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道纵剖面分形-非线性形态特征 被引量:50
1
作者 金德生 陈浩 郭庆伍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54-162,共9页
混沌-分形研究是非线性地貌发育理论,尤其是非线性流水地貌学研究的前沿问题,是当代地貌学深层次研究的一个重要界面,在国内外刚刚起步。本文在概述国内外研究进展基础上,以黄河下游及长江中下游为例,运用粗视化方法,对不同河段... 混沌-分形研究是非线性地貌发育理论,尤其是非线性流水地貌学研究的前沿问题,是当代地貌学深层次研究的一个重要界面,在国内外刚刚起步。本文在概述国内外研究进展基础上,以黄河下游及长江中下游为例,运用粗视化方法,对不同河段、不同河型的河床深泓纵剖面进行了分维量计和检验。初步分析表明,冲积河流的河道纵剖面具有分维特征,可用来刻划河流纵剖面发育的复杂程度,结合河床起伏度的统计对比分析,可将其作为河流纵向消能的另一种量度。河流纵剖面的分维具有时空变化,其微小变化可以体现河型在时空上的分异和偏离。分维数值与某些环境因素及水力条件有关,如分维数值D与河床纵坡降J呈负相关。因此,可作为河型演变分析依据的佐证,预测河流纵剖面的发育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 纵剖面 非线性 分形 形态特征 河流地貌
下载PDF
流域系统的泥沙灾害类型及其划分原则 被引量:8
2
作者 金德生 师长兴 +1 位作者 陈浩 张欧阳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38-248,共11页
泥沙灾害按驱动力、灾害发生的地貌学系统、灾害的表现形式及具体灾害系统,分层次逐级划分成自然动力与人为动力泥沙灾害2个灾列;流域水系,沟道坡面、河道及平原河口海岸4个泥沙灾害类;侵蚀型、输移(搬运)型、堆积型、复杂型及... 泥沙灾害按驱动力、灾害发生的地貌学系统、灾害的表现形式及具体灾害系统,分层次逐级划分成自然动力与人为动力泥沙灾害2个灾列;流域水系,沟道坡面、河道及平原河口海岸4个泥沙灾害类;侵蚀型、输移(搬运)型、堆积型、复杂型及关联型5种泥沙灾害型;最后分别列出2系列的49个及54个灾种。这是一种比较综合、系统的分类原则和类型划分。从流水地貌、泥沙运动及灾害学相结合来看,泥沙灾害具有自然地理地带性、垂直分带性、群发性、继发性和周期性、渐发性和突发性,以及复杂性和非线性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系统 泥沙灾害 灾害类型 分类原则 自然动力 人为动力 流土地貌
下载PDF
小浪底水库运用后黄河下游游荡性河段深泓演变趋势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金德生 张欧阳 +2 位作者 陈浩 郭庆伍 刘继祥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2-62,共11页
本文借助地貌类比方法及时空复杂响应 ,采用深泓指数及河床起伏度 ,分析了三门峡水库运用后 (196 0~ 196 4年 )黄河下游游荡段的深泓演变情况。预测了小浪底水库修建后 ,清水下泄运用阶段时 ,下游游荡性河段将 :(1)沿程深泓基本保持居... 本文借助地貌类比方法及时空复杂响应 ,采用深泓指数及河床起伏度 ,分析了三门峡水库运用后 (196 0~ 196 4年 )黄河下游游荡段的深泓演变情况。预测了小浪底水库修建后 ,清水下泄运用阶段时 ,下游游荡性河段将 :(1)沿程深泓基本保持居中偏右趋势 ,(2 )深泓位移具有时空复杂响应过程 ,(3)游荡程度降低 ,局部河段暂时向微弯发展。因此 ,必须采取“控导主溜 ,稳定险工” ,才能维护良性微弯河势 ,遏制回返向恶性游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浪底水库 游荡河段 深泓演变
下载PDF
流域物质与水系及产沙间非线性关系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金德生 陈浩 郭庆伍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39-448,共10页
