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1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粉煤灰浆液氨吹脱及其膏体制备特性
1
作者 李亚娇 李泓成 +6 位作者 王铁 鞠恺 金鹏康 唐仁龙 邵小平 赵兵朝 任武昂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2024年第3期1386-1396,共11页
为改善含氨粉煤灰对充填膏体性能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粉煤灰的利用率,实验采用空气吹脱粉煤灰浆液的方式进行脱氨,探究吹脱时间、气浆比、固液比、温度和加碱量等影响因素对粉煤灰脱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响应面优化吹脱条件,控制吹... 为改善含氨粉煤灰对充填膏体性能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粉煤灰的利用率,实验采用空气吹脱粉煤灰浆液的方式进行脱氨,探究吹脱时间、气浆比、固液比、温度和加碱量等影响因素对粉煤灰脱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响应面优化吹脱条件,控制吹脱时间1h、气浆比900、固液比0.219、温度26.785℃和加碱量1.802%,预测总脱氨率最高达97.178%,与实际误差率在2%以内.经优化吹脱后所制备的粉煤灰充填膏体,仅在养护前期有少量的氨气释放,其泵送性能和微观结构相较于原含氨粉煤灰膏体都得到改善,且在养护28d后,抗压强度提升高达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氨吹脱 脱氨率 充填膏体 膏体特性
下载PDF
油田废水的混凝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2
作者 金鑫 史彩通 +8 位作者 许兰洲 岳雯 商亚博 黄俊玮 许路 石烜 白雪 宋吉娜 金鹏康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2024年第3期1-9,共9页
国内油田的开发关乎国家能源安全,油田开发与生产过程会产生大量废水,油田废水的高效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是我国石油工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目前,混凝工艺因其成熟、经济、实用等特点成为油田废水处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技术。综述了混凝... 国内油田的开发关乎国家能源安全,油田开发与生产过程会产生大量废水,油田废水的高效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是我国石油工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目前,混凝工艺因其成熟、经济、实用等特点成为油田废水处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技术。综述了混凝工艺处理油田废水的研究现状与进展,重点介绍了油田废水处理中常用的混凝工艺,阐述了典型混凝剂在油田废水中的应用,并列举了新型复合混凝剂的处理效果与特点,在此基础上梳理了用于提升混凝效果的工艺技术。此外,结合实际工程应用,着重分析了混凝工艺处理油田废水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油田废水混凝处理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废水 混凝工艺 混凝剂
下载PDF
垃圾渗滤液的延时搅拌造粒混凝处理特性研究
3
作者 钱朕 何战友 +4 位作者 金鹏康 金鑫 宗宇凯 杨超 许兰洲 《工业水处理》 CSCD 2024年第1期88-95,共8页
混凝沉淀在垃圾渗滤液的深度处理工艺中是非常必要的预处理环节。传统的混凝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普遍存在水资源回收率低、污染物去除率低、絮凝体松散等缺点。基于收缩脱水絮体致密化理论,提出了垃圾渗滤液的延时搅拌造粒工艺,通过长时... 混凝沉淀在垃圾渗滤液的深度处理工艺中是非常必要的预处理环节。传统的混凝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普遍存在水资源回收率低、污染物去除率低、絮凝体松散等缺点。基于收缩脱水絮体致密化理论,提出了垃圾渗滤液的延时搅拌造粒工艺,通过长时间高强度的机械搅拌实现悬浮物的均一化。研究结果表明,在pH=12、搅拌强度为1500 r/min、PAC和PAM投加量分别为3000 mg/L和60 mg/L的最佳条件下,SS、浊度、COD的去除率分别可达92.33%、99.92%、35.84%。通过图像粒子测算系统测得最佳条件下絮凝体d_(50)为3.76 mm,沉速为20.08 mm/s,与常规混凝相比,沉速提升约60%。基于絮体沉速、投影面积、有效粒径等数据,计算得到三维分形维数为2.8909,有效密度为0.0876 g/cm^(3)。延时搅拌造粒生成的絮体沉速快、密度大,混凝后的上清液回收率可由常规混凝的45%提升至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渗滤液 延时搅拌造粒 分形维数 有效密度
