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终末期肾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1
作者 姬利珂 许清玉 +3 位作者 崔艳 罗雨轻 朱琼杰 郭明好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333-337,共5页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终末期肾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21年9月就诊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脏病医院的终末期肾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6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终末期肾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21年9月就诊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脏病医院的终末期肾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6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1)。2组患者均接受持续性腹膜透析、慢性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者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起始剂量50 mg,每日2次,根据患者血压每2~4周倍增1次,最高剂量200 mg;对照组患者给予缬沙坦胶囊80 mg,每日1次,根据血压调整剂量,最高剂量160 mg。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每搏输出量(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等心室功能参数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室间隔厚度(IVS)、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等心室构型参数,应用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分级标准评估2组患者的心功能分级,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记录2组患者随访期间低血压、高血钾、肝功能异常、心力衰竭再住院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心室功能、心室构型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室功能、心室构型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LVEF、LVFS大于治疗前,LVDd、LVDs小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其余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VDs小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其余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和治疗后,2组患者心功能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分级Ⅳ级患者占比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心功能分级Ⅱ~Ⅲ级患者占比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SBP、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SBP、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患者SBP、DBP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BP、DB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2.58%(7/31)、43.75%(14/32),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75,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可有效改善终末期肾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室功能,逆转心室重构,提高心功能分级,降低血压,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肾病 腹膜透析 心力衰竭 沙库巴曲缬沙坦 心室功能 心室重构 血压
下载PDF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慢性肾脏病骨代谢异常大鼠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2
作者 李瑾 李雨静 +2 位作者 邢晖林 邓喜文 郭明好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534-538,I0005,共6页
目的 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UHPLC-MS)联用技术探索慢性肾脏病骨代谢异常(CKD-BD)大鼠血清代谢组学变化。方法 该研究于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进行,选择16只8周龄SPF级SD雄性大鼠经过1周适应性喂养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8... 目的 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UHPLC-MS)联用技术探索慢性肾脏病骨代谢异常(CKD-BD)大鼠血清代谢组学变化。方法 该研究于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进行,选择16只8周龄SPF级SD雄性大鼠经过1周适应性喂养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8只。健康对照(NC)组:使用普通大鼠饲料喂养90 d;CKD-BD组:采用高磷高腺嘌呤饲料喂养60 d之后更换高磷饲料喂养30 d后处死,并通过生化检测及骨形态计量学方法对模型进行验证。造模成功后通过UHPLC-MS比较CKD-BD组大鼠与NC组大鼠血清代谢产物变化,通过多元统计分析等方法鉴定两组间差异代谢物,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差异代谢产物进行功能注释。结果 与NC组大鼠相比,CKD-BD组大鼠血肌酐、血磷显著升高,血钙显著降低(P<0.01)。骨形态计量学检测NC组大鼠骨矿化沉积率(MAR)为(1.90±0.61)μm/d,CKD-BD组大鼠MAR为(2.80±0.73)μm/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C组大鼠骨形成率/骨体积(BFR/BV)为(0.41±0.20)%/d,CKD-BD组大鼠BFR/BV为(1.25±0.4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代谢组学检测结果提示,与NC组相比,CKD-BD组糖基磷脂酰肌醇锚定蛋白合成等通路上调。自噬、胆汁酸合成分泌、胆固醇代谢、牛磺酸和次级牛磺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等通路下调(P<0.05)。结论 通过UHPLC-MS技术比较CKD-BD大鼠与正常大鼠血清代谢产物,发现CKD疾病状态下血清代谢产物发生变化,CKD-BD组糖基磷脂酰肌醇锚定蛋白合成通路上调,与自噬相关的代谢通路下调,这些可能参与了CKD-BD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疾病-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 代谢组学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 骨形态计量学 大鼠 Sprague-Dawley
下载PDF
低氧诱导因子与肾纤维化关系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闫桐 贾新燕 郭明好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4年第2期130-133,共4页
