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谈动宾语义关系分类的性质问题 被引量:34
1
作者 郭继懋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73-80,共8页
汉语语法学界一般认为,在现代汉语中动词和宾语之间的语义关系是十分丰富的,宾语可以表示动作的受事、施事、结果、对象、处所、时间、工具等等。本文认为,动宾语义关系分类迄今还存在不少缺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认识到,在作... 汉语语法学界一般认为,在现代汉语中动词和宾语之间的语义关系是十分丰富的,宾语可以表示动作的受事、施事、结果、对象、处所、时间、工具等等。本文认为,动宾语义关系分类迄今还存在不少缺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认识到,在作这种语义分类时,应该首先把宾语分为规定宾语与非规定宾语。规定宾语的语义角色是由动词词汇意义赋予的,对动词与规定宾语的语义关系可以不作分类。对动词与非规定其语的语义关系才需要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定宾语 非规定宾语 动词词汇意义 宾语语义角色分类
下载PDF
再谈量词重叠形式的语法意义 被引量:63
2
作者 郭继懋 《汉语学习》 CSSCI 1999年第4期7-10,共4页
通常认为量词重叠表示周遍、多、逐一、连绵等多种语法意义,本文认为量词重叠只表示一种概括的总语法意义:物体或事件的重复存在。上述诸意义只是这个总语法意义的环境变体。本文尝试性地说明了量词重叠的总语法意义在不同的句法环境... 通常认为量词重叠表示周遍、多、逐一、连绵等多种语法意义,本文认为量词重叠只表示一种概括的总语法意义:物体或事件的重复存在。上述诸意义只是这个总语法意义的环境变体。本文尝试性地说明了量词重叠的总语法意义在不同的句法环境中为什么体现为这种语法意义而不是那种语法意义。本文还指出,说明语言形式的语法意义时应该注意对观察到的具体意义进行最大限度的概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词重叠 总语法意义 环境变体
原文传递
“因为所以”句和“既然那么”句的差异 被引量:20
3
作者 郭继懋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2-29,共8页
本文从三个方面考察"因为所以"句和"既然那么"句的差异,提出在这两种句式中原因的信息性质、结果的语义内容,特别是对因果关系的识解方式都存在差异:"既然那么"的句式意义是"某人因为想到P,所以认为... 本文从三个方面考察"因为所以"句和"既然那么"句的差异,提出在这两种句式中原因的信息性质、结果的语义内容,特别是对因果关系的识解方式都存在差异:"既然那么"的句式意义是"某人因为想到P,所以认为Q"。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因事件 结果事件 因果关系 识解
原文传递
“怎么”的语法意义及“方式”“原因”和“情状”的关系 被引量:26
4
作者 郭继懋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17,共11页
本文说明“情状”与“方式”“原因”不是处于互相对立的关系之中 ,而是属于原有的单纯身份与附加的关系身份的关系。孤立地看待一个情状 ,它就是单纯的情状 ,把它与另一个情状联系起来看 ,它就附加上了“方式”或“原因”的性质。是看... 本文说明“情状”与“方式”“原因”不是处于互相对立的关系之中 ,而是属于原有的单纯身份与附加的关系身份的关系。孤立地看待一个情状 ,它就是单纯的情状 ,把它与另一个情状联系起来看 ,它就附加上了“方式”或“原因”的性质。是看作“方式”还是看作“原因”主要取决于一个情状所处的语义环境。“情状”“方式”“原因”之间的这种联系在现代汉语的许多词语上面体现出来 ,在其他语言里也有体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状 方式 原因 事情 过程 联系
原文传递
“于是”和“所以”的异同 被引量:19
5
作者 郭继懋 《汉语学报》 2006年第4期27-34,共8页
文章指出"于是"和"所以"在表义和功能上的分工是:"于是"主要用于叙事,"所以"主要用于说明或论证;"于是"用于陈说因果情境的外部现象,"所以"用于陈说因果情境的内在关系。... 文章指出"于是"和"所以"在表义和功能上的分工是:"于是"主要用于叙事,"所以"主要用于说明或论证;"于是"用于陈说因果情境的外部现象,"所以"用于陈说因果情境的内在关系。在此基础上文章对两者的句法组合差异的成因作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 说明 论证 外部现象 内在关系
下载PDF
“熊猫保护组织”与“保护熊猫的组织”的句法语义区别 被引量:2
6
作者 郭继懋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16-20,共5页
