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镁同位素示踪大陆风化:进展与挑战
1
作者 李臣子 金章东 +2 位作者 苟龙飞 徐阳 张飞 《地球环境学报》 CSCD 2024年第1期15-29,共15页
大陆风化制约着地表物质循环及其从陆地向湖泊/海洋的迁移,并通过消耗大气CO_(2)调节不同时间尺度的全球碳循环和气候变化,因此如何有效示踪大陆风化是地球表生过程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之一。镁(Mg)无化合价变化,不涉及氧化还原作用,主... 大陆风化制约着地表物质循环及其从陆地向湖泊/海洋的迁移,并通过消耗大气CO_(2)调节不同时间尺度的全球碳循环和气候变化,因此如何有效示踪大陆风化是地球表生过程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之一。镁(Mg)无化合价变化,不涉及氧化还原作用,主要赋存于硅酸盐岩和碳酸盐岩中,并且在表生地质过程中Mg同位素通常会发生显著的同位素分馏,这些优势赋予Mg同位素体系具备示踪大陆风化的广阔潜力。随着质谱技术的不断提高,高精度Mg同位素分析技术经历了快速且成熟的发展,并在示踪大陆风化作用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风化体系中Mg的来源和同位素分馏的制约要素争议颇多,尚未达成共识。本文从Mg的储库、风化壳、流域体系、室内实验和模型模拟等方面综述了目前Mg同位素示踪大陆风化的研究进展与存在的挑战。最后指出,在示踪大陆风化方面,Mg同位素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建议细化岩石/矿物溶解及形成实验、大小流域相结合、加强多同位素体系联用并相互补充与验证,以及加强计算模型模拟,以此来约束Mg同位素示踪大陆风化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同位素 大陆风化 碳循环 地球化学示踪
下载PDF
岱海地区近400年来的“尘暴”事件——来自岱海沉积物粒度的证据 被引量:37
2
作者 金章东 王苏民 +4 位作者 沈吉 张恩楼 王建 陈晔 陈仕涛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93-198,共6页
根据高分辨率的岱海沉积物粒度分布的中值粒径和粗颗粒含量 ,结合区域降水、历史记载资料 ,重建了内蒙古岱海地区近 4 0 0年来发生的尘暴事件 .结果表明 ,尘暴事件是受冬、夏季风的相对强弱制约的 .大量尘暴事件频发于小冰期干冷的气候... 根据高分辨率的岱海沉积物粒度分布的中值粒径和粗颗粒含量 ,结合区域降水、历史记载资料 ,重建了内蒙古岱海地区近 4 0 0年来发生的尘暴事件 .结果表明 ,尘暴事件是受冬、夏季风的相对强弱制约的 .大量尘暴事件频发于小冰期干冷的气候条件下 ,表现为中值粒径大 ,粗颗粒含量高 .在转暖的现代气候下 ,尘暴事件很少 ,中值粒径也随之降低 .但是近十几年尘暴事件又呈上升趋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分布 中值粒径 尘爆 内陆湖泊 沉积物
下载PDF
岱海的“中世纪暖期” 被引量:40
3
作者 金章东 沈吉 +1 位作者 王苏民 张恩楼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09-216,共8页
内蒙古岱海沉积物近 2 2 0 0a来Rb/Sr比值、CaCO3和有机碳含量的变化展现了包括中世纪暖期 (MWP)及小冰期 (LIA)等典型气候事件在内的环境演化过程 ,总体表现为暖期的沉积物Rb/Sr比值低、冷期的则高 ;CaCO3和有机碳含量则相反 .这里 ,... 内蒙古岱海沉积物近 2 2 0 0a来Rb/Sr比值、CaCO3和有机碳含量的变化展现了包括中世纪暖期 (MWP)及小冰期 (LIA)等典型气候事件在内的环境演化过程 ,总体表现为暖期的沉积物Rb/Sr比值低、冷期的则高 ;CaCO3和有机碳含量则相反 .这里 ,以单一流域化学风化记录表明我国北方存在明显的中世纪暖期 ,发生时间约 90 0 - 12 0 0aB P ,主要环境特征表现为流域化学风化的显著增强 (低Rb/Sr比值 )、生物生产力逐步提高 (高有机碳 )、湖泊水位大幅度抬升的湖泊沉积记录 ,其间经历的化学风化是近两千年内最强的 ,并且其发生时间与全球其他地区基本一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沉积 化学风化 气候变迁 中世纪暖期 岱海 古气候 有机碳
