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内镜经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后尿崩症的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刘重友 张桐 +5 位作者 邓李轶 姜智元 郭威才 郭同轩 王雷 刘勇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37-40,56,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经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后尿崩症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神经内镜经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治疗的8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3 d内出现尿崩症63例,为尿崩症组;未出现尿...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经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后尿崩症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神经内镜经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治疗的8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3 d内出现尿崩症63例,为尿崩症组;未出现尿崩症26例,为非尿崩症组。比较两组患者肿瘤直径、肿瘤生长方式、肿瘤Knosp分级、MRI参数(手术前后肿瘤腔上下径变化值、手术前后垂体到鞍底距离变化值)等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后发生尿崩症的影响因素。结果尿崩症组肿瘤直径>3 cm、肿瘤鞍上生长、肿瘤Knosp分级3~4级、术前视力障碍、术中脑脊液漏、术后未切除假包膜的比例以及手术前后肿瘤腔上下径变化值、手术前后垂体到鞍底距离变化值均明显高于非尿崩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前后肿瘤腔上下径变化值(OR=0.497)、手术前后垂体到鞍底距离变化值(OR=2.886)是患者术后发生尿崩症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手术前后肿瘤腔上下径变化值、手术前后垂体到鞍底距离变化值是神经内镜经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后发生尿崩症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 尿崩症 神经内镜 肿瘤腔上下径 垂体到鞍底距离
下载PDF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全内镜MVD与显微镜MVD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柴新 郭威才 +5 位作者 高建 郭力 路洋 夏浩 吴俊逸 朱玉辐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180-184,共5页
目的 探讨全内镜下显微血管减压术(MVD)与显微镜下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8月—2021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行MVD治疗的PTN患者。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112例患者纳入研究,收集... 目的 探讨全内镜下显微血管减压术(MVD)与显微镜下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8月—2021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行MVD治疗的PTN患者。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112例患者纳入研究,收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上述患者分为内镜组(n=38)和显微镜组(n=74)。比较2组患者术后疗效、手术时间、责任血管发现率、术后住院时间、复发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内镜组术后治愈率为94.74%(36/38),显微组术后治愈率为66.22%(49/7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2组复发情况、责任血管发现率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5%,显微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9.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内镜下MVD治疗PTN较显微镜下MVD责任血管发现率更高、术后疗效更好、复发率更低、并发症更少,术后住院时间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显微血管减压术 神经外科手术 疗效
下载PDF
MR垂体柄高信号变化对经蝶内镜手术后尿崩症的预警意义
3
作者 张敬耀 李波 +3 位作者 高健 柴新 郭威才 朱玉辐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10期2012-2016,共5页
