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七年大数据回顾分析
1
作者 刘兴健 杜一 +3 位作者 王郁 任丽丽 郭维维 吴子明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最常见的外周性前庭疾病,但目前我国尚缺乏对BPPV大样本数据的回顾性分析,本研究旨在为BPPV患者家庭疾病预警和防范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6月—2021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眩晕... 目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最常见的外周性前庭疾病,但目前我国尚缺乏对BPPV大样本数据的回顾性分析,本研究旨在为BPPV患者家庭疾病预警和防范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6月—2021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眩晕诊疗中心数据库中眩晕患者45807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符合BPPV诊断患者5883例,根据其类型分类,统计患者年龄、性别、就诊时间、首诊BPPV类型、复诊BPPV类型等信息。使用Python 3.7进行数据可视化。结果BPPV患者中,女性3909例,男性1974例,50~59岁人群BPPV患者最多,且各BPPV类型中,女性患者比例均高于男性患者。所有眩晕患者位置性试验(+)阳性率为12.8%。不同类型BPPV比例中后管BPPV比例为64.5%,水平管BPPV比例为30.9%。有1092例BPPV复诊记录,首次诊断BPPV至复诊阴性有411例,234例患者BPPV类型在2~6次的就诊过程中有改变,BPPV类型转换比较常见的是左右耳PC-BPPV之间变化(71例)。结论本研究大数据显示,BPPV患者主要分布在50岁左右人群,女性患者约为男性的2倍。LC-BPPV患者比例远高于前期研究数据,约占所有BPPV患者的30.9%。在长期随访中,除大部分患者的BPPV类型没有发生变化外,主要的耳石变化存在后管侧别之间、后管与水平管之间进行转换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水平半规管 数据分析 随访 干预
下载PDF
遗传性耳聋基因治疗临床指南
2
作者 齐洁玉 谈方志 +47 位作者 张李燕 陆玲 王洪阳 李文妍 刘闻闻 付小龙 贺祖宏 丁小琼 孙珊 方巧军 董耀东 朱学伟 童步升 曹现宝 范欣淼 汪芹 马璐 张天虹 于亚峰 李永新 樊建刚 崔勇 吴佩娜 张宏征 唐杰 郭维维 查定军 叶放蕾 何双八 曹卫 杨见明 钱晓云 赵宇 孙敬武 陈晓巍 孙宇 夏明 王秋菊 袁慧军 冯永 孔维佳 杨仕明 王海波 高下 李华伟 徐磊 柴人杰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2期39-44,共6页
遗传性耳聋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疾病,新生儿的发病率为1‰~3‰。患者终身携带致病突变,导致不可逆性耳聋,至今尚无临床可用的治疗药物。在部分遗传性耳聋动物模型中,基因治疗已被证实为潜在有效的治疗方法。国内外已开展了多项遗传性耳... 遗传性耳聋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疾病,新生儿的发病率为1‰~3‰。患者终身携带致病突变,导致不可逆性耳聋,至今尚无临床可用的治疗药物。在部分遗传性耳聋动物模型中,基因治疗已被证实为潜在有效的治疗方法。国内外已开展了多项遗传性耳聋基因治疗的临床试验。其中,由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牵头,联合国内多家医院成功开展的遗传性耳聋基因治疗临床试验,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规范遗传性耳聋基因治疗并提供临床研究指导,全国多家医院的耳科专家讨论制定了遗传性耳聋基因治疗临床指南,内容涵盖了伦理审查、遗传性耳聋的诊断和入组标准、临床前准备、药物、疗效与安全性评估标准、术后言语康复等。本指南将为耳聋基因治疗的临床诊疗提供规范的理论和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耳聋 基因治疗 临床指南
下载PDF
基于微动勘探技术的断裂带堆积层滑坡滑动面提取分析
3
作者 郭维维 曾润强 +2 位作者 孟祥沛 尹海龙 孟兴民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2-228,共7页