下载PDF
湖泊沉积物中元素相态的连续提取分析——以岱海为例 被引量:13
4
作者 金章东 邹成娟 +3 位作者 李福春 王苏民 沈吉 梁文波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7-53,共7页
如何利用湖泊/海洋沉积物地球化学代用指标有效地指示环境很大程度取决于元素的来源及其在沉积物中赋存形态的确定.对位于半干旱区的内蒙古岱海14个沉积物样品的连续提取实验及18个元素在水可溶态、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 如何利用湖泊/海洋沉积物地球化学代用指标有效地指示环境很大程度取决于元素的来源及其在沉积物中赋存形态的确定.对位于半干旱区的内蒙古岱海14个沉积物样品的连续提取实验及18个元素在水可溶态、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物结合态及残留态等六种赋存相态中含量变化进行了测试和研究,结合沉积物的矿物组成,结果表明在岱海流域内只经历了较弱的化学风化过程,除了Ca和Sr外,其他元素主要赋存于残留态中,只发生了很小程度的活化溶解.受元素亲合性和湖水物理化学状态的制约,出溶的Sr与Ca的赋存相态基本一致,而出溶的Pb、Be、Co、Cu、K、Mn、Fe等元素则与自生碳酸盐、有机质表现出一定的亲合性.元素在不同赋存相态中分布为地球化学环境代用指标的提取和解释提供了机理性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合态 代用指标 出溶 岱海 赋存 湖泊沉积物 地球化学 亲合性 残留 半干旱区
下载PDF
德兴斑岩铜矿成矿过程的氧、锶、钕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30
5
作者 金章东 朱金初 李福春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41-349,共9页
为探讨德兴铜厂斑岩铜矿床成矿热液流体的来源、作用范围、时空演化及Cu在热液流体中的行为和迁移方向等重要问题 ,对采集于该矿床南部不同蚀变程度的岩石进行了氧、锶、钕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 ,虽然与铜厂斑岩铜矿成矿过程有关的热液... 为探讨德兴铜厂斑岩铜矿床成矿热液流体的来源、作用范围、时空演化及Cu在热液流体中的行为和迁移方向等重要问题 ,对采集于该矿床南部不同蚀变程度的岩石进行了氧、锶、钕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 ,虽然与铜厂斑岩铜矿成矿过程有关的热液流体至少有 3种 ,包括高温岩浆流体、来自深部围岩的非岩浆流体和大气降水 ,但是起主导作用的是岩浆流体。钕、锶同位素在空间上的变化表明 ,在成矿流体形成及演化过程中 ,锶同位素值由斑岩体内部向围岩接触带有规律地升高 (0 .70 5→ 0 .711) ,指示了矿床是因热液流体将成矿元素从岩体内部迁移到接触带附近富集而成的 ,它符合斑岩铜矿的正岩浆模式。而钕同位素则相对稳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斑岩铜矿床 成矿过程 热液流体 示踪 钕同位素 成矿元素
下载PDF
早全新世降温事件的湖泊沉积证据 被引量:21
6
作者 金章东 沈吉 +1 位作者 王苏民 张恩楼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1-18,共8页
