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邯郸地区2017—2021年PM_(2.5)和O_(3)污染特征
1
作者 牛红亚 金妞 +4 位作者 胡塔峰 胡伟 王硕 史沥介 王金喜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70,共11页
利用实时监测数据分析2017—2021年邯郸市及周边区县PM_(2.5)和O_(3)污染特征。研究发现:2017—2021年各地区PM_(2.5)年均质量浓度持续降低,轻度及轻度以上污染逐渐减少;2017—2019年O_(3)污染加剧,2020年起O_(3)年均质量浓度逐年下降,... 利用实时监测数据分析2017—2021年邯郸市及周边区县PM_(2.5)和O_(3)污染特征。研究发现:2017—2021年各地区PM_(2.5)年均质量浓度持续降低,轻度及轻度以上污染逐渐减少;2017—2019年O_(3)污染加剧,2020年起O_(3)年均质量浓度逐年下降,污染天不断减少。PM_(2.5)和O_(3)-8 h分别在1月(平均浓度为127.3μg/m^(3),平均超标22d)和6月(平均浓度为233.4μg/m^(3),平均超标22 d)污染最严重。结合气象参数分析来看,PM_(2.5)与温度、风速和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与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O_(3)-8 h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而与风速、湿度和降水量的相关性较弱。后向轨迹和潜在源分析表明:邯郸地区PM_(2.5)典型污染月受山西省中部地区污染传输影响最大,O_(3)典型污染月受河南省东部污染传输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邯郸地区 PM_(2.5) O_(3) 污染特征
下载PDF
燃煤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双代”后大气环境颗粒物的化学特征 被引量:4
2
作者 牛红亚 史沥介 +8 位作者 任秀龙 金妞 王硕 李淑娇 胡偲豪 吴春苗 卢彦琦 樊景森 孙玉壮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362-4374,共13页
2020年10月,燃煤工业城市邯郸市完成“气代煤”、“电代煤”工程。为研究“双代”工程后细颗粒物(PM_(2.5))的化学特征,采集2018—2020年邯郸市冬季4次污染过程以及2020年其周边地区(魏县和鸡泽县)冬季1次大气污染过程PM_(2.5)样品,进... 2020年10月,燃煤工业城市邯郸市完成“气代煤”、“电代煤”工程。为研究“双代”工程后细颗粒物(PM_(2.5))的化学特征,采集2018—2020年邯郸市冬季4次污染过程以及2020年其周边地区(魏县和鸡泽县)冬季1次大气污染过程PM_(2.5)样品,进行水溶性离子和碳质气溶胶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2015年“双代”工程实施初期,2020年邯郸市冬季PM_(2.5)质量浓度下降40.8%,表明“双代”工程的实施,使邯郸市空气质量得到有效的改善。4次污染过程中邯郸市PM_(2.5)呈碱性,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53.9±97.7),(164.5±78.7),(137.3±72.9)和(161.8±84.3)μg/m^(3),魏县和鸡泽县PM_(2.5)平均质量浓度为(123.5±47.3)和(124.5±53.4)μg/m^(3)。水溶性离子分析显示,SNA(NH4+,NO_(3)-和SO42-)质量浓度最高,占水溶性离子总质量浓度的85.3%~90.0%。相较于邯郸市2016年冬季,“双代”工程后作为燃煤示踪物的Cl-质量浓度下降48.0%,表明“双代”工程取得良好成效。NO_(3)-与SO42-质量浓度比显示,移动源(汽车尾气)的贡献高于固定源(燃煤)。碳质气溶胶分析显示,总碳(TC)在邯郸市PM_(2.5)中占比下降55.2%。邯郸市、魏县和鸡泽县有机碳(OC)与元素碳(EC)质量浓度比均大于2,表明存在二次有机碳(SOC)污染。相关性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双代”工程实施过程中邯郸市碳质气溶胶主要来源由燃煤、汽车尾气逐渐转变为生物质燃烧。通过潜在源分析,邯郸市、魏县和鸡泽县主要潜在源区为山西中部、山东西北部以及河南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双代”工程 水溶性离子 碳质气溶胶 来源解析
下载PDF
浅谈通辽市扎鲁特旗小流域综合治理力度 被引量:1
3
作者 朱桂兰 金妞 魏宏 《内蒙古水利》 2002年第1期57-57,62,共2页
介绍了水力和风力侵蚀的农牧结合区开展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并获得成功 ,取得显著的经济、生态。
关键词 通辽市 小流域 综合治理 风务侵蚀 水力
下载PDF
邯郸市大气污染过程PM_(2.5)中水溶性离子特征与来源解析
4
作者 王硕 马博健 +8 位作者 王超 牛红亚 鲍晓磊 马文娜 金妞 史沥介 马心怡 纪晓腾 岳亮 《环境化学》 CAS 2024年第11期3777-3787,共11页
为研究邯郸市污染过程大气PM_(2.5)中水溶性离子浓度特征与来源,于2021年10—12月采集了大气PM_(2.5)样品,并结合温度、相对湿度等气象因素以及气态污染物(SO_(2)、NO_(2))浓度对水溶性离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样期间PM_(2.5)浓度范围... 为研究邯郸市污染过程大气PM_(2.5)中水溶性离子浓度特征与来源,于2021年10—12月采集了大气PM_(2.5)样品,并结合温度、相对湿度等气象因素以及气态污染物(SO_(2)、NO_(2))浓度对水溶性离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样期间PM_(2.5)浓度范围为(41.34—216.96)μg·m^(−3),浓度均值(111.12±38.6)μg·m−3;TWSII(总水溶性离子)质量浓度为(56.08±24.26)μg·m−3,其中主要离子物种SNA(SO_(4)^(2−)、NO_(3)^(−)、NH_(4)^(+))在TWSII中占比89.48%;PM_(2.5)昼、夜浓度均值接近,其中NO_(3)^(−)、NH_(4)^(+)、SO_(4)^(2−)、Ca^(2+)、Na^(+)和Mg^(2+)的浓度白天高于夜晚,Cl−、K^(+)和F^(-)等离子则是夜晚浓度较高;AE/CE(阴阳离子电荷当量比)昼、夜比值分别为1.12、1.16,说明大气气溶胶呈酸性;依据相关性分析判断各个离子间的结合方式,NH_(4)^(+)与NO_(3)^(-)、SO_(4)^(2-)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结合经验公式计算结果确定铵盐主要存在状态为(NH4)2SO_(4)和NH4NO_(3);采样期间SOR、NOR值分别为0.38、0.33(白天为0.38、0.38,夜间为0.37、0.28),说明存在明显的SO_(2)和NO_(2)二次转化过程,且NO_(3)^(−)/SO_(4)^(2−)比值为1.88,说明移动源(机动车尾气排放)对于PM_(2.5)的贡献大于固定源(燃煤);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PM_(2.5)水溶性离子主要来源有二次转化、生物质燃烧、固定源(燃煤)和扬尘源;后向轨迹模型中聚类分析得出,外部污染传输持续存在,整个采样过程中主要污染气团来源均为来自于偏西方向的短距离传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水溶性离子 源解析 后向轨迹 邯郸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