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肝脏妊娠破裂超声表现1例并文献复习
1
作者 陈静 郭淑仪 罗海波 《妇儿健康导刊》 2023年第17期78-80,I0001,共4页
原发性肝脏妊娠是一种罕见而又非常严重的腹腔妊娠,常无明显临床特征及体征,极易在妊娠早期破裂出血,引起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导致失血性休克危及生命。早期诊断及个体化治疗是降低肝脏妊娠患者病死率的关键。超声是诊断肝脏妊娠主要的影... 原发性肝脏妊娠是一种罕见而又非常严重的腹腔妊娠,常无明显临床特征及体征,极易在妊娠早期破裂出血,引起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导致失血性休克危及生命。早期诊断及个体化治疗是降低肝脏妊娠患者病死率的关键。超声是诊断肝脏妊娠主要的影像学检查,本文报道1例原发性肝脏妊娠破裂,并结合文献分析总结肝脏妊娠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超声表现,以提高对原发性肝脏妊娠的认识及早期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妊娠 超声表现 原发性肝脏妊娠 误诊
下载PDF
BMMSC治疗儿童难治性aGVHD的疗效和治疗前后患儿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郭淑仪 邱坤银 +7 位作者 汤昔康 黄科 徐宏贵 黎阳 翁文骏 许吕宏 方建培 周敦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55-261,共7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BMMSC)治疗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后难治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GVHD)疗效,...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BMMSC)治疗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后难治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GVHD)疗效,通过动态监测输注BMMSC前后患儿体内细胞因子的变化,判断BMMSC的疗效并为BMMSC治疗GVHD的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allo-HSCT后难治性aGVHD患儿17例(II级GVHD 7例,Ⅲ级GVHD 6例,Ⅳ级GVHD 4例)。所有患儿经常规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在原有免疫抑制剂基础上联合静脉滴注BMMSC,观察GVHD的缓解情况及BMMSC治疗相关不良反应。通过化学发光法检测GVHD患儿输注BMMSC前及输注后d 7和d 14,血清细胞因子IL-2α、IL-6、IL-10、IL-8及TNF-α的水平。结果:BMMSC的累计中位使用剂量为5.5(3.4-11.1)×10^6/kg,平均使用次数3.7(1-13)次,距离确诊GVHD首次输注MSC中位时间为16.5(4-95)d。17例难治性GVHD中,14例治疗有效,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2.4%,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存活的14例患儿,距首次输注到BMMSC中位随访时间为944(559-1245)d。治疗前Ⅱ、Ⅲ、Ⅳ级GVHD患儿血清TNF-α浓度分别为9.5±4.3、16.3±10.9和35.8±21.2 pg/ml,Ⅱ级与Ⅳ级、Ⅲ级与Ⅳ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MMSC治疗有效与无效组间比较,治疗前血清TNF-α为10.8±5.6和40.6±14.8 pg/ml(t=-3.901,P<0.05)。BMMSC治疗有效组中,d 14 IL-10(20.0±17.4)pg/ml较治疗前(7.3±3.1)pg/ml明显升高(t=-2.850,P<0.05),而IL-2α,IL-6,IL-8和TNF-α浓度在治疗前后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MMSC治疗儿童难治性GVHD安全有效。TNF-α与GVHD的严重程度相关,可用于GVHD的病情监测。BMMSC可能通过上调体内细胞因子IL-10水平发挥抗GVHD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移植物抗宿主病 儿童 疗效 安全性
原文传递
手术联合间充质干细胞治愈胃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合并不完全性肠梗阻1例并文献综述 被引量:1
3
作者 郭淑仪 方建培 +6 位作者 刘超 黄科 邱坤银 黎阳 徐宏贵 翁文俊 周敦华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17-22,共6页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allo-HSCT)后胃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并发不完全性肠梗阻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中间型β地中海贫血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儿,行非血缘相合allo-HSCT后合并胃肠道GVHD并发不...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allo-HSCT)后胃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并发不完全性肠梗阻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中间型β地中海贫血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儿,行非血缘相合allo-HSCT后合并胃肠道GVHD并发不完全性肠梗阻的临床表现、治疗过程和转归。结果该患儿胃肠道GVHD表现为顽固性阵发性腹痛、持续性腹泻,应用多种免疫抑制剂效果欠佳,联合间充质干细胞(MSC)输注,腹泻症状缓解,但阵发性腹痛加剧,进食少,间有呕吐胃内容物。在移植后9个月时拟诊不完全性肠梗阻,剖腹探查并行回肠狭窄处的部分肠段切除术,术后患儿腹痛、腹泻逐渐消失。结论胃肠道GVHD是allo-HSCT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联合规律输注MSC可改善GVHD症状,促进肠道黏膜修复,且输注安全无毒副作用。严重胃肠道GVHD可致肠梗阻并需手术治疗,早期明确诊断,特别是对于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患儿,及时手术治疗是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物抗宿主病 不完全性肠梗阻 间充质干细胞 免疫抑制
