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6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际标准化路线图制定方法研究
1
作者 杨宏 张弛 +2 位作者 郭雄 苏静茹 汪晶晶 《中国标准化》 2024年第10期28-32,共5页
本文分析了国际标准化路线图的受众及作用,给出了国际标准化路线图研制原则、包含的要素,研究提出了技术标准路线图研制方法,从成熟技术、新兴/未来技术角度分布给出了不同的参考方法,并以物联网技术为例进行了具体分析,阐述了物联网技... 本文分析了国际标准化路线图的受众及作用,给出了国际标准化路线图研制原则、包含的要素,研究提出了技术标准路线图研制方法,从成熟技术、新兴/未来技术角度分布给出了不同的参考方法,并以物联网技术为例进行了具体分析,阐述了物联网技术国际标准化路线图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标准化 路线图 标准化路线图 物联网
下载PDF
基于燃机叶片精铸温度场的控制方法研究
2
作者 郭雄 史卫杰 +3 位作者 陶飞 杨啊涛 李海松 张琼元 《东方汽轮机》 2023年第4期55-60,共6页
通过埋放热电偶测量了型壳冷却过程的温度曲线,验证了数值计算在温度场计算方面的有效性。采用铸造模拟软件PROCAST计算了精铸过程铸件的一维温度场,重点分析了不同工艺参数对温度梯度和凝固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铸件温度梯度及凝固时... 通过埋放热电偶测量了型壳冷却过程的温度曲线,验证了数值计算在温度场计算方面的有效性。采用铸造模拟软件PROCAST计算了精铸过程铸件的一维温度场,重点分析了不同工艺参数对温度梯度和凝固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铸件温度梯度及凝固时间严格与铸件/铸型间的热流密度相关,其中,温度梯度与瞬态热流密度相关,凝固时间与铸件冷却全过程中的等效热流密度相关;铸件模数、铸型边界换热系数对热流密度的影响最大,优先调控此参数可最大程度改变温度梯度和凝固时间;同时,分析了存在缩松缺陷的燃机叶片温度场特点,并根据文中研究结果优化了工艺方案,验证了温度场建立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密铸造 燃机叶片 温度梯度 温度场
下载PDF
MoS_(2)/g-C_(3)N_(4)S型异质结的构建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3
作者 马润东 郭雄 +3 位作者 施凯旋 安胜利 王瑞芬 郭瑞华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76-1182,共7页
制备高效稳定的光催化剂对于光催化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本研究采用超声辅助沉积加低温煅烧的方法制备了2H相MoS_(2)/g-C_(3)N_(4)S型异质结光催化剂(MGCD),并综合考察了材料的相结构、微观形貌、光吸收性能、X射线光电子能谱、电化学... 制备高效稳定的光催化剂对于光催化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本研究采用超声辅助沉积加低温煅烧的方法制备了2H相MoS_(2)/g-C_(3)N_(4)S型异质结光催化剂(MGCD),并综合考察了材料的相结构、微观形貌、光吸收性能、X射线光电子能谱、电化学交流阻抗和光电流等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超声辅助沉积-煅烧处理,MoS_(2)微米球发生破碎分散结合在g-C_(3)N_(4)纳米片层表面上并形成异质结。可见光下5%MGCD(添加5%MoS_(2))对罗丹明B(RhB)在20 min时的降解率达到了99%,且样品重复使用5次后对RhB的降解率仍能达到95.2%,表现出良好的光催化性能及稳定性。从内建电场形成的角度进一步分析表明,异质结中MoS_(2)与g-C_(3)N_(4)间耦合形成的内建电场引起的能带弯曲可以有效引导载流子的定向迁移,并促进光生载流子的分离,从而提高了光催化反应效率。异质结光催化剂的自由基捕获实验表明:O_(2)^(–)和·OH在催化降解RhB中是主要的活性物种,h^(+)的贡献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相氮化碳 MoS_(2) S型异质结 稳定性 光催化机理
下载PDF
湖北浠水耕地质量现状及保护提升对策
4
作者 汪航 吴鹏 +7 位作者 叶秋容 陈杰峰 邓翠 郭雄 周密 张刚海 陈巧丽 谢翔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2024年第1期27-30,共4页
