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山地灾害链 被引量:31
1
作者 钟敦伦 谢洪 +2 位作者 韦方强 刘洪江 汤家法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14-326,共13页
山地灾害链是具有灾变条件的山地环境,在致灾因素的作用下,一种山地灾害发生后,引起其他种类山地灾害也相继或滞后发生的灾变现象,通常由泥石流、山洪、滑坡、崩塌、冰崩、雪崩、堰塞湖和水土流失等灾种及其相关灾变现象构成,种类繁多,... 山地灾害链是具有灾变条件的山地环境,在致灾因素的作用下,一种山地灾害发生后,引起其他种类山地灾害也相继或滞后发生的灾变现象,通常由泥石流、山洪、滑坡、崩塌、冰崩、雪崩、堰塞湖和水土流失等灾种及其相关灾变现象构成,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危害严重。根据山地灾害链的致灾因素不同将其划分成地球内营力作用、外营力作用和人为作用致灾3种类型,并进一步将其划分成8个亚类和128种灾害链形式。分析了山地灾害链的成因,认为山地灾害链是山地灾害的物质、能量和信息在特定条件下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传递和相互转化的结果。通过对山地害链的致灾因素、活动地域与结构特征分析和综合分析显示:山地灾害链的防治难度虽然很大,但除分布在高山和极高山区域、由冰雪崩塌和消融水引发的山地灾害链仅可预防,尚难治理外,其他山地灾害链都是可防、可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灾害 山地灾害链 致灾因素 灾害链结构 灾害链防治
下载PDF
泥石流警报技术探索 被引量:10
2
作者 钟敦伦 张金山 +1 位作者 谢洪 崔鹏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4-242,共9页
泥石流警报是减轻泥石流灾害,尤其是减少人员伤亡和贵重财物损失的重要手段。泥石流警报划分为4个类型:提示性警报、形成性警报、非成灾性警报和成灾性警报。泥石流警报的监测机构,划分为4个级别:泥石流预警一级监测站、二级监测站、三... 泥石流警报是减轻泥石流灾害,尤其是减少人员伤亡和贵重财物损失的重要手段。泥石流警报划分为4个类型:提示性警报、形成性警报、非成灾性警报和成灾性警报。泥石流警报的监测机构,划分为4个级别:泥石流预警一级监测站、二级监测站、三级监测站和预警简易监测点。泥石流预警一级监测站主要承担泥石流可能造成的特大灾和超特大灾的警报监测任务,二级监测站主要承担泥石流可能造成的大灾的警报监测任务,三级监测站主要承担泥石流可能造成的中灾的警报监测任务,泥石流预警简易监测点主要承担泥石流可能造成的小灾的警报监测任务。泥石流警报的监测项目:专业监测包括降水、气象其他要素、泥石流次声、地声、泥位、流速、重度、粘度、沟道冲淤变化和次生灾害等,简易监测包括泥石流暴发的前兆现象、降水、水(泥)位与泥沙变化状态和泥石流次声等。泥石流警报的监测数据包括降水、气象其他要素、泥位、流速、重度、粘度、次声、地声、沟道冲淤变化和次生灾害数据等。泥石流成灾性警报分为4等14级,讨论并给出了各等级成灾性警报的临界指标。监测数据的整理分析包括:降水监测的实时降水量要不断地整理为10 min、1 h和1 d的滑动降水量(强度),并不断地与当地以往暴发泥石流的10 min、1 h和l d降水量(强度)相比较;断面监测数据中的泥石流泥位应转化为泥石流流动的断面面积,并与断面监测数据中的泥石流流速数据结合,通过公式Qc=Wc×Vc转换为泥石流流量。泥石流一旦堵断主河(沟)形成堰塞湖,应立即测量壅塞体的高度,并据此量测和计算堰塞湖的淹设范围及堰塞湖的积蓄水量,评估壅塞体溃决时可能形成的最大流量及其危害范围。泥石流警报的时间提前量t(单位:s),由公式t=L/Vc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警报 技术 提示性警报 形成性警报 非成灾性警报 成灾性警报 泥石流监测
下载PDF
北京山区柯太沟泥石流 被引量:8
3
作者 钟敦伦 谢洪 +1 位作者 刘世建 韦方强 《山地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212-216,共5页
