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通道数据的高铁司机警觉评估实验设计
1
作者 郭峤枫 周明 +2 位作者 刘帆洨 郭孜政 史磊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5,共12页
高铁司机警觉与行车安全密切相关。为实现司机警觉状态评估,该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多通道数据的高铁司机警觉评估实验方案。依托高铁驾驶模拟器,以连续驾驶的方式诱发高铁司机警觉衰退,实验过程中同步采集其脑电、心电、眼动以及简单反... 高铁司机警觉与行车安全密切相关。为实现司机警觉状态评估,该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多通道数据的高铁司机警觉评估实验方案。依托高铁驾驶模拟器,以连续驾驶的方式诱发高铁司机警觉衰退,实验过程中同步采集其脑电、心电、眼动以及简单反应时间和疲劳程度主观量表。基于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等机器学习技术构建司机警觉评估模型技术方案。以司机神经、生理等融合特征为输入,以司机疲劳状态为输出,构建司机警觉评估模型,对提出的实验方案进行探讨,验证提出的实验方案的合理性与可应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司机 警觉评估 高铁模拟实验 高铁安全 实验设计
下载PDF
基于LSTM-Attention的高速铁路司机警觉度预测
2
作者 潘雨帆 史磊 +3 位作者 周宏宇 倪少权 张骏 郭孜政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9-37,共9页
准确度量高速铁路司机的警觉度是保障保证列车安全运行的关键问题。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通过眼动、心电信号及线路参数时序特征预测高速铁路司机警觉度的方法。研究基于心理学双任务范式设计模拟驾驶实验,主任务要求司机正常驾驶机车,次... 准确度量高速铁路司机的警觉度是保障保证列车安全运行的关键问题。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通过眼动、心电信号及线路参数时序特征预测高速铁路司机警觉度的方法。研究基于心理学双任务范式设计模拟驾驶实验,主任务要求司机正常驾驶机车,次任务要求司机在看到红色信号灯亮起时迅速按键,以司机对次任务的反应时间来量化其警觉度。构建警觉度预测模型时,对每个试次提取7项眼动指标和19项心电指标以及环境参数,并通过灰色关联分析筛选出14项有效的生理指标。然后以司机生理指标和线路环境参数为自变量,以其对次任务的反应时间为因变量,构建基于LSTM-Attention算法的高速铁路司机警觉度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LSTM-Attention模型对40名高速铁路司机反应时间预测平均绝对误差为92.86 ms,均方根误差为102.31 ms,平均相对误差为9.6%,且时间序列长度为5时预测效果最好,注意力机制的引入能减小模型约4%的预测误差。本文所提方法可实现对高速铁路司机警觉度的连续度量,可为驾驶辅助系统的研发提供技术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警觉度 高速铁路司机 长短时记忆网络 注意力
下载PDF
基于马尔可夫过程的驾驶员视觉注意力转移模型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郭孜政 陈崇双 +2 位作者 陈亚青 王永虎 唐优华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6-119,共4页
为研究驾驶员在车辆驾驶时的视觉注意力的转移规律,构建了注意力转移模型。基于马尔可夫过程,在将驾驶员重点视觉域划分为主视区、左后视镜、右后视镜、正后视镜、仪表盘5个子域的基础上,构建了视觉注意力转移模型,并给出了模型的求解... 为研究驾驶员在车辆驾驶时的视觉注意力的转移规律,构建了注意力转移模型。基于马尔可夫过程,在将驾驶员重点视觉域划分为主视区、左后视镜、右后视镜、正后视镜、仪表盘5个子域的基础上,构建了视觉注意力转移模型,并给出了模型的求解算法。最后结合实例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驾驶员 转移模型 马尔科夫过程 视觉注意力 驾驶安全
下载PDF
