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重PCR同时检测口蹄疫病毒、猪水疱病病毒和水疱性口炎病毒 被引量:10
1
作者 钟金栋 花群义 +5 位作者 肖荣海 夏雪山 杨云庆 周晓黎 董俊 邓祖洪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6年第7期55-58,93,共5页
根据基因库中的口蹄疫病毒(FM-DV),猪水疱病病毒(SVDV)和水疱性口炎病毒(VSV)各基因序列,设计了与FMDV,SVDV和VSV互补的3对特异性引物,对样品中的cDNA模板进行了多重PCR扩增及反应条件的优化,结果同时得到与设计相符合的3条特异性条带,... 根据基因库中的口蹄疫病毒(FM-DV),猪水疱病病毒(SVDV)和水疱性口炎病毒(VSV)各基因序列,设计了与FMDV,SVDV和VSV互补的3对特异性引物,对样品中的cDNA模板进行了多重PCR扩增及反应条件的优化,结果同时得到与设计相符合的3条特异性条带,分别为189 bp,125 bp和300 bp。用这3对引物对病毒样品cDNA模板进行多次扩增,均能稳定得到与设计相符合的3条特异性条带。本试验能特异、敏感、快速地鉴定FMDV,SVDV和VS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病毒 猪水疱病病毒 水疱性 口炎病毒 多重PCR
下载PDF
毛叶巴豆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钟金栋 李艳平 +2 位作者 李洪梅 李海舟 李蓉涛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658-1661,共4页
从毛叶巴豆(Croton caudatus var. tomentosus)75%丙酮水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分别鉴定为浙贝素(zheberiesinol,1),松脂素(pinoresinol,2),5-甲氧基-(-)松脂素(medioresinol,3),丁香脂... 从毛叶巴豆(Croton caudatus var. tomentosus)75%丙酮水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分别鉴定为浙贝素(zheberiesinol,1),松脂素(pinoresinol,2),5-甲氧基-(-)松脂素(medioresinol,3),丁香脂素(syringaresinol,4),ficusesquilignanA(5),buddlenolD(6),4-hydroxy-4,7-dimethyl-1-tetralone(7),(3S,5R,6S,7E)-3,5,6-trihydroxy-7-megastigmen-9-one(8),香草醛(vaniUin,9),异香草醛(isovanillin,10),3,4-二羟基苯乙醇(3,4-dihydmxyphenylethanol,11),对羟基苯乙醇(P-hydroxyphenethylalcohol,12),对羟基苯甲醛(P-hydroxybenzaldehyde,13)和3,4,5-三羟基-苯甲醛(3,4,5-trihydroxybenzaldehyde,14)。其中化合物5—8和10—1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戟科 毛叶巴豆 化学成分
下载PDF
纳米银材料抗菌效果研究及其安全性初步评价 被引量:34
3
作者 钟金栋 夏雪山 +1 位作者 张若愚 高毅颖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 2005年第5期91-93,98,共4页
为了确定纳米银材料的抗菌效果及其使用安全性,进行了纳米银材料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杀灭实验效果的观察,并通过小鼠急性毒性实验和家兔皮肤刺激性实验以评价其使用安全性.结果表明,在37℃,大于5.7μg/cm2的表面涂布纳米银材料... 为了确定纳米银材料的抗菌效果及其使用安全性,进行了纳米银材料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杀灭实验效果的观察,并通过小鼠急性毒性实验和家兔皮肤刺激性实验以评价其使用安全性.结果表明,在37℃,大于5.7μg/cm2的表面涂布纳米银材料或大于100 mg/L的纳米银载体浸泡悬液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1h抑制率均大于95%;纳米级银材料对小鼠经口灌喂5 000 mg/kg时,小鼠安全,对兔皮肤刺激性积分为0,属于实际无毒级.纳米银材料具有高效抗菌活性并且使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 抗菌材料 生物安全性
下载PDF
东紫苏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钟金栋 冯峰 +2 位作者 李洪梅 李海舟 李蓉涛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5-79,100,共6页