北京山区为泥石流多发区 ,共有泥石流沟 50 0多条 ,其中不乏河谷型泥石流。为了对北京山区河谷型泥石流进行深入研究和合理防治 ,选择一条无论地质历史时期还是近代 ,泥石流活动都十分活跃的柯太沟作为研究对象 ,以期通过对该沟泥石流... 北京山区为泥石流多发区 ,共有泥石流沟 50 0多条 ,其中不乏河谷型泥石流。为了对北京山区河谷型泥石流进行深入研究和合理防治 ,选择一条无论地质历史时期还是近代 ,泥石流活动都十分活跃的柯太沟作为研究对象 ,以期通过对该沟泥石流的危害、形成条件和发展趋势的研究 ,提高对北京山区河谷型泥石流的认识和了解 ,从而提出更为合理的减灾对策和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柯太沟 形成条件 发展趋势 北京山区
下载PDF
泥石流与人类经济活动 被引量:27
4
作者 钟敦伦 谢洪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CD 1999年第3期327-333,共7页
山地是泥石流与人类共存的环境。泥石流作用于山地环境,强烈地影响人类经济活动;人类经济活动也作用于山地环境,强烈地影响泥石流。泥石流对山地环境的危害,主要为破坏地表、破坏生态系统的淤堵江河;泥石流对人类及其经济活动的危... 山地是泥石流与人类共存的环境。泥石流作用于山地环境,强烈地影响人类经济活动;人类经济活动也作用于山地环境,强烈地影响泥石流。泥石流对山地环境的危害,主要为破坏地表、破坏生态系统的淤堵江河;泥石流对人类及其经济活动的危害,主要为破坏城镇、村庄、工矿、交通、水利水电工程、农田和人类自身的安全。泥石泥危害的结果,能导致山地坡面破碎化、沟口沙石化、河床宽浅化和植被逆向演替化,以及耕地贫瘠化、经济发展滞后化和区域经济贫困化。人类经济活动对山地环境和泥石泥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它们的演化方向。即人类经济活动若不按自然规律办事,过度向山地索取,必将导致山地环境退化和泥石流的广泛活动和频繁发生,甚至引起泥石流活动范围的扩大和成灾规律的改变。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必须正确认识山地环境和山地灾害(如泥石流等),并采取积极对策防治灾害。山地环境、泥石流和人类经济活动之间,关系密切、互相制约。其中主宰经济活动的人类是主体,山地环境是载体,泥石流是在主载体共同作用下产生的构成载体的一个有害因素,因此人类是主动的。人类在经济活动中只要切实遵守自然法规,并积极防治泥石流,就能抑制泥石流的危害,促进山地环境和人类经济活动的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环境 泥石流 人类经济活动
下载PDF
长江上游泥石流危险度区划的原则与指标 被引量:24
5
作者 钟敦伦 韦方强 谢洪 《山地研究》 CSCD 1994年第2期78-83,共6页
长江上游泥石流危险度区划属类型区划.其遵循的是相对一致性,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主导因素,以及综合分析四个原则,区划的指标有:1.自然指标,即统计单元内泥石流发生发展的环境条件──地貌、地质、气温和降水各自的综合... 长江上游泥石流危险度区划属类型区划.其遵循的是相对一致性,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主导因素,以及综合分析四个原则,区划的指标有:1.自然指标,即统计单元内泥石流发生发展的环境条件──地貌、地质、气温和降水各自的综合评价值;2.经济指标,即统计单元内区域经济发展程度──单位面积上的社会生产总值,人均收入值,工业产值与社会生产总值之比值,以及交通发展程度系数.对环境条件和经济条件分别作了因素分析和相关分析,以进行泥石流危险度区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上游 泥石流 危险度 区划 指标
下载PDF
长江上游泥石流危险度区划研究 被引量:22
6
作者 钟敦伦 谢洪 韦方强 《山地研究》 CSCD 1994年第2期65-70,共6页
长江上游资源丰富,人口众多,生态环境脆弱,泥石流活动强烈,为了长江上游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建设,开展了泥石流危险度的区划工作。区划采用综合研究与重点研究相结合,区域总体研究与典型区研究相结合,因素分析与相关分析相结合,间... 长江上游资源丰富,人口众多,生态环境脆弱,泥石流活动强烈,为了长江上游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建设,开展了泥石流危险度的区划工作。区划采用综合研究与重点研究相结合,区域总体研究与典型区研究相结合,因素分析与相关分析相结合,间接自然指标与直接自然指标相结合,以及自然危险度与经济发展程度相结合的方法,将长江上游划分为五级泥石流危险程度不同的类型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上游 泥石流 危险度 区划
