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矿开采导水裂隙带发育对潜水水位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郭欣伟 董国涛 +1 位作者 何宏谋 殷会娟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60-64,111,共6页
为定量阐述采煤导水裂隙带发育对潜水含水层的影响,在分析采煤导水裂隙带发育形成机理的基础上,依据采煤导水裂隙带发育对潜水含水层的影响进行分类研究,按照对潜水水位影响的程度分为两类模式。基于这两种分类模式,以锦界矿区为研究对... 为定量阐述采煤导水裂隙带发育对潜水含水层的影响,在分析采煤导水裂隙带发育形成机理的基础上,依据采煤导水裂隙带发育对潜水含水层的影响进行分类研究,按照对潜水水位影响的程度分为两类模式。基于这两种分类模式,以锦界矿区为研究对象,建立考虑导水裂隙带发育的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利用大量实测水位反演出导水裂隙带影响下各分区垂向渗透系数值变化序列,以此反映导水裂隙带发育对潜水含水层的影响。通过构建的地下水数值模型计算表明,在分类模式二条件下,由于导水裂隙带导通潜水关键隔水层构成垂向渗漏通道,隔水层垂向渗透系数显著增大,潜水水位形成大范围地下水降落漏斗。开采前10年最大降深值28 m,降深大于20 m的影响严重区域面积约为2.56 km^2,开采后20年,潜水位最大降深达到32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水裂隙带 潜水位 河川径流 数值模拟 参数识别
下载PDF
渭河傍河水源地开采地下水数值模拟 被引量:5
2
作者 郭欣伟 黄忠文 +1 位作者 何宏谋 赵静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3-36,共4页
根据关中盆地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分布特点,概化出区域地下水流数学模型和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Visual Modflow建立了关中盆地区域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并利用地下水位长观孔对模型参数进行了识别,使模型具有较好的模拟仿真... 根据关中盆地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分布特点,概化出区域地下水流数学模型和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Visual Modflow建立了关中盆地区域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并利用地下水位长观孔对模型参数进行了识别,使模型具有较好的模拟仿真度。利用识别后的模型研究了引汉济渭后傍河水源地开采对渭河径流量及区域地下水位的影响,结果表明,傍河水源地开采激发渭河补给量占总开采量的73.3%,引汉济渭后通过减少傍河水源地开采量可增加渭河干流水量,并使得渭河沿线城市地下水位有不同程度的回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傍河水源地 数值模拟 地下水开采 引汉济渭 渭河
下载PDF
煤炭矿井水利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被引量:1
3
作者 郭欣伟 白乐 +1 位作者 张楠 刘政平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3-67,共5页
为规避矿井水利用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科学合理评价矿井水利用风险程度,在明确矿井水利用风险概念的基础上,从工程条件、生态环境、技术水平、经济条件、政策法规和社会认可6个方面,分析提出矿井水利用供需全环节约束因素及风险点,采... 为规避矿井水利用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科学合理评价矿井水利用风险程度,在明确矿井水利用风险概念的基础上,从工程条件、生态环境、技术水平、经济条件、政策法规和社会认可6个方面,分析提出矿井水利用供需全环节约束因素及风险点,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适用于煤炭矿井水利用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并对陕北典型煤矿进行了矿井水利用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构建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能够有效识别矿井水利用主要风险因素,并给出了相应风险等级评价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矿井水 矿井水利用 层次分析法 风险评价 指标体系
下载PDF
煤矿开采项目水资源论证中取水影响论证方法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郭欣伟 董国涛 殷会娟 《中国水利》 2018年第7期18-20,共3页