下载PDF
改性陶瓷膜催化PMS氧化的二级出水处理特性 被引量:2
4
作者 朱烨 朱秀荣 +5 位作者 金鑫 李恪谦 刘梦稳 王根 金鹏康 王晓昌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706-1715,共10页
以高效去除污水厂二级出水中溶解性有机物为目的,设计了两种由碳基催化剂(N-C、Fe/N-C)制成的高效渗透无损催化陶瓷膜(N-C-CM、Fe/N-C-CM),建立了复合催化膜原位活化过氧单硫酸盐(PMS)过滤体系,探明了复合催化膜的最佳反应条件.结果表明... 以高效去除污水厂二级出水中溶解性有机物为目的,设计了两种由碳基催化剂(N-C、Fe/N-C)制成的高效渗透无损催化陶瓷膜(N-C-CM、Fe/N-C-CM),建立了复合催化膜原位活化过氧单硫酸盐(PMS)过滤体系,探明了复合催化膜的最佳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在催化剂负载量为0.15g,PMS投加量为15mmol/L,pH值为9的条件下,相较PMS直接氧化结合原始陶瓷膜(VCM)过滤与N-C-CM原位活化PMS过滤体系,Fe/N-C-CM原位活化PMS过滤体系对二级出水中TOC、色度和UV_(254)去除率最高,分别为62.83%、81.42%、56.62%,出水浑浊度为0.00NTU.通过对比有无PMS时3种陶瓷膜在相同条件下过滤二级出水后的膜比通量、膜污染阻力分布与反冲洗后的膜通量恢复率,进一步证实了Fe/N-C-CM原位活化PMS过滤体系能减少膜表面污染物聚集,从而有效缓解膜污染.通过EPR进一步证实Fe/N-C-CM原位活化PMS过滤体系较PMS直接氧化结合VCM过滤与N-C-CM原位活化PMS过滤体系产生更多的SO_(4)^(-)·、·OH和^(1)O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催化膜 铁氮共掺杂生物炭 过氧单硫酸盐活化 膜污染 二级出水
下载PDF
渗滤液处理站升级改造方案研究与工艺设计 被引量:2
5
作者 杨超 金鑫 +1 位作者 郭雨阁 金鹏康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1-156,共6页
针对传统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存在直接生化处理难度大、深度处理膜组件更换频繁等问题,以某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站升级改造为例,提出传统老化渗滤液处理站升级改造方案。该处理站渗滤液经过“高效固液分离—水解酸化—A^(2)/O/MBR—臭... 针对传统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存在直接生化处理难度大、深度处理膜组件更换频繁等问题,以某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站升级改造为例,提出传统老化渗滤液处理站升级改造方案。该处理站渗滤液经过“高效固液分离—水解酸化—A^(2)/O/MBR—臭氧气浮—碟管式反渗透膜(DTRO)”的组合工艺处理后,出水满足《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标准要求,可实现垃圾渗滤液的稳定达标排放,改造投资和运营成本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渗滤液 处理站 升级改造 工艺设计
下载PDF
污水管道沉积物分层冲刷的起动规律及其污染贡献特性
6
作者 韩剑霜 石烜 +2 位作者 张建锋 惠依莲 金鹏康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308-5313,共6页
为探明管道沉积物的断面污染物分布特征,揭示梯度冲刷强度下沉积物的分层冲刷起动规律及其污染贡献特性,通过建立一套污水管道沉积物冲刷模拟装置,基于管道沉积物分层分布理论,揭示了沉积物不同断面颗粒粒径以及碳、氮、磷等污染物的含... 为探明管道沉积物的断面污染物分布特征,揭示梯度冲刷强度下沉积物的分层冲刷起动规律及其污染贡献特性,通过建立一套污水管道沉积物冲刷模拟装置,基于管道沉积物分层分布理论,揭示了沉积物不同断面颗粒粒径以及碳、氮、磷等污染物的含量变化规律.此外,根据无黏性沉积物初始运动的临界剪应力公式进行计算,结果表明,随粒径的增大,不同分层颗粒下理论临界剪切应力从0.038N/m^(2)增加0.261N/m^(2);随设计水流剪切力从0.1N/m^(2)增加到0.3N/m^(2)时,沉积物对污水的TCOD贡献率从6.4%增加到46.3%,TN贡献率从25.3%增加到40.6%,而TP从42.9%降低到25.1%,且在各类污染物的附着含量对比下,随水流强度增大,冲刷起动的悬浮物为有机类污染物的占比最高.据此可知,粒径大小对污染物的污染负荷分布具有较大影响,且污染负荷分布对水流冲刷的溢流污染物浓度变化具有相关性.因此,明确管道沉积物分层冲刷水流强度及溢流污染物浓度变化有助于有效控制水体污染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溢流污染物 污水管道 沉积物 降雨强度 冲刷运移
