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治疗性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在高龄人群胆总管结石中的应用(附9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金景鹏 张斌 +4 位作者 李长锋 杨蕾 李丹丹 张宝刚 张莹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105-107,共3页
目的评价内镜治疗70岁以上胆总管结石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内镜中心91例70岁以上胆总管结石患者的内镜诊治资料及随访情况。结果 91例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全部成功,其中18例因插... 目的评价内镜治疗70岁以上胆总管结石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内镜中心91例70岁以上胆总管结石患者的内镜诊治资料及随访情况。结果 91例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全部成功,其中18例因插管困难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所有患者均有胆总管结石,其中1枚结石者48例,2枚结石者19例,3枚或3枚以上结石者24例;取石方法:网篮直接取石13例,机械碎石后取石52例,球囊扩张后取石11例;胆总管放置塑料支架而未能一次取石15例。胆总管结石直径1.4~4.5 cm,平均(1.9±0.7)cm。7例出现出血并发症,应用局部喷洒或黏膜下注射1∶10 000肾上腺素、局部电凝方法止血;11例患者术后出现一过性淀粉酶升高,2例患者发生ERCP相关胰腺炎,上述患者行禁食、抑制胰液分泌、抑制胰酶活性、抗炎补液等治疗。入组患者无ERCP相关性死亡,89例患者随访6~12个月,2例失访,5例出现结石再发。结论内镜下治疗高龄胆总管结石患者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下载PDF
经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在外科术后肺部感染病原学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2
作者 李丹丹 李长锋 +5 位作者 杨蕾 张宝刚 王海 金景鹏 张莹 张斌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4-136,共3页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bronchoalveolar lavage,BAL)在外科术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病原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96例外科术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接受床头支气管镜下吸痰,并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对灌洗液进行病原学检查。结果 96...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bronchoalveolar lavage,BAL)在外科术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病原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96例外科术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接受床头支气管镜下吸痰,并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对灌洗液进行病原学检查。结果 96例患者共行灌洗液培养109例次,获得104例次有效病原学检查结果 ,共分离出致病菌187株。其中G+菌52株(27.8%),G-菌126株(67.4%),真菌9株(4.8%)。单一致病菌感染45例次(43.3%),2种及以上致病菌合并感染59例(56.7%)。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调整治疗,87例患者肺部感染治愈,9例不同程度改善。结论支气管镜下支气管肺泡灌洗可广泛应用于外科术后肺部感染病原学诊断中,给临床及时提供有价值的治疗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镜 支气管肺泡灌洗 肺部感染
下载PDF
万古霉素骨水泥假体在羊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的抗感染作用 被引量:4
3
作者 蒋维海 谷长跃 +2 位作者 宋宝东 金景鹏 杨树忠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17-920,共4页
目的:建立羊股骨假体置换术后感染模型,探讨万古霉素骨水泥假体在髋关节翻修术中抗感染作用。方法:内蒙古绵羊30只,行右侧股骨假体置换术。术毕将含有1×106CFU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明胶海绵置入至右侧髋关节内,术后3周时,羊... 目的:建立羊股骨假体置换术后感染模型,探讨万古霉素骨水泥假体在髋关节翻修术中抗感染作用。方法:内蒙古绵羊30只,行右侧股骨假体置换术。术毕将含有1×106CFU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明胶海绵置入至右侧髋关节内,术后3周时,羊髋关节置换后感染模型建立。模型建立后清创,实验组15只羊植入万古霉素骨水泥假体,对照组15只羊植入单纯骨水泥假体。间隔5周后,观察两组感染控制率、关节周围软组织病理变化及假体位置。结果: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接种3周后感染率为100%。间隔5周后,实验组感染控制率为93.33%,对照组感染控制率为33.3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2.36,P<0.05)。X线片证实两组假体位置良好。病理切片镜下实验组中性粒细胞<5个(除外被证实感染的1只),对照组可见满视野的中性粒细胞。结论:万古霉素骨水泥假体在羊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能有效地控制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 万古霉素 翻修术 人工髋关节
