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6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会议协办单位浙江东南网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明明致词
1
作者 郭明明 《空间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11,共2页
关键词 网架 浙江 董事长 《空间结构》 学术研讨会 股份 单位 山东泰安
下载PDF
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流场超分辨率重建
2
作者 陈皓 郭明明 +3 位作者 田野 乐嘉陵 张华 岳茂雄 《推进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4-184,共11页
超声速燃烧室受限空间内复杂流场波系结构的获取受到光学测量装置精度的制约。为提升流场时空分辨率特征,本文应用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地面脉冲燃烧风洞获取的试验数据,在发动机入口马赫数2.5的条件下,构建了6种不同当量比下基... 超声速燃烧室受限空间内复杂流场波系结构的获取受到光学测量装置精度的制约。为提升流场时空分辨率特征,本文应用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地面脉冲燃烧风洞获取的试验数据,在发动机入口马赫数2.5的条件下,构建了6种不同当量比下基于压力数据重构的燃烧室流场低分辨率图像数据集,研究了三种提高图像分辨率的方法来提升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流场重构图像的分辨率。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流场超分辨率稠密网络(Flow-field Super-Resolution Dense Network,FSRDN)、流场超分辨率生成对抗网络(Flow-field Super-Resolution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FSRGAN)、传统的双三次插值法(Bicubic interpolation,Bicubic)对流场图像分辨率都提高了4^(2)倍。FSRDN网络所得流场图像结果的峰值信噪比(Peak Signal-to-Noise Ratio,PSNR)、相关性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CORR)、感知指数(Perceptual Index,PI)指标均优于双三次插值法,但实际图像存在过于平滑的现象。FSRGAN网络所得流场结果消除了图像平滑现象,使流场图像的细节更加丰富,大幅度优化了PI指标,对燃烧室内的剪切层、斜激波、分离激波等主要波系结构的清晰度有了极大的增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燃冲压发动机 燃烧室 双三次插值 超分辨率 生成对抗网络
原文传递
4种杀虫剂对豆天蛾幼虫毒力及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3
作者 李晓峰 郭明明 樊继伟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4-149,共6页
为掌握敌敌畏、吡虫啉、高效氯氟氰菊酯和虫螨腈4种杀虫剂对豆天蛾幼虫的毒力及对幼虫体内解毒酶活性的影响,通过浸渍法使用4种药剂梯度浓度溶液处理豆天蛾3龄幼虫,统计药后12、24、36 h的幼虫死亡率,计算不同药剂不同药后时间的半致死... 为掌握敌敌畏、吡虫啉、高效氯氟氰菊酯和虫螨腈4种杀虫剂对豆天蛾幼虫的毒力及对幼虫体内解毒酶活性的影响,通过浸渍法使用4种药剂梯度浓度溶液处理豆天蛾3龄幼虫,统计药后12、24、36 h的幼虫死亡率,计算不同药剂不同药后时间的半致死浓度(LC_(50));并用4种药剂亚致死浓度(LC_(25))处理幼虫后,测定药后0、12、24、36 h的3种解毒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羧酸酯酶、细胞色素P450)的活性。敌敌畏、吡虫啉、高效氯氟氰菊酯和虫螨腈处理幼虫12 h后,LC_(50)依次为15.83、39.49、2.64、58.64 mg/L;处理幼虫24 h后,LC_(50)依次为3.55、3.46、1.19、33.91 mg/L;处理幼虫36 h后,LC_(50)依次为1.91、1.33、1.25、24.40 mg/L。敌敌畏处理幼虫后12 h的LC_(50)是药后24、36 h的4.46、8.29倍;同样地,吡虫啉、高效氯氟氰菊酯和虫螨腈分别为(11.41、29.69)倍、(2.22、2.11)倍和(1.73、2.40)倍。4种药剂处理幼虫后12、24、36 h,幼虫体内解毒酶活性发生改变。经敌敌畏处理后,GST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CarE活性先大幅下降后缓慢上升再缓慢下降,CYP450活性先下降再升高;经吡虫啉处理后,幼虫GST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再趋平,CarE活性先降低后升高,CYP450活性逐渐上升;经高效氯氟氰菊酯处理后,GST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CarE活性先降低后升高,CYP450活性先升高后降低;经虫螨腈处理后,GST活性先升高后降低,CarE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再稳定,CYP450活性先降低后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天蛾 杀虫剂 毒力 解毒酶活性