我国华北干旱—半干旱区封闭湖泊流域化学风化历史记录了全新世以来次级的气候环境波动过程。高精度的沉积物地球化学、物理及生物参数变化表明 ,在全新世早 -中期过渡阶段存在一次强降温气候事件 ,具体表现为流域化学风化减弱 (高Rb/Sr... 我国华北干旱—半干旱区封闭湖泊流域化学风化历史记录了全新世以来次级的气候环境波动过程。高精度的沉积物地球化学、物理及生物参数变化表明 ,在全新世早 -中期过渡阶段存在一次强降温气候事件 ,具体表现为流域化学风化减弱 (高Rb/Sr比 )、湖泊产生力减弱 (低有机碳 )以及湖泊水位下降。虽然该事件的寒冷程度比YoungerDryas弱 ,但是其与来自湖沼 (包括北极、非洲、北美、西欧、青藏高原、祁连山等 )、海洋 (如北大西洋、地中海、加勒比海等 )、欧 -美大陆生物组合、极地冰芯等在内的环境记录的冷事件发生时间基本一致 ,集中发生于 8.0~ 8.5kaB .P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全新世 湖泊沉积 干旱-半干旱地区 气候事件 古气候
下载PDF
内陆湖泊流域的化学风化及气候变化——以内蒙古岱海为例 被引量:9
7
作者 金章东 王苏民 +4 位作者 沈吉 季峻峰 李福春 卢新卫 张恩楼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2-46,共5页
利用湖泊沉积物中Rb/Sr值来反映受古气候制约的流域陆地化学风化率的变化,并恢复了岱海近400a以来以小冰期为特征的、具有100a准周期(经谱分析)的气候波动历史。通过磁化率、粘土矿物含量和种类的综合分析,确证了湖泊沉积物中Rb/Sr值的... 利用湖泊沉积物中Rb/Sr值来反映受古气候制约的流域陆地化学风化率的变化,并恢复了岱海近400a以来以小冰期为特征的、具有100a准周期(经谱分析)的气候波动历史。通过磁化率、粘土矿物含量和种类的综合分析,确证了湖泊沉积物中Rb/Sr值的变化可以用来重建流域内化学风化率及与其相应的古气候演化过程,是湖泊沉积记录中具有比磁化率更明确气候意义的有效代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湖泊 化学风化率 铷/银值 古气候变迁 湖泊沉积物 磁化学
下载PDF
江西德兴斑岩铜矿田断裂分形研究 被引量:44
8
作者 金章东 卢新卫 张传林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7-62,共6页
本文将分形几何学的原理和方法应用于江西德兴斑岩铜矿田三组断裂系统的二维平面分布特征研究,发现在研究的标度范围内不仅具有统计自相似性,而且不同矿区子区域具有不同的分维数D值。矿化岩体产出部位分维值明显高于整个矿田分维值,NE... 本文将分形几何学的原理和方法应用于江西德兴斑岩铜矿田三组断裂系统的二维平面分布特征研究,发现在研究的标度范围内不仅具有统计自相似性,而且不同矿区子区域具有不同的分维数D值。矿化岩体产出部位分维值明显高于整个矿田分维值,NE向断裂体系分维值略高于WNW向体系分维值。结合断裂产状、时代、穿切关系与岩体侵入部位对比可知,分维值越高,越有利于矿床形成,矿床规模也越大,其中NE向和WNW向断裂体系起主导控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 断裂体系 斑岩铜矿 铜矿田
下载PDF
全新世岱海流域化学风化及其对气候事件的响应 被引量:16
9
作者 金章东 王苏民 +1 位作者 沈吉 宋俊峰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9-36,共8页