动车组人机控制界面背景色对识别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郭孜政 李永建 +2 位作者 钟永详 宋喆明 钱丙益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4-107,共4页
分别以红、橙、黄、绿、青、蓝、紫、灰、白和黑10种颜色作为人机控制界面的背景色,测试动车组司机的视觉识别效率。首先采用对称截尾法估计测试者对颜色组合的识别效率,然后采用Wilcoxon样本秩和检验法比较不同背景色时颜色组合识别效... 分别以红、橙、黄、绿、青、蓝、紫、灰、白和黑10种颜色作为人机控制界面的背景色,测试动车组司机的视觉识别效率。首先采用对称截尾法估计测试者对颜色组合的识别效率,然后采用Wilcoxon样本秩和检验法比较不同背景色时颜色组合识别效率的显著差异性,最后采用U统计量法为存在识别效率显著差异的背景色进行排序。计算结果表明:用黑色作背景色,颜色组合识别效率有显著差异,且优于其他9种颜色。因此动车组控制系统人机控制界面的背景色设置成黑色能提升司机的视觉识别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机控制界面 视觉识别 背景色 识别效率
下载PDF
动车组控制界面色彩匹配对识别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郭孜政 李永建 +2 位作者 马国忠 宋喆明 钱丙益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7-31,共5页
针对动车组控制界面设计中,不同前景-背景色匹配对动车组司机视觉识别效率影响性问题进行实验研究。以动车组司机简单反应时间为识别效率指标,在红、橙、黄、绿、青、蓝、紫、灰、白、黑10种基本色的90种色彩组合下,分别进行识别效率实... 针对动车组控制界面设计中,不同前景-背景色匹配对动车组司机视觉识别效率影响性问题进行实验研究。以动车组司机简单反应时间为识别效率指标,在红、橙、黄、绿、青、蓝、紫、灰、白、黑10种基本色的90种色彩组合下,分别进行识别效率实验研究。根据测试数据,结合参数统计方法,给出90种色彩匹配下的反应时间分布函数,通过单因子方差分析对90种色彩组合按识别效率差异性予以分组,并按识别效率对分组予以优劣性排序。研究表明:控制界面中不同色彩组合对识别效率具有影响性。研究结果可为动车组控制界面的前景-背景色选配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车组 视觉识别 色彩匹配 控制界面 识别效率
下载PDF
机车双司机驾驶行为可靠性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郭孜政 张殿业 +1 位作者 金键 唐优华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62-167,共6页
在人机系统可靠性理论与机车驾驶行为链的基础上,结合双司机作业特点,构建了基于感知、判断、操作元件及模块组的单司机及双司机驾驶行为模型。基于该模型,在确定单项器官元件可靠度测试与计算方法后,运用可靠性理论给出了功能模块可靠... 在人机系统可靠性理论与机车驾驶行为链的基础上,结合双司机作业特点,构建了基于感知、判断、操作元件及模块组的单司机及双司机驾驶行为模型。基于该模型,在确定单项器官元件可靠度测试与计算方法后,运用可靠性理论给出了功能模块可靠度、单司机驾驶行为可靠度、双司机驾驶行为可靠度模型,并对信息感知差系数、正副司机主次差系数等参数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从而构建了一套较为完善的驾驶行为可靠性测试分析方法。最后对4组16名机车司机按事故与非事故组进行分时段连续测试与可靠度计算,其结果表明,双司机驾驶行为可靠性不仅决定于单司机驾驶行为可靠性,并且正副司机间的协调性密切相关,同时与作业时间呈凹函数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司机作业 双司机作业 驾驶行为 可靠性 行车安全
下载PDF
基于EEG的驾驶疲劳识别算法及其有效性验证 被引量:11
7
作者 郭孜政 牛琳博 +2 位作者 吴志敏 肖琼 史磊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29-934,共6页