下载PDF
四川境内成昆铁路泥石流预测预报参数 被引量:16
7
作者 钟敦伦 谢洪 王爱英 《山地研究》 CSCD 1990年第2期82-88,共7页
在四川境内成昆铁路沿线野外考察的基础上,确定了泥石流数据库预测预报系统的各种参数,提出了泥石流沟谷是否具备暴发泥石流的碎屑物量的判别式:比值=碎屑物聚集总量/暴发泥石流的碎屑物量最低标准。当比值≥1时,具备了暴发泥石流的碎... 在四川境内成昆铁路沿线野外考察的基础上,确定了泥石流数据库预测预报系统的各种参数,提出了泥石流沟谷是否具备暴发泥石流的碎屑物量的判别式:比值=碎屑物聚集总量/暴发泥石流的碎屑物量最低标准。当比值≥1时,具备了暴发泥石流的碎屑物条件,应作出可能暴发泥石流的预测。同时还根据泥石流暴发的降水资料,确定了暴发泥石流的降水量标准为日雨量≥50毫米。根据暴雨信息可作出泥石流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预测预报参数 积累量 聚集量 铁路
下载PDF
长江上游泥石流危险度区划的步骤 被引量:6
8
作者 钟敦伦 谢洪 韦方强 《山地研究》 CSCD 1994年第2期84-93,共10页
本区划分为四个步骤:1.单指标分级、分区,并编制成图;2.复合指标分级、分区,并编图;3.专项指标分级、分区,并作图;4.泥石流危险度指标分级、分区,并作成“长江上游泥石流危险度分区图”(见刊前).
关键词 长江上游 泥石流 危险度 区划
下载PDF
四川境内成昆铁路泥石流数据库应用系统 被引量:3
9
作者 钟敦伦 王爱英 +3 位作者 赵玲 谢洪 李椷 杨庆溪 《山地研究》 CSCD 1990年第2期75-81,共7页
四川境内成昆铁路泥石流数据库应用系统包括泥石流信息管理系统和泥石流预测预报系统。前者是将四川境内成昆铁路367条泥石流沟的41种信息,用汉字dBASE Ⅲ建立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信息的自动编辑、检索、统计和报表打印;后者根据泥石... 四川境内成昆铁路泥石流数据库应用系统包括泥石流信息管理系统和泥石流预测预报系统。前者是将四川境内成昆铁路367条泥石流沟的41种信息,用汉字dBASE Ⅲ建立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信息的自动编辑、检索、统计和报表打印;后者根据泥石流预测预报模型,用泥石流信息管理系统中存储的数据和有关信息,在CCDOS 4.0的支持下,再输入有关泥石流的动态信息,在微型计算机上作出泥石流的预测预报,这一系统是用Turbo PROLOG语言完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数据库 信息管理系统 预测预报系统 铁路
下载PDF
长江上游泥石流预警体系和试验站的建立 被引量:2
10
作者 钟敦伦 谢洪 韦方强 《山地研究》 CSCD 1994年第2期119-123,共5页
长江上游泥石流数量多,分布广,对此在现阶段一方面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包括建立11个泥石流预警一级站,若干个二级站,较多的三级站和广泛开展群测群防工作,以实现减灾防灾;一方面积极建立以泥石流流域综合治理与经济开发相结合的... 长江上游泥石流数量多,分布广,对此在现阶段一方面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包括建立11个泥石流预警一级站,若干个二级站,较多的三级站和广泛开展群测群防工作,以实现减灾防灾;一方面积极建立以泥石流流域综合治理与经济开发相结合的试验站,以积累经验,为今后全面开展泥石流治理提供依据和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上游 泥石流 预警体系 试验站
下载PDF
成都山地所山地灾害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钟敦伦 王成华 《山地研究》 CSCD 1996年第2期71-77,共7页
30年来我所在建立山地灾害学过程中,培养造就了一支老中青结合的从事山地灾害及其防治研究的科技队伍;完成了国家和地方的科研、生产任务300余项.这些成果不仅促进了学科的发展和完善,而且在发展国民经济和减灾防灾中起着重要... 30年来我所在建立山地灾害学过程中,培养造就了一支老中青结合的从事山地灾害及其防治研究的科技队伍;完成了国家和地方的科研、生产任务300余项.这些成果不仅促进了学科的发展和完善,而且在发展国民经济和减灾防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灾害 泥石流 滑坡