煤矿开采项目水资源论证是控制采煤引起河川径流量锐减、加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管理的重要抓手。针对煤矿开采对黄河河川径流量及区域水资源影响的机理,从野外补充观测及数据采集、地表沉陷对地表水的影响论证、导水裂隙带发育对地表水... 煤矿开采项目水资源论证是控制采煤引起河川径流量锐减、加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管理的重要抓手。针对煤矿开采对黄河河川径流量及区域水资源影响的机理,从野外补充观测及数据采集、地表沉陷对地表水的影响论证、导水裂隙带发育对地表水及潜水影响论证、采煤对地表水及地下水影响论证四个方面,提出了煤矿开采项目水资源论证中取水影响论证的总体框架和论证方法,可为煤矿开采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编制及审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开采项目 水资源论证 取水影响 河川径流 数值模拟 黄河流域
下载PDF
内陆核电对地表水水质影响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郭欣伟 谭炳卿 +1 位作者 赵静 桂昭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13年第4期5-9,共5页
基于收集的大量国外已建内陆核电站实际运行的实测低放射性废液排放资料,分析研究了内陆核电站低放射性废液及废气对水质的影响途径、放射性核素对受纳水体水质的影响,分析得出内陆核电站正常工况下低放废液的排放对水质影响较小的初步... 基于收集的大量国外已建内陆核电站实际运行的实测低放射性废液排放资料,分析研究了内陆核电站低放射性废液及废气对水质的影响途径、放射性核素对受纳水体水质的影响,分析得出内陆核电站正常工况下低放废液的排放对水质影响较小的初步结果。结合实例,计算分析国内拟建内陆核电站低放废液排放后对水质的影响,提出相应预防措施,最后针对我国内陆核电的规划布局,对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陆核电站 低放射性废液 水质 地表水
下载PDF
基于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的黑河流域TRMM数据降尺度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樊东 薛华柱 +4 位作者 董国涛 蒋晓辉 张文鸽 殷会娟 郭欣伟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6-151,共6页
在不同空间尺度下分别建立TRMM 3B43降水数据与数字高程模型(DEM)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将2001—2013年黑河流域TRMM降水数据的空间分辨率从0.25°提高到1km,并利用流域内9个气象站点实测数据对降尺度结果进... 在不同空间尺度下分别建立TRMM 3B43降水数据与数字高程模型(DEM)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将2001—2013年黑河流域TRMM降水数据的空间分辨率从0.25°提高到1km,并利用流域内9个气象站点实测数据对降尺度结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降尺度方法不仅提高了TRMM数据的空间分辨率,数据的精确程度也有所提高;与传统线性回归模型降尺度方法相比,基于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获得的降尺度结果更接近于实测值,其结果更为准确;模型建立的尺度对最终降尺度结果精确性具有较大影响,0.50°是基于DEM和NDVI对黑河流域TRMM降水数据进行降尺度的相对最优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MM数据降尺度 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 DEM NDVI 黑河流域
下载PDF
矿井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潜力评价方法 被引量:6
7
作者 白乐 李恩宽 +1 位作者 郭欣伟 杜凯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3-78,共6页
为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与水资源压力,评价矿井水开发利用现状,挖掘其潜力,是开展矿井水资源化利用的重要工作。梳理总结矿井水资源利用及相关概念与内涵,指出矿井水资源可利用量是开发利用能力的函数,对应开发利用能力的矿井水资源可划... 为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与水资源压力,评价矿井水开发利用现状,挖掘其潜力,是开展矿井水资源化利用的重要工作。梳理总结矿井水资源利用及相关概念与内涵,指出矿井水资源可利用量是开发利用能力的函数,对应开发利用能力的矿井水资源可划分为可利用量和不可利用量两部分。采用极限分析理论,推理辨析矿井水现状利用量、理论利用量及潜力等概念和定量关系,完善和统一了矿井水资源利用的概念体系和评价方法。以石圪台矿区为例,评价矿井水资源利用现状和潜力,计算出现状和理论可利用量分别为602.25万~1 159.75万m~3、730.00万~1 405.75万m~3,现状和理论利用潜力分别为0~163.66万m~3和131.67万~409.67万m~3,指出了现状矿井水资源利用的阈值空间和挖掘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水资源 可利用量 开发利用能力 潜力 石圪台矿区
下载PDF