“熊猫保护组织”与“保护熊猫的组织”的句法语义区别郭继懋在现代汉语里,当及物动词与受事成分修饰名词时,语序是"动+受+名",例如"保护熊猫的组织"。但是有一些短语却采用了"受+动+名"语序,例如"熊猫保护组织"。同样... “熊猫保护组织”与“保护熊猫的组织”的句法语义区别郭继懋在现代汉语里,当及物动词与受事成分修饰名词时,语序是"动+受+名",例如"保护熊猫的组织"。但是有一些短语却采用了"受+动+名"语序,例如"熊猫保护组织"。同样是动词与受事修饰名词,为什么要有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正短语 句法语义 保护组织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动宾 定语 结构助词 人才流动 修饰语 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的宣言
原文传递
表“必然肯定模态”意义时“必须”与“不能不”的差异 被引量:6
7
作者 郭继懋 沈红丹 刘芳芳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68-74,共7页
在逻辑平面“不能不”和“必须”都表示“必然模态肯定”意义 ,但是在实际使用上两者还是有分工的。主要分工是 :两者适用于不同的语义环境 ;“必须P”是直接选择 ,“不能不P”是排他选择 ;“必须”句主要用于“增加听话人对世界情况的... 在逻辑平面“不能不”和“必须”都表示“必然模态肯定”意义 ,但是在实际使用上两者还是有分工的。主要分工是 :两者适用于不同的语义环境 ;“必须P”是直接选择 ,“不能不P”是排他选择 ;“必须”句主要用于“增加听话人对世界情况的了解” ,“不能不”句方要用于“更正人们对世界情况的错误了解” ;“不能不P”表达的是推论过程中的一个初步结论 ,而“必须P”表达的是一个最终结论 ;“不能不P”是比较客观的判断 ,而“必须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环境 主观意志 客观情况 隐含
下载PDF
与组合性述补短语有关的三个问题 被引量:2
8
作者 郭继懋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CSSCI 2009年第2期78-84,共7页
本文讨论三个问题:1."状+地+动"是描写性地叙述一个过程,"动+得+补"是说明一个过程造成什么结果。2."动+得+补"中"动"既可以是旧信息,也可以是新信息。说话时选择哪种信息安排方式,取决于一些... 本文讨论三个问题:1."状+地+动"是描写性地叙述一个过程,"动+得+补"是说明一个过程造成什么结果。2."动+得+补"中"动"既可以是旧信息,也可以是新信息。说话时选择哪种信息安排方式,取决于一些语义或表达的因素,文章观察了这些因素。3.在"动+得+补"句式教学中,应该重视"动"的信息性质,重点讲"动"是旧信息的类型,也即用两个句子表达过程及其结果。文章为"动+得+补"概括出的"前+(中)+后"篇章环境在"动+得+补"格式教学上会有多方面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得+补” 旧信息 新信息
下载PDF
“指”和“是”解释功能上的差异 被引量:1
9
作者 郭继懋 张盼 《国际汉语教学研究》 2017年第4期55-59,共5页
解释词语的意义,有时用"指"用"是"都可以,但有时只能用其中一个。本文从表意上说明了两者的根本差异,并由此解释了两者用法上的几个不同之处,最后说明了"是指"和"指的是"相当于两者中的哪一个。
关键词 指称 语言符号 属性 引号
原文传递
选择语言点要重视表意功能的独特性 被引量:3
10
作者 郭继懋 《国际汉语教学研究》 2014年第4期67-72,共6页
国际汉语教学中选择语言点应该重视语言点表意功能的独特性,有其他语言点无法代替的表意功能的词语、格式才有资格做语言点。本文通过对《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选定的语法项目和汉语教材、通用辞书的实际用例分析发现,这条原则还... 国际汉语教学中选择语言点应该重视语言点表意功能的独特性,有其他语言点无法代替的表意功能的词语、格式才有资格做语言点。本文通过对《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选定的语法项目和汉语教材、通用辞书的实际用例分析发现,这条原则还没有得到普遍、足够的重视,对语言点的"博物馆式"教学可能是学生某些偏误产生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点 表意功能 博物馆式教学
原文传递
“不M不”格式的篇章语义背景 被引量:1
11
作者 牛彬 郭继懋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69-378,共10页
"不M不"格式在篇章中表现为三层语义背景。"不M不"格式的表达功能主要是证明已有认识的真实性(或正确性),方式是通过反驳别人的观点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不M不"格式的表达功能与学界流行的"语气强弱说... "不M不"格式在篇章中表现为三层语义背景。"不M不"格式的表达功能主要是证明已有认识的真实性(或正确性),方式是通过反驳别人的观点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不M不"格式的表达功能与学界流行的"语气强弱说"并无直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M不 篇章 语义背景 强调 委婉
