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威海市呼雷汤地热水化学、成因与开发潜力
1
作者 袁星芳 杨明爽 +3 位作者 王晓翠 柳禄湧 钟振楠 李方舟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3-152,共10页
山东省储藏着丰富的中低温地热资源,呼雷汤是省内唯一可自流的温泉,其成因模式不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热资源的有效利用。为查明呼雷汤成因模式,综合运用地面调查、物探、样品分析测试等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呼雷汤的形成在区域... 山东省储藏着丰富的中低温地热资源,呼雷汤是省内唯一可自流的温泉,其成因模式不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热资源的有效利用。为查明呼雷汤成因模式,综合运用地面调查、物探、样品分析测试等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呼雷汤的形成在区域上受荣成断裂控制,局部受青龙河断裂和汤西断裂控制,其补给水源为大气降水,热源为地热增温,估算补给高程为436~559 m、热储温度为109~118℃、循环深度为2159~2368 m。综上所述,呼雷汤的成因模式为:在伟德山山区获得大气降水补给后,沿荣成断裂下渗参与到地下水循环系统中,在径流过程中通过吸收围岩中的热量发生溶滤作用和水-岩相互作用,在地下2 km左右形成温度约110℃的SO_(4)·Cl-Na型水;由于温度和压力的升高,地下热水沿构造裂隙向地表流动,在上涌过程中混入部分地下水,温度降低,最后在青龙河断裂和汤西断裂的交会处、静水压力最小的部位出露成泉。通过地热水开发利用潜力评价分析可知,地热水可用于理疗、洗浴和供暖,每年可供1840个床位理疗、46万人洗浴、908×104m2面积供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雷汤 水化学特征 成因模式 开发潜力 山东
下载PDF
鲁西北平原地热热源机制的气体同位素约束 被引量:2
2
作者 崔洋 康凤新 +3 位作者 钟振楠 杨询昌 隋海波 赵强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3-106,共14页
利用地热系统中气体的组分、丰度及同位素组成,可以识别地热流体的来源,追溯其热源形成机制。鲁西北平原地热资源自1998年以来大规模开发利用,但对其热源形成机制的认识尚不明确。本文利用溶解性气体组分和同位素特征对鲁西北平原热源... 利用地热系统中气体的组分、丰度及同位素组成,可以识别地热流体的来源,追溯其热源形成机制。鲁西北平原地热资源自1998年以来大规模开发利用,但对其热源形成机制的认识尚不明确。本文利用溶解性气体组分和同位素特征对鲁西北平原热源成生条件进行了研究。溶解气成分结果表明,地热气体组分均以N2为主,主要为大气降水入渗成因,在相对封闭的地质环境中深循环,混合一定量的地壳深部或地幔来源的气体。利用^(3)He/^(4)He比值,定量计算出研究区壳幔热源配分比为0.90~1.57,热源主要为地壳岩石放射性生热与来自上地幔沿深大断裂的对流热。其中,砂岩热储受构造活动影响较小,地幔热流占45%左右。而岩溶热储受构造控热明显:处于深大断裂或济南岩体与灰岩接触带附近的岩溶热储地幔热流占比相对较大,达48.77%~52.75%,显示除了正常的大地热流传导产热,沿深大断裂、岩体与灰岩接触带存在来自上地幔的对流聚热;处于齐广断裂与济南岩体中间的稳定地块地幔热流相对较小,仅占38.87%~40.97%,指示构造相对稳定区获得深部热流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热源机制 气体同位素 溶解气体组分 鲁西北平原
下载PDF
砷浓度、形态及碳酸氢盐对蜈蚣草吸收砷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薛晓磊 郭华明 钟振楠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19-425,共7页
为了探讨超富集植物蜈蚣草在处理高砷地下水方面的可行性,研究了水培条件下砷的浓度、形态和碳酸氢盐(HCO-3)对超富集植物蜈蚣草吸收砷的影响。实验中使用了浓度为0.1~100mg·L-1的As(III)和As(V)溶液。HCO-3处理中,HCO-3浓度范围... 为了探讨超富集植物蜈蚣草在处理高砷地下水方面的可行性,研究了水培条件下砷的浓度、形态和碳酸氢盐(HCO-3)对超富集植物蜈蚣草吸收砷的影响。实验中使用了浓度为0.1~100mg·L-1的As(III)和As(V)溶液。HCO-3处理中,HCO-3浓度范围为0.5~20mmol·L-1,As(III)或As(V)的浓度为5mg·L-1。结果表明,在水培条件下,蜈蚣草具有明显的耐高砷特征。当介质砷含量高达100mg·L-1时,砷的去除率可达到80%,且对As(III)的吸收效率高于As(V)。植物体内砷形态研究表明,蜈蚣草体内2种形态砷的含量与外源砷形态有一定的关系,As(V)处理条件下,植物体中的As(V)比例较As(III)处理高。高浓度的HCO-3(20mmol·L-1)处理对蜈蚣草地上部分生物量没有明显影响,但是抑制了地下部分的生长,并且对砷的吸收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蜈蚣草 As形态 超富集植物 高砷地下水 碳酸氢盐
下载PDF
鲁东招远地热田地热通量及地热成因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钟振楠 康凤新 +4 位作者 宋明忠 郎旭娟 柳禄湧 傅朋远 李志杰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28-840,共13页
