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红蛋白和脂血联合检测在献血者血液初筛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郭鹏豪 韩国伟 +6 位作者 徐惠娟 钟炽辉 陈少彬 叶惠芬 梁自领 赵俊伟 莫心南 《右江医学》 2023年第2期129-132,共4页
目的分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红蛋白(Hb)和脂血全自动联合检测系统(简称“初筛联检系统”)的效果,优化献血者血液初筛方案。方法对脂血指数检测结果进行确认;通过对比分析使用初筛联检系统和使用原筛查方案时ALT和脂血报废率来评... 目的分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红蛋白(Hb)和脂血全自动联合检测系统(简称“初筛联检系统”)的效果,优化献血者血液初筛方案。方法对脂血指数检测结果进行确认;通过对比分析使用初筛联检系统和使用原筛查方案时ALT和脂血报废率来评价该初筛模式的筛查效果。结果初筛联检系统脂血指数检测结果与成分制备组脂血判定结果总符合率为84.27%。启用新初筛方案后,复检ALT报废率从0.97%下降至0.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脂血报废率从4.41%下降至2.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全自动联检方案增加了乳糜血的评判指标,血液初筛多项目全自动联合检测,能有效降低ALT和脂血的报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 血液初筛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脂血报废率 血液报废率
下载PDF
输血输液加温仪在冬季单采血小板中的应用及护理研究
2
作者 莫心南 梁映媚 +5 位作者 胡钻平 郭建生 钟炽辉 叶柱江 陈少彬 揭小梅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88-193,共6页
目的考察输血输液加温仪应用于单采血小板血液回输过程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并评估相关护理操作。方法统计冬季单采血小板时的血液回输速度,统计血液在回血管路中经过的时间,用输血输液加温仪在不同温度设置下对离体血液加温,记录血液温... 目的考察输血输液加温仪应用于单采血小板血液回输过程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并评估相关护理操作。方法统计冬季单采血小板时的血液回输速度,统计血液在回血管路中经过的时间,用输血输液加温仪在不同温度设置下对离体血液加温,记录血液温度的上升速度,于0、15、30 min对血液标本进行血常规、游离血红蛋白以及红细胞形态学检验;冬季单采血小板过程中,对观察组与对照组献血者测量耳内与回血针头附近皮肤温度,观察献血者有无寒颤以及手臂发凉、疼痛或其他不适,献血结束后进行热舒适度评定。结果将输血输液加温仪分别设置为41、42、43℃,加温0、15、30 min后离体血液的血常规和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检测结果对比无差异(P>0.05),未发现红细胞形态学改变;在冬季不使用输血输液加温仪的情况下,采血开始后回血针头附近皮肤温度与采血开始之前有差异(P<0.05),观察组的所有部位采血开始之后的温度与采血开始之前对比均无差异(P>0.05);离体血液加温实验显示,当室温22~24℃,血液回输速度为(100~120)mL/min,应用血液加温仪可以使27℃左右的回输血液升温到33~37℃;应用加温仪的献血者感觉舒适和非常舒适的比例以及热舒适度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加温仪的温度设置在38℃以上时,献血者热舒适度评分的平均值均在8以上。结论把输血输液加温仪应用到冬季单采血小板中是安全的,可以明显提高献血者的舒适度,体现血站的人性化服务,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输液加温仪 单采血小板 游离血红蛋白 热舒适度
原文传递
献血者献血心理需求分析及干预对策 被引量:4
3
作者 钟炽辉 吴严竣 +3 位作者 李丽颜 徐华馨 陈庆恺 何子毅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161-164,共4页
目的:探讨献血者心理活动特点,采取合理干预措施以提高献血者招募成功率和重复献血者的比例率。方法通过随机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献血者的心理活动数据,分析其心理特点及顾虑。结果在献血目的方面,首次献血者有62.73%以“功利... 目的:探讨献血者心理活动特点,采取合理干预措施以提高献血者招募成功率和重复献血者的比例率。方法通过随机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献血者的心理活动数据,分析其心理特点及顾虑。结果在献血目的方面,首次献血者有62.73%以“功利心理”为主,重复献血者则有76.01%以“奉献心理”为主;在献血顾虑方面,首次献血者中以关注“献血安全”为主,占72.69%,重复献血者以关注“献血服务质量”为主,占77.91%。结论重视献血者心理需求和顾虑,两类献血者的献血心态有所差异,各有侧重,应针对不同类型的献血者采取不同的心理干预策略,满足他们的需求,消除其顾虑,可有效地提高献血者招募的成功率和重复献血者的比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者 心理 分析 干预