选择舟曲县东山镇牙豁口滑坡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滑坡体的微动信号进行后期处理,通过与钻孔数据对比发现,单点反演获得的S波速度结构与视S波速度剖面均能清晰显示滑动面位置.微动探测结果显示新滑坡的滑动面埋深在10~35 m,平均埋深为9.1 m... 选择舟曲县东山镇牙豁口滑坡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滑坡体的微动信号进行后期处理,通过与钻孔数据对比发现,单点反演获得的S波速度结构与视S波速度剖面均能清晰显示滑动面位置.微动探测结果显示新滑坡的滑动面埋深在10~35 m,平均埋深为9.1 m,钻孔揭露新滑动面平均埋深为10 m;微动探测结果显示老滑坡滑动面埋深在15~52 m,平均埋深为19.6 m,钻孔揭露新滑动面平均埋深为20 m.测试不同的采集时间、不同频率的检波器对探测深度和精度的影响,发现对该类滑坡应选取三重圆台阵, 4.5 Hz检波器, 90 min的采集时长.表明微动勘探方法是探测断层破碎带堆积层滑坡滑动面的一种有效方法,对于白龙江流域广泛分布的断层破碎带堆积层滑坡滑动面的探测,具有很好的技术优势以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动勘探 S波速度 滑动面 断层破碎带堆积层滑坡 白龙江流域
原文传递
外泌体在牙周再生应用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黄欣悦 龚旭 +3 位作者 郭维维 张滋彬 公梓昊(综述) 王忠山(审校)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7-121,共5页
牙周病在中国人群中的患病率高达90%以上,现有治疗技术仅能控制疾病发展,诱导骨组织再生能力成为治疗的希望和难点。外泌体是一类来源于核内体的多囊泡结构物,近年来将其应用于牙周再生领域的研究越来越多。该文将近年来外泌体在牙周再... 牙周病在中国人群中的患病率高达90%以上,现有治疗技术仅能控制疾病发展,诱导骨组织再生能力成为治疗的希望和难点。外泌体是一类来源于核内体的多囊泡结构物,近年来将其应用于牙周再生领域的研究越来越多。该文将近年来外泌体在牙周再生领域的应用进行综述,有望为牙周再生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牙周再生 组织工程
下载PDF
高校室内设计教学融入职业价值观教育的策略探讨
5
作者 郭维维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3年第1期65-67,共3页
高校室内设计是一门集技能、艺术和创意于一体的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室内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逐渐提高相关能力,从而在未来工作中设计出满足人们日常生活所需求的空间环境。对大学生而言,他们的思想正处于不断发展、成熟的过... 高校室内设计是一门集技能、艺术和创意于一体的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室内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逐渐提高相关能力,从而在未来工作中设计出满足人们日常生活所需求的空间环境。对大学生而言,他们的思想正处于不断发展、成熟的过程中,在校期间形成的职业价值观与职业的目标、规划和评价密切相关,进而影响未来的成长、发展。所以充分利用室内设计专业课程对学生开展职业价值观教育,对他们进行正确引导,这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探讨高校室内设计教学融入职业价值观教育的策略,以期培养出有文化自信、有职业精神的高级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室内设计 基本原理和方法 空间环境 职业价值观教育
下载PDF
环境设计专业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策略
6
作者 郭维维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第11期128-130,共3页
环境设计专业大学生是国家经济建设必需的专业技能人才,其职业能力的高低不仅关系到行业发展状况,而且关系到人才队伍的稳定。因此,高校必须立足行业发展,针对环境设计专业大学生未来在职场所具备能力的影响因素和培养其职业能力过程中... 环境设计专业大学生是国家经济建设必需的专业技能人才,其职业能力的高低不仅关系到行业发展状况,而且关系到人才队伍的稳定。因此,高校必须立足行业发展,针对环境设计专业大学生未来在职场所具备能力的影响因素和培养其职业能力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积极地探索和实践总结培养策略,为地方经济发展输送留得住、用得上的专业技能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环境设计专业 职业能力 培养
下载PDF
咨询对流产妇女避孕方法选择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郭维维 吴尚纯 +5 位作者 侯自红 李晶 徐丽娜 张爱娟 侯成祯 顾向应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5年第5期352-356,共5页
