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脑脊液阳性菌株分布及耐药分析
1
作者 贾静 郭明发 +3 位作者 徐璐 杨俊文 周娟娟 杨俊梅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6-11,共6页
目的了解儿童脑脊液阳性菌株分布和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脑脊液分离菌株,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进行病原菌鉴定,凤凰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检测系统(Phoenix 100)、... 目的了解儿童脑脊液阳性菌株分布和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脑脊液分离菌株,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进行病原菌鉴定,凤凰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检测系统(Phoenix 100)、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Vitek-2 Compact)和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标准判读药敏结果,用WHONET 5.6软件进行回顾性耐药性分析。结果314例脑脊液阳性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204株(65.0%)。前五位病原菌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92株(29.3%)、肠球菌44株(14.0%)、大肠埃希菌32株(10.2%)、肺炎克雷伯菌21株(6.7%)、肺炎链球菌18株(5.7%)。二、三季度分离菌株数较多,1岁以内婴儿病例最多见,占147株(46.8%)。检出科室以神经外科77株(24.5%)、新生儿内科70株(22.3%)、神经内科46株(14.6%)为主;多重耐药菌检出149株(47.5%),其中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69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ESBLs)18株、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RE)18株;各年龄组、性别、年份之间多重耐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科室之间多重耐药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脑脊液阳性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感染主要集中在1岁以内婴儿,对于多重耐药菌株应该重视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脑脊液 多重耐药菌株
下载PDF
胸腔镜下扩大胸腺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 被引量:12
2
作者 郭明发 徐美青 +2 位作者 徐世斌 许文华 魏大中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94-395,共2页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下扩大胸腺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手术方法及可行性。方法 16例胸腺瘤或单纯胸腺增生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行胸腔镜手术治疗。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17~65(36.7±3.4)岁。全部病例均在胸腔镜下行胸腺瘤或胸腺组...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下扩大胸腺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手术方法及可行性。方法 16例胸腺瘤或单纯胸腺增生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行胸腔镜手术治疗。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17~65(36.7±3.4)岁。全部病例均在胸腔镜下行胸腺瘤或胸腺组织切除、纵隔脂肪组织清扫术。结果所有手术均在胸腔镜下完成,无中转开胸者。全组患者手术时间110~180 min,术中出血量50~150 ml,无手术死亡患者。术后呼吸机短暂辅助通气1例(<24 h),全组术后无危象发生,留置胸引管3~5 d,住院时间4~8 d。结论胸腔镜下扩大胸腺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符合该病的外科治疗原则,符合外科微创化的发展方向,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检查 胸腺切除术 重症肌无力
下载PDF
管状胃成形术在胸段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1
3
作者 郭明发 田界勇 魏大中 《安徽医药》 CAS 2010年第12期1456-1457,共2页
目的探讨管状胃成形术在胸段食管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5例胸段食管癌患者均施行右胸、上腹两切口胸段食管癌切除+右胸顶食管胃吻合术,管状胃重建消化道。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该术式在腹腔淋巴结清扫及并发症防治... 目的探讨管状胃成形术在胸段食管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5例胸段食管癌患者均施行右胸、上腹两切口胸段食管癌切除+右胸顶食管胃吻合术,管状胃重建消化道。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该术式在腹腔淋巴结清扫及并发症防治方面的优势。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患者,无胸胃综合征及明显返流性食管炎发生,无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胸胃瘘发生。结论用管状胃成形术重建消化道治疗胸段食管癌手术操作安全,有利于腹腔淋巴结的清扫,可有效预防或减少胸胃综合征、返流性食管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胸胃瘘等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段食管癌 管状胃 并发症 淋巴结清扫