下载PDF
基于主动召回的全血献血者人口学特征建立东莞地区招募策略的探讨 被引量:2
4
作者 钟炽辉 梁自领 +5 位作者 郭鹏豪 陈少彬 何子毅 陈庆恺 叶群弟 苏柱安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284-287,共4页
目的通过对主动召回的全血献血者的人口学特征进行分析,为本地区制定高效的招募策略,解决季节性、结构性和紧急性供血紧张问题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分析2019年1月~2020年6月通过主动召回并成功献血的21 934名全血献血者在年龄、性别... 目的通过对主动召回的全血献血者的人口学特征进行分析,为本地区制定高效的招募策略,解决季节性、结构性和紧急性供血紧张问题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分析2019年1月~2020年6月通过主动召回并成功献血的21 934名全血献血者在年龄、性别、户籍、职业、血型、文化程度、献血次数、献血地点和召回方式的特征规律,探讨建立本地区的招募策略。结果主动召回的献血者的年龄在"36~45岁"的占39.79%,男性占69.61%,外地户籍占70.49%,学历为初中至高中的献血者合计占62.96%,职业为普通员工的占36.57%,献血量400 mL的占56.87%,O型血的比例达42.18%,献血2~5次的献血者合计占70.27%,松山湖片区献血者人数最多(23.46%),水乡片区最少(3.26%),通过短信召回的献血者占76.42%。结论在制定本地区招募策略时,首选36~45岁,献血2~5次,曾献血400 mL,初中、中专或高中学历的外地户籍男性普通员工,重点招募区域为松山湖片区、主城区、滨海片区和东南临深片区,并根据不同的招募规模和紧急程度选择不同的召回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召回 献血者 人口学特征 招募策略
原文传递
2006-2015年东莞市无偿献血者丙肝病毒感染情况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钟炽辉 张玉曌 +2 位作者 黄志森 何子毅 曾涛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6年第4期261-264,共4页
目的了解本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丙肝病毒感染现状和流行趋势,为献血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本血站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共计703 427例无偿献血者的血标本进行抗-HCV检测。结果本地区献血人群近10年抗-HCV总... 目的了解本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丙肝病毒感染现状和流行趋势,为献血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本血站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共计703 427例无偿献血者的血标本进行抗-HCV检测。结果本地区献血人群近10年抗-HCV总阳性率为0.31%,整体呈逐年下降趋势;女性献血者抗-HCV阳性率低于男性(P<0.05);抗-HCV阳性率随献血者的文化程度升高而大致呈下降趋势(P<0.05)。多次献血者抗-HCV阳性率明显低于初次献血者(P<0.05)。结论女性、高文化程度、重复献血人群的HCV感染率较低,应作为东莞地区无偿献血的招募重点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肝病毒 献血者 丙肝抗体 血液安全 东莞
下载PDF
合格献血者的人口学特征“可视化”应用初探
6
作者 钟炽辉 梁自领 +4 位作者 陈少彬 叶群弟 何子毅 郭鹏豪 陈庆恺 《右江医学》 2021年第2期117-121,共5页
目的通过挖掘某市献血者的基本信息,转化为“可视化”的人口学特征,为制订个性化的献血者招募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整理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共125459名血液检测合格的献血者信息,将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献血次数和献血地点等数据... 目的通过挖掘某市献血者的基本信息,转化为“可视化”的人口学特征,为制订个性化的献血者招募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整理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共125459名血液检测合格的献血者信息,将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献血次数和献血地点等数据转化为“可视化”的图表加以分析。结果125459名合格的献血者中,男性与女性献血者在年龄分布上不同(P<0.01),重复献血者在34~42岁年龄段的比例最高;不同职业的献血者以普通员工的比例最高,且“80后”的普通员工最多;该市各行政区域的献血人数不同,其中水乡片区最少,献血者主要分布在滨海片区、城区片区、东南部片区及松山湖片区,献血1次的普通员工最多。结论“可视化”图表分析可直观明了概括该市献血人群的基本特点,通过对献血者不同特征指标分析,为挖掘“潜在献血者”和制订个性化精准招募对策提供直观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者 可视化 人口学特征 热力图