为有效识别驾驶员疲劳状态,基于脑电信号(electroencephalogram,EEG)提出了一种驾驶疲劳状态识别方法.首先,以时间段划分疲劳等级,并采用主、客观测评指标对疲劳等级划分的合理性进行验证.然后,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对脑电信号进行分析,... 为有效识别驾驶员疲劳状态,基于脑电信号(electroencephalogram,EEG)提出了一种驾驶疲劳状态识别方法.首先,以时间段划分疲劳等级,并采用主、客观测评指标对疲劳等级划分的合理性进行验证.然后,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对脑电信号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选取3种频段的平均幅值和5项合成指标,通过核主元分析(kernel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KPCA)构建疲劳识别脑电指标,结合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构建了驾驶员疲劳状态识别模型.最后,采用30名驾驶员连续驾驶2 h的脑电数据,对该模型方法进行试算.试算结果表明:疲劳状态识别正确率为79.17%~92.03%,平均正确率为84.62%,该方法可用于驾驶疲劳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驾驶疲劳 核主元分析 支持向量机 识别模型
下载PDF
疲劳对高铁司机持续性注意影响机制的ERP试验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郭孜政 潘毅润 +3 位作者 吴志敏 肖琼 谭永刚 张骏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1-86,共6页
为探究驾驶作业疲劳对高铁司机持续性注意的损伤机制,基于动车模拟器平台,进行主任务为动车驾驶,次任务为随机信号检测的连续4 h动车模拟驾驶试验。全程采集20名高铁司机的驾驶行为数据和脑电信号数据。根据试验数据,对高、低持续性注... 为探究驾驶作业疲劳对高铁司机持续性注意的损伤机制,基于动车模拟器平台,进行主任务为动车驾驶,次任务为随机信号检测的连续4 h动车模拟驾驶试验。全程采集20名高铁司机的驾驶行为数据和脑电信号数据。根据试验数据,对高、低持续性注意水平下司机的行为绩效、事件相关脑电位(ERP)成分进行差异性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第1阶段相比,第2阶段司机的行为绩效显著下降(对随机信号的反应时增加,有效检测率下降)。此外,ERP的P2成分波幅显著减小,N2b成分波幅显著增大、潜伏期显著延长,P3成分波幅显著减小、潜伏期显著延长。该结果表明,长时间连续作业将造成高铁司机的持续性注意水平下降,引起该水平降低的主要因素是疲劳造成高铁司机对突发事件的分类、评估,资源的调制、分配和认知控制等高级认知能力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司机 疲劳 持续性注意 事件相关脑电位(ERP) 动车模拟器
原文传递
基于EEG熵值的驾驶员脑力负荷水平识别方法 被引量:7
9
作者 郭孜政 潘毅润 +4 位作者 潘雨帆 吴志敏 肖琼 谭永刚 张骏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80-984,共5页
为了对驾驶员脑力负荷予以有效识别,基于脑电信号指标构建了一种驾驶员脑力负荷识别方法.对驾驶员脑电信号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选取θ(4~8 Hz),α(8~13 Hz),β(13~30 Hz)3个频段的频谱幅值分别进行熵处理,对所得到的熵值... 为了对驾驶员脑力负荷予以有效识别,基于脑电信号指标构建了一种驾驶员脑力负荷识别方法.对驾驶员脑电信号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选取θ(4~8 Hz),α(8~13 Hz),β(13~30 Hz)3个频段的频谱幅值分别进行熵处理,对所得到的熵值作为脑力负荷识别参数,并对识别参数进行Kruskal-Wallis检验,选取差异最为显著的10项参数作为脑力负荷特征指标,在此基础上结合BP模型构建了驾驶员脑力负荷识别模型.基于驾驶模拟器实验数据,模型识别正确率为87.8%~90.4%.结果表明,该模型对驾驶员脑力负荷识别具有较高准确性,可实现不同驾驶员脑力负荷的有效识别,为未来自动辅助驾驶系统构建及车载信息系统优化设计提供算法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驾驶脑力负荷 EEG BP神经网络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驾驶精神疲劳识别方法 被引量:7
10
作者 郭孜政 谭永刚 +2 位作者 马国忠 潘毅润 陈崇双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8-121,共4页