目的:了解流产后妇女避孕知识、态度、行为,分析咨询对流产后妇女避孕方法选择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10月8日~2014年1月8日到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计划生育门诊行人工流产的500例妇女进行问卷调查,获取其人工流产后避孕的知识... 目的:了解流产后妇女避孕知识、态度、行为,分析咨询对流产后妇女避孕方法选择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10月8日~2014年1月8日到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计划生育门诊行人工流产的500例妇女进行问卷调查,获取其人工流产后避孕的知识、态度、行为情况,给予流产后避孕咨询服务,对比咨询前后避孕方法选择的变化。结果:①流产后妇女避孕相关知识总正确率为29.1%,平均得分2.93分(总分为10分);②流产后妇女对避孕知识态度:67.1%的妇女认为有必要或非常有必要了解避孕知识;③本次意外妊娠原因中,避孕失败的妇女中有14.6%未避孕,68.0%妇女采用避孕套避孕,10.6%的妇女使用低效方法避孕;④通过咨询,有效和非常有效的避孕方法选择比例较咨询前增加了12.5%。结论:流产后妇女避孕知识匮乏,避孕态度良好,多数因未避孕或采用效果较差的避孕方法导致意外妊娠,咨询可以增加效果较好的避孕方法的选择率,因此加强流产后避孕服务迫在眉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产后避孕 知识 态度 行为 流产后关爱
下载PDF
强噪声暴露后耳蜗毛细胞的病理形态变化 被引量:11
8
作者 郭维维 刘会占 +2 位作者 孙建和 胡吟燕 杨仕明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9年第4期324-326,共3页
目的观察强噪声暴露后,耳蜗毛细胞的纤毛、胞体、及胞核的损伤情况。方法听力正常豚鼠,体重在250~300g之间,经强度为170dBSPL的脉冲噪声暴震200次后,取材作全耳蜗铺片行免疫组化检测(prestin和phalloidin);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观察受... 目的观察强噪声暴露后,耳蜗毛细胞的纤毛、胞体、及胞核的损伤情况。方法听力正常豚鼠,体重在250~300g之间,经强度为170dBSPL的脉冲噪声暴震200次后,取材作全耳蜗铺片行免疫组化检测(prestin和phalloidin);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观察受损毛细胞的病理变化。同时做毛细胞的纤毛、胞体及胞核的标记染色。荧光显微镜和电镜下观测结果。结果强噪声暴露后,毛细胞纤毛大部分消失,只有小部分表皮板存在,同时细胞核碎裂消失,而此时胞体大部分存在,但有肿胀及变形等变化。结论噪声损伤后,毛细胞的纤毛及胞核首先发生变化,随后胞体肿胀溶解,因此毛细胞的胞核及纤毛变化最先反映毛细胞受损情况,但纤毛的缺失并不代表毛细胞的缺失和死亡。如果单从一种形态观测指标评估毛细胞的损伤病理状况是不全面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 毛细胞 损伤
下载PDF
E2F2过表达使内耳感觉细胞重新进入细胞周期 被引量:1
9
作者 郭维维 王琳 +1 位作者 余力生 杨仕明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11年第3期244-248,共5页
目的将调控细胞周期和增殖的E2F2基因导入成年哺乳动物耳蜗中,使其过表达,从而使耳蜗内的终末静止细胞重新进入细胞周期,向可分裂细胞转变,达到实现增加毛细胞数量的目的。方法将人来源的E2F2基因构建到腺病毒载体上,通过圆窗导入耳蜗;... 目的将调控细胞周期和增殖的E2F2基因导入成年哺乳动物耳蜗中,使其过表达,从而使耳蜗内的终末静止细胞重新进入细胞周期,向可分裂细胞转变,达到实现增加毛细胞数量的目的。方法将人来源的E2F2基因构建到腺病毒载体上,通过圆窗导入耳蜗;全耳蜗铺片、耳蜗切片观察E2F2过表达后耳蜗细胞的形态特点,用BrdU标记及ki67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其增殖情况。结果腺病毒携带的E2F2基因通过圆窗导入耳蜗后,能够在耳蜗毛细胞和支持细胞上表达。特别是在螺旋神经节细胞表达更强。转染E2F2基因后,耳蜗内的细胞BrdU标记呈阳性结果,且有ki67表达。结论过表达E2F2有可能使处于终末期的耳蜗细胞重新进入细胞周期,此方法为毛细胞再生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2F2 细胞周期再进入 耳蜗 毛细胞
下载PDF
评价中心效用分析探讨 被引量:2
10
作者 郭维维 王重鸣 《人类工效学》 2004年第4期48-50,共3页
研究者通常用效度做评价中心的评价标准,但单纯的效度标准可能产生误导,人力资源效用理论能提供更客观的效果评价。文章以人力资源效用理论为基础,根据效用分析模型、效用特征的研究成果,探讨了评价中心的实用性评价。