下载PDF
豆天蛾江苏种群滞育期间营养物质及激素变化规律 被引量:2
4
作者 郭明明 陆明星 +3 位作者 赵雪君 李晓峰 陈凤 樊继伟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1-216,共6页
【目的】研究豆天蛾(Clanis bilineata tsingtauica Mell)滞育前后体内可溶性蛋白、糖类、脂肪酸等营养物质及滞育激素的变化规律,探索豆天蛾滞育的生理调控机制。【方法】以豆天蛾江苏种群的老熟幼虫作为供试虫源,分别在滞育前期、滞... 【目的】研究豆天蛾(Clanis bilineata tsingtauica Mell)滞育前后体内可溶性蛋白、糖类、脂肪酸等营养物质及滞育激素的变化规律,探索豆天蛾滞育的生理调控机制。【方法】以豆天蛾江苏种群的老熟幼虫作为供试虫源,分别在滞育前期、滞育期和滞育解除后3个不同时期测定幼虫体内可溶性蛋白、糖类、脂肪酸等营养物质含量及滞育相关激素水平。【结果】随着豆天蛾滞育进程推进,体内糖原含量不断降低,在滞育解除后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而豆天蛾体内的单糖和可溶性蛋白及脂肪酸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均在滞育期降到最低,其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在滞育前期、滞育期和滞育解除后3个不同时期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滞育解除后,豆天蛾体内的脂肪酸中的棕榈酸和豆蔻酸含量增长速率最快,亚麻酸和棕榈酸含量最高,均超过9000μg/g。此外,豆天蛾体内保幼激素(JH)和蜕皮激素(MH)在不同滞育时期也有一定变化,随着滞育进程的推进,JH滴度逐渐降低,而MH滴度则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但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豆天蛾滞育形成过程中,体内营养物质不断被消耗,MH大量增加,同时JH合成减少;滞育解除后,豆天蛾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含量也随之升高,MH在滞育解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豆天蛾完成蜕皮,顺利进入下一个虫态提供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天蛾 种群 滞育时期 营养物质 激素
下载PDF
老年患者急性鼻出血内镜下电凝止血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5
作者 郭明明 刘涵尧 +1 位作者 王金辉 欧阳顺林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2期79-85,共7页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急性鼻出血,需内镜下电凝止血术治疗的相关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予以验证,以便治疗时能选择恰当的止血方式。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2年12月该科228例单侧急性鼻出血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接受内镜下...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急性鼻出血,需内镜下电凝止血术治疗的相关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予以验证,以便治疗时能选择恰当的止血方式。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2年12月该科228例单侧急性鼻出血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接受内镜下电凝止血术,分为电凝止血组(n=112)和保守填塞组(n=116),探讨内镜下电凝止血术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 curve),使用校正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价模型的预测性能和一致性。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服用抗凝药物和出血部位与内镜下电凝止血有关(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大、存在高血压、长期服用抗凝药物,以及出血部位位于后鼻区或位置不明的患者,接受内镜下电凝止血术的可能性更高(P<0.05);基于上述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老年患者急性鼻出血内镜下电凝止血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曲线下面积(AUC)为0.856(95%CI:0.805~0.907)。校正曲线和DCA显示,该列线图干预收益的阈值范围大。结论基于年龄、高血压、服用抗凝药物和出血部位建立的老年患者急性鼻出血内镜下电凝止血的列线图模型,预测能力和区分度好,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急性鼻出血 内镜下电凝止血术 列线图 预测模型