矿井水开发利用模式分类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楠 郭欣伟 +2 位作者 倪深海 白乐 苏晓慧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4-78,共5页
为实现矿井水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从矿井水空间利用格局出发,在明确矿井水利用分类的基础上,考虑供需双向协调要求,分析提出矿井水分类利用指标因子,采用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SOM)方法构建了煤炭矿井水安全利用模式分类指标体系和评价模... 为实现矿井水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从矿井水空间利用格局出发,在明确矿井水利用分类的基础上,考虑供需双向协调要求,分析提出矿井水分类利用指标因子,采用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SOM)方法构建了煤炭矿井水安全利用模式分类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以宁东煤炭基地典型煤矿为实例,评价了矿井水开发利用模式分类,结果表明:构建的利用模式分类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能有效识别主要矿井水利用分类的相关指标和特征值对应的模式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水 开发利用 模式分类 协调指标 宁东煤炭基地
下载PDF
西柳沟流域洪水极值演变特征及归因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党素珍 姚曼飞 +2 位作者 何宏谋 殷会娟 郭欣伟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6期26-31,共6页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流域洪水特征也发生了变化,查明流域洪水极值变化特征及趋势是流域治理的重要内容。以西柳沟流域为研究对象,应用Mann-Kendall秩次检验法分析流域出口控制站龙头拐水文站年最大洪峰流量序列的变...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流域洪水特征也发生了变化,查明流域洪水极值变化特征及趋势是流域治理的重要内容。以西柳沟流域为研究对象,应用Mann-Kendall秩次检验法分析流域出口控制站龙头拐水文站年最大洪峰流量序列的变化趋势,研究流域洪水极值的统计特征,同时从降雨和下垫面变化两个方面分析流域洪水极值变化的原因。结果显示:1960—2015年西柳沟流域年最大洪峰流量呈现显著的减少趋势,突变年份在2005年左右;对于年最大洪峰流量序列,突变后年最大洪峰流量与突变前的有显著差异,对于全部序列和突变前序列,Burr分布都是最优拟合分布函数;与突变前序列相比,对于相同洪峰流量,采用全部序列数据拟合的最优分布函数计算的重现期大于突变前序列对应的重现期,大洪水出现的概率变小。通过对流域内洪峰对应的1日及3日降雨和下垫面变化进行分析发现,降雨变化不是导致流域洪峰流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植被恢复及淤地坝建设改变了流域下垫面情况,成为造成流域洪峰流量显著减少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柳沟流域 洪峰流量 演变特征 频率分析
下载PDF
供需协调的矿井水开发利用潜力评价 被引量:2
10
作者 白乐 张楠 +2 位作者 郭欣伟 姚曼飞 刘兵兵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2-76,共5页
为科学评价矿井水开发利用潜力并为水资源短缺地区矿井水资源化利用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基于DPSIRM模型构建了供需协调的矿井水开发利用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灰色集对模型对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矿井水开发利用潜力进行量化评价。结果表... 为科学评价矿井水开发利用潜力并为水资源短缺地区矿井水资源化利用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基于DPSIRM模型构建了供需协调的矿井水开发利用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灰色集对模型对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矿井水开发利用潜力进行量化评价。结果表明:2011年矿井水开发利用潜力等级低,2012—2017年潜力等级较低,矿井水开发利用潜力态势趋好,影响、响应和管理3个子系统为矿井水开发潜力评价的重要制约因素,这与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矿井水现状开发利用实际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水 开发利用潜力 DPSIRM模型 灰色集对模型 陕北能源化工基地
下载PDF
关于矿井水相关概念与定义的探讨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楠 郭欣伟 李皓冰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20年第9期94-97,共4页