下载PDF
电视胸腔镜在食管癌根治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4
作者 郭明发 徐美青 魏大中 《安徽医学》 2011年第3期265-266,共2页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方法将32例患者行电视胸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手术方法胸部操作采用电视胸腔镜,上腹部小切口游离胃,食管胃左颈部吻合器吻合。结果 32例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无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方法将32例患者行电视胸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手术方法胸部操作采用电视胸腔镜,上腹部小切口游离胃,食管胃左颈部吻合器吻合。结果 32例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无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共清扫淋巴结230枚,平均7.2枚;随访至2010年10月全部生存。结论电视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较常规手术相比创伤小,恢复快,尤其对肺部并发症的减少具有重要作用。电视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手术逐渐成为临床治疗早期食管癌的常规术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胸腔镜 食管癌
下载PDF
食管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0
5
作者 郭明发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18-220,224,共4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食管癌病人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EN,n=30)组和全肠外营养(TPN,n=28)组,两组均行营养支持8 d。所有病人在手术前1 d、术后第9天分别测定营养指标、免疫指... 目的:探讨食管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食管癌病人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EN,n=30)组和全肠外营养(TPN,n=28)组,两组均行营养支持8 d。所有病人在手术前1 d、术后第9天分别测定营养指标、免疫指标、肝功能、体重等,并观察肠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等。结果:所有病人在观察期间无严重并发症。术后第9天,两组病人体重均低于术前,而TPN组病人下降更明显(P<0.05);EEN组病人前清蛋白、转铁蛋白和IgA术后恢复程度明显好于TPN组(P<0.05);TPN组的ALP升高较EEN组明显(P<0.05);EEN组病人肠蠕动功能恢复较快,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明显早于TPN组(P<0.01);平均住院费用、住院时间亦较TPN组少(P<0.01,P<0.05)。结论:食管癌病人术后EEN安全可行,既能改善营养状态,维护和促进胃肠道功能,又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减少治疗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食管癌 营养状况
原文传递
青年人食管癌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3
6
作者 郭明发 魏大中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8-9,共2页
目的:探讨青年人食管癌的手术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肿瘤切除率91.6%,其中根治切除率65.9%,姑息性切除率25.7%;5年生存率为21%,其中食管癌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为30.8%,术前放疗、术... 目的:探讨青年人食管癌的手术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肿瘤切除率91.6%,其中根治切除率65.9%,姑息性切除率25.7%;5年生存率为21%,其中食管癌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为30.8%,术前放疗、术后综合治疗 5年生存率分别为 31. 2%、 32. 3%。结论:青年人食管癌应加强以根治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青年人 治疗 预后 外科手术
下载PDF
血细胞减少的血液疾病患儿的临床及实验室特点 被引量:1
7
作者 郭明发 史利欢 +1 位作者 栗春香 刘炜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26期51-52,共2页
目的 分析血细胞减少的血液疾病患儿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特点。方法 将我院于2014年7月~2015年7月进行诊治的132例血液疾病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儿均为血细胞减少的血液疾病,其中可分为任意1、任意2、全3系减少者,研究其疾病与血细胞... 目的 分析血细胞减少的血液疾病患儿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特点。方法 将我院于2014年7月~2015年7月进行诊治的132例血液疾病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儿均为血细胞减少的血液疾病,其中可分为任意1、任意2、全3系减少者,研究其疾病与血细胞减少的关联性。结果 经分析可知,在血细胞减少任意1系者中,血小板减少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粒缺或粒少、其余疾病的占有率分别为28.81%、19.41%、10.44%、31.34%。在血细胞减少任意2系者中,急性白血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其余疾病的占有率分别为41.46%、19.52%、7.31%、31.71%。而在血细胞减少3系者中则主要有29.16%的急性白血病,有20.84%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有50.00%为其余疾病。结论 经本次研究可知由于血细胞减少的血液疾病包括多种疾病类型,临床上应对该类疾病给予重视,以便更深入地了解疾病诊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细胞减少 血液疾病 临床 实验室