通过对岱海12.08m沉积岩芯210Pb和AMS-14C精确定年及地球化学、物理指标的综合分析,重建了包括8.2ka冷期、中世纪暖期(MWP)和小冰期(LIA)等典型气候事件在内的全新世以来所经历的化学风化及其环境演化过程。全新世早—中期(9.0~3.5ka)... 通过对岱海12.08m沉积岩芯210Pb和AMS-14C精确定年及地球化学、物理指标的综合分析,重建了包括8.2ka冷期、中世纪暖期(MWP)和小冰期(LIA)等典型气候事件在内的全新世以来所经历的化学风化及其环境演化过程。全新世早—中期(9.0~3.5ka),岱海流域处于温暖湿润气候环境,主要环境特征表现为流域化学风化显著增强、生物生产力逐步提高、湖泊水位大幅度抬升。在7.90~8.25ka期间存在一次冷气候事件,其发生时间与来自湖沼、海洋、生物组合和极地冰芯等在内的全球环境记录基本一致,具体表现为流域化学风化减弱、湖泊生产力降低以及湖泊水位下降。2.5ka以来,岱海沉积物中环境指标的显著变化,表明进入气候波动更频繁的新冰期。岱海沉积物中的指标变化也展示了本世纪以来的气候增暖过程,但其化学风化强度还没有达到MWP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风化 湖泊沉积物 全新世 气候事件 岱海
下载PDF
不同构造带硅酸盐化学风化率的制约:气候还是构造? 被引量:19
10
作者 金章东 李英 王苏民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72-680,共9页
虽然构造—风化—气候之间的制约关系仍然存在各种争论,但无疑的是,硅酸盐矿物的化学风化是调节地质时间尺度全球大气二氧化碳分压,进而保持地球表层气候稳定的关键性因素。目前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理解地表制约硅酸盐矿物化学风化的因素... 虽然构造—风化—气候之间的制约关系仍然存在各种争论,但无疑的是,硅酸盐矿物的化学风化是调节地质时间尺度全球大气二氧化碳分压,进而保持地球表层气候稳定的关键性因素。目前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理解地表制约硅酸盐矿物化学风化的因素,特别是当仅仅从气候要素变化难以解释长时间尺度硅酸盐化学风化率的时候。综合不同构造区内岩石物理剥蚀率和硅酸盐化学风化率的数据表明,不同时间、空间尺度硅酸盐风化率与构造和气候之间既存在相互耦合也存在矛盾的关系,仅仅归因于单一要素是不能得到圆满解释的。构造隆升区的强剥蚀可能是造成硅酸盐风化率增加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将晚新生代地表系统的各种变化与各构造带(如青藏高原)的阶段性隆升联系起来可能是草率的。在不同类型构造带内,气候和构造对硅酸盐风化的制约并非是相互排斥的,特别是长时间尺度,因此“构造隆升—化学风化—气候变化”假说也正面临着全新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盐 气温 构造隆升 化学风化率 全球变化
下载PDF
再论德兴斑岩铜矿成矿物质来源 被引量:17
11
作者 金章东 朱金初 +1 位作者 倪培 李福春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55-262,共8页
本文从德兴斑岩体岩石化学、流体包裹体、Sr同位素的研究出发,论证了铜厂成矿体系斑岩内在性质对成矿物质运移、聚集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浅侵位岩浆能产生大量的热液流体,并由中高温高盐度岩浆流体携带铜等成矿物质从深部向上部及边... 本文从德兴斑岩体岩石化学、流体包裹体、Sr同位素的研究出发,论证了铜厂成矿体系斑岩内在性质对成矿物质运移、聚集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浅侵位岩浆能产生大量的热液流体,并由中高温高盐度岩浆流体携带铜等成矿物质从深部向上部及边部迁移、聚集,在斑岩体顶部及接触带中、上部沉淀成矿。进一步的研究又支持了德兴斑岩铜矿的正岩浆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矿床 斑岩铜矿 成矿物质来源
下载PDF
2005年以来青海湖水位持续回升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18
12
作者 金章东 张飞 +2 位作者 王红丽 白爱娟 邱新宁 《地球环境学报》 CSCD 2013年第3期1355-1362,共8页
