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结合屈膝站立对中风膝过伸患者肌电及步行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林宇煌 李长君 +4 位作者 尹中懿 林相扶 陈伟 钟雄志 马文骁 《吉林中医药》 2024年第3期323-327,共5页
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患侧单腿不同角度屈膝站立训练对中风膝过伸患者患侧下肢肌电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纳入的60例中风膝过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康复科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 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患侧单腿不同角度屈膝站立训练对中风膝过伸患者患侧下肢肌电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纳入的60例中风膝过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康复科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患侧足三阳经结合单腿支撑屈膝15°、30°站立训练,共治疗4周。统计2组治疗4周后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下肢肌群表面肌电均方根值(RMS)均值、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威斯康星步态量表(WGS)评分、膝过伸次数及步行功能。结果 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4周后,2组胫骨前肌患侧表面肌电RMS与治疗前比较均升高,治疗组股四头肌、腘绳肌、胫骨前肌、小腿三头肌患侧表面肌电RMS均高于对照组(P <0.05);2组TUGT与治疗前比较均缩短,治疗组短于对照组;2组WGS评分及膝过伸次数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 <0.05);2组步频、步速、步幅与治疗前比较均升高,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针刺结合患侧单腿不同角度屈膝站立训练能改善中风膝过伸患者下肢肌肉的功能,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针刺 膝过伸 表面肌电 步行能力
下载PDF
头穴丛刺结合患肢不同角度屈膝站立对中风后膝过伸患者重心位移与步态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林宇煌 李长君 +3 位作者 尹中懿 陈伟 钟雄志 马文骁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79-183,共5页
目的观察头穴丛刺结合患肢不同角度屈膝站立对中风后膝过伸患者重心位移及步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9月-2023年1月在三亚市中医院康复科就诊的80例中风后膝过伸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 目的观察头穴丛刺结合患肢不同角度屈膝站立对中风后膝过伸患者重心位移及步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9月-2023年1月在三亚市中医院康复科就诊的80例中风后膝过伸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头穴丛刺长留针,在留头针期间进行不同角度屈膝站立训练,治疗8周。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4周、8周后双下肢无辅助静止站立时向患侧、健侧、前侧、后侧的最大重心位移及步速、步态周期、健患足步长偏差。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4周、8周后,2组双下肢静止站立向患侧、健侧最大重心位移缩短,且治疗8周后,观察组双下肢静止站立向患侧、健侧最大重心位移与对照组向患侧最大重心位移短于治疗4周后(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向患侧最大重心位移短于对照组,治疗8周后,观察组向患侧、健侧最大重心位移短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4周、8周后,2组双下肢静止站立向前侧、后侧最大重心位移缩短,且治疗8周后短于治疗4周后(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向前侧最大重心位移短于对照组,治疗8周后,观察组向前侧、后侧最大重心位移短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4周、8周后,2组步速加快,且治疗8周后快于治疗4周后,2组步态周期、步长偏差缩短,且治疗8周后短于治疗4周后(P<0.05);治疗4周、8周后,观察组步态周期、步长偏差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穴丛刺结合患侧单腿不同角度屈膝站立训练可以改善中风后膝过伸患者站立稳定性,提高患者步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膝过伸 单腿屈膝站立 重心位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