肾纤维化是各种肾脏疾病的共同病理特征,以进行性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堆积为特点。低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HIF)是机体对缺氧反应的关键调节因子,通过调节ECM的合成。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 肾纤维化是各种肾脏疾病的共同病理特征,以进行性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堆积为特点。低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HIF)是机体对缺氧反应的关键调节因子,通过调节ECM的合成。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及多种信号转导通路发挥促纤维化作用。本文拟就HIF在肾纤维化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低氧诱导因子 肾纤维化 上皮-间充质转化
下载PDF
2型糖尿病肾病大鼠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转化生长因子-β_(1)、组蛋白去乙酰化酶4表达及其与血糖、尿蛋白-肌酐比值的相关性 被引量:1
4
作者 马东红 师晶晶 +4 位作者 刘云 侯玉龙 曹子彧 黎妞 郭明好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8期701-706,共6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DN)大鼠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组蛋白去乙酰化酶4(HDAC4)表达及其与血糖、尿蛋白-肌酐比值(UACR)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4只健康雄性Sprague ...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DN)大鼠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组蛋白去乙酰化酶4(HDAC4)表达及其与血糖、尿蛋白-肌酐比值(UACR)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4只健康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分为对照组(n=32)和DN组(n=32)。DN组大鼠给予高脂高糖饲料及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40 mg·kg^(-1)制备DN模型,DN模型大鼠造模成功后正常饮食饮水。对照组大鼠正常饮食饮水,经腹腔注射等剂量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于造模后第0、4、8、12周分批处死2组大鼠,于每次处死前称大鼠体质量;使用血糖仪及配套试纸检测大鼠血糖;收集尿液,使用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检测大鼠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水平,并计算UACR;于大鼠处死后立即取出双侧肾脏,其中一侧肾脏去除包膜后称肾质量,并计算肾脏指数(KI)。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2组大鼠肾组织中IL-6、IL-10、TGF-β_(1)、HDAC4蛋白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2组大鼠血清中IL-6、IL-10、TGF-β_(1)和HDAC4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DN大鼠血清IL-6、IL-10、TGF-β_(1)、HDAC4水平与血糖、UACR的相关性。结果造模后第0、4、8、12周,DN组大鼠血糖水平及UAC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造模后第0周,2组大鼠的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第4、8、12周,DN组大鼠的体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造模后第0、4周,2组大鼠的K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第8、12周,DN组大鼠的K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造模后第0、4、8、12周,DN组大鼠血清中IL-6、HDAC4、TGF-β_(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IL-10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造模后第0周,DN组大鼠肾组织中IL-10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造模后第8周,DN组大鼠肾组织中IL-10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造模后第4、12周,2组大鼠肾组织中IL-10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第0、4、8、12周,DN组大鼠肾组织中IL-6、HDAC4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造模后第0周,2组大鼠肾组织中TGF-β_(1)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第4、8、12周,DN组大鼠肾组织中TGF-β_(1)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DN组大鼠血清IL-6、TGF-β_(1)水平与血糖呈正相关(r=0.614、0.514,P<0.05),血清IL-10水平与血糖呈负相关(r=-0.448,P<0.05),血清HDAC4水平与血糖无相关性(r=-0.177,P>0.05)。DN组大鼠血清IL-6、TGF-β_(1)水平与UACR呈正相关(r=0.405、0.470,P<0.05),血清IL-10、HDAC4水平与UACR无相关性(r=-0.134、-0.124,P>0.05)。结论DN大鼠IL-6、TGF-β_(1)、HDAC4表达上调,IL-10表达下调;DN大鼠血清IL-6、TGF-β_(1)水平与血糖、UACR呈显著正相关,血清IL-10水平与血糖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0 转化生长因子-β_(1)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4
下载PDF
终末期肾病患者腹膜透析后心血管疾病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杨靖倩 狄亚妮 +4 位作者 胡爽爽 吕玉敏 刘云 郭明好 马东红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333-338,共6页
目的探讨接受腹膜透析(PD)治疗的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CVD)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2020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脏内科收治的139例行PD置管术的ESR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PD置管术后3个月至2021年12月是... 目的探讨接受腹膜透析(PD)治疗的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CVD)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2020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脏内科收治的139例行PD置管术的ESR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PD置管术后3个月至2021年12月是否发生CVD,将患者分为CVD组(n=30)和非CVD组(n=109)。通过查阅病历资料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及既往病史。