我国矿井水相关概念定义涉及到5个部门的6项相关标准,包括强制性标准2项,推荐性标准3项,行业标准1项。概念统计口径的不一致,导致相关政策文件制定执行过程中易产生概念混淆,造成统计数据误差较大。通过对矿井水相关概念的辨析以及存在... 我国矿井水相关概念定义涉及到5个部门的6项相关标准,包括强制性标准2项,推荐性标准3项,行业标准1项。概念统计口径的不一致,导致相关政策文件制定执行过程中易产生概念混淆,造成统计数据误差较大。通过对矿井水相关概念的辨析以及存在疑问融合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件要求,统一各部门统计口径,规整矿井水量、矿井水可利用量、矿井水已开发利用量、矿井水开发利用潜力的概念定义,尽可能缩小统计数据的差异,有助于水资源调查、管理工作,提高区域水资源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水 非常规水源 标准 概念定义
下载PDF
矿井涌水量预测方法适用性选择研究初探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楠 李皓冰 +2 位作者 杜凯 郭欣伟 李昭悦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21年第7期103-106,共4页
我国矿井涌水量常用计算预测方法分为确定性和非确定性。受多种因素影响,计算方法的适用性并没有体现,导致预测误差偏大。通过梳理矿井涌水量主要影响因素,评价预测方法的特点及其局限性,明确勘探阶段、井巷开拓阶段、采掘阶段3个阶段... 我国矿井涌水量常用计算预测方法分为确定性和非确定性。受多种因素影响,计算方法的适用性并没有体现,导致预测误差偏大。通过梳理矿井涌水量主要影响因素,评价预测方法的特点及其局限性,明确勘探阶段、井巷开拓阶段、采掘阶段3个阶段预测方法的选取,构建矿井涌水量预测遵循的原则及预测过程框架体系,做到精准化预测,降低管理部门水资源论证审批风险,有助于实现矿井水变废为宝,完善企业矿井水综合利用管理,实现非常规水资源纳入水源统一配置,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提高区域水资源配置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涌水量 预测方法 适用条件 统一配置
下载PDF
渐变阻抗飞片超高速发射数值模拟
13
作者 陈朗 刘群 +2 位作者 鲁建英 龚自正 郭欣伟 《高压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67-172,共6页
为在轻气炮上实现二级飞片的超高速发射,设计了波阻抗连续变化的渐变阻抗飞片。变阻抗飞片撞击面为镁,底面为钨,中间为镁、铜和钨的掺合材料。建立了变阻抗飞片超高速发射的计算模型,采用分成单元层描述阻抗变化。对变阻抗飞片超高速发... 为在轻气炮上实现二级飞片的超高速发射,设计了波阻抗连续变化的渐变阻抗飞片。变阻抗飞片撞击面为镁,底面为钨,中间为镁、铜和钨的掺合材料。建立了变阻抗飞片超高速发射的计算模型,采用分成单元层描述阻抗变化。对变阻抗飞片超高速发射二级飞片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阻抗分布、二级飞片直径和缓冲层厚度对二级飞片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优化阻抗分布、二级飞片直径和缓冲层厚度的条件下,二级飞片的最大速度能够达到16 km/s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气炮 超高速发射 变波阻抗飞片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黄河源植被覆盖度变化及空间分布自然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高思琦 董国涛 +5 位作者 蒋晓辉 聂桐 郭欣伟 党素珍 李心宇 李昊洋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29-439,共11页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可以有效地反映地表植被的生长状况,研究植被NDVI空间分布的驱动因素有助于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该研究基于2000—2018年黄河源区MODIS-NDVI数据和同时期8种自然因子数据,运用趋势分析法分析黄河源区植被NDVI时空变...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可以有效地反映地表植被的生长状况,研究植被NDVI空间分布的驱动因素有助于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该研究基于2000—2018年黄河源区MODIS-NDVI数据和同时期8种自然因子数据,运用趋势分析法分析黄河源区植被NDVI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地理探测器分析其空间分布的自然驱动因子。研究表明,黄河源区植被覆盖总体较高,2018年区域内74%的面积NDVI大于0.6。NDVI分布特点为东南高西北低,变化格局为北部增加,中部减少。2000—2018年NDVI均值总体上呈增加趋势,但变化趋势不明显,增长率为0.013/10 a;除高植被覆盖区面积增加外,其他等级植被覆盖区面积均减小。年降水量对NDVI空间分布的影响力最大,达到0.602;高程影响力为0.385,年均温影响力为0.296,也很好地解释了黄河源区的植被覆盖状况;其他自然因子对NDVI空间分布的影响力较小。自然因子对植被NDVI的影响呈现相互增强和非线性增强关系,使地貌类型、坡度及坡向等影响较小的单因子对植被NDVI也有了较大的影响,其中,年降水量与其他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的影响力普遍较高,年降水量与海拔的交互作用影响力最大,达到0.682。研究表明,2000—2018年黄河源植被覆盖度呈不显著增加,年降水量是影响植被NDVI空间分布的主导因子,自然因子对植被NDVI的影响具有交互作用。该研究有助于更好地认识黄河源区植被覆盖情况以及植被空间分布的影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NDVI 自然因子 驱动力 地理探测器 黄河源
