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9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会议协办单位浙江东南网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明明致词
1
作者 郭明明 《空间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11,共2页
关键词 网架 浙江 董事长 《空间结构》 学术研讨会 股份 单位 山东泰安
下载PDF
胞磷胆碱钠片联合脑安滴丸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
作者 郭明明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8期1493-1496,共4页
目的 探讨胞磷胆碱钠片联合脑安滴丸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采集2021年3月至2023年1月在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常规治疗联合胞磷胆碱钠片治疗的43例脑梗死患者,纳入对照组;采集同期于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脑安滴丸治疗... 目的 探讨胞磷胆碱钠片联合脑安滴丸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采集2021年3月至2023年1月在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常规治疗联合胞磷胆碱钠片治疗的43例脑梗死患者,纳入对照组;采集同期于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脑安滴丸治疗的43例脑梗死患者,纳入观察组。两组治疗时间均为1个月。查阅患者资料,记录其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分别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评分(SS-QOL)评价],同时查阅患者实验室检查资料,记录治疗前后主要实验室指标水平,包括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记录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降低,ADL评分和SS-QOL评分升高,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和S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指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胞磷胆碱钠片联合脑安滴丸有助于促进脑梗死患者神经系统的恢复,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较好,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胞磷胆碱钠片 脑安滴丸 神经功能
下载PDF
小麦GPAT家族全基因组鉴定及表达分析
3
作者 师毅君 王康君 +6 位作者 郭明明 张广旭 谭一罗 李晓峰 何茂盛 徐大勇 樊继伟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53-261,共9页
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glycerol-3-phosphateacyltransferase,GPAT)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催化甘油三酯合成的关键酶。对小麦的GPAT基因进行家族鉴定,并对其基因结构、理化性质、保守基序、顺式启动元件等进行分... 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glycerol-3-phosphateacyltransferase,GPAT)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催化甘油三酯合成的关键酶。对小麦的GPAT基因进行家族鉴定,并对其基因结构、理化性质、保守基序、顺式启动元件等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共在小麦中鉴定出65个GPAT家族成员,其中在1、3号染色体上分布较多,其余染色体上分布较少。理化性质分析结果表明,GPAT成员的氨基酸长度为364 aa(TaGPAT3)~581(TaGPAT45)aa,分子量为40.17 ku(TaGPAT1)~64.11(TaGPAT45)ku,等电点为6.19(TaGPAT11)~9.60(TaGPAT26)。TaGPAT蛋白可以分为3个亚家族,其中GroupⅠ和GroupⅡ成员具有7~13个内含子,GroupⅢ成员具有0~4个内含子。通过进行表达模式分析发现,大多数TaGPAT基因在小麦组织和逆境胁迫下表达量较低,值得关注的是,TaGPAT5在不同植物组织中以及冷和干旱胁迫下表达量均较高。以上结果可为小麦基因功能的研究提供参考,也对拓宽小麦的遗传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GPAT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 表达模式分析