下载PDF
多次输血产生不规则抗体及配血时间分析 被引量:22
7
作者 刘仁强 何子毅 +4 位作者 邹文涛 钟炽辉 胡应明 李慧敏 刘赴平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1789-1791,共3页
目的探讨多次输血患者产生不规则抗体及配血时间过长的解决方案。方法对1例在不同输血阶段产生的不规则抗体进行抗体鉴定,并提供相合的红细胞,分析平均产生每次血清学交叉配血需要多花费的时间。结果该患者在第3次交叉配血前不规则抗体... 目的探讨多次输血患者产生不规则抗体及配血时间过长的解决方案。方法对1例在不同输血阶段产生的不规则抗体进行抗体鉴定,并提供相合的红细胞,分析平均产生每次血清学交叉配血需要多花费的时间。结果该患者在第3次交叉配血前不规则抗体鉴定为抗-E,第5次输血前交叉配血不规则抗体鉴定为抗-E及抗-c,第16次交叉配血前抗体鉴定为抗-E、抗-c及抗-Mur,平均每次血清学交叉配血多花费时间37min。结论多次输血患者将不断地产生不规则抗体,将延长交叉配血的时间,选择自体输血或电子配血将避免产生不规则抗体,并能保证血液供应的安全、快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不规则抗体 电子配血 血型
下载PDF
无偿献血者血型鉴定准确率调查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何子毅 王德文 +5 位作者 叶柱江 钟炽辉 唐斯 邹文涛 李慧敏 刘赴平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122-124,共3页
目的调查分析该站连续3年无偿献血者血型鉴定经过初检、复检和确认后的准确率,为东莞地区实现电子交又配血提供必要数据支持。方法收集2006-2008年186069人次无偿献血者的血型检测结果,分析ABO/RhD血型经过初检、复检和确认后发生血... 目的调查分析该站连续3年无偿献血者血型鉴定经过初检、复检和确认后的准确率,为东莞地区实现电子交又配血提供必要数据支持。方法收集2006-2008年186069人次无偿献血者的血型检测结果,分析ABO/RhD血型经过初检、复检和确认后发生血型错误的概率扣非技术因素导致错误的频率,比较重复献血者和初次献血者血型鉴定的错误率,文献调查血型初检发生错误的频率范围。结果AB0血型鉴定复检后错误率(0.009%)明显低于初检的错误发生率(0.08%)(P〈0.05),确认试验后发生错误率为0,且明显低于初检和复检(P〈0.05)。重复献血者血型鉴定错误率明显低于初次献血者(P〈0.05)。文献调查AB0、血型初检发生错误的频率范围为0.04%~1.16%。结论血型鉴定经过初检、复检和确认后发生错误的概率为0,重复献血者血型鉴定准确率高于初次献血者,满足电子配血对献血者血型鉴定准确率100%的要求,该地区具备开展电子配血的首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者 血型鉴定 准确率 调查分析
下载PDF
红细胞H抗原缺陷型鉴定及其理化功能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何子毅 邹文涛 +4 位作者 胡应明 钟炽辉 刘仁强 王德文 刘赴平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研究红细胞H抗原缺陷型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分型特点及其理化功能。方法采用血型血清学鉴定H抗原缺陷型、SSP-PCR进行ABO基因分型,采用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变形性试验检测H抗原缺陷型红细胞理化功能,模拟作为受血者或供血者进行交... 目的研究红细胞H抗原缺陷型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分型特点及其理化功能。方法采用血型血清学鉴定H抗原缺陷型、SSP-PCR进行ABO基因分型,采用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变形性试验检测H抗原缺陷型红细胞理化功能,模拟作为受血者或供血者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结果 6名献血者血样经血清学方法确定为H抗原缺陷型,类孟买基因分型其中3例为h3纯合子,1例为h4纯合子,1例为h1h3杂合子,1例基因分型不确定;H抗原缺陷型红细胞渗透脆性及变形性低于H抗原正常型,H抗原缺陷型作为受血者与A型或B型红细胞主側配血凝集强度强于O型,作为供血者与O型模拟受血者主側配血凝集强度各异。结论 H抗原缺陷型红细胞与抗-H无反应,血清中能检出抗-HI/H,ABO基因正常表达;H抗原缺陷型红细胞渗透脆性及变形性低于H抗原正常型,作为受血者接受O型血液比A型或B型血液安全,作为供血者时,如果交叉配血相合时,可以输给O型受血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抗原 缺陷型 血型 渗透脆性 变形性 交叉配血
