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八年制医学生科研能力与科研诚信认知状况调查
1
作者 钟沃权 孙垂国 +5 位作者 李危石 陈仲强 姜宇 齐强 郭昭庆 曾岩 《医院管理论坛》 2023年第3期78-81,共4页
目的调查八年制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科研诚信认知状况,为科研培训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62名八年制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科研能力量表总分46[(40,54)]分,“统计学知识”维度得分低;研诚信认知问卷总分119[(107,127)]分,医学生对科研... 目的调查八年制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科研诚信认知状况,为科研培训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62名八年制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科研能力量表总分46[(40,54)]分,“统计学知识”维度得分低;研诚信认知问卷总分119[(107,127)]分,医学生对科研诚信的关注度评分低(1.94±0.97~2.61±1.03),认为产生科研不端行为的主要原因是自身科研能力不足(75.8%)和缺乏学术监督(74.2%)。科研能力量表总分与对科研诚信的关注度、对科研不端行为造成影响的认知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需加强二级学科阶段八年制医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注重统计学知识和实践教学的培养;丰富科研诚信教育形式;提高对科研诚信的关注度和对科研不端行为影响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生 科研诚信 科研能力
下载PDF
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的治疗 被引量:19
2
作者 钟沃权 曾岩 +5 位作者 齐强 郭昭庆 李危石 孙垂国 陈仲强 姜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77-983,共7页
目的:探讨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首次感染发生时间≥术后1个月)病例的治疗方法 ,并进行分析总结。方法:自2005年8月~2013年12月共收治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病例18例,其中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1例,腰椎后路减... 目的:探讨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首次感染发生时间≥术后1个月)病例的治疗方法 ,并进行分析总结。方法:自2005年8月~2013年12月共收治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病例18例,其中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1例,腰椎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17例,单纯切口深部感染9例(组1),单纯椎间隙感染7例(组2),同时合并切口深部及椎间隙感染2例(组3),分析迟发性感染的特点,比较3组迟发性感染在体温、炎症指标(WBC计数、ESR、CRP)、临床表现等方面的差异,并进行相应治疗。结果:发生迟发性感染的平均间隔时间为术后17个月(1~101个月),三组病例间感染在发病时间、体温、WBC、ESR、CRP中,仅组2与组3间的体温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检验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1中8例患者行清创+对口冲洗引流术,其中4例取出内固定,组2中1例合并局部不稳定行手术治疗,组3中1例因明显的深部感染行手术治疗,其余病例单纯应用抗生素治疗。所有病例均获治愈,平均随访18个月(12~40个月),未见感染复发。结论:对迟发性脊柱后路术后切口深部感染病例,清创+对口冲洗引流术是有效治疗,对于手术节段融合满意的患者,可积极取出内固定;迟发性单纯椎间隙感染,首选抗生素保守治疗,对于合并明显的切口深部感染或存在不稳定的病例,可行手术清创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后路手术 迟发性感染 椎间隙感染
原文传递
单纯前路与前后联合入路矫形手术治疗重度颈椎后凸畸形 被引量:12
3
作者 钟沃权 姜亮 +5 位作者 孙宇 张凤山 张立 刘晓光 党耕町 刘忠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35-240,共6页
目的:探讨单纯前路与前后联合入路矫形手术治疗重度颈椎后凸畸形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 :我院2005年7月~2008年12月收治重度颈椎后凸畸形(Cobb角>40°)患者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13~69岁,平均28.75岁。引起颈椎后凸的病因为:先... 目的:探讨单纯前路与前后联合入路矫形手术治疗重度颈椎后凸畸形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 :我院2005年7月~2008年12月收治重度颈椎后凸畸形(Cobb角>40°)患者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13~69岁,平均28.75岁。引起颈椎后凸的病因为:先天性发育畸形4例,神经纤维瘤病3例,退变性后凸2例,创伤性畸形2例,因颈脊膜瘤行后路C2~C5椎板切除术后颈椎后凸1例。术前JOA评分7~16分,平均11.6分;后凸Cobb角41°~113°,平均69.7°。均行颈椎矫形手术,其中8例(Cobb角41°~86°,平均58.9°,后凸节段无明显后方骨性融合,JOA评分平均11.9分)行前路手术;4例(3例Cobb角>90°,1例前后方均有明显的骨性融合,Cobb角48°~113°,平均91.3°,JOA评分平均11.0分)行前后路联合手术,一期完成1例,二期完成3例。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观察术后Cobb角及随访时的JOA评分、Cobb角变化。