地处干旱-半干旱过渡带的青海湖现代和历史时期生态环境变化一直受到关注,特别是2005年以来水位和湖面的逆转回升促使我们重新审视全球变暖情形下我国北方气候和环境的变化及其趋势。本文利用高分辨率的河水化学、(次)降水量和径流量等... 地处干旱-半干旱过渡带的青海湖现代和历史时期生态环境变化一直受到关注,特别是2005年以来水位和湖面的逆转回升促使我们重新审视全球变暖情形下我国北方气候和环境的变化及其趋势。本文利用高分辨率的河水化学、(次)降水量和径流量等数据,探讨了2005年以来青海湖湖水的来源和水位持续回升的原因。结果表明,1959年以来青海湖水位的变化与降水量和径流量紧密相关;近些年的持续回升则主要取决于全球增暖情形下区域夏季降水强度和降水量的同时增加,地表径流和/或地下水补给起着一定作用,而冰川融水的贡献则十分有限。我们认为2005年以来青海湖水位持续回升是全球增暖情形下区域降雨模式的改变、降水量和径流量增加,以及流域植被生态改善的综合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水位 降雨模式 径流量 全球增暖 青海湖
下载PDF
成矿流体对德兴斑岩铜矿床中伊利石结晶度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金章东 朱金初 +2 位作者 季峻峰 李福春 卢新卫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5-9,共5页
伊利石广泛存在于铜厂大型斑岩铜矿床内,是特征的热液蚀变矿物,其结晶度(IC)和膨胀层含量受携带矿质的热液流体量控制。以浸染状强矿化为特征的斑岩体中上部及接触带附近伊利石结晶程度较好,主要是高水/岩比作用的结果。同时指示出伊利... 伊利石广泛存在于铜厂大型斑岩铜矿床内,是特征的热液蚀变矿物,其结晶度(IC)和膨胀层含量受携带矿质的热液流体量控制。以浸染状强矿化为特征的斑岩体中上部及接触带附近伊利石结晶程度较好,主要是高水/岩比作用的结果。同时指示出伊利石结晶程度好的部位,矿化品位高,蚀变程度也强。在低水/岩比、流体量小的深部斑岩体内,伊利石结晶度(IC)则主要受温度、时间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流体 铜矿床 斑岩铜矿 控矿 伊利石 结晶度
下载PDF
8.2ka BP冷气候事件确实在中国发生过吗? 被引量:11
14
作者 金章东 Jimin YU +1 位作者 吴艳宏 王苏民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16-623,共8页
综合迄今中国境内湖泊沉积、冰心、泥炭、石笋、古土壤和洪积物获得的全新世数据及序列表明,早全新世气候变化是不稳定的,至少存在一次明显的降温事件,且表现为区域差异,其根本原因是受不同气候系统、复杂地形(特别是高原)的制约。但... 综合迄今中国境内湖泊沉积、冰心、泥炭、石笋、古土壤和洪积物获得的全新世数据及序列表明,早全新世气候变化是不稳定的,至少存在一次明显的降温事件,且表现为区域差异,其根本原因是受不同气候系统、复杂地形(特别是高原)的制约。但是,将不同地区、存在于9.0~7.6ka BP期间、500a至200a不等的气候突变或波动和记录与环北大西洋的8.2ka BP气候突变事件相对应,并归因于Laurentide冰盖的崩塌冰融水注入北大西洋造成的降温显然是草率的。中国主要地处季风气候区,加上目前我们所得序列的不同年代、样品精度、不同材料以及缺乏对气候事件前后精确的年代数据的控制,对于中国是否存在相同的或相似的气候降温事件是值得商榷的。如果真的存在,其时间跨度、降温幅度以及诱发机制又是什么,均需进一步认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 气候事件 年代 陆相记录
下载PDF
德兴斑岩铜矿田两类伊利石的存在及其在蚀变分带中的意义 被引量:4
15
作者 金章东 朱金初 +2 位作者 季峻峰 李福春 卢新卫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72-79,共8页