原文传递
亚甲兰光化学法对FFP中凝血因子及总蛋白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仁强 秦艳兰 +3 位作者 何子毅 钟炽辉 邓穗英 叶柱江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36-438,共3页
目的探讨亚甲蓝光化学法(MB-P)对新鲜冰冻血浆(FFP)中Fg、FⅡ∶C、FⅤ∶C、FⅧ∶C、FⅩ∶C、FⅫ∶C及总蛋白含量的影响,为制定病毒灭活血浆标准及其临床应用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随机抽取88份FFP分成灭活组(n=40)及过滤组(n=48),分别对2... 目的探讨亚甲蓝光化学法(MB-P)对新鲜冰冻血浆(FFP)中Fg、FⅡ∶C、FⅤ∶C、FⅧ∶C、FⅩ∶C、FⅫ∶C及总蛋白含量的影响,为制定病毒灭活血浆标准及其临床应用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随机抽取88份FFP分成灭活组(n=40)及过滤组(n=48),分别对2组样本处理前后的FⅡ∶C、FⅤ∶C、FⅧ∶C、FⅩ∶C、FⅫ∶C、Fg及总蛋白含量进行检测。结果灭活组FⅤ∶C、FⅧ∶C处理后含量显著低于灭活前(分别为t=3.40,P<0.01;t=2.57,P<0.01),但Fg、FⅡ∶C、FⅩ∶C、FⅫ∶C及总蛋白灭活前后的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过滤组处理前后FⅤ∶C、FⅧ∶C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MB-P对FFP中不稳定的凝血因子FⅤ∶C和FⅧ∶C含量有明显影响,均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对其他凝血因子及总蛋白的含量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兰光化学法 病毒灭活 凝血因子 总蛋白 新鲜冰冻血浆
原文传递
献血者满意度调查对采供血工作的影响 被引量:20
11
作者 贝孟辉 李丽颜 +3 位作者 曾雅静 钟炽辉 何子毅 陈庆恺 《中国输血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31-632,共2页
目的分析献血人群的满意度调查结果,调整工作方法和策略,为无偿献血队伍的招募和发展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通过现代血站管理系统进行献血者满意度调查和电话回访收集反馈信息,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献血人群总满意率达97.82%,重复献血... 目的分析献血人群的满意度调查结果,调整工作方法和策略,为无偿献血队伍的招募和发展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通过现代血站管理系统进行献血者满意度调查和电话回访收集反馈信息,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献血人群总满意率达97.82%,重复献血者的不满意率高于初次献血者(P<0.05),献血者反馈的问题以对服务态度和采血岗位的不满意率较高,专业技术水平对再次献血意愿的影响较大。结论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专业技术水平,加强对采血岗工作人员的培训,可以提高献血者满意率,并促进无偿献血队伍的招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 满意度 服务 质量
原文传递
3种血红蛋白快速检测仪检测结果可靠性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郭建生 钟炽辉 何子毅 《现代医院》 2014年第3期65-67,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血红蛋白快速检测仪检测结果的可接受性,为街头无偿献血初筛检测提供准确、可比的检验结果。方法随机选取60份街头采集的献血者血样,分别采用3种血红蛋白快速检测仪及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红蛋白含量,与参加卫生部室间质评并... 目的探讨不同血红蛋白快速检测仪检测结果的可接受性,为街头无偿献血初筛检测提供准确、可比的检验结果。方法随机选取60份街头采集的献血者血样,分别采用3种血红蛋白快速检测仪及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红蛋白含量,与参加卫生部室间质评并可溯源的血细胞分析仪(Sysmex-kx-21N)比较,建立回归方程,以1/2(CLIA'88)允许误差为标准判断偏倚是否可接受,并同时比较几种血红蛋白快速检测仪的精密度、平均检测时间。