下载PDF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高压基性麻粒岩成因与构造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吴双鹏 张泽明 +3 位作者 田作林 芦维瑞 郭明明 张成圆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6-115,共20页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南迦巴瓦杂岩中存在典型的泥质、长英质和基性高压麻粒岩。但是,高压麻粒岩在南迦巴瓦杂岩中的分布范围、变质条件和变质时间是否存在空间上的变化并不明确。本文对南迦巴瓦杂岩西南部巴嘎地区的高压基性麻粒岩进行了...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南迦巴瓦杂岩中存在典型的泥质、长英质和基性高压麻粒岩。但是,高压麻粒岩在南迦巴瓦杂岩中的分布范围、变质条件和变质时间是否存在空间上的变化并不明确。本文对南迦巴瓦杂岩西南部巴嘎地区的高压基性麻粒岩进行了岩石学和年代学研究。研究表明,巴嘎高压基性麻粒岩由石榴子石、单斜辉石、角闪石、斜长石、黑云母和石英组成,石榴子石变斑晶发育生长成分环带。识别出三期矿物组合:进变质矿物组合M1为石榴子石变斑晶核部及其矿物包裹体,包括石榴子石、石英、榍石和磷灰石;峰期矿物组合M2为变斑晶石榴子石边部和基质矿物,即石榴子石+单斜辉石+斜长石+角闪石+石英+金红石+熔体;退变质矿物组合M3呈冠状体或基质产出,其组合为角闪石+斜长石+单斜辉石+黑云母+石英+榍石。高压基性麻粒岩的峰期变质条件约为1.5 GPa和915℃,具有顺时针P-T轨迹,退变质的早期和晚期分别为近等温降压和降温降压过程。高压基性麻粒岩在峰期条件下发生了明显的部分熔融,含~26%(体积)的熔体,其退变质和熔体结晶作用很可能发生在26~14 Ma。本文和研究区现有研究成果表明,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南迦巴瓦杂岩中的高压麻粒岩广泛分布,从东北部的加拉、直白和派乡延伸到西南部的巴嘎沟,形成了一条长度超过80 km的高压麻粒岩带。整个带中的高压麻粒岩具有类似的变质条件和持续时间,是印度大陆地壳平缓俯冲并经历了高温和高压变质与部分熔融的产物,构成了喜马拉雅造山带的加厚下地壳。大量高压麻粒岩强烈部分熔融产生的熔体可能为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提供了源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基性麻粒岩 P-T-T轨迹 部分熔融 南迦巴瓦杂岩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
下载PDF
基于不同播期的小麦籽粒性状综合分析
7
作者 张广旭 王康君 +3 位作者 郭明明 谭一罗 孙中伟 樊继伟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4-70,共7页
为进一步明确小麦籽粒性状与播期的关系,选育适播期广的小麦新品种,为江苏淮北麦区生产提供保障。本研究以新培育的155份小麦新品系为供试材料,设置10月18日(S1)、11月05日(S2)、11月22日(S3)、12月1日(S4)4个播期,考查成熟期籽粒的千... 为进一步明确小麦籽粒性状与播期的关系,选育适播期广的小麦新品种,为江苏淮北麦区生产提供保障。本研究以新培育的155份小麦新品系为供试材料,设置10月18日(S1)、11月05日(S2)、11月22日(S3)、12月1日(S4)4个播期,考查成熟期籽粒的千粒质量、面积、周长、粒长、粒宽、长宽比、直径和圆度8个性状,利用获得性状值进行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最长距离法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供试材料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小麦千粒质量呈下降趋势,不同品系间亦有差异;千粒质量与除长宽比外的其他几个性状均呈正相关,长宽比与粒宽、圆度呈负相关;通过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聚为Ⅴ类,类群Ⅰ到类群Ⅴ的千粒质量均值逐级升高;通过主成分分析将籽粒性状分为2个主成分,共可解释93.91%的性状信息。通过综合分析4个播期的小麦籽粒性状,筛选出LM20080、LM20070、LM20069等10个在不同播期条件下籽粒性状稳定的新品系,为江苏淮北麦区小麦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籽粒性状 不同播期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中强筋小麦新品种连麦186
8
作者 王康君 郭明明 +5 位作者 张广旭 谭一罗 师毅君 李晓峰 何茂盛 樊继伟 《中国种业》 2023年第7期134-136,共3页