关键词 评价中心 效用分析 效用理论 人力资源 误导 特征 评价标准 研究者 效度 实用性
下载PDF
企业培训的组织形式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3
11
作者 郭维维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67-68,共2页
关键词 发展趋势 案例分析 虚拟培训模式 企业培训 组织形式 发展趋势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实用性”乡村人居环境规划——以海南省东方市布套村庄规划为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郭维维 徐晓东 +1 位作者 李云飞 杨定海 《热带农业科学》 2023年第4期104-112,共9页
乡村振兴政策的发展是我国当前乃至今后长期发展的主要方向。以乡村振兴的规划为先导,乡村将在空间和功能上发生重大的改变。目前“实用性”的乡村人居环境规划在海南省还处于起步的探索阶段。本文对海南省东方市布套村的“实用性”乡... 乡村振兴政策的发展是我国当前乃至今后长期发展的主要方向。以乡村振兴的规划为先导,乡村将在空间和功能上发生重大的改变。目前“实用性”的乡村人居环境规划在海南省还处于起步的探索阶段。本文对海南省东方市布套村的“实用性”乡村人居环境规划进行介绍,分析布套村特色的可持续资源和村庄发展的现状。在此基础上,规划贴合实际的技术路线、设置多方位协调的工作机制、开展详实可靠的摸底调查以及优化创新务实的经验方法,从而建立布套村的“实用性”乡村人居环境规划,也可为其他乡村的人居环境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人居环境规划 海南省东方市布套村
下载PDF
企业家创业过程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维维 苏培彬 《科技和产业》 2008年第3期84-85,66,共3页
根据以往文献,总结得到创业过程的三阶段模型,模型将企业家的创业活动分为三个阶段:概念开发、风险事业开拓和组织建设。文章根据创业三阶段模型分析企业家在创业过程中的实践要点和问题。
关键词 创业管理 创业过程 创业战略
下载PDF
人MCL1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在293细胞中的表达
14
作者 郭维维 杨卫平 +2 位作者 马龙 许阳 胡博华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10年第4期466-469,共4页
目的构建含有人髓细胞白血病基因-1(myeloid cell leukemia-1,MCL1)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pEGFP)的真核共表达载体,为聋病的基因治疗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应用基因重组技术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及基因测序方法,构建并鉴定pEGFP-MCL1真核表达... 目的构建含有人髓细胞白血病基因-1(myeloid cell leukemia-1,MCL1)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pEGFP)的真核共表达载体,为聋病的基因治疗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应用基因重组技术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及基因测序方法,构建并鉴定pEGFP-MCL1真核表达质粒。经脂质体介导转染293细胞系,荧光显微镜下观察pEGFP-MCL1真核表达质粒在293细胞系中的表达,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MCL1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蛋白质印迹)方法检测MCL1蛋白的表达。结果阳性重组子经酶切鉴定含有MCL1基因片段,基因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MCL1序列相同。重组pEGFP-MCL1真核表达质粒转入293细胞系后24小时,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绿色荧光表达,RT-PCR能够扩增出MCL1的条带,Western Blot检测出40kDa大小的蛋白。结论成功地构建了含有人全长MCL1基因和pEGFP基因的真核共表达载体,且能在哺乳动物293细胞系中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L1基因(髓样细胞白血病-1基因) 质粒 基因治疗
下载PDF
豚鼠耳蜗盖膜下面的超微结构
15
作者 郭维维 孙建和 杨仕明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11年第3期269-271,共3页