结果 3种血红蛋白快速检测仪检测结果与Sysmex-kx-21N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红蛋白结果均有差异(p<0.05),HemoCue Hb 201+的偏倚(SE%)为1.6%,属于可接受的范围,用回归方程可以矫正;但Hemo Scan-A和Mission Hb的偏倚均大于CLIA'88允许范围3.5%,属于不可接受范围,该类仪器应重新调试或者停用;精密度最好的是HemoCue Hb 201+,最差的是Hemo Scan-A;测试时间最快的是Hemo Scan-A,最慢的是HemoCue Hb 201+。结论基于本研究的实验数据,得出HemoCue Hb201+快速检测仪检测结果具有可接受性,适合街头献血者Hb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者 血红蛋白 快速检测仪 可靠性
下载PDF
东莞地区街头无偿献血员心理调查 被引量:2
13
作者 严仲文 温惠荣 +3 位作者 麦伟珍 钟炽辉 李丽颜 邝嘉文 《实用医技杂志》 2007年第34期4717-4719,共3页
东莞地区85%以上供血来自街头无偿献血。为了了解献血员心理,听取广大献血员对我站工作的建议,将献血员信息反馈至血站,笔者作了一次街头无偿献血员心理调查。调查形式为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随机选取的街头流动献血车上的440名献... 东莞地区85%以上供血来自街头无偿献血。为了了解献血员心理,听取广大献血员对我站工作的建议,将献血员信息反馈至血站,笔者作了一次街头无偿献血员心理调查。调查形式为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随机选取的街头流动献血车上的440名献血员,调查内容为上车献血的真实想法,献血前最担心的问题,献血员对我市无偿献血事业的建议等等。经过调查,我们把握了街头献血员的人群分布,心理状态,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头 无偿献血 心理
下载PDF
红细胞H抗原缺陷型鉴定及其理化功能研究
14
作者 何子毅 邹文涛 +4 位作者 胡应明 钟炽辉 刘仁强 王德文 刘赴平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104-104,共1页
目的研究红细胞H抗原缺陷型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分型特点及其理化功能。方法采用血型血清学方面鉴定H抗原缺陷型、PCR-SSP进行ABO基因分型,确定H抗原缺陷型表型,PCR-SSP类孟买型基因分型,采用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变形性试验检测H抗原缺... 目的研究红细胞H抗原缺陷型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分型特点及其理化功能。方法采用血型血清学方面鉴定H抗原缺陷型、PCR-SSP进行ABO基因分型,确定H抗原缺陷型表型,PCR-SSP类孟买型基因分型,采用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变形性试验检测H抗原缺陷型红细胞理化功能,模拟作为受血者或供血者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结果共有6名献血者血样经血清学方法确定为H抗原缺陷型,类孟买基因分型其中3例为h3纯合子,1例为h4纯合子,1例为h1h3杂合子,1例基因分型不确定;H抗原缺陷型红细胞渗透脆性及变形性低于H抗原正常型,H抗原缺陷型作为受血者与A型或B型红细胞主侧配血凝集强度强于O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陷型 基因分型 受血者 血清学方法 孟买型 供血者 ABO 变形性 交叉配血试验 渗透脆性
原文传递
2010~2011年东莞市无偿献血形势分析及探讨 被引量:1
15
作者 郭建生 钟炽辉 车嘉琳 《蛇志》 2012年第2期142-144,共3页
目的探讨东莞市目前采供血的形势,为血站采供血工作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收集东莞市中心血站2010~2011年无偿献血及临床用血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年8月份以后,无偿献血量呈下降趋势,在增加一辆献血车及延长工作时间的情... 目的探讨东莞市目前采供血的形势,为血站采供血工作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收集东莞市中心血站2010~2011年无偿献血及临床用血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年8月份以后,无偿献血量呈下降趋势,在增加一辆献血车及延长工作时间的情况下才基本满足临床用血需求。结论 2011年在全国血荒的大背景下,为满足我市临床用血需求,必须加强无偿献血的宣传力度,提高集体献血的比例,合理安排外出采血时间和频率,并加强不合理用血的管理与监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站 无偿献血 献血形势 探讨
下载PDF
广东医学院(东莞校区)学生无偿献血认知及行为调查分析