为适应高产优质多抗的小麦产业发展需求,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以广适优质的烟0953为母本,以高产多抗的西农538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出中强筋半冬性小麦新品种连麦186,并于2022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苏审麦202200... 为适应高产优质多抗的小麦产业发展需求,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以广适优质的烟0953为母本,以高产多抗的西农538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出中强筋半冬性小麦新品种连麦186,并于2022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苏审麦20220022)。连麦186中感赤霉病、高抗条锈病、中抗黄花叶病毒病;2019-2021年2年度品质指标均达到中强筋小麦品种标准。重点介绍了连麦186的特征特性、产量及品质表现和高产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连麦186 中强筋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下载PDF
东北黑土区沟蚀研究进展与热点——基于CiteSpace计量分析
9
作者 万兆凯 宋庆臣 +3 位作者 万普强 郭明明 张兴义 刘欣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4-463,共10页
[目的]直观把握东北黑土区沟蚀研究进展与热点,推进东北黑土区沟蚀研究领域的发展。[方法]以CNKI与Web of Siencec数据库中245篇相关文献为对象,利用文献计量的方法,使用CiteSacep软件绘制东北黑土区沟蚀研究知识图谱。[结果]结果表明:... [目的]直观把握东北黑土区沟蚀研究进展与热点,推进东北黑土区沟蚀研究领域的发展。[方法]以CNKI与Web of Siencec数据库中245篇相关文献为对象,利用文献计量的方法,使用CiteSacep软件绘制东北黑土区沟蚀研究知识图谱。[结果]结果表明:(1)黑土区沟蚀研究起步较晚,近十年发文量显著增加,但国际期刊发表成果较少,仅占26%。(2)该领域研究力量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其中水利部松辽流域委员会、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东北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等机构贡献突出、影响较大;张树文是该领域中文发文量最多的学者,刘宝元和伍永秋是英文发文量最多的学者。(3)关键词共现表明,目前对东北黑土区沟蚀的关注重点主要集中在侵蚀沟发育特征、影响因素和沟蚀防治措施等方面。[结论]东北黑土区沟蚀尚未形成完整的研究框架和全面的认识,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进一步注重东北黑土区沟蚀形成和发育过程及机理研究,并深入分析地质、地形、水文、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黑土区 沟蚀 热点 文献计量学 CiteSacep
下载PDF
小麦响应禾谷镰刀菌侵染的核心基因筛选与鉴定
10
作者 谭一罗 张广旭 +4 位作者 王康君 郭明明 孙中伟 李晓峰 樊继伟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93-1001,共9页
【目的】筛选鉴定小麦品种连麦12响应禾谷镰刀菌侵染过程中的核心基因,为小麦赤霉病防御分子网络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对成功感染禾谷镰刀菌的连麦12小穗进行转录组测序,通过DESeq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EGs),对DEGs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 【目的】筛选鉴定小麦品种连麦12响应禾谷镰刀菌侵染过程中的核心基因,为小麦赤霉病防御分子网络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对成功感染禾谷镰刀菌的连麦12小穗进行转录组测序,通过DESeq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EGs),对DEGs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构建DEGs的蛋白质互作网络,通过MCODE和cytoHubba筛选核心基因。【结果】对小麦品种连麦12接种禾谷镰刀菌(处理组)和接种无菌去离子水(对照,CK)72 h后的DEGs进行筛选,结果共筛选出14180个DEGs,其中有10966个DEGs上调表达,有3214个DEGs下调表达。经GO功能注释分成三大类,共51个条目,其中,细胞组分包含14个条目,主要富集在细胞、细胞部件和膜3个条目;分子功能包含11个条目,主要富集在催化活性和结合2个条目;生物学过程包含26个条目,主要富集在细胞过程、代谢过程和刺激反应3个条目。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富集到代谢、次级代谢物生物合成、苯丙烷类生物合成、植物信号激素转导、植物MAPK信号通路的DEGs数量最多;富集到光合作用—天线蛋白通路,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谷胱甘肽代谢,黄酮和黄酮醇的生物合成,亚油酸代谢等通路的程度最高。