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伊犁河谷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关键技术研究思路 被引量:3
1
作者 郭岩彬 焦子伟 +3 位作者 陈勇 宋萍 孟凡乔 吴文良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B10期72-76,共5页
通过概述伊犁河谷主要农产品生产状况,分析伊犁河谷主要作物病虫草害发生危害情况,结合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生产国家标准要求,对伊犁河谷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中的土壤培肥和病虫草害综合治理关键技术提出了研究思路。
关键词 伊犁河谷 绿色有机食品 病虫草害 管理
下载PDF
新疆伊犁垦区有机水稻生产养分平衡及氮素污染风险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孙向平 李国学 +4 位作者 孟凡乔 郭岩彬 吴文良 依力汉木 陈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158-162,共5页
为研究肥料使用过程中养分效率和氮素污染风险,在伊犁河南岸新垦区,针对有机水稻,通过2 a的田间试验,分析有机肥和化肥投入对于水稻产量及构成因子、土壤养分平衡以及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水稻生产条件下,施用牛羊粪主要... 为研究肥料使用过程中养分效率和氮素污染风险,在伊犁河南岸新垦区,针对有机水稻,通过2 a的田间试验,分析有机肥和化肥投入对于水稻产量及构成因子、土壤养分平衡以及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水稻生产条件下,施用牛羊粪主要通过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增加水稻产量,而常规水稻生产则通过增加单位面积穗数(分蘖数)和穗粒数。高量有机肥处理对土壤有机质增加显著,不同有机肥水平和化肥处理对全氮都没有显著影响。有机水稻生产中N、P、K养分盈亏量分别在106~678 kg/hm2、26~166 kg/hm2和79.5~627.3 kg/hm2之间。有机水稻N素表观利用效率、农学利用效率分别为低量有机肥处理17.7%、10.6 kg/kg和高量有机肥处理8.7%、4.9 kg/kg。在伊犁地区高量有机肥投入条件下,水稻产量可以达到当地常规生产的80%。高量有机肥可以维持或提高水稻产量,但养分资源利用效率低,潜在的农业面源污染值得重视。该文对新疆伊犁垦区土地开发过程中协调农业生产和水土资源保护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 养分 污染 有机水稻 氮素利用效率 伊犁
下载PDF
一株多粘类芽孢杆菌的鉴定及其生防促生效果初步测定 被引量:41
3
作者 郭芳芳 谢镇 +3 位作者 卢鹏 郭岩彬 张立钦 王勇军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89-496,共8页
菌株CF05是从浙江天目山柳杉中分离得到的1株细菌,经形态、16S rDNA序列、生理生化指标检测,鉴定为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平板拮抗结果表明,该菌对9种植物病原真菌和3种病原细菌具有显著拮抗效果。室内生测结果表明,... 菌株CF05是从浙江天目山柳杉中分离得到的1株细菌,经形态、16S rDNA序列、生理生化指标检测,鉴定为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平板拮抗结果表明,该菌对9种植物病原真菌和3种病原细菌具有显著拮抗效果。室内生测结果表明,发酵液和菌悬液对番茄幼苗均具有明显的促生效果,其中发酵液处理最佳,鲜重增长272.0%,干重增长266.7%。菌株CF05接种27 d后,番茄根际细菌浓度仍很高。种子萌发测定结果表明,菌株CF05处理后发芽率提高11.7%,番茄猝倒病防治测定结果显示,发病率降低38.6%,效果均优于Bacillus subtilis 168处理。综上结果,表明P.polymyxa CF05是1株生防性状优良的促生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粘类芽孢杆菌 生物防治 促生 番茄猝倒病
下载PDF
北京郊区有机蔬菜土壤养分平衡及δ^(15)N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诸葛玉平 苏志慧 +4 位作者 张彤 王会 孟凡乔 吴文良 郭岩彬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313-2318,共6页