16
作者 郭建生 严仲文 钟炽辉 《蛇志》 2012年第3期266-268,共3页
目的了解广东医学院学生无偿献血认知及行为,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学生乃至全社会无偿献血及重复献血率。方法自制调查表并随机发放给各学院各年级的学生,采取不记名填写,对回收问卷进行分类统计并分析。结果有潜在意识献血的学生占调查... 目的了解广东医学院学生无偿献血认知及行为,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学生乃至全社会无偿献血及重复献血率。方法自制调查表并随机发放给各学院各年级的学生,采取不记名填写,对回收问卷进行分类统计并分析。结果有潜在意识献血的学生占调查对象的54.4%;学生对献血及血液常识中"捐献血液的去向"和"血站的性质及社会价值"两项知之甚少;献血动机中以捐血救人的观念深得认同,同时兼顾有益身心、优惠用血等多种心理;未或不再献血的原因中,"献血无偿,用血有偿,优惠机制落实不好"、"担心感染艾滋等传染病"、"负面新闻"占据了前三位;对无偿献血的建议集中于加大宣传,增加社会对无偿献血及血站的了解,加强服务和做好安全措施。结论经过调查,对学生无偿献血认知及行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为以后的工作明确了重点,能有效地促进我市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 医学生 认知 行为
下载PDF
2015年东莞市团体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11
17
作者 钟炽辉 王玲玲 +5 位作者 张玉曌 何子毅 黄志森 贝孟辉 郭鹏豪 曾涛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7期930-932,共3页
目的分析团体无偿献血人群发生不良反应的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及提升献血服务的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15年东莞市参加团体无偿献血的15 898名志愿者中发生不良反应的228位献血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不同诱因、... 目的分析团体无偿献血人群发生不良反应的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及提升献血服务的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15年东莞市参加团体无偿献血的15 898名志愿者中发生不良反应的228位献血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不同诱因、年龄、性别、职业、献血频次、季节气候等因素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无偿献血中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为精神紧张(占62.28%);年轻献血者(18-25岁年龄段)、高校学生、首次献血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比其他献血者高;夏、冬季节献血反应率较春、秋季节高;献血反应主要发生在采血过程中。结论献血不良反应与献血者年龄、职业、献血经历及所处的气候环境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我们应加强献血相关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建立年轻、固定的无偿献血队伍,提升献血服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 不良反应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血袋保存液细菌内毒素定量检测方法探讨
18
作者 刘仁强 钟炽辉 秦艳兰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0年第4期519-520,共2页
目的探讨定量检测血袋保存液中细菌内毒素(BET)的方法。方法用碱性调节剂来消除血袋保存液中枸椽酸盐类抗凝剂对鲎试剂检查的干扰,建立标准曲线,对处理后的血袋保存液用BET-32M细菌内毒素检测系统进行定量检测,同时用凝胶法作对照。结... 目的探讨定量检测血袋保存液中细菌内毒素(BET)的方法。方法用碱性调节剂来消除血袋保存液中枸椽酸盐类抗凝剂对鲎试剂检查的干扰,建立标准曲线,对处理后的血袋保存液用BET-32M细菌内毒素检测系统进行定量检测,同时用凝胶法作对照。结果动态浊度法定量检测细菌内毒素检测数据符合药典规定的限值(5.56EU/mL),并与凝胶法结果一致,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结论建立的内毒素检测方法可用于血袋保存液的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袋保存液 细菌内毒素 BET-32M检测系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