为了对驾驶精神疲劳予以有效识别,基于行为绩效结合心电信号指标构建了一种驾驶精神疲劳识别方法.以驾驶行为绩效为客观测评指标,给出了驾驶精神疲劳状态的分级划分方法.在此基础上,以心率变异性的6项指标作为疲劳识别特征因子,采用BP... 为了对驾驶精神疲劳予以有效识别,基于行为绩效结合心电信号指标构建了一种驾驶精神疲劳识别方法.以驾驶行为绩效为客观测评指标,给出了驾驶精神疲劳状态的分级划分方法.在此基础上,以心率变异性的6项指标作为疲劳识别特征因子,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建立了驾驶精神疲劳状态分类器.最后结合实例,依据驾驶行为绩效,将疲劳状态划分为2级,采用10名驾驶员连续4 h的驾驶行为绩效(反应时)、心电数据,对模型、方法予以测算.结果表明,10名驾驶员平均正确识别率在71%~80%之间,且其平均正确识别率为73%.BP神经网络模型与心率变异性指标相结合可有效的识别疲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驾驶行为 精神疲劳 识别方法 心率变异性 BP神经网络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主干线网规划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郭孜政 张殿业 +2 位作者 姜梅 付雷 唐优华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2-19,共8页
针对现有规划方法因缺乏线网形态定量确定致使线路功能层次不清的缺陷,提出一套以线网形态定量确定为依据、以覆盖最大相关性客流为目标的线网规划方法。首先在城市功能片区合理划分及客流场强分布有效计算的基础上,给出线网整体形态布... 针对现有规划方法因缺乏线网形态定量确定致使线路功能层次不清的缺陷,提出一套以线网形态定量确定为依据、以覆盖最大相关性客流为目标的线网规划方法。首先在城市功能片区合理划分及客流场强分布有效计算的基础上,给出线网整体形态布局的定量分析方法,界定各条线路的经由片区及宏观走向;其次针对具体线路,在确定其有效搜索域的基础上给出区域内客流集散点的析取与匹配优选方法;然后以优选后的集散点为控制点,以完成最大直达客流为目标,实现单条线路的优化布设;最后在对OD表修正调整的基础上,实现逐条布线,优化成网。由于给出了线网宏观形态的定量确定方法,与已有方法相比明确了线路的功能定位及宏观走向,此外通过集散点的优选匹配,提高线路对客流的有效覆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线网规划方法 客流场强 轨道交通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判别的驾驶行为危险状态辨识 被引量:10
12
作者 郭孜政 陈崇双 王欣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71-775,共5页
为有效辨识危险性驾驶行为,以事故发生概率为依据,对驾驶行为的危险状态分级.采用单因子方差分析提取危险状态辨识主因子.基于贝叶斯判别构建了驾驶行为危险状态辨识模型.将在连续驾驶条件下5名驾驶员驾驶行为状态指标测试数据分为两组... 为有效辨识危险性驾驶行为,以事故发生概率为依据,对驾驶行为的危险状态分级.采用单因子方差分析提取危险状态辨识主因子.基于贝叶斯判别构建了驾驶行为危险状态辨识模型.将在连续驾驶条件下5名驾驶员驾驶行为状态指标测试数据分为两组,分别用于标定与测试模型.测试结果表明错判率为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 安全工程 危险状态辨识 贝叶斯判别 驾驶行为
下载PDF
高负荷驾驶任务下驾驶员注意力状态概率模型 被引量:12
13
作者 郭孜政 陈崇双 陈亚青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41-546,共6页
为研究高负荷驾驶任务下驾驶员注意力状态转移规律,应用更新过程理论构建了短时段注意力状态概率模型,并给出了近似求解方法.对于长时间连续驾驶,该模型在状态转移点处难以满足齐次性特征要求,可用时段分割法处理.用实际数据对模型进行... 为研究高负荷驾驶任务下驾驶员注意力状态转移规律,应用更新过程理论构建了短时段注意力状态概率模型,并给出了近似求解方法.对于长时间连续驾驶,该模型在状态转移点处难以满足齐次性特征要求,可用时段分割法处理.用实际数据对模型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模型整体误差为2.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驾驶员 注意力 概率模型 马尔科夫过程理论
下载PDF