本研究针对北京郊区汇源与正谷有机蔬菜基地,通过对不同蔬菜生产基地取样分析,研究有机和常规蔬菜生产条件下土壤养分平衡特征,分析有机生产蔬菜和土壤的15N特征。结果表明,(1)有机蔬菜生产与常规生产对比,由于施肥数量不同,汇源有机蔬... 本研究针对北京郊区汇源与正谷有机蔬菜基地,通过对不同蔬菜生产基地取样分析,研究有机和常规蔬菜生产条件下土壤养分平衡特征,分析有机生产蔬菜和土壤的15N特征。结果表明,(1)有机蔬菜生产与常规生产对比,由于施肥数量不同,汇源有机蔬菜基地土壤N、P及K盈余量(分别为356~472kg·hm-2、298kg·hm-2和200~226kg·hm-2)高于当地常规生产,而正谷有机蔬菜生产土壤N、P及K养分盈余量(分别为-164~190kg·hm-2、107.9~435.5kg·hm-2和-164.5~-136.8kg·hm-2)低于当地常规生产;(2)汇源有机蔬菜生产模式中,土壤N素养分有逐季累积的趋势,有机肥的N、P和K养分存在着不平衡性,这可能是造成0~20cm土层磷素大量累积的重要原因;(3)蔬菜类别不同,δ15N值不同,一般为叶菜类最高(10.49‰),果菜类次之(10.07‰),根菜类δ15N值最低(5.62‰);(4)植物不同部位δ15N值也有差异。针对圆椒的分析表明,圆椒叶δ15N(12.44‰)>圆椒果实δ15N(9.35‰);(5)土壤δ15N与土壤全N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回归方程为δ15N土壤=13.098N土壤+3.7624,R2=0.938,而植物δ15N与土壤δ15N之间、植物δ15N与土壤全氮相关性较差。长期施用有机肥,使得土壤中15N更多来自有机肥,进而表现为蔬菜δ15N升高,高量有机肥可以短期内增加叶菜类植物δ15N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农业 蔬菜 养分平衡 δ15N 北京
下载PDF
论生态资源丰富经济欠发达区绿色产业发展战略——以新疆伊犁河谷地区为例 被引量:15
5
作者 焦子伟 郭岩彬 +2 位作者 孟凡乔 王开勇 吴文良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17,共5页
该文结合生态资源丰富经济欠发达的伊犁河谷地区的农业基本情况及发展绿色产业的优势,运用生态学原理、系统工程等方法,借助现代管理技术,坚持市场导向原则、因地制宜原则、科学规划原则和政府服务原则,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重点推进绿色... 该文结合生态资源丰富经济欠发达的伊犁河谷地区的农业基本情况及发展绿色产业的优势,运用生态学原理、系统工程等方法,借助现代管理技术,坚持市场导向原则、因地制宜原则、科学规划原则和政府服务原则,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重点推进绿色种植业、绿色设施农业、绿色畜牧业、绿色林业、绿色旅游观光农业、绿色农产品加工业和绿色保鲜储运业支柱产业,将伊犁河谷建设成为我国绿色农产品产业发展基地,实现农民增收和企业增效,推动伊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资源 绿色产业 发展战略 伊犁河谷
下载PDF
叶面喷施不同形态硒对草莓吸收和转运硒的影响 被引量:14
6
作者 王晓芳 罗章 +4 位作者 万亚男 王琪 孙宏杰 郭岩彬 李花粉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334-339,共6页
采用温室大棚试验,研究了叶面喷施硒酸钠和亚硒酸钠对提高草莓硒含量的影响以及硒在草莓植株中的转运和分布,旨在为富硒水果的开发和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在草莓初花期进行叶面喷施亚硒酸钠和硒酸钠,当喷硒量为20、40、60 g Se·... 采用温室大棚试验,研究了叶面喷施硒酸钠和亚硒酸钠对提高草莓硒含量的影响以及硒在草莓植株中的转运和分布,旨在为富硒水果的开发和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在草莓初花期进行叶面喷施亚硒酸钠和硒酸钠,当喷硒量为20、40、60 g Se·hm^(-2)时,亚硒酸钠处理40 d后草莓果实样品中硒含量分别为0.03、0.10、0.15 mg·kg^(-1)FW,分别为对照的3、20倍和30倍;硒酸钠处理40d后草莓果实硒含量分别为0.05、0.12、0.17 mg·kg^(-1) FW,是对照处理的5、24倍和34倍。但是叶面喷施的硒持续供给果实的能力有限,随着草莓果实的连续生长,后期采收的草莓中硒含量显著下降。叶面喷硒后,叶片吸收的亚硒酸钠约有30%转移到了根部,而硒酸钠则更多地累积于叶片中,转移到根部的量不到15%。草莓初花期叶面喷施硒可以显著提高前期草莓果实中硒的含量,随着采收期的延长,草莓中硒的含量显著下降,喷施亚硒酸钠的处理硒向根部转移的能力高于硒酸钠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叶面喷施 亚硒酸钠 硒酸钠
下载PDF
新疆伊犁河流域有机产业发展潜力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孟凡乔 肖斐雯 +5 位作者 孙向平 焦子伟 依力汉木 陈勇 吴文良 郭岩彬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037-2044,共8页
