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照对雾培马铃薯前期生长及块茎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姚翔宇 李广存 +3 位作者 徐建飞 卞春松 金黎平 徐志刚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22,共9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不同光照条件对雾培马铃薯块茎形成初期植株生长、块茎形成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马铃薯品种‘中薯18号’和‘中薯早35’为材料,选取接种3周长势一致的脱毒试管苗,设置2个光照周期[12 h/12 h(P1)、16 h/...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不同光照条件对雾培马铃薯块茎形成初期植株生长、块茎形成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马铃薯品种‘中薯18号’和‘中薯早35’为材料,选取接种3周长势一致的脱毒试管苗,设置2个光照周期[12 h/12 h(P1)、16 h/8 h(P2)]和3个光照强度[150μmol·m-2·s-1(L1)、350μmol·m-2·s-1(L2)和550μmol·m-2·s-1(L3)]共6个试验组合:P1L1、P1L2、P1L3、P2L1、P2L2和P2L3。取样测定生长和光合指标及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P1条件下,2个品种的净光合速率、地上部生物量、地下部生物量、匍匐茎数、单株块茎数和单株产量从高到低的处理依次为P1L3、P1L2、P1L1;P1L3处理加速了‘中薯18号’和‘中薯早35’的块茎形成,分别比P1L1、P1L2处理提早了10.3、3.1 d和7.4、4.2 d。匍匐茎发生期和膨大期StPHYF、StCO1、StSP6A以及StSWEET-1基因在叶片和匍匐茎中的表达量也随光照强度的增加显著上升。P2L2与P2L3处理2个品种净光合速率无明显差异,但都显著高于P2L1。P2处理的2品种地上部生物量、地下部生物量、匍匐茎数随光照强度增强而增加,且显著高于P1。长日照显著抑制了2个品种块茎的形成,与P1L1、P1L2和P1L3相比,P2L1、P2L2和P2L3处理‘中薯18号’和‘中薯早35’块茎形成时间分别推迟了22.3、12.8和13.7 d以及12.4、3.7和3.6 d,并使StPHYF、StCO1在叶片和匍匐茎中表达上调,StSP6A和StSWEET-1的表达被显著抑制。[结论]生产上在较高光照强度下可采用前期长日壮苗促进匍匐茎发生,中后期短日诱导促进块茎形成的方法提高雾培马铃薯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照强度 光周期 雾培 马铃薯 块茎形成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基于RGB颜色空间评价马铃薯块茎绿化程度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硕 鲍天旸 +5 位作者 刘建刚 段绍光 简银巧 李广存 金黎平 徐建飞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02-1110,共9页
马铃薯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作物之一,块茎作为马铃薯的商品器官,块茎绿化严重影响马铃薯商品品质,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建立一种方便快捷的块茎绿化评价方法,对于马铃薯种质资源鉴定和块茎品质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提取块茎颜色空... 马铃薯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作物之一,块茎作为马铃薯的商品器官,块茎绿化严重影响马铃薯商品品质,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建立一种方便快捷的块茎绿化评价方法,对于马铃薯种质资源鉴定和块茎品质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提取块茎颜色空间特征,结合RGB颜色空间色差分析,对15个马铃薯四倍体和二倍体品种(系)材料的绿化趋势和绿化程度进行了系统评价。供试材料块茎在25℃条件下,125μmolm–2s–1光照强度下,中薯2号、中薯18号、中薯19号、Atlantic、Favorita和Kondor的绿化速度较快,HS66的绿化速度较慢。在光照处理9 d后,块茎色差值趋于稳定,在光照处理13d后,不同品种绿化程度差异明显,其中Favorita的绿化程度最大,中薯28号的绿化程度最小。本研究建立的基于RGB颜色空间的马铃薯块茎绿化评价方法能够准确区分不同品种(系)的绿化速度和绿化程度,该方法简便、高效,结果可靠,为精准评价块茎绿化程度并进行相关分析提供了技术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块茎 绿化 RGB颜色特征 色差分析
下载PDF
我国马铃薯种质资源和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83
3
作者 金黎平 屈冬玉 +2 位作者 谢开云 卞春松 段绍光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98-100,共3页