目的利用扫描电镜技术详细地观察豚鼠盖膜下的超微结构,为耳蜗的感音机制提供新的认识。方法用S-4800型超高分辨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6只豚鼠12只耳蜗的盖膜。结果 (1)耳蜗各圈盖膜下面均可观察到外毛细胞静纤毛压迹,这种压迹多半与... 目的利用扫描电镜技术详细地观察豚鼠盖膜下的超微结构,为耳蜗的感音机制提供新的认识。方法用S-4800型超高分辨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6只豚鼠12只耳蜗的盖膜。结果 (1)耳蜗各圈盖膜下面均可观察到外毛细胞静纤毛压迹,这种压迹多半与静纤毛最高排的形态一致,第一圈呈"W"型,由基底圈到顶圈,逐渐由"W"型渐变为"V"型及不规则的簇状。压迹为一排圆形的小凹,将盖膜下表面表层辐射状纤维断开,只有最高排的静纤毛才与盖膜接触形成压迹,压迹排列呈串珠一样。(2)盖膜下内毛细胞相应的位置有一条较深的波浪状沟槽,呈线性结构,沟槽比外毛细胞静纤毛的压迹浅而宽,由耳蜗的基底圈到顶圈这种压迹逐渐呈带状。(3)盖膜下的纤维由盖膜的外缘到盖膜与内毛细胞静纤毛压迹之间以蜗轴呈辐射状排列,但在外毛细胞静纤毛压迹的位置被这些压迹所阻断,而总的辐射方向和纤维走行并没有改变,纤维非常的精细,每根纤维之间又相互交错相连。内、外毛细胞压迹之间,柱细胞顶部的盖膜纤维很细,均匀呈细丝状。而内毛细胞与螺旋缘之间,即内沟上方的盖膜下方的纤维更加细长。结论通过对盖膜超微结构的观察,盖膜下内外毛细胞静纤毛的压迹充分说明毛细胞静纤毛与盖膜的接触。盖膜下的纤维由盖膜的外缘到柱细胞和柱细胞到盖膜下内毛细胞静纤毛带状压迹之间也就是内、外毛细胞压迹之间,柱细胞顶部的盖膜的纤维与内毛细胞顶部盖膜带状结构到螺旋缘之间的纤维的粗细都不一样。这种纤维的分布特点,可能与盖膜在声音调谐方面所起的作用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豚鼠 盖膜 静纤毛压迹 超微结构 扫描电镜
下载PDF
MicroRNA在新生和老年大鼠内耳表达差异的分析
16
作者 郭维维 翟所强 +1 位作者 李瑞生 杨仕明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13年第3期178-181,共4页
目的观察新生大鼠和老年大鼠内耳基底膜中microRNA(miRNA)的表达差异,探索与老年性聋有关的miRNA.方法取新生大鼠基底膜和老年大鼠基底膜各8只,提取miRNA,采用探针法进行两组大鼠miRNA的差异分析.结果用Two Class Diff法检测可发现18... 目的观察新生大鼠和老年大鼠内耳基底膜中microRNA(miRNA)的表达差异,探索与老年性聋有关的miRNA.方法取新生大鼠基底膜和老年大鼠基底膜各8只,提取miRNA,采用探针法进行两组大鼠miRNA的差异分析.结果用Two Class Diff法检测可发现18种差异性表达的miRNA,其中有16种miRNA在老年大鼠中表达高于新生大鼠,增长的倍数为17~600倍不等;2种miRNA在老年大鼠中表达下降,他们分别是rno-miR-29c和rno-miR-29a.结论 microRNA的变化早于耳蜗形态和功能的老化,microRNA表达的上调和下调与老年性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 老年性聋 大鼠
下载PDF
不同刺激模式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的反应特性 被引量:41
17
作者 周娜 吴子明 +4 位作者 张素珍 郭维维 于黎明 杨伟炎 韩东一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483-485,共3页
目的 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VEMP)可用于评价球囊功能及其对称性,比较3种刺激模式VEMP的振幅与潜伏期,希望得出适合临床应用的方法。方法 测量21名健康成人3种刺激模式(双侧短声、1侧短声和1侧短... 目的 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VEMP)可用于评价球囊功能及其对称性,比较3种刺激模式VEMP的振幅与潜伏期,希望得出适合临床应用的方法。方法 测量21名健康成人3种刺激模式(双侧短声、1侧短声和1侧短声对侧白噪声)的VEMP的潜伏期、振幅,计算出3种情况下的振幅及潜伏期的均值、双侧振幅比值、双侧振幅不对称性。结果 3种刺激模式刺激侧振幅与潜伏期无明显差异,但1侧短声刺激对侧振幅低于刺激侧,潜伏期比刺激侧长2-3 ms。双侧短声刺激p13波和n23波出现率为100%,1侧短声对侧白噪声刺激p13和n23出现率最低,无特别应用的意义。3种刺激方式VEMPs振幅变化较大。结论 VEMP是一种稳定的肌源性电位,双侧短声刺激和1侧短声刺激都不失为较好的刺激方法,双侧给声对双侧听力正常者较为适宜。应用双侧VEMP的振幅比值和对称性,判断双侧球囊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源性电位 反应特性 前庭诱发 球囊功能 刺激模式 诱发电位
下载PDF