【目的】分析新疆伊犁河流域发展有机农业的必要性。【方法】采用资料收集和农户调查的方法。作为新疆重要的经济区,伊犁河流域面临着发展农牧业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双重挑战。(1)优良的光热水土资源,非常适合各类作物生长和畜牧业发... 【目的】分析新疆伊犁河流域发展有机农业的必要性。【方法】采用资料收集和农户调查的方法。作为新疆重要的经济区,伊犁河流域面临着发展农牧业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双重挑战。(1)优良的光热水土资源,非常适合各类作物生长和畜牧业发展。当地污染少,环境质量优良,生产有机和绿色农产品具有环境优势。(2)区域地缘优势突出,有利于开拓中亚市场。(3)在伊犁河水土资源开发的过程中,由于其自然生态条件较为脆弱,土地退化和质量降低、面源污染的风险较大,水土资源开发过程中发展有机农业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对于有机农业的发展规模,则需要从资源条件、肥料等生产资料投入、技术水平以及市场规模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多目标规划。而且有机农业的发展规划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根据社会和经济发展进行调整。【结果】在伊犁河流域发展有机农业,应该(1)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实现土地的种养结合。(2)根据规划将新开垦土地数量控制在合理水平,并通过工程和生物措施,降低和避免水土流失、土壤盐碱化,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3)采取措施,保护天然草场和草地资源,减少由于草地改变引起的土地沙化和退化。(4)在保证畜牧业生产草场肥力和质量的前提下,可以适度利用放牧牲畜粪便进行种植业生产。(5)延长有机产品链条,开发和应用有机加工技术,增加有机产品附加值。加强生产、流通、科研、服务之间的联合,提高农民的组织化水平,确保有机农产品的质量得到保证。拓宽有机产品的营销渠道,培训和提升有机营销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 水土资源 开发 有机农业 中亚市场
下载PDF
应用稳定同位素分析北京地区有机蔬菜和土壤氮素特征 被引量:6
8
作者 李光德 秦凤琴 +4 位作者 诸葛玉平 李雪倩 孟凡乔 吴文良 郭岩彬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602-1608,共7页
与常规农业不同,有机农业生产中禁止使用化学合成氮肥,因而有机和常规农业生产模式下作物产品中15N丰度即δ15N存在差异,可以据此区分有机和常规农产品。选择北京郊区5个有机和1个常规蔬菜生产基地,对蔬菜及土壤取样,对其δ15N进行测定... 与常规农业不同,有机农业生产中禁止使用化学合成氮肥,因而有机和常规农业生产模式下作物产品中15N丰度即δ15N存在差异,可以据此区分有机和常规农产品。选择北京郊区5个有机和1个常规蔬菜生产基地,对蔬菜及土壤取样,对其δ15N进行测定,分析有机和常规生产条件下蔬菜及土壤中δ15N的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有机生产时间和有机肥N投入的增加,土壤全N和δ15N都呈现增加的趋势,且当季作物对于肥料的δ15N反映敏感。蔬菜δ15N与蔬菜全N、与土壤δ15N,土壤δ15N与土壤全N之间可以用直线回归方程拟合,且都达到极显著水平的相关程度。在北京地区,15N测试能够对番茄的化学氮肥使用进行准确判断,而对于芹菜没有准确判断出其生产过程使用了化学氮肥。对于北京地区有机蔬菜,95%概率条件下可以认为有机叶菜、根菜和果菜δ15N值应分别大于7.55‰、7.64‰和5.42‰。δ15N值可以作为蔬菜是否使用化学N肥的"有效工具",但不能作为唯一手段,还应该结合蔬菜生产过程的档案信息、现场检查等其他措施,综合进行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有机农业 蔬菜 δ15N 化学合成氮肥
下载PDF
pqq基因簇在Escherichia coli DH5α中表达及对其溶磷促生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焦子伟 张相锋 +3 位作者 努尔买买提 任艳利 吾尔恩 郭岩彬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43-48,共6页
为丰富植物促生菌的构建模式,本文以Escherichia coli DH5α为供试菌株,通过遗传转化,将水生拉恩氏菌(Rahnella aqautilis)HX2的pqq基因簇导入E.coli DH5α,获得DH5α(pqq)菌株,采用平板溶磷、钼锑抗比色法、HPLC法、温室盆栽等试验分... 为丰富植物促生菌的构建模式,本文以Escherichia coli DH5α为供试菌株,通过遗传转化,将水生拉恩氏菌(Rahnella aqautilis)HX2的pqq基因簇导入E.coli DH5α,获得DH5α(pqq)菌株,采用平板溶磷、钼锑抗比色法、HPLC法、温室盆栽等试验分析研究DH5α(pqq)菌株溶磷产酸促生作用机理。DH5α(pqq)菌株与E.coli DH5α相比,溶磷圈直径、有效磷浓度增加,溶解矿质磷的能力显著增强;有机酸代谢显著增加,以产葡萄糖酸为主。DH5α(pqq)处理与对照相比对玉米株高、茎鲜重、植株鲜重、茎干重、植株干重、全磷、土壤有效磷分别提高了5.2%、30.0%、32.5%、18.5%、7.7%、30.8%和24.0%,并呈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来自HX2菌株的pqq基因簇通过异源表达具有活性,能够实现对溶磷促生的遗传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qq基因簇 DH5α(pqq)菌株 矿质磷 有机酸 溶磷促生