在 35.56mm/ h·cm2定雨强的人工降雨条件下 ,组成物质中径分别为 0 .0 2 1 mm、 0 .0 66mm及 0 .0 76mm的流域发育对比实验表明 ,产沙过程具有波动振荡衰减特征 ;水系发育以增加河道 (沟道 )数目及弯曲拉伸长度两种方式进行最小消... 在 35.56mm/ h·cm2定雨强的人工降雨条件下 ,组成物质中径分别为 0 .0 2 1 mm、 0 .0 66mm及 0 .0 76mm的流域发育对比实验表明 ,产沙过程具有波动振荡衰减特征 ;水系发育以增加河道 (沟道 )数目及弯曲拉伸长度两种方式进行最小消能。水系分形维数正是这种消能的量度。水系分数维值随时间呈不对称上凹型曲线。对比分析表明 :产沙过程的振荡性、衰减率 ,随物质变粗而加强 ,水系河道数目随物质变细而增多 ,河道随物质变细拉长 ,分数维值与产沙间是不对称双曲线的非线性关系。曲线的递变率绝对值随时间推移和物质变细而变小 ,体现状况代替时间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组成 水系 产沙 非线性 实验 流水地貌
下载PDF
人为动力泥沙灾害类型及其特征初步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金德生 师长兴 +1 位作者 陈浩 张欧阳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2000年第4期317-326,共10页
人为动力泥沙灾害是人类活动无意地导致地表物质侵蚀、输移、沉积过程中的渐近或超临界现象 ,它具有独特的社会学及灾害学属性。按人为驱动力形式、灾害所在地貌部位、灾害的表现形式及具体灾害现象 ,人为动力泥沙灾害系列可划分为 :流... 人为动力泥沙灾害是人类活动无意地导致地表物质侵蚀、输移、沉积过程中的渐近或超临界现象 ,它具有独特的社会学及灾害学属性。按人为驱动力形式、灾害所在地貌部位、灾害的表现形式及具体灾害现象 ,人为动力泥沙灾害系列可划分为 :流域水系、沟道坡面、河道及平原河口海岸四个泥沙灾害类 ;各灾害类包括侵蚀型、搬运型、堆积型、复杂型及关联型五种泥沙灾害型 ;共 54个灾害种。这是一种比较综合、系统的人为动力泥沙灾害类型划分。从流水地貌、泥沙运动及灾害学相结合出发 ,人为动力泥沙灾害具有以下特征 :1地理地带基础上的加剧性特征 ;2人文环境影响下的渐变性与急变性特征 ;3盲目性驱动下的无序性特征 ;4复杂性和非线性特征等。人文环境的变化是人为动力泥沙灾害产生的主要原因。只有加强管理力度 ,提高人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才能控制人为泥沙灾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为动力 泥沙灾害 类型 流域水系 河道坡面 泥沙运动 河口 海岸
下载PDF
侵蚀基准面下降对水系发育与产沙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金德生 张欧阳 +1 位作者 陈浩 郭庆伍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60-570,共11页
在 35 5 6mm/hr·cm2 定雨强的人工降雨条件下 ,组成物质中径为 0 0 2 1mm ,侵蚀基准面两次下降的流域发育对比实验表明 ,水系发育以增加河道 (沟道 )数目及流域出口段河道下切、溯源侵蚀延伸长度两种方式进行最小消能 ,产沙过程... 在 35 5 6mm/hr·cm2 定雨强的人工降雨条件下 ,组成物质中径为 0 0 2 1mm ,侵蚀基准面两次下降的流域发育对比实验表明 ,水系发育以增加河道 (沟道 )数目及流域出口段河道下切、溯源侵蚀延伸长度两种方式进行最小消能 ,产沙过程具有明显的复杂响应特征。流域侵蚀产沙与水系分形维数间存在显著的非线性特征 ,分数维值与产沙量间呈不对称双曲线的关系。侵蚀基面下降导致流域势能的相对增大 ,在消能过程中 ,第一次基面下降带来的影响比第二次基面下降带来的影响要显著 ,在空间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面下降 水系发育 产沙 非线性 实验分析
下载PDF
边界条件对曲流发育影响的过程响应模型实验研究 被引量:23
7
作者 金德生 《地理研究》 1986年第3期12-21,共10页
基于系统论模型化原理及地貌演化类比性法则的过程响应模型,有利于研究河型演化,河道过程及控制因素的作用。运用该模型所进行的边界条件对曲流发育影响的实验表明,河漫滩物质结构及河床上的抗蚀露头对曲流发育具有控制作用。