我国的马铃薯育种研究经历了国外引种鉴定到品种间和种间杂交、生物技术育种的过程 ,在过去的 6 0多年中育成了将近 190个品种 ,但各种专用型品种尤其是加工品种奇缺。本文回顾了我国马铃薯种质资源和遗传育种研究历程 ,全面阐述了我国... 我国的马铃薯育种研究经历了国外引种鉴定到品种间和种间杂交、生物技术育种的过程 ,在过去的 6 0多年中育成了将近 190个品种 ,但各种专用型品种尤其是加工品种奇缺。本文回顾了我国马铃薯种质资源和遗传育种研究历程 ,全面阐述了我国马铃薯育种的最新进展 ,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指出了应重视野生种利用和种质资源创新研究 ,加强常规育种与现代生物技术结合 ,针对消费市场的多元化需求、产业的快速发展和种植业结构的重大调整以及不同的生态条件 ,选育聚合多种性状、优质专用型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马铃薯 生物技术 种植业
下载PDF
二倍体马铃薯分子连锁图谱的构建 被引量:11
4
作者 金黎平 刘杰 +1 位作者 H.DeJong 方智远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97-402,共6页
利用二倍体马铃薯亲本08675-21与09901-01及其125份杂交一代无性系进行AFLP分析,按亲本来源构建与24条染色体对应的AFLP分子连锁图谱,母本图谱含有75个标记,覆盖基因组全长512cM,平均图距为6.83cM;父本图谱含有95个标记,覆盖基因组全长5... 利用二倍体马铃薯亲本08675-21与09901-01及其125份杂交一代无性系进行AFLP分析,按亲本来源构建与24条染色体对应的AFLP分子连锁图谱,母本图谱含有75个标记,覆盖基因组全长512cM,平均图距为6.83cM;父本图谱含有95个标记,覆盖基因组全长578cM,平均图距为6.08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分子连锁图谱 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
下载PDF
马铃薯双单倍体的产生及其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5
作者 金黎平 杨宏福 《马铃薯杂志》 1996年第3期180-186,共7页
马铃薯双单倍体的产生及其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金黎平,杨宏福(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北京100081)普通栽培马铃薯是同源四体四倍体作物,其单倍体(2n=2x=24)也称为双单倍体(DihaPloid),具有以下特征[1]... 马铃薯双单倍体的产生及其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金黎平,杨宏福(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北京100081)普通栽培马铃薯是同源四体四倍体作物,其单倍体(2n=2x=24)也称为双单倍体(DihaPloid),具有以下特征[1]:①可利用二体遗传对四倍体种作更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双单倍体 遗传 育种
下载PDF
早熟马铃薯新品种中薯8号的选育 被引量:2
6
作者 金黎平 屈冬玉 +5 位作者 卞春松 庞万福 谢开云 段绍光 徐利群 连勇 《农业科技通讯》 2007年第11期75-76,共2页
1选育经过 中薯8号是以W953为母本,FL475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的优质、抗病、丰产的早熟马铃薯新品种。两亲本均由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从美国引进,配制组合获得杂交种子后于1994年秋在本所温室培育实生苗并收获实生薯家系;1... 1选育经过 中薯8号是以W953为母本,FL475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的优质、抗病、丰产的早熟马铃薯新品种。两亲本均由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从美国引进,配制组合获得杂交种子后于1994年秋在本所温室培育实生苗并收获实生薯家系;1995年播种实生薯家系并筛选优良单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熟马铃薯 杂交选育 新品种 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温室培育 杂交种子 优良单株 实生薯
下载PDF
国审早熟马铃薯新品种中薯3号 被引量:1
7
作者 金黎平 屈冬玉 +4 位作者 卞春松 连勇 杨宏福 吴绍岩 程天庆 《农业科技通讯》 2005年第10期25-25,共1页
关键词 早熟马铃薯 新品种选育 中薯3号 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优质农业 营养丰富 生产季节 两季栽培 经济效益
下载PDF
我国马铃薯育种和品种应用 被引量:17
8
作者 金黎平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07年第9期14-15,共2页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马铃薯生产国,据统计。2005年栽培面积为488万hm。,总产量7086.5万t,单产14.5t/hm^2。我国马铃薯栽培区域划分为北方一季作区、中原二季作区、南方冬作区和西南一二季作垂直分布区等4个。
关键词 马铃薯 品种应用 育种 栽培面积 二季作区 区域划分 生产国 总产量
下载PDF
马铃薯种薯催壮芽技术 被引量:1
9
作者 金黎平 庞万福 《农村新技术》 2011年第2期6-6,共1页
春马铃薯催壮芽播种比不催芽播种增产10%以上。 1.药帮拌种。用70%甲基托布津2千克加72%农用链霉素1千克均匀拌入滑石粉50千克制成混合粉剂,每50千克种薯用2千克混合粉剂拌匀,以防止种薯腐烂。