下载PDF
四川省甘洛县泥石流 被引量:1
12
作者 钟敦伦 谢洪 +2 位作者 李椷 杨庆溪 赵惠林 《山地研究》 CSCD 1990年第2期107-113,138,共7页
甘洛县泥石流活动十分活跃,曾造成摧毁场镇、冲毁桥梁、颠覆列车、淤埋农田等严重灾害。据现有资料,该县有泥石流沟50条,主要分布在断裂带两侧、背斜轴部和河流峡谷段。预防措施是结合农业改革,恢复森林生态系统和合理开发地下矿藏;治... 甘洛县泥石流活动十分活跃,曾造成摧毁场镇、冲毁桥梁、颠覆列车、淤埋农田等严重灾害。据现有资料,该县有泥石流沟50条,主要分布在断裂带两侧、背斜轴部和河流峡谷段。预防措施是结合农业改革,恢复森林生态系统和合理开发地下矿藏;治理措施是生物与工程相结合,拦挡与排导相结合进行综合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泥石流分布 泥石流防治
下载PDF
沪沽铁矿采矿与环境 被引量:1
13
作者 钟敦伦 李椷 《山地研究》 CSCD 1990年第2期94-100,T002,共8页
泸沽铁矿建矿时,由于对采矿与环境的关系重视不够,导致环境退化和泥石流复活,曾造成铁路、公路断道,河床上涨,威胁城镇安全的危害。灾情发生后,泸沽铁矿和有关部门积极采取措施:改变矿石外运方案、改革矿石集运方式、加强铁路的抗灾能... 泸沽铁矿建矿时,由于对采矿与环境的关系重视不够,导致环境退化和泥石流复活,曾造成铁路、公路断道,河床上涨,威胁城镇安全的危害。灾情发生后,泸沽铁矿和有关部门积极采取措施:改变矿石外运方案、改革矿石集运方式、加强铁路的抗灾能力、开展泥石流综合治理和城镇防洪,从而控制了环境质量退化,保障了各项建设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 环境质量 泥石流 铁矿
下载PDF
2008年汶川地震重灾区的泥石流 被引量:148
14
作者 谢洪 钟敦伦 +1 位作者 矫震 张金山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01-509,共9页
2008年,在"5.12"汶川地震后,随着降雨的发生,地震重灾区的中高山区较普遍地多次发生了泥石流灾害,尤其是对一些地震灾民安置点板房区造成了危害,累计造成人员伤亡(含失踪)达450余人,进一步加重了灾情。按照地震与泥石流暴发... 2008年,在"5.12"汶川地震后,随着降雨的发生,地震重灾区的中高山区较普遍地多次发生了泥石流灾害,尤其是对一些地震灾民安置点板房区造成了危害,累计造成人员伤亡(含失踪)达450余人,进一步加重了灾情。按照地震与泥石流暴发的时间顺序分类,区内的泥石流属后发型地震泥石流。其特征主要为:泥石流活动频率增高,暴发点多,规模大小不一,流体性质一般以粘性为主,密度值多在2.0~2.3 t/m3之间;泥石流的活动范围与降雨关系密切,活动范围还受地形因素控制,主要集中在龙门山等中高山区;泥石流危害形式有冲毁、淤埋、堵塞主河等多种形式。因此,在汶川地震重灾区这样的区域选址恢复重建,实质上是在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的不稳定区内选择相对稳定的安全岛,可供选择的场地极为有限。故恢复重建居民点时应因地制宜,尤其是岷江等江河峡谷区等地的居民点重建,宜保持当地居民传统的分散、多点居住的特点,而不宜于搞成规模较大的集中成片的居民点。这样既有助于场址的安全,又可以避免大规模泥石流、滑坡、崩塌、山洪等山地灾害发生时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地震重灾区2008年的泥石流活动显示,龙门山及邻近的邛崃山等山区因汶川地震的影响,泥石流已进入强烈活动时期。其强烈活动时间,可能持续10~30 a,甚至更长。对此,要有足够的重视。在可能遭遇泥石流的区域开展的各种工程建设,一定要加强防范措施,防止泥石流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重灾区 泥石流灾害 活动特征 恢复重建 场地安全
下载PDF
长江上游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山地灾害的敏感性分析——以金沙江一级支流小江流域为例 被引量:15
15
作者 何易平 马泽忠 +1 位作者 谢洪 钟敦伦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28-533,共6页