结果:8例单纯前路手术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96min,平均术中失血量为520ml;术后2例患者出现肢体肌力下降,其中1例因术后5d内固定松动行手术重置内固定,再手术后肌力恢复到术前,另1例患者经甲强龙冲击治疗后肌力恢复到术前;术后Cobb角平均24.1°,畸形矫正率为59.1%;随访8~60个月,平均27.3个月,末次随访时Cobb角平均为36.9°,矫形丢失率为36.8%;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为11~17分,平均15.1分,改善率为62.7%。4例前后联合入路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420min,平均术中失血量为1088ml;1例患者术后出现肢体肌力下降,经甲强龙冲击治疗后肱二头肌、三角肌肌力仍较术前减弱,其余肌力恢复至术前;术后Cobb角平均32°,畸形矫正率为65.0%;随访6~45个月,平均24.8个月,末次随访时Cobb角平均为45.5°,矫形丢失率为22.8%;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为9~16分,平均13.5分,改善率为41.7%。结论:重度颈椎后凸畸形患者Cobb角40°~90°且无明显后方骨性融合时采用单纯前路矫形手术治疗,Cobb角>90°或前后方结构均有明显的骨性融合时行前后路联合矫形手术治疗,近期疗效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凸畸形 重度 矫形手术 前入路 前后联合入路 疗效
原文传递
PBL与CBL在我国进修医师培训中的应用现况与比较 被引量:12
4
作者 钟沃权 孙垂国 +4 位作者 李危石 陈仲强 齐强 郭昭庆 曾岩 《医学研究杂志》 2020年第6期181-183,共3页
采用文献查阅的方法对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和基于案例学习(case-based learning,CBL)在我国进修医师培训中的应用现况进行阐述,并分析两种教学方法在课程设计与实施、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考核与评价方式以及结合应... 采用文献查阅的方法对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和基于案例学习(case-based learning,CBL)在我国进修医师培训中的应用现况进行阐述,并分析两种教学方法在课程设计与实施、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考核与评价方式以及结合应用4个方面的特点,为临床进修医师培训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问题学习 基于案例学习 进修医师 继续教育
下载PDF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后复发性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23
5
作者 姜宇 袁磊 +7 位作者 郭昭庆 李危石 陈仲强 齐强 曾岩 孙垂国 钟沃权 孙卓然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1-46,共6页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后复发性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后复发性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8年12月46例PELD术后复发性单节段LDH行TLIF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初次行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31例(PETD组),初次行经椎板间入路经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15例(PEID组)。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围术期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水平、围术期并发症和随访情况等。结果PETD组翻修术中出血量(239.7±91.8)ml,PEID组(235.3±47.9)ml;PETD组翻修术后引流量(483.4±248.0)ml,PEID组(342.7±99.0)ml。翻修手术时5例发生脑脊液漏,均发生在PETD组。PETD组7例(22.6%)术后出现一过性神经功能加重,PEID组仅2例(13.3%)。46例术后随访(34.8±9.2)月,末次随访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症状复发和再次翻修手术,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29分法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均P=0.000),PEID、PETD组改良MacNab疗效评定优良率分别为93.3%(14/15)、93.5%(29/31)。结论TLIF治疗PELD术后复发性单节段LDH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 经椎板间入路经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 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翻修手术
下载PDF
颈椎朗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11
6
作者 刘晓光 钟沃权 +5 位作者 刘忠军 袁慧书 姜亮 马庆军 韦峰 党耕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31-436,共6页