关键词 模型实验研究 边界条件 发育影响 过程响应模型 不对称系数 自由曲流 河漫滩 二元相结构 高度比 河弯曲率
下载PDF
复合型泥沙灾害过程特征及区域划分 被引量:1
8
作者 金德生 师长兴 +1 位作者 陈浩 张欧阳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29-241,共13页
本文给出了复合型泥沙灾害的定义,从时间序列角度出发,表述了复合型泥沙灾害过程的复杂性、周期性、耦合性及层次性等特征,并对泥沙灾害的区域关联性与区域差异,区域划分与分区特征作了研究。根据复合泥沙灾害过程发育的大环境及基本复... 本文给出了复合型泥沙灾害的定义,从时间序列角度出发,表述了复合型泥沙灾害过程的复杂性、周期性、耦合性及层次性等特征,并对泥沙灾害的区域关联性与区域差异,区域划分与分区特征作了研究。根据复合泥沙灾害过程发育的大环境及基本复合过程进行划分,分为东部平原-沿海地带复合泥沙灾害过程地区、中部高平原低山复合泥沙灾害过程地区、西北干旱高中山盆地复合泥沙灾害过程地区、青藏高寒山原复合泥沙灾害过程地区4个一级区;依据泥沙灾害复合过程的相似性及差异性,划分11个复合泥沙灾害过程二级亚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 泥沙灾害 过程特征 区划
下载PDF
关于流水动力地貌及其实验模拟问题 被引量:9
9
作者 金德生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47-156,共10页
流水动力地貌是地表水流运动过程与地球表层物质相互作用的产物,具有显著的环境效应。流水动力地貌学是界于流水动力学、泥沙力学及流水地貌学之间的新兴的富有生命力的边缘科学。运用基于牛顿力学相似论及系统论异构同功原理的物理模... 流水动力地貌是地表水流运动过程与地球表层物质相互作用的产物,具有显著的环境效应。流水动力地貌学是界于流水动力学、泥沙力学及流水地貌学之间的新兴的富有生命力的边缘科学。运用基于牛顿力学相似论及系统论异构同功原理的物理模型可以有效地研究流水动力地貌特征、成因机制及作用过程。数学模拟与物理模型相互印证,开辟了一条富有发展前景的流水动力地貌研究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貌 流水 动力 模拟
下载PDF
河流地貌系统的过程响应模型实验 被引量:11
10
作者 金德生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20-28,共9页
本文讨论了河流地貌系统的过程响应模型的基本原理、设计步骤、模型砂料配制以及实验数据的系统分析,并给出了设计实例和某些分析成果。
关键词 河流 地貌系统 过程响应模型 实验
下载PDF
实验流水地貌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7
11
作者 金德生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57-65,共9页
本文简述了地貌实验研究的概况,罗列了我国主要的地貌实验室、站,叙述了我国30多年来,河型造床试验、边界条件及构造运动对河型发育影响实验,应用河流地貌实验、试验理论和技术方面的进展情况,指出实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在回顾基础上,... 本文简述了地貌实验研究的概况,罗列了我国主要的地貌实验室、站,叙述了我国30多年来,河型造床试验、边界条件及构造运动对河型发育影响实验,应用河流地貌实验、试验理论和技术方面的进展情况,指出实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在回顾基础上,展望了流水地貌实验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水地貌学 实验 研究 河型模拟
下载PDF
地球自转速率变化与河道演变及泥沙灾害关系初探 被引量:1
12
作者 金德生 韩延本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93-100,共8页