下载PDF
进路式充填挡墙构筑工艺及经济成本分析
4
作者 刘家明 朱志根 +3 位作者 余一松 李华华 郭明明 葛文杰 《采矿技术》 2025年第1期215-221,共7页
针对进路式充填挡墙工艺复杂、成本高等问题。以云南某铅锌矿为例,通过理论分析及经济对比,开展充填挡墙力学研究和厚度计算,探究充填料浆冲击力对充填挡墙的影响,并分析不同充填挡墙构筑工艺的经济成本。结果表明:4m高充填挡墙的最大... 针对进路式充填挡墙工艺复杂、成本高等问题。以云南某铅锌矿为例,通过理论分析及经济对比,开展充填挡墙力学研究和厚度计算,探究充填料浆冲击力对充填挡墙的影响,并分析不同充填挡墙构筑工艺的经济成本。结果表明:4m高充填挡墙的最大受力位置在高度2m附近。固液二相流阶段充填挡墙所受压力随充填高度的增加呈指数增加,有黏性松散充填体阶段充填挡墙所受压力随充填高度的增加呈线性缓慢增加,两者压力相差非常大。在弹性条件下,充填料浆对充填挡墙的冲击力为4.75kN,在弹塑性条件下为5.77kN,相比于充填挡墙受静液压力结果,充填料浆对充填挡墙的动力作用基本可忽略。按圆柱形法、楔形法、抗剪强度及抗渗性分别计算充填挡墙厚度,依据取最大值原则,推荐云南某铅锌矿进路式充填挡墙厚度为150~160mm。经济成本分析结果表明,单个混凝土充填挡墙成本为6468.8元,单个空心砖砌块充填挡墙成本为5291元,采用空心砖砌块充填挡墙代替混凝土充填挡墙,每年可为某矿节约141.34万元,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填挡墙 动力冲击 构筑工艺 挡墙厚度 经济成本
下载PDF
两个豆天蛾种群滞育后生物学特性对基质的响应
5
作者 郭明明 李晓峰 +2 位作者 赵雪君 李国权 樊继伟 《南方农业》 2024年第21期90-94,100,共6页
为探明不同环境条件下豆天蛾(Clanis bilineata tsingtauica Mell)滞育解除的差异,采集江苏和湖北两个豆天蛾地理种群,以被诱导滞育的豆天蛾老熟幼虫为供试虫源,设置黏土、砂土、细砂和菌渣4种基质类型,分析豆天蛾滞育后蛹期、成虫期和... 为探明不同环境条件下豆天蛾(Clanis bilineata tsingtauica Mell)滞育解除的差异,采集江苏和湖北两个豆天蛾地理种群,以被诱导滞育的豆天蛾老熟幼虫为供试虫源,设置黏土、砂土、细砂和菌渣4种基质类型,分析豆天蛾滞育后蛹期、成虫期和卵期生物学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各基质处理下,湖北种群在滞育期间的发育速率、化蛹率、蛹长、蛹质量、成虫交配率、单雌产卵量等生长指标均优于江苏种群,表明野生豆天蛾种群在滞育后生长参数及繁殖力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是用于种群改良的优异种质资源。此外,基质类型对豆天蛾不同种群滞育后各生物学特性存在不同程度影响。在砂土和细砂基质处理下,豆天蛾发育速率、化蛹率、蛹质量、成虫羽化率、单雌产卵量和蜕皮激素等指标均在较高水平,且均显著高于黏土基质处理(p<0.05)。综合分析不同基质类型下豆天蛾两个地理种群滞育后生物学特性及滞育激素水平差异,砂土和细砂基质类型更有利于豆天蛾滞育解除,促进豆天蛾化蛹、羽化和产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天蛾 种群 生物学特性 滞育 基质
下载PDF
江苏淮北地区不同小麦品种生态适应性研究
6
作者 郭明明 王康君 +7 位作者 何宁秀 赵雪君 张广旭 谭一罗 李晓峰 师毅君 何茂盛 樊继伟 《农业科技通讯》 2024年第11期54-58,共5页
为充分挖掘本地区小麦的高产潜力,丰富适宜本地区的高产、优质、抗病的小麦品种资源,为粮食安全提供有力保障,本试验以徐麦39、连麦1905、淮麦44、皖宿0891、郑麦1860等20个黄淮麦区主栽小麦品种作为供试品种,于11月5日播种,对其穗数、... 为充分挖掘本地区小麦的高产潜力,丰富适宜本地区的高产、优质、抗病的小麦品种资源,为粮食安全提供有力保障,本试验以徐麦39、连麦1905、淮麦44、皖宿0891、郑麦1860等20个黄淮麦区主栽小麦品种作为供试品种,于11月5日播种,对其穗数、千粒重、穗粒数等产量构成因素及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量、籽粒产量等指标进行综合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20个品种中有3个品种穗数超过45万穗/亩,分别为淮麦44、郑麦1860和连麦10号;穗粒数以徐麦47、淮麦41、淮麦43和皖宿0313较高;千粒重变幅为39.3~45.4 g,有5个品种千粒重均超过44 g,分别为淮麦43、郑麦0943、皖宿1510、淮麦46、郑麦1860;有8个小麦品种籽粒产量在600 kg/亩以上,以郑麦1860产量最高,达到642.75 kg/亩;连农1801、徐麦39、淮麦43和郑麦0943等4个小麦品种株高较矮,均低于70 cm,抗倒性较好;花后干物质积累量以郑麦1860、连麦1905、淮麦46、淮麦44、连麦10号、徐麦47和皖宿0313等品种较高,其中郑麦1860花后干物质积累量达到369.23 kg/亩。