以combined score>0.7构建蛋白质互作网络,共筛选出258个上调表达的DEGs。MCODE聚类构建筛选重要基因互作功能模块,获得2个重要基因功能模块分别包含13个(Score=7.67)和6个(Score=5.60)重要的DEGs。利用cytoHubba筛选蛋白质相互作用最紧密的10个核心基因,其结果与MCODE筛选结果重合。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对筛选的10个核心基因验证结果,与转录组测序结果基本一致。【结论】筛选的10个核心基因在禾谷镰刀菌侵染后均上调表达,说明这10个核心基因在连麦12对禾谷镰刀菌侵染的响应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禾谷镰刀菌 核心基因 转录组 赤霉病
下载PDF
基于“分段-组合”残差神经网络的超声速氢气零维点火计算方法
11
作者 陈尔达 宋昊宇 +3 位作者 郭明明 田野 乐嘉陵 张华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1-101,共11页
受限于发动机燃烧数值模拟需要长时间超级计算机运行的问题,发展了一种基于“分段-组合”残差神经网络的氢气零维点火计算方法。以氢气零维点火算例为基础,基于自主研发的高超声速内外流耦合数值模拟软件AHL3D构建数据集。数据集中输入... 受限于发动机燃烧数值模拟需要长时间超级计算机运行的问题,发展了一种基于“分段-组合”残差神经网络的氢气零维点火计算方法。以氢气零维点火算例为基础,基于自主研发的高超声速内外流耦合数值模拟软件AHL3D构建数据集。数据集中输入变量为超声速工况下的温度、压强及8种组分质量分数的初始状态值,输出变量为3000个时刻点的温度、压强及8种组分质量分数状态值。构建了一种“分段”训练、“组合”预测的残差神经网络框架。算法首先将高维输入数据进行降维训练,再将“分段”模型预测后的参数冻结形成“组合”模型。与氢燃料直接计算相比,实验结果表明“分段-组合”残差神经网络可显著提升计算效率,对于11组分29反应的反应动力学模型可获得9.13倍的计算加速比,均方根误差降到了7.85×10^(-5),氢燃料参数的预测精度都高于98%,计算效率及精度优于现有的神经网络燃烧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段-组合”模型 残差神经网络 零维点火 数值模拟 计算加速
原文传递
四倍体小麦GPAT基因家族比较分析
12
作者 师毅君 王康君 +6 位作者 郭明明 张广旭 谭一罗 李晓峰 何茂盛 徐大勇 樊继伟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3年第8期42-46,54,共6页
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GPAT)是一类催化甘油酯质合成的膜结合酶,可用于多种植物的基因家族鉴定和分析,并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四倍体小麦的GPAT基因,对其进行了家族鉴定、基因结构、进化关系等比较分析。结果表... 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GPAT)是一类催化甘油酯质合成的膜结合酶,可用于多种植物的基因家族鉴定和分析,并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四倍体小麦的GPAT基因,对其进行了家族鉴定、基因结构、进化关系等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硬粒小麦和野生二粒小麦中各鉴定出33个GPAT家族成员,分别命名为TtGPAT1~TtGPAT33、TdGPAT1~TdGPAT33,并对其基因结构、保守基序、系统进化、共线性分析时发现,TtGPATs和TdGPATs蛋白可以分为GroupⅠ、GroupⅡ、GroupⅢ等3类,且在同一分组中,TtGPATs和TdGPATs成员数量几乎一致,大部分GroupⅠ和GroupⅡ成员有7~12个内含子,GroupⅢ成员有1~3个内含子;其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分析表明:GPAT蛋白成员的氨基酸长度为149(TdGPAT19)~589(TtGPAT1),分子量为16.22 kDa(TdGPAT19)~62.76 kDa(TtGPAT1),等电点为5.92(TdGPAT5)~11.39(TdGPAT7);硬粒小麦与拟南芥的GPAT基因之间仅存在2个共线性关系,但与野生二粒小麦存在66个共线性基因对,这为四倍体小麦基因功能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也对拓宽六倍体小麦的遗传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四倍体 GPAT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学分析 系统进化
下载PDF
血清糖类抗原153基于磁珠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试剂的研制
13
作者 韩婷婷 张艺 +3 位作者 周彬 范俊 李文新 郭明明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120-123,共4页
