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湖地区黄泥土水稻适宜施氮量研究──长期定位试验 被引量:12
1
作者 郭汝礼 杨林章 +2 位作者 沈明星 殷士学 张志勇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79-383,共5页
在长期定位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黄泥土(太湖地区主要土壤类型)不同肥料配施土壤N供应、植株N吸收及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N供应和植株N吸收、植株N吸收和产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在本试验条件下,稻季N施入161.00~241... 在长期定位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黄泥土(太湖地区主要土壤类型)不同肥料配施土壤N供应、植株N吸收及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N供应和植株N吸收、植株N吸收和产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在本试验条件下,稻季N施入161.00~241.00kg/hm^2,产量达7285~8172kg/hm^2,与该地区大面积产量基本一致;长期不施肥,能维持一定的产量;长期仅施入有机肥,不能满足水稻对N的需要,产量较低;长期不施入P、K,对产量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铵态氮 植株氮吸收 产量 黄泥土
下载PDF
太湖地区黄泥土氮肥对水稻产量、叶片碳氮同化及不同土层氮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郭汝礼 沈明星 +2 位作者 卢萍 殷士学 杨林章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92-598,共7页
在长期定位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太湖地区黄泥土不同施氮水平对水稻产量、碳氮同化及不同土层氮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施氮量(N)在161.0 kg hm-2处理和高于该施氮量处理的产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拔节期、孕穗期和灌浆期施氮量在161.0 kg h... 在长期定位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太湖地区黄泥土不同施氮水平对水稻产量、碳氮同化及不同土层氮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施氮量(N)在161.0 kg hm-2处理和高于该施氮量处理的产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拔节期、孕穗期和灌浆期施氮量在161.0 kg hm-2处理和高于该施氮量处理的碳氮同化水平之间几乎没有差异,但都高于施氮量在57.5 kg hm-2处理的。不同土层氮分布结果表明,长期施氮量在161.0 kg hm-2和高于该施氮量各处理中,长期施入有机肥配施NPK肥处理残留最深,其次是长期施入化肥N的处理,长期秸秆还田配施N肥处理较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碳氮同化 还原糖 全氮
下载PDF
太湖地区黄泥土表层氮库变化与水稻产量间的关系研究
3
作者 郭汝礼 沈明星 杨林章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6期48-50,共3页
24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表明,长期不施肥处理和化肥PK配施处理土壤表层N呈下降趋势,而施入化肥N处理(包括化肥N、化肥NP配施、化肥NK配施、化肥NPK配施处理)N增加较缓慢,有机与无机肥结合处理土壤表层N增加迅速。以长期不施肥为对照,长期... 24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表明,长期不施肥处理和化肥PK配施处理土壤表层N呈下降趋势,而施入化肥N处理(包括化肥N、化肥NP配施、化肥NK配施、化肥NPK配施处理)N增加较缓慢,有机与无机肥结合处理土壤表层N增加迅速。以长期不施肥为对照,长期有机肥+NPK处理水稻增产最多,达35.94%。随着N肥的逐年施入,土壤表层全N含量与产量间由显著正相关关系变为相关性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土壤表层N库 水稻产量 黄泥土 太湖地区
下载PDF
喷施硒肥对小麦生理特性、子粒硒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4
4
作者 宋家永 李敬光 +2 位作者 王永华 郭汝礼 尹钧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9-142,共4页
在小麦灌浆初期、中期以叶面喷施的方式研究了硒肥对小麦旗叶生理特性、子粒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硒肥后,小麦旗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子粒中硒含量高于对照;丙二醛(MDA)含量低于对照.
关键词 小麦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子粒硒含量
下载PDF
行距配置与密度对兰考906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91
5
作者 朱云集 郭汝礼 +3 位作者 郭天财 张庆友 王之杰 王永华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62-66,共5页
研究了在高产条件下 ,不同行距配置、密度对兰考 90 6群体结构、光合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1 6.7cm的行距配置由于冬前分蘖多 ,春季分蘖少 ,减缓了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矛盾 ,成穗数、穗粒数较多 ;2 3.3cm行距配置无效分蘖多 ,后期... 研究了在高产条件下 ,不同行距配置、密度对兰考 90 6群体结构、光合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1 6.7cm的行距配置由于冬前分蘖多 ,春季分蘖少 ,减缓了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矛盾 ,成穗数、穗粒数较多 ;2 3.3cm行距配置无效分蘖多 ,后期群体较小 ,功能叶衰老慢 ,粒重高 ;密度增加 ,产量并未提高。 1 6.7cm行距配置 375万 /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行距配置 密度 群体结构 产量
下载PDF
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分蘖成穗与内源激素之间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6
6
作者 朱云集 郭汝礼 +2 位作者 郭天财 王永华 李翔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83-788,共6页
通过对黄淮冬麦区生产上推广的大穗型品种豫麦 6 6和多穗型品种豫麦 49分蘖消长与内源激素的对应变化关系研究 ,结果表明 ,两种穗型品种体内吲哚乙酸 (IAA )、玉米素核苷 (ZR)和玉米素 (Z)、脱落酸 (ABA)含量变化方面存在着差异 :在分... 通过对黄淮冬麦区生产上推广的大穗型品种豫麦 6 6和多穗型品种豫麦 49分蘖消长与内源激素的对应变化关系研究 ,结果表明 ,两种穗型品种体内吲哚乙酸 (IAA )、玉米素核苷 (ZR)和玉米素 (Z)、脱落酸 (ABA)含量变化方面存在着差异 :在分蘖盛期豫麦 6 6 IAA和 ZR+Z的蘖、茎比小于豫麦 49,而 ABA的蘖、茎比相反 ;在分蘖衰亡过程中豫麦 6 6分蘖 、 体内 ZR+Z含量在幼穗分化二棱期下降 ,ABA含量在分蘖衰亡前上升 ,IAA含量变化与分蘖衰亡同步 ,而豫麦 49分蘖 、 体内的 3种激素含量变化与主茎同步。同时 ,豫麦 49分蘖 、 叶龄与主茎保持同步增长 ,其幼穗分化在二棱末期赶上主茎 ,最后成穗 ;豫麦 6 6分蘖 、 叶龄随植株发育与主茎差异在返青 (大约 2月 2 5日 )后拉大 ,幼穗分化速度在二棱期开始减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种 冬小麦 穗型 分蘖成穗 内源激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