综合分析农艺性状、群体质量及产量性状,筛选出适应性较强的小麦品种8个,分别为郑麦1860、淮麦46、连麦1905、徐麦47、皖宿0313、淮麦44、连麦10号和淮麦43,可进一步扩大推广面积,改善本地区品种结构,为实现淮北地区小麦高产优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种 适应性 产量 农艺性状 淮北地区
下载PDF
机载双基雷达SR-STAP杂波抑制方法
7
作者 郭明明 潘时龙 +1 位作者 曹兰英 王祥传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7-129,共13页
目前基于稀疏恢复的空时自适应处理方法,是通过将角度-多普勒平面细分为多个离散格点的方式来构建导向矢量字典的。然而,当这种方法应用于机载双基雷达杂波抑制时,会面临格点失配问题,从而导致杂波抑制算法性能下降。针对这个问题,提出... 目前基于稀疏恢复的空时自适应处理方法,是通过将角度-多普勒平面细分为多个离散格点的方式来构建导向矢量字典的。然而,当这种方法应用于机载双基雷达杂波抑制时,会面临格点失配问题,从而导致杂波抑制算法性能下降。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基于原子范数最小化技术进行机载双基雷达杂波抑制的方法,基于原子范数最小化的杂波抑制方法不用生成离散格点矩阵,而是直接在连续域上进行建模。利用杂波协方差矩阵的半正定性、块-托普利兹属性和低秩特性,结合交替方向乘子法去迭代求解原子范数最小化问题,可以准确估计出杂波子空间。然后,通过特征分解直接计算杂波的协方差矩阵,进而提高杂波抑制性能。仿真结果证明,在可用样本数量较少的情况下,所提算法由于规避了格点失配问题,与传统稀疏恢复方法相比,所提算法能够更精确地估计杂波协方差矩阵,具备更好的杂波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双基雷达 杂波抑制 稀疏恢复 原子范数最小化
下载PDF
基础设施项目投资效益评估与风险管理策略
8
作者 郭明明 《大众标准化》 2025年第4期91-93,共3页
文章围绕良渚新城“元城智谷”综合开发项目,深入探讨了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的效益评估体系与风险管理策略。通过对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的详细评估,结合定量与定性评估方法,构建了全面的效益评估框架。同时,针对项目可能面临... 文章围绕良渚新城“元城智谷”综合开发项目,深入探讨了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的效益评估体系与风险管理策略。通过对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的详细评估,结合定量与定性评估方法,构建了全面的效益评估框架。同时,针对项目可能面临的风险,提出了风险识别、评估量化、应对策略及监控改进的全面风险管理策略。研究表明,该项目具有较高的综合效益和一定的抗风险能力,为类似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决策与风险管理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设施项目 效益评估 风险管理 元城智谷 良渚新城
下载PDF
紫外光照对不同色系木塑板颜色指标的影响
9
作者 郭明明 陈福涛 +2 位作者 杨扬 唐达磊 王宗乾 《安徽工程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53-57,共5页
本文探究了木塑复合材料(Wood-plastic Composites,WPC)老化应用的行为和机制,通过紫外光照老化实验对木塑复合材料老化的机理进行研究,重点介绍了紫外光照射对不同色系复合板材颜色性能的影响,探究了复合板材的颜色指标随紫外光照射时... 本文探究了木塑复合材料(Wood-plastic Composites,WPC)老化应用的行为和机制,通过紫外光照老化实验对木塑复合材料老化的机理进行研究,重点介绍了紫外光照射对不同色系复合板材颜色性能的影响,探究了复合板材的颜色指标随紫外光照射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紫外光照射240 h后,普通木塑板的颜色色差ΔE值有不同程度升高,其中银灰色木塑板的总色差值变化最为显著,总色差ΔE值增加2.82,黑色木塑板的总色差值变化较稳定,总色差值增加0.77;共挤木塑板的颜色色差ΔE值变化稳定,不同色系木塑板总色差ΔE值均小于1.12,共挤木塑板的抗紫外色变能力优于普通木塑板。结果表明聚乙烯壳层对紫外线有一定的屏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塑复合板材 紫外光照 加速老化 变化规律