下载PDF
hs-CRP、血常规联合检验对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8
作者 郭明发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6年第16期190-190,192,共2页
目的:分析hs-CRP、血常规联合检验对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经本院收治的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患儿9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通过血常规检验,观察组则通过hs-CRP与血常规联合方式进行检验,分析两... 目的:分析hs-CRP、血常规联合检验对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经本院收治的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患儿9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通过血常规检验,观察组则通过hs-CRP与血常规联合方式进行检验,分析两组诊断情况及检查指标。结果:观察组诊断符合率为97.9%,高于对照组诊断符合率80.9%,且观察组的检查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hs-CRP、血常规联合检验对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性及灵敏度较高,具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使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CRP 血常规 检验 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
下载PDF
肺中叶病变的外科治疗
9
作者 郭明发 疏元善 范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8年第2期132-133,共2页
目的探讨肺中叶病变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用回顾性方法进行分析,手术方式有单纯中叶切除33.3%,中叶合并其它肺叶切除63.4%,右全肺切除3.3%。结果中叶肺癌占60%,中叶良性病变占40%,其中良性肿瘤占13.3%,... 目的探讨肺中叶病变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用回顾性方法进行分析,手术方式有单纯中叶切除33.3%,中叶合并其它肺叶切除63.4%,右全肺切除3.3%。结果中叶肺癌占60%,中叶良性病变占40%,其中良性肿瘤占13.3%,炎性病变占26.7%。症状无特异性,包括咳嗽、咳痰、痰血、发热或胸痛等。术前明确诊断率23.3%。结论术前不必过分强调中叶病变的临床性质,经1~2周的内科治疗,若无效果即应尽早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外科手术 肺叶病变
下载PDF
开胸手术治疗65例严重创伤
10
作者 郭明发 魏大中 +1 位作者 严中亚 范军 《安徽医学》 2000年第2期42-43,共2页
关键词 胸部损伤 外科手术 手术指征
下载PDF
血液检验在儿童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明发 栗春香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6年第20期35-35,42,共2页
目的:分析血液检验在儿童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本院收治均符合贫血诊断标准的贫血儿童患者160例与健康人群81例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血液检验,比较三组血液检验指标和鉴别诊断结果。结果:... 目的:分析血液检验在儿童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本院收治均符合贫血诊断标准的贫血儿童患者160例与健康人群81例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血液检验,比较三组血液检验指标和鉴别诊断结果。结果:缺铁性贫血组RDW指标高于其他组;地中海贫血组RBC、RBC/MCV指标高于其他组;对照组MCH、MCV指标高于其他组(P<0.05);两组准确度、敏感度与特异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血液检验可有效诊断及鉴别出不同类型的贫血,对鉴别和预防贫血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检验 儿童贫血 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3
12
作者 马冬春 徐美青 +10 位作者 魏大中 朱晓枫 郭明发 徐世斌 梅新宇 柯立 李田 柳常青 张正华 江贤亮 王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09-1312,共4页
目的探讨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的可行性、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对接受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液总量、术后胸引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切口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 目的探讨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的可行性、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对接受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液总量、术后胸引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切口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对肺癌患者统计清扫淋巴结数目。结果 58例在完全胸腔镜下完成手术,有5例中转开胸。手术时间(176.6±27.3)min,术中出血量(128.2±27.3)ml,术后胸液总量(1128.4±237.2)ml,术后胸引管留置时间(5.2±1.7)d,术后住院天数(6.1±1.8)d,切口疼痛评分(5.6±1.7)分,术后咯血合并残肺严重感染1例行二次手术残肺切除,余无严重并发症。35例肺癌患者清扫淋巴结共368枚,人均10.2枚。结论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疼痛轻、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对早期肺癌患者可达到与开胸手术相似的淋巴结清扫效果,是部分肺部良性疾病及早期周围型肺癌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胸腔镜 肺癌 淋巴结清扫 肺叶切除