下载PDF
不同施肥水平对新疆伊犁有机大豆田杂草群落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焦子伟 张相峰 +2 位作者 尚天翠 董明 郭岩彬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49-457,共9页
对不同有机肥施肥水平下新疆伊犁有机大豆田的杂草发生种类、发生量、群落多样性及大豆产量等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有机大豆生育期内共发生杂草10科16种,以双子叶、一年生杂草为主要发生类型。处理N180(纯N 180 kg·hm-2)、N1... 对不同有机肥施肥水平下新疆伊犁有机大豆田的杂草发生种类、发生量、群落多样性及大豆产量等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有机大豆生育期内共发生杂草10科16种,以双子叶、一年生杂草为主要发生类型。处理N180(纯N 180 kg·hm-2)、N120(纯N 120 kg·hm-2)、N60(纯N 60 kg·hm-2)与对照N0(纯N 0 kg·hm-2)相比,其发生的杂草种类基本一致;全生育期内4种处理杂草的发生量差异不显著(P<0.05),对其杂草发生量未有影响。苗期和花期,4种处理杂草的群落结构基本一致,均以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 L.)、无芒稗(Echinochloa crusgalli(L.)Beauv.var.mitis(Pursh)Peterm)和灰黎(Chenopodium album L.)3种杂草为优势种,但其优势度或高或低;成熟期,N180、N120处理的杂草群落优势种与苗期、花期的基本一致,N60处理的优势种为反枝苋、无芒稗和稗(Echinochloa crusgalli(L.)Beauv.);对照的优势种则变为反枝苋、灰黎和稗。4种处理对其杂草群落的丰富度均随采样次数而下降,但对其杂草群落多样性和均匀度未有影响,且对其杂草群落的共有种与相似度表现的随机性比较强。从成本和增产效果等综合因素考虑分析,N120处理的成本相对较低,增产效果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有机大豆 杂草群落 多样性 产量
原文传递
作物富硒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11
作者 谢斌 吴文良 +2 位作者 郭岩彬 孙宏杰 焦子伟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18,共4页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人体中的硒主要来源于作物。对作物富硒,提高作物及人体中硒含量的研究成为人体硒营养改善的一个重要领域和热点。本文从硒的施入方式和不同作物富硒差异上概述了各种作物富硒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根源性因素——...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人体中的硒主要来源于作物。对作物富硒,提高作物及人体中硒含量的研究成为人体硒营养改善的一个重要领域和热点。本文从硒的施入方式和不同作物富硒差异上概述了各种作物富硒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根源性因素——土壤因素对作物富硒影响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富硒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蛹虫草活性物质提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2
作者 陈方圆 焦子伟 +2 位作者 努尔买买提 郭岩彬 马正海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13,共7页
