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3年3月19日江西省冰雹天气成因分析 被引量:29
1
作者 金米娜 陈云辉 +2 位作者 许爱华 郭艳 陈娟 《暴雨灾害》 2013年第2期158-166,共9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卫星、雷达、自动站等非常规观测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3年3月19日江西省大范围冰雹天气过程形成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过程是在有利的环境条件下发生的:对流层中低层强热力不稳定和强动力不稳定为冰雹生...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卫星、雷达、自动站等非常规观测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3年3月19日江西省大范围冰雹天气过程形成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过程是在有利的环境条件下发生的:对流层中低层强热力不稳定和强动力不稳定为冰雹生成和增长提供了不稳定机制;暖湿边界层偏南风急流和低层西南急流以及中层"干"西南急流对热力不稳定和动力不稳定机制发展有重要贡献;适宜的0℃层和-20℃层高度有利于冰雹增长。江西北部冰雹天气是在边界层有锋面逆温的条件下发生的,为"高架雷暴"类对流,南部冰雹天气是在边界层有较强暖平流的条件下发生的,为非"高架雷暴"类对流,两类对流的边界层温度层结分布差异明显。与历史同类个例比较发现,假相当位温垂直变化不仅能表征条件不稳定发展程度,对雷雨大风类强对流天气的判断也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天气 成因分析 高架雷暴 强对流类型
下载PDF
2007年夏季两次强雷电过程的气象卫星资料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金米娜 陈云辉 徐星生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09年第3期31-35,共5页
利用FY2-C、FY2-D高时空分辨率可见光云图和FY2-C云顶亮温资料,选取了2007年6月24—25日和7月10—11日2次强雷电过程,对雷电时空分布与强雷暴云团(MCS)演变特征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对于不同MCS来说,落雷次数和落雷密度都与... 利用FY2-C、FY2-D高时空分辨率可见光云图和FY2-C云顶亮温资料,选取了2007年6月24—25日和7月10—11日2次强雷电过程,对雷电时空分布与强雷暴云团(MCS)演变特征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对于不同MCS来说,落雷次数和落雷密度都与MCS的强度密切相关,即MCS强度越大,对流越强,落雷次数越多,落雷密度越大。(2)落雷集中的时段主要都出现在MCS成熟之前、水平尺度为中β尺度的时段内。(3)对于同一MCS来说,在MCS成熟之前,当前以及未来1h的落雷密集区都不是位于当前大范围较低亮温区所覆盖的区域,而是位于MCS移动方向前方和最低云顶亮温中心前方TBB梯度最大的区域内,未来1h的落雷密集区比当前的落雷密集区偏东30—50km。在MCS成熟之后,落雷密集区位于MCS主体外新生的尺度小、生命史短的雷暴云团附近TBB的密集区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分布 强对流云 演变 相关性
下载PDF
极端天气气候背景下两次降雪过程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9
3
作者 金米娜 张晓惠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08年第1期35-43,共9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 1°×1°分析资料,从同期气候背景、影响系统特征、干侵入特征和影响等方面,对2008年1月28日20时—29日08时、2月1日20时—2日08时江西中、北部两次较强降雪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两次过程发生...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 1°×1°分析资料,从同期气候背景、影响系统特征、干侵入特征和影响等方面,对2008年1月28日20时—29日08时、2月1日20时—2日08时江西中、北部两次较强降雪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两次过程发生的气候背景主要与大气环流异常及拉尼娜事件有关。两次过程的系统配置具有相同的特点,中层700—500 hPa西南气流强盛,低层850 hPa到地面的冷空气垫深厚,700—850 hPa存在逆温层。两次过程都具有干侵入特征,干侵入所引起的对流层中低层垂直方向上的降温,使中低层0℃以上暖层明显减弱,700 hPa温度降为0℃以下,为混合云内雨转雪的发生提供了必要的温度条件。两次过程中,低层冷平流越强,雪区南界越偏南。江淮到黄淮的下沉气流为对流层高层干空气侵入提供了动力条件,高层干冷空气向南、向下侵入,导致对流层低层850 hPa偏北气流加强和维持,加大了中低层垂直风切变,使上升运动加强,为水汽凝结、冰晶和雪晶比含水量的增加提供了必要条件,从而使降雪得到发展。两次过程中,上升运动越强,降雪强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降雪 环流异常 干侵入
