羿》
下载PDF
“乡下人”的是与非——沈从文的身份认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郭大章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89-94,共6页
沈从文一辈子都以"乡下人"自居,但沈从文却出生于湘西凤凰的一个名门望族,且沈从文的创作带有极其深刻的内涵和"民族重造"的理想,这便与其"乡下人"身份产生了很大的矛盾。由此,沈从文其实并非传统意义上... 沈从文一辈子都以"乡下人"自居,但沈从文却出生于湘西凤凰的一个名门望族,且沈从文的创作带有极其深刻的内涵和"民族重造"的理想,这便与其"乡下人"身份产生了很大的矛盾。由此,沈从文其实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乡下人",他的这种自称,隐含了来自偏远湘西的沈从文的自卑心理,以及沈从文想以此来保持自己独立的价值评判尺度等原因。因而,沈从文"乡下人"身份的内涵也变得丰富起来:除带有明确少数民族含义和现代意识之外,还兼具"知识分子"、"都市人"和"乡下人"等多重身份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乡下人” 身份认同 内涵
下载PDF
贵州铜仁傩堂戏及其文化精神 被引量:1
6
作者 郭大章 王天培 《怀化学院学报》 2009年第7期11-15,共5页
作为远古社会中原始宗教的祭祀仪式之一,傩的产生、延续和流传,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在中国傩戏研究界有一种说法:世界的傩戏在中国,中国的傩戏在贵州,贵州的傩戏在铜仁。试图从铜仁傩堂戏的渊源、内涵以及特色着手,分析铜仁傩堂戏形... 作为远古社会中原始宗教的祭祀仪式之一,傩的产生、延续和流传,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在中国傩戏研究界有一种说法:世界的傩戏在中国,中国的傩戏在贵州,贵州的傩戏在铜仁。试图从铜仁傩堂戏的渊源、内涵以及特色着手,分析铜仁傩堂戏形成的历史文化原因及其文化精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傩堂戏 渊源 内涵 宗教信仰 文化精神
下载PDF
格非小说的叙述策略 被引量:1
7
作者 郭大章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228-229,共2页
格非的小说总是以"先锋"的姿态出现在读者的阅读视野之中的,然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文学本无"先锋"与"非先锋"之分。本文试图从小说的叙述策略方面对格非的小说进行一次详细的解读,以期使读者能够真正读... 格非的小说总是以"先锋"的姿态出现在读者的阅读视野之中的,然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文学本无"先锋"与"非先锋"之分。本文试图从小说的叙述策略方面对格非的小说进行一次详细的解读,以期使读者能够真正读懂格非,对格非的小说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述策略 多重视角 虚实杂揉 时间的炼金术
下载PDF
传统与现代的交锋——浅析《爸爸爸》 被引量:2
8
作者 郭大章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8年第5期61-62,共2页
作为寻根文学的代表作品,韩少功的《爸爸爸》体现出了一种冲突:文明与愚昧的冲突。小说中,作者在批判愚昧落后的传统文化的同时还体现了一种对现代文明的向往之情,期待着现代文明对古老落后的传统文明的改造。
关键词 韩少功 寻根文学 传统文明 现代文明
下载PDF
农村生活的真实写照——读张一弓小说
9
作者 郭大章 李长国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z2期139-140,共2页
张一弓的农村题材小说别具一格,在关注农村生活和农民命运的同时对普通劳动人民身上所展现出来的那种熠熠生辉的人格力量和精神力量进行了强化,凸现出了我国劳动人民令人敬仰的崇高精神状态。他的后期创作在风格和手法上都有了很大程度... 张一弓的农村题材小说别具一格,在关注农村生活和农民命运的同时对普通劳动人民身上所展现出来的那种熠熠生辉的人格力量和精神力量进行了强化,凸现出了我国劳动人民令人敬仰的崇高精神状态。他的后期创作在风格和手法上都有了很大程度的变化,逐渐放弃了对农民的一味褒扬,而对农民的狭隘性和局限性作了激烈的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一弓 农村题材 农村生活 真实写照
下载PDF
矫情的余秋雨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大章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11-13,20,共4页