从东紫苏(Elsholtiza bodinieri Vaniot)的75%丙酮水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分别鉴定为Massonianoside B(1)、Icariside E4(2)、1R,2R,4R-三羟基薄荷烷(1R,2R,4R-trihydroxy-menthane,3)、迷迭香酸(Rosmar... 从东紫苏(Elsholtiza bodinieri Vaniot)的75%丙酮水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分别鉴定为Massonianoside B(1)、Icariside E4(2)、1R,2R,4R-三羟基薄荷烷(1R,2R,4R-trihydroxy-menthane,3)、迷迭香酸(Rosmarinic acid,4)、迷迭香酸甲酯(Rosmarinic acid methyl ester,5)、迷迭香酸乙酯(Rosmarinic acid ethyl ester,6)、Nepetoidin B(7)、咖啡酸(Caffeic acid,8)、咖啡酸甲酯(Methyl caffeate,9)、Oresbinsin A(10)、原儿茶醛(Protocatechualdehyde,11)和3,4-二羟基-5-甲氧基苯甲醛(3,4-dihydroxy-5-methoxy-benzaldehyd,12).其中化合物1-3和5-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形科 东紫苏 化学成分
下载PDF
乡村振兴下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问题探析
5
作者 罗兴宇 彭立烨 +1 位作者 杨雪 钟金栋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社会科学》 2024年第3期0025-0029,共5页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乡村兴则国家兴。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而在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的通知中明确提到“坚持农民...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乡村兴则国家兴。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而在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的通知中明确提到“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农村要发展,根本要依靠亿万农民。而将农民培养成新型职业农民可以进一步发挥亿万农民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激发农村发展活力,从而推动整个乡村振兴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 农民 职业 能力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猪水疱病病毒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钟金栋 花群义 +5 位作者 肖荣海 夏雪山 杨云庆 周晓黎 董俊 邓祖洪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6年第8期61-66,共6页
按照猪水疱病病毒结构蛋白VP1基因序列,设计合成引物和探针,经各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对猪水疱病病毒进行了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试验。结果表明,实时荧光TaqManRT-PCR可检测到每个反应相当于1×102拷贝... 按照猪水疱病病毒结构蛋白VP1基因序列,设计合成引物和探针,经各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对猪水疱病病毒进行了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试验。结果表明,实时荧光TaqManRT-PCR可检测到每个反应相当于1×102拷贝病毒RNA;与FMDV、VSV等其他水疱性病毒不发生交叉反应;制作的标准曲线中各浓度范围内有极好的线性关系且线性范围宽,相关系数为0.993;与常规的RT-PCR比较,该方法具有快速、特异、敏感、重复性好、可同时检测大量样品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水疱病病毒 荧光TaqMan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检测
下载PDF
猪水泡病病毒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4
7
作者 钟金栋 花群义 +3 位作者 夏雪山 杨云庆 周晓黎 董俊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6年第12期25-27,共3页
根据基因库中的猪水泡病病毒(SVDV)高度保守的VP1基因的序列,设计了与SVDV互补的2对特异性引物,通过对影响PCR扩增因素的筛选,成功地扩增出251bp和366bp特异性条带,将其克隆入pMD18-T载体中,并进行序列测定,与已发表的SVDV基因比较发现... 根据基因库中的猪水泡病病毒(SVDV)高度保守的VP1基因的序列,设计了与SVDV互补的2对特异性引物,通过对影响PCR扩增因素的筛选,成功地扩增出251bp和366bp特异性条带,将其克隆入pMD18-T载体中,并进行序列测定,与已发表的SVDV基因比较发现,核苷酸的同源性为100%,证实为SVDV的VP1段基因。通过检测FMDV、VSV、BHK21细胞等,对照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验证其特异。对SVDVRNA进行10倍系列稀释后检测,结果SVDVRNA在10-4稀释度时仍能检测到阳性,说明具有较好的敏感性。此项试验能稳定、高效、快速地检测出猪水泡病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水泡病病毒 RT-PCR 检测
下载PDF