关键词 马铃薯种薯 技术 催芽播种 混合粉剂 农用链霉素 甲基托布津 春马铃薯 滑石粉
下载PDF
国审早熟马铃薯新品种:中薯三号
10
作者 金黎平 屈冬玉 卞春松 《农村百事通》 2006年第1期33-34,共2页
关键词 早熟马铃薯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新品种 中薯3号 母本 丰1 父本 育成 系谱
下载PDF
中国马铃薯产业发展与食物安全 被引量:226
11
作者 屈冬玉 谢开云 +3 位作者 金黎平 庞万福 卞春松 段绍光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58-362,共5页
在人口增加、耕地面积减少、水资源缺乏以及水稻、小麦和玉米三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下降等因素的影响下,中国食物安全存在着潜在的危机。马铃薯作为一种兼用型农作物,具有较高的水分利用率和较长的产业链,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可利用冬闲... 在人口增加、耕地面积减少、水资源缺乏以及水稻、小麦和玉米三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下降等因素的影响下,中国食物安全存在着潜在的危机。马铃薯作为一种兼用型农作物,具有较高的水分利用率和较长的产业链,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可利用冬闲田进一步扩大马铃薯种植面积,与三大粮食作物相比,其单产还有较大的增加潜力。马铃薯产业的不断发展,将对缓解中国食物安全压力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马铃薯产业 种植面积 增加 食物安全 发展 耕地面积 粮食作物 兼用型 水分利用率
下载PDF
中国88个马铃薯审定品种SSR指纹图谱构建与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46
12
作者 段艳凤 刘杰 +3 位作者 卞春松 段绍光 徐建飞 金黎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451-1457,共7页
为对马铃薯品种鉴别、优良杂交组合选配提供分子水平上的依据,利用SSR标记构建了中国2000—2007年审定的88个马铃薯品种的指纹图谱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以138对SSR引物对16份遗传差异较大的马铃薯材料的基因组DNA进行了扩增,筛选... 为对马铃薯品种鉴别、优良杂交组合选配提供分子水平上的依据,利用SSR标记构建了中国2000—2007年审定的88个马铃薯品种的指纹图谱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以138对SSR引物对16份遗传差异较大的马铃薯材料的基因组DNA进行了扩增,筛选出10对多态性高、谱带清晰的引物。利用10对SSR引物对全部供试材料进行扩增及电泳检测,共检测到135个等位位点,其中133个为多态性位点,多态性比率达98.52%。每对SSR引物扩增出的等位位点数7~22个,平均13.5个,多态性信息量变化范围为0.7604~0.9375,平均0.8501。通过对电泳检测结果的统计分析,利用S180、S25、S7、S151、S184及S192等6对引物构建了88份供试材料的SSR指纹图谱。聚类分析表明,在相似系数0.620处,所有供试材料被被聚为一类,在相似系数0.652处,81.8%的材料仍然聚在一起,从分子水平上表明供试材料遗传基础非常狭窄。聚类分析结果与供试材料系谱来源有较好一致性,同一栽培区域育成的品种在不同程度上聚在一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审定品种 SSR标记 DNA指纹图谱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马铃薯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0
13
作者 段绍光 金黎平 +4 位作者 李广存 卞春松 徐建飞 胡军 屈冬玉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18-729,共12页
为解析一套(559份)从世界各国收集的马铃薯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用16个表型性状和36个SSR标记进行了聚类和多样性参数分析。对454份表型数据完整材料的UPGMA聚类分析表明,在欧氏距离14.66处被聚成2个类群(A_1和A),其中A_1在欧氏距离12... 为解析一套(559份)从世界各国收集的马铃薯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用16个表型性状和36个SSR标记进行了聚类和多样性参数分析。对454份表型数据完整材料的UPGMA聚类分析表明,在欧氏距离14.66处被聚成2个类群(A_1和A),其中A_1在欧氏距离12.74处被分为A_(11)和A_(12)亚群;454份材料在欧氏距离11.73处被划成9个类群,包括4个小类(A、B、C和H)和5个大类(D、E、F、G和I),其中类群I所包括的材料占总数的57.5%,该结果较好地揭示了马铃薯种质材料之间的形态差异,区分生态类型不同和遗传差异明显的亲本。36个SSR标记在559份材料中共检测出134个多态性位点,每对引物检测1~7个等位变异,平均3.72个,引物多态性信息量(PIC)为0.1545~0.7743,平均为0.5783,说明品种间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NJ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559份材料可分为3个大群。