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面加热窄矩形通道内气液两相流流型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周云龙 陈旭 +1 位作者 郭新田 张文超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262-1267,共6页
以去离子水为工质,对截面为3mm×43mm的三面加热窄矩形通道内流型转化过程进行可视化实验研究。借助高速摄影仪记录可视化数据,观察到泡状流、弹状流、搅拌流和气膜塞状流等4种主要流型,并详细描述了各种流型发生时通道内气泡转化... 以去离子水为工质,对截面为3mm×43mm的三面加热窄矩形通道内流型转化过程进行可视化实验研究。借助高速摄影仪记录可视化数据,观察到泡状流、弹状流、搅拌流和气膜塞状流等4种主要流型,并详细描述了各种流型发生时通道内气泡转化的过程。记录不同流型转化时的临界点,绘制出三面加热窄矩形通道的流型图,分析流型图中流型转化边界曲线的趋势及形成机理。将本实验流型图与现有相似通道尺寸流型图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三面加热条件下的流型转化过程与绝热条件下的空气-水流型转化过程差异很大,某些流型转化曲线存在趋势上的不同;由于窄边加热部分的影响,与单面加热通道的流型转化过程也存在明显差异。气膜塞状流在绝热条件和单面加热条件下均未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两相流 三面加热 窄矩形通道 流型转化
下载PDF
三面加热窄矩形通道内饱和沸腾起始点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周云龙 郭新田 +1 位作者 张文超 陈旭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972-4978,共7页
以去离子水为实验介质,对截面为3 mm×43 mm的三面加热窄矩形通道内饱和沸腾(FDB)起始点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部分热工参数对饱和沸腾起始点的影响,对三面加热窄矩形通道内饱和沸腾起始点的数据进行非线性回归分析,得到适用于三... 以去离子水为实验介质,对截面为3 mm×43 mm的三面加热窄矩形通道内饱和沸腾(FDB)起始点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部分热工参数对饱和沸腾起始点的影响,对三面加热窄矩形通道内饱和沸腾起始点的数据进行非线性回归分析,得到适用于三面加热窄矩形通道饱和沸腾起始点热通量的经验关系式。结果表明:新拟合得到的关系式能较准确地预测三面加热窄矩形通道内饱和沸腾起始点的热通量,其预测值的相对误差为15.17%。将新关系式计算结果与现有实验数据进行比较,源于单面加热窄矩形通道的实验数据与新关系式符合程度较好,表明新关系式可适用于单面加热窄矩形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面加热 窄矩形通道 饱和沸腾起始点 两相流 传热 相变
下载PDF
三面加热窄矩形通道内弹状流截面含气率的实验研究
3
作者 周云龙 郭新田 +1 位作者 陈旭 张文超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90-297,共8页
本文以去离子水为实验介质,对截面为3 mm×43 mm的三面加热窄矩形通道内充分发展的弹状流进行实验研究。借助高速摄影仪对弹状流进行可视化实验观察,观察到弹状流的4种演变行为:弹状流充分发展、夹心型弹状流的形成、小汽弹合并成... 本文以去离子水为实验介质,对截面为3 mm×43 mm的三面加热窄矩形通道内充分发展的弹状流进行实验研究。借助高速摄影仪对弹状流进行可视化实验观察,观察到弹状流的4种演变行为:弹状流充分发展、夹心型弹状流的形成、小汽弹合并成大汽弹、大汽弹合并成加长型弹状流。分析了部分热工参数对弹状流截面含气率的影响,通过引入雷诺数,对三面加热窄矩形通道内弹状流的实验数据进行非线性回归分析,得到适用于三面加热窄矩形通道内弹状流截面含气率的计算关系式。结果表明,新拟合得到的关系式能较准确地预测三面加热窄矩形通道内弹状流的截面含气率,其预测值相对误差为12.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面加热 窄矩形通道 弹状流 截面含气率
下载PDF
质量管理工具PDCA在医学装备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郭新田 崔洪泉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34期395-396,共2页
卫生部新发布的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版),引入了许多新的质量管理理念和许多新的质量管理工具,其中持续改进的PDCA质量管理工具被广泛的应用于医疗卫生的各项工作中,现将PDCA质量管理工具在医学装备管理中的应用作一浅述,以飨读者。
关键词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持续改进 PDCA
下载PDF
从我国的价格政策看药品价格虚高的成因 被引量:2
5
作者 郭新田 《齐鲁药事》 2006年第7期395-396,共2页
关键词 药品虚高定价 药品价格 价格政策 成因 药品市场 批发价 出厂价 零售价
下载PDF
胸腰段脊椎爆裂性骨折减压内固定术后隐性失血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陈美英 王芹燕 +2 位作者 盖茂杨 郭新田 成伟霞 《颈腰痛杂志》 2021年第6期878-880,共3页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椎爆裂性骨折减压内固定术后隐性失血量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对象为2018年6月~2020年6月于本院治疗的68例胸腰段脊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均采用后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采用Gross方程计算隐性失血量,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合...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椎爆裂性骨折减压内固定术后隐性失血量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对象为2018年6月~2020年6月于本院治疗的68例胸腰段脊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均采用后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采用Gross方程计算隐性失血量,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合并症患者隐性失血量的差异性以及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与隐性失血量的相关性,并经多元逐步回归性分析调查术后隐性失血量的影响因素。结果68例患者隐性失血量为(490.52±74.80)mL;不同年龄、是否有吸烟史、合并高血脂、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术后隐性失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量指数、伤椎高度恢复率、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与术后隐性失血量成正相关关系(P<0.05),受伤至手术时间与术后隐性失血量成负相关关系(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受伤至手术时间、伤椎高度恢复率、合并高血脂、吸烟史、年龄是术后隐性失血量的影响因素。结论胸腰段脊椎爆裂性骨折减压内固定术后隐性失血量较大的情况较普遍,手术时机、伤椎高度恢复、合并高血脂、吸烟史、年龄等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减压 胸腰椎骨折 爆裂性骨折 隐性失血