鲁东地热区在地质构造单元上位于沂沭断裂带昌邑—大店断裂以东,地热资源丰富。本文采集了鲁东地热区招远地热田内一眼2000 m深地热井(DRZK01)中的40块岩芯样品进行岩石热导率、岩石生热率测试及分析,结合测温资料及收集资料对该区地热... 鲁东地热区在地质构造单元上位于沂沭断裂带昌邑—大店断裂以东,地热资源丰富。本文采集了鲁东地热区招远地热田内一眼2000 m深地热井(DRZK01)中的40块岩芯样品进行岩石热导率、岩石生热率测试及分析,结合测温资料及收集资料对该区地热通量构成及分层热流进行了分析研究;采集区内典型地热流体样品进行水化学分析并采用合适的地热温标估算了该区热储温度;综合研究成果建立了该区地热成因概念模型。研究结果显示,该区岩石热导率数值较高,测量值在2.8~5.7 W/(m·K)之间,普遍高于上地壳平均热导率,地温梯度较高,为31.8℃/km;利用热导率和地温梯度计算的地热通量102 mW/m^(2)中热传导分量为(73.2±6.18)mW/m^(2),对流分量为(28.76±6.18)mW/m^(2),其中热传导分量中地壳热流为22.5 mW/m^(2),地幔热流为(50.74±6.18)mW/m^(2),二者比值为1∶1.98~1∶2.52,为"热幔冷壳"型热结构。石英温标计算热储平均温度为128.6℃,热循环深度约3634 m。研究结果丰富了该区地热系统理论并为该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热导率 热储温度 地温梯度 概念模型 地热通量
下载PDF
胶东半岛洪水岚汤温泉水化学特征与成因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袁星芳 王敬 +6 位作者 霍光 宋明忠 王京楼 韩忠 钟振楠 柳禄湧 隋来伦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27-437,共11页
胶东半岛蕴藏着丰富的低温地热资源,以温泉为主要出露方式。洪水岚汤温泉位于胶东半岛东部威海市境内,出露在阳泉河北岸的一级阶地,出露标高为66. 83 m,水温约69℃,下伏基岩为侏罗纪二长花岗岩。为查明其水化学特征及成因,本文采用同位... 胶东半岛蕴藏着丰富的低温地热资源,以温泉为主要出露方式。洪水岚汤温泉位于胶东半岛东部威海市境内,出露在阳泉河北岸的一级阶地,出露标高为66. 83 m,水温约69℃,下伏基岩为侏罗纪二长花岗岩。为查明其水化学特征及成因,本文采用同位素水文地球化学方法进行研究。水化学成分表明:温泉水中主要阳离子为Na+,主要阴离子为HCO3-、SO42-,水化学类型为HCO3·SO4-Na,pH值为7. 6,总溶解性固体为610. 6 mg/L,F-含量为4. 2 mg/L,偏硅酸含量为98. 8 mg/L。氢、氧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温泉热水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估算温泉热水补给高程为427~599 m,地下热储温度约为106. 25℃,地下热水循环深度约为2091 m。综合分析洪水岚汤温泉成因模式为:在正棋山山区获得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后,沿F1断裂破碎带下渗经历深循环获得大地热流加热后上升,上升过程中混入浅层地下水,在第四系静水压力最小的部位出露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岚汤温泉 水化学 同位素 成因 胶东半岛
下载PDF
强夯法在加固地基工程的应用
6
作者 钟振楠 钟振华 《价值工程》 2017年第32期88-90,共3页
文章为强夯法加固地基的土工程实例,提供了强夯试验数据,说明了强夯加固杂填土地基效果显著,为类似的工程场地积累了一定的工程经验。
关键词 强夯 回填土 地基承载力 动探
下载PDF
威海市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玉莲 王振兴 钟振楠 《山东国土资源》 2014年第2期47-49,53,共4页
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反映地下水遭受污染的可能性,可以为土地利用规划、地下水资源保护规划、地下水水质监测等提供科学依据。该文采用美国EPA地下水防污染性能评价方法(DRASTIC),对威海市主城区范围内地下水防污性能进行了评价,为政府... 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反映地下水遭受污染的可能性,可以为土地利用规划、地下水资源保护规划、地下水水质监测等提供科学依据。该文采用美国EPA地下水防污染性能评价方法(DRASTIC),对威海市主城区范围内地下水防污性能进行了评价,为政府部门合理开采利用地下水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利于地下水资源保护和城市建设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防污性能评价 威海市
下载PDF
PHC预应力管桩在金海滩花园工程中的应用
8
作者 王勇 钟振楠 +2 位作者 周静 马世君 钟文祥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 2013年第3期34-36,共3页
文章通过高层建筑中成功运用PHC预应力管桩的实例,充分体现了PHC预应力管桩施工简便、工期短、质量稳定、承载能力高等优点,为同类工程场地积累了一定的工程经验。
关键词 桩基础 PHC预应力管桩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