目的探讨经蝶内镜手术前后的垂体柄及后叶高信号是否可以预测尿崩的发生率及其持续时间。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21年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60例经蝶内镜治疗的鞍区肿物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前根据垂体柄高信号的形态特征... 目的探讨经蝶内镜手术前后的垂体柄及后叶高信号是否可以预测尿崩的发生率及其持续时间。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21年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60例经蝶内镜治疗的鞍区肿物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前根据垂体柄高信号的形态特征将其分为三组:垂体柄远端卵圆形(A组),垂体柄远端呈线形(B组),整个垂体柄呈线形(C组)。比较各组尿崩症的发生情况,总结三组病人尿崩症发生率的持续时间。总结垂体柄高信号和后叶高信号与尿崩症之间的关系。结果术前发生尿崩症6例(3.7%)后叶均未见高信号。术后一过性尿崩76例(47.5%),永久性尿崩9例(5.6%)。160例病人中术后1周67例(41.8%)术前垂体后叶未见高信号其中64例(95.5%)术后发生一过性的尿崩,92例(57.5%)术前垂体柄出现高信号其中76例(82.6%)术后发生一过性尿崩,两者均与术后尿崩症的发生显著相关(P<0.001)。术前垂体后叶无高信号病人(A组52.4%;B组68.4%;C组91.7%),尿崩持续时间(A组4.86 d;B组46 d;C组336.67 d),后叶高信号的恢复时间(A组108 d;B组204 d;C组687 d),C组尿崩持续时间及后叶的恢复时间最长,B组次之,A组最短。其中C组中有3例出现了永久性尿崩,且垂体柄有持续的高信号。结论垂体柄高信号的出现和后叶高信号的缺失提示术后发生尿崩,如果垂体柄为高信号则是一过性的尿崩。根据垂体柄中高信号的长度可以预测尿崩持续的时间,这与抗利尿激素(ADH)的转运障碍的程度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崩症 垂体柄 垂体后叶 磁共振成像 经蝶内镜手术 预测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酰化明胶3D培养的CAR-T细胞靶向杀伤脑胶质瘤细胞的研究
4
作者 高建 王小倩 +3 位作者 杭殿成 柴新 郭威才 朱玉辐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4期401-406,共6页
目的研究在甲基丙烯酰化明胶中培养的CAR-T细胞功能及活性的变化,以及用GelMA为载体,负载缓释CAR-T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基因编辑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第二代CAR-T细胞,制备负载CAR-T的甲基丙烯酸酯明胶,通过水凝胶成胶过程图像... 目的研究在甲基丙烯酰化明胶中培养的CAR-T细胞功能及活性的变化,以及用GelMA为载体,负载缓释CAR-T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基因编辑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第二代CAR-T细胞,制备负载CAR-T的甲基丙烯酸酯明胶,通过水凝胶成胶过程图像、储存及损耗模量验证水凝胶成功制备;使用荧光显微镜荧光成像、流式细胞分析验证CAR-T的成功转染;应用CCK-8实验检测水凝胶的生物相容性;构建共培养模型,利用Elisa试剂盒、细胞毒性LDH试剂盒检测上清液中释放的细胞因子、LDH,检测CAR-T是否成功活化,评估CAR-T细胞杀伤效应。结果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第4天的CAR-T细胞,见CAR-T细胞聚集成团并散发绿色荧光;第9天流式细胞术示CD3+T细胞的慢病毒转染率为42.2%,CD8+T细胞:CD4+T细胞约为1∶1,CAR-T细胞成功制备。CCK8实验示水凝胶无毒性。Elisa试剂盒示上清液中细胞活性因子IFN-γ释放量显著增多,提示CAR-T细胞识别EGFR抗体后,可成功活化。当效靶比为1∶1时,U87细胞毒性为71.75%,而U87 EGFRvⅢ细胞毒性为18.13%。结论甲基丙烯酸酯化明胶负载培养的CAR-T细胞活性良好,功能正常,可设计使用该水凝胶负载递送CAR-T细胞,实现CAR-T细胞的精确靶向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酰化明胶 CAR-T 3D细胞培养 胶质瘤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下载PDF
成人后颅窝肿瘤术后分流依赖性脑积水相关风险因素分析
5
作者 吴俊逸 夏浩 +6 位作者 肖耀东 封暴 余意 柴新 高建 郭威才 朱玉辐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486-491,共6页
目的探讨后颅窝肿瘤术后分流依赖性脑积水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方法。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后颅窝肿瘤切除术的224例成人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成人后颅窝肿瘤术后分流... 目的探讨后颅窝肿瘤术后分流依赖性脑积水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方法。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后颅窝肿瘤切除术的224例成人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成人后颅窝肿瘤术后分流依赖性脑积水的影响因素。结果224例成人后颅窝肿瘤手术患者,有20例(8.9%)患者出现分流依赖性脑积水需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肿瘤非全切除、术前脑室周围水肿、术后出血、瘤周水肿是成人后颅窝肿瘤术后分流依赖性脑积水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成人后颅窝肿瘤术后分流依赖性脑积水与肿瘤非全切除、术前脑室周围水肿、术后出血、瘤周水肿密切相关,临床应针对危险因素制定相应措施,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颅窝 开颅肿瘤切除术 分流依赖性脑积水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