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种沙蜥的形态地理变异:Bergmann和Allen规律的检验 被引量:8
1
作者 金园庭 田仁荣 刘发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38-845,共8页
本文通过比较四种沙蜥近缘种:青海沙蜥(Phrynocephalus vlangalii)、荒漠沙蜥(P.przewalskii)、变色沙蜥(P.versicolor)和叶城沙蜥(P.axillaries)形态特征和分析青海沙蜥种群沿海拔梯度的变异来验证Bergmann和Allen规律在爬行动物沙蜥... 本文通过比较四种沙蜥近缘种:青海沙蜥(Phrynocephalus vlangalii)、荒漠沙蜥(P.przewalskii)、变色沙蜥(P.versicolor)和叶城沙蜥(P.axillaries)形态特征和分析青海沙蜥种群沿海拔梯度的变异来验证Bergmann和Allen规律在爬行动物沙蜥属的适用性。生存在邻近地区不同海拔梯度的四种沙蜥个体大小种间比较显示遵循Bergmann和Allen规律,分布于高海拔的青海沙蜥尾椎骨数显著少于其它三种低海拔沙蜥,这种沿海拔梯度种间形态变异可能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青海沙蜥随海拔梯度的上升个体变小,四肢变短,形态变异反Bergmann规律,相对尾长随海拔变异遵循Allen规律,但相对四肢长度反Allen规律。这种变异可能更受到不同海拔梯度环境特征,尤其是高海拔缺氧和食物短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蜥 地理变异 Bergmann规律 Allen规律海拔
下载PDF
青海高原两种沙蜥mtDNA的渐渗杂交 被引量:1
2
作者 金园庭 刘迺发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1-121,共11页
青海沙蜥和贵德沙蜥在共和沙珠玉地区重叠分布,形态和遗传显著不同。线粒体基因序列分析说明在重叠区两种蜥蜴mtDNA基因相互渗透。重叠区19个青海沙蜥个体中有1个具有贵德沙蜥线粒体基因型,但形态与青海沙蜥相似。6个贵德沙蜥个体中有1... 青海沙蜥和贵德沙蜥在共和沙珠玉地区重叠分布,形态和遗传显著不同。线粒体基因序列分析说明在重叠区两种蜥蜴mtDNA基因相互渗透。重叠区19个青海沙蜥个体中有1个具有贵德沙蜥线粒体基因型,但形态与青海沙蜥相似。6个贵德沙蜥个体中有1个具有青海沙蜥线粒体基因型,形态与贵德沙蜥相似。两种沙蜥在该地区的基因流动可能发生在共和古湖的退缩消失后次级相遇形成的。分子钟推测杂交发生的时间大约在19至16万年前,与古湖的消失时间(15万年前)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沙蜥 贵德沙蜥 杂交 次级相遇 MTDNA
下载PDF
谈谈动植物检验检疫本科专业生物信息学课堂实践教学
3
作者 金园庭 叶子弘 +2 位作者 陈春 邹克 琴管峰 《大学教育》 2013年第3期123-124,共2页
生物信息学与检验检疫都是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针对动植物检验检疫专业开设生物信息学课程的本科教学现状,主要从实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技术手段来探讨针对该专业学生生物信息学综合能力与素质培养的重要性。教学方法重点做到上课... 生物信息学与检验检疫都是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针对动植物检验检疫专业开设生物信息学课程的本科教学现状,主要从实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技术手段来探讨针对该专业学生生物信息学综合能力与素质培养的重要性。教学方法重点做到上课把握前沿,加强实践环节,以解决问题为核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信息学 实践教学 检验检疫 生物教育
下载PDF
生物统计学课程“能力素质培训计划”的构建及分析 被引量:23
4
作者 叶子弘 崔海峰 +1 位作者 陈春 金园庭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6268-6269,共2页
从生物统计学课程的特点与存在问题出发,通过精选课程内容、活用教学方法等措施,构建生物统计学课程的"能力素质培训计划"。
关键词 生物统计学 能力素质 综合实训
下载PDF
以线粒体DNA Cytb确立红喉雉鹑和黄喉雉鹑的分类地位 被引量:4
5
作者 文陇英 包新康 +1 位作者 金园庭 刘廼发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65-268,共4页