下载PDF
江西省汛期暴雨气候特点及预报方法综合分析 被引量:54
4
作者 金米娜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09年第1期69-72,共4页
概括介绍了江西省汛期暴雨的气候特点、汛期暴雨环流形势和天气系统特征,以及针对江西省汛期暴雨的预报方法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了未来一段时间江西省暴雨预报方法研究的主要方向,认为应该将暴雨过程的天气尺度和中尺度特征与地形特征... 概括介绍了江西省汛期暴雨的气候特点、汛期暴雨环流形势和天气系统特征,以及针对江西省汛期暴雨的预报方法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了未来一段时间江西省暴雨预报方法研究的主要方向,认为应该将暴雨过程的天气尺度和中尺度特征与地形特征相结合,开发暴雨预报方法并建立暴雨预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汛期 暴雨 气候特点 预报方法
下载PDF
江西省天气、气候特点及其影响评述(2007年1—3月) 被引量:1
5
作者 金米娜 胡菊芳 郭瑞鸽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07年第2期I0001-I0001,共1页
1 区域性雾过程 2007年1-3月,江西省出现区域性雾(全省1 d内15个以上站出现雾)的日数共有13 d,较常年同期偏多(表1)。2月23日的雾范围最广、强度最强,全省共52个站出现雾。其中大雾17站,浓雾24站,强浓雾2站。
关键词 江西省 天气过程 气候特点 区域性 浓雾 日数 大雾
下载PDF
江西省天气、气候特点及其影响评述(2007年4—6月)
6
作者 金米娜 胡菊芳 郭瑞鸽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07年第3期I0001-I0001,共1页
2007年4-16月江西共出现3次区域性暴雨过程,区域性暴雨日有4d(表1),与历史同期相比属偏少年份。5月31日-6月2日自北向南的暴雨过程,短时雨强大,其中于都县铁山垅6h最大雨量达193.2mm。局部地区出现灾情。
关键词 江西省 天气过程 气候特点 暴雨过程 区域性 暴雨日 于都县 4d
下载PDF
江西省天气、气候特点及其影响评述(2008年1—3月)
7
作者 金米娜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08年第2期73-73,共1页
1低温雨雪冰冻天气 2008年1月12日-2月2日江西出现了持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其间全省平均气温之低、雨雪冰冻持续日数之长、范围之广,突破1959年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同期极值。
关键词 天气过程 江西省 气候特点 持续低温 平均气温 气象记录 冰冻 雨雪
下载PDF
江西强冻雨天气形成特征分析 被引量:21
8
作者 马中元 刘熙明 +4 位作者 吴琼 李德俊 王华军 郑劲光 金米娜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6-74,共9页
使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气候资料、NCEP 2.5°×2.5°再分析资料和自动气象站等资料,对江西50年来出现的18次持续3天10站次以上冻雨天气过程的形成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地面冷高压、阻塞高压、副热带高压、南支槽、850... 使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气候资料、NCEP 2.5°×2.5°再分析资料和自动气象站等资料,对江西50年来出现的18次持续3天10站次以上冻雨天气过程的形成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地面冷高压、阻塞高压、副热带高压、南支槽、850hPa切变线、地面辐合线(准静止锋)、温度锋区、700 hPa急流与湿舌等是强冻雨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具有明显的天气系统配置特征;(2)在有利的天气形势背景下,强冻雨天气过程具有前期候(旬)增温特征。当前期平均温度极大值和平均温度值接近或超过历史同期水平时,极易出现持续性冻雨天气过程,72%以上的强冻雨天气过程与此相关;(3)18次强冻雨天气过程都存在逆温层特征,逆温层高度在850~700 hPa间,平均逆温差为1~5℃,最大10℃,同时地面温度在0℃以下或接近0℃;(4)700~850 hPa平均温差图上有3个温差中心,表明700 hPa高度上有明显的暖湿气流存在,89%的冻雨天气过程与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雨 天气系统配置 前期候(旬)增温 逆温层结构 逆温区特征
下载PDF
台风“碧利斯”特点及动力成因分析 被引量:23
9