下载PDF
Fe/TiO_(2-x)可见光活化过硫酸盐降解双酚A的作用机制
7
作者 付权超 许路 +2 位作者 刘沛华 金鑫 金鹏康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841-2852,共12页
以TiO_(2)和FeCl_(3)为原料,通过水热-煅烧的方法成功制备了具有高可见光催化活性的Fe/TiO_(2-x)催化剂并将其应用于催化活化过硫酸盐降解BPA的研究中.结果表明,研究体系具有优秀的催化氧化能力,BPA(50mg/L)的降解率在40min内达到100%,... 以TiO_(2)和FeCl_(3)为原料,通过水热-煅烧的方法成功制备了具有高可见光催化活性的Fe/TiO_(2-x)催化剂并将其应用于催化活化过硫酸盐降解BPA的研究中.结果表明,研究体系具有优秀的催化氧化能力,BPA(50mg/L)的降解率在40min内达到100%,矿化度达到68.92%,研究同时对复合材料中有无Ti^(3+)的自掺杂以及催化剂的投加量、PS浓度对体系降解有机物效能的影响进行了探究.该体系可通过自生光电子还原Fe^(3+)实现三价铁和二价铁的高效循环.硫酸根自由基(SO_(4)^(-)•)和羟基自由基(•OH)为体系中主要的活性氧化物质,其中•OH贡献率超过66.2%.研究结果同时表明,碱性环境以及体系中的CO_(3)^(2-)对体系降解效能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微污染物降解 过硫酸盐高级氧化 可见光催化 Ti^(3+)自掺杂TiO_(2) Fe量子点
下载PDF
3株高效除磷细菌的分离鉴定及磷去除途径分析
8
作者 王雨 金鹏康 +2 位作者 任童 石烜 金鑫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6-204,共9页
从稳定运行的厌氧/好氧/缺氧序批式反应器(A/O/A-SBR)中筛选分离得到3株高效除磷细菌,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进行物种分析,确定3株细菌分别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克雷伯菌属(Klebsiella)和肠杆菌属(... 从稳定运行的厌氧/好氧/缺氧序批式反应器(A/O/A-SBR)中筛选分离得到3株高效除磷细菌,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进行物种分析,确定3株细菌分别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克雷伯菌属(Klebsiella)和肠杆菌属(Enterobacter),NCBI保存登录号分别为OL519151、OL519152、OL519153。以pH值、温度及碳源种类作为影响因子,分析细菌生长特性和除磷率,同时分析无机磷和有机磷在细菌胞内、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及胞外聚合物(EPS)中的分布转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最佳环境条件下,Acinetobacter sp.PK01、Klebsiella sp.PK02和Enterobacter sp.PK03菌株的最高除磷率分别达到89.4%、85.43%和76.95%。其中,Acinetobacter对环境中磷的去除主要依靠吸收胞外无机磷,并以多聚磷酸盐的形式储存于体内,该途径去除了基质中54.93%的磷;Klebsiella对环境中磷的去除主要依靠EPS合成和吸附作用,该途径去除了基质中47.18%的磷;Enterobacter主要依靠多聚磷酸盐和EPS的合成作用,去除了基质中48.32%的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磷菌 不动杆菌 克雷伯菌 肠杆菌 磷转化分布
下载PDF
碳质功能材料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9
作者 胡敏 白雪 +1 位作者 张祉瑶 金鹏康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070-11079,共10页
在我国“双碳”政策的背景之下,实现绿色高效的废水处理过程成为了当前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对于实现碳减排具有重大意义。碳质功能材料凭借其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经济适用性、易修饰性及环境友好性,从各类水处理材料中脱颖而出,并... 在我国“双碳”政策的背景之下,实现绿色高效的废水处理过程成为了当前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对于实现碳减排具有重大意义。碳质功能材料凭借其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经济适用性、易修饰性及环境友好性,从各类水处理材料中脱颖而出,并得以快速发展,有望成为水处理领域新一代绿色环保材料。重点介绍了多种碳质功能材料的改性原理、特点及其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进展,并对相关研究领域其目前所面临的挑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碳质功能材料的开发和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质功能材料 废水处理 吸附法 高级氧化法