目的:总结颈椎朗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我院自1997年10月至2007年9月诊治颈椎LCH患者35例,男性24例,女性11例;年龄1.5—41岁,其中未成年(〈18岁)患者25例,... 目的:总结颈椎朗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我院自1997年10月至2007年9月诊治颈椎LCH患者35例,男性24例,女性11例;年龄1.5—41岁,其中未成年(〈18岁)患者25例,成年(≥18岁)患者10例。累及寰枢椎15例,累及下颈椎20例;单发病变(EG)30例,多发病变5例。33例为病理诊断(29例在CT引导下行病灶穿刺活检,1例皮肤病灶取活检,3例手术时病理检查),2例为临床诊断。23例神经功能损害不明显、颈椎无严重畸形和不稳的患者选择保守治疗,其中单纯局部制动保护5例,制动加放射治疗13例,制动加化学治疗3例,制动加放、化疗2例。12例选择手术治疗,其中3例诊断不明确,4例颈椎明显后凸畸形,3例神经损害症状明显,2例颈椎不稳。随访患者临床症状及影像学的变化。结果:35例患者影像学检查病灶均表现为溶骨性破坏,19例累及附件结构及椎旁软组织。CT穿刺活检病理结果阳性符合率96.7%(29/30)。30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53.5个月,均未见复发。保守治疗的20例患者CT和X线片均见原病灶处骨质明显修复,11例骨质压缩超过50%的脊椎相对高度有较明显恢复。手术治疗的10例患者神经损害症状均缓解,畸形均有所改善,植骨均融合。结论:经CT引导下穿刺活检是确诊LCH的首选方法,非手术治疗(局部制动、放疗及化疗)可获得良好疗效;但对于难以确诊、明显脊柱不稳、严重颈椎畸形和/或严重神经损害病例宜选择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朗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嗜酸性肉芽肿 治疗
原文传递
侧前方入路椎体次全切除固定融合术治疗陈旧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继发胸腰椎后凸畸形 被引量:9
7
作者 姜宇 郭昭庆 +6 位作者 李危石 陈仲强 齐强 曾岩 孙垂国 钟沃权 孙卓然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20-225,共6页
目的探讨侧前方入路椎体次全切除固定融合术治疗陈旧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继发胸腰椎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5月~2016年6月采用侧前方入路椎体次全切除固定融合术治疗... 目的探讨侧前方入路椎体次全切除固定融合术治疗陈旧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继发胸腰椎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5月~2016年6月采用侧前方入路椎体次全切除固定融合术治疗陈旧性OVCF继发胸腰椎后凸畸形22例。通过侧前方入路显露至骨折椎体,进行骨折椎体次全切除术,植入装有自体骨的钛网或人工椎体,选用侧方钉棒或钉板装置固定至相邻椎体,透视证实内固定位置满意后完成手术。影像学评估包括后凸角(Cobb角)、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29分法(JOA-29)、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患者生活质量,改良Frankel分级系统评估患者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状态。结果手术时间(199.1±50.4)min,术中出血量(793.2±479.4)ml,术后住院时间(5.4±1.0)d。1例术中发现胸膜撕裂,即刻修补,术后恢复满意,无胸腔积液;1例围术期出现少量胸腔积液,未达到放置胸腔闭式引流标准,保守治疗满意后出院。术后即刻Cobb角19.5°±2.3°,与术前Cobb角29.4°±3.2°差异有显著性(P=0.000),末次随访Cobb角25.8°±2.5°,与术前Cobb角差异无显著性(P=0.056)。术前11例出现神经损害,改良Frankel分级分别为5例D1级,5例D2级,1例D3级,术后9例恢复至少1级(Z=-3.035,P=0.002)。22例术后平均随访96.3月(39~133个月),末次随访均未出现症状复发和经历翻修手术,腰背部疼痛VAS评分、JOA-29评分和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均P=0.000)。结论对于单节段陈旧性OVCF继发胸腰椎后凸畸形,侧前方入路椎体次全切除固定融合手术是一种可选择的手术方式,总体疗效满意,一定程度矫正局部后凸畸形,有效解除前方神经压迫,重建脊柱前柱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椎体压缩性骨折 胸腰椎后凸畸形 侧前方入路手术
下载PDF
CT值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骨质疏松的评估 被引量:6
8
作者 邓超 李危石 +1 位作者 邹达 钟沃权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93-398,共6页
目的:利用腰椎CT值来评估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骨质疏松以及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和螺钉松动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住院并手术的27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骨密度资料。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法(dualenergy X-ray absorpti... 目的:利用腰椎CT值来评估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骨质疏松以及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和螺钉松动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住院并手术的27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骨密度资料。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法(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检查结果T值>-1为骨量正常,T值-2.5^-1为骨量减少,T值<-2.5为骨质疏松。L1椎体平均CT值<100HU诊断骨质疏松,100~160HU之间为骨量减少,160HU以上为骨量正常。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经Kappa检验评估以及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DXA和CT值评估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骨质疏松以及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和螺钉松动情况。