采用PCR技术获得红喉雉鹑Tetraophasis obscurus和黄喉雉鹑Tetraophasis szechenyii等物种的828bp Cytb基因片段,雉鹑属Tetraophasis可变位点为26个,并用MEGA3和K-Estimator6.1软件进行了序列分析。研究发现红喉雉鹑和黄喉雉鹑之间序列... 采用PCR技术获得红喉雉鹑Tetraophasis obscurus和黄喉雉鹑Tetraophasis szechenyii等物种的828bp Cytb基因片段,雉鹑属Tetraophasis可变位点为26个,并用MEGA3和K-Estimator6.1软件进行了序列分析。研究发现红喉雉鹑和黄喉雉鹑之间序列差异为3.0%~3.1%,与其它属种间序列差异相比较,两种雉鹑之间的序列差异达到了种的水平;它们地理分布互相替代;形态差异稳定。地理分布、形态特征和遗传特征均验证了它们应为两个独立的种。依据分子进化速率推测,两种雉鹑分歧时间距今2.0Myr左右,与早更新世冰期发生的时间一致。雉鹑起源于青藏高原,随着青藏高原的抬升,早更新世冰期气候变冷,寒温性针叶林的林线下移,大面积高原草甸出现,雉鹑的祖先种群被隔离进化,而形成了两种雉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喉雉鹑 黄喉雉鹑 CYTB 分类地位
下载PDF
石鸡繁殖期栖息地的特征 被引量:9
6
作者 马新年 杨志松 +1 位作者 刘迺发 金园庭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6,共6页
2005年4~7月,对甘肃西部(东阿尔金山地区和西祁连山地区)和东南部(西秦岭地区)的石鸡(Alectoris chukar)种群栖息地选择进行了调查.主成分分析表明,草本密度、地面异质性和草本盖度是栖息地选择的主要影响因子;方差分析表明,甘... 2005年4~7月,对甘肃西部(东阿尔金山地区和西祁连山地区)和东南部(西秦岭地区)的石鸡(Alectoris chukar)种群栖息地选择进行了调查.主成分分析表明,草本密度、地面异质性和草本盖度是栖息地选择的主要影响因子;方差分析表明,甘肃西部(东阿尔金山和西祁连山)的石鸡种群在海拔、坡度和小石块数目的选择上差异显著.甘肃西部和东南部的石鸡种群在栖息地选择上存在显著的地理变异,西秦岭种群选择海拔低、坡度大、坡位偏上、草本密度低和草本高度高的栖息地.栖息地选择差异可能是在不同的选择压力下,经过长期的隔离进化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鸡 栖息地利用 地理变异
下载PDF
贵南沙蜥洞穴空间分布与昆虫资源分布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凯龙 刘宇航 +2 位作者 童浩杰 余晓霞 金园庭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5550-5555,共6页
贵南沙蜥分布在青海省贵南县的一片长×宽约为30 km×20 km的连续沙丘,该沙丘被周缘草地隔离,贵南沙蜥主要在沙地与草地接触带的沙地一侧活动。采用3条样线共150个陷阱研究贵南沙蜥在草地与沙地交界线两侧的活动洞穴空间分布特... 贵南沙蜥分布在青海省贵南县的一片长×宽约为30 km×20 km的连续沙丘,该沙丘被周缘草地隔离,贵南沙蜥主要在沙地与草地接触带的沙地一侧活动。采用3条样线共150个陷阱研究贵南沙蜥在草地与沙地交界线两侧的活动洞穴空间分布特征与潜在的可利用性昆虫食物资源多样性,并分析洞穴空间分布特征与昆虫种类以及数量分布的关系。研究共捕获1236个昆虫个体,隶属于2纲10目26科42种,其中昆虫纲有7目21科37种978个,蛛形纲有3目5科5种258个;草地采集的昆虫有2纲9目22科37种570个,沙地有2纲9目21科33种666个。草地昆虫的Shannon-Wiener,Simpson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均大于沙地,表明草地的昆虫食物资源较丰富且分布均匀。研究表明贵南沙蜥在沙地环境活动洞穴数量较多,且离交界线越近洞穴分布数量越多;草地生境活动洞穴空间分布与离交界线距离无相关性,相对沙地数量较少且空间上分布较均匀。草地样方捕获的昆虫种类和数量以及沙地样方捕获的昆虫数量都与离分界线的距离无关,但沙地上昆虫种类与离分界线的距离呈高度负相关。研究表明贵南沙蜥沙地活动洞穴空间分布与昆虫种类分布特征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南沙蜥 食物资源 生物多样性 洞穴分布
下载PDF
贵南沙蜥染色体核型与聚类分析
8
作者 李嘉晟 童浩杰 +3 位作者 张凯龙 杨坤 罗媛媛 金园庭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91-394,399,共5页
