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oop技术矫转法对复杂性下腔静脉滤器取出的技巧及应用效果分析
1
作者 胡杰 乔茂林 +12 位作者 田琴琴 王恒 闫盛 赵文博 史勇斌 师佩璐 邢淼 李海峰 金海将 王平 常文凯 王玉文 董红霖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9-294,共6页
目的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我们发明了loop技术矫转法应用于复杂性下腔静脉滤器的取出,本文探讨该技术应用的技巧和优势。方法 回顾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管外科行下腔静脉滤器取出的4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手术... 目的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我们发明了loop技术矫转法应用于复杂性下腔静脉滤器的取出,本文探讨该技术应用的技巧和优势。方法 回顾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管外科行下腔静脉滤器取出的4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手术时间和术中辐射量为评判指标,比较标准滤器取出术、loop技术矫转法和loop配合其他技术的优劣。结果 Loop技术矫转法术中辐射剂量及手术时长均显著低于loop联合其他辅助技术(P<0.000 1)。结论 Loop技术矫转法对于复杂性下腔静脉滤器的取出,尤其是严重倾斜、回收钩贴壁的滤器,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辐射剂量,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实用性,器械简单、可单人操作,利于开展,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静脉滤器 辐射剂量 装置取出
下载PDF
纳米尿激酶的性状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金海将 张皓 +1 位作者 张柏根 孙敏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2期7839-7842,共4页
背景:尿激酶半衰期短,需持续大量给药,并发症也不小,故有必要研制具有缓释作用的溶栓药物。目的:了解包载尿激酶的水溶性壳聚糖纳米粒子的性状。方法:将壳聚糖和三聚磷酸钠以离子凝集法制备尿激酶纳米粒子后,用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采用... 背景:尿激酶半衰期短,需持续大量给药,并发症也不小,故有必要研制具有缓释作用的溶栓药物。目的:了解包载尿激酶的水溶性壳聚糖纳米粒子的性状。方法:将壳聚糖和三聚磷酸钠以离子凝集法制备尿激酶纳米粒子后,用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采用粒径仪测纳米粒子粒径,酶标仪比色法测粒子包封率,纳米粒子冻干法测其载药量,并检测体内外纳米粒子缓释特性。结果与结论:当壳聚糖、三聚磷酸钠、尿激酶的质量比为7∶1∶1时,不仅溶液稳定,形成的纳米粒子粒径小,而且包封率和载药量均合适。制备出包封率最高达94.8%的尿激酶纳米粒子,载药量为14.5%,此时平均粒径236nm,透射电镜观察示粒子形态较规则,呈球形;粒子具有较好的缓释性能;表明将尿激酶包被于纳米粒子中,避免了消化酶的直接作用,延长了半衰期,不仅在体内能保持较长时间的活性,而且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 水溶性壳聚糖 尿激酶纳米粒子 包封率 离子交联法 缓释
下载PDF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溶栓治疗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2
3
作者 金海将 张皓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0年第3期317-320,共4页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疾病,近年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发病部位下肢多于上肢。对DVT的治疗是,清除血栓,回复下肢深静脉的通畅血流,最大限度地保留瓣膜功能;预防肺栓塞(puhnonaryembolism,PE...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疾病,近年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发病部位下肢多于上肢。对DVT的治疗是,清除血栓,回复下肢深静脉的通畅血流,最大限度地保留瓣膜功能;预防肺栓塞(puhnonaryembolism,PE):减少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syndrome,PTS)的发生;预防血栓复发,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性静脉炎 血栓溶解疗法 导管消溶术 血栓溶解剂
下载PDF
纳米尿激酶的制备 被引量:1
4
作者 金海将 孙敏莉 +1 位作者 张柏根 张皓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0年第4期223-227,共5页