下载PDF
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附126例报告) 被引量:30
13
作者 朱晓枫 范军 +4 位作者 马冬春 徐美清 郭明发 柯立 梅新宇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7期611-612,共2页
目的总结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经验。方法2001年5月-2007年8月,对126例自发性气胸行VATS,其中同期双侧VATS12例,胸腔镜辅助小切口21例(1例行右肺上叶、右下肺大疱切除)... 目的总结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经验。方法2001年5月-2007年8月,对126例自发性气胸行VATS,其中同期双侧VATS12例,胸腔镜辅助小切口21例(1例行右肺上叶、右下肺大疱切除)。肺大疱用内镜缝合切割器切除或结扎,生物蛋白胶喷覆创缘,不用胸膜固定术。结果术后平均住院7.4d(3~26d),胸腔引流管放置平均5.4d(1~14d)。术后并发症10例(2例剖胸止血)。全部病例治愈,随访3个月~6年,无气胸复发。结论VATS是彻底性治疗自发性气胸的首选方法,肺大疱切除是常用术式,疗效确切、微创、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气胸 肺大疱 电视胸腔镜手术
下载PDF
全胸腔镜下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清扫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3
14
作者 张正华 马冬春 +5 位作者 徐美清 魏大中 郭明发 梅新宇 徐世斌 柯立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3期211-214,共4页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中区域淋巴结清扫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价值。方法我院2009年10月~2011年12月对181例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分别施行全胸腔镜(全胸腔镜组,n=77)及传统开胸(传统开胸组,n=104)肺癌根治术,比较2组术...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中区域淋巴结清扫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价值。方法我院2009年10月~2011年12月对181例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分别施行全胸腔镜(全胸腔镜组,n=77)及传统开胸(传统开胸组,n=104)肺癌根治术,比较2组术中清扫淋巴结数、转移的阳性淋巴结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胸管引流量及术后带胸引管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 2组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全胸腔镜组手术时间(131.0±25.6)min,与传统开胸组(129.2±26.8)min比较无显著差异(t=0.455,P=0.649),术中出血量(140.8±110.6)ml与传统开胸组(148.1±96.8)ml比较无显著差异(t=-0.472,P=0.638),术后带胸引管时间(8.4±3.1)d与传统开胸组(8.2±2.3)d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0.498,P=0.619),术后住院时间(9.8±3.7)d与传统开胸组(10.6±2.1)d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1.841,P=0.067),清扫淋巴结(20.1±7.7)枚与传统开胸组(18.9±5.6)枚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1.214,P=0.226)。全胸腔镜组术后第1天胸液量(260.9±111.9)ml,显著少于传统开胸组(322.8±103.6)ml(t=3.841,P=0.000)。术后近期复发率全胸腔镜组5.2%(4/77)与传统开胸组5.8%(6/104)无统计学差异(χ2=0.000,P=1.000)。全胸腔镜组转移率6.5%(5/77)与传统开胸组8.6%(9/104)无统计学差异(χ2=0.289,P=0.591)。结论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治疗周围型肺癌安全、有效、可行,术后胸液量少,在淋巴结清扫的彻底性方面能达到常规开胸手术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电视胸腔镜手术 淋巴结清扫术
下载PDF
右胸腹两切口在中、下段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5
作者 马冬春 魏大中 +8 位作者 范军 朱晓枫 徐美清 田界勇 郭明发 戎保林 柯立 梅新宇 徐世斌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84-585,共2页
目的观察右胸腹两切口、食管-胃右胸顶吻合术治疗中、下段食管癌的近远期疗效,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999年5月~2002年4月间采用右胸腹两切口治疗中、下段食管癌153例,观察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切缘阳性、淋巴结清扫情况及术后1... 目的观察右胸腹两切口、食管-胃右胸顶吻合术治疗中、下段食管癌的近远期疗效,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999年5月~2002年4月间采用右胸腹两切口治疗中、下段食管癌153例,观察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切缘阳性、淋巴结清扫情况及术后1、3、5年生存率并进行分析。结果无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发生,吻合口出血2例,清扫淋巴结共计1746个,其中转移淋巴结357个,淋巴结转移率40.5%(62/153),无切缘阳性发生。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2.1%(140/153)、67.9%(104/153)、49%(76/153)。结论右胸腹两切口具有术野暴露好,吻合确切可靠,肿瘤切除率高,淋巴结清扫彻底,并发症发生率低,不切开膈肌,对呼吸功能影响小等优点,是目前中、下段食管癌较理想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外科学 食管肿瘤/外科学 胸外科手术/方法 淋巴结切除术