下载PDF
放大内镜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炎诊断的实用性 被引量:7
4
作者 张莹 张斌 +4 位作者 李长锋 杨蕾 李丹丹 张宝刚 金景鹏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552-1554,共3页
目的通过放大内镜观察胃黏膜微细形态的改变来判断Hp感染,以探讨放大内镜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日本OlympusGIFQ-240电子放大内镜,选取200例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患者行变焦放大观察病变部位胃黏膜的微细结构... 目的通过放大内镜观察胃黏膜微细形态的改变来判断Hp感染,以探讨放大内镜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日本OlympusGIFQ-240电子放大内镜,选取200例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患者行变焦放大观察病变部位胃黏膜的微细结构。结果放大内镜诊断Hp感染与病理组织学及快速尿素酶检测无统计学差异;将放大内镜下集合静脉观察大体分三型,R型与I型或D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后两型存在Hp感染;胃小凹分为五型,A型胃小凹为正常胃黏膜,χ2检验证实,C型小凹对应黏膜的Hp感染率高于B型(P<0.01),其余各型间Hp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B、C、D、E存在Hp感染。结论电子放大内镜对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炎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大内镜 幽门螺杆菌 胃小凹 集合静脉 胃炎
下载PDF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Bcl-2和Caspase9蛋白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斌 吴晓冬 +5 位作者 李长锋 杨蕾 李丹丹 张宝刚 金景鹏 张莹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044-1046,共3页
目的探讨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Bcl-2和Caspase9的基因表达改变,及其与大肠腺癌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大肠腺癌、大肠腺瘤、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Bcl-2和Caspase9的表达。结果正常粘膜中Bcl-2表面上皮表达阴性,在腺癌组明显低... 目的探讨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Bcl-2和Caspase9的基因表达改变,及其与大肠腺癌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大肠腺癌、大肠腺瘤、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Bcl-2和Caspase9的表达。结果正常粘膜中Bcl-2表面上皮表达阴性,在腺癌组明显低于腺瘤组和LST良性组(P<0.05),而LST良性组与腺瘤组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别。正常粘膜中Caspase9广泛表达于胞浆中,在腺癌组明显低于腺瘤组和LST良性组(P<0.05),而LST良性组与腺瘤组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别。结论 LST良性组与大肠腺瘤组在Bcl-2、Caspase9等基因的改变上没有统计学差异,同样是癌前病变,Caspase-9和bcl-2同样参与细胞凋亡的调节,在大肠肿瘤的恶变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ST(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 CASPASE-9 BCL-2
下载PDF
微型超声探头在直肠小类癌治疗方案选择中的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李丹丹 张斌 +4 位作者 王芳 李长锋 杨蕾 张宝刚 金景鹏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67-969,共3页
目的探讨微型超声探头在直肠小类癌治疗中的指导作用。方法分析26例直肠小类癌病例中27处病变在微型超声探头下的图像特征,根据超声图像上类癌侵及肠壁层次选择EMR、EMRC或外科手术。结果 27处直肠类癌病变中8处病变选择EMR术;17处病变... 目的探讨微型超声探头在直肠小类癌治疗中的指导作用。方法分析26例直肠小类癌病例中27处病变在微型超声探头下的图像特征,根据超声图像上类癌侵及肠壁层次选择EMR、EMRC或外科手术。结果 27处直肠类癌病变中8处病变选择EMR术;17处病变选择EMRC术;2处病变超声内镜下累及固有肌层,选择外科手术。术后病理切缘均无类癌组织残留,2例外科手术病例术后病理均证实类癌组织侵及固有肌层。结论微型超声探头对直肠小类癌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决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内镜 直肠类癌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内镜下黏膜吸引切除术