贵南沙蜥Phrynocephalus guinanensis为近年沙蜥属新命名的物种,形态上区别于贵德沙蜥P.putjatia与青海沙蜥P.vlangalii,而最近沙蜥分子系统发育研究的结果不支持贵南沙蜥为一有效种,它在分子树拓扑结构上与贵德沙蜥一亚分支样本聚在一... 贵南沙蜥Phrynocephalus guinanensis为近年沙蜥属新命名的物种,形态上区别于贵德沙蜥P.putjatia与青海沙蜥P.vlangalii,而最近沙蜥分子系统发育研究的结果不支持贵南沙蜥为一有效种,它在分子树拓扑结构上与贵德沙蜥一亚分支样本聚在一起。本文观察贵南沙蜥核型为2n=24I+24m,具有12对大染色体和12对小染色体,其中大染色体均为端部类型,且无性别相关的异型染色体。青海11个沙蜥种群染色体特征的聚类分析表明贵南沙蜥与贵德沙蜥聚于同一分支,该分支构成青海沙蜥分支的姐妹支,证实贵南沙蜥与贵德沙蜥具有较近的核型演化关系。研究结果不支持贵南沙蜥为有效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南沙蜥 核型 聚类分析 系统分化
下载PDF
基于流式细胞术的舟山泽陆蛙基因组大小测定
9
作者 王伊宁 徐晓晖 +2 位作者 金园庭 翟韵萍 邵罡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6期541-546,共6页
泽陆蛙是我国南方蛙类优势种之一,对维护农业生态系统,以及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流式细胞术,用碘化丙啶(PI)染色细胞核,首次以人白血病HL60细胞基因组DNA为对照标准品,测定了舟山地区泽陆蛙的基因组大小。实验共测定... 泽陆蛙是我国南方蛙类优势种之一,对维护农业生态系统,以及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流式细胞术,用碘化丙啶(PI)染色细胞核,首次以人白血病HL60细胞基因组DNA为对照标准品,测定了舟山地区泽陆蛙的基因组大小。实验共测定了5组泽陆蛙雌性样本,测算出泽陆蛙基因组DNA质量为2.21±0.17 pg,基因组大小为2.16±0.16 Gb。结果表明,可以选择白血病细胞为对照,应用流式细胞术估算泽陆蛙基因组大小,泽陆蛙基因组大小与已知的多数蛙类基因组大小相近。测定结果为泽陆蛙基因组学和系统进化的后续研究提供了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术 泽陆蛙 白血病细胞 基因组大小
下载PDF
基于刺激响应型聚合物纳米载体的铂类药物递送系统
10
作者 陆广林 金园庭 +1 位作者 刘祥瑞 黄楚娟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17-1336,共20页
铂类药物因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具有高效、抗癌范围广等优点,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化疗用药。但是,铂类药物所带来的毒副作用和频发的耐药性限制了其治疗效果。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利用纳米载体实现其靶向递送成为了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在不... 铂类药物因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具有高效、抗癌范围广等优点,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化疗用药。但是,铂类药物所带来的毒副作用和频发的耐药性限制了其治疗效果。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利用纳米载体实现其靶向递送成为了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在不同纳米载体中,对刺激响应型聚合物纳米载体的开发成为现阶段构建铂类药物递送系统的趋势。一方面,基于聚合物的纳米递送系统,能够利用聚合物链段,提高药物负载量,实现铂类药物的联用。另一方面,也能够通过刺激响应,利用肿瘤微环境,实现铂类药物在肿瘤部位的精准递送与蓄积渗透。本文在介绍铂类药物的基础上,根据刺激响应的来源分类,综述了近年来不同刺激响应型聚合物纳米载体在高效递送铂类药物上的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聚合物纳米载体的设计策略与控释机理,旨在为开发针对铂类药物临床适用的聚合物纳米递送系统提供思路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铂类药物 聚合物 纳米递送系统 刺激响应
原文传递
积雪草苷通过调节钙信号稳态缓解肝纤维化
11