目的在传统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ime-resolved fluoroimmunoassay,TRFIA)技术基础上,结合生物素-亲和素放大技术和磁性微粒技术优势,建立一项新方法进行血清中糖类抗原153(carbohydrate antigen153,CA153)含量的测定。方法利用磁性... 目的在传统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ime-resolved fluoroimmunoassay,TRFIA)技术基础上,结合生物素-亲和素放大技术和磁性微粒技术优势,建立一项新方法进行血清中糖类抗原153(carbohydrate antigen153,CA153)含量的测定。方法利用磁性微粒表面的链霉亲和素分子与生物素-CA153包被抗体快速高效结合,从而在固相载体磁性微粒表面形成双抗体夹心复合物。并对新方法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获得的CA153TRFIA线性方程为y=54638x+7052.2,R^(2)=0.9995;该方法的灵敏度为0.48U/mL,批内和批间的变异系数分别为2.09%~5.95%,1.54%~7.15%,平均回收率为94.48%,与其他肿瘤标志物无明显干扰,正常范围参考值为0~35U/mL。用该方法检测乳腺癌与健康体检者血清的CA153结果与化学发光法一致,相关系数为0.9782。结论该方法灵敏度优于传统技术,是TRFIA的一种新方法,反应时间短,操作简单,敏感度、特异性、准确度等均符合临床应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 CA153 磁珠 生物素 检测
下载PDF
水空两栖多旋翼飞行器出水控制及参数整定
14
作者 李良博 杨宇 +3 位作者 梁爽 郭明明 李忠广 李泽斌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5-92,共8页
介质跨越是水空多旋翼飞行器的关键运动之一,针对水空多旋翼飞行器的出水问题开展相关研究。首先,建立水空多旋翼飞行器的运动学、动力学模型,重点探究其在水下运动过程中的受力,借助Fluent软件对水空多旋翼飞行器在水下受到的粘性水动... 介质跨越是水空多旋翼飞行器的关键运动之一,针对水空多旋翼飞行器的出水问题开展相关研究。首先,建立水空多旋翼飞行器的运动学、动力学模型,重点探究其在水下运动过程中的受力,借助Fluent软件对水空多旋翼飞行器在水下受到的粘性水动力进行分析,并进一步用多项式拟合粘性水动力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分段变参数PID跨介质控制方法,在Matlab中开展控制仿真实验。最后,引入遗传算法整定PID控制器,并将结果与前者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水、空环境突变对PID控制算法影响巨大,分段变参数PID控制方法更加贴合实际跨介质过程;基于遗传算法的PID控制器参数整定方法能有效提高水空多旋翼飞行器跨介质性能。研究结果可为研究潜器跨介质、导弹出水、水空多旋翼飞行器的出入水控制等问题提供研究思路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空多旋翼跨介质飞行器 出水控制 PID 遗传算法
下载PDF
硫代硫酸钠治疗尿毒症瘙痒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15
作者 张鹏远 郭明明 +2 位作者 刘江岩 侯敏 王万里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2期91-94,共4页
目的系统硫代硫酸钠在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CBMdisc、VIP和Wang Fang数据库,搜集公开发表的有关硫代硫酸钠(STS)治疗尿毒症瘙痒(UP)的随机对照试验(RC... 目的系统硫代硫酸钠在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CBMdisc、VIP和Wang Fang数据库,搜集公开发表的有关硫代硫酸钠(STS)治疗尿毒症瘙痒(UP)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2年9月30日。由2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使用Rev Man 5.3软件对临床有效率、不良反应、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实验室化验甲状旁腺激素、钙、磷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个RCT,包括358例患者。与对照组相比,硫代硫酸钠组瘙痒评分显著降低(标准化平均差值=-3.20,95%可信区间=-4.65~-1.76,p=0.0001),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风险比=1.30,95%可信区间=0.32~5.26,p=0.71)。结论硫代硫酸钠是改善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尿毒症性瘙痒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补充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瘙痒症 硫代硫酸钠 慢性肾脏疾病 META分析
下载PDF