下载PDF
腐植酸臭氧氧化和过氧化氢催化氧化处理特性比较 被引量:14
10
作者 金鹏康 王晓昌 白帆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33-537,共5页
以TOC和UV254为指标,比较了不同条件下腐植酸的臭氧氧化和过氧化氢催化氧化效果,运用HPLC和热裂解-GC-MS分析考察了氧化前后有机物分子量分布和官能团构造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过氧化氢和臭氧单独作为氧化剂对水中TOC基本上没有去除... 以TOC和UV254为指标,比较了不同条件下腐植酸的臭氧氧化和过氧化氢催化氧化效果,运用HPLC和热裂解-GC-MS分析考察了氧化前后有机物分子量分布和官能团构造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过氧化氢和臭氧单独作为氧化剂对水中TOC基本上没有去除作用,但均能导致水中UV254浓度的降低;在几种催化剂的作用下,过氧化氢对TOC和UV254的去除效果明显提高,其中以O3作为催化剂的效果最好Fe2+次之,而Mn2+和Cu2+的催化效果较差;过氧化氢催化氧化和臭氧化均导致有机物分子量分布向小分子的方向转移,氧化后水中以羧酸、醇、胺、酯、醚、烷烃为代表的含氧基团和饱和构造基团明显增多过氧化氢催化氧化和臭氧氧化均有助于改善混凝处理和活性炭吸附处理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植酸 臭氧 过氧化氢 催化氧化处理 臭氧氧化 特性比较 有机物分子量分布 UV254 GC-MS分析 含氧基团
下载PDF
水中腐植酸的臭氧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23
11
作者 金鹏康 王晓昌 +1 位作者 王洪波 何自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4期334-337,共4页
根据小型实验研究结果 ,分析了水中腐植酸的氧化反应特性 ,探讨了用 E2 54 ,TOC以及二者的比值E2 54 / TOC评价臭氧化功效的可能性 .臭氧化的主要功效不在于降低以 TOC为代表的水中有机物总量 ,而是改变了有机物的性质和结构 ,降低了有... 根据小型实验研究结果 ,分析了水中腐植酸的氧化反应特性 ,探讨了用 E2 54 ,TOC以及二者的比值E2 54 / TOC评价臭氧化功效的可能性 .臭氧化的主要功效不在于降低以 TOC为代表的水中有机物总量 ,而是改变了有机物的性质和结构 ,降低了有机物的紫外吸光度 E2 54 ,改善了有机物的生化降解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植酸 臭氧化 紫外吸光度 自来水
下载PDF
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中生物群落分布特征 被引量:10
12
作者 金鹏康 姜德旺 +1 位作者 张小峰 王晓昌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29-833,共5页
运用PCR-DGGE、脂磷法及传统的细菌培养法等微生物技术,研究了臭氧-生物活性炭污水深度处理工艺中生物群落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活性炭床内生物量呈沿炭层高度从上到下逐渐减少的分布特征.生物活性炭床中存在丰富的专性好氧、兼性和... 运用PCR-DGGE、脂磷法及传统的细菌培养法等微生物技术,研究了臭氧-生物活性炭污水深度处理工艺中生物群落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活性炭床内生物量呈沿炭层高度从上到下逐渐减少的分布特征.生物活性炭床中存在丰富的专性好氧、兼性和专性厌氧等16种菌种.在炭床中上部,好氧及兼性菌数量较大,厌氧菌虽然在炭床底部占主导,但其数量较少.生物活性炭床中好氧菌是优势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活性炭 生物群落 生物分布 生物量
下载PDF
腐殖酸絮凝体的形态学特征和混凝化学条件 被引量:41
13
作者 金鹏康 王晓昌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1期23-29,共7页