下载PDF
对邻近既有线桥梁施工的安全监测分析
10
作者 郭明明 《低温建筑技术》 2025年第2期48-51,共4页
文中以邻近高速铁路、地铁的既有线桥梁施工为工程背景,通过自动化监测的方法对项目进行基坑监测分析,主要包括对桩顶位移、桩体水平、基坑周边的地表沉降进行分析。整理得到桥梁实际施工中监测结果,发现桩基不同施工期间的变形值及变... 文中以邻近高速铁路、地铁的既有线桥梁施工为工程背景,通过自动化监测的方法对项目进行基坑监测分析,主要包括对桩顶位移、桩体水平、基坑周边的地表沉降进行分析。整理得到桥梁实际施工中监测结果,发现桩基不同施工期间的变形值及变形速率均呈现均匀变化趋势,不影响地铁线路正常运营。研究提出的地铁围护结构和运营桥梁变形监控等安全保障措施可为保障地铁施工安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有线桥梁施工 地铁围护结构 基坑监测
下载PDF
典型黑土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侵蚀沟沟岸土壤可蚀性及其影响因素
11
作者 王丽鑫 陈卓鑫 +2 位作者 郭明明 张晟旻 王文龙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27,54,共11页
[目的]探究典型黑土区发育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侵蚀沟沟岸土壤的可蚀性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明确关键因子的作用机制,为黑土区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典型黑土区发育于农地、林地和草地的侵蚀沟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取样... [目的]探究典型黑土区发育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侵蚀沟沟岸土壤的可蚀性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明确关键因子的作用机制,为黑土区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典型黑土区发育于农地、林地和草地的侵蚀沟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取样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沿侵蚀沟沟岸采集0—30 cm,30—60 cm,60—100 cm,100—150 cm,150—200 cm土层的土壤样品和根系样品,测定和计算土壤各项理化性质和根系密度(RBD),土壤可蚀性参数选择土壤可蚀性因子K、>0.25 mm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WSA_(>0.25))、崩解速率(SDR)、抗剪强度(τ_(f))。[结果]各侵蚀沟沟岸根系主要集中在0—30 cm土层,其RBD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其中林地沟RBD分别是草地沟和农地沟的2.56倍和5.75倍。土壤容重(SBD)和饱和导水率(SHC)均表现为农地沟>林地沟>草地沟,含水量(SWC)与之相反;草地沟的有机碳(SOC)、全氮(TN)和全磷(TP)含量分别是林地沟的1.87倍、2.20倍和1.33倍,是农地沟的2.01倍、1.65倍和1.08倍。SBD,SHC呈现出随土层增加而增大的趋势,而SWC,SOC,TN和TP均随土层增加而降低。K和τ_(f)表现为农地沟>林地沟>草地沟,呈现出随土层增加而增大的趋势,WSA_(>0.25)则与之完全相反,SDR表现为农地沟>草地沟>林地沟,随土层增加而增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SBD,SWC,SHC、粉粒含量(Silt)、SOC,TN,TP和RBD对土壤可蚀性参数有显著影响,冗余分析进一步表明,SOC对土壤可蚀性的解释率高达46.1%,是影响土壤可蚀性的最重要因素,其次分别是Sil(t 11.5%)>RBD(6.0%)>SHC(5.5%)>SWC(2.6%)>TP(2.4%)>SBD(1.4%)。[结论]侵蚀沟沟岸土壤可蚀性受到植被类型、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土壤质地等多种因素的控制,植被覆盖的增加通过提升有机质含量和优化土壤质地显著降低了土壤可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区 侵蚀沟 土壤可蚀性 土壤理化性质 根系密度
下载PDF
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流场超分辨率重建