黄土高塬沟壑区退耕地土壤抗冲性及其与影响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33
16
作者 郭明明 王文龙 +5 位作者 史倩华 陈同德 李建明 康宏亮 朱宝才 李艳富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9-136,共8页
为了评价退耕地土壤抗冲性的变化,该文以黄土高塬沟壑区自然退耕农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径流小区冲刷法对不同覆盖度塬面退耕地(TAL,table-land abandoned land)和沟头退耕地(GAL,gully-head abandoned land)土壤抗冲性进行了研究。结... 为了评价退耕地土壤抗冲性的变化,该文以黄土高塬沟壑区自然退耕农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径流小区冲刷法对不同覆盖度塬面退耕地(TAL,table-land abandoned land)和沟头退耕地(GAL,gully-head abandoned land)土壤抗冲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与对照(Ⅰ)相比,TAL和GAL处理水稳性团聚体、根系密度和根系生物量均显著增加(P〈0.05),覆盖度大于0时,崩解速率显著减小44.87%-79.16%和33.79%-70.65%,有机质显著增加70.12%-222.70%和59.20%-194.88%,覆盖度最大时,土壤容重和渗透系数才显著减小和增大。2)TAL处理0覆盖度小区抗冲系数(AS,anti-scouribility)较对照无差异,其余覆盖度则显著增大2.31-7.57倍,GAL处理AS较对照显著增大0.99-7.12倍,覆盖度越大,根系提高土壤抗冲性能的效果越显著。3)TAL和GAL处理AS分别与容重、崩解速率、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渗透系数均呈极显著指数函数关系,与有机质含量、根系生物量及根系密度均呈极显著线性函数关系。水稳性团聚体是影响塬面和沟头退耕地土壤抗冲性的关键因子。结果可为研究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生态功能评价及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土地利用 植被 理化性质 退耕地 根系 土壤抗冲性 黄土高塬沟壑区
下载PDF
氮肥运筹对不同筋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2
17
作者 郭明明 董召娣 +8 位作者 易媛 张明伟 李银银 代丹丹 刘立伟 朱新开 郭文善 赵广才 彭永欣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559-1565,共7页
为筛选不同筋型小麦高产优质栽培的适宜施氮量和施氮比例(基肥∶分蘖肥∶拔节肥∶孕穗肥),以强筋小麦济麦20、中筋小麦保麦1号和弱筋小麦扬麦15为材料,在高产栽培条件下研究了施氮量及施氮比例对不同筋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为筛选不同筋型小麦高产优质栽培的适宜施氮量和施氮比例(基肥∶分蘖肥∶拔节肥∶孕穗肥),以强筋小麦济麦20、中筋小麦保麦1号和弱筋小麦扬麦15为材料,在高产栽培条件下研究了施氮量及施氮比例对不同筋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增加施氮量或提高小麦生育中后期施氮比例,均能提高三种筋型小麦产量、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三种筋型小麦采用适宜的氮肥运筹均可协同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本试验条件下,强筋小麦济麦20达到高产优质的最优组合为施氮量225kg·hm-2、施氮比例3∶1∶3∶3;中筋小麦保麦1号为施氮量270kg·hm-2、施氮比例3∶1∶3∶3;弱筋小麦扬麦15为施氮量180kg·hm-2、施氮比例5∶1∶2∶2或施氮量225kg·hm-2、施氮比例7∶1∶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氮肥 品种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追氮时期和施钾量对小麦氮素吸收运转的调控 被引量:33
18
作者 郭明明 赵广才 +10 位作者 郭文善 常旭虹 王德梅 杨玉双 王美 亓振 王雨 代丹丹 魏星 李银银 刘孝成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90-597,共8页