所有患者PD后1 a内入院复查2次,每次入院采用腹膜平衡实验检测总尿素清除指数Kt/V;于入院次日清晨收集患者空腹肘静脉血,使用全血细胞自动分析仪检测血红蛋白、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计算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使用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检测血清磷、血清钙、血清钾、血清肌酐、血尿酸、空腹血糖、血清白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乳酸脱氢酶(LDH)水平,使用全自动免疫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水平,使用全自动特种蛋白分析仪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使用血沉分析仪检测红细胞沉降率(ESR)。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临床指标与ESRD患者PD后发生CVD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SRD患者PD后发生CVD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NLR、血清磷、血清白蛋白单独及联合检测对ESRD患者PD后发生CVD的预测价值。结果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CVD病史、RDW、尿酸与高密度脂蛋白比值、Kt/V及血红蛋白、血清钾、TBIL、iPT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VD组患者的血清磷、空腹血糖、血清肌酐、ALT、LDH、ESR、hs-CRP水平及NLR显著高于非CVD组,血清钙、血清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非CVD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ESRD患者PD后CVD的发生与NLR、血清磷、空腹血糖、血清肌酐、ALT、LDH、ESR、hs-CRP呈正相关(r=0.341、0.199、0.264、0.203、0.205、0.444、0.187、0.290,P<0.05),与血清钙、血清白蛋白水平呈负相关(r=-0.204、-0.235,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R、血清磷是ESRD患者PD后发生CVD的危险因素,血清白蛋白是ESRD患者PD后发生CVD的保护因素(P<0.05),血清钙、hs-CRP、空腹血糖、血清肌酐、LDH、ESR、ALT与PD患者PD后发生CVD无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NLR、血清磷、血清白蛋白预测ESRD患者PD后发生CVD的截断值分别为3.925 mmol·L^(-1)、2.105 mmol·L^(-1)、32.258 g·L^(-1);NLR、血清磷、血清白蛋白联合检测预测ESRD患者PD后发生CVD的AUC显著高于血清磷、血清白蛋白单独检测,三者联合检测预测的特异度显著高于血清白蛋白单独检测(P<0.05)。结论NLR、血清磷是ESRD患者PD后发生CVD的危险因素,血清白蛋白是ESRD患者PD后发生CVD的保护因素,三者联合检测对ESRD患者PD后发生CVD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心血管疾病 影响因素 终末期肾病
下载PDF
基于罗沙司他改善腹膜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真实世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罗雨轻 许清玉 +3 位作者 姬利珂 朱琼杰 师晶晶 郭明好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23年第4期313-319,共7页
目的观察真实世界中罗沙司他相较于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在治疗腹膜透析伴有肾性贫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规律就诊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的腹膜透析患者83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重组人促... 目的观察真实世界中罗沙司他相较于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在治疗腹膜透析伴有肾性贫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规律就诊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的腹膜透析患者83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39例)和实验组(罗沙司他组44例)。对照组患者予以皮下注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每周100~150 IU/kg,分3次注射。实验组患者予以口服罗沙司他胶囊,具体服药剂量按体重服用,体重<60 kg的患者100 mg/次;体重≥60 kg的患者120 mg/次,每周3次。开始随访时,患者每4周复查1次血常规,在随访的第12周及第24周复查铁代谢及生化等相关实验室指标,总治疗周期为24周。观察两组患者开始治疗后贫血、铁代谢及生化等指标的变化。结果经过为期24周的随访,实验组44例及对照组39例完成了本研究。第24周时,实验组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120.02±17.79)g/L比(113.13±9.40)g/L]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随访结束时,实验组患者转铁蛋白[(2.86±0.57)g/L比(2.17±0.37)g/L,P<0.001]、血清铁[(19.94±5.11)μmol/L比(15.52±7.46)μmol/L,P=0.002]、总铁结合力[(61.29±16.77)μmol/L比(54.68±12.50)μmol/L,P=0.047]高于对照组,而转铁蛋白饱和度[(12.67±4.30)%比(20.64±6.56)%,P<0.001]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铁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3)。实验组患者总胆固醇[(3.45±0.90)mmol/L比(4.42±0.99)mmol/L,P<0.001]、三酰甘油[(0.95±0.30)mmol/L比(1.24±0.59)mmol/L,P=0.007]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0.51(0.23,2.34)mg/L比2.42(0.59,9.89)mg/L,P=0.001]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而对照组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68)。在随访的24周内,两组患者的总蛋白、白蛋白、血肌酐、血钾、血磷、血钙相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罗沙司他在改善腹膜透析伴有肾性贫血患者的贫血状态、铁代谢、炎症、脂代谢的临床疗效不劣于促红细胞生成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沙司他 促红细胞生成素 腹膜透析 贫血
下载PDF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的影响因素及列线图预测模型建立 被引量:1
7
作者 狄亚妮 杨靖倩 +3 位作者 吕玉敏 刘云 郭明好 马东红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23年第7期569-574,共6页