德兴斑岩铜矿田内存在两种成因类型的伊利石 :一是特征的热液蚀变矿物 ,它是在热液流体作用过程中斜长石、云母类矿物通过伊利石化过程形成的 ,其结晶度 (IC)和膨胀层含量受携带矿质的热液流体量控制 ;二是浅变质作用自身的产物 ,其结... 德兴斑岩铜矿田内存在两种成因类型的伊利石 :一是特征的热液蚀变矿物 ,它是在热液流体作用过程中斜长石、云母类矿物通过伊利石化过程形成的 ,其结晶度 (IC)和膨胀层含量受携带矿质的热液流体量控制 ;二是浅变质作用自身的产物 ,其结晶度远较小于前者 ,具 2M1多型 ,且不含膨胀层 ,是原始蒙皂石完全伊利石化形成的。作者发现 ,在斑岩体和接触带内 ,伊利石结晶度小的部位 ,蚀变程度强 ,矿化品位也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利石 热液流体 蚀变分带 斑岩铜矿 铜矿床
下载PDF
青海湖湖水性质、颗粒物沉积通量季节和年际变化——来自沉积物捕获器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金章东 张飞 +3 位作者 李福春 陈留美 肖军 贺茂勇 《地球环境学报》 CSCD 2013年第3期1306-1313,共8页
本文通过在青海湖南盆沉积中心试验性放置的Mark 8-13型时间序列沉积物捕获器所收集到的为期15个月的自然沉降颗粒物,分析了颗粒物沉积通量和物质组成,结合温盐传感器(CTD)所记录湖水参数数据的分析,讨论了青海湖上部10 m左右湖水中所... 本文通过在青海湖南盆沉积中心试验性放置的Mark 8-13型时间序列沉积物捕获器所收集到的为期15个月的自然沉降颗粒物,分析了颗粒物沉积通量和物质组成,结合温盐传感器(CTD)所记录湖水参数数据的分析,讨论了青海湖上部10 m左右湖水中所发生沉积作用的季节与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参数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采集期间所沉降的总颗粒物具有显著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其平均年沉降通量为112 g·m^(-2)·yr^(-1),其组成主要是自生碳酸盐(高Mg方解石、文石)、生物壳体(介形虫、硅藻等)等内生作用形成的物质,以及少量的碎屑矿物。与实时监测的湖水参数比较表明,具有显著季节和年际变化的青海湖内生物质通量变化主要受控于夏季温度的变化。其沉积机制为:湖水温度的升高,有利于高Mg方解石和文石等自生矿物从碳酸盐过饱和的碱性湖水中结晶沉淀(盐度降低),也有利于藻类和介形虫等微体生物大量繁殖,表现为温度偏高的2010年比2叭1年具有较低的湖水盐度和高得多的沉积通量。因此,青海湖自生碳酸盐沉淀通量可以用来反映湖水盐度和/或温度的变化,尽管这些内生作用形成的物质可能只约占到湖底沉积物的5%~20%。为更全面地了解青海湖现代沉积过程,有必要在更多点位、不同的深度进行长期放置捕获器和实时监测湖水参数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通量 湖水变化 沉积物捕获器 季节性 青海湖
下载PDF
关于德兴斑岩铜矿成矿物质来源——与梁祥济研究员商榷 被引量:10
17
作者 金章东 朱金初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64-469,共6页
斑岩体内成矿元素分布、品位变化、水平分带及同位素资料均表明德兴斑岩铜矿的成矿金属主要来源于中酸性岩浆。矿区外围降低场的存在仅仅反映了(近)地表围岩成矿物质发生一定活化迁移,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很小部分的成矿金属,并受中酸性... 斑岩体内成矿元素分布、品位变化、水平分带及同位素资料均表明德兴斑岩铜矿的成矿金属主要来源于中酸性岩浆。矿区外围降低场的存在仅仅反映了(近)地表围岩成矿物质发生一定活化迁移,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很小部分的成矿金属,并受中酸性岩浆的驱动,最后参与流体混合和成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铜矿 成矿元素 降低场 物质来源 铜矿床