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对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启示
8
作者 陈佳倩 钟金栋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3年第6期0020-0023,共4页
实验室作为高校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摇篮”,安全事故却屡屡发生,严重危害师生安全,影响学校正常工作秩序。通过对近年来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的现状及原因进行全面分析,从责任划分、处理办法、赔偿处理三个方面阐述安全事... 实验室作为高校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摇篮”,安全事故却屡屡发生,严重危害师生安全,影响学校正常工作秩序。通过对近年来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的现状及原因进行全面分析,从责任划分、处理办法、赔偿处理三个方面阐述安全事故的处置对策,各高校应在思想方面、管理方面、队伍方面、培养方面、学生方面加以完善,以提高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水平,推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室安全事故 研究生教育 管理工作
下载PDF
猪水泡病病毒VP1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9
作者 钟金栋 花群义 +5 位作者 肖荣海 夏雪山 杨云庆 周晓黎 董俊 邓祖洪 《中国病毒学》 CSCD 2006年第4期385-389,共5页
以猪水泡病病毒RNA为模板,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扩增了849bp的VP1基因,通过T-A克隆技术,将VP1基因片段克隆至pMD18-T克隆载体质粒中,构建SVDVVP1基因克隆重组质粒,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然后亚克隆插入pBAD/ThioTOPO表... 以猪水泡病病毒RNA为模板,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扩增了849bp的VP1基因,通过T-A克隆技术,将VP1基因片段克隆至pMD18-T克隆载体质粒中,构建SVDVVP1基因克隆重组质粒,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然后亚克隆插入pBAD/ThioTOPO表达载体,经测序鉴定,筛选获得VP1基因正向插入、有正确读码框的阳性克隆,成功构建了猪水泡病病毒VP1基因重组表达载体。经L-Arabinose诱导表达,可稳定、高效地表达VP1蛋白抗原。SDS-PAGE结果表明,以终浓度为0.002%的L-阿拉伯醛糖进行诱导,5h后表达可达到高峰,表达蛋白为融合蛋白,质量约47.13kDa,表达产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16%。Westernblotting检测表明,诱导的蛋白能与猪水泡病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融合蛋白中含有猪水泡病病毒VP1蛋白抗原,为应用该表达蛋白抗原制备SVD免疫血清学诊断试剂和新型疫苗构建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水泡病病毒 VP1 克隆 表达
下载PDF
苗药大黄药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璐 向伦理 +2 位作者 杨琳垚 李蓉涛 钟金栋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85-789,共5页
目的:研究苗药大黄药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Sephadex LH-20、Lichroprep RP-18、MCI-gel和高效液相等多种色谱分离方法,采用1H-NMR、13C-NMR等波谱技术并结合参考文献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大黄药中分离得到18个化合... 目的:研究苗药大黄药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Sephadex LH-20、Lichroprep RP-18、MCI-gel和高效液相等多种色谱分离方法,采用1H-NMR、13C-NMR等波谱技术并结合参考文献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大黄药中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芹菜素(1)、(3R,5S,6E,8S,10E)-3,7,11-trimethyl-1,6,10-dodecatriene-3,5,8-triol(2)、邻苯二甲酸二丁酯(3)、对羟基苯乙酸甲酯(4)、methyl(R)-3-hydroxy-5-phenyl pentanoate(5)、methyl 2-O-feruloyl-3-(3′,4′-dihydroxyphenyl)lactate(6)、methyl isoferuloyl-7-(3,4-dihydroxyphenyl)lactate(7)、咖啡酸甲酯(8)、反式对羟基桂皮酸(9)、原儿茶醛(10)、对羟基苯甲酸(11)、2,6-dihydroxy-2,4-dimethyl-3(2H)-benzofuranone(12)、4-羟基苯乙醇(13)、4-羟基-3-甲氧基苯基乙二醇(14)、2-(3′,4′-二羟苯基)-1,3-胡椒环-5-醛(15)、4-acetonyl-3,5-dimerhoxy-p-quinol(16)、(E)-2-(4-hydroxy-3-methyl-2-butenyl)-hydroquinone(17)、(1′R)-1′-(4-hydroxy-3,5-dimethoxyphenyl)propan-1′-ol 4-O-β-D-glucopyranoside(18)。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薷属 大黄药 化学成分