下载PDF
经内镜诊治直肠类癌 被引量:4
7
作者 张斌 李长锋 +4 位作者 王芳 杨蕾 李丹丹 张宝刚 金景鹏 《中国消化内镜》 2008年第7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直肠类癌内镜下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内镜下诊治直肠类癌45例(直径0.3~1.0cm39例,直径1.0~1.5cm6例),病变隆起较明显者行EMR术(19例),病变隆起不明显者行EMRC术(26例);切除后标本送检病理。结果43例抬举征阳性,内镜切除术后... 目的探讨直肠类癌内镜下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内镜下诊治直肠类癌45例(直径0.3~1.0cm39例,直径1.0~1.5cm6例),病变隆起较明显者行EMR术(19例),病变隆起不明显者行EMRC术(26例);切除后标本送检病理。结果43例抬举征阳性,内镜切除术后病理回报:42例标本残端无残留;1例抬举征阳性,内镜切除术后病理回报残端有残留,补做外科手术;2例抬举征阴性,切下标本后,病理结果阳性,补做外科手术;本组病例内镜下诊断准确率100%,内镜下切除根治率93.3%。结论经内镜诊治直肠类癌准确率高,安全、微创、痛苦小、费用低,应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类癌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内镜下黏膜吸引切除术 抬举征
下载PDF
万古霉素骨水泥力学性能及洗提特性
8
作者 宋宝东 谷长跃 +1 位作者 金景鹏 蒋维海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7-100,共4页
目的:探讨万古霉素加入国产骨水泥后的力学(机械性能)改变和缓释情况,以期指导临床应用。方法:依万古霉素含量不同从0g开始每组万古霉素含量增加0.5g直至3.0g共分为7组,分别与40g骨水泥混合。应用万能力学实验机测定万古霉素骨水泥的压... 目的:探讨万古霉素加入国产骨水泥后的力学(机械性能)改变和缓释情况,以期指导临床应用。方法:依万古霉素含量不同从0g开始每组万古霉素含量增加0.5g直至3.0g共分为7组,分别与40g骨水泥混合。应用万能力学实验机测定万古霉素骨水泥的压缩强度、弯曲模量和弯曲强度,并进行洗提实验。结果:40g骨水泥加入0~3.0g万古霉素洗提前的压缩强度无明显变化,洗提后含3.0g万古霉素的骨水泥压缩强度及弯曲强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各组万古霉素骨水泥的弯曲模量无明显变化。洗提实验中,各组在第1周释放万古霉素的量与骨水泥中万古霉素的含量呈递增关系。1周后万古霉素含量为1.5~2.0g时,骨水泥中释放万古霉素的量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并更趋于稳定。结论:万古霉素能有效地从骨水泥中持续释放,在万古霉素含量的选择上,可将40g骨水泥中加入1.5~2.0g万古霉素作为首选剂量,并且骨水泥的力学和物理性能有增强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万古霉素 感染 体外实验
下载PDF
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小切开联合内镜下乳头大气囊扩张术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金景鹏 李长锋 +6 位作者 王宗强 李凯 李丹丹 杨蕾 张宝刚 刘洋 张斌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7-100,共4页
目的评价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小切开联合内镜下乳头大气囊扩张术(EPLBD)治疗老年合并乳头旁憩室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探讨乳头旁憩室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9例70岁以上胆总管结石患者,按手术方法分为EST... 目的评价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小切开联合内镜下乳头大气囊扩张术(EPLBD)治疗老年合并乳头旁憩室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探讨乳头旁憩室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9例70岁以上胆总管结石患者,按手术方法分为EST组(103例)与EST联合EPLBD组(106例),EST联合EPLBD组按是否合并乳头旁憩室分为2组,比较2组的操作时间、结石一次取净率、碎石器使用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EST联合EPLBD组与EST组相比操作时间更短[(25.65±8.76)min比(35±6.67)rain,P=0.000],结石一次取净率更高(90.57%比83.50%,P=0.030),碎石器使用率更低(8.50%比55.34%,P=0.000),高淀粉血症发生率更高[(18/106)比(7/103),P=0.044],结石总取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23%比95.14%,P=0.700),乳头旁憩室的存在并未对ERCP结果和并发症产生差异性影响(P〉0.05)。结论对于老年胆总管结石的患者EST小切开联合EPLBD是安全有效的方法,乳头旁憩室的存在不影响该方法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括约肌小切开术 内镜下球囊扩张术