下载PDF
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应用抗菌药物的干预管理
7
作者 郭新田 陈美英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10期377-378,共2页
目的探讨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应用抗菌药物的干预管理。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11月至2009年11月收治的外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179例设为对照组(未进行抗菌药物干预管理),选取本院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外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179例设为观察... 目的探讨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应用抗菌药物的干预管理。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11月至2009年11月收治的外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179例设为对照组(未进行抗菌药物干预管理),选取本院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外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179例设为观察组(进行抗菌药物干预管理),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种类和使用频率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使用的第一代头孢菌素、第二代头孢菌素、第三代头孢菌素的用药比例均在29%以上,经抗菌药物干预管理后,观察组第一代头孢菌素的用药比例显著升高,已达到59.78%,而第二代头孢菌素、第三代头孢菌素的用药比例显著降低;通过抗菌药物干预管理后,人均住院费用、人均抗菌药物费用明显降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过对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应用抗菌药物进行干预管理后,合理用药情况显著提高,用药结构更加趋于合理,值得进一步推广,实施抗菌药物干预管理可以降低外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耐药性发生,进一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Ⅰ类切口手术 抗菌药物 干预管理
下载PDF
关于公立医院改革中运用补贴杠杆降低药品费用方法的初步探讨
8
作者 郭新田 唐丕斌 苗其云 《齐鲁药事》 2012年第1期31-32,共2页
公立医院改革就是紧紧围绕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在全国实施一批看得准、见效快的公立医院改革政策措施,争取在人民群众得实惠和医务人员受鼓舞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解决患者看病贵的方面很多,其中一个突出问题是药费价格高的... 公立医院改革就是紧紧围绕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在全国实施一批看得准、见效快的公立医院改革政策措施,争取在人民群众得实惠和医务人员受鼓舞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解决患者看病贵的方面很多,其中一个突出问题是药费价格高的问题。本文从各个方面探讨了近年药费价格高的原因以及探讨运用补贴杠杆降低药品费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改革 药品费用 公立 杠杆 补贴 看病难 医务人员 人民群众
下载PDF
家常菜七款
9
作者 郭新田 《中国食品》 1993年第10期13-14,共2页
l、燕尾桃花虾主料:去头大虾12只.辅料:熟鸡脯肉,海参,玉兰片,胡萝卜,香菜,鸡蛋清适量.调料:番茄酱,醋,白糖,料酒,味精,盐,水淀粉,油,葱,姜末,蒜末若干.
关键词 家常菜 菜谱 制作
下载PDF
加替沙星致视觉异常1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海凤 郭新田 《中国药物警戒》 2009年第2期115-116,共2页
病例:患者,男,79岁,因胆管炎于2008年3月16日入院,无药物过敏史。给予注射用加替沙星(山东罗欣药业,批号:0709211—1)0.2g静脉滴注,每日2次。首次用药后20分钟,患者出现视觉异常,视物模糊。立即停药,经询问患者既往无眼... 病例:患者,男,79岁,因胆管炎于2008年3月16日入院,无药物过敏史。给予注射用加替沙星(山东罗欣药业,批号:0709211—1)0.2g静脉滴注,每日2次。首次用药后20分钟,患者出现视觉异常,视物模糊。立即停药,经询问患者既往无眼科病史,行眼科检查、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经与眼科专家会诊,考虑为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停用加替沙星后,未对患者视觉异常做特殊处理,症状逐渐缓解,2日后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加替沙星 视觉异常 药物过敏史 眼科检查 实验室检查 静脉滴注 视物模糊 眼科专家
下载PDF
我院158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郭新田 王金强 陈美英 《中国药房》 CAS CSCD 2013年第30期2852-2853,共2页
目的:总结我院近年来在使用抗菌药物后发生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提出预防和减少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方法。方法:针对医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委员会2009年1月-2012年1月年度报告表进行研究,分析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与性别、年龄、既往史... 目的:总结我院近年来在使用抗菌药物后发生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提出预防和减少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方法。方法:针对医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委员会2009年1月-2012年1月年度报告表进行研究,分析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与性别、年龄、既往史、所用抗菌药物、发生时间、患者临床表现的关系。结果:抗菌药物不良反应较多发生于60岁以上患者,引发ADR的药物种类以注射用青霉素类和喹诺酮类较常见,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表现为主,且发生时间上一般为超过24h的迟发型反应。结论:常用的抗菌药物中青霉素类和喹诺酮类较易发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的不良反应;临床应尽量减少静脉给药方式,提倡口服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不良反应 因素 预防