长江上游是我国山地灾害异常活跃区,其频繁活动与该区域特殊的自然条件和人类经济活动密切相关。从自然和人文交叉最密切的领域———土地利用及其变化入手,选择区内山地灾害频繁活动区———金沙江一级支流小江流域为典型研究区,通过... 长江上游是我国山地灾害异常活跃区,其频繁活动与该区域特殊的自然条件和人类经济活动密切相关。从自然和人文交叉最密切的领域———土地利用及其变化入手,选择区内山地灾害频繁活动区———金沙江一级支流小江流域为典型研究区,通过定量分析不同坡度土地利用方式对山地灾害的综合敏感性,发现易致灾的土地利用方式依次为:道路建设用地和工矿用地、>15°的旱地、>15°低盖度草地和人工修建的蓄水区、城市建设用地、>8°的裸岩地、>25°的滩地、>35°的高盖度草地,并根据敏感值的大小进行了敏感性区划。研究成果对规划土地利用方式、布局水土保持工程等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山地灾害 小江流域 长江上游地区 金沙江 敏感性分析 支流 人类经济活动 城市建设用地 水土保持工程 自然条件 定量分析 研究成果 研究区 活动区 草地 盖度
下载PDF
我国山区城镇泥石流灾害及其成因 被引量:44
16
作者 谢洪 钟敦伦 +3 位作者 韦方强 李泳 马东涛 杨坤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9-87,共9页
我国受泥石流危害与威胁的县级及以上城镇达150余个,分布在20个省级行政区及特别行政区内,占省级行政区划总数的58.82%。灾害具有如下特征:城镇人口密度大,建筑物多,财产集中,因而泥石流的成灾率高,造成的人员伤亡多、财产损失重,并严... 我国受泥石流危害与威胁的县级及以上城镇达150余个,分布在20个省级行政区及特别行政区内,占省级行政区划总数的58.82%。灾害具有如下特征:城镇人口密度大,建筑物多,财产集中,因而泥石流的成灾率高,造成的人员伤亡多、财产损失重,并严重地制约了城镇及辐射区的经济发展。造成灾害的主要原因:受山区地形条件的限制,城镇选址困难,一些城镇不得不设在泥石流活动区;一些新建城镇选址时对泥石流的危害性认识不足,设在了泥石流危险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山区城镇发展缺乏合理规划和相应的防灾规划;与泥石流争地及破坏生态环境等不合理的人类经济活动增多,增大了泥石流的危害范围、活动规模与活动频率;防灾工程标准较低等。城镇泥石流灾害的防治应从其特征与成因着手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泥石流 灾害 成因 特征 危害方式
下载PDF
山区城镇泥石流减灾决策支持系统 被引量:18
17
作者 韦方强 胡凯衡 +3 位作者 崔鹏 钟敦伦 谢洪 何易平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1-36,共6页
山区城镇泥石流减灾决策支持系统是山区城镇泥石流减灾的重要手段之一。该系统由基础数据库、泥石流模型分析和泥石流减灾决策应用三大模块构成 ,其主要功能有降水、泥石流地声和运动监测及信息实时发送和接收、泥石流预报、泥石流危险... 山区城镇泥石流减灾决策支持系统是山区城镇泥石流减灾的重要手段之一。该系统由基础数据库、泥石流模型分析和泥石流减灾决策应用三大模块构成 ,其主要功能有降水、泥石流地声和运动监测及信息实时发送和接收、泥石流预报、泥石流危险范围预测与灾情预估、泥石流警报和临灾预案制定。其工作流程为 :降水监测仪将降水信息无线发送到控制中心主机 ,主机对降水信息处理后发送给泥石流预报模型进行泥石流预报 ,并利用泥石流危险性分区模型进行危险范围预测 ,同时进行灾情预估 ;泥石流地声监测仪将地声信号发送给主机 ,主机检测到泥石流地声后发出泥石流警报 ;泥石流运动监测仪将运动信息发送给主机 ,主机根据泥石流运动要素进行危险范围划定和灾情预估 ,最后制定临灾预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城镇 泥石流 减灾 决策支持系统 降水监测仪 数据组织结构
下载PDF
长江上游泥石流灾害的特征 被引量:23
18
作者 谢洪 钟敦伦 +1 位作者 李泳 韦方强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4-99,共6页