结果:27例患者中,使用传统DXA方法测量骨质疏松患者16例,骨量减少患者6例,骨量正常患者5例;用CT值测量骨质疏松患者16例,骨量减少患者9例,骨量正常患者2例,经Kappa检验两者一致性差,两种方法评估骨质疏松存在差异,通过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骨质疏松的常见并发症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发现CT值评估骨量情况的患者在椎体骨折组和非骨折组分布存在差异性(CT值诊断为骨质疏松的患者更易同时并发骨质疏松性骨折)(P=0.009),而DXA评估骨量情况的患者在椎体骨折组以及非骨折组分部无统计学差异(P=0.095)。CT值诊断为骨质疏松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在螺钉松动组以及非螺钉松动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272),DXA诊断骨质疏松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在螺钉松动组以及非螺钉松动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610)。结论:CT值和DXA方法测量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骨密度情况一致性差,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中应用CT值评估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骨质疏松情况比传统DXA有一定的优势,但本身也存在一定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值 强直性脊柱炎 骨质疏松 椎体骨折 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法
原文传递
手术治疗合并血友病A的胸椎管狭窄症1例报道
9
作者 姜宇 孙垂国 +5 位作者 齐强 郭昭庆 李危石 曾岩 钟沃权 陈仲强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8年第8期625-628,共4页
血友病A是一种X染色体连锁的隐性遗传性出血性疾病,由凝血因子基因突变导致凝血因子Ⅷ(FⅧ)缺乏所致。该病患者有自发性出血倾向或轻微外伤后即发生长时间出血,关节和肌肉是最常见的出血部位。男性人群中血友病A的发病率为1/5000,合... 血友病A是一种X染色体连锁的隐性遗传性出血性疾病,由凝血因子基因突变导致凝血因子Ⅷ(FⅧ)缺乏所致。该病患者有自发性出血倾向或轻微外伤后即发生长时间出血,关节和肌肉是最常见的出血部位。男性人群中血友病A的发病率为1/5000,合并血友病A的骨折患者常因术中、术后出血过多导致失血性休克、伤口感染、伤口不愈合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管狭窄症 血友病A 后路减压手术
下载PDF
脊柱侧凸手术中徒手置钉、3D打印导板和导航技术辅助置钉的准确性对比 被引量:11
10
作者 董骐源 曾岩 +6 位作者 陈仲强 李危石 孙垂国 钟沃权 孙卓然 姜宇 郭新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683-692,共10页
目的:比较脊柱侧凸手术中徒手置钉、3D打印导板及计算机导航辅助三种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的准确性。方法:2014年2月~2019年12月,32例于我院骨科行后路矫形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的脊柱侧凸患者纳入本研究,男6例,女26例;年龄11~68岁(32.8&#... 目的:比较脊柱侧凸手术中徒手置钉、3D打印导板及计算机导航辅助三种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的准确性。方法:2014年2月~2019年12月,32例于我院骨科行后路矫形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的脊柱侧凸患者纳入本研究,男6例,女26例;年龄11~68岁(32.8±20.5岁),共置入530枚螺钉。术前均完善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CT和MRI检查,根据术中置钉方法分为三组:A组,徒手置钉(10例,163枚);B组,术前根据CT薄层扫描数据制备3D打印导板辅助术中置钉(11例,176枚);C组,术中采用计算机导航辅助置钉(11例,191枚)。术后均行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及CT扫描检查。在手术前后影像学图片上测量术前、术后侧凸Cobb角,术前顶椎旋转度和椎弓根横径,根据Gertzbein法测量螺钉置钉准确度并计算置钉满意率,分析影响置准确率的因素。结果:32例患者术前Cobb角69.4°±21.3°(35.0°~115.0°),术后Cobb角23.0°±12.9°(2.4°~47.5°),矫正率(68.8±12.0)%(46.2%~95.0%)。A组术前顶椎旋转角为25.5°±8.9°(9.5°~39.0°),B组为31.3°±11.6°(9.9°~50.0°),C组为30.7°±17.0°(11.2°~60.0°)(P=0.556);椎弓根畸形比例A组为31.9%,B组为33.0%,C组为39.3%(P=0.281);畸形椎弓根胸/腰椎比A组为31/21,B组为47/11,C组为64/11,A组与B、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根据术后CT评价椎弓根置钉准确性,A组置钉满意率92.8%,B组为89.4%,C组为92.6%,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胸椎置钉满意率低于C组(P=0.042);置钉椎体位置与置钉满意率呈正比(P=0.029,OR=1.086,95%CI:1.008-1.169),术前Cobb角与置钉满意程度呈负相关关系(P=0.005,OR=0.964,95%CI:0.939-0.989),手术时间A组为350±114min,B组为447±133min,C组为414±128min,三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219)。A组1例患者出现伤口血肿;B组1例患者因置钉位置偏内出现神经功能受损,1例非螺钉相关的神经功能损害,1例脑脊液漏,1例下肢静脉血栓合并肺部感染、肋间神经痛;C组1例患者出现迟发性胸腔内出血,1例患者出现伤口感染。结论:采用徒手置钉法、3D打印导板和计算机导航辅助置钉技术在脊柱侧凸患者矫形术中的置钉准确性一致;计算机导航辅助技术在胸椎畸形椎弓根的置钉准确性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椎弓根螺钉 徒手法 3D打印导板 计算机导航