下载PDF
湖泊沉积物Rb/Sr比值的古气候含义 被引量:43
18
作者 金章东 张恩楼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2年第3期20-22,共3页
由于 Rb、Sr 在表生过程中地球化学性质的明显差异,不同的封闭湖盆接纳的各种气候条件下形成的连续沉积物具有明显不同含量的 Rb、Sr,沉积物 Rb/Sr 比值的变化序列可以反映流域经历的化学风化及气候演变历程。利用湖泊沉积物记录的 Rb/... 由于 Rb、Sr 在表生过程中地球化学性质的明显差异,不同的封闭湖盆接纳的各种气候条件下形成的连续沉积物具有明显不同含量的 Rb、Sr,沉积物 Rb/Sr 比值的变化序列可以反映流域经历的化学风化及气候演变历程。利用湖泊沉积物记录的 Rb/Sr 比值反演流域古环境变迁比利用海洋沉积物、黄土-古土壤更直接,减少了不确定性,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沉积物 RB/SR 比值 化学风化 气候变化
下载PDF
锶、钕同位素对德兴斑岩铜矿元素迁移的示踪 被引量:2
19
作者 金章东 朱金初 +3 位作者 王银喜 张传林 李福春 饶冰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56-161,共6页
Sr同位素 (而不是Sr浓度 )由斑岩体内部向围岩接触带呈有规律升高 ( 0 70 5→ 0 71 1 ) ,指示了德兴铜厂斑岩铜矿的成矿元素是从岩体内部随成矿流体迁移到接触带附近的 ,这符合斑岩铜矿的正岩浆成因模式。Nd同位素则相对稳定 。
关键词 成矿元素 示踪 斑岩铜矿床 锶同位素 钕同位素 成矿模式
下载PDF
湖泊沉积物的矿物组成、成因、环境指示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49
20
作者 金章东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34-44,77,共12页
湖泊沉积物是不同地质、气候、水文条件下各类碎屑、黏土、自生/生物成因矿物以及有机物质等的综合体。沉积矿物蕴含着丰富区域和全球环境演变信息,如湖水的化学组成、流域构造、气候、水文以及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等。相关信息可以赋存... 湖泊沉积物是不同地质、气候、水文条件下各类碎屑、黏土、自生/生物成因矿物以及有机物质等的综合体。沉积矿物蕴含着丰富区域和全球环境演变信息,如湖水的化学组成、流域构造、气候、水文以及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等。相关信息可以赋存在矿物外部微形貌、内部微结构、化学组成、物理和化学性质、同位素组成、谱学特征、成因以及共生组合等方面。因此,湖泊科学的许多关键课题都离不开矿物学,特别是在利用湖泊沉积物进行区域及过去全球变化研究中,深入的机理研究归根到底都要涉及矿物学,如流域化学风化作用、粒度组成、生物壳体化学组成、测年材料的选择等。然而,由于湖泊沉积物中矿物的多源性、复杂性,如何有效提取和解译其中的环境信息,是一项长期困扰研究者的课题,湖泊沉积矿物学的研究往往被许多研究者所忽视,中国的相关研究也较为薄弱。笔者综述了湖泊沉积物中碎屑、黏土、自生/生物矿物的矿物组合、特征、成因在(古)环境反演中的作用及最新研究进展,提出除了继续加强对湖泊沉积物中矿物来源、成因和古环境示踪的深入研究以外,矿物相间的转变及其对湖水和孔隙水组成的响应、一些非晶质或隐晶质及低丰度矿物相在湖泊化学和动力学中的作用也是很有潜力的研究领域,最后提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面对的挑战以及对研究前景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矿物 黏土矿物 自生/生物矿物 环境载体 湖泊沉积物 陆地环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