原文传递
石香薷中酚酸类成分及其抗流感病毒活性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杜江超 杨琳垚 +3 位作者 邵亮 俞飞 李蓉涛 钟金栋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584-2589,共6页
目的:研究石香薷Mosla chinensis Maxim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流感病毒活性。方法:采用MCI、Sephadex LH-20、RP-18和反相高效液相等多种柱色谱对石香薷进行分离纯化。结果:从石香薷70%丙酮提取液中分离得到11个酚酸类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 目的:研究石香薷Mosla chinensis Maxim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流感病毒活性。方法:采用MCI、Sephadex LH-20、RP-18和反相高效液相等多种柱色谱对石香薷进行分离纯化。结果:从石香薷70%丙酮提取液中分离得到11个酚酸类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分别鉴定为:4-O-β-D-吡喃葡萄糖基苄基-4′-羟基苯甲酸酯(1)、4-O-β-D-吡喃葡萄糖基苄基-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酯(2)、Amburoside A(3)、4-{[(2′,5′-二羟基苯甲酰基)氧基]甲基}苯基-O-β-D-吡喃葡萄糖苷(4)、Hyprhombin B methyl ester(5)、3-(3,4-Dihydroxyphenyl)acrylic acid 1-(3,4-dihydroxyphenyl)-2-methoxycarbonylethyl ester(6)、紫草酸甲酯(7)、丹酚酸C甲酯(8)、紫草酸二甲酯(9)、Sebestenoids C(10)、Cucurbitoside D(11)。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对分离鉴定的化合物进行体外抗流感病毒(H_(1)N_(1))活性实验,发现筛选浓度为100μmol/L时,化合物6、7具有一定抗流感病毒活性,抑制率分别为89.28%和98.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形科 石香薷 酚酸类化合物 抗流感活性
原文传递
当代社会思潮对云南高校学生影响的调查分析——以云南省三所高校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郭华 钟金栋 伏云辉 《昆明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83-88,共6页
以问卷的形式调查分析了当代社会思潮对云南高校学生影响的现状。从总体上看,社会思潮对云南高校学生影响不占主流地位,但也有相当部分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并且其负面影响不容忽视。云南省高校应依据各种社会思潮影响学生的具体特... 以问卷的形式调查分析了当代社会思潮对云南高校学生影响的现状。从总体上看,社会思潮对云南高校学生影响不占主流地位,但也有相当部分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并且其负面影响不容忽视。云南省高校应依据各种社会思潮影响学生的具体特点,有针对性地引导其区分辨析,同时积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引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思潮 云南高校 高校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校园文化
下载PDF
牡荆子的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赵群 娄志华 +1 位作者 钟金栋 李蓉涛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5期92-99,共8页
从牡荆(Vitex negundo var.cannabifolia)种子的80%甲醇水提取液中分离得到15个已知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分别鉴定为vitedoin A(1),vitexdoin A(2),negundin B(3),vitrofolal F(4),vitexdoin C(5),vitrofolal B(6),vitexdoin D... 