下载PDF
二语表达取向“基本形式”观下的“基本副词”选择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爱锋 郭继懋 《国际汉语教学研究》 2021年第1期68-78,共11页
“基本副词”是具有独特表意功能,为满足初中级二语学习者表达需要的一种语言形式。本文侧重分析如何确定词语具有相同的表意功能,如何从具有相同表意功能的副词中选择“基本副词”,“基本副词”的选择标准是本文关注的重点。本文通过... “基本副词”是具有独特表意功能,为满足初中级二语学习者表达需要的一种语言形式。本文侧重分析如何确定词语具有相同的表意功能,如何从具有相同表意功能的副词中选择“基本副词”,“基本副词”的选择标准是本文关注的重点。本文通过“一起、一块儿”“竟、竟然、居然”两组例子,具体展示了“基本副词”的选择过程。本文最后强调,对外汉语教学要重视分析词语间差别的性质,有选择地进行教学,且要重视释义语言对教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意功能 替换法 同义副词组 基本形式 基本副词
原文传递
粘合补语和组合补语表达差异的认知分析 被引量:72
13
作者 郭继懋 王红旗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22,共9页
一引言 1.1朱德熙(1982)根据组合形式的差别把汉语的述补结构分为组合式的和粘合式的两种,组合式述补结构中有助词'得',而粘合式述补结构中则没有.本文把这两种述补结构中的补语分别叫作'组合补语'和'粘合补语'... 一引言 1.1朱德熙(1982)根据组合形式的差别把汉语的述补结构分为组合式的和粘合式的两种,组合式述补结构中有助词'得',而粘合式述补结构中则没有.本文把这两种述补结构中的补语分别叫作'组合补语'和'粘合补语'.这两种补语的表义功能在以下两方面是相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合补语 组合补语 述补结构 表义功能
原文传递
“外人”模式与“人家”的语义特点 被引量:17
14
作者 郭继懋 沈红丹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8-40,共13页
本文指出,“人家”的语义特点与“外人”认知模式是分不开的,说话人使用“人家”是要隐含地发出一种议论,认为对于“参照者”而言某人是“外人”,是“参照者”应该尊重的、应该以一般交往情理相待的人。文章从说话人、被指称者、参... 本文指出,“人家”的语义特点与“外人”认知模式是分不开的,说话人使用“人家”是要隐含地发出一种议论,认为对于“参照者”而言某人是“外人”,是“参照者”应该尊重的、应该以一般交往情理相待的人。文章从说话人、被指称者、参照者三个方面观察了“人家”的使用情况。文章还指出,使用“人家”时所包含的态度是疏远、客气、尊重、同情、称赞等,它们来源于“外人”模式和使用“人家”的语义环境。文章最后讨论了怎样更加清楚地给留学生讲解“人家”的意义和用法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家” 语义 认知语言学 语境 被指称者 参照者
原文传递
反问句的语义语用特点 被引量:122
15
作者 郭继懋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11-121,共11页
0.引言目前汉语语法学界对于反问句的意义、作用的认识基本上是一致的。这种认识可以以刘月华等著《实用现代汉语语法》中的有关论述为代表:'反问是表示强调的一种方式。……反问句的作用是对于一个明显的道理或事实用反问的语气来... 0.引言目前汉语语法学界对于反问句的意义、作用的认识基本上是一致的。这种认识可以以刘月华等著《实用现代汉语语法》中的有关论述为代表:'反问是表示强调的一种方式。……反问句的作用是对于一个明显的道理或事实用反问的语气来加以肯定或否定以达到加强语势的目的。'但是我们认为这种认识是有缺陷的,理由如下:其一,'表示强调'这一说法很笼统。现代汉语里有许多表达方式,其作用据分析都是表示强调,可是这些表达方式的作用实际上并不相同,例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问句 字面意义 陈述句 隐涵 语用特点 现代汉语语法 说话人 根本区别 行为 强语势
原文传递
试谈“飞上海”等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现象 被引量:82
16
作者 郭继懋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37-346,共10页