作者 毛连海 尹洁 金米娜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06年第3期47-51,封2,共6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T213资料、FY-2C卫星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等,对0604号台风“碧利斯”进行了综合研究,并与历史上相似路径的台风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碧利斯”造成的暴雨出现在江西中南部,与历史上进入赣南的热带气旋一...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T213资料、FY-2C卫星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等,对0604号台风“碧利斯”进行了综合研究,并与历史上相似路径的台风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碧利斯”造成的暴雨出现在江西中南部,与历史上进入赣南的热带气旋一般特点相一致;“碧利斯”路径与副高的位置和演变有关;“碧利斯”造成的江西暴雨落区,与辐合上升运动中心及高层辐散中心对应较好,并与台风不对称环流、地形、不稳定能量等因素有关;暴雨与湿位涡呈反位相相关,且在暴雨较强时相关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热带风暴 "碧利斯" 动力成因 地形 湿位涡
下载PDF
三个进入江西的台风路径和暴雨形成机制对比分析 被引量:15
10
作者 尹洁 金米娜 +1 位作者 冯开明 陈建萍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07年第2期18-22,共5页
2006年7月14日—8月11日,“碧利斯”、“格美”、“桑美”3个台风先后进入江西,均产生了较强的区域性暴雨或大暴雨。利用常规资料和T213资料,对这3个台风的移动路径和暴雨形成机制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台风登陆后,由于副高形... 2006年7月14日—8月11日,“碧利斯”、“格美”、“桑美”3个台风先后进入江西,均产生了较强的区域性暴雨或大暴雨。利用常规资料和T213资料,对这3个台风的移动路径和暴雨形成机制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台风登陆后,由于副高形态和演变的不同,使得各台风路径变化不同。由于“碧利斯”登陆后与强西南季风结合,造成“碧利斯”暴雨的水汽、动力、热力条件均强于“格美”和“桑美”,从而使“碧利斯”暴雨的强度和范围明显强于“格美”和“桑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路径 暴雨 成因 分析
下载PDF
江西夏季高温天气期间副高特征与预报方法 被引量:12
11
作者 尹洁 金米娜 +1 位作者 肖安 张瑛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11年第2期19-25,共7页
利用1959—2010年资料对江西夏季高温的气候分布概况进行分析,利用1970—2009年常规资料对江西夏季高温期间500 hPa副高特征进行分析,以揭示江西夏季高温与副高的关系。利用2001—2008年资料进行的统计相关分析结果表明,850 hPa和925 hP... 利用1959—2010年资料对江西夏季高温的气候分布概况进行分析,利用1970—2009年常规资料对江西夏季高温期间500 hPa副高特征进行分析,以揭示江西夏季高温与副高的关系。利用2001—2008年资料进行的统计相关分析结果表明,850 hPa和925 hPa气温以及500 hPa高度与日最高气温相关较高,采用统计回归模型建立江西夏季高温客观预报方法,通过实报检验,预报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高温 副高特征 客观预报方法
下载PDF
850hPa东高西低型低空环流与江西降水的关系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海 许爱华 金米娜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12年第4期34-38,共5页
利用常规高空探测资料,分析了2000—2012年4—6月850 hPa层位势高度差异常(上海宝山或大陈岛站850 hPa层位势高度值比贵阳站大7 gpm或以上)形势下低空环流与江西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这种形势下,700 hPa高度层上均有西南低涡活动。近50... 利用常规高空探测资料,分析了2000—2012年4—6月850 hPa层位势高度差异常(上海宝山或大陈岛站850 hPa层位势高度值比贵阳站大7 gpm或以上)形势下低空环流与江西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这种形势下,700 hPa高度层上均有西南低涡活动。近50%的个例江西省上空850 hPa层出现风速16 m/s以上的低空西南急流,约40%的个例有切变线活动;若去除850 hPa无切变线影响和切变线出现较晚的情形,江西省出现10站以上暴雨过程的比例为8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位势高度 异常 低空环流.