从牡荆(Vitex negundo var.cannabifolia)种子的80%甲醇水提取液中分离得到15个已知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分别鉴定为vitedoin A(1),vitexdoin A(2),negundin B(3),vitrofolal F(4),vitexdoin C(5),vitrofolal B(6),vitexdoin D(7),vitrofolal E(8),vitexdoin B(9),vitrofolal A(10),detetrahydroconidendrin(11),4-(3,4-dimethoxyphenyl)-6-hydroxy-7-methoxy-naphtho[2,3-c]furan-1(3 H)-one(12),vitedoamine A(13),vitelignin A(14)和Paulownin(15),其中化合物4,6,8和10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运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对分离得到的部分单体化合物进行了抗氧化活性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分离到的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其中vitexdoin A(2),vitrofolal F(4)和vitexdoin D(7)抗氧化活性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鞭草科 牡荆 化学成分 DPPH 抗氧化活性
原文传递
东紫苏中黄酮类成分及其抗流感活性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杨琳垚 杜江超 +3 位作者 邵亮 俞飞 李蓉涛 钟金栋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4-110,共7页
采用MCI、Sephadex LH20、RP-18和反相高效液相等多种色谱分离方法,从东紫苏70%丙酮-水提取液中分离得到12个黄酮类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分别鉴定为白杨素(1)、芹菜素(2)、木犀草素(3)、北美圣草素(4)、芹菜素-6-C-β-吡喃葡... 采用MCI、Sephadex LH20、RP-18和反相高效液相等多种色谱分离方法,从东紫苏70%丙酮-水提取液中分离得到12个黄酮类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分别鉴定为白杨素(1)、芹菜素(2)、木犀草素(3)、北美圣草素(4)、芹菜素-6-C-β-吡喃葡萄糖苷(5)、木犀草素-6-C-β-吡喃葡萄糖苷(6)、7-O-(6″-咖啡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7)、(2S)圣草素-7-O-β-芸香糖苷(8)、(2R)圣草素-7-O-β-芸香糖苷(9)、(芹菜素-7-O-β-葡萄糖苷(10)、木犀草素-7-O-α-鼠李糖基-(1-6)-β-吡喃葡萄糖苷(11)、芒苷(12).化合物5、6、8、9和11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对分离量大的化合物进行了体外抗流感(H1N1)活性评价,发现东紫苏中黄酮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流感活性,化合物2和12的EC50分别为26.16±0.51μmol/L、21.51±0.56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形科 东紫苏 黄酮 抗流感活性
原文传递
5种唇形科植物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抗流感病毒活性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冯是燕 杜江超 +3 位作者 杨嘉莹 李蓉涛 俞飞 钟金栋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896-909,共14页
目的 对5种唇形科植物东紫苏(Elsholtzia bodinieri)、野拔子(Elsholtzia rugulosa)、密花香薷(Elsholtzi adensa)、大黄药(Elsholtzia penduliflora)、石香薷(Mosla chinensis)挥发油成分及其抗流感病毒活性研究。方法 采用气质联用方... 目的 对5种唇形科植物东紫苏(Elsholtzia bodinieri)、野拔子(Elsholtzia rugulosa)、密花香薷(Elsholtzi adensa)、大黄药(Elsholtzia penduliflora)、石香薷(Mosla chinensis)挥发油成分及其抗流感病毒活性研究。方法 采用气质联用方法,结合NIST5.0标准谱库,对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得到的5种唇形科植物挥发油成分进行比较分析,并利用A/WSN/33/2009(H1N1)病毒感染犬肾细胞(MDCK)细胞,对5种唇形科植物挥发油进行抗流感病毒活性评价。结果 不同唇形科植物检出的主要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和相对含量有所差异。从5种唇形科植物挥发油中共检测出相对含量大于0.50%的挥发性成分105种,包含萜烯类、烷烃类、醛类、醚类、醇类、酮类、酸类、酯类等,其中萜烯类和烷烃类物质含量最高,占总挥发性成分的32.40%~72.50%。体外抗流感病毒活性实验显示,这5种唇形科植物挥发油都具有一定的抗流感病毒活性。其中,密花香薷的抗流感活性最强,对流感病毒A/WSN/33(H1N1)的抑制率达(44.43±1.30)%。结论 挥发油是唇形科植物的重要药效成分,分析5种唇形科植物挥发油活性成分的主要化学组成及抗流感病毒活性,为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形科植物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抗流感病毒活性 紫苏醛 石竹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