浠水县现有农用耕地100.998万亩,其中水田73.76万亩,旱地25.29万亩。2015—2020年通过对102个地力监测点的耕层土壤养分监测表明,县域耕地呈现出“三大”“三低”现状,瘠薄粘重型、渍涝潜育型、土壤偏酸过碱型等障碍类型的中低产田占比... 浠水县现有农用耕地100.998万亩,其中水田73.76万亩,旱地25.29万亩。2015—2020年通过对102个地力监测点的耕层土壤养分监测表明,县域耕地呈现出“三大”“三低”现状,瘠薄粘重型、渍涝潜育型、土壤偏酸过碱型等障碍类型的中低产田占比大,县域耕地质量下降态势得到了遏制。浠水县从实际出发,采取工程措施和农业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工程措施主要采取“三治”“五改”和设置“四道防线”等治理措施;农业措施通过调优种植结构,增施有机肥料、测土配方施肥、秸杆还田与覆盖等措施,实现用地、养地和保地相结合,保护和提高耕地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质量 耕地保护 障碍因素 对策建议 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
下载PDF
深过冷Ni-Sn亚共晶合金的组织演化 被引量:4
5
作者 郭雄 林鑫 +2 位作者 张云鹏 张强 黄卫东 《铸造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365-1368,共4页
采用熔融玻璃净化法+循环过热法,考察了Ni-28%Sn、Ni-30%Sn亚共晶合金在不同过冷度下的冷却曲线和组织演化规律。结果表明,成分偏离共晶成分较近的Ni-30%Sn合金比成分偏离共晶成分较远的Ni-28%Sn合金更易获得较大的过冷度,更易于出现再... 采用熔融玻璃净化法+循环过热法,考察了Ni-28%Sn、Ni-30%Sn亚共晶合金在不同过冷度下的冷却曲线和组织演化规律。结果表明,成分偏离共晶成分较近的Ni-30%Sn合金比成分偏离共晶成分较远的Ni-28%Sn合金更易获得较大的过冷度,更易于出现再辉过程;同时,深过冷凝固情况下,两种成分的凝固组织差别较大。同Ni-30%Sn合金凝固组织相比,Ni-28%Sn合金的层片状(α-Ni+Ni3Sn)规则共晶组织容易被抑制,非规则反常共晶形成困难,初生α-Ni枝晶组织粗大,依附在其周围生长的Ni3Sn晕环组织更易大范围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过冷 Ni-Sn亚共晶合金 冷却曲线 组织演化 晕环
原文传递
腹膜后肠源性囊肿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6
6
作者 郭雄 李年丰 +2 位作者 刘勤 曹继华 张阳德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7期75-77,共3页
目的探讨腹膜后肠源性囊肿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收集2012年12月我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肝胆肠外科收治的1例中年女性患者资料,患者因餐后饱胀不适1周入院;术前CT提示:腹膜后左肾上腺区域囊性肿块,囊肿?髓脂瘤?剖腹探查完整手术切除肿块,术后... 目的探讨腹膜后肠源性囊肿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收集2012年12月我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肝胆肠外科收治的1例中年女性患者资料,患者因餐后饱胀不适1周入院;术前CT提示:腹膜后左肾上腺区域囊性肿块,囊肿?髓脂瘤?剖腹探查完整手术切除肿块,术后初步诊断为胃肠道间质瘤。结果术后病理报告为先天性肠源性囊肿,患者症状消失,随访半年无复发。结论腹膜后肠源性囊肿临床罕见,症状体征不典型,影像学及试验室检查无特异性,易误诊为其他疾病,需临床病理诊断,手术切除为最佳治疗法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源性囊肿 手术治疗
下载PDF
低硒在大骨节病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13
7
作者 郭雄 张矢远 莫东旭 《中国地方病防治》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82-84,共3页
我国学者提出低硒与大骨节病关系的问题,已有20余年的研究历史。我所于1983~1990年从现场观察和现场实验流行病学方法研究了大骨节病与低硒的发病关系以及补硒防治大骨节病的效果。研究结果对于进一步探索大骨节病病因和有效防治措施... 我国学者提出低硒与大骨节病关系的问题,已有20余年的研究历史。我所于1983~1990年从现场观察和现场实验流行病学方法研究了大骨节病与低硒的发病关系以及补硒防治大骨节病的效果。研究结果对于进一步探索大骨节病病因和有效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骨节病 低硒 病理学