类群I为一个混合群,各地区品种均有分布,包括133份马铃薯材料,占总数的23.8%;类群II中欧洲、北美及中国东北和西北地区的材料所占比重较大,数量为187,占33.5%;类群III中北美、南美以及中国东北和西南地区马铃薯材料所占比重较大,包含239份材料,占42.8%。表型性状聚类与SSR分子标记聚类结果相似,均与地理位置有很大相关性,应结合共同用于评价马铃薯品种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种质资源 农艺性状 SSR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马铃薯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合成关键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3
14
作者 范敏 金黎平 +3 位作者 黄三文 谢开云 刘庆昌 屈冬玉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35-542,共8页
利用马铃薯抗旱二倍体材料H145和对干旱敏感二倍体材料H214,通过半定量RT-PCR方法研究了干旱胁迫0、7、10、12、14d时叶片和根系中3-二氢黄酮羟化酶(F3H)基因、黄酮合成酶(FLS)基因和β-胡萝卜素羟化酶1(HYD-1)基因的表达状况。结果表明... 利用马铃薯抗旱二倍体材料H145和对干旱敏感二倍体材料H214,通过半定量RT-PCR方法研究了干旱胁迫0、7、10、12、14d时叶片和根系中3-二氢黄酮羟化酶(F3H)基因、黄酮合成酶(FLS)基因和β-胡萝卜素羟化酶1(HYD-1)基因的表达状况。结果表明:干旱胁迫过程中马铃薯品系H145和H214叶片和根系中F3H基因、FLS基因、HYD-1基因的表达量在轻度或中度干旱胁迫下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品系H145在干旱的早期叶片中F3H基因表达量比根系中增加快,并且叶片中FLS基因和HYD-1基因受干旱诱导的表达持续时间比根系中长;品系H214叶片中F3H基因受干旱诱导表达持续的时间比根系中长,在干旱的早期叶片里FLS基因和HYD-1基因表达量没有根系中增加快。说明F3H、FLS和HYD-1基因参与了马铃薯抗旱反应,但不同的品系这些基因起作用的方式可能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干旱胁迫 类黄酮 类胡萝卜素 基因表达
下载PDF
不同基质对马铃薯微型高效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27
15
作者 卞春松 金黎平 +2 位作者 谢开云 段绍光 屈冬玉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03-105,共3页
在防虫网室内 ,通过调查扦插存活率、单株块茎数、总块茎数、单株块茎重和总块茎重等项目 ,利用马铃薯品种大西洋的扦插苗 ,对 6种不同基质上生产微型薯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蛭石和草炭组成的基质最适宜微型薯的生产 ,单株块数... 在防虫网室内 ,通过调查扦插存活率、单株块茎数、总块茎数、单株块茎重和总块茎重等项目 ,利用马铃薯品种大西洋的扦插苗 ,对 6种不同基质上生产微型薯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蛭石和草炭组成的基质最适宜微型薯的生产 ,单株块数和总块数最多 ,单块重和单株块重最重 ,其中每平方米收获块数达到 2 91块 ;菜园土在存活率和总块重、棉子壳在存活率和单块重以及砂在存活率和总块数等方面有较好表现 ,与蛭石和草炭的效果相当 ,可作为各地生产微型薯时选择的廉价基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 马铃薯 蛭石 草炭 微型薯生产
下载PDF
马铃薯丝加工中抗褐变保鲜剂的筛选 被引量:19
16
作者 张学杰 刘宜生 +2 位作者 金黎平 王长林 王迎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3-35,共3页
通过对不同配方保鲜剂的抑制褐变效果比较,确定4%浓度的抗坏血酸+苹果酸处理10min为较佳抗褐变保鲜的配方,PE包装、4℃贮存条件下,货架期可达到5d,达到国外切割蔬菜4~7d货架期的要求。
关键词 褐变 马铃薯丝 切割加工 保鲜剂
下载PDF
不同基因型马铃薯块茎损伤性状的综合评价 被引量:16
17
作者 张建华 金黎平 +4 位作者 谢开云 庞万福 卞春松 段绍光 屈冬玉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98-203,共6页
【目的】筛选马铃薯块茎耐损伤种质,为损伤相关研究及育种提供理想材料。【方法】选用104份马铃薯品种(系),了解其表皮擦伤、内部损伤和损伤变色3个损伤指标并进行主成分、聚类和多元方差分析。【结果】主成分分析得到的主成分的特征向... 【目的】筛选马铃薯块茎耐损伤种质,为损伤相关研究及育种提供理想材料。【方法】选用104份马铃薯品种(系),了解其表皮擦伤、内部损伤和损伤变色3个损伤指标并进行主成分、聚类和多元方差分析。【结果】主成分分析得到的主成分的特征向量值,表皮擦伤远大于内部损伤,内部损伤大于损伤变色。系统聚类分析把104份马铃薯品种(系)分为6个类群,类群间的3种损伤性状存在显著差异。【结论】3种损伤对块茎整体损伤的影响程度为:表皮擦伤>内部损伤>损伤变色,而且得到块茎整体损伤耐性理想的品种(系)类群。简化了损伤性状的研究,为后续的损伤性状研究提供了理想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块茎 损伤评价 聚类分析 多元方差分析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中国马铃薯生产与世界先进国家的比较 被引量:132