动车组显控界面字符行距对司机识别效率的影响性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郭孜政 李永建 +2 位作者 盛金根 钱丙益 宋炜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1-34,共4页
针对动车组显控界面设计中,字符行距对动车司机视觉识别效率影响性问题进行实验研究。以动车显控界面中普遍采用的2号宋体字为研究对象,以简单反应时为识别效率指标,在5种列距情况下,进行字符行距对识别效率的影响性实验研究。对于实验... 针对动车组显控界面设计中,字符行距对动车司机视觉识别效率影响性问题进行实验研究。以动车显控界面中普遍采用的2号宋体字为研究对象,以简单反应时为识别效率指标,在5种列距情况下,进行字符行距对识别效率的影响性实验研究。对于实验数据,采用方差检验进行组间差异性分析,应用回归分析研究字符行距与识别效率间的相关关系,并以正常识读速度为临界值,对显控界面字符行距最小阈值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字符行距对识别效率影响性显著,识别效率与字符行距呈非线性正相关关系,显控界面字符行距最小设置阈值为2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车组 字符行距 识别效率 显控界面
下载PDF
动车组显控界面字体大小对司机识别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郭孜政 李永建 +3 位作者 马国忠 盛金根 谭永刚 宋炜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3-97,共5页
从动车组的列车运行监控及记录装置(LKJ)和列车超速防护系统(ATP)显控界面上,选取分布频率最高的6,9,12和15画且左右结构的4组常见汉字,以正确的反应时间为识别效率指标,测试这4组汉字的结构复杂度和字体面积对动车组司机识别效率的影... 从动车组的列车运行监控及记录装置(LKJ)和列车超速防护系统(ATP)显控界面上,选取分布频率最高的6,9,12和15画且左右结构的4组常见汉字,以正确的反应时间为识别效率指标,测试这4组汉字的结构复杂度和字体面积对动车组司机识别效率的影响。首先采用因子方差分析法分析司机在识别这4组不同结构复杂度常见汉字时反应时间的差异;然后采用对数函数对测试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字体面积与识别效率间的定量关系式;最后以满足正常识读速度和反应操作耗时为限制条件得到对应这4组常见汉字字体面积的最小阈值分别为26,28,22和20m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车组 显控界面 司机 人机工程 识别效率
下载PDF
单司机值乘安全性评价模型 被引量:21
16
作者 郭孜政 唐优华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7-113,共7页
在分析单司机作业过程的基础上,构建以作业安全可靠性为目标层,以感知、信息处理和操控为准则层,以视觉、听觉、信息前馈处理、模板处理、推理分析、肢体操纵和工种协同为指标层的单司机作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依据事故分类统计数据,结... 在分析单司机作业过程的基础上,构建以作业安全可靠性为目标层,以感知、信息处理和操控为准则层,以视觉、听觉、信息前馈处理、模板处理、推理分析、肢体操纵和工种协同为指标层的单司机作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依据事故分类统计数据,结合模糊综合评判给出准则层、指标层的权重系数确定方法。在确定司机各单项生理、心理功能模块有效度测算的基础上,给出各指标评测值的计算方法。运用空间向量泛数对评价体系综合评价值进行分析计算,并通过偏导计算求得各指标弹性因子,用以反映各指标对作业安全性的影响度。以实际检测数据为例进行评测,结果表明:单司机值乘安全指数呈凹函数分布;生理指标安全弹性因子较为稳定,心理指标安全弹性因子的变化率较大且与作业时间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司机 单司机值乘 希尔伯特空间 安全评价 铁路安全
下载PDF
基于FCM的驾驶行为险态辨识模型 被引量:4
17
作者 郭孜政 陈崇双 +2 位作者 王欣 陈亚青 谭永刚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27-430,共4页
