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化降脂策略对多支血管病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
1
作者 金智丽 吴青青 +4 位作者 吴晓燕 陈明 范永臻 鲁志兵 王海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74-579,共6页
目的:探讨强化降脂策略对多支血管病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8月至2020年11月期间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心内科接受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多支血管病变ACS患者136例,将其分为强化降脂组[3个月... 目的:探讨强化降脂策略对多支血管病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8月至2020年11月期间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心内科接受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多支血管病变ACS患者136例,将其分为强化降脂组[3个月内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控制<1.0mmol/L,且12个月内持续达标,n=69]和标准降脂组(12个月内将LDL-C逐渐控制<1.4 mmol/L,n=67)。观察两组患者出院后12个月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脂蛋白(a)[Lp(a)]水平的变化趋势,比较两组患者出院12个月时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心原性死亡、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和脑卒中)发生情况。结果:强化降脂组与标准降脂组患者入院时的基线资料相似,基线TC、TG、LDL-C、HDL-C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出院3个月时,与入院时相比,强化降脂组患者的TC、TG、LDL-C、Lp(a)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HDL-C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标准降脂组患者的TC、LDL-C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TG、HDL-C和Lp(a)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出院3、6、12个月时,强化降脂组患者的TC、LDL-C水平均明显低于标准降脂组(P均<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出院12个月时,强化降脂组的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标准降脂组(2.90%vs.14.93%,χ2=6.090,P=0.014)。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与标准降脂策略相比,强化降脂策略可显著降低多支血管病变ACS患者出院12个月时的MACE发生风险(HR=0.177,95%CI:0.037~0.838,P=0.029)。结论:在多支血管病变ACS患者中,与标准降脂策略相比,强化降脂策略很可能会降低短期MACE发生风险,未来需要开展大规模的前瞻性多中心研究来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 强化降脂策略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妊娠高血压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救治1例并文献复习
2
作者 金智丽 曾子悦 +5 位作者 熊维 荣凌 柴玉琼 陈明 王海蓉 鲁志兵 《医学新知》 CAS 2023年第6期457-462,共6页
妊娠高血压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具有一定挑战性。本文讨论1例34岁妊娠高血压患者突发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下壁)时的救治难点,提供成功救治危及该高龄孕产妇与胎儿的心血管重疾的经验与依据。本文同时检索国内外类似病例报道,冀... 妊娠高血压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具有一定挑战性。本文讨论1例34岁妊娠高血压患者突发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下壁)时的救治难点,提供成功救治危及该高龄孕产妇与胎儿的心血管重疾的经验与依据。本文同时检索国内外类似病例报道,冀以探讨此类少见但风险极高的孕产妇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处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妊娠高血压 冠脉瘤样扩张 血栓
下载PDF
移动PBL教学法在CPPT见习教学中的效果分析
3
作者 彭利 金智丽 +3 位作者 赵秋 雷红 王海蓉 鲁志兵 《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第4期49-52,共4页
目的开发移动技术支持下的“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并分析其在心血管专业临床病理、病理生理及治疗(clinical pathology,pathophysiology and therapy,CPPT)见习教学中的实施效果,为提高临床PBL教学质量... 目的开发移动技术支持下的“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并分析其在心血管专业临床病理、病理生理及治疗(clinical pathology,pathophysiology and therapy,CPPT)见习教学中的实施效果,为提高临床PBL教学质量提供参考。方法研究对象为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在武汉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心内科见习的临床医学专业(2018级五年制、2018级5+3、2018级八年制)本科学生,共183名学生,同一批学生前后分别采用CPPT课程和移动PBL教学法。教学评估标准为理论考核成绩和教学过程满意度调查。结果通过移动PBL-APP教学形式培养后的见习生理论考核成绩(78.22±11.37)分高于见习前CPPT课程考核成绩(73.57±9.8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班级间见习后成绩较见习前趋于减小,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移动PBL教学法获得了较高的教学满意度。结论在CPPT心血管内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移动PBL教学法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巩固理论知识、增加学习积极性和提高临床思维能力,提高医学生培养的整体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教育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 CPPT 教学效果 见习教学 移动教学