以腐殖酸为混凝去除对象 ,通过图像法观察腐殖酸絮凝体的形态 ,研究了在混凝过程中以及不同化学条件下絮凝体分形维数的变化规律 .实验结果表明 ,在弱酸性 (pH =5 .0 )条件下形成的絮凝体比在中性 (pH =7.0 )条件下形成的絮凝体分形维数... 以腐殖酸为混凝去除对象 ,通过图像法观察腐殖酸絮凝体的形态 ,研究了在混凝过程中以及不同化学条件下絮凝体分形维数的变化规律 .实验结果表明 ,在弱酸性 (pH =5 .0 )条件下形成的絮凝体比在中性 (pH =7.0 )条件下形成的絮凝体分形维数高 ,具有较密实的构造 .在该条件下 ,随搅拌历时的延长 ,絮凝体的分形维数有下降的趋势 .当铝盐投药量很高时 ,形成的絮凝体分形维数也降低 ,说明网扫絮凝为主要混凝机理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殖酸絮凝体 图像法 形态学 分形维数 网扫絮凝
下载PDF
絮凝体的DLA分形模拟及其分形维数的计算方法 被引量:21
14
作者 金鹏康 王晓昌 郭坤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9,共5页
运用有限扩散凝聚(DLA)模型对絮凝体的成长过程进行了二维模拟.模拟絮凝体分别采用密度函数法、回转半径法、图像分析法进行分形维数计算,分形维数均随模拟絮凝体尺寸的增大而减小.三种计算方法的结果显示,密度函数法和回转半径法得到... 运用有限扩散凝聚(DLA)模型对絮凝体的成长过程进行了二维模拟.模拟絮凝体分别采用密度函数法、回转半径法、图像分析法进行分形维数计算,分形维数均随模拟絮凝体尺寸的增大而减小.三种计算方法的结果显示,密度函数法和回转半径法得到的分形维数基本相当,但图像分析法所得到的分形维数较小,约为密度函数法和回转半径法所得到的分形维数的0·8左右,其原因可能是图像分析过程中计算机对图像的识别误差所致.以DLA模型模拟得到的絮凝体内部的孔隙率随絮凝体尺寸的增大而增加.絮凝体中孔隙率的增加是絮凝体密度减小、结构松散的主要原因,也是絮凝体分形维数降低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絮凝体 有限扩散凝聚模型 分形维数.
下载PDF
腐殖酸混凝过程FI曲线的特征参数分析 被引量:22
15
作者 金鹏康 王晓昌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23-427,共5页
在pH =5 0条件下 ,通过PDA2 0 0 0对腐殖酸的混凝过程进行了在线监测 ,并对PDA输出信号———FI曲线进行了解析 ,分析了FI曲线的特征参数s、h、t1、t2 与投药量及絮凝体大小之间的关系 .FI曲线与混凝过程中絮凝体粒径变化曲线具有相同... 在pH =5 0条件下 ,通过PDA2 0 0 0对腐殖酸的混凝过程进行了在线监测 ,并对PDA输出信号———FI曲线进行了解析 ,分析了FI曲线的特征参数s、h、t1、t2 与投药量及絮凝体大小之间的关系 .FI曲线与混凝过程中絮凝体粒径变化曲线具有相同的趋势 ,其特征参数s和h与絮凝体最大成长粒径几乎成正比关系 .FI曲线及其特征参数受混凝剂投药量的影响很大 ,其变化情况与胶体稳定情况 (ζ电位 )及混凝效果 (TOC去除率 )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过程 FI曲线 混凝 在线监测 特征参数 腐殖酸铝盐 絮凝体 水处理
下载PDF
水中天然有机物的臭氧氧化处理特性 被引量:26
16
作者 金鹏康 王晓昌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50-263,共14页
通过小型实验和液相色谱分析 ,研究了水中天然有机物的臭氧氧化反应的特性和反应前后有机物分子量的变化情况 .结果表明 ,臭氧氧化的主要功效不在于降低以TOC为代表的水中有机物总量 ,而是改变了有机物的性质和结构 .通过臭氧氧化处理 ... 通过小型实验和液相色谱分析 ,研究了水中天然有机物的臭氧氧化反应的特性和反应前后有机物分子量的变化情况 .结果表明 ,臭氧氧化的主要功效不在于降低以TOC为代表的水中有机物总量 ,而是改变了有机物的性质和结构 .通过臭氧氧化处理 ,水中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氧化为小分子有机物 ,且具有饱和构造的有机物成分明显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性 天然有机物 臭氧氧化 高效液相色谱 分子量分布 废水处理 水质处理
下载PDF
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的分层组分及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的特性 被引量:10
17
作者 金鹏康 陈飞 +1 位作者 章佳昕 王晓昌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323-1328,共6页