下载PDF
榆林地区植被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聂桐 董国涛 +5 位作者 蒋晓辉 郭欣伟 党素珍 郑嘉昊 李立缠 王江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6-36,共11页
植被作为反映陆地生态系统和气候的重要指标,对研究全球或区域生态环境变化具有重要作用。以地处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的榆林市为研究区,基于地理探测器模型,选取坡向、坡度、气温、降水和土壤类型5类自然因子,土地利用类型、人口密度和GD... 植被作为反映陆地生态系统和气候的重要指标,对研究全球或区域生态环境变化具有重要作用。以地处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的榆林市为研究区,基于地理探测器模型,选取坡向、坡度、气温、降水和土壤类型5类自然因子,土地利用类型、人口密度和GDP 3类人文因子,分析榆林地区植被空间分异特征及其驱动力,并揭示了促进植被生长影响因子的最适宜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2000—2018年植被覆盖趋向改善,NDVI呈现增加趋势,增速为0.11/10 a,2008年以后植被增长较为明显;NDVI在2018年中高等级(0.6—0.8)面积比2000年中高等级面积明显增加;中高等级集中于榆林市东部黄土丘陵区,中低等级(0.2—0.4)集中于榆林市西北部的风沙区,植被覆盖呈现东部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2)人口密度和气温因子较好地解释植被NDVI空间分异性,是影响NDVI空间分异性的主要因子,GDP、土地利用类型和坡度是次级影响因子,其他因子对NDVI空间分异存在间接影响;坡向、降水和土壤类型因子与其他自然、人文因素对植被空间分布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3)自然、人文因子对榆林市NDVI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因子之间的交互效应表现为相互增强或非线性增强关系,不存在独立关系。该研究揭示了促进植被生长的各影响因素适宜类型或范围,自然、人文因子的共同作用对植被影响更加显著,为地方政府指导区域植被恢复和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地理探测器 空间分异性 驱动力 榆林市
下载PDF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三江源植被变化及自然驱动因子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高思琦 董国涛 +3 位作者 蒋晓辉 聂桐 郭欣伟 党素珍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36-343,共8页
为了揭示自然因子对三江源植被覆盖度的影响,基于1982—2015年三江源GIMMS NDVI数据和同时期8种自然因子,运用一元线性回归法分析三江源NDVI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地理探测器分析了其空间分异性及自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三江源植被NDVI... 为了揭示自然因子对三江源植被覆盖度的影响,基于1982—2015年三江源GIMMS NDVI数据和同时期8种自然因子,运用一元线性回归法分析三江源NDVI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地理探测器分析了其空间分异性及自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三江源植被NDVI分布东南高西北低,变化格局为西部和北部增加,中部和南部减少,1982—2015年NDVI均值总体上呈增加趋势;年降水量对三江源NDVI空间分布的影响力最大(0.551),年均温、植被类型、高程也很好地解释了三江源的植被覆盖状况;自然因子对NDVI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呈现相互增强和非线性增强关系。可见,年降水量是影响三江源NDVI空间分布的最主要因子,并且与其他因子交互作用能够增大对NDVI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时空变化 自然驱动因子 地理探测器 三江源