12
作者 陈皓 郭明明 +3 位作者 田野 乐嘉陵 张华 岳茂雄 《推进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4-184,共11页
超声速燃烧室受限空间内复杂流场波系结构的获取受到光学测量装置精度的制约。为提升流场时空分辨率特征,本文应用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地面脉冲燃烧风洞获取的试验数据,在发动机入口马赫数2.5的条件下,构建了6种不同当量比下基... 超声速燃烧室受限空间内复杂流场波系结构的获取受到光学测量装置精度的制约。为提升流场时空分辨率特征,本文应用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地面脉冲燃烧风洞获取的试验数据,在发动机入口马赫数2.5的条件下,构建了6种不同当量比下基于压力数据重构的燃烧室流场低分辨率图像数据集,研究了三种提高图像分辨率的方法来提升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流场重构图像的分辨率。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流场超分辨率稠密网络(Flow-field Super-Resolution Dense Network,FSRDN)、流场超分辨率生成对抗网络(Flow-field Super-Resolution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FSRGAN)、传统的双三次插值法(Bicubic interpolation,Bicubic)对流场图像分辨率都提高了4^(2)倍。FSRDN网络所得流场图像结果的峰值信噪比(Peak Signal-to-Noise Ratio,PSNR)、相关性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CORR)、感知指数(Perceptual Index,PI)指标均优于双三次插值法,但实际图像存在过于平滑的现象。FSRGAN网络所得流场结果消除了图像平滑现象,使流场图像的细节更加丰富,大幅度优化了PI指标,对燃烧室内的剪切层、斜激波、分离激波等主要波系结构的清晰度有了极大的增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燃冲压发动机 燃烧室 双三次插值 超分辨率 生成对抗网络
原文传递
面向内流的激波/边界层湍流模型数据同化及应用
13
作者 杨茂桃 郭明明 +3 位作者 田野 易淼荣 乐嘉陵 张华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4-55,共12页
为研究压缩拐角激波/边界层干扰问题和机器学习方法在湍流模型参数辨识中的有效性,提出一种面向内流的激波/边界层湍流模型数据同化方法,以Kriging代理模型传播参数不确定量化过程,基于贝叶斯框架构建似然函数作为评判标准,最后利用粒... 为研究压缩拐角激波/边界层干扰问题和机器学习方法在湍流模型参数辨识中的有效性,提出一种面向内流的激波/边界层湍流模型数据同化方法,以Kriging代理模型传播参数不确定量化过程,基于贝叶斯框架构建似然函数作为评判标准,最后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近似获取参数的最大似然估计并进行参数验证。结果表明,通过校准大角度(24°)压缩拐角获取的湍流模型参数,可以应用到相同条件下相对较小的小角度(20°,16°和8°)压缩拐角,获取的壁面压力、摩阻系数和速度剖面均与试验值基本吻合。在Ma=2.85下校准的壁面压力,均方根误差由60.29%下降到16.56%。将大角度下获取的参数应用到Ma=2.9和不同的入射边界层厚度的条件下,获取的壁面压力和速度剖面仍与试验值基本吻合,验证了小范围马赫数内湍流模型参数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波/边界层干扰 数据同化 SST湍流模型 贝叶斯优化 参数辨识 普适性分析
原文传递
4种杀虫剂对豆天蛾幼虫毒力及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14
作者 李晓峰 郭明明 樊继伟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4-149,共6页
为掌握敌敌畏、吡虫啉、高效氯氟氰菊酯和虫螨腈4种杀虫剂对豆天蛾幼虫的毒力及对幼虫体内解毒酶活性的影响,通过浸渍法使用4种药剂梯度浓度溶液处理豆天蛾3龄幼虫,统计药后12、24、36 h的幼虫死亡率,计算不同药剂不同药后时间的半致死... 为掌握敌敌畏、吡虫啉、高效氯氟氰菊酯和虫螨腈4种杀虫剂对豆天蛾幼虫的毒力及对幼虫体内解毒酶活性的影响,通过浸渍法使用4种药剂梯度浓度溶液处理豆天蛾3龄幼虫,统计药后12、24、36 h的幼虫死亡率,计算不同药剂不同药后时间的半致死浓度(LC_(50));并用4种药剂亚致死浓度(LC_(25))处理幼虫后,测定药后0、12、24、36 h的3种解毒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羧酸酯酶、细胞色素P450)的活性。