提取了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EPS)和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SMP),并按EPS的紧密程度对松散EPS、紧密EPS的分层组分以及SMP属性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以葡萄糖为基质时,松散EPS的主要组成是多糖,紧密EPS的主要组成是蛋白质,而SMP主要由... 提取了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EPS)和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SMP),并按EPS的紧密程度对松散EPS、紧密EPS的分层组分以及SMP属性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以葡萄糖为基质时,松散EPS的主要组成是多糖,紧密EPS的主要组成是蛋白质,而SMP主要由腐殖质类物质构成.SMP、松散EPS、紧密EPS和总样EPS的三维荧光图谱显示其只有类色氨酸峰和类腐殖酸峰,其类腐殖酸峰主要是由生物代谢产生的腐殖质组成.大分子量腐殖质类物质在几种组分中均出现,但是具有腐殖质特性的分子量为8500 Da的组分会在SMP中大量生成,而具有腐殖质特性的分子量为400 Da的组分只存在于EPS的紧密层中,这与微生物对这3种物质的生物可利用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外聚合物 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 松散性EPS 紧密性EPS 分层特性
原文传递
典型pH条件下腐殖酸混凝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金鹏康 佘静静 +1 位作者 刘岚 王晓昌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5-219,共5页
通过荧光检测和光学在线监测技术,分析探讨了腐殖酸与铝盐的混凝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弱酸性和中性条件下腐殖酸与铝盐的混凝特性有着明显的差异.在弱酸性条件下,铝离子与腐殖酸之间的共聚络合反应占绝对优势,而且水中残余铝离子浓度一... 通过荧光检测和光学在线监测技术,分析探讨了腐殖酸与铝盐的混凝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弱酸性和中性条件下腐殖酸与铝盐的混凝特性有着明显的差异.在弱酸性条件下,铝离子与腐殖酸之间的共聚络合反应占绝对优势,而且水中残余铝离子浓度一直与铝离子总投量成线性关系.然而在pH=7的条件下,铝离子的水解反应明显占优势,直到铝离子投量超过0.1 mM之后才发生与腐殖酸的结合,属于氢氧化铝沉淀物对腐殖酸分子的吸附和网扫絮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殖酸 光学在线监测 荧光检测 共聚络合
下载PDF
二级出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的分级表征特性 被引量:9
19
作者 金鹏康 孔茜 金鑫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649-1653,共5页
以城市污水厂二级出水为研究对象,利用大孔吸附树脂将污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分离成疏水酸性、中性、碱性物质和亲水性物质等4个组分,同时分析了各组分的有机物特性.结果表明,二级出水溶解性有机物中疏水酸... 以城市污水厂二级出水为研究对象,利用大孔吸附树脂将污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分离成疏水酸性、中性、碱性物质和亲水性物质等4个组分,同时分析了各组分的有机物特性.结果表明,二级出水溶解性有机物中疏水酸性物质是二级出水溶解性有机物的主要组成部分.4种组分中均含有腐殖质类物质,疏水酸性物质(Hydrophobic acids,HOA)和疏水中性物质(Hydrophobic neutrals,HON)中腐殖酸类峰的荧光强度较大,亲水性物质(Hydrophilic fraction,HI)中的蛋白峰荧光强度较大.腐殖质类物质分子量分布较为单一,主要分布在0.9 k Da左右,而疏水性组分蛋白类物质分子量分布较为广泛,在200 k Da左右及小于9 k Da时均有一定分布,亲水性组分蛋白类物质主要由分子量小于9 k Da的物质组成.X射线光电子能谱(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分析结果表明,HOA、HON中含有较多的芳香族化合物,而疏水碱性物质(Hydrophobic bases,HOB)、HI中则含有较多的羰基和羧基类官能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级出水 溶解性有机物 分级表征 腐殖质
原文传递
絮凝体的物理特性 被引量:8
20
作者 金鹏康 曹宇 王晓昌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1年第4期316-320,共5页
从絮凝体的密度、空隙率、絮凝体的粒径分布、絮凝体的强度以及絮凝体的分形维数五个方面综述了絮凝体的物理特性及结构特性 ,分析了影响絮凝体物理特性的因素 .
关键词 絮凝体 密度 空隙率 分形维数 水处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