余秋雨的"文化散文"在20世纪90年代盛极一时,一些评论家和文学史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细读其文本,我们不难发现,余秋雨的散文很矫情。矫揉造作的文化呐喊,过份夸大古迹的文化作用,行文中以文化名人自居等等构成了其散文矫情... 余秋雨的"文化散文"在20世纪90年代盛极一时,一些评论家和文学史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细读其文本,我们不难发现,余秋雨的散文很矫情。矫揉造作的文化呐喊,过份夸大古迹的文化作用,行文中以文化名人自居等等构成了其散文矫情的主要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秋雨 文化散文 矫情
下载PDF
格非小说中的故事处理方式
11
作者 郭大章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2期251-254,共4页
格非的小说之所以有一种强烈的吸引力,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他小说中对故事的一些处理方式。格非小说中的故事处理方式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神秘主义、情节淡化、拆解与重组、虚构;格非的小说在中国当代文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不管从哪... 格非的小说之所以有一种强烈的吸引力,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他小说中对故事的一些处理方式。格非小说中的故事处理方式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神秘主义、情节淡化、拆解与重组、虚构;格非的小说在中国当代文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格非的小说都可以称得上是优秀的小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非小说 故事处理 先锋小说
下载PDF
韩少功长篇小说的叙事策略
12
作者 郭大章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55-61,共7页
韩少功的长篇小说既有小说散文化和理论化的文体混杂特点,又有作者介入叙事的叙事风格,在叙事视角上,既有"全知",又有"限知",既有"表层",又有"深层",既是"零散"的,又是"整体&qu... 韩少功的长篇小说既有小说散文化和理论化的文体混杂特点,又有作者介入叙事的叙事风格,在叙事视角上,既有"全知",又有"限知",既有"表层",又有"深层",既是"零散"的,又是"整体"的,同时,韩少功还借鉴了传统小说叙事中的时空混沌等手法,并把它们混杂在一起,形成了复杂多样的特殊叙事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少功 长篇小说 叙事 策略
下载PDF
阴冷悲剧中的反抗和欢欣——台静农《拜堂》再解读
13
作者 郭大章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第2期113-115,共3页
台静农的短篇小说《拜堂》是一出由封建宗法制度导致的阴冷悲剧,但在这悲剧背后也隐藏着社会底层百姓坚强的生存意志和他们对苦难命运的强烈反抗,透露出他们对生之未来的希望和掩藏不住的浓浓的欢欣。
关键词 台静农 《拜堂》 反抗 欢欣
下载PDF
从王实味遭遇看知识分子命运
14
作者 郭大章 罗云东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S2期239-241,共3页
抗日战争时期,在革命圣地延安,毛泽东同志领导了一场名震中外的整风运动,其影响相当深远。但是在这场整风运动中,我们却看到一个叫王实味的知识分子的悲剧命运,而这个知识分子的遭遇却成了50年代众多知识分子命运的前奏,也可以说得上是... 抗日战争时期,在革命圣地延安,毛泽东同志领导了一场名震中外的整风运动,其影响相当深远。但是在这场整风运动中,我们却看到一个叫王实味的知识分子的悲剧命运,而这个知识分子的遭遇却成了50年代众多知识分子命运的前奏,也可以说得上是一场演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风运动 王实味 知识分子 命运
下载PDF
守望诗意的村庄——苗族青年作家杨犁民散文论
15
作者 郭大章 《安康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52-56,共5页
杨犁民的散文以"村庄"为关照对象,追寻关于生命的理解和意蕴,充满着隐喻和象征,他常常以村庄里最容易被忽略的细微事物作为描绘对象,赋予其以生命力和意蕴深厚的哲理思索,用睿智而独到的眼光来打量村庄里的花草树木,以此展现... 杨犁民的散文以"村庄"为关照对象,追寻关于生命的理解和意蕴,充满着隐喻和象征,他常常以村庄里最容易被忽略的细微事物作为描绘对象,赋予其以生命力和意蕴深厚的哲理思索,用睿智而独到的眼光来打量村庄里的花草树木,以此展现丰富而独特的乡村,从而对"村庄"形成一种充满诗意的守望姿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犁民 村庄 哲理 生命 诗意
下载PDF