下载PDF
儿童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3型一例并文献复习
4
作者 郭淑仪 欧榕琼 +3 位作者 周敦华 张碧红 王海燕 檀卫平 《新医学》 CAS 2022年第7期503-509,共7页
目的探讨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3型(PFIC3)的临床及遗传学特点。方法报道1例PFIC3病例。以“儿童”“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3型”(包括中英文)为检索词,对以下数据库的相关论文进行检索: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 目的探讨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3型(PFIC3)的临床及遗传学特点。方法报道1例PFIC3病例。以“儿童”“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3型”(包括中英文)为检索词,对以下数据库的相关论文进行检索: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集并分析检索到的病例资料。结果该例为1岁男性患儿,临床表现为胆汁淤积性肝炎,基因测序分析显示其ATP结合盒转运蛋白A4(ABCB4)基因存在纯合错义突变:c.3230C>T(p.T1077M),突变来源于其父母。使用蛋白功能损伤预测软件预测该突变为有害。检索文献后收集到11例PFIC3患儿,部分患儿接受药物治疗,部分患儿接受肝移植,后者基本痊愈。结论PFIC3较罕见,临床以肝内胆汁淤积为特点,进行性加重,患儿常在儿童期或青春期因肝衰竭死亡,诊断依赖于基因检测,肝移植是唯一的治愈方法。该例患儿基因突变位点扩展了ABCB4基因突变谱,为PFIC3的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 儿童 ABCB4基因 基因突变
下载PDF
儿童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16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廖雄宇 邱坤银 +7 位作者 吴若豪 郭淑仪 王健 黄科 徐宏贵 黎阳 方建培 周敦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672-1677,共6页
目的:探讨儿童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的临床特点和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符合IFD诊断标准的164例临床资料,了解其发病率、临床特征、相关因素,治疗方法和预后。结果:在本院收治的1 ... 目的:探讨儿童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的临床特点和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符合IFD诊断标准的164例临床资料,了解其发病率、临床特征、相关因素,治疗方法和预后。结果:在本院收治的1 289例血液病患儿中164例发生IFD,发病率为12.7%;感染部位主要为单纯肺部、血液和胃肠道,发生率分别为84.2%、5.5%和3%;共检出真菌35例,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曲霉菌和光滑假丝酵母菌检出率较高,分别为51.5%、20%和14.3%;164例患儿完全缓解36例,部分缓解97例,疾病稳定10例,进展11例,死亡10例,总有效率达81.1%。单因素分析表明,粒细胞缺乏、粒细胞恢复、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及不同的诊断级别是影响患儿抗真菌疗效的显著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则进一步表明,粒细胞恢复和诊断级别为影响IFD患儿疗效的独立预后因素。164例患儿抗真菌治疗,在开始的12周内的总体活存率为81.7%,其中伊曲康唑、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和卡泊芬净治疗的患儿12周生存率分别为81.4%、80%、69.4%和97.1%,Log-rank检验显示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除卡泊芬净外,其余3种药物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经对症治疗后患儿均可耐受。结论:本院血液病患儿IFD的发生率为12.7%,肺部为最常见感染部位,且以念珠菌居多。促进粒细胞恢复和尽早的分层诊断有助于IFD的治疗。对于经济条件较好的患儿,卡泊芬净是一种高效、低毒和预后好的抗真菌药物,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血液病 侵袭性真菌病
原文传递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儿童难治性迟发性出血性膀胱炎疗效和安全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邱坤银 廖雄宇 +7 位作者 郭淑仪 祁皓宁 蓝菁菁 方建培 黄科 黎阳 徐宏贵 周敦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00-904,共5页