目的分析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的影响因素,建立预测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规律随访的253例腹膜透析患者的资料。根据是否发生腹膜炎分为非腹膜炎... 目的分析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的影响因素,建立预测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规律随访的253例腹膜透析患者的资料。根据是否发生腹膜炎分为非腹膜炎组(170例)和腹膜炎组(83例,发生腹膜炎97次)。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将单因素分析结果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应用逐步回归法分析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的影响因素,应用R语言绘制预测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P值分别评估模型的区分度和校准度。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碱性磷酸酶升高(OR=1.006,95%CI:1.001~1.011,P<0.05)、白蛋白降低(OR=0.907,95%CI:0.847~0.972,P<0.01)、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升高(OR=1.327,95%CI:1.162~1.515,P<0.001)、铁蛋白升高(OR=1.003,95%CI:1.001~1.004,P<0.001)是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独立危险因素。ROC分析显示,风险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811(95%CI:0.755~0.867,P<0.001)。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为χ^(2)=2.336,P=0.969。结论基于碱性磷酸酶、白蛋白、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铁蛋白这4项影响因素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校准度,可以有效评估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腹膜炎的风险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腹膜炎 影响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PBL联合情景模拟教学法在肾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石岩 刑晖林 +2 位作者 吕强 刘云 郭明好 《数理医药学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55-160,共6页
目的 探讨PBL联合情景模拟教学法在肾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8月至2022年7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脏病医院肾内科接受培训的80名住院医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0人。干预组采用... 目的 探讨PBL联合情景模拟教学法在肾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8月至2022年7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脏病医院肾内科接受培训的80名住院医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0人。干预组采用PBL联合情景模拟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授课教学法。培训结束后,实行统一出科考核考题,采用调查问卷进行满意度评分及学习积极主动性量表评估两组学员的教学成果。结果 干预组学员的出科成绩、教学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 <0.05),学习积极主动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肾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PBL教学法联合情景模拟教学法能提高规培医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团队协助能力和人文关怀能力,具有应用创新和实践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 情景模拟教学 肾内科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治疗原发性膜性肾病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邢晖林 张娇 +1 位作者 许清玉 郭明好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2期376-380,共5页
随着对原发性膜性肾病(PMN)的免疫治疗方案不断探索,利妥昔单抗(RTX)的疗效与安全性得到了肯定。近年来国内外多项研究对比了RTX单药或联合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PMN的效果,但目前针对RTX治疗方案仍未达成一致。本文就RTX治疗PMN的方案、影... 随着对原发性膜性肾病(PMN)的免疫治疗方案不断探索,利妥昔单抗(RTX)的疗效与安全性得到了肯定。近年来国内外多项研究对比了RTX单药或联合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PMN的效果,但目前针对RTX治疗方案仍未达成一致。本文就RTX治疗PMN的方案、影响RTX治疗PMN效果的相关因素及RTX的不良反应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膜性肾病 利妥昔单抗 磷脂酶A2受体 综述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麻痹性肠梗阻和尿路梗阻表现 被引量:4
10
作者 郭明好 刘向东 +2 位作者 杨磊 许清玉 刘云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98-199,共2页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麻痹性肠梗阻 尿路梗阻 SLE 消化系统症状 肾脏损害
下载PDF
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8
11
作者 郭明好 张文林 +2 位作者 牛文革 刘向东 刘云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1-152,共2页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临床 儿童
下载PDF
老年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5
12
作者 郭明好 刘云 +3 位作者 刘向东 王利峰 叶任高 《医师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9-20,共2页
目的 探讨老年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总结 5 6例老年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临床表现、自身抗体分布特点及治疗效果 ,并与中青年患者对比分析。结果 老年组蝶形红斑、盘状红斑、光过敏、脱发、雷诺现象等皮肤表现及肾... 目的 探讨老年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总结 5 6例老年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临床表现、自身抗体分布特点及治疗效果 ,并与中青年患者对比分析。结果 老年组蝶形红斑、盘状红斑、光过敏、脱发、雷诺现象等皮肤表现及肾损害和神经系统损害较中青年组明显少见 (P <0 .0 5 ) ,肺部病变、肌痛和肌无力、疲乏明显高于中青年组 ,而血液系统损害和狼疮的两项特异性抗体 (抗ds-DNA和抗Sm抗体 )、非特异性抗体 (抗SS -A和抗SS -B抗体 )以及补体C3 下降的阳性率都低于中青年组 (P <0 .0 5 )。结论 老年性与中青年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相比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方面有其自身特点 ,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应给予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系统性红斑狼疮 皮肤表现 肾损害 神经系统损害 SLE
下载PDF