敌敌畏、吡虫啉、高效氯氟氰菊酯和虫螨腈处理幼虫12 h后,LC_(50)依次为15.83、39.49、2.64、58.64 mg/L;处理幼虫24 h后,LC_(50)依次为3.55、3.46、1.19、33.91 mg/L;处理幼虫36 h后,LC_(50)依次为1.91、1.33、1.25、24.40 mg/L。敌敌畏处理幼虫后12 h的LC_(50)是药后24、36 h的4.46、8.29倍;同样地,吡虫啉、高效氯氟氰菊酯和虫螨腈分别为(11.41、29.69)倍、(2.22、2.11)倍和(1.73、2.40)倍。4种药剂处理幼虫后12、24、36 h,幼虫体内解毒酶活性发生改变。经敌敌畏处理后,GST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CarE活性先大幅下降后缓慢上升再缓慢下降,CYP450活性先下降再升高;经吡虫啉处理后,幼虫GST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再趋平,CarE活性先降低后升高,CYP450活性逐渐上升;经高效氯氟氰菊酯处理后,GST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CarE活性先降低后升高,CYP450活性先升高后降低;经虫螨腈处理后,GST活性先升高后降低,CarE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再稳定,CYP450活性先降低后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天蛾 杀虫剂 毒力 解毒酶活性
下载PDF
高温胁迫对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及品种(系)综合评价
15
作者 师毅君 王康君 +6 位作者 郭明明 何宁秀 张广旭 谭一罗 李晓峰 何茂盛 樊继伟 《中国种业》 2024年第10期78-86,共9页
为探究不同小麦品种之间耐热性的差异,筛选耐热性好的优异种质,选用65个小麦品种(系),采用大棚覆膜增温的方式,研究花后高温胁迫对不同品种(系)植株形态和籽粒性状的影响,利用千粒重热感指数和相关性分析筛选出与耐热性相关的关键指标,... 为探究不同小麦品种之间耐热性的差异,筛选耐热性好的优异种质,选用65个小麦品种(系),采用大棚覆膜增温的方式,研究花后高温胁迫对不同品种(系)植株形态和籽粒性状的影响,利用千粒重热感指数和相关性分析筛选出与耐热性相关的关键指标,采用隶属函数法、聚类分析对品种(系)进行耐热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大多数小麦品种的株高、穗长、千粒重呈明显下降趋势,籽粒长的变化趋势不明显;相关性分析显示,千粒重、面积、粒宽、直径与所有籽粒性状的耐热系数均存在极显著相关,说明各性状的耐高温能力存在重叠;主成分分析将9个农艺性状划分成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3.781%;根据千粒重热感指数和综合评价值筛选出烟农19、04中36、偃展4110、山农19、镇麦168、连麦6号共6个品种为极耐热品种,可作为小麦耐热育种的优良遗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高温胁迫 植株表型 籽粒性状 耐热性
下载PDF
小麦穗部相关性状研究进展
16
作者 何茂盛 王康君 +5 位作者 郭明明 张广旭 谭一罗 李晓峰 师毅君 樊继伟 《中国种业》 2024年第8期13-20,共8页
小麦作为目前全球范围内种植最为普遍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提供人类所需的热量与蛋白质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耕地面积的不断缩减以及气候变化的日益加剧,全球粮食安全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选育优良小麦品种成为提... 小麦作为目前全球范围内种植最为普遍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提供人类所需的热量与蛋白质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耕地面积的不断缩减以及气候变化的日益加剧,全球粮食安全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选育优良小麦品种成为提升小麦产量的关键所在,是保障世界粮食安全的重要策略。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包括每穗粒数、粒重和单位面积穗数,而这三要素均与穗部性状相关,一直以来受到研究者的高度关注。随着测序技术的不断革新,小麦基因克隆与功能研究领域迎来了一系列新的突破。具体而言,诸如RNA-Seq(BSR-seq)和外显子组捕获测序等基因定位技术,以其高效且精确的特性,迅速成为关键基因定位的有力手段。