原文传递
米索前列醇两种不同给药途径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19
12
作者 郭新田 刘文化 黄安凤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8年第13期3040-3042,共3页
目的对比口服和直肠放置米索前列醇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探讨米索前列醇的合理给药方式。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在该院妇科自愿要求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终止妊娠的200例早孕妇女为研究对象,根据米索前列醇的不同给药方式,将... 目的对比口服和直肠放置米索前列醇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探讨米索前列醇的合理给药方式。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在该院妇科自愿要求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终止妊娠的200例早孕妇女为研究对象,根据米索前列醇的不同给药方式,将200例早孕妇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于术前3 h口服400μg米索前列醇,观察组于术前3 h使用无菌手套直肠放置400μg米索前列醇,距离肛门5 cm处。两组均禁食禁饮6 h以上,使用2 mg/kg异丙酚行静脉麻醉,根据术中情况追加,在患者消失意识后行负压吸宫术。对比两组患者宫颈扩张情况、围手术期指标、人工流产综合征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宫颈扩张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Ⅰ级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疼痛Ⅱ级、Ⅲ级、Ⅳ级例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宫缩幅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异丙酚的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肠道反应、术前阴道出血、下腹疼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痛人工流产术中应用米索前列醇直肠给药较口服给药扩张宫颈效果更好,且可减轻人工流产的疼痛程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索前列醇 不同给药途径 无痛人工流产术 效果
原文传递
510株临床培养细菌的耐药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崔洪泉 郭新田 +1 位作者 季磊 任广青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4年第6期66-70,共5页
目的了解不同地区、不同季节,本院分离的致病细菌发病的规律性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2013年度全年所分离的病原菌所做的药敏实验结果按4个季度分类,以第4季度为样本与前3个季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14年... 目的了解不同地区、不同季节,本院分离的致病细菌发病的规律性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2013年度全年所分离的病原菌所做的药敏实验结果按4个季度分类,以第4季度为样本与前3个季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14年第4季度送检样本共3 200份,培养出细菌510株,阳性率为15.93%。其中革兰阴性菌326株(63.92%),革兰阳性菌157株(30.78%),其他27株(5.29%)。居前几位的菌株分别是大肠埃希菌(153/510,30.00%)、克雷伯菌属(80/510,15.68%)、铜绿假单胞菌(61/510,11.96%)、金黄色葡萄球菌(34/510,6.67%)和鲍曼不动杆菌(24/510,4.71%)。其中分离菌株居首位的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类药物和一代头孢的耐药性较高,分别为83.66%和71.24%;肺炎克雷伯菌依然对青霉素族的氨苄西林呈现较高的耐药性,对其他种类的抗菌药物耐药率均低于30%;葡萄球菌属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的耐药率是94.1%。非发酵菌中的铜绿假单胞菌对主要抗菌药物依然呈现高耐药性。结论主要致病菌的耐药性与季节的更替无关联性,但却有逐年增长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培养 致病细菌 耐药性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上升管内超临界CO_(2)/丙烷混合物传热特性研究
14
作者 尹丹丹 周云龙 +1 位作者 郭新田 王迪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2024年第11期3446-3456,共11页
采用变普朗特数模型对超临界CO_(2)/丙烷混合物在垂直上升管内的传热特性进行数值分析。混合物中丙烷的质量分数为0∼15%(ω=0∼15%)。ω从0%增加到10%时,平均换热系数升高,壁温峰值逐渐减小且沿流动方向向后移动,局部传热恶化得到改善... 采用变普朗特数模型对超临界CO_(2)/丙烷混合物在垂直上升管内的传热特性进行数值分析。混合物中丙烷的质量分数为0∼15%(ω=0∼15%)。ω从0%增加到10%时,平均换热系数升高,壁温峰值逐渐减小且沿流动方向向后移动,局部传热恶化得到改善。ω=15%时,壁温单调增加传热恶化消失。丙烷对壁温的影响随着进口温度和热流密度的减小而逐渐增大。T_(in)=285∼290 K范围内,CO_(2)和CO_(2)/丙烷混合物(ω=5%)的壁温峰值分别变化20 K和2 K,而传热系数谷值的最大变化为6.1%和1%。此外在G=500 kg·m^(−2)·s^(−1)、T_(in)=285∼295 K、q=50∼70 kW·m^(−2)宽工况范围内,提出用于CO_(2)/丙烷混合物(ω=0∼15%)的传热预测关联式,关联式的误差在±20%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 CO_(2) 丙烷 混合物 传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