下载PDF
小麦喷硒对大骨节病儿童指骨干骺端与骨端X线病变修复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郭雄 丁德修 +8 位作者 王治伦 吕社民 郭军虎 谭希旺 耿冬 殷培璞 马崇德 陈文兴 怀文贞 《中国地方病防治》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269-272,共4页
本文报道了补硒对大骨节病儿童指骨干骺端与骨端X线病变修复作用的5年试验研究,结果为补硒对大骨节病干骺端病变有一定促进修复的作用,对于骨端病变,硒的修复作用不明显,干骺端病变用硒治愈或愈后仍可发生骨端的病变。由于目前大骨节病... 本文报道了补硒对大骨节病儿童指骨干骺端与骨端X线病变修复作用的5年试验研究,结果为补硒对大骨节病干骺端病变有一定促进修复的作用,对于骨端病变,硒的修复作用不明显,干骺端病变用硒治愈或愈后仍可发生骨端的病变。由于目前大骨节病有自然下降及硒含量自然上升的趋势,作者认为决策补硒时,应在人群体内硒水平低且大骨节病仍有新发的病区中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骨节病 干骺端 骨端 儿童
下载PDF
大骨节病儿童掌指骨X线损害特点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郭雄 丁德修 +5 位作者 谭希旺 杨玉善 张福金 高风鸣 聂有才 王延续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1991年第5期306-309,共4页
本文报导了2800例4~13岁大骨节病儿童掌指骨与腕骨不同部位X线损害的特点及与年龄的关系,其结果表明本病掌指骨的 X 线损害是不均等的。Ⅱ—Ⅳ指骨中、基节与第Ⅰ掌指骨干骺端是相对易损害部位,而第Ⅰ掌指骨骨端部位最不易显示 X 线病... 本文报导了2800例4~13岁大骨节病儿童掌指骨与腕骨不同部位X线损害的特点及与年龄的关系,其结果表明本病掌指骨的 X 线损害是不均等的。Ⅱ—Ⅳ指骨中、基节与第Ⅰ掌指骨干骺端是相对易损害部位,而第Ⅰ掌指骨骨端部位最不易显示 X 线病变。同时掌指骨 X 线损害具有单部位与多部位损害的特点。随着年龄的增加,虽然干骺端 X 线征的检出率趋于下降,而骨端、骨骺与腕骨的 X 线征类型与检出率则呈上升趋势,说明大骨节病的关节病变的范围和程度有随年龄增长而扩大和增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骨节病 掌指骨 X线 儿童
下载PDF
大骨节病病因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及其展望 被引量:69
10
作者 郭雄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81-488,共8页
大骨节病是一种地方性、畸形性骨关节病,至今原因未明,目前以我国西部地区最重,尚无有效治疗措施。本文依据国内外有关研究,总结分析了大骨节病三种病因假说的研究进展及其尚待解决的问题,结合作者及其研究团队近年来的研究进展,提出大... 大骨节病是一种地方性、畸形性骨关节病,至今原因未明,目前以我国西部地区最重,尚无有效治疗措施。本文依据国内外有关研究,总结分析了大骨节病三种病因假说的研究进展及其尚待解决的问题,结合作者及其研究团队近年来的研究进展,提出大骨节病除经典的软骨细胞坏死外还表现有软骨细胞过度凋亡和"去分化",大骨节病软骨细胞差异表达基因、血清蛋白表达谱及短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不同于病区内外正常人与骨关节病。确定大骨节病软骨细胞坏死发生的基因与蛋白标志物,以及何种环境因素如何与大骨节病易感基因相互作用而选择性的损伤深层软骨细胞及其干预措施,是未来大骨节病病因发病机制研究的重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骨节病 病因 发病机制 基因 蛋白组学
下载PDF
真菌及其毒素与大骨节病关系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0
11
作者 郭雄 张矢远 殷红 《中国地方病防治》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55-159,共5页
大骨节病的致病因素至今仍不明确。本世纪40年代,苏联的Sergiyevski和Rubinstein认识到大骨节病与病区的粮食有关,经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动物实验,进而认为本病是一种选择性损害发育中软骨内化骨型骨骼的食物性镰刀菌中毒症(Rubinstein,196... 大骨节病的致病因素至今仍不明确。本世纪40年代,苏联的Sergiyevski和Rubinstein认识到大骨节病与病区的粮食有关,经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动物实验,进而认为本病是一种选择性损害发育中软骨内化骨型骨骼的食物性镰刀菌中毒症(Rubinstein,1960年)。因未作出进一步的客观公正的验证,未获得众多的认同。可是几十年来,仍有许多研究者坚持不懈地进行着大骨节病与真菌及其毒素的病因关系的研究工作,作者等复习了有关文献并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大骨节病