下载PDF
盛夏时节防中暑
4
作者 金智丽 《健康生活》 1998年第7期12-12,共1页
盛夏,热浪滚滚,暑气袭人。中暑是夏季常见病之一。主要是由于在高温环境中,人体的体温调节失去平衡,使机体大量蓄热,水盐代谢紊乱而发生。夏季在露天下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或顶着烈日长途步行,或在室内高温操作,而缺乏散热降温的条件,... 盛夏,热浪滚滚,暑气袭人。中暑是夏季常见病之一。主要是由于在高温环境中,人体的体温调节失去平衡,使机体大量蓄热,水盐代谢紊乱而发生。夏季在露天下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或顶着烈日长途步行,或在室内高温操作,而缺乏散热降温的条件,或由于夏季睡眠不足,休息安排不当,以致疲劳过度,以及年老体弱,过量饮酒等不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盛夏时节 水盐代谢紊乱 高温环境 先兆中暑 体温调节 夏季常见病 繁重的体力劳动 重症中暑 高温操作 不利因素
下载PDF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对老年房颤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5
作者 程艳然 王君 +3 位作者 金智丽 王玲 熊维 王海蓉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7期786-790,共5页
目的:探讨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对老年房颤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5月武汉市某三甲医院收治的90例老年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行常规诊疗,观察组在常规... 目的:探讨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对老年房颤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5月武汉市某三甲医院收治的90例老年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行常规诊疗,观察组在常规诊疗基础上加以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负性情绪、治疗依从性及心肺功能指标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最大心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最大通气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房颤患者经过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干预,能够减轻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 老年房颤 负性情绪 心肺功能
原文传递
心脏收缩力调节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熊维 金智丽 +4 位作者 罗虹 程艳然 吴晓燕 鲁志兵 王海蓉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3年第2期246-252,共7页
大量不符合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条件的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在指南指导的药物治疗同时,将有新的器械疗法——心脏收缩力调节器(CCM)可供选择。CCM有助于CHF患者逆转心室重构,改善生活质量。目前,国际上CCM治疗已有超过6 000例的临床应... 大量不符合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条件的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在指南指导的药物治疗同时,将有新的器械疗法——心脏收缩力调节器(CCM)可供选择。CCM有助于CHF患者逆转心室重构,改善生活质量。目前,国际上CCM治疗已有超过6 000例的临床应用,并完成了一系列临床研究,但国内CCM治疗病例数及相关文献较少。本文综合近年国内外研究资料,介绍CCM治疗的基本原理、常见不良事件及应用前景,以期为国内开展CCM临床应用及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心脏收缩力调节器 综述
原文传递
急性心肌梗死的NETosis模式与免疫特点的综合分析
7
作者 曾子悦 朱浩彦 +6 位作者 金智丽 陶密 吴家贺 郑蒙 王海蓉 蔡焕焕 鲁志兵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3年第8期933-941,共9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NETosis模式及免疫特点,并开发早期监测工具。方法:利用加权相关网络分析(WGCNA)从GEO数据库的GSE60993、GSE48060和GSE61144数据集中筛选出与AMI相关性最高的基因模块。然后对该模块的基因进行...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NETosis模式及免疫特点,并开发早期监测工具。方法:利用加权相关网络分析(WGCNA)从GEO数据库的GSE60993、GSE48060和GSE61144数据集中筛选出与AMI相关性最高的基因模块。然后对该模块的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并与NETosis相关基因取交集,以获得AMI患者与免疫相关的NETosis基因(NRGs)。用三种机器学习算法(LASSO、SVM-RFE、RF)识别枢纽基因(Hub基因)。在GSE66360数据集中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分析和箱线图对Hub基因的诊断性能进行评估。采用共识聚类算法对AMI的NETosis进行非监督聚类分析。用单样本基因集富集分析(ssGSEA)和基因集变异分析(GSVA)分别评价免疫浸润活性。最后,进一步构建了比格犬AMI诊断模型,并用qRT-PCR方法验证Hub基因。结果:共鉴定出11个NRGs,筛选出4个与免疫微环境密切相关的Hub基因,它们对AMI具有较高的诊断效率。同时,本研究通过犬AMI模型验证了Hub基因的准确性。结论:NRGs不仅与AMI的免疫微环境密切相关,而且可以作为一种有效诊断性生物标志物,为进一步探讨AMI的发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NETosis 免疫特征 生物信息学分析 生物标志物