原文传递
后路全椎节切除、双轴旋转矫形手术治疗重度陈旧结核性后凸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曲小辰 陈仲强 +6 位作者 曾岩 郭昭庆 齐强 李危石 孙垂国 钟沃权 姜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17,共7页
目的:分析后路全椎节切除、双轴旋转矫形手术治疗重度陈旧结核性后凸的手术效果,探讨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2004年5月~2011年9月,采用后路全椎节切除、双轴旋转矫形固定融合术治疗重度陈旧结核性后凸畸形患者33例。男15例,女18例;平... 目的:分析后路全椎节切除、双轴旋转矫形手术治疗重度陈旧结核性后凸的手术效果,探讨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2004年5月~2011年9月,采用后路全椎节切除、双轴旋转矫形固定融合术治疗重度陈旧结核性后凸畸形患者33例。男15例,女18例;平均年龄34.7±14.1岁(11~63岁),其中年龄≥35岁18例,〈35岁15例;术前平均后凸角98.9°±18.2°(70.0°~130.0°),其中≥100°者17例,〈100°者16例;后凸顶点位于上中胸椎(T10及以上)19例,胸腰段及腰椎(T11及以下)14例。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A、B级各1例,C级5例,D级12例,E级14例。ODI术前平均19.5±9.4分。根据年龄、后凸顶点位置、后凸角度、术前Frankel分级、有无并发症等情况进行分组。对所有患者行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的后凸局部和全脊柱正侧位X线摄片,测量后凸Cobb角,对合并侧凸的患者测量侧凸Cobb角。对手术前和随访时的患者进行脊柱矢状位平衡测量、实际身高测量、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Oswestry评分、VAS评分和手术PSI满意指数的评定。总结患者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并积极采取相应处理。结果:所有患者术前平均后凸Cobb角98.9°±18.2°,术后平均为30.9°±11.3°,矫正率为69.1%,末次随访时平均为34.8°±15.1°,矫正率为65.3%。患者脊柱矢状位平衡、身高测量、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生活质量Oswestry评分、腰背痛VAS评分均改善,手术总体满意率为87.9%。并发症发生率为54.5%,其中术中并发症12例、术后短期并发症2例、术后中远期并发症4例。所有并发症均及时采取相应处理。发生并发症者的总体后凸矫正率与未发生并发症者相当,但严重神经并发症发生者在神经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改善方面均明显不如无并发症者。结论:后路全椎节切除、双轴旋转矫形手术是治疗重度陈旧结核性后凸畸形的有效方法,可以获得较好的手术效果,但需要尽量防止严重神经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旧结核性脊柱后凸 全椎节切除截骨 双轴旋转 后凸矫形
原文传递
高度发育不良性腰椎滑脱复位程度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7
12
作者 郭新虎 李危石 +5 位作者 郭昭庆 陈仲强 齐强 曾岩 孙垂国 钟沃权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79-686,共8页
目的:分析高度发育不良性腰椎滑脱(high dysplastic developmental spondylolisthesis,HDDS)的手术复位程度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的关系,以了解复位至何种程度能够显著改善术后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2019... 目的:分析高度发育不良性腰椎滑脱(high dysplastic developmental spondylolisthesis,HDDS)的手术复位程度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的关系,以了解复位至何种程度能够显著改善术后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2019年4月在我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35例HDDS患者,滑脱节段均为L5,年龄14.9±5.9岁(9~35岁)。均行减压、部分复位或完全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融合术。随访42.5±33.1个月(3~120个月)。依据术后末次随访时的Dubousset腰骶角(Dubousset lumbosacral angle,Dub-LSA)将患者分为<70°(7例)、70°~79.9°(8例)、80°~89.9°(4例)及≥90°(16例)四组,依据末次随访时滑脱的Meyerding分度将患者分为Ⅲ度及以上(5例)、Ⅱ度(6例)、Ⅰ度以内(24例)三组,分别对比各组的术前、末次随访时脊柱-骨盆参数的变化。结果:滑脱率术前为(66.7±22.5)%(35%~100%),末次随访时为(18.9±20.9)%(0%~72%);DubLSA术前为61.9°±14.7°,末次随访时82.1°±17.3°。末次随访时Dub-LSA越大、滑脱程度越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较术前改善越明显;直至Dub-LSA≥90°和滑移程度在Ⅰ度以内时,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和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均有显著性改善,由后倾型骨盆转变为平衡型骨盆的比例显著增加。Dub-LSA≥90°组术前与末次随访时PT分别为36.4°±6.5°与27.2°±4.9°(P<0.001)、SS分别为33.5°±9.1°与42.1°±9.3°(P<0.001)、平衡型骨盆比例分别为0%(0/16)与43.8%(7/16)(P=0.007),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末次随访时滑脱程度在Ⅰ度以内组,术前与末次随访时PT分别为38.9°±8.6°与30.6°±7.4°(P<0.001)、SS分别为31.4°±11.5°与41.2°±8.7°(P<0.001)、平衡型骨盆比例分别为0%(0/24)与29.2%(7/24)(P=0.009),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将HDDS患者的Dub-LSA复位至≥90°和将滑移复位至Ⅰ度以内能够显著改善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并且能够将部分(43.8%)后倾型骨盆改善为平衡型骨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发育不良性腰椎滑脱 复位 脊柱-骨盆参数