原文传递
针形刀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在老年胆总管结石病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金景鹏 李长锋 +3 位作者 孙晨 杨蕾 李丹丹 张斌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66-767,共2页
目的探讨针形刀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在老年胆总管结石病例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胆总管结石行针形刀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取石患者的病历资料,按年龄分为观察组(年龄≥70岁,n=52)与对照组(年龄<70岁,n=45),分别比较2... 目的探讨针形刀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在老年胆总管结石病例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胆总管结石行针形刀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取石患者的病历资料,按年龄分为观察组(年龄≥70岁,n=52)与对照组(年龄<70岁,n=45),分别比较2组的基线资料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97例针形刀乳头括约肌切开者,ERCP插管成功率为96.9%(94/97),高于同期我院常规插管成功率(91.2%)。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患者性别构成(P=0.656)、平均年龄(P<0.001)、胆总管平均直径(P=0.530)、胆总管结石平均直径(P=0.802)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出血发生率分别为5.8%(3/52)和2.2%(1/45)(P=0.621),穿孔发生率分别为3.8%(2/52)和2.2%(1/45)(P=1.000),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分别为13.5%(7/52)和8.9%(4/45)(P=0.479),胰腺炎发生率分别为3.8%(2/52)和2.2%(1/45)(P=1.000),死亡率分别为1.9%(1/52)和0(P=1.000)。结论针形刀乳头括约肌切开术作为困难插管的补救措施,在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病例中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病 括约肌切开术 内窥镜 老年人 安全性 针形刀
原文传递
miR-610通过调控缝隙连接α3蛋白的表达抑制人肺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11
作者 金景鹏 李长锋 +1 位作者 尤嘉琮 张斌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05-411,共7页
目的探讨miR-610对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应用real-imePCR法检测miR-610在高低不同转移潜能肺癌细胞株95D和95C中的表达。分别将miR-610模拟物和抑制物转染入95D和95C细胞,应用细胞计数盒8(CCK-8)法和5-溴-2’... 目的探讨miR-610对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应用real-imePCR法检测miR-610在高低不同转移潜能肺癌细胞株95D和95C中的表达。分别将miR-610模拟物和抑制物转染入95D和95C细胞,应用细胞计数盒8(CCK-8)法和5-溴-2’-脱氧尿苷(BrdU)掺入实验检测miR-610对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miR-610对肺癌细胞侵袭的影响。以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miR-610的潜在靶基因,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和Westernblot法验证miR-610对缝隙连接α3蛋白(GJA3)表达的调控作用。结果miR-610在低转移肺癌细胞95C中的表达水平是其在高转移肺癌细胞95D中的表达水平的(8.75±0.21)倍(P〈0.01)。空白对照组和转染miR-610抑制物组95C细胞的增殖细胞数分别为(37.41±2.39)%和(59.63±4.57)%,空白对照组和转染miR-610模拟物组95D细胞的增殖细胞数分别为(68.75±4.28)%和(46.13±3.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划痕24h和48h后,转染miR.610抑制物组95C细胞划痕的宽度分别为初始划痕宽度的(58.74±4.62)%和(34.63±2.73)%,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和转染miR-610抑制物对照组(均P〈0.01);转染miR-610模拟物组95D细胞划痕的宽度分别为初始划痕宽度的(88.59±6.92)%和(72.24±5.46)%,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转染miR-610模拟物对照组(均P〈0.01)。转染miR-610抑制物对照组、转染miR-610抑制物组95C细胞的侵袭细胞数分别为(112.4±10.6)个/空格和(161.8±12.5)个/空格,转染miR-610模拟物对照组、转染miR-610模拟物组95D细胞的侵袭细胞数分别为(178.4±12.3)个/空格和(76.7±5.8)个/空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miRanda软件预测、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和Westernblot法检测结果均表明,GJA3是miR-610调控的靶基因。结论miR-610通过调控GJA3的表达抑制肺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微小RNA610 95C细胞 95D细胞 细胞增殖 侵袭