下载PDF
马铃薯病组织传播黑胫病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郭雄 贾长盛 +1 位作者 李占青 赵元奎 《中国马铃薯》 2001年第4期210-212,共3页
田间试验表明 ,室外存放 3年的马铃薯黑胫病病组织播种时撒入播土内 ,具有较强的侵染性。马铃薯病根组织处理的发病率最高 (9 0 3% ) ,病茎叶和无症状植株两个处理均为 5 16 % ,比未撒入马铃薯病组织的对照增大 3~ 6倍 。
关键词 马铃薯 病组织 传播 黑胫病
下载PDF
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深入研究大骨节病的分子发病机制 被引量:4
13
作者 郭雄 左弘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01-704,共4页
关键词 大骨节病 软骨细胞 基因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综合措施与小麦喷硒防治大骨节病硒、锌等元素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5
14
作者 郭雄 张矢远 殷培璞 《中国地方病防治》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51-153,188,共4页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十分重视探讨硒及其他生命元素在大骨节病发生与防治中的作用。国内报道。用硒片,硒盐等补硒措施防治本病有救;同时,用综合措施、换粮、硫酸镁。
关键词 大骨节病 综合措施
下载PDF
我国大骨节病发病机制研究与展望 被引量:11
15
作者 郭雄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94-595,共2页
大骨节病是一种患病率和致残率很高的地方性、畸形性骨关节病,在世界范围内主要分布在我国、俄罗斯和朝鲜北部。自1849年发现大骨节病以来.其病因发病机制与防治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重点课题之一。我国多次组织医学、生物学和环境... 大骨节病是一种患病率和致残率很高的地方性、畸形性骨关节病,在世界范围内主要分布在我国、俄罗斯和朝鲜北部。自1849年发现大骨节病以来.其病因发病机制与防治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重点课题之一。我国多次组织医学、生物学和环境地理学等多学科协同攻关,重点研究了本病的疾病流行规律、临床、放射线与病理学诊断、环境致病因素及其预防措施,取得了丰硕的创新性研究成果。然而,目前大骨节病的发病机制仍然有许多关键问题尚未明确.特别是围绕环境致病因素如何与易感基因或环境反应基因相互作用,选择性地损害深层软骨细胞坏死的分子机制亟待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骨节病 环境 软骨细胞 基因 发病机制
下载PDF
大骨节病软骨细胞发生坏死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被引量:11
16
作者 郭雄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01-204,共4页
目的综述大骨节病软骨细胞发生坏死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方法采用文献调查方法,对比分析国内外有关大骨节病与关节病的研究现状。结果大骨节病核心家庭有家庭聚集性趋势,患者软骨除表现有深层软骨细胞坏死外,还表现有软骨细胞过度凋... 目的综述大骨节病软骨细胞发生坏死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方法采用文献调查方法,对比分析国内外有关大骨节病与关节病的研究现状。结果大骨节病核心家庭有家庭聚集性趋势,患者软骨除表现有深层软骨细胞坏死外,还表现有软骨细胞过度凋亡和去分化;与骨关节病比较,大骨节病尚未开展STR多态性、软骨胶原基因和基因芯片方面的研究。结论应采用STR多态性、软骨胶原基因、基因芯片技术深入研究大骨节病分子生物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骨节病 软骨细胞 基因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小麦补硒防治大骨节病对胶原和骨软骨代谢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雄 张矢远 +3 位作者 熊咏民 于志道 莫晓燕 李斯纯 《中国地方病防治》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27-29,共3页