同时,单核苷酸多态性芯片在基因分型和育种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遗传信息,基于SNP数据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正日益成为连接遗传位点与发育性状的重要桥梁。研究人员通过将基因共表达网络或数量性状位点分析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相结合,进一步提升了识别与表型相关候选基因的准确性和效率。这一系列的进步不仅推动了小麦遗传研究的深入发展,也为小麦育种和农业生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策略。对小麦穗部调控相关基因及穗部性状相关的数量性状位点进行分类与总结,旨在为小麦穗部性状遗传改良和育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穗部性状 基因 QTL
下载PDF
黄土高塬沟壑区退耕地土壤抗冲性及其与影响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34
17
作者 郭明明 王文龙 +5 位作者 史倩华 陈同德 李建明 康宏亮 朱宝才 李艳富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9-136,共8页
为了评价退耕地土壤抗冲性的变化,该文以黄土高塬沟壑区自然退耕农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径流小区冲刷法对不同覆盖度塬面退耕地(TAL,table-land abandoned land)和沟头退耕地(GAL,gully-head abandoned land)土壤抗冲性进行了研究。结... 为了评价退耕地土壤抗冲性的变化,该文以黄土高塬沟壑区自然退耕农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径流小区冲刷法对不同覆盖度塬面退耕地(TAL,table-land abandoned land)和沟头退耕地(GAL,gully-head abandoned land)土壤抗冲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与对照(Ⅰ)相比,TAL和GAL处理水稳性团聚体、根系密度和根系生物量均显著增加(P〈0.05),覆盖度大于0时,崩解速率显著减小44.87%-79.16%和33.79%-70.65%,有机质显著增加70.12%-222.70%和59.20%-194.88%,覆盖度最大时,土壤容重和渗透系数才显著减小和增大。2)TAL处理0覆盖度小区抗冲系数(AS,anti-scouribility)较对照无差异,其余覆盖度则显著增大2.31-7.57倍,GAL处理AS较对照显著增大0.99-7.12倍,覆盖度越大,根系提高土壤抗冲性能的效果越显著。3)TAL和GAL处理AS分别与容重、崩解速率、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渗透系数均呈极显著指数函数关系,与有机质含量、根系生物量及根系密度均呈极显著线性函数关系。水稳性团聚体是影响塬面和沟头退耕地土壤抗冲性的关键因子。结果可为研究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生态功能评价及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土地利用 植被 理化性质 退耕地 根系 土壤抗冲性 黄土高塬沟壑区
下载PDF
氮肥运筹对不同筋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6
18
作者 郭明明 董召娣 +8 位作者 易媛 张明伟 李银银 代丹丹 刘立伟 朱新开 郭文善 赵广才 彭永欣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559-1565,共7页
为筛选不同筋型小麦高产优质栽培的适宜施氮量和施氮比例(基肥∶分蘖肥∶拔节肥∶孕穗肥),以强筋小麦济麦20、中筋小麦保麦1号和弱筋小麦扬麦15为材料,在高产栽培条件下研究了施氮量及施氮比例对不同筋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为筛选不同筋型小麦高产优质栽培的适宜施氮量和施氮比例(基肥∶分蘖肥∶拔节肥∶孕穗肥),以强筋小麦济麦20、中筋小麦保麦1号和弱筋小麦扬麦15为材料,在高产栽培条件下研究了施氮量及施氮比例对不同筋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增加施氮量或提高小麦生育中后期施氮比例,均能提高三种筋型小麦产量、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三种筋型小麦采用适宜的氮肥运筹均可协同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本试验条件下,强筋小麦济麦20达到高产优质的最优组合为施氮量225kg·hm-2、施氮比例3∶1∶3∶3;中筋小麦保麦1号为施氮量270kg·hm-2、施氮比例3∶1∶3∶3;弱筋小麦扬麦15为施氮量180kg·hm-2、施氮比例5∶1∶2∶2或施氮量225kg·hm-2、施氮比例7∶1∶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氮肥 品种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追氮时期和施钾量对小麦氮素吸收运转的调控 被引量:36