目的:研究间充质干细胞(MSC)治疗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难治性迟发性出血性膀胱炎(LOH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血液病区2010年12月至2016年6月30例allo-HSCT后难治性LOHC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7例接受MSC... 目的:研究间充质干细胞(MSC)治疗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难治性迟发性出血性膀胱炎(LOH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血液病区2010年12月至2016年6月30例allo-HSCT后难治性LOHC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7例接受MSC治疗。MSC来源于第三方骨髓,取4-5代的细胞,以(1.87±0.456)×10~6/(kg·次)输注给患者,每周1次,直至血尿、尿痛症状改善后停用。输注次数分别为1-4次。每日体格检查,定期行相关辅助检查,密切观察MSC治疗后有无不良反应发生,对其中2例患儿动态监测其MSC治疗前、后多种细胞因子水平。结果:30例难治性LOHC患儿,经常规水化、碱化、加强抗病毒等治疗后血尿仍难以缓解,在25例加用甲基强的松龙、MTX、CTX治疗的患儿中有7例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者接受MSC治疗。7例患儿MSC输注次数为1-4次不等,剂量为(1.87±0.456)×10~6/(kg·次),7例LOHC痊愈。2例经MSC治疗后,TNF-α及IL-2R进行性降低。7例LOHC患儿输注MSC后均无发热、皮疹、栓塞等不良反应,BKV监测未见病毒载量增加,无白血病复发或发生继发肿瘤。结论:MSC治疗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难治性LOHC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发性出血性膀胱炎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间充质干细胞
原文传递
瞬时感受器电位通道1在臭氧致小鼠肺组织炎症中的表达 被引量:2
7
作者 扶招弟 周丽芬 +6 位作者 黄建荣 郭淑仪 章洁纯 方永标 刘筱蔼 陈庆梓 李建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84-287,291,共5页
目的探讨经典瞬时感受器电位通道1(TRPC1)在臭氧暴露下小鼠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臭氧暴露建立小鼠肺组织炎症模型,通过对小鼠行为学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细胞分类计数和肺组织病理形态分析证实模型建立成功后,RTPCR法检测... 目的探讨经典瞬时感受器电位通道1(TRPC1)在臭氧暴露下小鼠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臭氧暴露建立小鼠肺组织炎症模型,通过对小鼠行为学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细胞分类计数和肺组织病理形态分析证实模型建立成功后,RTPCR法检测肺组织TRPC1 m 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观察TRPC1蛋白在肺组织的表达和定位情况。结果 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臭氧组小鼠肺组织TRPC1 m RNA及其蛋白表达上调(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进一步证实,臭氧组小鼠肺组织TRPC1蛋白在肺泡上皮细胞、支气管上皮细胞、浸润的炎症细胞的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强(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小鼠肺组织中TRPC1 m RNA和蛋白的表达均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总数、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数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结论 TRPC1可能与小鼠肺组织炎症发病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感受器电位通道1 臭氧 炎症
下载PDF
金樱子种核微观结构鉴别及活性成分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程金生 黄靖瑜 +3 位作者 万维宏 陈楚茹 黎嘉珠 郭淑仪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24期149-151,共3页
[目的]分析金樱子种核微观结构及活性成分。[方法]通过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察了金樱子种核微观结构,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种核活性成分。[结果]金樱子种核呈压扁肾形,每枚种核约4.0 mm×2.5 mm,... [目的]分析金樱子种核微观结构及活性成分。[方法]通过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察了金樱子种核微观结构,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种核活性成分。[结果]金樱子种核呈压扁肾形,每枚种核约4.0 mm×2.5 mm,种核表面无光泽,有细小纵向褶皱。种核边缘密布长度不同的细长茸毛,茸毛长度1.0~1.5 mm。GC-MS则成功检测到金樱子种核中19种活性成分,其中相对质量分数较高的有亚油酸(25.23%)、油酸(11.67%)、α-亚麻酸(10.51%)、8,10-二甲氧基十八烷酸(8.76%)、棕榈酸(7.91%)、10,15-二甲氧基花生酸(5.49%)等。[结论]金樱子种核营养成分较为丰富。该研究为金樱子种核显微鉴别及综合利用提供一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樱子种子 微观结构 鉴别 活性成分