原文传递
中国酒店投资热潮(一)
13
作者 钟沃权 《经济导报》 2007年第28期43-43,共1页
酒店业是经济与旅游同步发展下衍生出来的。近两三年间,内地一线城市的高级酒店数目随着经济增长以几何级数递增,其中以北京,上海及广州三地最引人注目。据资料显示,现时北京市内营建中,并将于2008北京奥运前落成的四、五星级酒店... 酒店业是经济与旅游同步发展下衍生出来的。近两三年间,内地一线城市的高级酒店数目随着经济增长以几何级数递增,其中以北京,上海及广州三地最引人注目。据资料显示,现时北京市内营建中,并将于2008北京奥运前落成的四、五星级酒店超过30家。估计奥运会期间,北京全市将会有800家宾馆饭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店业 投资热 北京奥运 中国 经济增长 五星级酒店 几何级数 宾馆饭店
下载PDF
年轻人为何坐骨神经痛
14
作者 钟沃权 《健康博览》 2021年第4期29-30,共2页
20多岁的小张,是一名年轻有为的IT工作者,正在创业的路上施展自己的才华,但最近有一个问题始终困扰着他,原来他最近经常加班,伏案工作比较多,在电脑前坐久了就会觉得右侧臀部到腿上会有一阵一阵的窜痛感。到医院一查,才知道这是坐骨神经... 20多岁的小张,是一名年轻有为的IT工作者,正在创业的路上施展自己的才华,但最近有一个问题始终困扰着他,原来他最近经常加班,伏案工作比较多,在电脑前坐久了就会觉得右侧臀部到腿上会有一阵一阵的窜痛感。到医院一查,才知道这是坐骨神经痛,而且久坐就容易诱发。但是他才20多岁,怎么就得了坐骨神经痛了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痛 久坐 伏案工作 年轻人 痛感
下载PDF
陈旧结核性脊柱后凸的后路全脊椎切除矫形手术效果和并发症 被引量:13
15
作者 钟沃权 曾岩 +5 位作者 陈仲强 齐强 郭昭庆 李危石 孙垂国 姜宇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921-928,共8页
目的探讨后路全脊椎切除矫形手术治疗陈旧结核性脊柱后凸畸形的疗效及手术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方法自2004年6月至2012年10月采取后路全脊椎切除矫形固定手术治疗结核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56例,其中后凸顶椎位于胸段35例,胸腰段21例;53... 目的探讨后路全脊椎切除矫形手术治疗陈旧结核性脊柱后凸畸形的疗效及手术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方法自2004年6月至2012年10月采取后路全脊椎切除矫形固定手术治疗结核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56例,其中后凸顶椎位于胸段35例,胸腰段21例;53例患者存在相邻椎体的融合畸形;24例存在下肢神经功能损害;7例患者存在腰背部疼痛;15例患者同时存在下肢神经功能损害和腰背痛;10例无任何不适;56例患者均采用全脊椎切除+双轴旋转矫形手术治疗。结果患者术前平均后凸角度为87.7°,术后平均为29.3°,矫正率为68.5%,术后平均随访25.3个月,平均后凸角度为30.9°,矫正率为66.6%,矫形丢失率为2.63%。以后凸顶点部分、畸形Cobb角度及发现畸形至手术的时间与有无并发症之间的Logistic回归分析,3个变量均未能构成出现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患者神经功能无加重,1例患者由FrankelA级恢复至D级,3例患者由FrankelC级恢复至D级,14例患者由FrankelD级恢复至E级,治疗效果较好。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包括硬膜损伤4例,神经根损伤5例,术后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4例,内固定松动1例,钛棒断裂3例,上述并发症分别经过术中修补硬膜、严密缝合切口,术后激素、脱水和神经营养药物治疗,二次手术翻修并重建稳定及融合等处理措施,均获得较好随访结果。并发症组(共17例)与无并发症组(共39例)患者的后凸矫正率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ysfunctionindex,ODI)评分改善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结核性脊柱角状后凸畸形严重,全脊椎切除矫形手术治疗效果较好,手术治疗的并发症风险较高,需要围手术期严密监测和预防;通过积极正确处理,多数并发症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骨关节 脊柱后凸 椎体成形术 手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后路椎间隙侧方松解辅助下经关节突截骨术治疗胸腰椎后凸畸形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钟沃权 陈仲强 +2 位作者 曾岩 孙垂国 李危石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37-341,共5页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隙侧方松解辅助下经关节突截骨术(SPO)矫正胸腰椎后凸畸形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2016年6月至2017年9月采用后路椎间隙侧方松解辅助下SPO治疗的8例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8...