19
作者 郭明明 赵广才 +10 位作者 郭文善 常旭虹 王德梅 杨玉双 王美 亓振 王雨 代丹丹 魏星 李银银 刘孝成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90-597,共8页
【目的】氮肥追施时期和钾肥用量是影响小麦高产高效的重要因素,研究这两个营养元素的相交效应,为小麦的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强筋小麦‘济麦20’为供试品种,设置盆栽试验。同位素示踪技术进行研究。氮肥用15N标记,追施氮... 【目的】氮肥追施时期和钾肥用量是影响小麦高产高效的重要因素,研究这两个营养元素的相交效应,为小麦的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强筋小麦‘济麦20’为供试品种,设置盆栽试验。同位素示踪技术进行研究。氮肥用15N标记,追施氮肥时期设返青期和拔节期两个施肥时期。施钾量设K2O 0(K0)、50(K1)、100 kg/hm2(K2)三个水平。于开花期采集全株样本,成熟期将植株分为籽粒和植株两部分,分析氮素含量,计算氮素吸收、分配以及氮素利用率。【结果】虽然追氮时期和施钾量互作对‘济麦20’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但钾肥对小麦氮素吸收、运转及分配的影响因追氮时期不同而有所差异。不施钾(K0)返青期追氮处理,小麦植株氮素积累量、氮素转移量及贡献率均达到最高;在施用K2O 50 kg/hm^2处理(K1)下,拔节期追施氮肥能有效提高小麦开花期植株氮素积累量、成熟期植株和籽粒来自土壤的氮积累量、氮素转移量及贡献率,并最终显著提高产量。由此,提高了小麦氮素积累量、转移量、籽粒产量、氮肥生产效率及收获指数,在施用钾肥100 kg/hm^2(K2)条件下,两个追氮时期处理均不利于‘济麦20’氮素利用效率及籽粒产量的提高。【结论】本试验条件下,在K_2O 50 kg/hm^2施用量、拔节期追施氮肥条件下更有利于强筋小麦‘济麦20’对氮素的吸收、利用和高产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氮素 钾素 氮素吸收 氮素运转
下载PDF
黄土区坡耕地耕作对浅沟径流产沙及其形态发育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6
20
作者 郭明明 王文龙 +5 位作者 李建明 朱宝才 史倩华 康宏亮 李艳富 李垚林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114-123,共10页
为研究耕作对浅沟径流产沙及形态发育特征的影响,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设计坡度(15°、20°、25°)、雨强(1.0、1.5、2.0 mm/min)及放水流量(7.53∽23.45 L/min)3个处理,采用室内模拟降雨和放水冲刷的方法,测定了不同... 为研究耕作对浅沟径流产沙及形态发育特征的影响,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设计坡度(15°、20°、25°)、雨强(1.0、1.5、2.0 mm/min)及放水流量(7.53∽23.45 L/min)3个处理,采用室内模拟降雨和放水冲刷的方法,测定了不同处理下浅沟径流量、产沙量。结果表明:1)2种浅沟水流均为紊流,耕作使浅沟水流雷诺数和弗劳德数分别减小0.95%∽30.77%、2.64%∽39.14%,阻力系数和糙率系数分别增加4.01%∽58.82%、0.88%∽27.87%;2)试验条件下,耕作使浅沟土壤剥蚀率增大9.48%∽37.87%,未耕作与耕作浅沟土壤剥蚀率分别与坡度—流量交互作用、雨强—坡度交互作用呈极显著线性关系,土壤剥蚀率与径流剪切力、径流功率及单位径流功率均呈显著的线性关系,未耕作浅沟发生剥蚀的临界剪切力、临界功率及临界单位径流功率分别为17.576 N/m2、5.036 W/(m2·s)、0.0381 m/s,耕作浅沟为10.585 N/m2、3.544 W/(m2·s)、0.0277 m/s;3)耕作使浅沟宽度增加1.98%∽31.79%,浅沟面积增大0.84%∽32.03%,下切深度降低2.82%∽26.67%;4)耕作使浅沟土壤侵蚀量增加0.91%∽22.80%,未耕作和耕作浅沟土壤侵蚀量分别占坡面土壤侵蚀总量的44.09%∽74.16%和42.44%∽56.44%,与雨强—流量交互作用均呈极显著的线性函数关系。结果可为该区浅沟侵蚀预测模型的建立及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 径流 产沙 黄土区 坡耕地 浅沟 形态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