蛹虫草别称北虫草、北冬虫夏草、蛹草菌等,分类学上与冬虫夏草同属,现已形成大规模人工栽培,因药理作用广泛,已被批准为冬虫夏草的替代品及新资源食品。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蛹虫草活性物质提取技术进行了相关研究与报道,本文结合国内外... 蛹虫草别称北虫草、北冬虫夏草、蛹草菌等,分类学上与冬虫夏草同属,现已形成大规模人工栽培,因药理作用广泛,已被批准为冬虫夏草的替代品及新资源食品。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蛹虫草活性物质提取技术进行了相关研究与报道,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技术与成果,对蛹虫草活性成分的提取技术进行归纳与总结:提取虫草素主要有水浴浸提法、超声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微波法等;提取虫草酸有水提法、醇提法、超声-浸提协同提取法等;提取多糖有热水浸提法、超声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等;提取超氧化物歧化酶有基酒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煎煮法等;提取甾醇和糖醇有超声波提取法等;提取色素有酸热法、丙酮提取法等。建议进一步优化蛹虫草活性物质的提取工艺,为实现其工业化、产业化开发提供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蛹虫草 冬虫夏草 活性物质 提取技术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不同碳源条件下GDH对植物促生菌HX2溶解无机磷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焦子伟 吴文良 郭岩彬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68-274,共7页
【目的】水生拉恩氏菌(Rahnella aquatilis)HX2是一株优良的植物促生菌且已应用于新疆伊犁绿色有机农业生产,揭示葡萄糖脱氢酶(glucose dehydrogenase,GDH)作为氧化还原酶对其溶解无机磷作用影响。【方法】以HX2、插入突变gdh基因的突变... 【目的】水生拉恩氏菌(Rahnella aquatilis)HX2是一株优良的植物促生菌且已应用于新疆伊犁绿色有机农业生产,揭示葡萄糖脱氢酶(glucose dehydrogenase,GDH)作为氧化还原酶对其溶解无机磷作用影响。【方法】以HX2、插入突变gdh基因的突变体MH16及其互补菌株为供试材料,采用平板溶磷、钼锑抗比色法等方法,在不同碳源条件下对其进行溶磷定性、定量以及p H相关分析。【结果】GDH参与HX2菌株对葡萄糖、木糖、D-甘露醇、D-甘露糖、乳糖、蔗糖、D-山梨醇、D-果糖8种碳源的溶磷代谢,但其溶磷代谢因HX2菌株利用不同碳源的能力而不同,以碳源D-山犁醇最低,木糖最高。【结论】明确了GDH在不同碳源条件下对HX2菌株溶解无机磷代谢起关键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脱氢酶 水生拉恩氏菌HX2 不同碳源 溶磷 无机磷
下载PDF
不同形态硒对金针菇吸收和富集硒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万亚男 罗章 +4 位作者 王晓芳 王琪 余垚 郭岩彬 李花粉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76-1181,共6页
通过基质栽培试验,研究了硒酸钠、亚硒酸钠和硒代蛋氨酸(0~0.8 mg/kg)对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吸收和富集硒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硒的添加显著增加了金针菇原基和子实体的硒含量,且硒含量均随硒添加浓度的上升而显著增加。在... 通过基质栽培试验,研究了硒酸钠、亚硒酸钠和硒代蛋氨酸(0~0.8 mg/kg)对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吸收和富集硒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硒的添加显著增加了金针菇原基和子实体的硒含量,且硒含量均随硒添加浓度的上升而显著增加。在相同硒浓度水平下,3种外源硒对金针菇子实体硒含量的增加效果为亚硒酸钠>硒代蛋氨酸>硒酸钠:施硒量为0.8 mg/kg时,3种硒处理下金针菇子实体的硒含量分别为0.24、0.12和0.08 mg/kg。此外,亚硒酸钠处理下金针菇子实体和原基的硒回收率大于硒代蛋氨酸和硒酸钠处理。且随着硒添加浓度的增加,硒代蛋氨酸和硒酸钠处理下子实体硒的回收率显著下降:分别从14.28%逐渐降低到6.33%和从13.67%减少到3.70%;而添加硒酸钠时,硒的回收率随添加浓度的增加无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 硒酸钠 亚硒酸钠 硒代蛋氨酸 硒回收率
下载PDF
PQQ和IAA促生因子对Rahnella aquatilis HX2菌株促生机理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焦子伟 位婉 +2 位作者 李磊 张相锋 郭岩彬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07-917,共11页