下载PDF
儿童non-DS-AMKL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9
作者 林少汾 郭淑仪 +5 位作者 刘苏 王健 黄科 黎阳 方建培 周敦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74-380,共7页
目的:分析儿童非Down综合征相关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non-DS-AMKL)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对2008年5月至2018年4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血液病区收治的19例non-DS-AMKL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发病特点、实验室... 目的:分析儿童非Down综合征相关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non-DS-AMKL)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对2008年5月至2018年4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血液病区收治的19例non-DS-AMKL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发病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治疗方法,并对所有患儿进行随访,统计治疗效果。结果:19例non-DS-AMKL患儿,其中男9例,女10例,发病中位年龄为2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外周血白细胞中位数15.88×10^(9)/L,血红蛋白中位数67 g/L,血小板中位数16×10^(9)/L。骨髓象见原始和幼稚巨核细胞增多。19例患儿骨髓流式细胞术检测免疫表型均表达CD41、CD61。基因检测结果中,5例EVI1^(+),其中1例合并MLL/AF10^(+),1例HOX11^(+),1例存在GATA1、IKZF1、DDX11基因变异,2例NRAS错义变异,1例KRAS错义变异,2例WT1高表达。11例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其中4例染色体正常,4例为复杂核型,1例为8三体,1例7/13个细胞核型为21三体但无Down综合征临床表现(考虑为体细胞核型异常),1例为14号和21号染色体罗伯特易位携带者。10例患儿接受治疗,有6例患儿获得完全缓解(CR),其中3例CR后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2例完全供体植入,1例未植入但自身造血恢复,分别随访26、15及12个月,微小残留病灶监测(MRD)均<10-4;另外3例CR患儿分别于发病5、10和12个月复发,最终均未能再次达到CR而死亡。1例化疗中因肺出血死亡,另外3例中途放弃化疗最终死亡,其余9例患儿均未接受化疗最终死亡。结论:儿童non-DS-AMKL较为少见,临床诊断困难,尽早明确MICM分型有助于确诊,基因检测对于明确诊断和评估预后有重要意义。化疗后获得CR的患者,尽早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可能是治愈AMKL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non-DS-AMKL 临床特点 预后
原文传递
体教融合篮球青训新模式 被引量:1
10
作者 曲绍斌 郭淑仪 《中国体育教练员》 2021年第2期74-75,80,共3页
广东宏远-广东省实验中学篮球青训模式是在体教融合大背景下摸索的全新篮球青少年培养模式,这一模式建立在广东宏远篮球俱乐部青训培养基础之上,打破了以往体育与教育融合的壁垒,使“读书的孩子喜欢打球,打球的孩子读好书”这一朴素的... 广东宏远-广东省实验中学篮球青训模式是在体教融合大背景下摸索的全新篮球青少年培养模式,这一模式建立在广东宏远篮球俱乐部青训培养基础之上,打破了以往体育与教育融合的壁垒,使“读书的孩子喜欢打球,打球的孩子读好书”这一朴素的体教融合理念得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篮球青训 体教融合 广东宏远篮球俱乐部 广东省实验中学
下载PDF
破壁法用于马勃生物碱的提取研究
11
作者 吴玉婷 郭淑仪 +2 位作者 钟泽春 赵威 韩钰 《广州化工》 CAS 2021年第13期81-82,105,共3页
采用“酸性醇回流法”提取马勃生物碱,并首次引入球磨机破壁技术提高马勃生物碱粗品的提取率,通过改变破壁转速和回流提取时间以确定最优提取方案。实验发现破壁工序有利于马勃生物碱的提取,在一定范围内,提取率随破壁转速的提高而增大... 采用“酸性醇回流法”提取马勃生物碱,并首次引入球磨机破壁技术提高马勃生物碱粗品的提取率,通过改变破壁转速和回流提取时间以确定最优提取方案。实验发现破壁工序有利于马勃生物碱的提取,在一定范围内,提取率随破壁转速的提高而增大;回流提取时间影响生物碱的提取率,提取率随提取时间呈先递增后递减变化;在实验范围内,破壁转速为500 rpm,提取时间为3 h,马勃生物碱粗品的提取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勃 生物碱 破壁技术 提取率
下载PDF
超声对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动脉弹性相关研究
12