为实现险性驾驶行为的有效辨识,以事故发生概率为依据,在对驾驶行为状态予以险态分级的前提下,采用单因子方差分析进行险态辨识主因子析取,并基于模糊C均值聚类法构建了险态行为辨识模型。最后,结合实例对模型予以试算,并采用样本回代... 为实现险性驾驶行为的有效辨识,以事故发生概率为依据,在对驾驶行为状态予以险态分级的前提下,采用单因子方差分析进行险态辨识主因子析取,并基于模糊C均值聚类法构建了险态行为辨识模型。最后,结合实例对模型予以试算,并采用样本回代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误差率为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安全工程 险态辨识 C均值聚类 驾驶行为
下载PDF
驾驶员脑力负荷的SVM识别模型 被引量:6
18
作者 郭孜政 潘雨帆 +3 位作者 潘毅润 张骏 刘萍 谭永刚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54-158,共5页
车载信息系统的使用,道路交通控制信息的复杂,增加了驾驶员脑力负荷量.为对驾驶员脑力负荷进行有效识别,为自动辅助驾驶系统以及交通信息的整合优化设计提供依据,以驾驶员脑电信号δ(0.54 Hz),θ(48 Hz),α(813 Hz),β(1330Hz)频谱幅值... 车载信息系统的使用,道路交通控制信息的复杂,增加了驾驶员脑力负荷量.为对驾驶员脑力负荷进行有效识别,为自动辅助驾驶系统以及交通信息的整合优化设计提供依据,以驾驶员脑电信号δ(0.54 Hz),θ(48 Hz),α(813 Hz),β(1330Hz)频谱幅值为输入特征,结合SVM模型构建了驾驶员脑力负荷识别模型.在此基础上,基于驾驶模拟器实验数据,对该模型予以试算.结果表明,模型识别正确率可达93.8%96.5%.该模型对驾驶员脑力负荷识别具有较高准确性,可用于驾驶员脑力负荷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驾驶员 脑力负荷 识别 脑电 支持向量机
下载PDF
基于EEG的驾驶持续性注意水平PSO-SVM识别模型 被引量:4
19
作者 郭孜政 吴志敏 +2 位作者 潘雨帆 余刚 张骏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27-432,共6页
为了对驾驶持续性注意水平予以有效识别,基于脑电(EEG)信号特征指标构建了一种持续性注意水平识别方法.以驾驶行为绩效为客观测评指标,提出了一种驾驶持续性注意水平等级划分方法.在此基础上,选取驾驶员EEG波段(θ(4~8Hz)、... 为了对驾驶持续性注意水平予以有效识别,基于脑电(EEG)信号特征指标构建了一种持续性注意水平识别方法.以驾驶行为绩效为客观测评指标,提出了一种驾驶持续性注意水平等级划分方法.在此基础上,选取驾驶员EEG波段(θ(4~8Hz)、α(8~13Hz)、β(13~30Hz))的频谱幅值及其组合指标(α+β)β、α/β、(θ+α)/(α+β)、θ/β、(α+β)/θ作为特征指标,将粒子群优化(PSO)算法与支持向量机(SVM)相结合,构建了驾驶持续性注意水平识别算法.最后,基于驾驶模拟器实验数据对该模型予以试算.结果表明模型识别平均正确率可达93.02%.该方法可用于对驾驶员持续性注意水平的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群优化 支持向量机 驾驶持续性注意 识别模型
下载PDF
基于证据理论的驾驶行为险态识别方法 被引量:3
20
作者 郭孜政 陈崇双 +2 位作者 王欣 刘玉增 谭永刚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66-870,共5页
针对驾驶过程中危险性驾驶行为状态的有效辨识问题,基于证据理论提出一套系统的驾驶行为险态辨识方法.在设定的显著性水平下,采用因子方差分析法,从驾驶行为状态因子中提取若干因子构建驾驶行为险态辨识特征集.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贝叶... 针对驾驶过程中危险性驾驶行为状态的有效辨识问题,基于证据理论提出一套系统的驾驶行为险态辨识方法.在设定的显著性水平下,采用因子方差分析法,从驾驶行为状态因子中提取若干因子构建驾驶行为险态辨识特征集.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贝叶斯模型、FCM模型、神经网络模型,构建3类驾驶行为险态辨识器,实现驾驶行为危险状态辨识.针对3类辨识器辨识结果的差异性,采用D-S证据理论,对3类模型的辨识结果予以融合,实现了驾驶行为状态危险等级的融合识别.最后结合实例予以试算,结果表明,对于危险性驾驶行为状态的误判率为1.73%,方法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安全 驾驶行为 险态辨识 D-S证据理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