18
作者 谢开云 屈冬玉 +1 位作者 金黎平 庞万福 《世界农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5-38,41,共5页
马铃薯在提供营养全面的食物、保证粮食安全、提高能源安全、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促进冬季农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因此马铃薯能够得到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重视,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了进一步发挥马铃薯... 马铃薯在提供营养全面的食物、保证粮食安全、提高能源安全、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促进冬季农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因此马铃薯能够得到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重视,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了进一步发挥马铃薯的多功能作用、提高薯农种植效益、保证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有必要了解中国马铃薯生产与国外先进国家的差距,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缩小与先进国家的差距,提升中国马铃薯的生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生产 发展中国家 世界 农民脱贫致富 农业发展 马铃薯产业 粮食安全 能源安全
下载PDF
抑制差减杂交(SSH)技术及其在植物基因分离上的应用 被引量:15
19
作者 李广存 金黎平 +1 位作者 谢开云 屈冬玉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9期26-32,共7页
SSH是一种基于抑制PCR和差减杂交技术建立的 ,在转录水平上研究基因表达的技术 ,具有稳定、高效、可靠的特点 ,可对生物的生长、发育、衰老、死亡等生命过程及生物或非生物逆境胁迫对生物所造成的影响等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简单介绍... SSH是一种基于抑制PCR和差减杂交技术建立的 ,在转录水平上研究基因表达的技术 ,具有稳定、高效、可靠的特点 ,可对生物的生长、发育、衰老、死亡等生命过程及生物或非生物逆境胁迫对生物所造成的影响等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简单介绍了SSH的基本原理、技术要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H 衰老 抑制差减杂交 分离 基因表达 死亡 转录水平 植物基因 胁迫 生物
下载PDF
马铃薯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基因StLTPa1的克隆和表达 被引量:11
20
作者 郜刚 任彩虹 +2 位作者 金黎平 谢开云 屈冬玉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510-1517,共8页
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nsLTP)是植物中大量存在的小分子脂类结合蛋白,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如抗菌防御、信号传导、胞壁松弛、蛋白酶抑制等。通过接种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从马铃薯栽培品种中薯3号中获得一个新的非特异性脂... 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nsLTP)是植物中大量存在的小分子脂类结合蛋白,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如抗菌防御、信号传导、胞壁松弛、蛋白酶抑制等。通过接种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从马铃薯栽培品种中薯3号中获得一个新的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cDNA克隆StLTPa1,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含636bp核苷酸,编码91个氨基酸,属于I类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基于氨基酸序列构建的系统发生树揭示,该基因与其他茄科nsLTP具有高度保守的序列相似性,核酸和氨基酸水平分别具75%~85%和60%~92%的同源性。对该基因在互作早期基因表达时空性分析表明,StLTPa1基因不仅受病菌的诱导,在不同抗、感病的马铃薯基因型中差异表达,而且受一定浓度外源非生物激发子如水杨酸、茉莉酸和脱落酸的诱导并产生一定时间的持续效应,其诱导表达模式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原位杂交结果显示StLTPa1主要在马铃薯茎、叶维管束系统的韧皮部细胞中表达。这些结果说明StLTPa1基因受病菌和非生物激发子诱导,在植物防御反应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 StLTPa1 克隆 表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