原文传递
内镜下诊治结肠黏膜针尖样出血一例
12
作者 金景鹏 张斌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2年第12期714-715,共2页
患者男,74岁,既往乙型肝炎病史,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无消化道出血史,无长期道出血史,无长期吸烟、饮酒史。
关键词 消化道出血 结肠黏膜 针尖 诊治 内镜 乙型肝炎 长期吸烟 高血压
原文传递
以左氧氟沙星为基础的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健生 李长锋 +3 位作者 金景鹏 徐惠明 陈小芳 薛俊明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1年第21期4168-4170,共3页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以左氧氟沙星为基础的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分析。方法:112例通过快速尿素酶试验和13C-尿素呼气试验证实感染了幽门螺杆菌的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的患者入组本实验,患者被随机分为7d组(54例)和14d组(58例),...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以左氧氟沙星为基础的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分析。方法:112例通过快速尿素酶试验和13C-尿素呼气试验证实感染了幽门螺杆菌的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的患者入组本实验,患者被随机分为7d组(54例)和14d组(58例),接受包括雷贝拉唑(10mgb.i.d.)加左氧氟沙星(500mgq.d.)和阿莫西林(1000mgb.i.d.)的治疗,并进行6周的随访,治疗结束至少4周后通过13C-尿素呼气试验确定根除率。结果:幽门螺杆菌总的根除率为83.9%(ITT)和88.7%(PP)。7d组51名患者完成了治疗,其根除率为75.9%(ITT)、80.4%(PP),而14d组的根除率达到91.4%(ITT)、96.4%(PP),P<0.05。结论:包含雷贝拉唑、左氧氟沙星和阿莫西林的三联疗法对于根除幽门螺杆菌是有效的,但相同方案的14d疗法疗效明显优于7d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氧氟沙星 幽门螺杆菌 三联疗法 根除率
原文传递
胃镜辅助下置放小肠营养管126例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丹丹 张斌 +5 位作者 李长锋 杨蕾 张宝刚 金景鹏 张莹 赵天成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2年第5期285-286,共2页
通过肠内途径提供胃肠道营养支持对危重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临床上建立肠内营养途径的方法有多种,其中胃镜辅助下小肠营养管的置放以其直观、可靠、成功率高的优点为临床广泛应用。目前胃镜下置放营养管的方法亦有很多报道,本研究通... 通过肠内途径提供胃肠道营养支持对危重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临床上建立肠内营养途径的方法有多种,其中胃镜辅助下小肠营养管的置放以其直观、可靠、成功率高的优点为临床广泛应用。目前胃镜下置放营养管的方法亦有很多报道,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对比2种不同的胃镜辅助置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营养管 胃镜 置放 肠内营养途径 胃肠道营养支持 危重患者 置管方法 临床
原文传递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芬太尼用于食管静脉曲张内镜下套扎术监护性麻醉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凯 邹军 +3 位作者 金景鹏 刘洋 李龙云 张斌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88-392,共5页
目的探讨复合常规剂量芬太尼(1.0μg/kg)行食管静脉曲张内镜下套扎术监护性麻醉时右美托咪定的最佳剂量。方法60例择期行食管静脉曲张内镜下套扎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静脉注射芬太尼1.0μg/kg后,分别恒速静脉注射... 目的探讨复合常规剂量芬太尼(1.0μg/kg)行食管静脉曲张内镜下套扎术监护性麻醉时右美托咪定的最佳剂量。方法60例择期行食管静脉曲张内镜下套扎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静脉注射芬太尼1.0μg/kg后,分别恒速静脉注射负荷剂量为1.0μg/kg(D组,n=20)、1.5μg/kg(D2组,n=20)和2.0μg/kg(D,组,n=20)的右美托咪定,待改良OAAZS评分≥3分开始进镜治疗。