下载PDF
一氧化氮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露茜 张翔宇 +6 位作者 耿若君 郭军军 贾静 郭明发 张耀 厉坤鹏 李炳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6期559-563,共5页
目的观察L-精氨酸(L-Arg)和氨基胍(AG)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组织中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探讨NO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L-Arg组和AG组,每组15只。L-Arg组、AG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 目的观察L-精氨酸(L-Arg)和氨基胍(AG)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组织中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探讨NO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L-Arg组和AG组,每组15只。L-Arg组、AG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MCAO)模型后,L-Arg组按500mg·kg-1腹腔注射1mLL-Arg注射液;AG组按100mg·kg-1术后腹腔注射1mLAG注射液;模型组和假手术组术后腹腔注射1mL灭菌生理盐水。观察缺血再灌注后12、24、72h大鼠行为学改变,血清中NO浓度和脑内一氧化氮合酶(NOS)分布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L-Arg组在缺血再灌注12h行为学评分显著降低(P<0.05),AG组在缺血再灌注24h行为学评分显著降低(P<0.05);AG组在缺血再灌注12h行为学评分高于L-Arg组(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L-Arg组和AG组缺血再灌注12、24、72h的NO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L-Arg组缺血再灌注12h的N0含量显著升高(P<0.05),AG组缺血再灌注24h的NO含量显著降低(P<0.05)。缺血再灌注12和24h,AG组的NO含量均显著低于L-Arg组(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再灌注12、24、72h的模型组、L-Arg组和AG组的iNOS阳性细胞均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缺血再灌注12、24、72h的L-Arg组iNOS阳性细胞数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G组在3个时间点的iNOS阳性细胞数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AG组在3个时间点的iNOS阳性细胞数均低于L-Arg组(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内NO和NOS的表达随时间动态变化,且NO在参与缺血性脑损伤过程中可能具有双重作用。L-Arg、AG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L-精氨酸 氨基胍
下载PDF
L-精氨酸、氨基胍和胍丁胺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露茜 贾静 +7 位作者 郭明发 张耀 张翔宇 郭军军 耿若君 李炳 钟华 李东亮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13-1217,共5页
目的:观察L-精氨酸(L-Arg)、氨基胍(AG)和胍丁胺(AGM)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组织中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探讨3种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和NO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MCAO)... 目的:观察L-精氨酸(L-Arg)、氨基胍(AG)和胍丁胺(AGM)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组织中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探讨3种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和NO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MCAO)模型,大鼠行为学改变用Longa评分标准来评价,血清NO浓度用酶标仪检测,脑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L-Arg组、AG组和AGM组在缺血再灌注12、24、72 h的NO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在缺血再灌注12 h,L-Arg组行为学评分显著降低(P<0.05),NO含量显著升高(P<0.05);在缺血再灌注24 h,AG组和AGM组行为学评分显著降低(P<0.05),NO含量也显著降低(P<0.05)。在缺血再灌注12、24、72 h,L-Arg组的iNOS阳性细胞数与模型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而AG组和AGM组则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和L-Arg组(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清NO和海马内iNOS的表达随时间有动态变化。L-Arg在术后12 h、AG和AGM在术后24h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精氨酸 氨基胍 胍丁胺 一氧化氮合酶
下载PDF