作者 王磊杰 林啟浩 +4 位作者 林佳杰 王佳雪 庄冬瑞 金园庭 闫志斌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6期1143-1158,共16页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和肝细胞癌进展的重要过程。然而,目前尚未有临床批准的特效药物用于治疗肝纤维化。该研究旨在探究积雪草苷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活化的肝星状细胞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和肝细胞癌进展的重要过程。然而,目前尚未有临床批准的特效药物用于治疗肝纤维化。该研究旨在探究积雪草苷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活化的肝星状细胞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在体外实验中,积雪草苷可显著抑制人肝星状细胞系LX-2的活化、增殖和迁移;之后对积雪草苷处理前后的肝星状细胞进行转录组测序揭示其作用机制,结果提示积雪草苷的抗纤维化作用依赖于钙信号通路;进一步的实验证实积雪草苷诱导胞质钙下调同时促进线粒体钙超载。此外,积雪草苷还可促进细胞凋亡、抑制炎症和降低活性氧水平。最后,在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纤维化模型中,积雪草苷可显著缓解肝胶原沉积和钙通路异常,并抑制肝纤维化的发展。综上所述,积雪草苷通过介导钙信号通路改善肝纤维化进程,该研究为临床治疗肝纤维化疾病提供了有前景的候选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积雪草苷 钙信号通路 线粒体钙超载
原文传递
中国的沙蜥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迺发 金园庭 杨萌 《生物学通报》 2008年第11期1-3,共3页
简要概括地介绍了中国沙蜥的种类、生态地理分布、起源与进化以及沙蜥对栖息环境的适应。中国沙蜥据记载有18个种,分为荒漠和高寒两大种组,分别分布在中国广大荒漠地区和青藏高原。约从晚中新世开始,青藏高原迅速抬升促使了中国沙蜥祖... 简要概括地介绍了中国沙蜥的种类、生态地理分布、起源与进化以及沙蜥对栖息环境的适应。中国沙蜥据记载有18个种,分为荒漠和高寒两大种组,分别分布在中国广大荒漠地区和青藏高原。约从晚中新世开始,青藏高原迅速抬升促使了中国沙蜥祖先卵生和胎生的早期分化。高原隆升造成的环境演变促使中国沙蜥卵生和胎生物种分别进化出一系列的适应荒漠或高寒环境的个体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蜥 进化 适应 地理分布
下载PDF
基底颜色对两种沙蜥体色变异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童浩杰 张凯龙 +3 位作者 刘宇航 张立勋 赵伟 金园庭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39-1044,共6页
生存在不同基底颜色环境下的爬行动物种群通常表现出丰富的体色地理变异,其体色变化的潜在机制具有多样性。变色沙蜥(Phrynocephalus versicolor)和草原沙蜥(P.frontalis)具有较近的遗传关系,曾被认为与荒漠沙蜥(P.przewalskii)组成同... 生存在不同基底颜色环境下的爬行动物种群通常表现出丰富的体色地理变异,其体色变化的潜在机制具有多样性。变色沙蜥(Phrynocephalus versicolor)和草原沙蜥(P.frontalis)具有较近的遗传关系,曾被认为与荒漠沙蜥(P.przewalskii)组成同一系统发育种组。本文应用光纤光谱仪(Ava Spec-2048),通过记录沙蜥背部体表12个部位的皮肤光反射率,定量比较在黑化环境下的深色变色沙蜥与非黑化环境下的浅色草原沙蜥自然体色变异,研究其种群体色变异是否具有时间可逆性,并探讨基底颜色对沙蜥体色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黑化生境下的变色沙蜥体色显著深于非黑化枯黄色生境下的草原沙蜥。此外,对黑化与非黑化样本开展的生境互换移植围栏实验,即把枯黄色生境中非黑化的草原沙蜥移植于黑色的基底环境中饲养,把黑化生境中黑化的变色沙蜥移植于枯黄色生境中饲养。结果表明,饲养1周后黑化群体背部6个检测部位的光反射率显著变大,其他部位均无显著变化;而非黑化群体只有左后肢和背部右上方2个部位的皮肤光反射率发生显著变化,其他部位反射率无显著变化。结果表明,变色沙蜥体色变异能力比草原沙蜥强,体色表型可能已经在两个近缘沙蜥物种中稳定遗传,基底生境颜色的短期变化在统计学上能引起肉眼难以识别的轻微的体色变异,个体发育相关的一些遗传因素可能对体色变异起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化 体色变异 沙蜥 皮肤反射率
原文传递
种群密度对加拿大一枝黄花生长与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沈海超 朱敏 +2 位作者 诸葛晓龙 金园庭 刘祥超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295-1300,共6页