对比各组的改良OAA/S评分变化情况、内镜操作和患者苏醒时间、患者和内镜医生满意度评分结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3组间一般状态、内镜操作时间及患者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改良OAA/S评分:进镜前D3组为(4.4±0.2)分,高于D1组的(3.4±0.5)分(P〈0.05)和D2组的(3.8±0.3)分(P〈0.05),D1组与D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5vainD,组为(4.5±0.3)分,也高于D1组的(3.5±0.6)分(P〈0.05)和D2组的(3.7±0.4)分(P〈0.05),D1组与D2组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即刻,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患者苏醒时间:D3组为(6.6±1.2)min,明显长于D1组的(3.1±0.9)min(P〈0.05)和D:组的(3.8±0.8)min(P〈0.05),D,组与D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内镜医生满意度评分:D,组为(8.0±0.8)分,明显低于D1组的(9.4±0.6)分(P〈0.05)和D3组的(9.5±0.5)分(P〈0.05),D2组与D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不良反应发生率:3组均无心动过速、高血压和低氧血症发生,低血压发生率无组间差异(P〉0.05);恶心、体动发生率D.组分别为30%(6/20)、15%(3/20),D2组均为5%(1/20),D3组均未发生,D,组恶心、体动发生率均明显高于D2组(P〈0.05)和D3组(P〈O.05),而D2组与D3,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3组心动过缓发生率为40%(8/20),Dl组未发生,D2组为10%(2/20),D3组明显高于D1组(P〈0.05)和D2组(P〈0.05),而D1组与D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1.0μg/kg芬太尼行食管静脉曲张内镜下套扎术监护性麻醉时,右美托咪定的最佳剂量为1.5μ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静脉曲张套扎术 右美托咪定 监护性麻醉
原文传递
乏氧与辐射联合诱导Smac过表达对A549细胞凋亡及细胞色素C和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长锋 张斌 +1 位作者 金景鹏 王志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787-1789,共3页
目的利用乏氧与辐射联合诱导Smac过表达,探讨其对A549细胞凋亡的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氯化钴(CoCl2)乏氧,细胞经x射线照射后分别利用膜联蛋白V(AnnexinV)-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试剂盒检测凋亡率,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目的利用乏氧与辐射联合诱导Smac过表达,探讨其对A549细胞凋亡的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氯化钴(CoCl2)乏氧,细胞经x射线照射后分别利用膜联蛋白V(AnnexinV)-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试剂盒检测凋亡率,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PCR)检测细胞色素C(Cytc)和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mRNA和Westernblot检测相应蛋白的表达。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01)、pcDNA3.1-Egr-1-Smac(pE—Smae)组、peDNA3.1-HRE/Egr-1-Smac(pH/E—Smac)组、2Gy、pE-Smac+2Gy和pH/E-Smac+2Gy组,按照常氧与乏氧处理。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常氧处理后,2Gy、pE.Smac+2Gy和pH/E.Smac+2Gy组细胞凋亡率、CytC和Caspase-3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5),凋亡率增加到4.72、7.33和7.67倍,CytC和Caspase-3mRNA表达分别增加到1.69、7.21、7.39倍和5.63、32.03、31.08倍;乏氧处理后,2Gy、pE-Smac+2Gy和pI-I/E—Smae+2Gy组细胞凋亡率、CytC和Caspase.3mRNA表达以及pH/E—Smac组凋亡率均显著增加(P〈0.05),凋亡率增加到1.76、2.54、2.89和5.83倍,CytC和Caspase-3nLRNA表达增加到2.35、6.20、13.69倍和3.93、13.67、19.08倍。与常氧处理比较,乏氧各组(Control和pE-Smac组CytCmRNA表达除外)凋亡率、CytC和Caspase-3mRNA均显著增加(P〈0.05)。常氧与乏氧处理时,各组Caspase.3前体无明显变化,而2Gy、pE.Smac+2Gy和pH/E—Smac+2Gy组CytC和断裂Caspase-3表达增加,且乏氧较常氧处理的CytC和断裂的Caspase-3表达增加。结论乏氧和辐射联合诱导的Smac过表达能诱导A549细胞凋亡率增加,其调控可能涉及到CytC—Caspase-3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 乏氧 A549细胞 细胞色素C
原文传递
经内镜诊治直肠类癌7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长锋 张斌 +4 位作者 李丹丹 杨蕾 张宝刚 金景鹏 张莹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0-111,共2页