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隙侧方松解辅助下经关节突截骨术(SPO)矫正胸腰椎后凸畸形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2016年6月至2017年9月采用后路椎间隙侧方松解辅助下SPO治疗的8例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8例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5例;年龄56.5岁(范围:18~71岁);休门病后凸患者3例,退变性后凸患者2例,腰椎内固定术后近端交界区后凸患者1例,胸腰段椎板切除术后后凸患者2例。评价指标为手术前后胸腰椎后凸角、截骨节段后凸角、矢状面平衡值(SVA)等影像学指标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评分(ODI),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例患者截骨部位分别为T11~12者2例、T12~L1者3例、L1~2者3例;手术时间339min(范围:247~416min);出血量1275ml(范围:500~2500ml);随访时间16.5个月(范围:12~24个月)。8例患者术前胸腰椎后凸角为59.9°(范围:40°~73°),术后为9.5°(范围:-5.1°~20°),末次随访时为13.5°(范围:-1.3°~28°),平均矫正46.4°,矫正率78.0%;术前截骨节段后凸角为37.9°(范围:26°~46°),术后即刻为-1.3°(范围:-11°~13°),截骨节段椎体间隙平均张开39.2°,末次随访时为2.0°(范围:-13.5°~13°);术前腰椎前凸角为47.5°(范围:2°~76°),术后即刻为41.2°(范围:15°~62°),末次随访时为36.9°(范围:15°~58°);术前SVA为54mm(范围:-34~149mm),末次随访时为39mm(范围:-3~119mm);术前VAS为6.3分(范围:0~9分),末次随访时为3.0分(范围:0~6分);术前ODI评分为21.9分(范围:0~42分),末次随访时为11.0分(范围:0~26分)。末次随访时与术前相比,胸腰段后凸角(t=8.547,P=0.000)、截骨水平相邻椎体后凸角(t=9.739,P=0.000)、VAS评分(t=3.077,P=0.018)、ODI评分(t=5.800,P=0.00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组8例患者均未发生神经功能损伤并发症,2例既往有脊柱手术史的患者因术中剥离瘢痕与硬脊膜的粘连致硬脊膜出现裂口并发脑脊液漏,经对症处理后痊愈。结论对于40°左右的僵硬性胸腰椎后凸畸形采用经后路椎间隙侧方松解辅助下SPO可实现安全有效的畸形矫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后凸 矫形外科手术 胸腰椎
原文传递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与科研诚信知识现状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钟沃权 孙垂国 +4 位作者 李危石 陈仲强 齐强 郭昭庆 曾岩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21年第1期74-78,共5页
目的调查医学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科研诚信知识现状,为指导科研教育培训工作提供依据。方法2019年7月至8月,采用医务工作者科研能力量表和研究生科研诚信知识调查问卷,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151名医学研究生进行相关调查。结果以百分制标准... 目的调查医学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科研诚信知识现状,为指导科研教育培训工作提供依据。方法2019年7月至8月,采用医务工作者科研能力量表和研究生科研诚信知识调查问卷,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151名医学研究生进行相关调查。结果以百分制标准化分计算,研究生的医务工作者科研能力量表总分为[88(72,95)]分,科研诚信知识调查问卷总分为[84(77,88)]分;统计学知识和科研不端行为维度评分相对较低,分别为[67(50,100)]分和[81(77,88)]分。结论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和科研诚信知识水平较高。建议加强统计学知识培训,注重科研实践,提高医学研究生对科研不端行为的认识,并发挥导师、培训和社会环境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研究生 科研能力 科研诚信 问卷调查
原文传递
后路椎管后壁切除、局限性后纵韧带骨化块切除联合去后凸治疗胸椎多节段后纵韧带骨化症 被引量:15
18
作者 孙垂国 陈仲强 +5 位作者 李危石 侯晓飞 郭昭庆 齐强 曾岩 钟沃权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93-200,共8页
目的探讨后路一期胸椎管后壁切除、局限性后纵韧带骨化块切除联合去后凸治疗胸椎多节段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自2012年08月至2016年08月共采用此技术治疗胸... 目的探讨后路一期胸椎管后壁切除、局限性后纵韧带骨化块切除联合去后凸治疗胸椎多节段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自2012年08月至2016年08月共采用此技术治疗胸椎多节段OPLL患者31例,其中获得2年以上随访的29例患者纳入研究。男9例,女20例;年龄32-65岁,平均(48.5±7.1)岁。后纵韧带骨化节段数量为3-11节段,平均(6.5±2.2)节段;切除椎板节段数量为4-13节段,平均(7.9±2.5)节段。其中26例合并胸椎黄韧带骨化症。采用"揭盖法"将OPLL对应节段椎管后壁切除,在靠近后凸顶点及对脊髓压迫最重部位的OPLL骨化块进行限局性切除;然后经椎间隙楔形截骨减轻后凸畸形程度。术后随访主要观察指标为脊髓功能改善情况及影像学参数测量,统计学分析采用配对设计t检验。结果27例患者采用单节段局限性切除,2例采用双节段局限性切除。手术时间131-423 min,平均(245.2±75.1)min;术中出血量300-6 000 ml,平均(1 307.9±1 457.7)ml。术后随访时间25-69个月,平均(40.2±14.9)个月。术前胸椎管狭窄节段范围内后凸Cobb角平均28.7°±9.6°,术后即刻平均17.3°±8.6°,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后凸角度平均减少11.4°±3.5°;末次随访时平均22.3°±10.3°,与术后即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平均减少7.4°±3.1°。