下载PDF
江西省天气、气候特点及其影响评述(2006年4~6月) 被引量:1
13
作者 金米娜 胡菊芳 江西省农业气象中心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06年第3期65-,共1页
关键词 气候特点 赣北 赣中 天气 江西省
下载PDF
基于多模式2015年江西省汛期区域性暴雨的检验 被引量:19
14
作者 孙素琴 郑婧 +2 位作者 金米娜 吴静 李葳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7年第2期1-7,共7页
利用24 h降水实况资料和高空实况形势场资料、ECMWF模式形势场预报资料及ECMWF、JMA、T639模式降水预报资料,对2015年江西省汛期(4月上旬至7月上旬)区域性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对2015年江西省汛期区域性暴雨的影响系统和降水... 利用24 h降水实况资料和高空实况形势场资料、ECMWF模式形势场预报资料及ECMWF、JMA、T639模式降水预报资料,对2015年江西省汛期(4月上旬至7月上旬)区域性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对2015年江西省汛期区域性暴雨的影响系统和降水预报结果进行了短期主观检验,对比分析了ECMWF、JMA和T639等3种数值模式对江西省区域性暴雨系统预报的效果。结果表明:ECMWF模式对江西省汛期暴雨天气系统的调整和演变具有一定的预报能力,如对副热带高压和西南急流的预报;但随着预报时效增加,预报误差增大。ECMWF模式预报的48 h和72 h副热带高压强度较实况明显偏弱,预报的副热带高压西脊点位置偏东,随着季节转变预报的副热带高压强度明显偏弱,其中24 h预报的准确率较高。ECMWF模式对高空槽的预报基本准确;ECMWF模式对切变线移动的总体预报效果较好,72 h预报的切变线移动偏慢;ECMWF模式对700 hPa西南急流强度的预报易偏弱,对850 hPa和925 hPa西南急流的预报易偏强;ECMWF模式预报的急流轴位置多数偏北;ECMWF模式对低层比湿的预报较实况偏强。随着预报时效临近,ECMWF、JMA和T639等3种数值模式对江西省汛期区域性暴雨的预报具有较强的调整能力;JMA模式预报的暴雨与实况最接近,表现出对雨带分布具有较强的预报性能,但对降水量级预报偏弱;ECMWF模式对降水强度的预报性能较好,预报的降水分布总体偏北;T639模式预报的主雨带范围较实况偏大,3个模式均存在对暴雨以上量级降水漏报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式 天气学检验 区域性暴雨 预报偏差 汛期
下载PDF
江西省一次短历时暖区暴雨中尺度结构及发生维持机制分析 被引量:17
15
作者 陈云辉 金米娜 许爱华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15年第3期26-34,共9页
利用地面和高空、卫星TBB、多普勒雷达和GFS(0.5°×0.5°)逐6 h再分析等资料,对2011年6月10日江西省西北部一次短历时暖区暴雨中尺度结构及发生维持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过程是在有利的高、低空系统配置下发生在... 利用地面和高空、卫星TBB、多普勒雷达和GFS(0.5°×0.5°)逐6 h再分析等资料,对2011年6月10日江西省西北部一次短历时暖区暴雨中尺度结构及发生维持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过程是在有利的高、低空系统配置下发生在梅雨锋南侧的暖区暴雨,边界层急流和低空急流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增强低层热力不稳定;高空分流区使大气动力不稳定发展,高低空急流的耦合作用为MCS维持提供了必备的不稳定机制;中低层热力不稳定,中高层对称不稳定,形成此次对流性强降水。2)地面中尺度辐合线、非锋性斜压带、能量锋的抬升作用为MCS生成和发展提够了启动机制。3)低层强盛的水汽输送、层结不稳定和地面持续而强的中尺度抬升使得多个雷暴单体在江西省西北部连续传播,形成"列车效应",降水强而集中。4)在水汽和不稳定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暖区对流性强降水发生在强低层辐合与强高层辐散相重迭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暖区 MCS 中尺度锋区 维持机制
