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海湾局势变化与英国的撤离(1961-1968)
- 1
-
-
作者
张来仪
郭隽骛高
-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出处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107,共11页
-
文摘
英国曾长期在海湾地区处于主导地位,其海湾政策的转变与其在海湾地区的主要利益密切相关。二战后,英国在海湾地区的主要利益转变为以石油为中心的经济利益。保护经济利益成为英国在海湾地区政治、军事存在的首要目标。60年代初期海湾地区的不稳定状态要求英国增强其政治、军事存在,但1963年后的海湾局势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海湾地区的不稳定因素,英国的海湾利益不再依赖其政治、军事力量提供保护。英军继续留在海湾不仅不能增进本国在该地区的经济利益,反而成为其政府的政治和财政负担。此外,国防支出紧缩、从亚丁撤军、阿拉伯民族主义等因素也不利于英国政治、军事力量继续留在海湾。经过多次成本—收益分析,英国政府最终决定撤出海湾。此举对海湾地区现代国家体系的建立和现代国际格局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
关键词
海湾地区
英国
经济利益
局势
撤离
-
Keywords
the Gulf
Britain
economic interests
situation
withdrawal
-
分类号
K37
[历史地理—世界史]
K561.5
[历史地理—世界史]
-
-
题名阿拉伯帝国哈里发继承制度研究
- 2
-
-
作者
冀开运
郭隽骛高
-
机构
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出处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71-77,共7页
-
文摘
哈里发是先知默罕默德的继承人,是政教合一的伊斯兰社团的最高领袖。正统哈里发时期,哈里发通过"公议"推举产生;进入帝国后,哈里发成为一种世袭职位。由于哈里发的高度集权特点,哈里发权力的继承体系对阿拉伯帝国的稳定与发展有重大影响。在特定的宗教文化和社会背景下,哈里发继承制度总体上呈现出不稳定、不确定、不系统的特征。继承人的多元并存加剧了集团派别内斗,进而削弱了阿拉伯帝国的外张力。研究哈里发继承的规律与制度体系,为读者了解阿拉伯世界提供一个视角。
-
关键词
阿拉伯帝国
哈里发
继承制度
-
Keywords
The Arab Empire
The Caliph
Successive system
-
分类号
K135
[历史地理—世界史]
-
-
题名阿拉伯民族主义思潮的界定与阐释
- 3
-
-
作者
郭隽骛高
-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出处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48-55,共8页
-
文摘
阿拉伯民族主义思潮对塑造当今阿拉伯国家的政治生态和文化形态产生了重要影响。自19世纪中后期产生后,其历经泛阿拉伯主义、阿拉伯地方民族主义、后阿拉伯民族主义等发展阶段。泛阿拉伯主义追求阿拉伯民族统一,阿拉伯地方民族主义谋求区域独立,后阿拉伯民族主义则多元并进共同影响阿拉伯社会发展进程。从当前阿拉伯国家实际情况看,阿拉伯国家民族主义、民主阿拉伯民族主义以及伊斯兰现代主义等思想符合未来发展需求,而塑造一个以国界线为范围的"新民族"是现代阿拉伯国家的当然选择。
-
关键词
阿拉伯
民族主义
阿拉伯主义
泛阿拉伯地方主义
后阿拉伯民族主义
-
Keywords
Arab
Nationalism
Pan-Arabism
Arab Regional Nationalism
Post-Arab Nationalism
-
分类号
K37
[历史地理—世界史]
-
-
题名1956-1961年间英国对科威特政策转变考察
- 4
-
-
作者
郭隽骛高
张来仪
-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出处
《历史教学问题》
CSSCI
2022年第5期101-109,100,192,共11页
-
文摘
英国对科威特政策受其在海湾地区主要国家利益转变的影响。二战后,以石油为核心的经济利益成为英国对科政策的决定性因素。1956年爆发的苏伊士运河危机是英国海湾政策的重要转折点。此后,英国在科威特的特殊地位遭遇了阿拉伯民族主义高涨、伊拉克政局变动、萨巴赫家族离心等不利因素的挑战。由于用以防卫科威特的军事力量不足等原因,英国政府不得不以放弃对科威特的政治控制为代价来最大限度地保全其在科威特的经济利益。1961年英国同意科威特独立标志着英科之间找到了新的利益均衡点。作为“非对称性”国家关系下国与国交往的历史案例,1956—1961年间的英科关系演变为认识当代国际关系(尤其是大国与小国关系)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
关键词
英国
科威特
政策
非对称性
利益均衡
-
分类号
K153
[历史地理—世界史]
D856.1
[政治法律—外交学]
D838.3
[政治法律—外交学]
-
-
题名小议社会史观与中学历史教学的建构
- 5
-
-
作者
郭隽骛高
-
机构
山西省太原市第二外国语学校
-
出处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15年第11X期44-45,共2页
-
文摘
社会史观是从社会生活的视角考察历史变迁的一种史观。该史观以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作为历史研究的主要对象,注重历史的细节和过程,以此作为探讨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演进的基础和依据,从而更准确解释和把握历史发展的来龙去脉。一、社会史观的发展历程较为规范的社会史学研究可以追溯到启蒙运动时期的伏尔泰。他认为,政治、科学、文艺、风俗习惯。
-
关键词
社会史观
中学历史教学
文化演进
历史研究
启蒙运动时期
社会生活
年鉴学派
社会史研究
布罗代尔
马克思主义史学
-
分类号
G633.51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