本文从表义规律、结构性质、语体特点、形成原因方面观察"飞上海"这类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现象,指出这种不及物动词带宾语在事理关系上含有一个语义成分"谓",由不及物动词带宾语构成的句子不是基本句,不及物动词带宾... 本文从表义规律、结构性质、语体特点、形成原因方面观察"飞上海"这类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现象,指出这种不及物动词带宾语在事理关系上含有一个语义成分"谓",由不及物动词带宾语构成的句子不是基本句,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现象主要出现于比较随意的口语中,采用这种表达方式的主要动机是追求省力。本文对带宾语是否足以使不及物动词变为及物动词也作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及物动词 带宾语 基本句 事理关系 八卦掌 形成原因 句子 词汇意义 表达方式 动词词义
原文传递
常用面称及其特点 被引量:42
17
作者 郭继懋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90-99,共10页
'面称'与'背称'相对而言。说话人呼叫听话人,用而称,如'老王,你来一下';说话人向听话人提起第三方,用背称,如'老王今天不来'。从句法结构上说,面称作独立成分——呼语,背称作句中成分,即主语宾语定语... '面称'与'背称'相对而言。说话人呼叫听话人,用而称,如'老王,你来一下';说话人向听话人提起第三方,用背称,如'老王今天不来'。从句法结构上说,面称作独立成分——呼语,背称作句中成分,即主语宾语定语等。本文介绍现代汉语(北京话)中比较常见的面称及其主要的使用特点和色彩,不讨论背称。对于面称的研究,可有不同的角度。比如可以研究某些社会因素(年龄、职业、性别等等)怎样影响面称的选择和使用,或研究社会环境的变化怎样影响、改变着面称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称 听话人 现代汉语 说话人 称呼 格式 双音节 使用特点 亲属关系 北京话
原文传递
二语教学应该重视表达取向的“基本形式”观 被引量:4
18
作者 郭继懋 陈爱锋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18,共7页
"基本形式"观是立足于二语学习者的表达需求而提出的教学理念,是在"异同比较"研究之外的一条新的研究近义形式的路径。文章提出了"基本形式"的概念和类型,论证了表达取向性教学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探讨了&q... "基本形式"观是立足于二语学习者的表达需求而提出的教学理念,是在"异同比较"研究之外的一条新的研究近义形式的路径。文章提出了"基本形式"的概念和类型,论证了表达取向性教学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探讨了"基本形式"观下针对具有相同表意功能的语言点的教学方针。文章着重指出:词语间的差别具有不同的重要性,并非所有差别都是教学中需要教的。最后,文章简要说明了"基本虚词"的研究方法、目前已经进行的相关研究及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点选择 表达 基本形式 区别 等义
原文传递
从“他很帅”到“他长得很帅”——形容词从谓语变为组合补语的条件 被引量:2
19
作者 郭继懋 李伟 钟村艳 《语文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5-18,共4页
现代汉语形容词谓语句有两种类型 ,一种可以加进去“V得”变成形容词补语句并且真值语义不发生变化 ,例如“他很帅”、“日子很安闲” ,可以说成“他长得很帅”、“日子过得很安闲” ;而另一些形容词谓语句却不能实现这样的变化 ,如“... 现代汉语形容词谓语句有两种类型 ,一种可以加进去“V得”变成形容词补语句并且真值语义不发生变化 ,例如“他很帅”、“日子很安闲” ,可以说成“他长得很帅”、“日子过得很安闲” ;而另一些形容词谓语句却不能实现这样的变化 ,如“他很粗心”、“神态很安闲”不能说成“ 他V得很粗心”、“ 神态V得很安闲”。文章主要讨论实现这种变化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得到感知的具体过程 未得到感知的抽象过程 结果事物 非结果事物 使成性属性 自成性属性
原文传递
从谓词转喻看“飞上海”等非常规动宾短语 被引量:8
20
作者 郭继懋 陈爱锋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63-270,382,共9页
本文认为"飞上海""踢前锋"这种非常规动宾短语形成于谓词转喻。其中的动词是喻体,其喻标是事件中被宾语凸显出来的、表示如何处置宾语的某个侧面。非常规动宾的结构意义是"处置、对待某事物"。"上海... 本文认为"飞上海""踢前锋"这种非常规动宾短语形成于谓词转喻。其中的动词是喻体,其喻标是事件中被宾语凸显出来的、表示如何处置宾语的某个侧面。非常规动宾的结构意义是"处置、对待某事物"。"上海""前锋"之所以被置于宾语位置,是因为从某种特殊角度看,它们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动宾 谓词转喻 事件知识 侧面 喻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