大骨节病儿童的骨与关节软骨损害过程中,其体内不但硒水平偏低,而且尿中反映骨软骨和肌肉代谢的肌酐、肌酸、羟脯氨酸,氨基多糖、酯硫,无机硫的排泄量与非病区儿童有着明显的差异。近年从大骨节病儿童和病区水粮喂养的大鼠也看到,硒与... 大骨节病儿童的骨与关节软骨损害过程中,其体内不但硒水平偏低,而且尿中反映骨软骨和肌肉代谢的肌酐、肌酸、羟脯氨酸,氨基多糖、酯硫,无机硫的排泄量与非病区儿童有着明显的差异。近年从大骨节病儿童和病区水粮喂养的大鼠也看到,硒与这些生化指标有一定的关系,补硒后对其也有影响。在大骨节病的硒防治过程中,人体内硒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骨节病 小麦 补硒 胶原 骨代谢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提取橡胶籽粕中粗蛋白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郭雄 彭吟雪 +1 位作者 何东平 胡传荣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55-60,共6页
以低温浸出橡胶籽粕为原料,通过超声波辅助提取橡胶籽粕中蛋白。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选取提取温度、液料比、超声功率和碱溶pH 4个因素进行Box-Behnken响应面法试验设计,以粗蛋白的提取率为响应值,对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在提... 以低温浸出橡胶籽粕为原料,通过超声波辅助提取橡胶籽粕中蛋白。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选取提取温度、液料比、超声功率和碱溶pH 4个因素进行Box-Behnken响应面法试验设计,以粗蛋白的提取率为响应值,对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在提取时间为60 min时,橡胶籽粕蛋白最佳提取工艺为超声功率315W、提取温度52℃、液料比46∶1(m L/g)、碱溶pH 10、酸沉pH 4.5的条件下,橡胶籽粕蛋白的提取率为82.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籽粕 超声波辅助 Box-Behnken响应面法 粗蛋白 优化
下载PDF
南邵村综合措施防治大骨节病远期效果观察 被引量:5
19
作者 郭雄 殷培璞 于志道 《中国地方病防治》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04-106,共3页
永寿县南邵村曾是一个大骨节病重病村,从1980年4月采用综合措施防治以来,大骨节病情显著下降且无一例新发病例,随后又进行了4年病情监测.为了进一步研究综合措施防治大骨节病的远期效果,我们分析1979—1990年南邵村11年病情,硒水平与社... 永寿县南邵村曾是一个大骨节病重病村,从1980年4月采用综合措施防治以来,大骨节病情显著下降且无一例新发病例,随后又进行了4年病情监测.为了进一步研究综合措施防治大骨节病的远期效果,我们分析1979—1990年南邵村11年病情,硒水平与社会因素变化的结果,并初步探讨了三者的关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骨节病 防治
下载PDF
大骨节病发病机制与防治研究的新进展及其展望 被引量:20
20
作者 郭雄 《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 CAS 2010年第1期1-4,25,共5页
大骨节病是一种地方性变形性骨关节病,至今原因未明,且尚无有效治疗措施。本文依据国内外相关研究,结合作者及其研究团队的研究工作,从病因学评价、家庭聚集性及其影响因素、软骨损伤的分子生物学和防治研究方面综述了近年来的研究新进... 大骨节病是一种地方性变形性骨关节病,至今原因未明,且尚无有效治疗措施。本文依据国内外相关研究,结合作者及其研究团队的研究工作,从病因学评价、家庭聚集性及其影响因素、软骨损伤的分子生物学和防治研究方面综述了近年来的研究新进展,认识到深入在基因和蛋白组学水平上筛选大骨节病软骨早期损伤的分子生物学标志研究,建立早期诊断和疾病监测大骨节病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是未来提高我国大骨节病防治水平的重要目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骨节病 发病机制 防治 进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