目的制备包载尿激酶(UK)的壳聚糖纳米粒子并探讨制备最佳条件。方法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纳米粒子;并运用酶标仪比色法测试UK药物的包封率,分析了一系列条件如磁力搅拌转速及时间、底物质量比、超声时间及功率、UK用量等条件对包封率的影... 目的制备包载尿激酶(UK)的壳聚糖纳米粒子并探讨制备最佳条件。方法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纳米粒子;并运用酶标仪比色法测试UK药物的包封率,分析了一系列条件如磁力搅拌转速及时间、底物质量比、超声时间及功率、UK用量等条件对包封率的影响,找出包封率最高的条件;纳米粒子冻干测其载药量;用粒径仪测其粒径;最后运用超滤离心法纯化载药纳米粒子。结果在室温下,将三聚磷酸钠(TPP)溶液(浓度为0.6g/L)逐滴加入包含1mgUK量的水溶性壳聚糖(WCS)溶液中(浓度为1g/L),搅拌速度为800r/min,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60min,后在冰浴条件下超声30s,功率10W,成功制备出包封率及纯度均较高载UK纳米粒子,此纳米粒子载药量为14.5%。结论采用最简便的方法,经济无毒生物兼容性好的材料制备了高稳定性、高包封率的水溶性UK纳米粒子悬液,为下一步实验研究做好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 水溶性壳聚糖 尿激酶纳米粒子 包封率 离子交联法
下载PDF
缓释纳米尿激酶的制备
5
作者 金海将 张皓 +1 位作者 张柏根 孙敏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62-865,共4页
目的制备包载尿激酶的水溶性壳聚糖(WSC)纳米粒子,观察纳米尿激酶的活性。方法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包载尿激酶的WSC纳米粒子;检测尿激酶纳米粒子的包封率,分析WSC与三聚磷酸钠质量比、尿激酶浓度、磁力搅拌速度和时间、超声时间和功率等... 目的制备包载尿激酶的水溶性壳聚糖(WSC)纳米粒子,观察纳米尿激酶的活性。方法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包载尿激酶的WSC纳米粒子;检测尿激酶纳米粒子的包封率,分析WSC与三聚磷酸钠质量比、尿激酶浓度、磁力搅拌速度和时间、超声时间和功率等条件对包封率的影响,获得包封率最高的制备条件;粒径仪测量尿激酶纳米粒子粒径;超滤离心法纯化尿激酶纳米粒子,注入新西兰兔体内(纳米尿激酶组),于不同时间点取血测定尿激酶活性,以注射单纯尿激酶的动物作为对照组。结果室温下,将三聚磷酸钠溶液(0.6 g/L)滴加入包含尿激酶(1 mg/10 mL)的WSC溶液(1.0 g/L),磁力搅拌速度800 r/min,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60 min,冰浴条件下超声30 s(功率10 W),成功制备出包封率为94.8%的尿激酶纳米粒子;对照组血尿激酶活性达到峰值后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纳米尿激酶组血尿激酶活性达到峰值后仍保持较高水平。结论成功制备了包载尿激酶的WSC纳米粒子,纳米尿激酶具有缓释功能并保持了尿激酶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壳聚糖 尿激酶纳米粒子 包封率 离子交联法
下载PDF
尿纤维蛋白原对造影剂肾病的早期预测价值的评估
6
作者 肖明洁 董红霖 +10 位作者 张玮 杜田 闫盛 常文凯 胡杰 王平 王玉文 金海将 李海峰 师佩璐 田琴琴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5年第Z1期164-169,共6页
目的试验旨在检测Fg(Fibrinogen,纤维蛋白原)含量在造影剂暴露患者尿液中的变化,评估其对造影剂肾病的早期诊断价值,并分析造影剂肾病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100名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因治疗需要应用造影剂患者的临床... 目的试验旨在检测Fg(Fibrinogen,纤维蛋白原)含量在造影剂暴露患者尿液中的变化,评估其对造影剂肾病的早期诊断价值,并分析造影剂肾病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100名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因治疗需要应用造影剂患者的临床资料,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每位入组患者暴露于造影剂前2小时、暴露于造影剂后2、12、24小时尿液中Fg含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暴露于造影剂前24小时以及暴露于造影剂48小时后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按照术后是否发生造影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分为CIN组和非CIN组。按照需要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卡方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Pearson相关、Spearman相关、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00例入组患者中有6例发生造影剂肾病,发病率6%。