丰沙期及低频率、高强度洪水往往酿成泥沙灾害和洪涝灾害。地球自转变化是影响河道演变与诱发泥沙灾害的重要的自然因素,由长江、黄河及淮河的部分水沙资料及地球自转日长变化资料的初步分析表明,当地球自转由加速转向减速时,黄河下游... 丰沙期及低频率、高强度洪水往往酿成泥沙灾害和洪涝灾害。地球自转变化是影响河道演变与诱发泥沙灾害的重要的自然因素,由长江、黄河及淮河的部分水沙资料及地球自转日长变化资料的初步分析表明,当地球自转由加速转向减速时,黄河下游出现枯水、少沙时期,长江中下游及淮河出现高频率、低强度洪水;而地球自转由减速转向加速时,黄河下游出现丰水期和中、丰沙期,长江与淮河出现低频率、高强度洪水,长江下游处于切滩旺盛期。在地球自转变化的转折点之间,河道处于相对稳定演变阶段,一般不会发生严重的洪涝与泥沙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自转变化 河道演变 泥沙灾害
下载PDF
长江流域地貌系统演化趋势与流域开发 被引量:2
13
作者 金德生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CD 1993年第1期1-8,共8页
长江流域地貌系统的演化趋势与流域经济开发密切相关。本文阐述了流域变量间相互关系,以及人类活动影响,流域消能率、河型控制因素与河相关系的一般情况,指出流域中自变量的变化必然导致流域环境的改变,今后几十年到一百年,长江流域将... 长江流域地貌系统的演化趋势与流域经济开发密切相关。本文阐述了流域变量间相互关系,以及人类活动影响,流域消能率、河型控制因素与河相关系的一般情况,指出流域中自变量的变化必然导致流域环境的改变,今后几十年到一百年,长江流域将受全球气候变化冲击,人类不适当活动的干扰及地壳沉降累积作用等的迭合影响,流域产沙量会增多,中、下游洪水威胁加剧,航行条件变差,护岸投资达百亿元以上。因此,有必要修订流域规划,当三峡水利枢纽修建和运行时,也必须考虑上述迭合作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地貌系统 演化 区域经济
下载PDF
江河泥沙灾害形成机理及其防治研究
14
作者 金德生 曹叔尤 +60 位作者 卢金发 许炯心 靳长兴 喻国良 陈浩 张士峰 张欧阳 倪晋仁 莫多闻 王兴奎 张胜利 李天宏 韩鹏 李英奎 秦华鹏 张泽浦 朱忠礼 殷兴军 王兆印 匡尚富 胡春宏 万兆惠 杨小庆 黄永健 黄金池 曹志先 张世奇 齐璞 王延贵 段志科 李义天 陈立 赵明登 刘建军 詹义正 张万顺 王威 李荣 吴道喜 韩东平 黄思平 张红武 李文学 姚文艺 张明德 张俊华 刘月兰 赵永凯 宋振华 林斌文 钱意颖 王光谦 马蔼乃 方红卫 邵学军 薛安 韩文亮 刘学 邵颂东 李丹勋 禹明忠 《中国水利》 2004年第22期70-72,共3页
关键词 泥沙灾害 黄河 长江 流域 江河 防治研究 防治措施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人类活动对流域系统侵蚀、输移和沉积的影响 被引量:34
15
作者 陈浩 蔡强国 +1 位作者 陈金荣 金德生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8-75,共8页
从长期来看 ,在治理度达到 70 %条件下与治理前相比泥沙输移比减小 50 %左右 ,治理的效益是十分显著的。在治理的过程中 ,与治理前相比泥沙输移比变幅明显减小 ,但在短期内由于暴雨洪水侵蚀力大于工程设计标准而发生毁、垮坝或淤平后 ,... 从长期来看 ,在治理度达到 70 %条件下与治理前相比泥沙输移比减小 50 %左右 ,治理的效益是十分显著的。在治理的过程中 ,与治理前相比泥沙输移比变幅明显减小 ,但在短期内由于暴雨洪水侵蚀力大于工程设计标准而发生毁、垮坝或淤平后 ,仍可以将前期滞留的泥沙重新搬运而出现泥沙输移比大于 1的情况。在黄土高原地区治理前后流域系统次暴雨泥沙输移比均可用径流深度比来定量计算获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泥沙输移比 水动力机制 黄土高原 人类活动 黄河流域
下载PDF
洪水的灾害与资源效应及其转化模式 被引量:31
16
作者 张欧阳 许炯心 +1 位作者 张红武 金德生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5-30,共6页
从河流流量变化特性入手,讨论了流量变化所导致的洪水的灾害与资源效应及其特性。根据流量变化的特点,提出了洪水灾害特性向资源特性转化的几种基本模式,通过"留"、"配"、"引"、"防"可以减小... 从河流流量变化特性入手,讨论了流量变化所导致的洪水的灾害与资源效应及其特性。根据流量变化的特点,提出了洪水灾害特性向资源特性转化的几种基本模式,通过"留"、"配"、"引"、"防"可以减小洪水灾害的风险,使洪水灾害转化为洪水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 灾害与资源效应 转化模式