下载PDF
吉泰盆地夏季一次暴雨天气过程中尺度对流系统演变特征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婕 占龙飞 +2 位作者 徐星生 金米娜 孙素琴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22年第4期241-252,共12页
利用地面气象观测、FY-2G卫星TBB、多普勒雷达、ERA5再分析资料,以及江西快速循环同化系统等资料,分析了2020年7月9日吉泰盆地梅雨期特大暴雨天气过程的中尺度系统演变特征及机制。过程分为线状对流系统MCS-A转向、南压阶段和单体对流系... 利用地面气象观测、FY-2G卫星TBB、多普勒雷达、ERA5再分析资料,以及江西快速循环同化系统等资料,分析了2020年7月9日吉泰盆地梅雨期特大暴雨天气过程的中尺度系统演变特征及机制。过程分为线状对流系统MCS-A转向、南压阶段和单体对流系统MCS-B、MCS-C北移发展阶段。结合盆地西侧山区、盆地北部、盆地南部三个暴雨区,重点分析了暴雨天气过程的第一阶段。结果表明:(1)边界层辐合线触发MCS-A,后者西侧不断并入边界层辐合线上和低空急流前端的新生单体,形成“列车效应”。(2)弱降水冷池驱动MCS-A中强降水雨团向西南方向传播以及MCS-A与弱降水雨团合并,共同导致了MCS-A转向。(3)受幕府山和吉泰盆地地形绕流作用,对流层中低层中-β尺度低涡在吉泰盆地东北部停留约5 h,激发盆地西部、北部对流活动的发展。(4)对流系统处于准静止态,急流前端存在中-γ尺度涡旋,导致MCS-A中强对流单体在吉泰盆地南部长时间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中尺度对流系统 冷池 低空急流 中尺度涡旋
下载PDF
一次浙赣沿线梅雨锋暴雨过程诊断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章开美 陈胜东 +1 位作者 杨华 金米娜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5年第3期22-25,I0002,共5页
利用日本GMS卫星数据TBB资料、多普勒雷达产品及NCEP逐6小时再分析资料对2013年6月27日20时—29日20时发生在江西省浙赣沿线附近的一次梅雨锋大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中高纬双阻型和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是引发该暴雨过程... 利用日本GMS卫星数据TBB资料、多普勒雷达产品及NCEP逐6小时再分析资料对2013年6月27日20时—29日20时发生在江西省浙赣沿线附近的一次梅雨锋大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中高纬双阻型和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是引发该暴雨过程的大尺度背景条件,梅雨锋上不断有中小尺度对流系统产生,这些中小尺度对流系统在受到大尺度强迫作用而增强并长时间维持,在导致暴雨区形成强降水;(2)此次过程是发生在不稳定流较弱、强迫流极强的环境下,暴雨区发生在低层西南急流出口区左侧、高层急流入口区,该区域上空具有低层正涡度、高层负涡度和低层负散度、高层正散度的藕合形势,这种形势非常有利于强垂直上升运动的维持,为这次梅雨锋暴雨过程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流 强迫机制 中尺度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