长江上游地区地质条件复杂、新构造运动强烈、地震活跃、地形起伏巨大、降水丰沛而集中,对泥石流发育极为有利;而长期不合理的人类经济活动(如过度采伐森林、毁林开荒、陡坡耕作、建设和采矿不合理弃渣等)则对生态环境造成强烈破坏,加... 长江上游地区地质条件复杂、新构造运动强烈、地震活跃、地形起伏巨大、降水丰沛而集中,对泥石流发育极为有利;而长期不合理的人类经济活动(如过度采伐森林、毁林开荒、陡坡耕作、建设和采矿不合理弃渣等)则对生态环境造成强烈破坏,加剧了泥石流灾害的发生,使长江上游成为我国泥石流活动最强烈及灾害最严重的地区。据统计,1753~2002年的200多年中,区内仅一场泥石流致死百人以上的特大灾害点就达17个,累计死亡近6000人;致死百人以下的灾害点更多,致死十人以下的灾害点不计其数,死亡人数总和远远大于上列数字;有60余个市县政府驻地城镇受泥石流危害或威胁,乡镇则多达上百个。由泥石流造成的人员伤亡每年数十到数百人,经济损失10~15(亿元/a)。其灾害的严重性由此可见一斑。泥石流灾害已成为制约长江上游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泥石流灾害,掌握其特征,是长江上游防灾减灾所必需,对促进长江上游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西部大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长江上游已查明的泥石流沟6800余条。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巨大的地形高差及岩性差异,使区内发育的泥石流不仅数量众多,而且类型石相当齐全,除无火山泥石流外,几乎包含了世界上目前已发现的其他各种类型的泥石流。在青藏高原边缘等岭谷高差变化大的地貌过渡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上游 泥石流 地形梯度 人类活动
下载PDF
区域和沟谷相结合的泥石流预报及其应用 被引量:29
19
作者 韦方强 汤家法 +1 位作者 谢洪 钟敦伦 《山地学报》 CSCD 2004年第3期321-325,共5页
在分析泥石流预报现状和泥石流减灾决策对泥石流预报的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区域和单沟相结合的泥石流预报的问题。以泥石流发育的基础数据库、降水的动态预报与监测和泥石流预报模型为基础,以GIS技术为工具,建立泥石流预报平台。泥... 在分析泥石流预报现状和泥石流减灾决策对泥石流预报的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区域和单沟相结合的泥石流预报的问题。以泥石流发育的基础数据库、降水的动态预报与监测和泥石流预报模型为基础,以GIS技术为工具,建立泥石流预报平台。泥石流预报模型采用基于模糊数学的泥石流预报模型,预报结果应用概率分级进行表述,以适应泥石流预报准确率低的不足,并最大程度地克服了过分依赖临界降水量进行泥石流预报的不足。将该泥石流预报方法应用到北京山区泥石流预报中,建立了北京山区泥石流预报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预报 区域 单沟 应用
下载PDF
汶川地震区泥石流危害道路的定量分析——以汶川县肖家沟为例 被引量:9
20
作者 向灵芝 崔鹏 +3 位作者 钟敦伦 葛永刚 朱兴华 杨伟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87-393,共7页
为适应震后3年泥石流大规模频发的严峻形势,满足灾情预测评估的需要,以汶川县省道303沿线肖家沟为例,建立了震后泥石流危害道路的定量分析方法.通过现场勘察并结合RS、GIS技术,分析了震后肖家沟泥石流发育的环境地质背景、流域面积、沟... 为适应震后3年泥石流大规模频发的严峻形势,满足灾情预测评估的需要,以汶川县省道303沿线肖家沟为例,建立了震后泥石流危害道路的定量分析方法.通过现场勘察并结合RS、GIS技术,分析了震后肖家沟泥石流发育的环境地质背景、流域面积、沟床比降以及泥石流性质等基本特征;采用雨洪法和配方法计算肖家沟泥石流一次过程总量,作为泥石流堆积量预测值;通过回归分析,获得了泥石流堆积体危害范围的计算公式,以确定泥石流的平均堆积厚度、长度和宽度;最后,采用几何概化方法,就肖家沟泥石流对沿河道路的危害程度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在50年一遇的降水频率下,肖家沟泥石流一次过程总量为41万m3,道路完全掩埋,并堵断渔子溪,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 泥石流 堵江 危险性 肖家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