尿毒症的可逆因素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郭明好 许清玉 刘云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00年第3期184-185,共2页
目的 探讨有可逆因素的可逆性尿毒症的治疗价值 ,以及可逆因素的常见顺序 ,为尿毒症的内科保守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比较有明显可逆因素及无明显可逆因素的两组尿毒症患者 ,在经过单纯内科保守治疗后 ,临床表现及肾功能改善程度的... 目的 探讨有可逆因素的可逆性尿毒症的治疗价值 ,以及可逆因素的常见顺序 ,为尿毒症的内科保守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比较有明显可逆因素及无明显可逆因素的两组尿毒症患者 ,在经过单纯内科保守治疗后 ,临床表现及肾功能改善程度的差异 ,并统计可逆性尿毒症可逆因素的出现率。结果 可逆性尿毒症组在经过包括纠正可逆因素的保守治疗后 ,临床症状及肾功能改善明显优于无可逆因素的尿毒症组。可逆因素以感染和脱水最为常见。结论 纠正可逆因素是改善临床症状及肾功能的关键 ,寻找可逆因素尤应注意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感染及医源性脱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性尿毒症 可逆因素 肾功能 治疗
下载PDF
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的肺部表现特点及误诊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郭明好 刘向东 +1 位作者 刘云 杨磊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2年第11期1687-1688,共2页
关键词 抗中性白细胞质抗体 血管炎 诊断 肺疾病 误诊
下载PDF
激素加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肺动脉高压5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郭明好 牛文革 +3 位作者 刘云 刘向东 许清玉 杨磊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4期1338-1338,共1页
关键词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肺动脉高压 治疗
下载PDF
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的肺部表现特点及误诊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郭明好 刘向东 +2 位作者 刘云 杨磊 张连云 《中国航天医药杂志》 2003年第3期40-42,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肺部表现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及误诊原因。方法对收治的5例原发性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肺部表现的诊断过程及误诊原因进行分析,并总结其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结果5例病人都有肺部损害,以发热、咳嗽、咯... 目的探讨原发性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肺部表现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及误诊原因。方法对收治的5例原发性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肺部表现的诊断过程及误诊原因进行分析,并总结其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结果5例病人都有肺部损害,以发热、咳嗽、咯血、闷气为主要呼吸系统表现,X线主要表现为两肺弥漫性点片状或斑片状阴影。确诊前曾被误诊为肺炎、肺结核、真菌性肺炎、尿毒症肺炎、急性肺水肿、肺癌、狼疮性肺炎等。确诊后给予甲基强的松龙联合环磷酰胺双冲击治疗,症状及肺部表现近期内迅速好转。结论肺是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最常见的累及脏器之一。误诊原因主要是对本病及其肺损害的特点认识不足。肺部损害对双冲击治疗的反应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表现 误诊 原发性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 自身免疫性疾病 临床特征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急腹症的临床特点和误诊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明好 刘云 +1 位作者 张连云 薛克绍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85-86,共2页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并发症 急腹症 诊断 误诊
下载PDF
抗心磷脂抗体与几种肾脏疾病的关系
18
作者 郭明好 刘竹梅 +6 位作者 魏素兰 窦启峰 许清玉 刘向东 任忠 杨磊 刘云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00年第5期323-325,共3页
目的 探讨抗心磷脂抗体 (ACL)与几种常见肾脏疾病的关系 ,以及ACL的检测在肾脏病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组 (以ACL阳性和阴性分成两组 )、隐匿性肾炎组、尿毒症组及正常对照组进行ACL检测 ,并对... 目的 探讨抗心磷脂抗体 (ACL)与几种常见肾脏疾病的关系 ,以及ACL的检测在肾脏病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组 (以ACL阳性和阴性分成两组 )、隐匿性肾炎组、尿毒症组及正常对照组进行ACL检测 ,并对ACL在各组中的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 正常对照组、隐匿性肾炎组和尿毒症组ACL阳性率分别为 3.33%、3.45 %和 0 % ,3组间比较ACL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肾病综合征组为 31.5 8% ,与前 3组比较明显增高 (P <0 .0 1)。ACL阳性组 2 4h尿蛋白定量、纤维蛋白原定量、血浆粘度较之ACL阴性组明显增高 (P <0 .0 5 ) ,血ATⅢ 活性 ,血浆白蛋白水平则明显较ACL阴性组低。结论 ACL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病人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人及隐匿性肾炎和尿毒症病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心磷脂抗体 肾病综合征
下载PDF
未成年系统性红斑狼疮32例
19
作者 郭明好 刘云 +1 位作者 刘向东 张文林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875-875,共1页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临床 未成年
下载PDF
成人Still病8例
20
作者 郭明好 许清玉 魏素兰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1999年第1期62-63,共2页
Stil病又称变应性亚败血症,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一种特殊类型,主要见于儿童。1977年bywaters报道成人也有类似表现,并称为成人Stil病,本病临床上少见,作者自1995年6月至1998年6月共收治8例,现报道... Stil病又称变应性亚败血症,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一种特殊类型,主要见于儿童。1977年bywaters报道成人也有类似表现,并称为成人Stil病,本病临床上少见,作者自1995年6月至1998年6月共收治8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8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ILL病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