作者 张利荣 谢玉环 +3 位作者 罗海波 陈仰昆 郭淑仪 刘绍明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0年第12期2281-2283,2287,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对主动脉夹层(AD)患者的动脉弹性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抽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30例AD患者,将其纳入主动脉夹层组,抽取同期性别、年龄与其相匹配的既往无心血管病史的成年人,将其纳入正常成人组。记录... 目的:探讨超声对主动脉夹层(AD)患者的动脉弹性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抽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30例AD患者,将其纳入主动脉夹层组,抽取同期性别、年龄与其相匹配的既往无心血管病史的成年人,将其纳入正常成人组。记录两组动脉弹性参数及心肌功能指标、生存质量。结果:正常组动脉内中膜厚度、主动脉僵硬度均低于主动脉夹层组,正常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左心房平均峰值应变率(mSRa)、左心室收缩期左心房平均峰值应变率(mSRs)均高于主动脉夹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内中膜厚度与mSRs水平呈负相关(r<0,P<0.05),动脉内中膜厚度与主动脉僵硬度(AoSI)呈正相关(r>0,P<0.05);AD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AoSI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SRa、mSRs、动脉内中膜厚度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生命质量评价量表(SF-36)评分较术前高;SF-36评分与mSRa、mSRs呈正相关(r>0,P<0.05)。结论:超声通过斑点追踪技术,可分析AD患者早期心肌损伤、术后改变情况,可及时了解患者心肌功能、动脉弹性的变化情况,利于后续治疗,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改善健康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超声 动脉弹性 心肌功能 生存质量
下载PDF
卡泊芬净治疗儿童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3
13
作者 邱坤银 廖雄宇 +6 位作者 郭淑仪 吴若豪 黄科 黎阳 徐宏贵 方建培 周敦华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19年第3期262-267,共6页
目的 探讨卡泊芬净治疗儿童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IF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血液肿瘤病区诊断为合并IFD,并且接受卡泊芬净治疗的57例血液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 目的 探讨卡泊芬净治疗儿童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IF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血液肿瘤病区诊断为合并IFD,并且接受卡泊芬净治疗的57例血液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例资料。采用χ^2检验及t检验,对本组血液病合并不同诊断级别IFD患儿的卡泊芬净治疗有效率、各诊断级别IFD卡泊芬净一线及二线治疗的有效率及不同诊断级别IFD的血液病患儿卡泊芬净治疗后12周生存率,卡泊芬净治疗有效和无效患儿的疗程,以及不同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患儿的卡泊芬净治疗有效率,进行统计学比较,并评价卡泊芬净治疗血液病合并IFD的安全性。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并且与所有患儿监护人均签署卡泊芬净使用知情同意书。结果①本组血液病患儿中,91.2%(52/57)为单一部位合并IFD,以肺部最为常见(78.9%,45/57);确诊IFD为5例(8.8%),临床诊断IFD为38例(66.7%),拟诊IFD为14例(24.5%)。②卡泊芬净治疗57例血液病合并IFD患儿的总有效率为86.0%(49/57)。临床诊断和拟诊IFD患儿的卡泊芬净治疗有效率为90.4%(47/52),高于确诊IFD患儿的40.0%(2/5),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97,P=0.001)。③确诊和临床诊断IFD患儿的卡泊芬净一线治疗有效率为96.7%(29/30),显著高于二线治疗的76.9%(10/13),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90,P=0.041)。拟诊IFD患儿卡泊芬净一线治疗有效率为90.0%(9/10),亦显著高于二线治疗的25.0%(1/4),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15,P=0.015)。④确诊、临床诊断及拟诊IFD的血液病患儿卡泊芬净治疗后12周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卡泊芬净治疗有效患儿的疗程为(16±7)d,显著长于治疗无效患儿的(8±6)d,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30,P=0.032)。⑥卡泊芬净对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14d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66.6%,显著低于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14d患儿的92.9%,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84,P=0.012)。⑦本组患儿无一例发生与使用卡泊芬净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卡泊芬净治疗儿童血液病合并IFD疗效确切,患儿中性粒细胞缺乏可影响其疗效。该药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推荐应用于血液病合并IFD儿童一线抗真菌治疗,治疗疗程建议>14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泊芬净 血液病 真菌病 念珠菌病 侵袭性 抗真菌药 儿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