加拿大一枝黄花种子可以通过风传播扩散,其地下根茎可以进行无性克隆,具有极强的繁殖能力。为探讨加拿大一枝黄花生长及繁殖规律,2006—2008年在杭州下沙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内对自然生长状态下不同密度的加拿大一枝黄花定点进行调查,结果... 加拿大一枝黄花种子可以通过风传播扩散,其地下根茎可以进行无性克隆,具有极强的繁殖能力。为探讨加拿大一枝黄花生长及繁殖规律,2006—2008年在杭州下沙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内对自然生长状态下不同密度的加拿大一枝黄花定点进行调查,结果表明:90~120株.m-2的高密度状况下,植株平均株高高于其他密度,最大的差距为57.6cm;60~80株.m-2的中密度下,茎粗最大,达到10.3mm,比低密度条件下平均值粗2mm;中密度条件下加拿大一枝黄花叶片的增长数最多,平均日增长量最多达3.4片;高密度时加拿大一枝黄花最早开花,分别比中密度、低密度条件下提前约8和3d;高密度条件下种子扩散的时间最早,分别比中密度、低密度条件下提前约7和2d;中密度条件下平均每株产生种子数量最多,平均种子量达到77896颗.株-1,且种子的发芽率最高。本研究明确了自然生长状况下加拿大一枝黄花的营养及繁殖生长特性,可为加拿大一枝黄花的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拿大一枝黄花 种群密度 种子 生物学特征
原文传递
基于MaxEnt模型的镇海林蛙种群潜在地理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凯龙 杨坤 +2 位作者 沃钰斌 童浩杰 金园庭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4-170,共7页
镇海林蛙(Rana zhenhaiensis)为新命名的中国特有种,因缺少调查研究,其种群潜在的生态地理分布并不清楚。本文通过实地调查与文献查阅,收集到35个镇海林蛙分布地点,引入与以上地点对应的World Clim数据库1950—2000年的20个生物与环境变... 镇海林蛙(Rana zhenhaiensis)为新命名的中国特有种,因缺少调查研究,其种群潜在的生态地理分布并不清楚。本文通过实地调查与文献查阅,收集到35个镇海林蛙分布地点,引入与以上地点对应的World Clim数据库1950—2000年的20个生物与环境变量,运用MaxEnt生态位模型对镇海林蛙的潜在分布区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镇海林蛙适生概率为0.5~1.0的适宜栖息地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苏、上海、安徽、湖南、湖北东部、江西中部、西部以及北部、福建沿海地区、天津西部等地,并且还零散分布于四川、重庆、山东、河北、广西、广东等地,适生概率为0.09~0.5的相对适宜栖息地主要在北京、山东、河南、重庆、贵州、广西、福建、广东、辽宁南部、天津东部、河北南部、陕西南部、四川东部、湖北西部、湖南南部、江西西北部以及南部、台湾北部等地区分布。预测模型取得的训练数据和测试数据的AUC值均为0.993,表明本研究获得的预测模型准确度很高,结果可信。MaxEnt模型的Jackknife检验表明,各环境变量中对模型的贡献度有差异,最暖季度降水量(贡献率为44.6%)和温度季节性变化标准差(贡献率为20.4%)是影响镇海林蛙潜在分布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xEnt模型 镇海林蛙 种群分布 环境变量
原文传递
抗菌肽——癌症治疗的新兴方法(英文)
16
作者 吕宇蝶 邵罡 +2 位作者 蒙月明 金园庭 付彩云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19年第10期2026-2038,共13页
抗菌肽是由生物体诱导产生的小分子多肽。大多数抗菌肽在体内发挥着抗微生物和免疫调节的作用。抗菌肽的抗菌机制主要是通过细胞膜穿孔和靶向细胞内细胞器的生理过程。抗菌肽具有促炎和抗炎、皮肤屏障和维持生物体内稳态等免疫调节功能... 抗菌肽是由生物体诱导产生的小分子多肽。大多数抗菌肽在体内发挥着抗微生物和免疫调节的作用。抗菌肽的抗菌机制主要是通过细胞膜穿孔和靶向细胞内细胞器的生理过程。抗菌肽具有促炎和抗炎、皮肤屏障和维持生物体内稳态等免疫调节功能。近年来,抗菌肽在各种癌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也取得了很大进展。抗菌肽在生物体内微环境中通过多种信号转导途径,促进或抑制癌细胞增殖。该综述概述了抗菌肽的分类和生物学作用,特别是在癌症治疗方面的进展,以便为癌症治疗提供新的治疗靶点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肽 分类 抗菌 免疫调节 癌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