【目的】Rahnella aquatilis HX2菌株能合成吡咯喹啉醌(PQQ)和吲哚乙酸(IAA),探明PQQ与IAA在HX2菌株促生作用中的作用与机理。【方法】通过试管苗试验、温室砂培试验,分别以纯品PQQ、纯品IAA、HX2菌株及PQQ合成缺失突变体及互补菌株等... 【目的】Rahnella aquatilis HX2菌株能合成吡咯喹啉醌(PQQ)和吲哚乙酸(IAA),探明PQQ与IAA在HX2菌株促生作用中的作用与机理。【方法】通过试管苗试验、温室砂培试验,分别以纯品PQQ、纯品IAA、HX2菌株及PQQ合成缺失突变体及互补菌株等处理接种玉米,对各处理的玉米生长量、营养以及根形态方面的影响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与空白对照相比,PQQ、IAA纯品处理均能在促进玉米生长方面均有好的效果,HX2处理在玉米生物量(株高、鲜重和干重)、玉米营养(全N、全P、全K)摄入有显著提高,处理效果更好;PQQ合成缺失突变体MH15处理,虽对玉米鲜重、干重、全N、全P与对照相比有促进作用,但与HX2和互补菌株CMH15(pqq)处理玉米的促生效果相比较低。纯品PQQ、IAA处理主要提高了其细根长、中根长、总根长的长度和根表面积增加,但其根平均直径降低;而HX2菌株处理增加了其细根长、中根长、粗根长的长度,使玉米根系不仅伸长,且根系变粗。【结论】PQQ可作为直接促生因子和IAA,共同参与了HX2菌株对增加玉米生物量,提高玉米营养的摄入,促进其根形态等方面起到关键调控作用,明确了HX2菌株-PQQ-玉米、HX2菌株-IAA-玉米之间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hnella aquatilis HX2 吡咯喹啉醌 吲哚乙酸 促生 调控
下载PDF
我国有机农产品市场失灵原因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普书贞 吴文良 +1 位作者 张新民 郭岩彬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88-90,共3页
发展有机农业,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并为人类提供安全、营养的食品,成为世界农业发展的趋势。重视健康,注重食品安全、营养的消费观念,日益为消费者所接受;消费高质量、高营养的农产品已成趋势。国外有机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增长快速,而我... 发展有机农业,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并为人类提供安全、营养的食品,成为世界农业发展的趋势。重视健康,注重食品安全、营养的消费观念,日益为消费者所接受;消费高质量、高营养的农产品已成趋势。国外有机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增长快速,而我国有机农产品的有效需求却增长缓慢,市场失灵现象的原因何在?本文分析认为信息不对称及有机农产品生产的外部性未得到合理解决是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有机农产品 市场失灵 原因分析
下载PDF
有机耕作对大豆土壤—植株氮磷吸收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开勇 郭岩彬 +2 位作者 孟凡乔 焦子伟 吴文良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3年第33期248-252,共5页
通过常规与有机大豆土壤—植株氮磷吸收规律和产品品质比较,为区域农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研究以常规与有机大豆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植株氮磷吸收规律,大豆产量与品质差异。结果表明,常规与有机耕作模式下土壤全氮、全磷含量差异均不... 通过常规与有机大豆土壤—植株氮磷吸收规律和产品品质比较,为区域农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研究以常规与有机大豆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植株氮磷吸收规律,大豆产量与品质差异。结果表明,常规与有机耕作模式下土壤全氮、全磷含量差异均不显著。不同生育时期常规与有机大豆土壤全磷含量差异显著,均表现为成熟期最大,花期最小。常规与有机大豆植株氮素、磷素吸收均为花期最大,成熟期最小。与常规大豆相比,有机大豆产量和蛋白质产量分别提高13.7%和17.1%,油脂产量降低9.1%。由此得出,有机和常规大豆土壤—植株氮磷吸收特征基本相同,但有机大豆种植过程中由于充分利用土壤自身调节能力,改善了土壤养分均衡供应,使得产量及品质均显著高于常规大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耕作 大豆 氮磷吸收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常规与有机农田土壤团聚体组成及碳氮储量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开勇 郭岩彬 +3 位作者 孟凡乔 陈竹 焦子伟 吴文良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80-184,共5页