【目的】氮肥追施时期和钾肥用量是影响小麦高产高效的重要因素,研究这两个营养元素的相交效应,为小麦的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强筋小麦‘济麦20’为供试品种,设置盆栽试验。同位素示踪技术进行研究。氮肥用15N标记,追施氮... 【目的】氮肥追施时期和钾肥用量是影响小麦高产高效的重要因素,研究这两个营养元素的相交效应,为小麦的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强筋小麦‘济麦20’为供试品种,设置盆栽试验。同位素示踪技术进行研究。氮肥用15N标记,追施氮肥时期设返青期和拔节期两个施肥时期。施钾量设K2O 0(K0)、50(K1)、100 kg/hm2(K2)三个水平。于开花期采集全株样本,成熟期将植株分为籽粒和植株两部分,分析氮素含量,计算氮素吸收、分配以及氮素利用率。【结果】虽然追氮时期和施钾量互作对‘济麦20’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但钾肥对小麦氮素吸收、运转及分配的影响因追氮时期不同而有所差异。不施钾(K0)返青期追氮处理,小麦植株氮素积累量、氮素转移量及贡献率均达到最高;在施用K2O 50 kg/hm^2处理(K1)下,拔节期追施氮肥能有效提高小麦开花期植株氮素积累量、成熟期植株和籽粒来自土壤的氮积累量、氮素转移量及贡献率,并最终显著提高产量。由此,提高了小麦氮素积累量、转移量、籽粒产量、氮肥生产效率及收获指数,在施用钾肥100 kg/hm^2(K2)条件下,两个追氮时期处理均不利于‘济麦20’氮素利用效率及籽粒产量的提高。【结论】本试验条件下,在K_2O 50 kg/hm^2施用量、拔节期追施氮肥条件下更有利于强筋小麦‘济麦20’对氮素的吸收、利用和高产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氮素 钾素 氮素吸收 氮素运转
下载PDF
黄土区坡耕地耕作对浅沟径流产沙及其形态发育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6
19
作者 郭明明 王文龙 +5 位作者 李建明 朱宝才 史倩华 康宏亮 李艳富 李垚林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114-123,共10页
为研究耕作对浅沟径流产沙及形态发育特征的影响,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设计坡度(15°、20°、25°)、雨强(1.0、1.5、2.0 mm/min)及放水流量(7.53∽23.45 L/min)3个处理,采用室内模拟降雨和放水冲刷的方法,测定了不同... 为研究耕作对浅沟径流产沙及形态发育特征的影响,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设计坡度(15°、20°、25°)、雨强(1.0、1.5、2.0 mm/min)及放水流量(7.53∽23.45 L/min)3个处理,采用室内模拟降雨和放水冲刷的方法,测定了不同处理下浅沟径流量、产沙量。结果表明:1)2种浅沟水流均为紊流,耕作使浅沟水流雷诺数和弗劳德数分别减小0.95%∽30.77%、2.64%∽39.14%,阻力系数和糙率系数分别增加4.01%∽58.82%、0.88%∽27.87%;2)试验条件下,耕作使浅沟土壤剥蚀率增大9.48%∽37.87%,未耕作与耕作浅沟土壤剥蚀率分别与坡度—流量交互作用、雨强—坡度交互作用呈极显著线性关系,土壤剥蚀率与径流剪切力、径流功率及单位径流功率均呈显著的线性关系,未耕作浅沟发生剥蚀的临界剪切力、临界功率及临界单位径流功率分别为17.576 N/m2、5.036 W/(m2·s)、0.0381 m/s,耕作浅沟为10.585 N/m2、3.544 W/(m2·s)、0.0277 m/s;3)耕作使浅沟宽度增加1.98%∽31.79%,浅沟面积增大0.84%∽32.03%,下切深度降低2.82%∽26.67%;4)耕作使浅沟土壤侵蚀量增加0.91%∽22.80%,未耕作和耕作浅沟土壤侵蚀量分别占坡面土壤侵蚀总量的44.09%∽74.16%和42.44%∽56.44%,与雨强—流量交互作用均呈极显著的线性函数关系。结果可为该区浅沟侵蚀预测模型的建立及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 径流 产沙 黄土区 坡耕地 浅沟 形态特征
下载PDF
升温突变对川西马尔康树木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1
20
作者 郭明明 张远东 +3 位作者 王晓春 黄泉 杨素香 刘世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7464-7474,共11页
以采自川西马尔康林区的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和岷江柏(Cupressus chengiana)树轮为研究对象,对树轮指数与气候要素进行相关分析,研究1995年升温突变前后该区主要针叶树种的树轮响应变化。结果显示:1955—1994年时段,高、中海拔岷... 以采自川西马尔康林区的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和岷江柏(Cupressus chengiana)树轮为研究对象,对树轮指数与气候要素进行相关分析,研究1995年升温突变前后该区主要针叶树种的树轮响应变化。结果显示:1955—1994年时段,高、中海拔岷江冷杉径向生长对温度正响应,年轮指数呈缓慢的上升趋势,低海拔岷江柏受温度影响不大,年轮指数上升较快;1995—2012年时段,随着温度升高,3样点树木年轮指数并未上升,甚至呈下降趋势,表现出"响应分异现象"。对月气候要素的响应,树种间存在差异:高海拔岷江冷杉在前一时段主要表现为与冬季温度的正相关,后一阶段则转变为与4月温度的显著负相关及与4月份降水的显著正相关,受到显著的4月干旱胁迫影响;中海拔岷江冷杉后一时段温度敏感性消失,5月干旱胁迫加剧;低海拔岷江柏主要受降水影响,后一时段4月份干旱胁迫加剧。升温突变后,川西马尔康林区岷江冷杉和岷江柏均表现出"响应分异现象",在今后的气候重建及碳循环模拟中应加以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分异 干旱胁迫 树木年轮 升温突变 川西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