原文传递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现状和影响因素 被引量:10
8
作者 宋文豪 干学东 +6 位作者 张琳 涂佩 龚瑶 金智丽 宁彪 刘辉强 王海蓉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0年第3期464-467,共4页
目的:分析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住院患者的抗凝治疗现状和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住院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315例,依据CHA2DS2-VASc和HAS-BLED评分对卒中风险和出血风险进行评估,比较不同危... 目的:分析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住院患者的抗凝治疗现状和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住院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315例,依据CHA2DS2-VASc和HAS-BLED评分对卒中风险和出血风险进行评估,比较不同危险分层的抗凝治疗情况。结果:纳入非瓣膜性房颤患者315例,年龄(73. 76±10. 95)岁。入选病人CHA2DS2-VASc评分(3. 51±1. 66)分,卒中高危组271例(86. 0%),卒中中危组30例(9. 5%)。HAS-BLED评分(2. 25±1. 01)分,高出血风险组134例(42. 5%),低出血风险组181例(57. 5%)。卒中高危住院病人的抗凝治疗率为41. 7%,其中华法林使用率41. 6%,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使用率58. 4%。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合并冠心病、射频消融术后对抗栓治疗方案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目前NVAF住院患者的抗凝治疗与指南推荐有一定的差距,需严格按危险分层加强抗凝药物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抗凝 出血
原文传递
Malat1通过激活p38 MAPK/p53信号通路调控缺氧/复氧AC16心肌细胞凋亡 被引量:5
9
作者 龚瑶 金智丽 +4 位作者 涂佩 宋文豪 宁彪 刘辉强 王海蓉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0年第5期715-719,共5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肺癌代谢相关转录本1(Malat1)对缺氧/复氧(H/R)诱导的人AC16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构建AC16心肌细胞H/R模型,采用pcDNA3.1-Malat1、si-Malat1质粒转染细胞的方式调控Malat1的表达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肺癌代谢相关转录本1(Malat1)对缺氧/复氧(H/R)诱导的人AC16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构建AC16心肌细胞H/R模型,采用pcDNA3.1-Malat1、si-Malat1质粒转染细胞的方式调控Malat1的表达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细胞中Malat1、p38、p53、促凋亡基因Bax、Caspase-3及抑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p38蛋白、磷酸化p38蛋白(p-p38)、p53蛋白、磷酸化p53蛋白(p-p53)的表达。结果:Malat1过表达增加了H/R处理所致心肌细胞内促凋亡相关基因Bax、Caspase 3及其蛋白的表达,而减少了抑凋亡相关基因Bcl-2及其蛋白的表达,同时p38、p-p38及p53、p-p53蛋白表达水平也显著上升。以上表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alat1可通过调控p38 MAPK/p53信号通路激活的方式参与调控H/R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lat1 P38 MAPK 心肌细胞 缺氧 复氧
原文传递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嗜酸粒细胞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10
作者 涂佩 干学东 +5 位作者 宋文豪 龚瑶 金智丽 宁彪 刘辉强 王海蓉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9年第2期280-283,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浆中嗜酸粒细胞数量的变化及其与心肌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5月来我院就诊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100例,同期诊断为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100例。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浆中嗜酸粒细胞数量的变化及其与心肌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5月来我院就诊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100例,同期诊断为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100例。比较两组间嗜酸粒细胞数量差异,同时将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根据高敏肌钙蛋白I(hs-TNI)是否大于50 000分为两组,比较两组间嗜酸粒细胞数量的差异。结果:STEMI患者与SAP患者相比,嗜酸粒细胞比值及绝对值更低;STEMI患者中根据hs-TNI分组,hs-TNI更高组嗜酸粒细胞更低。结论:STEMI患者嗜酸粒细胞更低,嗜酸粒细胞与hs-TNI呈负相关,嗜酸粒细胞越低者其心肌损伤越严重,预后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嗜酸粒细胞 高敏肌钙蛋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