长期施用化肥或连作农田管理模式导致土壤质量退化及碳氮损失加剧。以常规农作大豆和转换后的有机农作大豆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土壤物理分组技术,分析了土壤团聚体组成及碳氮储量变化。结果表明,常规农作大豆田转换为有机农作大豆... 长期施用化肥或连作农田管理模式导致土壤质量退化及碳氮损失加剧。以常规农作大豆和转换后的有机农作大豆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土壤物理分组技术,分析了土壤团聚体组成及碳氮储量变化。结果表明,常规农作大豆田转换为有机农作大豆田后,〈0.053mm粉粒加黏粒比重显著降低,0.053~0.25mm较小团聚体显著增加,土壤稳定性增大,土壤及团聚体中有机碳和全氮含量都显著增加。有机农作大豆田土壤包被于较小的大团聚体(0.25~2ram)中的〈O.053mm细颗粒有机质百分比显著降低,0.053-2mm粗颗粒有机质显著增加。有机农作大豆田土壤及团聚体中碳氮储量都显著高于常规农作大豆田,土壤碳汇和氮汇效应增大。有机农作大豆田土壤稳定性增加,团聚体中碳氮含量显著增加,土壤碳汇效应增强,有机农作方式可能比常规农作方式更有利于土壤碳氮资源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农田 土壤团聚体 碳氮储量
下载PDF
不同碳源条件下PQQ对植物促生菌Rahnella aquatilis HX2溶解无机磷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焦子伟 张相锋 +2 位作者 张娜 吾尔恩 郭岩彬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95-301,共7页
【目的】水生拉恩氏菌(Rahnella aquatilis)HX2能合成葡萄糖脱氢酶(glucose dehydrogenase,GDH)和吡咯喹啉醌(pyrroloquinoline quinone,PQQ),PQQ为GDH辅酶,与其共同参与葡萄糖溶磷代谢。揭示不同碳源条件下PQQ影响HX2菌株溶解无机磷作... 【目的】水生拉恩氏菌(Rahnella aquatilis)HX2能合成葡萄糖脱氢酶(glucose dehydrogenase,GDH)和吡咯喹啉醌(pyrroloquinoline quinone,PQQ),PQQ为GDH辅酶,与其共同参与葡萄糖溶磷代谢。揭示不同碳源条件下PQQ影响HX2菌株溶解无机磷作用的机理。【方法】以野生菌株HX2、突变体MH15及其互补菌株CMH15(pqq)为供试材料,在不同碳源条件下采用平板溶磷、钼锑抗比色法等方法对其进行溶解无机磷定性、定量以及p H相关分析。【结果】除D-山犁醇、D-果糖外,PQQ参与HX2菌株对木糖、葡萄糖、D-甘露糖、D-甘露醇、蔗糖、乳糖6种碳源的溶磷代谢,但其溶磷代谢因HX2菌株利用不同碳源的能力而不同,以乳糖利用最低,木糖利用最高。【结论】PQQ作为GDH的辅酶,两者共同参与HX2菌株的木糖、葡萄糖、D-甘露糖、D-甘露醇、蔗糖和乳糖溶解无机磷代谢,并起到重要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咯喹啉醌 水生拉恩氏菌HX2 不同碳源 无机磷
下载PDF
葡萄根癌生防菌株E26生防效果的离体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靖 郭岩彬 +2 位作者 王建辉 李金云 王慧敏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395-1402,共8页
【目的】筛选葡萄离体茎段和叶片的最适表面消毒条件、离体培养基和接种方法,建立生防菌株E26防治葡萄根癌病效果的离体检测方法。【方法】通过比较6种表面消毒方法,4种培养基和2种接种方法,建立最优的E26生防效果离体检测方法;并通过... 【目的】筛选葡萄离体茎段和叶片的最适表面消毒条件、离体培养基和接种方法,建立生防菌株E26防治葡萄根癌病效果的离体检测方法。【方法】通过比较6种表面消毒方法,4种培养基和2种接种方法,建立最优的E26生防效果离体检测方法;并通过与温室、大田生防效果的比较以及瘤组织切片观察、冠瘿碱纸电泳检测验证该离体检测方法的准确性。【结果】在1/2B5培养基的基础上改良出适合于葡萄离体茎段培养用的MSC1/2B5培养基;筛选出葡萄离体茎段的最佳消毒条件和接种方法,建立了检测E26生防效果的离体茎段接种法。该方法的检测结果与葡萄活体植株的检测结果基本一致,能够快速准确地反映E26的防效;并且,瘤组织切片观察和冠瘿碱纸电泳检测结果证实了该离体检测方法的可靠性。叶圆片法检测时,根癌瘤只能在葡萄叶圆片的叶脉处形成,瘤组织较小,难以准确反映E26的生防效果。【结论】本研究建立的离体茎段检测E26的生防效果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离体检测E26生防效果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根癌病 生防效果 离体检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