下载PDF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水资源复杂系统演化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徐丽娟 赵焱 +4 位作者 张文鸽 杜凯 苏晓慧 张翔宇 郭欣伟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56-61,共6页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和熵原理对水资源复杂系统进行正负熵分析,通过构建系统正负熵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的灰色聚类白化函数方法与玻尔兹曼方程计算系统的正负熵值,并引入布鲁塞尔器模型,结合系统正负熵值分析系统的发展演化机制,对水资源复...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和熵原理对水资源复杂系统进行正负熵分析,通过构建系统正负熵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的灰色聚类白化函数方法与玻尔兹曼方程计算系统的正负熵值,并引入布鲁塞尔器模型,结合系统正负熵值分析系统的发展演化机制,对水资源复杂系统发展演化的内涵及耗散结构特征进行阐述。以滕州市为例,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分析水资源复杂系统发展演化机制的动态特征,能够客观揭示系统的演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复杂系统 耗散结构 白化函数 布鲁塞尔器模型
下载PDF
黑河干流水量分配方案的适应性评价 被引量:1
18
作者 柳小龙 董国涛 +4 位作者 赵梦杰 蒋晓辉 范正军 殷会娟 郭欣伟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5-69,共5页
通过分析黑河干流水量分配方案实施以来的成效和问题,按照科学性、代表性、特殊性、可行性原则选取相关指标,结合黑河流域水量分配主要影响因子分析,构建了由分水方案实施效果、水文情势、管理手段与工程、方案技术特点4个一级指标及27... 通过分析黑河干流水量分配方案实施以来的成效和问题,按照科学性、代表性、特殊性、可行性原则选取相关指标,结合黑河流域水量分配主要影响因子分析,构建了由分水方案实施效果、水文情势、管理手段与工程、方案技术特点4个一级指标及27个二级指标组成的黑河干流水量分配方案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在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值的基础上对黑河水量分配方案的适应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黑河干流水量分配方案的适应性评价总分数为60.5分,适应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应性评价 水量调度方案 层次分析法 指标体系 黑河
下载PDF
采煤扰动下潜水位及包气带水分变化特征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格 郭欣伟 党素珍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5-112,共8页
为更好地了解采煤扰动下潜水位及包气带水分变化规律,在陕北典型矿区开展了降雨、潜水位、包气带土壤含水率等水循环要素的野外原位观测试验,基于观测数据,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未开采区及采空区潜水位和... 为更好地了解采煤扰动下潜水位及包气带水分变化规律,在陕北典型矿区开展了降雨、潜水位、包气带土壤含水率等水循环要素的野外原位观测试验,基于观测数据,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未开采区及采空区潜水位和包气带水分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未开采区地下水位对于降水的响应明显且时间上存在4、5个月的滞后,采煤扰动后,地下潜水位持续下降,与降水响应关系微弱;在垂向上,未开采区较大降水可对100 cm以下埋深的土壤含水率产生影响,采空区土壤含水率总体减小,且同降水的响应程度不显著,含水率最大值相对于未开采区出现时间提前,50 cm以下埋深的土壤含水率对小强度降水无响应。采煤扰动潜水位下降后造成包气带增厚,包气带损耗的水量增加,随之造成降雨入渗补给地下水减少,进一步加剧了潜水位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含水率 潜水位 包气带 降水
下载PDF
陕北风沙区采煤扰动下降雨入渗—潜水位双向响应机理研究
20
作者 郑小康 郭欣伟 《治黄科技信息》 2023年第3期14-16,共3页
1研究背景陕北风沙区煤炭资源丰富,为我国能源安全提供了保障,然而该区域降水量小,水资源贫乏,脆弱的生态环境和煤炭资源富集形成尖锐矛盾。煤炭资源的持续开采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如土壤破坏、地面沉降、地下水位下降、河川径... 1研究背景陕北风沙区煤炭资源丰富,为我国能源安全提供了保障,然而该区域降水量小,水资源贫乏,脆弱的生态环境和煤炭资源富集形成尖锐矛盾。煤炭资源的持续开采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如土壤破坏、地面沉降、地下水位下降、河川径流减少、泉水消失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位下降 土壤破坏 煤炭资源 资源富集 生态环境 潜水位 响应机理 能源安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