切除后纵韧带骨化块长度平均(11.3±3.9)mm,后纵韧带骨化块切除部位的相邻椎体后缘短缩长度平均(5.0±3.0)mm(0.4-13. 8 mm)。术前平均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11分法)为(4.3±2.2)分(1-9分),末次随访时为(9.3±2.3)分(3-11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症状缓解率中位数为85.7% (-100%-100%),优良率为89.7%。术后6例患者术后出现一过性神经症状加重,最终均恢复至优于术前;1例患者发生持续性截瘫;19例发生脑脊液漏,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对于胸椎多节段后纵韧带骨化患者,一期后路胸椎椎管后壁切除、局限性后纵韧带骨化块切除联合去后凸手术可获得明显的脊髓功能改善,且术后并发截瘫的风险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后纵韧带骨化 椎管狭窄 减压术 外科
原文传递
陈旧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继发胸腰椎后凸畸形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2
19
作者 姜宇 郭昭庆 +5 位作者 陈仲强 曾岩 齐强 李危石 孙垂国 钟沃权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1249-1253,共5页
[目的]观察后路截骨矫形手术治疗陈旧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继发胸腰椎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5月-2014年7月,采用后路截骨矫形手术治疗18例陈旧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 [目的]观察后路截骨矫形手术治疗陈旧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继发胸腰椎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5月-2014年7月,采用后路截骨矫形手术治疗18例陈旧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继发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男2例、女16例,年龄54-73岁,平均65.8岁。15例采用后路经后凸顶点(椎弓根或椎间隙)截骨(PSO)闭合矫形或前方撑开后方闭合矫形术。3例采用后凸节段切除截骨(VCR)双轴旋转矫形和前柱重建术。观察手术前后的脊柱矢状位平衡(C7铅垂线与S1后上缘的水平距离,SVA)、后凸角、腰椎前凸角(LL)的变化。通过术前及末次随访JOA29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ODI)的比较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应用改良Frankel分级系统评估手术前后神经功能变化。[结果]手术前后凸角度平均(45.9°±13.2°),腰椎前凸角平均(35.9°±20.8°),脊柱SVA平均(38.4±51.1)mm。随访时间平均51个月,末次随访后凸角度平均(10.7°±6.7°),平均改善率76.7%,腰椎前凸角平均(27.7°±12.5°)。末次随访脊柱SVA平均(14.6±49.5)mm,平均改善率为63.2%。术前4例神经损害患者改良Frankel分级为3例D2、1例D3,术后提高至3例D3、1例E。术前腰痛VAS评分平均为6.8、JOA29评分平均为14.6、ODI评分平均为58.8%,术后腰痛VAS评分平均为2.3分、JOA29评分平均为20.2分、ODI评分平均为31.1%,相比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截骨矫形手术可有效治疗陈旧性OVCF继发胸腰椎后凸畸形,恢复脊柱序列,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脊柱骨折 胸腰椎后凸 截骨术
原文传递
胸腰椎角状后凸后路矫形术后内固定失败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曾岩 陈仲强 +5 位作者 齐强 郭昭庆 李危石 孙垂国 钟沃权 姜宇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18-522,共5页
目的探讨胸腰椎角状后凸后路矫形内固定失败的发生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5年6月至2011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手术治疗后出现内固定失败的8例胸腰椎角状后凸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手术方式包括后路闭合截骨矫形(PSO)、后路前... 目的探讨胸腰椎角状后凸后路矫形内固定失败的发生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5年6月至2011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手术治疗后出现内固定失败的8例胸腰椎角状后凸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手术方式包括后路闭合截骨矫形(PSO)、后路前方撑开一后方闭合截骨矫形(AOPC)、后路后凸节段切除-双轴旋转矫形(VCR)。对内固定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并进行翻修手术治疗。结果内固定失败的发生率为6.3%。发生时间平均为术后22.5个月,其中1例患者为术后3个月,其他患者均为术后1年以上。8例患者中,5例为陈旧结核,2例为陈旧创伤,1例为先天性后凸畸形。手术方式:7例患者为VCR手术,1例患者为AOPC矫形。8例患者内固定失败后均出现腰背痛症状,其中3例患者合并下肢神经症状复发。内固定失败的原因或危险因素包括植骨不融合、VCR手术、钛网下沉、锚定点数量不足,后凸角度较大等。8例患者均行翻修手术并恢复良好。结论胸腰椎角状后凸后路矫形内固定失败相对迟发,可由多种原因造成。积极的翻修手术对内固定失败具有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后凸 矫形外科手术 内固定器 胸腰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