整体样本尿Fg含量暴露后2小时开始升高(P<0.05)12小时达高峰(P<0.05),24小时后降至基线水平(P<0.05)。在暴露后12、24小时,CIN组尿Fg含量显著性高于非CIN组(P<0.05),尿Fg含量均与SCr水平正相关(r=0.245,P=0.017;r=0.241,P=0.019)。ROC曲线分析显示,暴露后12小时尿Fg的曲线下面积为0.739,取截断点为12.16 ng/ml时诊断造影剂肾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6.7%和73.4%。肾功能不全(χ2=14.93,P<0.05)、高脂血症(χ2=3.04,P<0.05)、感染(χ2=4.54,P<0.05)、年龄≥70岁(χ2=3.13,P<0.05),造影剂剂量150~300 ml(χ2=5.42,P<0.05)为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结论尿Fg最早可暴露于造影剂后2小时出现升高,可能作为早期造影剂肾损伤的生物标志物。肾功能不全、高脂血症、伴发感染、年龄>70岁患者使用造影剂以及造影剂剂量≥150 ml时应该注意造影剂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影剂肾损伤 纤维蛋白原 生物标志物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溶栓药物缓释制剂的研究与评价
7
作者 金海将 张皓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9期2081-2083,共3页
溶栓是血栓性疾病的治疗方法之一。但以往溶栓药物因其半衰期短、需反复或持续使用而致剂量过大引起出血并发症等,其缓释制剂应运而生,理想的溶栓药物缓释制剂是具备缓释药物和靶向性双重功能,药物缓慢释放,半衰期长,
关键词 药物缓释制剂 溶栓药物 药物缓慢释放 血栓性疾病 出血并发症 治疗方法 剂量过大 持续使用
原文传递
经皮吸栓与开放取栓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金海将 常文凯 +2 位作者 史勇斌 李海峰 董红霖 《中华血管外科杂志》 2021年第4期266-271,共6页
目的比较经皮吸栓与开放取栓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AVG)急性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35例行AVG的肾衰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期间共记录AVG急性血栓事件68例次。根据对AVG急性血栓处理... 目的比较经皮吸栓与开放取栓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AVG)急性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35例行AVG的肾衰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期间共记录AVG急性血栓事件68例次。根据对AVG急性血栓处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经皮吸栓组(30例次)和开放取栓组(38例次)。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初级通畅率等。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通畅率采用生存曲线分析。结果经皮吸栓组较开放取栓组手术花费少[(15601±1052)元比(21058±2274)元,t=13.719,P=0.038],手术时间短[(1.5±0.5)h比(2.5±0.5)h,t=8.011,P=0.012],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10.0%比52.6%,P=0.013)。两组都未发生症状性肺栓塞。经皮吸栓组和开放取栓组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3.3%与94.7%,χ^(2)=0.059,P=0.532)。开放取栓组3、6、9、12个月初级通畅率分别为100%(38/38)、86.8%(33/38)、71.1%(27/38)、63.2%(24/38),经皮吸栓组分别为100%(30/30)、83.3%(20/30)、66.7%(25/30)、56.7%(17/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1)。结论治疗AVG急性血栓形成时,经皮吸栓与开放取栓的手术成功率和初级通畅率方面相当,在手术花费、手术时间和手术并发症方面经皮吸栓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初级通畅率 开放取栓 经皮吸栓
原文传递
合并流出道狭窄的腹主动脉瘤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9
作者 师佩璐 董红霖 +7 位作者 胡杰 田琴琴 李刚 王玉文 常文凯 王平 李海峰 金海将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68-969,共2页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通常被定义为腹主动脉直径至少超过正常预期直径50%的永久性扩张.或肾下腹主动脉直径〉130mm。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动物模型 流出道狭窄 主动脉直径 AORTIC 永久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