荷戟独彷徨——《故事新编》中的末路英雄群像
16
作者 郭大章 曾利君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6-15,共10页
《故事新编》中塑造的十个末路"英雄"形象,正是以鲁迅为代表的"启蒙者"的缩影和化身,他们在面临各种各样的"末路"困境时,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方式,呈现出一条非常明晰的思想变化痕迹,考察这些末路"英雄... 《故事新编》中塑造的十个末路"英雄"形象,正是以鲁迅为代表的"启蒙者"的缩影和化身,他们在面临各种各样的"末路"困境时,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方式,呈现出一条非常明晰的思想变化痕迹,考察这些末路"英雄"的形象及其面临的困境,可以从中看出鲁迅等"启蒙者"的"启蒙"所面临的困境及其思想变化过程,从女娲的"死"到庄子的"逃",体现了他们从"荷戟"到"独"再到"彷徨"的思想转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事新编》 末路英雄 形象 启蒙者 思想变化
下载PDF
韩少功小说中的宗教意识
17
作者 郭大章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59-64,共6页
韩少功的小说中,隐藏着浓厚的宗教意识,既有佛教的生命轮回和救世于苦难的意识,也有基督教的博爱和牺牲以及批判和拯救意识,还有巫楚文化中的巫鬼气息和自然图腾崇拜等原始宗教意识,这些宗教意识对其小说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使其小说... 韩少功的小说中,隐藏着浓厚的宗教意识,既有佛教的生命轮回和救世于苦难的意识,也有基督教的博爱和牺牲以及批判和拯救意识,还有巫楚文化中的巫鬼气息和自然图腾崇拜等原始宗教意识,这些宗教意识对其小说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使其小说完成了从世俗到宗教的蜕变和超越,形成了一种有思想深度的小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少功 小说 宗教意识 作用
下载PDF
从“乡思”的“乡”说开去——冯至《蛇》的一种读法
18
作者 郭大章 《绥化学院学报》 2018年第9期59-61,共3页
冯至在《蛇》一诗中,用悲壮豪迈的"故乡"和黑暗残酷的现实,形成了一组强烈的对比,使诗中"乡思"的"乡"具有了丰富的隐喻和象征意,它不仅是地理符号学上的故乡,更是精神世界的"故乡",从而表达了... 冯至在《蛇》一诗中,用悲壮豪迈的"故乡"和黑暗残酷的现实,形成了一组强烈的对比,使诗中"乡思"的"乡"具有了丰富的隐喻和象征意,它不仅是地理符号学上的故乡,更是精神世界的"故乡",从而表达了诗歌所隐含的深层次内涵:因对黑暗现实不满而发出的强烈爱国呼声及其浓浓的民族国家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至 《蛇》 乡思 爱国精神
下载PDF
鲁迅《故事新编》中的“迟暮”意识
19
作者 郭大章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7年第12期75-78,共4页
晚年的鲁迅,由于病痛缠身、处境艰难等原因,对自己一生所从事的"启蒙"事业产生了质疑。鲁迅在无奈和悲凉中,产生了一种无法避免的"迟暮"意识,这种意识也呈现在他晚年的作品《故事新编》中,从某种程度上,体现出了鲁... 晚年的鲁迅,由于病痛缠身、处境艰难等原因,对自己一生所从事的"启蒙"事业产生了质疑。鲁迅在无奈和悲凉中,产生了一种无法避免的"迟暮"意识,这种意识也呈现在他晚年的作品《故事新编》中,从某种程度上,体现出了鲁迅作为一个"启蒙者"的莫大的悲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事新编》 迟暮意识 病痛 晚年心态
下载PDF
寻根文学与中国当代文学观念的转变
20
作者 郭大章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12期69-73,共5页
在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寻根文学用自己的理论倡导及创作实践,第一次比较明确地提出了诸如民族和民间以及地域和文化等一系列概念,导致了中国当代文学观念的转变,从文化意识的复苏和民间精神立场的确立以及宗教意识的觉醒等多个方... 在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寻根文学用自己的理论倡导及创作实践,第一次比较明确地提出了诸如民族和民间以及地域和文化等一系列概念,导致了中国当代文学观念的转变,从文化意识的复苏和民间精神立场的确立以及宗教意识的觉醒等多个方面,极大地推动了整个中国当代文学的繁荣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根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 观念 转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