腺病毒介导的NT3基因转染对噪音损伤的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4
18
作者 陈谦 郭维维 +4 位作者 吴燕 刘红 翟所强 汪家政 范明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63-266,共4页
神经营养素 3(neurotrophin 3,NT3)作为螺旋神经节细胞特异的营养因子 ,可有效地支持内耳传入神经元的存活 ,因此有望成为治疗因其退变而引起的感音性神经性耳聋的有效因子。实验采用腺病毒介导lacZ基因 ,检测了外源基因在豚鼠内耳中的... 神经营养素 3(neurotrophin 3,NT3)作为螺旋神经节细胞特异的营养因子 ,可有效地支持内耳传入神经元的存活 ,因此有望成为治疗因其退变而引起的感音性神经性耳聋的有效因子。实验采用腺病毒介导lacZ基因 ,检测了外源基因在豚鼠内耳中的长期表达。用噪音制备了豚鼠耳聋模型 ,在噪音损伤后第 7天 ,通过圆窗膜注入 1× 10 8重组腺病毒。注入神经营养素 3重组腺 (Ad NT3)的组为实验组 ,注入Ad lacZ的为对照组。 4周后 ,经NT3抗体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可见 ,在注入Ad NT3病毒的实验组中 ,在内耳多种细胞中有明显的NT3蛋白的表达。HE染色显示 ,注射Ad lacZ组的豚鼠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明显退变 ,螺旋神经节内细胞间隙拉大 ,细胞密度明显低于注射Ad NT3实验组动物 (P <0 .0 1)。这一结果说明 ,腺病毒介导的NT3基因可长期表达于内耳中 ,并且可在噪音引起毛细胞死亡后有效地抑制螺旋神经节细胞的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腺病毒 神经营养素3 噪音 螺旋神经节
下载PDF
X连锁隐性遗传聋哑(deaf-mute)家系的遗传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秋菊 杨伟炎 +3 位作者 吴子明 李庆忠 郭维维 仇春燕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79-583,共5页
在进行中国人群的遗传性耳聋发病情况的调查中,发现了一个5代隔代遗传的聋哑家系(L021家系)。研究中调查家系成员64人,对其中的31人进行了系统的听力学检查,发现聋哑男性8位,听力表型为全聋及极重度聋,获得家系成员的血样31人份。家系... 在进行中国人群的遗传性耳聋发病情况的调查中,发现了一个5代隔代遗传的聋哑家系(L021家系)。研究中调查家系成员64人,对其中的31人进行了系统的听力学检查,发现聋哑男性8位,听力表型为全聋及极重度聋,获得家系成员的血样31人份。家系图谱分析显示该家系为X连锁隐性遗传性耳聋家系,为先天性聋哑疾病分子病理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模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聋哑 遗传性耳聋 X连锁 基因定位
下载PDF
Math1基因内耳导入后噪声性聋豚鼠听功能改变观察 被引量:16
20
作者 陈伟 郭维维 +7 位作者 胡吟燕 孙建和 于宁 韩东一 翟所强 杨伟炎 何志洲 杨仕明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9年第4期352-356,共5页
目的观察Math1基因内耳导入对噪声性聋豚鼠听功能的影响,探讨Math1基因过表达对噪声损伤耳蜗的生物学效应,为内耳基因治疗提供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方法经脉冲噪声致聋的豚鼠45只(各频率ABR阈值均≥95dB SPL),雌雄不限,实验开始时体重25... 目的观察Math1基因内耳导入对噪声性聋豚鼠听功能的影响,探讨Math1基因过表达对噪声损伤耳蜗的生物学效应,为内耳基因治疗提供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方法经脉冲噪声致聋的豚鼠45只(各频率ABR阈值均≥95dB SPL),雌雄不限,实验开始时体重250~300g。随机分为3组:Ad-Math1-EGFP组(30只);Ad-EGFP组(5只);空白组(10只)。各组豚鼠在基因转导后4周、8周分别测试双耳ABR。测试完毕后处死动物,观察听泡及耳蜗无炎性病变者记录听阈结果。结果Math1导入后4周,导入耳各频率ABR阈值低于对照耳(右耳),也低于Ad-EGFP组及空白组,平均达到85dB SPL。Math1导入后8周,导入耳各频率ABR阈值低于对照耳(右耳),也低于Ad-EGFP组及空白组,与4周时比较,进一步好转,平均达到75dB SPL。结论Math1基因内耳导入可使噪声导致全聋的豚鼠听功能部分恢复,为噪声性聋的治疗打开了新的思路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转导 噪声性聋 MATH1 豚鼠 ABR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