直肠类癌是指发生于直肠黏膜内具有胺前体摄取和脱羧作用细胞的低度恶性肿瘤,其组织学结构像癌,具有潜在恶性的特点,生长缓慢,常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仅靠病史临床诊断困难。近年来,直肠类癌的发生有上升趋势,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对... 直肠类癌是指发生于直肠黏膜内具有胺前体摄取和脱羧作用细胞的低度恶性肿瘤,其组织学结构像癌,具有潜在恶性的特点,生长缓慢,常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仅靠病史临床诊断困难。近年来,直肠类癌的发生有上升趋势,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对改善预后有极重要的意义。我科自2002年9月到2009年5月间,内镜下诊治直肠类癌78例,现结合文献复习,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类癌 临床分析 诊治 内镜 低度恶性肿瘤 特异性临床表现 组织学结构 2009年
原文传递
内镜黏膜下隧道切除术治疗贲门固有肌层肿瘤一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马连君 李长锋 +6 位作者 孟祥博 金景鹏 李凯 杨蕾 张宝刚 李丹丹 张斌 《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 2015年第3期47-48,共2页
随着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及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atural orifice transluminal endoscopic surgery,NOTES)的进步和广泛应用[1],目前,内镜下隧道技术在贲门失弛缓症及消化道固有肌层来源的黏膜... 随着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及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atural orifice transluminal endoscopic surgery,NOTES)的进步和广泛应用[1],目前,内镜下隧道技术在贲门失弛缓症及消化道固有肌层来源的黏膜下肿瘤的治疗效果可以与外科手术相媲美,并且具有微创、有效、安全,术后恢复快及住院费用相对较低等优势.本文对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内镜中心内镜黏膜下隧道切除术(submucosal tunneling endoscopic resection,STER)治疗贲门固有肌层肿瘤[2]一例进行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贲门失弛缓症 黏膜下肿瘤 隧道切除术 固有肌层 治疗效果 ENDOSCOPIC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原文传递
乏氧/辐射双敏感启动子-Smac质粒联合X射线对乏氧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
19
作者 李长锋 金景鹏 +1 位作者 刘大海 张斌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87-590,共4页
目的 构建乏氧/辐射双敏感启动子(HRE/Egrl)介导Smac的表达载体,观察其在人肺腺癌A549细胞中常氧和乏氧条件下的表达特点和在乏氧条件下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 成功构建表达质粒pcDNA3.l-Egrl-Smac和pcDNA3.1-HRE/Egrl-Smac后转染A549细... 目的 构建乏氧/辐射双敏感启动子(HRE/Egrl)介导Smac的表达载体,观察其在人肺腺癌A549细胞中常氧和乏氧条件下的表达特点和在乏氧条件下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 成功构建表达质粒pcDNA3.l-Egrl-Smac和pcDNA3.1-HRE/Egrl-Smac后转染A549细胞,分别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Smac mRNA和蛋白表达;应用噻唑蓝(MTT)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变化.结果 常氧条件下,与对照组比较,2 Gy照射和转染质粒后进行2 Gy照射能显著增加A549细胞中Smac mRNA表达(P<0.05),且乏氧能显著增加这种效应(P<0.05);同时,Smac蛋白表达规律与mRNA表达规律相似.常氧和乏氧条件下,2 Gy照射和转染质粒后进行2 Gy照射细胞均较相同时间点对照组细胞增殖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且乏氧各组较常氧各组细胞增殖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乏氧和辐射均能诱导A549细胞中Smac表达增加,且联合2 Gy照射能显著抑制乏氧条件下A549细胞的增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 乏氧 肺腺癌 增殖
原文传递
胃间质瘤致幽门梗阻一例
20
作者 张斌 金景鹏 +1 位作者 孙立波 赵天成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3年第9期534-534,共1页
患者女,76岁,因“无明显诱因下呕吐胃内容物伴上腹部疼痛3d”入院。既往脑血栓病史20余年,右侧肢体运动感觉障碍8年。
关键词 幽门梗阻 胃间质瘤 上腹部疼痛 胃内容物 感觉障碍 肢体运动 脑血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