电视胸腔镜下纵隔肿瘤手术54例报告 被引量:24
18
作者 柳常青 徐美清 +4 位作者 郭明发 解明然 江贤亮 孙效辉 孙翔翔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8期683-684,688,共3页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治疗纵隔肿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1年9月行胸腔镜下纵隔肿瘤手术54例。一般置3个trocar,首先于腋中线第6~8肋间置第1个trocar(1.0 ...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治疗纵隔肿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1年9月行胸腔镜下纵隔肿瘤手术54例。一般置3个trocar,首先于腋中线第6~8肋间置第1个trocar(1.0 cm),置入30°10 mm硬质胸腔镜探查,明确病变部位及其毗邻关系后,按照倒三角形决定另外2个trocar(1.5~2.0 cm)的部位,术中根据情况可将操作孔与镜孔互换。若肿瘤较大,或与周围粘连不易显露,或与大血管关系紧密,考虑出血后不易止血采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video-assisted minithoracotomy,VAMT),沿trocar延长小切口5~8 cm直视下操作。结果 41例全胸腔镜下完成手术;12例胸腔镜辅助小切口;1例因肿瘤侵犯左无名静脉中转开胸手术。1例胸腺增生伴重症肌无力,术中损伤膈神经,术后胸片提示患侧膈肌抬高,术后6个月复查胸片恢复。2例术后气胸,经胸腔闭式引流后痊愈;均未出现术中及术后近期(30 d内)死亡。术后病理:胸腺瘤18例,胸腺增生12例,胸腺癌1例,支气管囊肿8例,胸腺囊肿1例,淋巴细胞增生2例,畸胎瘤4例,神经源性肿瘤6例,胸膜脂肪瘤1例,胸腺孤立性纤维瘤1例。54例随访8~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3个月,所有良性肿瘤均无复发,侵袭性胸腺瘤复发1例。结论电视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是可行和安全的,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胸腔镜手术 纵隔肿瘤
下载PDF
胸中段食管癌胸腹二野淋巴结清扫及其转移规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田界勇 马冬春 +9 位作者 魏大中 徐美青 范军 朱晓枫 郭明发 戎保林 柯立 梅新宇 徐世斌 王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831-833,共3页
目的:探讨胸中段食管癌胸腹二野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清扫方法,指导临床淋巴结清扫的范围。方法:对95例胸中段食管癌采用右胸及上腹正中两切口术式为基础进行胸腹二野淋巴结清扫,并对淋巴结转移规律进行分析。结果:95例胸中段食管患者淋... 目的:探讨胸中段食管癌胸腹二野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清扫方法,指导临床淋巴结清扫的范围。方法:对95例胸中段食管癌采用右胸及上腹正中两切口术式为基础进行胸腹二野淋巴结清扫,并对淋巴结转移规律进行分析。结果:95例胸中段食管患者淋巴结转移度为20.4%,肿瘤浸润深度和分化程度对淋巴结转移率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胸中段食管癌既有向上到右颈气管旁、双侧喉返神经链旁、食管旁、癌肿旁、隆突下淋巴结转移,也有向下至贲门旁、胃左动脉旁、胃小弯网膜等处淋巴结转移,呈现双向转移趋势。结论:胸中段食管癌患者淋巴结转移与肿瘤浸润深度及分化程度明显相关。具有胸腹二野淋巴结转移的倾向,右颈气管旁及双侧喉返神经链是淋巴结转移重要区域,右胸及上腹两切口术式更方便胸中段食管癌切除和胸腹二野淋巴结的清扫,并且以此为基础经右胸顶对右颈气管旁及双侧喉返神经链淋巴结清扫也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中段食管癌 淋巴结转移 二野淋巴结清扫
下载PDF
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肺部疾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孙效辉 解明然 +4 位作者 熊燃 柳常青 郭明发 马冬春 徐美清 《临床肺科杂志》 2014年第12期2236-2238,共3页
目的:探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在肺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安徽省立医院胸外科34例接受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患者。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 目的:探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在肺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安徽省立医院胸外科34例接受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患者。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34例患者均成功施行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119.6±53.2)min,术中平均出血量(90.0±52.3)ml,术后平均留置胸引管时间(5.1±1.2)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2 ±1.9)d,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再次手术1例,持续性肺漏气≥7 d 2例,肺不张1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结论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在治疗肺部良性疾病及早期肺癌方面是安全可行的,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留置胸引管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短,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并不相应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肺段切除 肺癌 肺良性疾病 转移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