下载PDF
游荡河型造床实验过程中河型的时空演替和复杂响应现象 被引量:15
17
作者 张欧阳 金德生 陈浩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80-188,共9页
运用过程响应模型实验方法 ,在游荡型模型小河塑造过程中 ,分析了游荡河型发育过程中出现的时间和空间演变过程 ,发现其时、空演替过程可以相互替代 ,从而在实验室内证实了空代时假说的存在性 ,为空代时假说提供了新的证据。并据此把复... 运用过程响应模型实验方法 ,在游荡型模型小河塑造过程中 ,分析了游荡河型发育过程中出现的时间和空间演变过程 ,发现其时、空演替过程可以相互替代 ,从而在实验室内证实了空代时假说的存在性 ,为空代时假说提供了新的证据。并据此把复杂响应过程分为时间复杂响应过程和空间复杂响应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响应 实验研究 河型 游荡河型造床 时空演替
下载PDF
黄土坡面侵蚀过程实验研究Ⅱ.坡面形态过程 被引量:14
18
作者 徐为群 倪晋仁 +1 位作者 徐海鹏 金德生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9-28,共10页
伴随着黄土坡面上的产流产沙过程,黄土坡面形态亦在经历一个迅速变化的过程。该文主要研究坡面平面形态及其纵剖面形态的变化与侵蚀类型及微地貌形态的关系。对于具有特殊意义的平衡状态下的坡面侵蚀机理之探讨,该文结合前文[1]中... 伴随着黄土坡面上的产流产沙过程,黄土坡面形态亦在经历一个迅速变化的过程。该文主要研究坡面平面形态及其纵剖面形态的变化与侵蚀类型及微地貌形态的关系。对于具有特殊意义的平衡状态下的坡面侵蚀机理之探讨,该文结合前文[1]中的各类过程对面蚀与沟蚀机理分别进行了研究,从而初步揭示了黄土坡面侵蚀过程中坡面形态变化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坡面 土壤锓蚀 侵蚀过程 坡面形态
下载PDF
水库下游再造床过程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11
19
作者 尤联元 金德生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38-48,共11页
取河流动力学与地貌学的分析相结合,并辅之以模型试验作验证的途径,对水库下游河床演变中的纵向冲刷、横向变形和河型变化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获得了苦干形式简单,但有一定实用价值的定量关系和评估方法。
关键词 水库 下游 河床 水文 地貌 河型
下载PDF
黄土坡面侵蚀过程实验研究Ⅰ.产流产沙过程 被引量:5
20
作者 徐为群 倪晋仁 +1 位作者 徐海鹏 金德生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9-18,77,共11页
黄土坡地坡面侵蚀过程包括降雨过程中的产流产沙过程以及相应的坡面形态变化过程,该文主要研究产流产沙过程。在对国内外已有同类成果分析的基础上,为了弥补现有成果的一些不足之处,设计了室内黄土坡面侵蚀模拟实验。实验分10个组... 黄土坡地坡面侵蚀过程包括降雨过程中的产流产沙过程以及相应的坡面形态变化过程,该文主要研究产流产沙过程。在对国内外已有同类成果分析的基础上,为了弥补现有成果的一些不足之处,设计了室内黄土坡面侵蚀模拟实验。实验分10个组次对产流、渗流、产沙、沟道发育、沟与坡的侵蚀过程及其坡蚀量、沟蚀量、侵蚀过程中的微地貌现象直至坡形变化进行了详细测量与观察,获得了大量实测数据。关于坡面形态变化的讨论将在后文②展开。本文及后文 ̄[1]中论述的实验结果不仅初步揭示了黄土坡面侵蚀过程中上述要素的变化机理,而且也为今后在这方面进行定量化研究提供了精度较高的实测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坡面 侵蚀过程 产流和产沙 沟道发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